认识实习感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认识实习感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认识实习感想

认识实习感想范文1

【关键词】中医饮食指导;肝硬化;肝功能;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35-01

肝硬化属于当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致病因素主要为肝组织反复受损,导致肝脏细胞病变、坏死,并且使肝细胞与肝组织出现增生症状的一种病变过程[1]。目前医学界对于肝硬化的治疗,在中医药物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通过患者服用中药,按照中医调和理论进行休养,能够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取得较好的进展。我院在2011年开始对肝硬化患者采取中医饮食指导,在2012年对入院治疗病例进行专项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称,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将2012年2月——2012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3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中医饮食指导课题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为34-70周岁,平均年龄为48.6±10.5周岁。将35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8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17例肝硬化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之外,还对患者进行中医饮食指导。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肝郁脾虚患者6例,肝胆湿热患者3例,瘀血阻络患者11例,肝肾阳虚患者8例,肝肾阴虚患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辨证分型方面不具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首先对两组肝硬化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饮食指导配合的方法,将药物与食物调和烹饪,进行食用。

1.2.1肝郁脾虚证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没有食欲,腹部胀痛,时常恶心、便溏等,分别对患者采用茯苓、柴胡、茨实、白术、党参、陈皮和赤小豆与大米粥进行烹饪调和。

1.2.2肝胆湿热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肿胀、坚硬,烦躁焦虑、口渴、胸闷等,同时患者伴有舌头出现紫斑,舌质泛红等情况,需要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调理。分别对患者采用柴胡、车前子、冬瓜、绿豆、苦瓜、茯苓、海带赤小豆等与米粥进行烹饪调和,同时可以食用鲤鱼,鲤鱼用烹蒸的方式进行料理。

1.2.3瘀血阻络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高高隆起,肿胀,按压表现坚硬,腹部出现明显的青筋,患者面色晦暗,嘴唇干涩,唇色为红褐色,舌头颜色暗紫,并且出现大面积瘀斑。可以对患者使用田七、白芍、穿山甲、丹参、苦瓜、茄子、海带、赤小豆等进行烹饪调和。

1.2.4肝肾阳虚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大,状如蛙腹,面色泛黄、晦暗,怕冷畏寒,精神疲惫,舌质淡胖。需要对患者的脾肾进行护理,以中药调养达到健脾安肾的功效。对患者使用党参、茯苓、车前子灯芯草、干姜、蚕豆等与糯米进行烹饪调和,同时患者可以食用鸡肉和猪肉等。

1.2.5肝肾阴虚证患者腹部肿胀,按压表现坚硬,面色暗淡无光,口舌干燥,超热心烦、伴有口臭,患者舌部红降。需要对患者肝肾进行滋养护理。需要对患者使用穿山甲、海参、阿胶、生地黄、桑葚、枸杞、麦冬与赤小豆、绿豆熬制成粥,患者在护理期间可以食用鲤鱼和鸭肉等。

1.3观察方法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需要医生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查,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对肝功能进行复查,对两组患者检验报告中的白蛋白、胆红素、ALT以及AST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患者在出院后的饮食情况与病情复况进行随访[2]。

1.4统计学原理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白蛋白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1个月,患者白蛋白变化情况出现明显的差异(P

2.2患者胆红素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个月,患者胆红素发生明显变化(P

2.3患者ALT以及AST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入院治疗1个月后,ALT以及AST指标具有明显变化差异(P

3讨论

通过采用中医饮食指导的方法,将中药与饮食合理调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状况,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中医饮食指导后,肝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对患者出院后的症状复发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没有出现上述情况,且恢复良好[3]。中医饮食调理主要是通过药物烹调进行辨证施膳,能够有效控制肝硬化的恶化,并且逐步恢复肝功能,此种方法经过临床检验,效果较好,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霜,任师磊.肝硬化病人的饮食指导[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7,(04):65-66.

认识实习感想范文2

2010年**月**日,我作为Xx市地方税务局2009年度招考录用的新公务员中的一员来到了税费服务局进行为期2周的实习。虽然这2周对于人生长河,如同白驹过隙一般的短暂;但将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我将逐步完成从象牙塔到行政机关、从大学生到国家公务员这种环境和角色的双重转变和适应。来到服务局实习仅仅三天,我感觉自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学到许多东西,尤其是对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感触很深。结合自身,总结如下:

一、转变错误认识

没成为国家公务员以前,想到公务员总是觉得是“一杯茶一张报悠闲一下午”、“朝九晚五”的“滋润”生活;但是当我进入服务局工作的这三天,我才切身的感受到这种说法的错误。

