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共享经济市场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共享经济市场报告范文1
[关键词] 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系统;公允价值;XBRL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8.002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09)18-0008-03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并充分发挥会计“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功能。我国在总结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的新要求,于2006年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最显著的特征是立足国情、国际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现了原则导向理念、公允价值计量理念,这些理念不仅直接影响着会计的具体应用,而且也要求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做出重大调整。本文拟对会计准则导向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重构进行探讨,希望使会计信息系统与新会计准则很好地融合。
一、新会计准则核心理念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
新会计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变化。对此,财会软件的生产厂家以及财会软件的用户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如预制新准则下的全新科目体系和财务报表,制定存货成本的全新计价策略、固定资产折旧及减值准备计提的全新控制策略、满足新准则要求的合并报表生成策略,全面支持职工福利费的灵活计提等。但以上措施只是针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具体变化对软件功能所做的修补,并没有充分体现新会计准则的核心理念。下面就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对新会计准则的不适应性进行分析。
(一)原则导向理念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
会计准则的制定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念,一种是“规则导向说”;另一种是“原则导向说”。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制定范式已由旧准则的规则导向转变为原则导向。虽然现行主流会计信息系统都已完成了适应新会计准则的一些功能调整,但并没有充分体现原则导向核心理念。由于旧准则采用规则导向理念,为每一类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提供唯一的、特定的规则,即使这种规则已不能真实、合理地反映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业务活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也须遵循这种一成不变的规则。现阶段推行的新准则采用原则导向理念,不再为每一具体的交易事项和财务报告制定详细不变的规则,只就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及财务报告提出应遵循的原则,具体的操作处理方法需要依据准则对该经济业务活动制定的原则和该经济业务活动特点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决定。导致企业对各个交易和事项的记录与处理有更广泛的选择权,每个企业对相同会计事项可能会基于不同的职业判断而选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还不能与此相适应。
(二)公允价值计量理念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
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不仅具备更为完整的体系和更为丰富的内容,而且在会计计量上再次引入和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有17项具体会计准则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尽管我国本着审慎的态度,强调在公允价值的运用中遵循“适度运用”的原则,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运用比例之高,使我们完全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公允价值的引入是我国新会计准则最突出的特点,它丰富了会计计量模式。
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与以往会计准则相适应的产物。新准则体系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会对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带来冲击和挑战。公允价值可行的计量及运用方式成为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难题。
从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求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系统与外界保持动态的数据连接,是对运用公允价值的会计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外部信息的数据接口,信息数据共享方面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目前这项工作是通过人工取得信息,再录入到电脑中进行下一步的信息处理。由于缺乏外部信息的数据接口,数据的采集质量取决于人。另外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由基本数据向高度综合数据的归集过程可能造成信息的丢失和扭曲。这种扭曲或产生于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无意错误,或可能是被有意篡改所致,但更多的是由于信息提供者采用了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选择。这就是说,由于归集过程完全控制在信息提供者手中,因此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讲,会计信息的生成类似于一个“黑箱”,他们只能得到最终的结果,而无法了解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这就难免为企业管理者舞弊留下很大的空间。这种将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简单地引入系统的做法,形成了现有会计系统应对新准则实施的软肋。
公允价值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跃的交易市场和估值技术。对企业而言,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特别是在没有活跃市场的交易报价时,企业必须懂得应用估价技术,这并不容易。这就要求重构的会计信息系统从技术上支持公允价值一级、二级估计数据的取得并纳入会计核算系统。
总之,无论是估价方法的技术实现,还是市场价格数据的导入等公允价值的具体处理等问题的应对,都需要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
(三)国际趋同理念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以及跨国公司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跨国兼并活动日益频繁,国际资本流动也日渐迅速,各国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此背景下,国与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使各国间的会计信息不具备可比性,妨碍了国际投资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妨碍了国际贸易各方对成本的衡量,不利于贸易纠纷的解决,已明显成为国际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在此背景下我国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仅整体架构保持了一致,实现了内涵和实质上的统一,而且大多数项目都做到了相互对应,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认可。
XBRL可从财务信息分类规范的角度促进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XBRL是一种开放式的、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的、在互联网上披露企业财务报告的国际标准和技术。XBRL的标准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和分类标准(Taxonomy)。前者是XBRL的核心,它规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则;后者是技术规范在各国财务报告的具体应用,必须基于特定版本的技术规范制定,这样保证了各国财务报告的技术手段的一致性。对于分类标准的制定,主要是对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按一定的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分级和分解,直到信息分解成为可以独立传达一种含义的信息单位,并对其赋予一个唯一“标签”,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描述。也就是说,分类标准更加规范了财务报告披露的可操作性。目前XBRL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出台了一些分类标准,如美国颁布的“GAAP工商业分类标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颁布的“基本财务报表分类标准”等。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制定过程就是各国会计标准化过程,会计准则的差异会造成财务信息分类的差异,将影响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效果。因此,XBRL的发展应用必定会推动各国财务信息分类的统一性,从而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应体现新准则导向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充分发挥新会计准则在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方面的导向作用。
