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具体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修复具体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修复具体措施

生态修复具体措施范文1

矿区生态修复亟待开展

矿产开发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逆向演替严重。在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

6月中旬,广东一个矿山修复项目的签约仪式吸引了媒体和土壤修复领域专家的关注。韶关市环保局、科学技术局联合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与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签约成立了“广东省大宝山及周边地区土壤环境污染修复联合平台”。

“这一项目的亮点是要对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大宝山矿区实行生态修复。将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通过覆盖土壤、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等技术手段进行修复,还要恢复矿区周边的植被和湿地系统,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实现整个区域的生态恢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楼表示。

对于矿区来说,开采会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等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表植被退化、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源地污染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采矿损毁土地累计4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每年330公里~470公里的速度递增。因采空或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塌陷、滑坡、地裂缝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达千余处。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造成土地资源的损失,加剧了人地矛盾。

“但是,选择什么样的修复方式,不能凭空而定。矿山修复的模式、方法及手段,因修复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及服务功能有所不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肖武表示。

比如,在山区林场或者荒山进行的采矿活动,由于人类活动较少,往往更注重生态修复;在东部平原地区进行的开采,由于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迫切需求,修复的方向以复垦出来土地为主。

“矿产开发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逆向演替严重。”黄锦楼说:“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还远未展开,矿山修复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我国进行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多注重修复数量,缺乏对修复质量的重视;修复示范及探索性工作做得比较多,单项技术应用较多,从系统尺度修复较少。

“提倡在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恢复的状况,改变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快立法速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肖武说。

矿区需要多渠道筹集修复资金

应参照国外相关法律经验,明确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旧账”和“新账”,使责权利进一步明晰

据了解,矿山修复的资金目前主要来源包括矿山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国家投资修复资金。其中国家投资修复资金来源包括各类保证金、绿色矿山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等。

“矿区的土地开发价值不高,所以商业模式跟城市中具有开发价值的工业污染场地不一样。矿区修复资金需要更多渠道来筹集。”黄锦楼表示。

“矿区修复应基本秉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与农村耕地污染、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不同的是,矿区污染场地由于有矿区业主,往往能找到相关责任方出资进行治理。黄锦楼说:“开采企业必须承担所开采区域的一部分修复费用。但是若涉及粮食安全及饮用水安全的区域,政府部门要配套相关资金,制定一系列宽松的政策以调动企业进行矿区修复的积极性。如允许企业申请相关低息贷款,引入有开发价值的新产业等。”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曾处于很长一段的计划经济时期,在那段时期开发的矿产,现在已经无法找到相关责任方。更重要的是,原来的矿区从利润到矿产都交给了国家,责任方到底是谁难以厘清。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说:“应参照国外相关法律经验,明确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旧账’和‘新账’,使责权利进一步明晰。新破坏的生态环境必须由矿山企业进行100%修复,已破坏的‘旧账’由国家通过适当方式予以解决。”

王学龙表示,每年中央都会安排一部分资金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推荐哪些企业来接受这笔资金。接受资金的企业进行部分资金的配套,以矿山地质工业项目、农田复垦等形式进行修复。修复的过程由国土资源部委托相关部门监督实施,并进行验收。

在德国,联邦政府针对新老矿区分别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联邦矿山法》规定,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老矿区,联邦政府专门成立矿山复垦公司从事矿区的生态补偿与恢复,所需资金由政府全额拨款,并按联邦政府占75%、州政府占25%的比例分担。对于新开发矿区,矿区业主必须对矿区开发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补偿与复垦提出具体措施,这也是矿区开展项目审批的先决条件。具体措施包括预留企业年利润3%的生态补偿与复垦专项资金,对因开矿占用的森林、草地实行等面积异地恢复等。

绿色开采体现以防为主理念

生态系统在破坏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绿色开采体现从源头制止破坏的理念,是目前业界兴起的一种生态保护的创新

生态保护,必须从源头抓起。边破坏边治理,甚至破坏后再治理的方式,并不是解决矿山环境问题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是,矿产是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不能不开采。那么,如何减少矿产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矿产生态修复难度几何?

