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商运营推广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商运营推广方案范文1
平台运营总监需要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优秀的职业素养,具有团队精神,责任心强,能承受压力和接受挑战;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11.负责自有电商平台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做好内部单位福利服务外,对外积极拓客创收,带领团队完成销售目标。
2.结合集团发展战略,制定平台全年运营方案并推进执行,分解到月度、季度、全面目标任务的完成。
3.负责平台总体运营,激活和管理现有会员,做好社群营销,提高平台浏览量和转化率,不断优化产品SKU和详情页。
协助技术供应商做好平台技术维护和优化。
4.在集团指导下,开拓和管理供应商和合作商渠道,丰富平台上架商品的数量和品种等。
5.定期对产品、销售、营销、竞争对手数据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
6.团队的日常管理,持续提升团队成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能力。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21、在公司经营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互联网营销总体定位,策划年度营销工作目标和营销方案;
2、熟悉互联网营销模式,负责公司产品互联网市场开拓业务,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推广;
3、负责公司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和运营;
4、负责建立公司总体的互联网运作体制;
5、规划和管理互联网市场活动的预算,合理有效、___限度地使用预算执行广告和市场活动;
6、广泛链接各类互联网商城、平台,维护大客户关系
7、做好内部管理,合理设置部门组织机构和岗位,优化业务流程,指导员工学习及培训等工作。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3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全面负责公司平台业务的统筹规划,组织制定公司平台的中长期运营发展方向与目标规划;
2、负责建立平台运营机制,策划各类型平台运营活动;
3、负责平台合作机构的挖掘,商业洽谈,管理及相关合作模式的探索制定;
4、指导收集平台产品的市场信息的收集,调查和分析,为公司自营平台甄选优质商品;
5、完成每月的平台销售指标;
6、完成平台的日常运营工作;
7、负责产品上新,推广,页面维护,数据分析,完成每月销售目标;
8、对接平台获取活动推广资源,针对不同活动资源,选择活动商品,指定对应的推广计划,并执行完成;
9、分析每日运营情况,统计数据,发掘隐含内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41、全面建设和管理公司电商团队,负责网站、互联网移动端的运营和维护;
2、负责公司天猫、京东、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运营工作,完成公司战略目标;
3、负责整体电商平台营运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运营管理体系的完善,对接渠道,争取资源;
4、规划和管理营销活动的预算,合理有效、___限度的使用预算执行广告投放和营销活动;
5、结合市场和行业数据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促销、营销、推广等策略组合,制定应对措施;
6、负责不同渠道和产品的结构调整优化,价格、营销、库存战略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团队运营能力;
7、深入业务团队,整合内外部资源,参与核心项目的商业判断与关键节点的策略支持,带领团队完成销售目标。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51、平台运营:根据平台的发展目标,制定用户及平台运营规则与整合营销落地实施方案;
2、用户运营:分析用户体验问题,收集用户反馈,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提出解决方案;
3、活动运营:商城各应用端的各类线上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实施;
4、数据分析:针对平台运营目标进行深度数据分析,持续监控过程指标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持续优化平台。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6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创建职教平台运营机制,提升客户粘性、用户活跃度、产品使用率。
2、策划各类型平台运营活动,协同各业务部门完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助推客户与公司不断开展更加深入的业务合作,助力达成公司业务目标。
3、通过多种用户运营手段,激发用户兴趣,不断促进用户活跃度,实现更多用户激活及用户留存。
4、策划各类型用户运营活动,组织各部门协同进行项目实施。
建立并不断扩大用户社区。助力公司实现用户战略。
5、打造运营团队,负责运营团队的人员培训、培养、考核、激励。
平台运营总监工作职责71、负责政务平台整体运营,制定运营策略、方案并组织执行;
2、推动各项业务发展,提升营运效益,确保运营目标的实现,对KPI指标负责;
3、分析平台各类数据,提出改进方案,带领团队进行平台的维护及升级;
4、制订、完善、贯彻实施公司平台运营管理制度、流程;
5、通过线上线下运营提升网站平台价值和粘性,提高服务会员、企业活跃度,提高申请、交易量,促进平台各项销售业绩提升;
6、用户体验、业务流程等的分析和改进并参与公司平台的品牌、产品、市场的规划,实现公司既定目标;
电商运营推广方案范文2
1.基于2.4G频段的RF-SIM技术RF-SIM是一种新型的移动支付技术,它使用2.4GHz频带实现无线通信。这一技术的优点在于将RFID模块、天线和应用模块全部集成在SIM卡中,用户只需要更换SIM卡即可使用移动支付功能。从成本和控制角度来说是移动支付的最佳选择。这一技术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并具有数据传输稳定,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功能开发完善等优点。这种技术前几年曾风行一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依托此技术开发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RF-SIM技术最成功的应用案例就是深圳地铁的“深圳通”卡,只需要更换手机SIM卡,而无需更换手机就可以实现完整且安全的移动支付功能,目前,深圳通拥有80万左右的用户。然而,这一技术并没有得到各大金融机构和银联的支持。原因在于银联现有的金融机具和行业应用较少用到2.4G频段,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都不支持这一频段,而POS终端的改造和更换需要巨大的成本。另外,从安全角度来说,2.4GHz片段的通信范围比较大,机卡之间的感应范围理论上可以达到十几米,因此,对于支付安全方面的担忧也是这一技术没能得到大规模推广的原因之一。
