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修复市场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河流生态修复市场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河流生态修复市场前景

河流生态修复市场前景范文1

[关键词]荒漠化;治理;生态经济;西北地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02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2

西北地区大致指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的广阔区域。主要包括内蒙、新疆、甘肃、宁夏的大部分地区。整个区域的地形主要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由于距海遥远,再加上地形对湿润气流的阻挡,降水稀少,水源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大多为内流河,补给来源单一。在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系统脆弱,荒漠化程度高,西北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在本身的恶劣自然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双重影响下,西北地区荒漠化趋势愈演愈烈。

1 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及危害

1.1 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即土地退化,是指由于气候异常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的过程,包括盐渍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土壤沙化、草场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

1.2 荒漠化产生的因素

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之青藏高原的阻隔,水汽无法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加之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戈壁和沙漠蔓延。气候异常使西北地区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不堪一击,造成生态环境失衡,加剧荒漠化进程。人为因素主要是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以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致使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3个方面。

1.3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加剧发展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生态安全。同时,也容易引发贫困问题,使东部和西部、边疆和内地、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因荒漠化问题,每年损失大面积的农田,使土壤更加贫瘠、粮食减产。全国有近1/4人口深受其害,最常见的是春季沙尘暴频发。因此,春季是呼吸道疾病大爆发的季节;一些地区,沙进人退,流沙掩埋庄稼、农田、房屋交通干线的报道屡见不鲜;沙质土造成生物多样性变少,物种、群落遭到破坏,土地生产潜力下降,物种生存能力下降,许多物种濒临灭绝或消亡;河流泥沙淤积,致使中下游地区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悬河,尤其以黄河为例,悬河的形成严重威胁着中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 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

2.1 生态经济模式

所谓的生态经济模式就是遵照生态经济系统原理,通过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增进生产就业、节制公共财产的使用、调控人口增长等一系列措施减弱地区贫困,通过实施环境建设工程、进行产业技术变革、发掘可更新的能源、增进城乡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等措施实现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在贫困化程度降低、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鉴于此,通过政策管控和机制创新,努力发展教育以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协调投入产出比例,改善人的消费活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良胜循环。

建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发展适宜本地区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类型和地域特色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生态经济类型的划分,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除此之外,要充分分析论证国内外市场前景,增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力度,对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国内外市场。

生态经济模式的发展思路为: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商品流通,带动龙头企业发展,实行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成生态化小城镇(城镇的垃圾产业,绿色无公害特色蔬菜的生产,乡镇工业的清洁环保生产,城镇的环保设施,周围生态环境建设,高效清洁生态能源的开发与推广,自然、人文、观光农业等旅游资源的开发)。

2.2 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

在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下,最关键的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来进行荒漠化治理,发展产业经济。因此,这三条主线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而这三条主线间又互相联系。

2.2.1 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来提高荒漠化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大部分的荒漠化土地都分布在西北地区,而这些地区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太阳能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于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然而风砂土的保水、保肥性能差。如果这种状况不加改善,将会限制荒漠化地区农业的发展。科学技术使荒漠化治理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也大大提高了人工调节水肥因子技术的可操作性。

在土地荒漠化地区使用新技使大范围推广防沙、治沙技术由可能变成现实。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因素是水、热、光的配比组合,如果改变荒漠化地区农业的水、肥、气、热等要素的配比,将会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减轻荒漠化地区的人口负担。发展沙区高效型农业,应当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选择适宜沙区生长的作物,提高产量。通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有:①通过在沙地建立温室、塑料棚等现代工程技术措施,提高植物生长的温度,营造适宜农作生长发育的外部环境,通过这种方法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②节水保墒增效的农业栽培技术,也就是通过在农作物上增加覆盖物来改变作物的外部环境,如通过覆盖地膜、秸秆等措施来增加地表温度,防止水肥渗透和散失,从而提高产量;③通过不同作物间进行套种,使用立体栽培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高矮,分层利用光能,提高土壤的水肥利用率,进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④进行选种育种,培育新品种,选择适宜沙地种植、抗旱抗贫瘠、低耗水高产值的经济优良品种。