第一天上班,8:30上班时间,8:15赶到办公地点的时候就已经几乎全员到齐。还在内心感慨自己来晚的时候,就开始我们实习的第一天,仅仅这一天我就见识到了工作的繁忙和琐碎细致。现实迫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工作的状态。我们实习生还不了解情况,只能帮忙打字复印做些基本事情。但是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事情,我也从中体会出了服务局工作的慎重和细致。办公室——公务文件要求严格细致,不容许丝毫差错。需要工作人员一遍遍的字斟句酌,字字核对。税费管理科——纳税人的减免税,缴纳各税费的正确执行,靠的就是管理科的各位前辈们的扎实深入的对政策法规的正确解读。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都有加班的身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为一位公务员为了更好的服务纳税人,身上所承担的重担。

二、认识自身不足

通过实习,接触到实际工作,我才知道在学校中,甚至在初任培训的三个月中针对性的学习,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的结合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不足和工作内容,不断的去有目的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而现在,全新的工作,全新的环境,更加需要我们努力地学习,以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所谓“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我想就是这最好的阐释。

三、良好工作氛围

认识实习感想范文3

关键词:制造执行系统;项目干系人;期望

1 项目干系人的识别

在制造执行系统项目中,制造执行系统项目干系人即制造执行系统项目沟通的主体,他们是项目所涉及或者受项目活动影响的人。识别项目干系人时首先要考虑企业和制造执行系统部门的组织架构以及IT行业特殊背景,再参考以往项目的相关干系人结构。从而列出干系人登记表。

制造执行系统项目干系人可以来自制造执行系统项目组织内部或者组织外部。制造执行系统项目相对于其他IT项目,沟通主体相对简单:即内部项目沟通主体一般指项目团队、辅助人员、IT部门职能经理;外部沟通主体是用户、高层管理者、其他部门职能经理。表1是S芯片制造企业制造执行系统项目内部主要干系人识别表:

表1 S芯片制造企业制造执行系统项目内部主要干系人识别表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表2 S芯片制造企业MES某软件项目的问题描述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表2提出了一个制造执行系统项目主体分析的实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哪一个制造执行系统项目主体能获得哪种书面信息。

表3 制造执行系统项目沟通主体实例分析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 项目干系人的期望管理

无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项目干系人,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沟通需求和期望。这就要求制造执行系统项目经理必须对于各种各样沟通主体的合作有充分的准备,必须清楚地了解沟通要符合沟通对象的利益。因此,制造执行系统项目经理应该重点忙于沟通来满足制造执行系统项目主体的需求和期望。

制造执行系统项目经理需要设计一种方式来辨别和解决问题,重要可以应用以下两种重要的工具:期望管理矩阵和问题日志。这两种方式的采用可以帮助制造执行系统项目经理进行沟通的基层组建。

矩阵识别管理方式: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项目的成功或失败在于是否满足了项目范围、成本和时间的目标,也有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应该是项目是否能达到用户的满意。在从未进行过任何目标修改的情况下就能实现范围、成本和时间的目标是十分困难和少见的。用户常按重要性把对范围、成本和时间排序,并提供如何平衡这三方面的方法和指南。这种方法以期望管理矩阵形式表示,这样可以把用户的期望清晰化。下面是一个期望管理矩阵管理方式,可以帮助制造执行系统项目经理管理关键的制造执行系统项目主体的期望。矩阵包括两项评价成果的度量:优先级和期望值,以及与之相关的度量。

表4 期望管理矩阵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表5 问题日志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认识实习感想范文4

摘 要 目的:通过对甘谷县古坡乡>60岁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体质类型在不同性别、不同疾病老年人群中分布特征,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老年人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调查总数的32.22%,8种偏颇体质占调查总数的67.78%,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老年人 中医体质 抽样调查

Analysis of Tianshui Gangu county ancient Po Xiang elderly TCM physique investigation

Wei Yangling

The Institute of health of Gu Po township Gangu County Tianshui,Gansu Province,74129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lderly people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 of ancient slope Township in Gangu County for more than 60 years old,analysis of constitutional types in different gender,different diseases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distribution,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 theory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of the elderly people,health care,health education,health management etc..Methods: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constitu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Results:plain and matter accounted for 32.22%,8 kinds of biased constitution(67.78%),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age,different gender differences(P>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diseases(P

Key words Aged;TCM Constitution;Sampling survey

中医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1]。经过近10余年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开展,已经发展成一种较成熟的中医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旨在调查分析甘谷县古坡乡老年人中医体质情况,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2013年甘谷县古坡乡>60岁常住人口,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80份。