2.13.56M频段的RFC技术方案NFC技术是一种主要用于移动设备的近场识别和互联技术,使用13.56Mhz频段实现通信。其特点就是把RFID读卡器与智能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可以直接利用各种现有的RFID基础设施,非常适合手机移动支付使用。手机通过内置的NFC芯片,可以实现非接触式交易的功能,并通过SIM卡来实现身份鉴别等安全功能。简单地说,NFC芯片既可以当做传统的非接触式IC卡,实现公交卡、门禁卡的功能,也可以当做微型的POS和读卡器,实现与老式IC卡之间的读卡和交易功能。NFC方式目前是技术最成熟的方案之一,并且得到了银联的认可和推广,但NFC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需要定制手机终端,没有NFC芯片的手机无法支持这一功能。而且由于核心专利被日本索尼公司所拥有。技术壁垒和巨额专利许可费用的问题是近几年来NFC技术一直无法得到大规模推广的原因。
3.银联和运营商统一技术标准,共同推动NFC方案技术标准不统一是长期以来手机支付难以推广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13.56MHz和2.4GHz两种频率之争。采用13.56MHz频率的NFC方案需要定制手机终端,而用户更换终端成本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不成熟阻碍了NFC的推广;2.4GHz方案不用更换手机终端是主要优点,而且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有了成功的应用案例,但2.4GHz技术的缺陷主要是非传统行业标准,POS终端需要改造、通信范围过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2012年12月,央行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最终明确推行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2013年,中国银联提出了协调产业链各方的利益,推进产业链各方全面合作,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的盈利模式:运营商提供租赁空间,资金走刷卡POS机网络,三方就移动支付收益的分配也达成一致:银行及银联延续传统POS机时卡行、收单行及银联手续费7:2:1的分成比例,而运营商可以对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银行及特约商户收取一定的租金。这样就解决NFC技术方案得到发展的最大障碍,移动支付的前景逐步看好。
二、NFC技术方案的实现
NFC技术方案的实现依赖于以下几个重要的模块:首先必须有完善的技术规范: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协议技术规范、数字协议技术规范和活动技术规范:这些技术协议用以实现设备之间通信和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必须有合适的终端设备,包括NFC芯片,手机终端和POS交易终端。最后是涉及银行的资金账户和涉及SP的电子钱包账户,以及相对应的身份认证规范,以保障资金和交易的安全。
1.NFC技术方案中的硬件基础(1)POS终端基础NFC支付首先需要大量符合标准的POS,由于NFC技术和银联“闪付”POS都使用13.56M的无线频段,所以可以在支持金融IC卡“QuickPass闪付”功能的POS上完成支付。2011年启动的金融IC卡推广工作同时带动了POS的快速改造升级。数据显示,在中国银联和各商业银行的大力推动下,银联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约200万台非接触POS终端改造,未来几年将支持NFC的“闪付”终端改造将达到400万台左右。(2)移动终端支持NFC服务的移动终端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没有受理终端,所有的移动支付都无法进行。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NFC手机在应用中可以有三种模式:①读卡器模式:可以读取IC卡信息,RFID标签等,实现个人POS终端应用。②智能卡模式:可以实现闪付、小额交易、模拟交通卡、门禁卡等应用。③点对点模式:可以无线和蓝牙配对等应用,实现“当面付”等功能。目前,各大手机厂商都推出了集成NFC芯片的手机。
2.NFC技术方案中的软件基础(1)身份认证机制为了解决交易中的身份认证机制,NFC手机需要两大功能模块:SE和SP。SE是身份认证模块,用以实现客户身份的认证、认证信息的加密和传输,按照中国移动的NFC-SWP方案,SE模块被放在SIM卡上:身份的认证通过运营商的SIM/UIM卡完成,SIM卡和手机上的NFC芯片通过C6单线进行通信,用于放置各种不同应用的钱包数据,这也是银联主推的方案。而SP则是各商户的应用,各SP的密钥都存放在SE里面,而不是在手机上的NFC芯片中,各SP可以共用一个电子钱包账户,也可以分别拥有自己的电子钱包账户。简单的说,这种模式就相当于银行的私人保险箱服务。运营商的SIM卡就相当于金库,金库的钥匙和管理掌握在运营商手里,客户只有通过SIM卡完成身份验证后才能进入金库。金库里还有很多加锁的保险箱,供各商户(SP)租用,保险箱的钥匙掌握在各商户(SP)手里,运营商也开不了保险箱,不同的商户即使进了金库也只能开自己的保险箱,开不了别的商户的保险箱。(2)资金账户机制NFC移动支付对应的资金账户可以属于银行也可以属于运营商,通行的做法是在SIM卡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电子钱包”区域,“电子钱包”将用户的常用的各种实体卡(如银行卡、公交卡、校园卡、会员卡等)电子化,分别作为不同的SP封装在SE中。这样用户使用NFC手机即可对不同的SP进行电子现金充值、商户闪付交易以及银行远程账户交易等。并且,用户需要使用运营商定制的专用手机SIM卡,并需要和银行联网加载银行账户。但出于安全的原因,目前还不建议客户使用“电子钱包”进行现场大额交易。
3.NFC手机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从用户角度而言,他们首先关注的除了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支持移动支付的商户数量之外,最主要的技术手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对于移动支付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NFC协议规范所规定的传输范围比RFID小得多,传统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技术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这一技术要求给NFC带来了一个关键的优点。NFC刷卡手机支付需要在小于0.1M的范围内才能通信,并且只能点对点的通信,这保障在移动支付通信时数据传输的高度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减少了被盗刷的可能性。除了设备的安全性之外,手机支付中账户的安全性也有足够的保障,NFC账户交易的安全是基于人民银行PBOC2.0标准和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行业标准,采用中国银联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提供的证书体系,充分保障了账户本身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手机中的电子账户并不是向公交卡的那样刷卡即付,而是凭密码消费。如果手机丢失,客户只需及时向银行挂失银行卡,并向运营商挂失SIM卡,即可确保银行账户和手机电子钱包账户的安全。