2.2.2 进行荒漠化治理,恢复沙漠生态

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主要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种。生物措施主要以栽培植物为手段,恢复沙化土地土壤肥力和植被,改造利用沙化土地,包括营造大型防沙阻沙林带,阻截外侧流沙,以减少对绿洲、交通沿线、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的侵害;营造防护林网,减少耕地风蚀和牧场退化;保护天然植被,以防止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原的荒漠化危害。工程措施有设置各种人工沙障或喷洒化学固沙制剂等来阻截流沙。工程措施一般是辅的,旨在固定流沙,工程措施通常包括设置机械沙障、喷洒化学试剂固沙、引水拉沙等多种非生物措施。它的优点在于见效快、固沙效果好,尤其是在一些地区生物治理措施效果不佳,会更多采用工程措施。两种措施各有利弊,因此,要因地制宜地使用两种措施,达到防沙治沙的最佳效果。

2.2.3 精深加工农牧产品,发展产业经济

由于荒漠化地区人口压力过重,农业生态系统较为简单,因此,在严重荒漠化地区基本没有成规模的工业。鉴于此,在荒漠化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发展农业工业化迫在眉睫。进一步加快农牧提升深加工水平,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探索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沙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干旱区沙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生态经济产业,积极探索如何整治沙化土地、恢复植被、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实现集团化、产业化经营,而这将从根本上扭转荒漠化地区人口压力过大的局面;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走效益型、生态型、特色型产业发展之路,以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荒漠化治理的上述3个方面构成了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理论模式,3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这一理论模式旨在以满足人们需要为中心,形成生态、产业和技术相互关联的生态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实现了经济发展和荒漠化治理的有机结合,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发展经济,因而区别于传统的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对立起来的治理模式。

3 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努力培育荒漠化地区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业,使荒漠化治理更具有可持续性。构建荒漠化地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种植业、生态畜牧业,推进荒漠化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荒漠化地区动植物资源,建立沙地森林公园、观光果园、沙地度假村等,提高荒漠化治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农民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逐步脱贫致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荒漠化地区人口压力大的问题,从根源上消除土地荒漠化,达到持续防沙、治沙的目的。

二是形成多元治理主体,更加重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治荒漠化是一项系统的治理工程,结合产业开发建设以期达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政府作为治理主体,必须大力增加投入。同时,放宽市场准入,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方面筹集防沙治沙资金,让企业、社会也积极投入到防沙治沙的工作中来,实现防沙治沙产业化,带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开创全社会防沙治沙的良好局面。

三是坚持以草定畜原则,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地。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加大力度建设人工草场,因为建设人工草场不仅能保证牲畜的数量,保证牧民收入,而且可以减轻天然草场的负荷,实现草场的持久利用,同时也可以弥补冬春季节饲草料匮乏的局面。针对当前草原生态退化的问题,实施此战略可以遏制牧民不合理的放牧,有效保护天然草场。在态脆弱的农牧区必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封山禁牧政策,对超载、过牧十分严重的荒漠草原区必须休养生息,禁止放牧。

四是注重科学治理,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防沙、治沙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荒漠化防治科技体系。科研机构应当加强对防沙治沙基础科学和攻坚技术的研究,总结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实用的防治技术和模式;坚持以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荒漠化地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可以大大减小荒漠化治理的难度;坚持划区域治理,配套各项治理措施;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两手都要抓的原则,从源头上扭转荒漠化愈演愈烈的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民侠.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9 (1).

[2]安富博,丁峰.甘肃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2).

河流生态修复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安化;黑茶;发展

一、安化黑茶产业市场及发展现状

(一)安化黑茶产业市场

作为中国六大茶系之一的黑茶,近年来,因为其良好的医疗功效和独特的品质,使其名声大起。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安化黑茶以自身独特魅力征服了国内外众多商家和群众,为其开拓国内外市场打下基础。

(二)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安化黑茶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大约是在明朝中期开始兴盛的。由于最开始时期是集中在安化县区域,因而就有了“安化黑茶”的由来。到明朝中期正式被定为官家茶叶,远销各地。但在2007年以前,安化黑茶还是不太出名。安化黑茶在2010年茶博会后,名声大起,再加上它本身其独特的养生以及保健效果,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喜爱以及追捧。安化黑茶产业随着这股浪潮不断地推动,开始面向整个市场。安化县的茶园基地伴随着这波潮流也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如今的安华茶园面积已经达到了30万亩左右。安化黑茶由于其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优良品质,正步入中国名茶的行列并迅速飞向前茅,由2012年的不足8.5亿产值,到2013年高达10.8亿元,上升幅度达28.8%,并且在逐步稳步上涨。