(一)建立开放型应用平台
现阶段推行的新准则采用原则导向理念,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必须与此相适应,提供一种开放型财务软件应用平台,为各经济业务活动提供在新准则下的各种可行的操作处理方法,会计人员在新准则的指导下,根据经济业务活动的特点,判断经济业务活动的实质,选择和配置处理模块和处理方法。
新准则最突出的特点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增加会计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能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且有些资产如衍生金融资产,只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无法反映该资产的真实价值及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但是,大量的资产因各种原因,还须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因此,会计信息系统要提供一种开放型应用平台,财会人员可进行计量模式的选择。
(二)完善数据接口,实现与外部数据的对接
公允价值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跃的交易市场和估值技术。对企业而言,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特别是在没有活跃市场的交易报价时,企业必须懂得应用估价技术,这并不容易。
对于存在活跃市场报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则按照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相应资产的公允价值,比如金融资产中股票收盘价格的取得,以及相关资产的减值测试数据。最佳的模型应该是通过信息技术联机实时提供最新的市场报价。将有关的证券交易软件与会计软件进行衔接,就可以比较便利地实现这一公允价值计量的技术支持。这对于软件的接口、报价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切实的要求。股票市场价格数据的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其他资产交易市场的报价数据接入的标准化问题难度较大,有的市场甚至没有标准的报价系统,这就需要完成许多配套工作。
公允价值的计量中,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的价值,应采用合理的估值技术确定。如果是企业自行估价的,在其会计信息系统中设定备选的估价技术模块,并将估价参数的输入权提供给客户,不过估价参数的输入也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如果是外部专家进行估价并提供估价数据,则应将其关键的数据和模型纳入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也可以由授权专家按模块自行输入到估价系统,经内部系统确认并纳入计量系统。
将证券市场的活跃价格数据通过接口直接导入核算系统,可以保障数据的客观性,降低人为操作的主观性和非主观偏差。其次,在公允价值二级估价中, 由系统从外部市场将多个市场报价一并引入到系统中,使得资产价格信息比较全面地呈现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而核算结果的选择就在其中。再次,将企业使用的外部专家及其估价过程引入核算系统,并保留其将来作为审计程序中的可验证的估价过程、估价参数以及采用的假设条件。这些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安排,将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和计量的依据尽可能地透明化,从而使得新的核算系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允价值被人为操纵的机会。
(三)加强XBRL的研究和应用
XBRL于1998年在美国诞生,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猛发展,应用领域涵盖了资本市场、金融监管、税务稽查、工商管理、保险和审计等诸多方面。国际上许多大型软件公司与证券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联合正在加紧研发基于XBRL的软件系统。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加速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为XBRL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契机。同时,XBRL的发展应用必定会推动各国财务信息分类的统一性,从而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因此必须借助于我国会计准则指导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建立我国的XBRL组织,制定相关准则和规范,指导和监控我国XBRL研发的整体框架,加强理论和实务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推广应用XBRL。XBRL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编制和报告财务信息的方式,它为企业在互联网上编制、存储、财务报告和其他信息提供了一种标准和规范的技术体系,解决了财务信息披露与财务数据采集一体化以及跨平台使用的根本问题,方便全球各地的信息使用者通过互联网快速检索、按需自动采集和分析企业财务信息。
主要参与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 欧阳电平,向玲玲论信息化背景下新会计准则与XBRL的作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7).
[3] 阿尼塔S霍兰德,等.现代会计信息系统[M].杨周南,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 谢诗芬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6).
[5] 邵君利,涂建明会计信息化技术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支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
共享经济市场报告范文2
一、银保业务的基本情况
进入21世纪,我国银保业务迅速发展,合作的对象以及内容逐渐宽泛起来,合作的银行面由四大国有银行逐渐扩大到了几乎所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保险品种既有寿险也有产险,的形式也由代收保费,单一产品,发展到银保相互渗透,产品、服务整合化、多元化。
(一)银保业务的类型和机构种类
目前,银行保险业务品种分为:(1)寿险业务:分红险、万能险、投资连接险以及年金险;(2)产险业务:交强险、等车险、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责任险、货运险;(3)收付业务:代收保费、代支保险金等。寿险业务通常针对银行的个人客户,产险业务则可涵盖银行的对公和对私客户,的银行除了农发、国开,几乎包含了所有银行,而被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人民人寿、人民健康、太平人寿、阳光人寿、人保人寿、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天安保险、华安保险、大地保险、中国人寿财险等公司。
(二)银保业务经营状况
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收益率较高的银行保险业务,在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是越来越高,银保业务的银行手续费收益,按保监会统计显示:2005年25.8亿元,2006年32.16亿元,2007年45.32亿元,2008年96.89亿元,2009年112.73亿元,2010年上半年74.14亿元。(数据来源:2006-2008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2009~2010年上半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概念,在金融合作中,体现出银行与保险公司强强联手,互联互动的局面。其优势在于:第一,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种可以通过银行柜面或理财中心进行的简单、便捷的购买方式。主要表现在:成本低、安全可靠和购买方便。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柜面或理财中心销售保险产品,可使公司的经营成本下降,保险产品费率降低,给消费者更多实惠;消费者通过银行办理投保相关手续,可确保消费者的资金安全;银行网点遍布城乡各地,消费者可随时随地购买保险产品,同时便于与家庭预算相结合,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第二,对银行来说,可以通过销售多样化的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保险产品加强其中间业务收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而且保险产品保障性的特点,必然成为银行代客理财的中长期规划品种。第三,对保险公司来说,保险公司提品,银行提供销售渠道,保险公司利用银行密集的网点可以提高销售并且降低成本,从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同时,保险公司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信誉,再配合以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三)业务的操作流程介绍