4.影响NFC手机支付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电子支付领域使用NFC技术拥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标准,并具备识别速度快、交易符合安全距离等特征,但仍然有许多障碍限制了手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1)发展用户成本高昂虽然NFC芯片的制造成本很低,但由于用户需要更换手机才能使用NFC功能,所以用户转化成本比较高。据统计,手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人均持有周期约为两年左右。用户如果想要使用移动支付功能的话,不得不去更换带NFC功能的手机,这就造成了用户由于考虑成本问题,不会大规模的更换手机。(2)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周期比较长据相关调查统计,把传统用户从现金支付吸引到信用卡支付上,用了将近10年时间。而用户从银行支付转化到移动互联支付,更加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习惯改变需要的时间周期会大大缩短,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推广方案,等待时间仍然会很漫长。相对手机支付几年来的步履艰难,2014年初由阿里和腾讯主导的打车软件大战在短短三个月里,迅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在这一方面,运营商和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但在NFC手机大规模使用之前,完成这个转化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成本。(3)对账户安全的担忧影响移动支付的推广此前,运营商的一些短视的做法影响了客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信心。手机用户对垃圾短信和短信诈骗的担忧,是阻碍手机支付发展的首要原因,大多数手机用户都遇见过莫名其妙的被定制服务扣费的问题。担忧SP商户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客户进行强行消费,会极大地加重对移动支付的抵触心理,致使用户不愿意通过移动网络发送手机或银行的账户信息。其次,安全技术的发展是否能保障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手机病毒和木马的泛滥和大多数普通客户对计算机安全知识的缺乏,使消费者不愿用手机参与网上购物。特别是在移动支付中,订单、密码等信息都是以无线的方式发送,一旦信息被截取,那么消费者账户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在支付过程中,无验证则不安全,严密验证则过于麻烦,繁琐的操作流程会使用户放弃使用移动支付业务,还不如直接用手机银行来支付。最后,是对身份信息泄露的担忧,最近,有媒体披露出NFC手机只要靠近IC信用卡无需知道密码就可以读出最近的十笔交易记录。之后几家相关银行纷纷出来辟谣,说读出的交易信息只有部分并非全部,而且不会造成银行资金的盗用。尽管如此,但客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毕竟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信用卡诈骗频发的严峻形势下,谁能保障不法分子不会使用部分个人信息就能实现诈骗犯罪行为呢?IC卡设计和推出的时候,NFC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在当前情况下,银行对IC信用卡的安全仍然需要作出改进。(4)移动支付和商户信用体系方面的法律不完善没有法律的保护,消费者必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移动支付是完全虚拟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物理上的消费凭证。当系统发生错误时,如何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这种担忧心理使得消费者不能放心地使用移动支付,影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推广。
三、移动支付在银行业务创新中的应用
移动支付是金融领域的一次重要的创新,必然会造成市场的重新分割与利益的重新分配,直接关系到运营商,银联,银行等产业链各方的切身利益。在移动支付上抢占先机已经成为了大多数银行的共识。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各大银行均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比如手机银行、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等,据统计,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应用多达百余款。在手机银行客户端的累计下载量统计中,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端下载量位居前五名。既然如此,银行为什么还要和运营商一起加入手机移动支付的阵营呢?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对人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忘记带钥匙,忘记信用卡,甚至忘记带现金,但绝对不会忘记带手机。所以在手机移动支付方面,运营商和银行都可以成为主导者,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两者之间是竞争还是合作的关系。如果银行仅仅把目标放在“支付”上面,希望能直接从银行账户完成支付行为,甚至用自己的非接触IC信用卡替代服务提供商的储值卡(地铁、公交卡)为目的,那么和运营商、服务商之间只能是竞争的关系。而这些企业在各自的行业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可能挤压银行的空间,让银行在移动支付上步履维艰。”所以对于银行来说,抢占手机移动支付市场的关键并不在于支付环节的创新,而在于未来个人资金账户与移动终端的进一步融合带来的巨大商业机会。所以,银行想要在手机移动支付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必须把目光放在交易之外,找到一种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商业模式,不能简单地让移动支付成为手机银行和账单支付的延伸。银行不必与运营商、服务商竞争“交易支付”环节,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可信赖的资金管理环境。利用消费者对银行系统专业性的信任,并通过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将这种信任扩展到移动支付领域。把自己的经验、市场渗透力和品牌认知度带到移动支付领域。尽力成为合作运营商电子账户的入口银行,并尽力争取服务提供商的收单、结算业务,以及培养新兴富裕客户群的消费习惯和品牌忠诚度,从而影响和引导客户的消费习惯,先一步抢占市场,带动传统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借移动支付的创新来做大银行的传统业务。