二、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1)政策支持。安化黑茶在沉寂多年之后,经过2010年茶博会的洗礼,从沉睡中醒来,开始名声大震。湖南政府将它列入湖南特产茶,对安化黑茶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湖南省益阳市市委强调:为了扎实有效、科学理性地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当地制订了《益阳市2007-2016年茶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提出了“政府引导、精品拓市、政策扶持、文化引路”的发展思路,明晰了工作重点。今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益阳将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变;从低质大路茶向优质名优茶转变;由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边销内销向外销侨销转变;从单一茶类向多种茶类转变;从手工作坊式制茶向机械化规模制茶转变。

(2)独特的品质、工艺和功效。益阳是属于亚热带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加之雪峰山脉的气候为黑茶的生长提供了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种植出来的茶叶品质上乘而独特。安化茶叶品种是唯一以原产地命名的品种,作为全国优良茶种之一的安化云台山茶叶就是如此。据检测,在适当时候采摘的茶叶,它的水浸出物占到茶叶的一半以上。最具有特色茯砖茶、千两茶,成为国内外收藏的珍品。安化黑茶制作工艺特殊,能够产生一种冠突伞囊菌,降低血糖和血脂、缓解压力,养胃暖胃、消脂瘦身、促进消化等多种保健功能。所以,安化黑茶在很久以来就成为一些以高脂肪肉类为主食地区的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目前,随着人们对食物要求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黑茶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边销,而是转变为内销、外销。据国内外专家分析,黑茶将来必定走向保健养生饮品布场。

(3)拥有独特的历史及旅游文化。“黑茶――何美?羌马――何殊?”明代文学家汤大师的《茶马》,认为黑茶在中国古代茶马交易的治边制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黑茶的制作技术已被列入国家二级秘密,世界黑茶之乡安化县的千两茶和砖茯茶的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二级秘密之中。安化县充分把握了“万里茶路”的起点和中国黑茶紧压茶的摇篮等非常特色的历史、地理两大优势,大力推进黑茶产业与旅游、茶文化三者相融合。一是更深层次丰富了茶本身独有文化的内涵,谱写了《安化黑茶》歌曲,出版了《安化黑茶》等专著。二是加强了茶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着手重新修建了黄沙坪古茶市,修复了洞市老茶街,开发茶马古道等。为了感受这些茶文化,每年来安化旅游的人数高达80万人以上,直接旅游收入达到5.2亿元。茶旅一体化创造了黑茶产业经济与黑茶文化旅游双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二)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应不强,知名度不高。安化黑茶作为公用品牌,其销售和管理难度非常大。当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品牌营销上面缺少有实力的龙头带动其发展。安化县黑茶企业已经注册的品牌多达62个,县内品牌众多,各自为政,品牌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品牌凝聚力不强,与普洱茶、龙井茶等茶类品牌相比较起来,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仍然十分有限。众多品牌使用者只顾利用品牌价值,而没有意识到品牌价值的保护和创新。一些鱼龙混杂的商家利用这一品牌图一己私利,降低产品生产质量,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到最后就会出现“坏茶驱逐好茶”的逆淘汰现象。消费者也将会不再对传统区域老品牌报以过去更多的信任,这样就会导致品牌价值的贬值掉价,整个黑茶产业的形象和美誉度也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阻碍“安化黑茶”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2)营销模式混乱,市场占有率低。企业一般的营销模式为:全国总商――地区销售商――地区商等。而安化黑茶厂商为了扩大销售,绝大部分都没有采取此种营销模式,而是在各个方面寻找经销商和商。所以会出现一家商兼做厂家的营销中心,还有其他不同规模的商和各式各样的零售商、批发商、经销商等。可以这样说,安化黑茶行业的营销模式是非常混乱的,虽然也有细分市场。例如,白沙溪茶厂,但也仅仅在零售和批发市场上略有见效。在湖南长沙高桥批发市场内,白沙溪茶叶公司的一个商开了一家门市店,着重在传统产品的批发零售。而由长沙福润的商务市场则在湖南长沙八一路、王府井商场及一些高档酒店内设立销售点和专卖店。由于销售渠道狭窄,安化黑茶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局限。目前,随着普洱茶的降温,国内茶叶市场正逐步由盲目跟风向理性消费转变,但安化黑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还很低。在中国首届青(米)砖茶交易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介绍,目前,全国茶叶产能正以8%~10%的速度增长,黑茶在2000年慢慢进入公众的视野,去年湖北茶产业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40%,而黑茶占全国的茶产业尚不到7%。因此,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传统手工业制造制约产量。几年前,随着普洱茶的风靡,黑茶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现今,安化黑茶已经盛行市场,可是同时而来的就会是生产方式问题。如果只依赖人工手工生产,那市场的需求就很难得到充分的供给,但要是改用现代机器生产的话,那就没有了安化黑茶那古色古香的味道。