银行保险业务分为手工单和银保通。目前寿险基本满足银保通,车险基本通过手工单实现。
手工单业务是指由银行柜面柜员收款后打到保险公司账户,同时向客户出具收据,并将保险公司的收据联,加盖银行公章后返回保险公司,在收到银行回单后保险公司财务部门两位财务人员会对收据进行确认和复核,在确认无误后,保险公司银行保险部员工将投保书交到运营部门进行扫描归档,扫描后的投保书影像会由后援中心核保室进行核保,符合承保条件的就由保险公司进行承保,制作保单并由客户经理将保单送达客户,在客户签收后,将保单回执回收到业服柜面进行回销。
银保通是一个可以由银行柜员当场承保的系统,该系统自身就带有核保功能,通过银保通系统核保符合投保条件的,银行柜员可以当场制作保单,由客户当场签收保单回执,银行柜员当即将客户账款打入保险公司的账户,保险公司客户经理把投保书及相关投保资料带回公司进行回录,再交运营部门进行扫描归档。银行保险业务客户资金的进出都是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的。客户资金的进入过程是客户自己根据投保需求,银行柜面通过转账方式将账款打到保险公司账户,同时向客户出具收据,并将保险公司收据联,加盖银行公章后返回保险公司,在收到银行回单后保险公司财务部门两位财务人员会对收据进行确认和复核。退保时的资金流出过程是客户签名授权客户经理到银行柜面办理,在银行柜员核对客户签名相符后进行转账,账款直接转到客户提供的活期账户中,不过现金。
(四)银保业务客户信息、交易凭证、资金的交换过程示意图
银保通系统销售业务流程图:
投保人在银行柜面填写投保单银行经办初审合格收单银行经办在“银保通”系统录入投保事项“银保通”打印客户确认书客户确认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将保险合同及相关投保资料带回存档(银保双方均有交接记录)
资金:客户确认客户资金(现金或存折)银行网点暂收账户分行账务中心暂收账户保险公司保费归集账户
非银保通(手工单)销售业务流程图:
投保人在银行柜面填写投保单银行经办初审合格收单银行经办将投保单及相关投保资料、银行转账收费凭证交保险公司客户经理保险公司客户经理把资料带回交公司相关部门审核,确认款是否到账出保单交银行指定人员转交客户客户签字确认回执交保险公司客户经理保险公司回销
资金:客户确认投保填单将客户资金转入银行归集户保险公司保费收集户
二、银保业务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记录保存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业业务客户身份识别方面
1.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基本现状。根据调研,所有银保业务均签订有协议,客户身份初次识别工作基本都是通过银行来做的,但只有来自四大国有银行的问卷显示他们要做客户身份核查手续,其他银行没有提及,并且也只有中国人寿、平安等大的保险公司明确表示与银行签订了《反洗钱补充协议》或《反洗钱特别约定》。此外,在问卷调查中,保险公司也普遍反映,银行提供的相关投保资料存在错误信息,例如错误的联系方式、地址、身份证件有效期等等。
2.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操作缺陷。(1)保险业通过银行获取客户基本身份信息的质量问题(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银保建立业务时,由于相关的法规没有明确受托方的义务及承担的法律责任,银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部分银行机构不重视客户身份识别,不能提供完整的客户身份资料,因此,通过机构获取的客户基本身份信息不完整,身份证件的复印件也通常只有投保人的,而没有被保险人的;而且,保险公司反映手工出单往往会出现客户身份识别不及时的现象;加之错误信息普遍存在,因此,客户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也是不能保证的。(2)对代销客户的身份重新识别问题。银行一般只保险公司的新契约业务,对于保险合同的变更或者客户身份的重新识别工作由保险公司负责,按照规定要求客户补充其他身份资料或身份证明文件,部分保险公司银保产品实行了100%的电话回访,办理保全、变更、赔款、给付业务时,均保存了客户的身份证明资料。但由于保险公司没有配置公民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只能识别客户身份证件表面的真实性。(3)对代销客户的风险等级分类与高风险等级客户的定期审核问题。调查问卷显示,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等保险公司开始实施客户的风险等级分类,中国人寿拟定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和划分,具体做法是2007年8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的业务每半年进行一次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和资料审核,各分公司通过总公司下发的高风险客户抽取程序对数据进行抽取,发到各分公司进行客户资料的人工审核和等级划分;对于2009你1月1日至今的业务,中国人寿总公司规定需在业务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其余公司没有反映这个问题。(4)保险业与机构之间的系统技术缺陷。保险公司与银行的系统相对独立,银保通只能提供寿险的大部分险种和财险的分红理财类等险种投保,且在银行系统无法实现保单查询、分红通知书打印、保全变更等操作,因此,保险公司对于客户信息的确认,只有通过后续的电话回访,这就造成客户身份识别与重新识别工作疏漏可能性的存在。(5)其他缺陷。目前银保合作仅仅是业务,没有形成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深层次合作,这几年,随着《反洗钱法》的颁布和深入实施,作为方的银行在反洗钱方面虽提高了一些履职意识,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银保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还是履行不到位;而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也往往听之任之。
(二)保险业业务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方面
1.保险业与被机构的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情况。保险公司对收回的客户身份证明进行扫描,存入影像系统,客户身份证明复印件按照保监会的规定,作为业务档案的重要资料保存。目前,保险公司保存投保资料及客户身份资料的年限均长于反洗钱相关法规要求保存的年限。
2.业务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的操作问题。(1)获取由业务产生的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的质量问题。从操作层面上,由于相关的法规没有明确受托方履行反洗钱的义务及承担的法律责任,加之受托方在保险市场的强势地位,导致受托方提供给保险公司的部分客户身份资料存在不全面,甚至是身份证过期的情况。(2)业务产生的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的保存形式与保存年限。客户身份证明资料基本纳入保险公司的影像系统管理,客户身份证明纳入业务档案管理,按照保监会业务档案管理的规定实行分类管理。一般寿险公司业务档案的保存年限基本是长期,超过10年以上,财险公司业务档案的保存年限也能完全符合反洗钱相关法规要求。
(三)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筛选、识别和报送方面
1.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筛选、识别及报送的基本现状。保险公司业务的可疑交易(包括业务)目前主要依靠总公司开发的反洗钱系统进行识别,从系统提取数据后经由人工进行判断、识别,向总公司报告。只有少数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协议,要求银行柜面人员能够协助配合保险公司发现、识别、报告可疑交易。
2.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筛选、识别及报送的潜在问题。(1)业务产生的可疑交易报告初步筛选的潜在问题受相关岗位(包括保险公司及银行)专业技能、职业敏锐度、不关注等因素的制约,银行柜面人员客观上存在未能在业务发生时,及时发现可疑交易的可能。(2)进行人工识别过程中的潜在问题。由于产品及保险业经营的特殊性,在承保环节无法对客户职业背景及经济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导致在大额和可疑交易进行人工识别时缺乏充分的资料,无法进行判断;加之技术支持并不能完全到位,保险公司与非同业机构(银行)的信息共享也存在问题,因此,信息的缺失必然造成人工识别的不完整,进而影响可疑交易的识别和判断。(3)其他潜在问题。由于保险业从业人员的高流动率特点,更换频繁,导致识别人员从业经验不丰富、可疑交易的表现形式掌握不透彻以及职业的敏锐性欠缺,可疑交易不能被充分关注。
三、对保险业与银行业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洗钱工作建议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银保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与重新识别、客户资料保存的完整性、可疑交易甄别报告等方面的工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提出建议之时,首先需要审视我们的法规是否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相关规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反洗钱法》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识别客户身份的,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调查结果显示,保险公司希望银行机构可以代其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至少是初次识别工作,但保险公司是被动方,加之,缺乏可以控制局面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是不完全可操作的,同时,“第三方未采取符合本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的,由该金融机构承担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这个也是不适当的,同是金融机构的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为什么谁充当了第三方便可免责?