1.选择正确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正确的战略合作伙伴至关重要:良好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不但能快速整合移动支付系统、而且还能支持移动营销。目前,中国移动通过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已经在这方面走在了其他运营商的前面,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在功能上已经支持400多项日常开支及账单应用,包括水、电、燃气、暖气等,并覆盖了全国95个大城市。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与银联的合作方面已经落后。在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与业务推广方面,银行及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共同开发和共同营销,分摊研发费用,整合社会资源,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2.设计产品方案和推广计划想要在移动支付领域先人一步,对于银行来说,创新产品是关键所在,运营商只提供身份的认证和电子钱包的支付,而银行除了做好电子钱包的充值和账户管理之外,创新有特色的产品,是打动服务提供商的关键所在。
(1)针对公交地铁等公共设施服务商的推广思路当前,对于手机移动支付,最广泛和最容易得到推广的业务就是和公交地铁等公共设施服务商合作的售票支付业务。在这些服务中,运营商需要做的很简单,无非是手机钱包的闪付和提供对老式交通卡的兼容。而商业银行如果仅仅着眼于资金的充值,而没有自己特色的话,很容易就陷入产品同质化的怪圈,泯然众人。那么,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呢?就电子钱包充值一块而言,银行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除了普通的资金充值之外,还可以开发自动充值和自动对账等功能,当电子钱包资金少于限定值后,自动从约定账户扣款充值。扣款金额可以由客户指定;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详细的充值和消费的明细对账单,解决客户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担忧。同时,银行还可以在地铁站周边发展支持银联闪付的商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让客户可以方便的使用手机移动支付购买小额商品。并对电子钱包的支付制定上限,一方面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引导客户养成“小额支付走手机电子钱包,大额支付走手机银行”的消费习惯,借手机移动支付的东风发展银行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同时,借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合作优势,争取让电子钱包的充值只绑定或优先绑定固定的银行账户,达到排他性的目的,抢占市场份额。或者与运营商、设备商携手,推出银行定制NFC手机,并与揽储、理财和黄金等销售进行捆绑,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客户采取赠送或换购方式赠送NFC定制手机,通过和运营商共同分摊产生的营销费用来降低运行成本。另外,可以借助与运营商、服务商在移动支付上的合作优势,以及周边商铺布放闪付终端的机会,积极营销收单、信用卡、存贷款等银行传统业务,促进传统业务的增长。
(2)针对医院、社保等社会服务商的推广思路除了公交地铁等公共服务企业以外,NFC移动支付的另外一个潜在市场领域是医疗行业。目前银行和医院合作推出的“银医通”类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银医通”也存在自己的缺点。对于银行来说,投入相对巨大,每家医院动辄需要数十万的设备投入,和每年十几万元的线路租用和设备维护费用。而且,每家医院往往同时有几家不同银行同时提供服务,不能达到排他性目的和抢占市场的战略目标,对医院而言,银医通只是相当于增加了挂号和缴费的窗口,虽然一定意义上解决了排队的问题,但功能还是相对简单。当NFC技术应用在医疗行业可以做到些什么呢?首先是最普通的刷手机挂号和缴费结算,在完成这些基本功能时,银行无需投入大量的设备和线路费用,只需投放支持银联闪付的POS终端即可,节约了大量设备和线路费用。同时还可以带动发卡和电子银行业务。另外,患者除了通过闪付挂号之外,还可以通过银行和医院共同设计的APP应用实现预约挂号和远程挂号。另一方面,针对患者就诊中要多次排队、检查和付费的现象,使用NFC移动闪付可以快速完成付费,或者进行社保账户金额的同步暂时冻结,待全部检查、治疗完成后统一解冻和划账。这样既减轻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节约了患者的排队等待时间。同时,对银行方来说,也是把结算、支付等传统业务积极拓展至社保中心、各大医院等相关医疗领域的极好的机会,并由此带动信用卡、存贷款、理财等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最后,如果银行有意向进一步开拓医疗支付领域,还可以通过银行和医院共同设计的APP应用建立完善的医疗应用体系。客户在排队等候时可以通过APP自行输入病情的详细描述、病史和用药要求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APP应用直接反馈给医护人员,节约医护人员问诊和输入病历的时间,同时可以连同仪器诊断、病理化验数据直接进入医院的诊疗数据库当中,同时患者的电子病历、检验数据、消费信息也可以通过APP直接反馈给患者。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提高对单个病人的疗效,而且还可建立起强大的医疗信息数据库。由于电子病历的完善,和银行的中间作用,支持同一应用的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会变得更加简单,相关的会诊费用支付、医疗账户结算、费用账单查询都可以通过APP应用实现汇聚和归集。因此NFC应用将成为医疗行业下一个爆发点。而首先推出相关应用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占尽先机,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银行,除了交易、支付带来的中间收入以外,通过在医院和患者之间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还可以带动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
电商运营推广方案范文3
思特奇的ICT2.0
郑东云将ICT2.0诠释为3G与互联网的结合。他表示,在IT与CT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传统以浏览、搜索、电子商务等应用为核心的互联网业务体系和以移动电话、短信、彩信、WAP、移动定位和移动支付等应用为核心的移动通信业务体系也在不断融合,构建成新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
思信业务品牌正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下,传承思域无疆,信通世界的业务理念,构建3G@Internet的新业务模式,为企业客户的IT系统插上翅膀,为企业客户的信息流,物流,资源,人员开拓新的渠道,创建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方式,从这一思路延伸开去,思信业务的定位也就呼之欲出了。之前,企业和行业用户的大量IT系统是否可以移动化,或者说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使之更加便利快捷呢?在新的移动互联网中,利用传统通信技术能提供的移动定位、移动支付等应用,能否为企业和行业用户带来新的价值呢?