三、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品牌建设,带动茶业发展

(1)完善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黑茶竞争力。积极推行良种良化的思路。按照良种、生态、可采要求,推行无公害生产管理,加快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基地建设和认证,组建茶叶科研所,扩大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茶叶的内在品质,优化生产工艺、全程清洁化生产。建立湖南黑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完善黑茶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进程。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茶产业行业自律能力。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中就有安化黑茶“三砖”(花砖、黑砖、茯砖),为安化黑茶的国家标准化作了重要的铺垫。虽然建立了标准,但是这二十余年来却缺少了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故此,每个部门都应该各司其职,明职确责,加强对农户、企业、基地的技术宣传、指导和培训服务。(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为规范生产,统一注册“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红、安化红茶”等证明(集体)商标,以及“天尖、贡尖、生尖、黑砖、花砖、花卷”等6个保护商标,确保安化黑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树立核心品牌。整合安化黑茶生产企业,在国有大企业的统领下,共同打造“安化黑茶”品牌。同时,在“安化黑茶”母品牌的支撑庇护下,每个企业集团再实施差异化策略,创造出有自己的特色品牌,诸如“白沙溪千两茶”、“湘益茯砖”等。在琳琅满目的安化黑茶品牌中,挑选有规模、有竞争能力、有效益和广大发展前景的品牌,集中重点培育。在资金上、政策扶持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以大带小,以强帮弱,对广大茶厂茶农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拥护,从而推动整个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

(3)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安化黑茶的品牌源出于优质的黑茶产品,品牌形成于市场。应根据黑茶产品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以产品差异化形成品牌竞争力,保持茶叶产品线的创新与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入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新思维,积极推进品牌管理和品牌建设,要以著名龙头企业为主体,着力培养区域性大品牌,把安化黑茶打造成“独树一帜、名扬全国、走向世界”的品牌!

(二)以新型的营销模式扩大销售网络和市场

传统茶叶的营销模式一般包括茶楼、酒楼泡饮,超市、门市店零售,批发市场大量批发等。安化黑茶不仅要吸收传统营销模式的优点,同时还应考虑到当代市场经济和自身的特殊情况,可以开发酒店饮茶市场。安化黑茶因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在酒店是非常受欢迎的。将茶的冲泡简化,让住酒店的旅客能够方便快捷的自己冲泡,品到地道的功夫茶。也可在(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酒店中销售礼品茶,让客人在自己品尝了安化黑茶的同时能带上一些礼品送给亲戚朋友,也为安化黑茶扩大了宣传力和影响力。再者,安化黑茶还可以在零售模式上进行改变,可以采用分类零售的模式,把零售市场分为传统产品零售市场和商务产品零售市场,将产品等级分类销售的同时也能更大限度的获取最大利润。安化黑茶可以将主要的消费市场定位于礼品消费市场、社交聚会消费市场、追求生态型保健的人群、功能型消费市场、家庭消费、团购消费及工业消费等。

(三)实行生产规模现代化,提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安化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先后引进华莱生物、怡清源、盛唐黑金等一批投资者开发茶产业,投资3亿元的“华莱健”黑茶生产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同时加快现有骨干企业扩规模提品质,投资1.2亿元扩建的白沙溪茶厂年产1.5万吨标准化黑茶生产线,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厂商可以采取手工加机器结合的办法,将一些制作工艺珍贵而古老,品质比较上乘的,比较繁杂的作为手工制作继续延升。

四、结论

安化黑茶是具有强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有人说“未来的安化黑茶就是今天的普洱茶”,人们对安化黑茶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怀疑和忧虑的。然而,只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警惕普洱茶的覆辙,吸收其他中国茶的成功经验,善于总结和创新,安化黑茶一定能取得突破,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成为真正的中国黑茶的领导者!

参考文献:

[1] 孙一枝.安化黑茶文化与设计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