因此,给予了以下建议:
(一)从法规上完善保险方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及交易记录保存的义务及法律责任,提高非同业金融机构在开办业务时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开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信息,激励约束各机构自觉做好反洗钱工作。推进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行为。建议监管机构应尽快建立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绩效评估制度,对各机构进行分类分等级评价,并适时公开对机构的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正面、积极的肯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成果,促进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活动;或是提供相应的金融优惠措施,对工作落实到位,反洗钱效果显著的单位,在分支机构设立、业务创新、再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而对于部分金融机构不能很好履行反洗钱任务的,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高管会谈、诫勉谈话、现场检查等方式来督促和加强银行和保险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认识和责任心。
(二)加强多方位的监管力度,健全双方委托协议内容,明确委托双方在客户身份识别的基本内容
与银行金融机构在资金结算方面合作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必须加强金融机构与保险机构的配合,共享一些信息要素,使双方保存的交易记录信息能够满足可疑交易报告的需要,消除资金监测的空白地带,从而达到控制洗钱风险的目的。所以,银保业务签订合作协议时,有必要明确银保双方反洗钱履职责任,相关反洗钱条款必须作为合作协议的必要条款。明确以委托机构为义务主体,各受托机构在操作过程中对客户身份识别将负有连带责任。建议加强非同业金融机构之间在办理业务操作过程中客户身份真实性的审查。建议委托机构应建立客户身份重新识别制度。明确银保双方在业务发生时的协作关系,依赖其他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的,应在委托协议中明确双方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的职责,相互间应能提供必要的协助。明确银行在银保业务中,应具有协助保险机构进行可疑交易的识别义务,建立相同客户可疑信息交换制度。
(三)在现有银保系统的基础上,搭建高效、完善的洗钱风险监控系统
一是目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保险业客户身份识别缺乏有效手段的局面,应考虑帮助保险业从自身解决客户身份识别这个问题,尽快促进保险业的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的开通。二是细化业务的交接流程,针对银行新开账户都需进行客户身份核查手续,考虑银行在移交投保资料时,加入提供一份经银行核查的客户身份证明结果复印件(加盖银行章)给保险公司。应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与资金和交易监测工作有效结合,充分运用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获取的客户姓名、银行账号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建立这些信息与资金交易的关联关系,发挥客户身份识别在反洗钱工作的基础作用。三是加大反洗钱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人员的技能。银行业务的人员要加大对人员保险知识和反洗钱知识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当全面并具有可操作性,保险公司形成反洗钱的程序操作手册,便于银行柜面人员更易于反洗钱操作,保证反洗钱操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2007年2月.
[2]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2008年2月.
[3]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2009年2月.
共享经济市场报告范文3
2016年中国家电市场的开年大戏正式尘埃落定。
1月15日,海尔集团与通用电气(GE)在美国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当日晚,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近3个月的青岛海尔(600690.SH)公告称,公司与GE签署了《股权与资产购买协议》。根据协议,青岛海尔拟以54亿美元现金向通用电气购买其家电业务相关资产。
这是中国家电业迄今最大一桩海外并购,让低迷已久的家电圈一时亢奋不已。
海尔“买亏了吗”?