事实上,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复制传统互联网业务早已不是新鲜事。企业“手机报”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而思信这一产品要做的,就是将原本通行在互联网上的企业或行业用户的应用平滑过渡转移到通信网络上来,并为之加入通信网络所能提供的新价值,从而创造一个3G化信息化承载平台。
同时,移动互联网和思信产品也为思特奇带来了转型提升的机会。在运营支撑系统方面,思特奇具有14年经验,市场地位已经稳固。但是,如何寻求新的突破和增长点,一直是思特奇思考的问题。借助思信产品,思特奇得以完成从单一支撑系统提供商到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业务范围更加全面,能为更多客户提供服务。
思信:将信息化3G化
郑东云介绍,思信产品线的创意最早来自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当时行业信息化发展承担着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责任,运营商也纷纷转型,一方面承担这一责任,另一方面看到了企业客户这一蓝海市场。而运营商面向行业客户直接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整体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思信产品线应运而生,正是连接运营商到企业客户端到端解决方案整体链条中中间一环。
思信的品牌“CiC”的意义就是通信(Communication)和信息(Information)的融合,它主要提供的是面向企业客户的ICT融合解决方案。
例如,传统的水、电和燃气计费需要抄表员上门抄表,成本高、效率低,还会由于住户家中无人而无法计费。而现在,通过在计量表上添加移动通信模块,可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通过部署在水、电或燃气公司的思信一体机服务器,用户数据可以与企业的OA系统、邮件系统等业务系统进行耦合后,面向广大的手机群体提供信息沟通,例如通过短信发送账单,使整个过程大大简化。
以上例子只是思信应用的一个缩影。郑东云还向记者介绍了两个最为普遍的行业应用:移动公文审批和企业WAP网站。在移动审批系统中,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用户可以随时得到从企业OA系统发出的工作信息和公共信息。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客户端,用户可以登录OA系统,进行工作审批。而企业网站的手机化方案中,已有Web网站的企业不必再进行投入开发WAP网站,而只需要部署思信的相关中间件,系统就能将Web网站进行简化,生成适合手机浏览需求的网页,企业也免去了维护更新两套网站系统的麻烦。
针对不同的合作伙伴,思信将产品划分为三个系列:思信标准产品、思信集成产品和思信行业应用产品。其中,思信标准产品是整个产品系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添加新的应用,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思信解决方案。
思信标准产品包括了思信一体机、语音一体机、企业彩信报、移动OA和PushMail构成。它提供了多种通信能力的集成和最基础的原子级产品,能提供相对标准的功能和服务。
在标准产品基础上,思特奇为行业软件开发商提供了一系列中间件,构成了思信集成产品系列。通过这些中间件,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或IT服务提供商可以将思信中间件提供的移动定位、彩信发送等移动通信能力与自有产品进行耦合,从而进一步完善产品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而面向特定的行业,思信与合作伙伴共同退出了行业应用产品系列。通过在标准产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进行定制,思信产品已经衍生出针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移动物管、针对税务行业的税信通、针对餐饮企业的餐饮CRM以及针对政府的民声热线等覆盖8个重点行业的应用产品。
思信的三个产品系列针对的用户各不相同。对于已经有成熟IT系统的大型企业或行业用户,用户选择思信集成产品,与企业原有的OA、ERP或CRM系统耦合,即可具备思信产品所提供的通信能力,实现对移动终端的信息发放和采集;而对需求较为共性,需要快速实现的中小型企业,则可以选择思信标准产品实现最为基础移动信息化需求,或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思信行业产品。
打造共赢产业链
“思信的目标,是成为移动运营商和企业用户之间的桥梁。”郑东云如此描述神州数码思特奇公司给思信系列产品的目标。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单凭思特奇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郑东云表示,思特奇希望联合诸如企业IT集成商、内容及应用提供商、独立软件开发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力量,打造完备产业联盟,共同完成这一目标。
“思特奇拥有的,是多年服务于电信行业积淀的经验和资源。”郑东云介绍,思特奇拥有14年面向运营商核心系统的服务经历,在思信产品的推广上也将主要发挥在运营商端的优势。面向企业客户方面,思特奇更希望能联合对用户更为了解的软件及应用开发商等合作伙伴,来共同推进思信产品的应用。“真正懂电信业务的思特奇是产业链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真正懂客户业务的IT系统集成商是客户密切的合作伙伴”是思特奇提出的价值链定位。
在思特奇规划的商业模式中,运营商、思特奇、合作伙伴和企业客户构成了一个菱形的价值链。思特奇向合作伙伴提供思信产品和服务,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面向企业客户提供移动信息化平台上的技术服务和应用开发,运营商则向企业客户提供通信服务通道。而企业客户则可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通信能力与终端用户建立联系,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
电商运营推广方案范文4
【关键词】 DCC 网状网 实时计费
3G数据业务的应用和推广使得数据业务在电信运营商的国际漫游收入中逐步占据重要地位,而随着未来LTE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运营商4G网络的投入使用,网络速度快速提升,大量高速数据业务将不断涌现,目前国际漫游数据业务的离线计费方案在客户体验、高额欠费风险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在此情况下,移动运营商逐步开始引入和部署实时计费方案,以提升国际漫游用户的服务水平、改善用户感知、防范高额欠费风险。