调查方法:在卫生院门诊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问卷调查[3];对取得调查者均取得知情同意,进行自填式或询问式调查。

质量控制:调查人员调查前集中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根据问卷进行双录入,剔除不合格项。

统计处理:将收集到的问卷信息进行整理后,运用构成比描述特征分布情况,运用χ2检验进行率及构成比的比较,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人员200人,回收有效问卷1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0.0%。答卷者年龄60~82岁,平均(66.41±7.06)岁,男82人,女98人。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180例调查对象中,平和质比例最高达58人(32.22%),偏颇体质122人(67.78%)。偏颇体质中,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痰湿质37人(20.56%);阳虚质27人(15.00%),气虚质20人(11.11%)。以湿热质人数最少,仅2人。

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关系:男性平和质明显多于女性,平和质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男性的各类偏颇体质中,除湿热质外,各类体质均比女性比例高,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中医体质类别和年龄关系:不同年龄组之间,平和质年龄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05),偏颇体质中,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比例以0.05)。见表2。

慢性病与非慢性病中医体质类型比较:此次调查,共有慢性病患者98例(54.44%);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92例,占调查人数的51.11%;无慢性病患者82例,其中平和质42例,占调查人数23.33%,无慢性病患者中偏颇体质前三位依次为痰湿质24例(13.33%),阳虚质16例(8.89%),气虚质14例(77.78%);非慢性病患者的平和质与慢性病患者的平和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9,P

讨 论

中医学倡导“居安思危,未病先治”的预防观念,平和质的主要特征是阴阳气血调和,主要表现为面色红润、体态适中、精力充沛等[4],这一类人属于生理心理和活力均较为健康的类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足1/3的人属于平和质,原因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体质衰退、各脏器功能减退、精气虚衰等特点[5]。而痰湿、阳虚、气虚居前3位,也说明本地区老年人多瘀、多虚的体质特点。

此次调查提示男性平和质比例高于女性,说明女性的平均体质比男性稍差;另外,痰湿质、阳虚质和气虚质所占的比例较高,通常与脾胃虚弱有关。因此这类老年人应该健脾益气温阳,以改善偏颇体质,延年益寿。

体质的中医学分类是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及与健康疾病相关性,实现个体化诊疗的前提,中医体质学认为,中医体质与某些疾病存在关联,体质基础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均具有影响,体质状态能够决定是否发病以及发病的倾向性[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者约占半数,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所占的比例最高,与以前的一些调查结果一致[7],同时调查慢性病中平和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这部分老年人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能够规律合理用药,合理膳食,并且注重养生,平和质对慢性病患者有一定保护作用。

良好的中医养生认知可以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有效的健康观念,改变其生活方式,以利于老年人生活质量。建议加强老年人中医保健意识,具有良好的保健意识能够促使中医养生的形成,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善偏颇体质。同时基层中医医务人员充分借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健康服务内容,提升工作质量,加强中医临床调养,提高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标准化办公室.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S].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

2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4 田金洲,李曰庆,中医老年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

5 朱可蓥.浅谈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及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疗法[J].医药前沿,2012,2(24):149.

认识实习感想范文5

【关键词】血液透析;直接穿刺;护理干预

绝大部分的晚期肾病患者只能通过血液透析来治疗,通过血透治疗,肾功能衰竭者可以通过血透治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生存几率也会更大。血液透析有多种方法,其中进行动脉穿刺来疏通血管是最为经济、方便、快捷、安全的重要方法。动脉穿刺的治疗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特别对首次透析的病人心理产生极大的恐惧感,影响透析质量和透析后休息和睡眠,为了减轻病人透析后的疼痛和心理恐惧,本院血液净化中心除了对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56例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外,还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将本院实验成果进行报告: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有7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1.5±12.8岁,12例急性肾衰竭,11例糖尿病肾病,13例急性中毒,17例高血压肾病,4例多囊肾,2例狼疮肾炎,其余17例为慢性肾炎,对照组与观察组为随机抽取生成,38例为一组,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分配相对均衡,患者的病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比对。

1.2比对方法对照组在血液透析后,只进行必要的常规护理,不做针对性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外,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对他们的病情进行讲解,进行健康宣传教育,针对心理,情绪和行为方面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2比对结果

血液透析后病人的舒适度对比:观察组焦虑9人,疼痛9人,睡眠质量差12人。对照组焦虑11人,疼痛35人,睡眠质量差35人。透析中并发症对比:观察组高血压10人,低血压5人,首次综合征6人,心律失常14人,抽搐10人。对照组高血压31人,低血压14人,首次综合征15人,心律失常21人,抽搐23人。