很多人把焦点放在了54亿美金的交易金额上,争论这场收购的赢家到底是海尔还是GE。对于家电行业来说,54亿美元的出价算得上罕见的大手笔。
GE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1896年纳斯达克推出工业指数之时,GE就是其中的样本之一。120年过去了,纳斯达克工业指数经过若干轮调整,初始样本中仅有GE的股票名列其中,足见GE在美国资本市场乃至美国制造业中的地位。
但是,正如同许多百年老店一样,GE这几年正在走一条壮士断腕的转型之路。从2015年开始,GE开始重整集团业务,确立将核心业务转向能源、医疗等领域,而家电等消费型业务则属于剥离之列。2015年GE最大手笔的并购是以124亿欧元买下法国电力巨头阿尔斯通,同时出人意料地宣布剥离价值3600亿美元的金融业务,即使这一部门曾为公司贡献了一半利润。其CEO伊梅尔特在声明中解释说,“目前工业制造的回报率有18%,而金融业务的回报率只有7%,GE将专注于收益更高的工业基础建设”。
按照GE一贯卖出低盈利业务、买入高收益业务的做法,家电业务,是GE一直就想找到买家出售的。在2015年7月,GE家电业务曾招标出售,最终欧洲家电品牌伊莱克斯以33亿美元中标,但后来这桩交易却因为美国司法部的干涉而告吹。
根据英国调查公司欧瑞信息咨询公司统计,家电的全球市场份额方面,中国海尔位居全球第7位,美国GE位居第19位。收购后的海尔GE联盟将超过日本松下和美国宝洁,跃居全球第5位。
“关于海尔的收购之所以如此高价,是因为首先收购价格是随行就市的,此次收购不止海尔一个竞购方,参与的并购方多,自然价格就被抬升。”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他认为,从现在公布的GE家电业务的利润状况来看,收购价格没有超过GE家电部门税前利润的10倍,从资本市场来看,这个估值并不偏高。
海尔方面则表示,GE最终选择海尔,并不是因为海尔的出价高,而更看重海尔以往整合斐雪派克和日本三洋电机的成功经验。
“借鸡生蛋”的国际化途径
根据公告,海尔本次收购尚需通过股东大会审议、完成中国发改委备案、通过美国等国反垄断审核等程序。GE表示,交易完成时间预定在2016年年中。海尔方面称,GE家电的总部仍将保留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并继续独立运营,由现有高级管理团队引领企业战略方向和业务经营。今后在美国市场,海尔将实行Haier、GE两个品牌的相对独立运作。
梁振鹏认为,对于海尔来说,之前一直没有打开美国中高端家电市场,难以形成品牌溢价。收购美国当地的GE品牌,可以让海尔迅速改变这一局面。
海尔不但是中国第一家千亿规模的家电企业,还是中国家电企业积极走出去的代表之一。2011年10月,海尔集团和日本三洋电器集团签署收购协议,三洋在日本的洗衣机和家用冰箱业务及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家用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销售业务正式纳入海尔麾下。2012年,海尔集团完成了对新西兰斐雪派克家电业务的并购,交易约合7.66亿美元,当时成为海尔尝试全球化22年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并购通用电气业务对于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棋,海尔可以借此在美国市场获得更理想的竞争站位。海尔并购的不仅仅是家电业务部门,且也并购了通用电气的相关管理团队、营销渠道、客户群体、品牌认可度等主要资源。
某家电企业董事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家电企业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面临国内市场需求下滑的冲击,更多企业开始向外寻求突破,希望能在海外市场有所作为。但是,在国外尤其是发达的欧美市场,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品牌忠诚度很高,因此除了产品本身的品质外,品牌推广非常难做,利用收购“借鸡生蛋”已成为中国家电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这次海尔收购GE,根据协议在其控股下,GE家电将继续使用GE旗下的品牌组合向市场销售产品,初始使用期限为40年(包括两个为期10年的延长使用期)。
比收购更难的是整合
结婚容易,婚后生活要过好却很不容易。
资料显示,GE家电在美国5个州拥有9家工厂,并拥有世界一流的物流和分销能力,以及美国市场强大的零售网络关系。2014年,GE家电收入达到59亿美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约4亿美元。该公司拥有约1.2万名员工,其中96%在美国。
那么,对海尔来说,收购之后成能否留住GE的团队,能否保持GE家电业务原有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2004年TCL收购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之后,就遇到很多整合难题。比如,TCL曾设想把中国设计的模具与汤姆逊共享,以此节约模具设计的巨大成本开销。虽然按照这些模具生产的彩电在美国很畅销,但法国人却怎么也看不上这些模具。
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联想成为大输家。2014年联想和摩托罗拉移动共同份额为7.9%,但2015年却大跌到了5.4%,显示这一收购和整合并未获得成功,反而导致份额大幅下滑。
对此,柳传志曾总结当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时主要考虑了三方面的风险,即品牌、员工流失和文化冲突。这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文化磨合的风险。
共享经济市场报告范文4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 A
作为房地产投资者,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充分认识房地产投资的特性,了解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形式,对投资风险的大小进行理性的判断并进行风险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在一定程度内防范风险的发生,在投资者目标收益一定的条件下把风险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或在风险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使投资者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
一、 房地产项目投资中存在的风险
1、 政策风险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担当着“守夜人”的角色,根据对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的分析,其会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中很多政策都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房地产投资之前,就需要对当前的政策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第三产业政策、租金政策、设备材料政策、土地出让政策、环保政策等都会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只有对我国的政策环境进行充分地认知,才能对比风险,达到理性投资的目的。
2、供求风险
在进行投资之前,就需要对供求关系进行必要的风险,在房地产投资的过程中,供求关系是难以进行科学地把握的。一般来说,房地产项目施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先前的预测可能会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导致供求关系受到很大的影响。
3、土地风险
(1) 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居民有着安土重迁的观念,在进行拆迁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抵制行为,这样这需要进行大量的思想工作,来劝导这些居民进行搬迁。这使得拆迁的时间难以保证,难以进行成本控制,增加了项目的进度风险。
(2)投机主义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土地拆迁不断进行,人们在遇到拆迁的时候,抱着从中获得更多拆迁款的想法,成为了“钉子户”。这种情况影响了拆迁进度,为了使得工程建设尽早进行,投资方需要花费比计划更多的成本,这样就使得企业效益难以保证。
(3) 极端行为的影响
在进行整地、拆迁的过程中,一些极端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诸如自焚、爆炸等,这些方式不但使得拆迁工作面临了很大的问题,同时也将拆迁队伍放到了法律和舆论的风口浪尖。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影响下,整地拆迁工程受到了巨大的阻碍。
4、建设风险
项目建设阶段涉及到市场把握、人员协调、材料的采购、机械的租赁、合同关系维度、进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整个房地产项目的建设中,其是最复杂多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 进度风险