一、传统计费方案问题分析
国际漫游GPRS业务的传统计费方案是采用漫游地运营商的TAP话单计费,即:漫游地运营商的SGSN产生S-CDR话单,漫游地运营商将S-CDR转换为国际标准规定的TAP格式话单,传送给归属地运营商,由计费系统进行话单批价、计费处理,及用户扣费。
近年来,为了提高数据业务计费的及时性、实现对用户的快速准确计费,部分国际运营商已逐步采取归属地计费方案,即利用归属地国际GGSN关口话单作为对用户数据流量的计费依据。当漫游地运营商的SGSN路由回归属地运营商的国际GGSN关口时,GGSN产生G-CDR话单,传送给计费网关CG进行话单格式转换后,上发至计费系统,进行话单合并、批价、及后续用户帐户扣费。该方式无需等待漫游地运营商回传TAP话单,及时性得以提升。
但以上两种计费方式均属于延迟较长的离线话单计费方案。受限于计费时延,无法实现对用户的实时计费和流量提醒。此外,随着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极易导致用户的高额欠费,还可能存在不法分子进行套利的风险,给运营商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客户体验,满足客户对消费情况实时掌握的需求,同时实现及时的风险及信用控制,运营商需要引入及时性更高的实时计费方案。
二、实时计费方案
2.1 DCC协议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要访问网络资源,首先要进行入网认证,以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认证鉴别完成后,才能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进行授权及计费管理。用户身份的鉴别过程中一般会采用AAA协议,以前的方式是采用远程访问拨号用户服务RADIUS(Remote Access Dial up User Service),RADIUS是目前最常用的认证计费协议之一。
随着接入网络的快速扩容和新接入技术的引入,传统RADIUS结构的缺点日益明显,因此演进出新一代AAA协议――Diameter。目前IETF、3GPP、ITU等标准组织已普遍接受Diameter 协议,在GSM、CDMA、LTE等各种网络采用Diameter协议作为AAA 接口。
Diameter基础协议提供了作为一个AAA协议的最低需求,在Diameter 基础协议上扩展的应用协议DCC(Diameter Credit Control)协议满足了实时计费协议标准化、易于扩展的要求,成为实时计费的基础计费协议。DCC协议消息中,信用控制请求消息CCR(Credit-Control-Request)、信用控制应答消息CCA(Credit-Control-Answer)使用最频繁的消息类型,用于执行信用控制功能,承载了绝大多数与用户使用业务相关的信息。
2.2 方案概述
以下是国际漫游数据业务实时计费的总体方案:
其中网元GGSN/PGW与BOSS系统共同配合完成实时计费。GGSN/PGW作为实时计费的业务控制点,当判断用户需实时计费时,触发实时计费流程,并通过DCC接口与BOSS系统进行信令交互,实现对用户的业务使用控制,BOSS系统则负责完成对用户的实时计费、消费提醒以及用户账户余额的更新。
同时,GGSN/PGW产生离线话单G-CDR/PGW-CDR通过离线计费网关CG传送给BOSS系统,在因特殊原因无法支持实时计费情况下,BOSS系统依据离线话单对用户进行补计费。
2.3 解决方案
实时计费方案的关键在于GGSN/PGW需要与BOSS系统打通DCC实时计费消息的传输通道,根据网元与BOSS系统连接方式的不同,主要存在两种实现方案:
方案一:GGSN/PGW通过网状网互联与BOSS连接
从组网的可扩展性、以及BOSS的实现难度考虑,该方案在X地和Y地分别建设国际GGSN/PGW节点,并在31省部署DCC节点构建起全国的DCC交互网状网,网状网一侧与国际GGSN/PGW相连,另一侧连接省公司BOSS系统,用于汇聚GGSN/PGW产生的DCC实时计费消息并分发至用户归属省BOSS系统,以承载国际漫游的实时计费与提醒业务。实现方式如下:(1)在线计费提醒:用户漫游到国外使用数据业务时,漫游地SGSN/SGW路由回国际GGSN/PGW,由GGSN/PGW触发在线计费DCC消息,通过网状网将DCC消息路由回归属省BOSS系统,实现对用户的在线计费、实时提醒和实时信控。(2)离线话单补计:GGSN/PGW同时产生离线话单通过集团漫游上下发系统分拣、批价后下发给归属省BOSS系统,对于因网络异常等原因导致在线计费不成功的情况,离线话单可以进行标识,省BOSS系统将依据离线话单进行计费。
方案二:GGSN/PGW直连BOSS
不需要新建网元,但需要对现网网元GGSN/PGW和计费系统BOSS进行改造升级。该方案中,GGSN/PGW在接收到漫游地运营商SGSN/SGW发起的PDP上下文发起请求时,需要判断用户归属省份,并直接进行与归属省BOSS系统之间的DCC消息交互,以完成实时计费控制。离线话单补计流程同方案一。
三、对国际漫游计费支撑的影响
基于DCC消息的实时计费方案的实施将对目前国际漫游数据业务的计费支撑产生影响,以下从系统功能、数据稽核、欺诈防控、产品拓展支撑等方面进行分析。
3.1 系统功能
实时计费方案的引入对现网系统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1)GGSN/PGW网元:应支持判断实时计费目标用户,触发在线计费请求消息,并通过DCC接口与BOSS系统完成信令交互,以完成对用户的实时计费流程。当与BOSS之间的通信异常时,需支持立即关闭当前记录计费信息的话单,转为离线计费。(2)网状网DCC节点:用于承载网元与计费系统之间的信令交互,能够判断GGSN/PGW触发的DCC计费消息对应的归属省,并转发至归属省BOSS系统,同时也支持将BOSS产生的应答消息返回给GGSN/PGW。网状网转发DCC消息的时间一般在毫秒级别。(3)BOSS计费系统:通过DCC接口完成于GGSN/PGW网元之间的信令交互,根据GGSN/PGW上报的在线计费消息进行业务授权和控制,需同时满足在线计费的话务级请求、准实时计费的话单级请求,结合局数据、计费资费等信息完成实时或准实时的批价、账单出具、用户余额扣减,还需监控用户的业务消费信息,根据用户使用金额、使用累积量、剩余免费资源等信息触发实时或准实时的消费提醒。BOSS系统收到DCC消息到发出应答的时间一般在毫秒级别。
3.2 数据稽核
在实时计费过程中,BOSS系统会接收到网元GGSN/PGW发送的DCC在线消息和离线话单,还会生成在线计费话单,即BOSS侧涉及在线消息、离线话单、在线话单三套数据。为了提升计费准确性,BOSS系统需要具备稽核功能,通过采集GGSN/PGW发送的DCC原始消息包,并将接收的消息解析、保存为消息话单,作为DCC消息与在线话单、离线话单比对的依据,通过建立业务会话级、用户级等稽核规则,按照一定的稽核算法,对三套数据进行比对以便及时修正错、漏计费的通话记录。
3.3 欺诈防控
目前国际运营商普遍采用NRTRDE(近实时漫游数据交换)进行高额欺诈防控,即国外运营商在通话开始时间结束后4小时内将漫游话单以NRTRDE格式发送给国内运营商,国内运营商基于NRTRDE报告和检测规则对高额用户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后续处理。国际漫游数据业务实时计费方案实施后,国内运营商可以利用本地GGSN/PGW网元的在线计费消息进行高额预警检测,将大大提高预警及时性,更加利于LTE时代高数据速率环境下的欺诈防控。