3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办法

不同于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时要对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有效的干涉和引导:①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入院病人,医院要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医护人员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将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介绍给患者,帮助病人熟悉病房环境,解除病人初入医院时的不安和恐惧心理。②关爱患者,在病人的治疗中要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③要对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疾病知识教育,在透析之前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发生、演变、预后和血液透析的相关注意事项。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之前,带领病人参观血透室,了解透析的全过程,减少病人对透析的恐惧,从而接受透析治疗。④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问题疏导,在病人的情绪发生大的波动时,要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知识的讲解,使得患者了解到直接穿刺对病情的帮助和优点,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性,但是也要告知患者伴随直接穿刺而来的疼痛,以及引起的并发症,医生也要将医疗的安全性告知患者,告知病人拒绝治疗所带来的危害,引导病人在利弊之间进行充分的考量,最终从心理上接受直接穿刺。解释并发症和拒绝治疗之间的危害性区别,让病人权衡利弊,从心理上接受透析治疗。在透析时缓解疼痛和心理焦虑的办法:a、保持血透室的安静清幽,在治疗时播放舒缓的音乐。b、在穿刺时病人家属要对病人进行身体上的安抚。c、在穿刺时指导病人深呼吸。d、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允许家属的陪伴。e、透析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f、透析后要频繁的对病人巡视,观察和照顾病人情绪的变化。g、透析结束后,对穿刺部位进行冰敷。

4讨论

直接的动脉穿刺给患者的肉体带来巨大的疼痛,因此,很多患者除此进行穿刺时都会有不安,焦虑和抵触情绪,血液透析环境比较封闭,病人在这种陌生冰冷的环境下,会产生本能的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情绪造成了病人生理上的舒适度降低。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透析时要对病人进行亲切的关怀,了解并解决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透析后的舒适度。

血液透析的病人由于透析带来的疼痛和对透析的不理解,大多心理会存在抵触情绪,本次比对试验证明,在透析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不安情绪,减少透析带来的并发症,提高透视质量,为患者的生存提供了更大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如竹,主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9.

认识实习感想范文6

关键词:系统口腔护理干预;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认识率

[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28-02

牙周病通常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发病率高,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牙齿缺失,对患者的生活品质造成损害。因此,有关的医护人员需要格外重视患者的护理工作。系统化的整体的护理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的护理作为指导框架,将护理的各种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本文选取84例患者进行如下分析。

1 方法与资料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牙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龈缘炎并且无严重烟瘾。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分布在25-66岁,平均年龄(41.2±3.4)岁。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分布在26-67岁,平均年龄(42.6±3.5)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以患者都知悉本次实验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口腔健康知识普及

口腔护理人员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的健康知识普及,包括牙周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牙石、牙垢、食物嵌塞牙缝都是容易引起牙周病的诱因;菌斑、致病细菌与牙周病的关系;怎样预防牙周病等。

1.2.2牙菌斑的护理指导

①给患者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提醒患者尽量选择软毛的牙刷,刷的时候刷毛同牙保持45°角,略微用力。令刷毛能够充分深入龈沟和邻面牙间隙,同方向上下刷动数次。按照这样的顺序将每个牙面刷干净;②指导患者使用牙线:圈形法使用牙线,选择牙面的一侧贴紧后进入龈沟,呈曲线形的将邻面缠绕,靠近牙面向切方来回刮动。反复的刮动后到达消除牙菌斑的效果;③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牙签:适用于牙缝较大或有根分叉病变患者。将牙签深入牙间隙或根分叉处,紧贴牙面或根面来回摩擦,以到达清除菌斑的效果。④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牙周病属于感染性疾病。常用的控制感染的药有红霉素、甲硝唑等。叮嘱病人按要求服药的同时观察该药有无副作用。⑤向患者宣传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定期检查是一种良好的健康习惯,是自我保健的关键环节,能够及时的发现患者存在的非传染的慢性疾病,务必让保证保持每个3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的习惯。

1.2.3预防交叉感染

要求医护人员操作前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操作前后要及时洗手。检查病人使用的漱口杯、吸唾器等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操作中使用的仪器如低速手机、洁治器等是否经过消毒。另外,诊室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对空气进行净化消毒,避免在治疗工程中患者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由本院自制口腔健康问答试卷,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观察组的合格率是100%,对照组为78.6%。可见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牙周病通常发生在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的牙周炎两大类。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牙周病的周期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形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不仅损害口腔咀嚼系统的功能,严重时对人的身心健康及口腔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病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持口腔的卫生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