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可知因素,一旦工程的工期无法保证的话,那么预售的房屋就要进行必要的赔偿,并且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此外,延长工期不但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支出,还将使得管理更加复杂。
(2) 质量风险
建筑的质量对于房地产投资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如果质量不合格就难以进行竣工验收,那么房地产就难以预期投入使用,这样不但会造成诸多损失,还会使得房屋的购买率下降。
二、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措施
1、把握市场动态,提高风险预测能力
投资前对市场情况的调查分析是整个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先期了解市场需求和政府对项目开发的态度,有助于确保正确的投资决策方向。根据国家经济政策、住宅制度改革以及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消费偏好来确定市场定位,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功能、价格区间及营销方式,并能依照政策变动适时调整投资方案等,都是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关键。
2、建立健全科学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
机制投资者应在重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考虑综合风险,以确定最佳的投资决策。对房地产投资者而言,首要决策内容是对开发项目区位的选择,良好的区位可以在较小的风险中实现升值,有效避免投资风险。区位确定后,还应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设立专门风险管理部门,以便合理安排资金项目,协调好投资控制与进度、质量控制的关系,加强投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投资增加的现实问题和潜在因素。
3、建立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形成动态风险监控报告
信息是进行科学的房地产投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应当设立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专门部门或者购买专业性的行业信息系统。一来可以日常性的收集国家或目标城市、区域的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城市规划、市场供求情况等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报告,使决策层及时了解市场风险和机遇;二来可设立企业开发项目的定期房地产市场报告制度,为企业决策层和相关部门提供项目所在地的市场月报、季报、年报,及时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出台情况。
4、加强风险管理的系统培训,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可开展内部定期培训或者通过外部专业培训机构加强员工的管理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专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风险管理教育,使他们了解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掌握风险防范和处理风险的方法,强化风险意识,从而提升整个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5、投资分散策略
房地产投资分散是通过开发结构的分散,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一般包括投资区域分散、投资时间分散和共同投资等方式。房地产投资区域分散是将房地产投资分散到不同区域,从而避免某一特定地区经济不景气投资的影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而房地产投资时间分散则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投资时间间隔,从而避免因市场变化而带来的损失。例如,当房地产先导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时,如经济增长率从周期谷底开始回升,贷款利率从高峰开始下降,而国家出让土地使用权从周期波谷开始回升,预示着房地产业周期将进入扩张阶段,此时应为投资最佳时机,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投资。共同投资也是一咱常用的风险分散方式。共同投资要求共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充分调动投资各方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风险。例如与金融部门、大财团合作,可利用其资金优势,消除房地产筹资风险;与外商联盟,即可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能获得房地产投资开发政策优惠。
6、风险回避
在房地产的投资过程中,要想选择出比较彻底的处理房地产投资风险策略.我们可以先从风险小的投资项目着手或直接放弃对那些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这样风险的概率产生就不存在了。但是这种策略仍然是有不良后果的,那就是在某一程度上大大减少了得到高额利润的机会。假如预期获益的机会不伴随着风险,那么将会很快有投资者涌入市场,从而降低了预期的收益。其中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风险的大小与预期的收益值的增降是相互直接作用的。
7、 房地产项目风险的转移
风险的转移是风险管理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当企业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风险转移是将自身存在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企业来承担,但是,需要弄清楚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将风险直接转接给目标企业,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是风险的事情,对别的企业则不一定是风险。因为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对风险的管理态度也不相同,对自身企业是风险的项目可能在别的企业那里就是一种良好的机遇。因此,房地产项目合作伙伴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利益分配的方式同时还要考虑风险的承担方式。
总之,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管理,重视企业的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建设,客观看待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减少或规避风险对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劳燕玲,李江风.房地产项目的风险管理探究[J].前沿,2012(10).
[2]苏亚莉.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共享经济市场报告范文5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XBRL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逐步应用于会计领域。它通过标准化的财务指标和增强的分析工具,避免了人工数据采集的风险,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数据的灵活性,为财务数据提供了更广泛的可比性,更加便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
一、引言
XBRL以前称为可扩展财务报告语言(eXtensibleFinancialReportingMarkupLanguage,XFRML),是一种可免费获取的用于财务报告的电子语言标准。它是XML语言关于企业报告的一个子集,为财务机构准备、公布各种格式的财务报表、可随意抽取及自动交换公开发行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其他信息提供标准化方法。XBRL(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是参照美国(GAAP)与其它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对于财务报表内容符合的规范性和国际间信息互通性的考虑制定的,针对企业财务报告而发展的标记语言,通过采用XML格式储存资料而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报表与分析资料等的最新网络传输格式标准。