3.4 产品支撑
目前国际漫游数据流量产品主要包括标准流量计费产品、以及包日套餐产品,计费模式较单一、产品平均资费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用户发展。实时计费方案的实施,使得国际漫游数据业务的计费及时性大幅提升,用户从结束上网到查询到计费详单的时间可以控制在分钟级别以内,从而可以在市场上推出不同计费模式的数据流量产品,例如针对目标用户推广包固定流量的小额流量包、流量包自动升级、流量金额双封顶等多样化的计费产品,以建立起完整的数据业务产品体系。而多样化的数据流量产品的推广,同时也对计费系统在实时计费、流量提醒等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支撑要求。
电商运营推广方案范文5
杭州入选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笔者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杭州有着三网融合业务和实践开展得最早且最好的广电运营商杭州华数。
随着今年顺利拿到广电颁发的互联网电视内容集成牌照,杭州华数形成了面向全国的“互动电视、3G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出了“跨网络、跨应用、跨终端、跨媒体”业务形态。
目前,华数与国内外300多家各大节目内容制作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成了拥有100万小时全国最大的数字化节目内容库,服务范围辐射全国25个省(区、市)的120多个城市,与当地的广电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有线宽带网络用户和移动手机通信用户提供数字化节目内容及信息等运营服务。
华数承建的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华夏手机电视日前也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验收,成为全国首家可以正式商用的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依托平台的丰富内容和强大功能,华数能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综合门户及各种品牌个性化专区的构建和运营服务。华数还与淘宝共同出资成立“华数淘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创了互联网与数字电视跨媒体全面融合的先河。结合数字电视支付平台,华数在交互数字电视上发展电子商务,使数字电视成为商务服务的新平台。
华数在三网融合业务拓展方面走在了很多竞争对手的前面,不过在产业合作方面,华数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在互联网电视方面,其与彩电企业仍没有摸索出双方都认可的合作模式;在3G手机电视方面,内容商对分成模式仍有一定的疑虑。当然,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相信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深入发展,产业链各企业一定会摸索出良性的商业模式。
永新视博:CA市场萎缩是风险
作为国内最大的CA系统提供商,永新视博近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在有线、地面、卫星、CMMB等领域均有所建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永新视博在有线市场不断萎缩的大环境下,积极开拓CMMB市场,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在网络和终端不断融合的大趋势下,永新视博致力于为电视运营商提供一系列开放式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开发从多个平台上提供视频点播和互联网内容到多个终端的解决方案,使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在任何终端上享受节目内容。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了一条包括CA、机顶盒升级方案、娱乐一体机等软硬件产品在内的系列产品线。
当然,永新视博也面临不小的挑战,表现在:广电网络整合持续进行,永新视博的谈判对象将由分散的地市级运营商转为省级运营商;有线数字化整转接近尾声,CA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不断萎缩;新产品(除CA之外)面临的竞争对手较多,永新视博的品牌和技术优势难以显现。
东方朗视:需将技术转换成市场
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南非世界杯的召开,对CMMB终端市场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东方朗视显然是看到了这一商机,在上半年适时推出了CMMB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客观地看,CMMB市场正处于上升期,在这样的时期,谁能抢占市场先机,谁就可能收获最大的市场回报。
值得肯定的是,东方朗视从技术上对CMMB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很好的支撑。该公司推出的CMMB内置模组和外置电视棒可以支持富媒体解密接收和互动增值业务,借助互联网和电信网的信息反馈、业务订制及互动功能,它们可以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实时的丰富内容,从而为CMMB拓展赢利空间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
当然,拥有好的技术不代表一定拥有好的市场,CMMB目前的发展节奏还掌握在运营商中广传播的手中。东方朗视能否与运营商做深度合作,能否在与终端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建立自己的渠道,将对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银河电子:把握高清互动机会
与天柏等没有工厂的“轻型企业”不同,银河电子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机顶盒业务上。尽管很多拥有机顶盒业务的企业都在大谈转型,但银河电子却始终坚持将数字电视终端业务做精、做专、做强,逐渐发展成为数字电视终端市场的领跑者。
电商运营推广方案范文6