XBRL最早是由美国华盛顿州的会计师CharlesHoffman于1998年4月提出的,并在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资助下于1998年12月31日创建了以XML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框架标准。1999年10月13日成立了,以负责研发及国际推动事宜。在AICPA的牵头下,随后成立了由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和Microsoft等12家计算机公司参加的XBRL指导委员会,2000年7月XBRL国际组织成立。目前,XBRL国际组织已有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组织参加,2003年11月,第8届XBRL国际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召开,标志着XBRL已经从研究走向应用。
就国内应用而言,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证所”)在2003年上市公司年报摘要报送过程中,选择了沪市50家上市公司进行XBRL标准的应用试点,并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于2004年一季度报告报送时开始采用这一标准和技术。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于2005年1月了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新版1.0”,深交所全部上市公司利用该系统制作2004年年度报告,并直接生成XBRL实例文件。同年2月,深交所“XBRL应用示范”,使得上市公司、投资者及监管机构等相关的信息加工者与使用者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取深市39家成分股指数上市公司最近5年的财务数据和实例文件。
二、文献回顾
国外研究显示,信息科技的投资或采用将对市场上有正向反应(Hayesetal.,2000;Hayesetal.,2001;Imetal.,2001;SubramaniandWalden,2001),但DosSantosetal.(1993)却发现关于IT投资与市场回应有不确定性。XBRL采用的是一项财务投资,是财务报表中资产的取得,市场会预期这些费用是短暂的,而不影响未来现金流量。因此,XBRL的引入将不会显著影响公司价值。但是,如果市场提供这些额外信息,将会引起投资人对未来现金流量的关注。这些信息可使投资人了解导入成本是持续性的,并使其了解引入成功后会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Lang&Warfield(1997)指出非财务及具有前瞻性(forward-looking)的信息不但可以改变财务报表模式,而且会潜在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DosSantosetal.(1993)在1981~1988年间针对97家公司的IT信息宣布进行了研究,发现事件窗口内没有显著异常报酬率,但其中宣布有标示“创新性信息科技投资”(即第一次采用信息科技技术)的公司则有正的异常报酬率,说明投资者将这些IT信息的宣布视为竞争性策略,并很有可能在将来产生正向现金流量。Imetal.(2001)利用股票报酬率及交易量在宣告日及前一天来测试投资人对于信息科技投资或采用宣告的反应,除了发现股价与交易量无显著正向的变动外,交易量更有负向的情形。
Hayesetal.(2000)检验信息系统外包(informationsystemoutsourcing)信息公布对于市场的反应,评价外包信息系统是否能创造公司价值。Hayes(2001)从Lexis-Nexis资料库中收集91家宣告采用ERP的样本,在3天(t=-1~t=1)的事件窗口中,发现标准化累计异常报酬率显著大于零。Subramani&Walden(2001)发现电子商务在线投资市场日益重要,于是以事件研究法调查投资者对于251家公司实施电子商务宣告的累计异常报酬率影响,发现这个消息对于市场有正向反应。
基于有效市场假说,企业对于资本市场公开宣布采用XBRL等非财务性信息,投资者会迅速得到消息并做出反应。若投资者认为XBRL的应用会使企业未来经营业绩有所改善,则投资者可能会调整之前对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提前在企业宣告应用XBRL事件时做出反应,从而反应在股价中,产生股票异常报酬。国外对于信息科技投资的市场反应所做的实证检验结果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笔者将测试我国上市公司在宣告采用XBRL事件消息时,资本市场是否会产生股票异常报酬率。
三、研究假设及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上述分析,假说建立如下:公司宣告采用XBRL事件时,会产生股价异常报酬。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标准的事件研究法,以公司宣告采用XBRL这一消息的累计异常报酬率(CAR)来测试市场对此宣告是否具有正向反应。
报酬率的计算一般都使用连续复利报酬率,关于预期报酬率的计算目前事件研究法中常常使用平均调整法(Mean-adjustedReturnsModel)、市场指数调整法(Market-adjustedReturnsModel)和风险调整法(Risk-AdjustedReturnsModel)。其中最常用的是风险调整法下的市场模式(MarketModel)。本文中异常报酬率的计算所使用的预期报酬也采用市场模式。市场模式采用的是估计期的数据资料,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LeastSquare,OLS)来算出以下回归模型中的参数:
Rit=αi+βiRmt+εitt=t1,t2,t3…tni=1,2,3…N
i:代表公司;N:公司数;t:代表估计期;n:估计期天数
Rmt:在t期的市场报酬率,Rit:i公司在第t期的报酬率;
αi和βi:为估计参数;
εit:为误差项,一般假设为εit~N(0,σ2)(即iid)
各观察值异常报酬率的计算是以事件日的实际报酬率减去未受事件影响的预期报酬率,如下所示:
ARiE=RiE-E(RiE),E∈W=(Ta,Tb)
其中:W=(Ta,Tb)是事件期的长度,Ta代表事件日前欲观察的天数,Tb代表事件日后欲观察的天数,即W=Tb-Ta+1
E:为事件期W中的某一期;
ARiE:为i公司在事件期E期的异常报酬率;
RiE:为i公司在事件期E期的实际报酬;
E(RiE):为i公司在事件期E期的预期报酬率。
各公司将计算出的异常报酬率在事件窗口内加总即可得到累计异常报酬率(CAR)。笔者在估计期选择方面,由于估计期间的设定太短,可能会使得预测模式的预测能力降低,但如果设定期间过长,又极有可能使得期间内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产生模式不稳定(instability)的现象。所以,笔者研究估计期的设定,分别使用事件期前200个交易日(即事件期前202天至前3天),另外并测试不同事件窗口(100天、300天),同样发现CAR不显著。
至于事件期的设定方面,则应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而做出不同的选择——较长事件期的设定虽然能够获得较好事件对于股价的影响,却也容易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事件期窗口中干扰因素的影响,在信息科技方面,也有以较短窗口来测试主题的研究(DosSantosetal.,1993;Imetal.,2001;Subremani&Walden,2001;Hayesetal.,2000;Hayesetal.,2001)。因此笔者遵循短窗口做法,取事件日前、后各2天(t=-2~t=2),即使用5天作为事件窗口,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投资人对于该项消息的反映程度,关于研究事件日的确定,本研究依据上证所的宣告日来确定。
2.样本选取
本研究将选取上证所49家上市公司2003年2月25日~2004年11月22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见附表),数据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CSMAR)、北京色诺芬信息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数据库以及中国证监会、上证所及深交所的网站的相关资料。
四、实证结果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Wilcoxon检验发现,在选取的49个样本数据中,24个CAR为正数,25个显示为负数,两者基本持平,结果是不显著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
(一)所选取事件日期的影响
1.2003年12月30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期,而事件研究中事件日的选取对于检验结果有直接的影响。
2.由于笔者所选取的各上市公司只是上证所宣布的试点单位,各个公司未在相关的报纸或网站予以宣告,因此宣告日的选取采用的是上证所的试点开始时间,这使得事件日的确定存在一些问题。