三网融合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寻找固网的战略增长点也已经成为中国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的现实需要,而IPTV业务,正是未来网络技术战略性应用和实现企业转型的最佳选择,并得到全球业界各电信运营商的广泛关注。此前中兴通讯IPTV解决方案曾多次得到各运营商的首选以及中外媒体、咨询机构的高度评价,而随着IPTV多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兴通讯再次大胆做出科技前瞻,推出“网络视讯”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网络视讯”专为宽带网络和电信业务运营商设计,旨在IP网络上开展包括网络特色视音频业务和丰富增值业务的电信级端到端、全业务解决方案。该方案集中体现了中兴通讯所倡导的IPTV解决方案立足网络、视、讯三方面的优势,通过统一平台帮助运营商提供全业务、综合性的多媒体解决方案的特点。
中兴通讯“网络视讯”解决方案核心自主研发,提供包括STB终端系统、分布式流媒体服务系统、内容处理系统、数字版权系统、运营支撑系统、内容管理系统、EPG系统、增值业务系统以及宽带网络设备及相关网管系统等。系统可扩展能力很强。系统从构架、存储均方便扩充。系统提供多家内容提供商的接入,方便内容引入。网络视讯由内容运营、业务运营、业务网络、承载网络和家庭网络五部分构成。其逻辑结构如图所示。
业务先行,护驾商用进程
上海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都市,上海电信也是中国电信最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分公司之一。作为中国电信的领头羊,上海电信IPTV项目从2005年IPTV的试点到如今的尘埃落定,通过与上海文广的深入合作,上海电信IPTV项目已经从小范围试验进入正式规模部署实施阶段,而它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也必将推动未来中国IPTV的走势。
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电信业,多媒体娱乐时代的到来,IPTV如何吸引用户成为其能否制胜的关键。1年多的探索与试点,上海电信针对新兴市场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将着力点放在了业务。中兴通讯基于和中国电信多年深入合作和深刻理解,也将业务实现作为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的关键点。
目前,上海电信推出直播、点播、信息服务、应用服务四种主要的IPTV业务模式。直播:一共可提供央视15个频道、文广12个频道、数字电视20个特色频道、9个各地优秀卫视等58个直播电视频道。可提供导视频道、热门剧场、热门娱乐、上海一家门、超级影院、真实纪录、精英体育等9个由众多精彩节目编辑而成的9个虚拟频道。点播:目前点播节目已达3000小时,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娱乐、纪实节目、少儿、体育以及教育等分类内容。信息服务:搜索、时事、健康、房产、餐饮、生活六大主题;应用服务:影像空间、电视黄页两大个性业务。
最近,中兴通讯又为上海IPTV成功实现“证券之星”业务,不日也将与广告用户见面。除此之外,目前中兴通讯已经能向运营商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IPTV多媒体业务包括互动电视、卡拉OK、互动投票、视音频通信、在线游戏、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大多为“一键式操作”,同时照顾到了IPTV与NGN、3G等业务的融合性。
快速响应,推进市场繁荣
IPTV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全新的技术和市场环境,对各方参与者提出了比以往更多的机遇,也提出了更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面对市场的巨大转型,中兴通讯除了保持一贯稳健的作风,更是以其积极投入、主动参与的精神在历次电信IPTV项目中获得一致好评。
快速响应,是推进IPTV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兴通讯对IPTV一直秉承的态度。中兴通讯有超过1000人的IPTV运作团队、强大的本地化研发力量、遍布全球的服务体系,以及全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为IPTV项目实施和市场推进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目前,中兴通讯IPTV已经在中国电信公司和中国网通公司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了IDC、瑞银证券等第三方咨询机构的高度评价。2006年3月,IDC在报告中指出,中兴通讯获得了云南、陕西、江苏、广东、北京等地的IPTV项目,在设备制造商中处于领跑地位。2005年12月,欧洲最大的投资银行瑞银证券对中国IPTV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推出了一份专题研究报告,认为中兴通讯已经占据了中国IPTV最大的市场份额,综合实力值得肯定。
上海电信IPTV项目从2006年9月1日正式放号,整体放号进展非常顺利,截至到10月23日,上海电信的IPTV用户数已经突破20000用户大关,并且以每日数百近千的用户规模持续增加中,显示了强劲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空间。
除了上海电信IPTV案例外,中兴通讯“网络视讯”已经在云南电信、陕西电信、广东电信、江苏电信、北京网通等多个地区中标应用,并在多个地区协助局方共同进行放号推广策划和运营。经过了多个项目的锤炼,中兴通讯“网络视讯”在不断完善IPTV基本视频业务的基础上,与运营商共同探讨增值业务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其在增值业务方面的能力。信息服务、卡拉OK、视音频通信、游戏、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通讯、VOIP、移动短信、家庭邮箱、电视上网、投票、竞猜、关联点播、购物、证券之星等丰富多彩的业务陆续展现,同时提供酒店、学校、政府等完善的行业应用方案。在成为国内IPTV解决方案供应商最大赢家的同时,中兴通讯“网络视讯”携公司国际市场拓展的大旗,中标应用哥伦比亚、希腊等多个国家。
与目前已开展IPTV业务的其它地区相比,上海的IPTV模式更具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一旦成功,可以顺利向其它地区推广。更重要的是上海模式探索了一条电信、广电、设备厂商与IPTV产业链其它各方相互合作、共担风险的商业模式,这对于IPTV的良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