(二)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一方面国内上市公司对于XBRL没有过多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选取时间窗期较短,我国制定的XBRL规范及标准等还未被上市公司完全接受采用,不能被业绩全面反映,从而使得市场反应较为滞后。
(三)部分企业未采用的原因
国外学者认为,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成本阻碍了财务报告的网上披露:
1.信息生产成本。Elliott&Jacobson(1994)认为企业为了披露信息,必然发生收集、处理、传递信息的成本,如果信息需要查核,还要付出查核成本。
2.诉讼成本。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1976)认为潜在诉讼成本是信息披露的无形成本。Elliott&Jacobson(1994)认为信息披露不足和披露意图误导他人是导致诉讼成本的原因。
3.竞争优势丧失。Watts和Zimmerman(1986)、Healy和Palepu(1993)认为,披露信息可能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Elliott&Jacobson(1994)也认为信息披露易使企业丧失竞争优势,披露的时间、信息的详细程度、信息接收对象是企业是否因披露信息而丧失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4.依从成本和游说成本。Watts和Zimmerman(1986)认为,企业为了符合有关部门制定的强制性披露规定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依从成本。另外,为了说服有关部门某些信息是否应该披露,还可能产生游说成本。
共享经济市场报告范文6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信贷风险管理 借贷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3-0017-02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7月21日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加了民间借贷。温州民间资本雄厚是不争的事实,但巨额的民间资本来源需要进一步分析。实际上,部分个人和企业不惜频繁进行银行贷款,将贷款所得的资金投入到民间借贷以赚取高额的利息差。因此,借贷危机爆发后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必将殃及银行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12月,温州不良贷款率为3.75%,环比上升0.3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金额比2012年初新增175.89亿元[1]。由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位再一次引发思考,而信贷风险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管理瓶颈的重要因素,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贷风险管理
几乎所有的经济决策都涉及到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其根本原因是私有信息的存在。私有信息是指在交易双方博弈中如果某一方所知道的信息而对方并不知道,这种信息就是拥有信息一方的私有信息[2]。
信息不对称在信贷风险管理中产生重大阻碍。在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和借款人代表不同利益的主体,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处于私有信息缺失者的地位,面临着贷款资金回收中的风险。借款人处于私有信息拥有者的地位,为了个体的利益,往往倾向于向商业银行传递一些有利于借贷的信息而隐瞒不利于借贷的信息,使商业银行很难验明借款人的实际行为是否合理,可能造成商业银行信贷损失[2]。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原因
1.内部环境因素
1.1信贷风险文化缺失导致上下级信息获取不对称
信贷员作为信贷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对信贷项目的风险、收益、偿还概率具有较完备的信息,处于信息的优势方,而后台人员只能通过信贷员或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进行审查审批,处于信息的劣势方。而部分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大多以业务为中心,风险文化尚未完全建立,客户经理或信贷员为完成营销业绩刻意隐瞒部分信息,规避风险导致上下级信息获取不对称。
1.2重贷轻管观念导致贷后管理信息收集滞后
传统观念认为银行控制风险主要是在贷前和贷中,而在贷后管理中投入的资源相对有限,一旦贷款放出后,银行便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权,监管难度大。若要改变这种情况,银行需在市场上搜集更多企业资料,当银行收集信息成本小于收益的时候,就会放弃对信息的收集,导致信息收集滞后,贷后管理被动成“事后管理”。
2.外部环境因素
2.1基于信用交易的借款方“隐藏知识”
“隐藏知识”即信息优势方隐瞒自己知道而对方不知道的不利于自己进行交易的信息[3]。在贷款业务进行过程中,贷款客户作为信息优势方,为达到个体利益,通过灵活应用会计政策掩饰当期不理想的财务状况,向商业银行传递一些有利于借贷的信息而隐瞒不利于借贷的信息,使商业银行很难验明借款人的实际行为是否合理,达到扰乱银行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造成企业与银行间信息的不对称。
2.2客户成功获得银行贷款后“隐藏行动”
“隐藏行动”即在签约后,信息优势方并不按照事前的承诺行动,出现“道德风险”的问题[3]。以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各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例,部分个人或企业客户在成功取得银行贷款资金后,没有将资金运用于合同所承诺的项目,而是受利益驱使,将资金流放到高利息的民间借贷市场,以此收取高额的利息差,一旦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银行便要承担客户无法按期还贷的风险。
三、缓解信贷风险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1.全面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从贷前贷时减少信息不对称
信贷风险文化的建立首先从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设置入手。针对贷款前期信贷人员以业绩为核心,刻意规避风险,借款方以获取资金为目的,隐藏知识现象,我们要深入贷前调查,同时贷时审查应发挥制衡作用。必要时可专设贷款调查员,贷款调查员与贷款审查员应分属不同岗位甚至不同部门。调查员要全面深入获取各方面信息,对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此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同时完善银行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将不良资产风险责任分散到个人,对贷款质量管控好的员工进行激励,以避免银行员工为获取短期业绩利益而隐瞒信息,规避风险。
2.重视贷后检查,加强贷后项目跟踪管理工作
针对商业银行放贷后重贷轻管观念,借款人获得贷款后隐藏行动的行为,我们要加强贷后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加强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加强与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到客户信用等级等信息资源共享,预防和减少有严重道德风险倾向的不良客户利用银行间的业务竞争而重复借贷,或多头骗取银行资金现象的发生。通过加强贷后咨询平台的建设,实时收集贷后客户相关信息,减少由于借款人将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等高风险非法行业而造成的贷款损失。
参考文献
[1]温州不良贷款率再现反弹情况预警.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2-1
[2]董明明.防范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风险之我见[J].商场现代化,2011(03).
[3]张芬.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10.
[4]张树林,张婷婷.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贷后管理[J].海南金融,2012(08).
[5]王玉岳.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12(11).
[6]王晓为.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