黄锦楼强调:“修复最好以防为主。因为一般的生态系统在破坏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系统有个阈值原理,当外界对系统的干扰超过了阈值后,就很难恢复。”

从源头制止破坏,就是目前业界兴起的一种生态保护的创新理念,即绿色开采。

所谓绿色开采,就是综合考虑资源效率与环境影响的现代开采模式,遵循循环经济中绿色工业的原则,形成一种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努力去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开采技术。

这是由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高鸣在2003年提出的,其目标是使矿山开采过程中资源开发效率最高,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生态修复具体措施范文2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分析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10102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性也逐步的显现出来。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式的分析与运用研究,将科学有效的方式全面应用于我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以为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持续性的、环境友好型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2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现状分析

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分析与运用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现状。由于气候和气温存在的差异,我国不同地域所具有的林业生态现状也不尽相同[1]。

以钦州市为例,钦州市年均雨量约为2104 mm,夏、秋两季是空气湿度大并且降水较多。6月和8月为全年两个降雨高峰,平均相对湿度可以超过80%。冬季为干冷少雨季节,雨量不大,降水量仅占全年雨量的5.9%。夏季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冬季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由于气候上的优势,钦州市所具有的林业生态环境也存在着十分可观的优越性,同时植树造林和禁止非法盗猎和采伐工作也得到了初步的全面性实施,符合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2]。

3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分析

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分析,根据我国林业环境和林业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主要可以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总结如下。

3.1开展植树造林,禁盗防火工作

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无疑是我国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很多的城市的林业区,特别是南方城市的林业区,在夏季往往长时间处于高温干燥的状态,因此存在着发生火灾的潜在问题。森林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林业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和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同时由于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更高的经济利益,私自砍伐树木,盗用森林中的自然资源,当地林业局也必须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相关措施,严厉打击违法分子,确保当地林业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建立以生态和谐发展为支撑的林副业

很多人存在着林业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只为“提供木材原材料”的思维误区,因此通过林业生态环境获取利益的方式,也往往只是单纯的砍伐木材,这不仅不利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障,同时也不能够为当地真正的带来理想的、持久性的经济效益。开展建立以生态和谐发展为支撑的林副业的方式探究,全面提升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类型和发展方式的多样性,例如蘑菇、木耳的人工种植等等。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有效的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实现当地生态资源的全面保护,符合我国所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

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分析可知,开展植树造林,禁盗防火工作以及建立以生态和谐发展为支撑的林副业,是我国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明确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可以有效的提升各个地方林业局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确保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3]。

4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

在明确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现状以及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后,开展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分析,可以将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总结归纳为以下的几个部分。

4.1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开展

提升各个地区的森林资源储备量,加强对林区的保障力度,保障林业生态资源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基础工作实施效果的重中之重。因此当地林业局在开展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基础工作时,也应当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实现当地的林业生态资源的良好保障。

同时除却人为因素之外,自然因素也是影响当地的林区的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虫害等等。因此当地林业局在开展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工作时,也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生态状况,进行林区保护工作计划的完善,实现保护力度的真正的、有效的提升。

4.2提升对于森林生态资源重建工作的重视

由于我国早期部份地区的发展理念的不完善,很多林业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砍伐现象,以至于当地环境水平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升对于森林生态环境重建工作的重视,加强森林环境修复工作的开展进程的工作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4.3引导和培养林区群众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活动参与意识

地区的群众也是影响当地的林业生态资源的状况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当地政府和林业局在开展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调动当地群众进行工作的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和培养林区群众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活动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提升当地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的全面性、时效性、实效性以及持续性。

实施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首先应当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开展,进而提升对于森林生态资源重建工作的重视,并且引导和培养林区群众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活动参与意识。根据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和开展需求,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可以有效的实现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的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4]。

5实施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议

根据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和开展需求,提出了对于林业生态资源建设的建议,可以将建议内容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5.1多角度的筹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

生态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是实施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地政府和林业局也当加强对资金投入,多角度的筹集林业生态资源建设资金,有效的实现林业生态资源建设的整体的、全面的以及系统性的发展。

5.2创建林区资源,协调统一保护和建设工作

当地政府和林业局在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工作时,也应当将森里的保护理念的应用与森林的建设理念的应用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真正实现明确林业生态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方向。

5.3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程的长期规划工作

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因此当地政府和林业局在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工作时,也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林业生态状况,开展长久的规划工作。

在逐步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多角度的筹集林业生态资源建设资金;创建林区资源,从而促进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协调统一性的提升;开展林业生态资源建设工程的长久规划工作[5]。通过林业生态资源建设的有效实施,完善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模式,促使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的建立了优美的、良好的生态资源[6]。

6结语

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分析与运用探究,首先应当明确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现状,进而进行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分析。在明确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现状以及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运用重点后,开展科学的运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具体措施分析,并且提出对于林业生态资源建设的建议。开展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方式的分析与运用研究,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我国的林业生态资源,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冉瑞平.西南地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林农行为分析:来自四川邛崃市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6(9):41~45,79.

[2]关月,韩雨丝,王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2):72~73.

[3]解坤梅.矿业开发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与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4(3):76.

[4]潘金志,黄旺生.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哲学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13(2):183~186,192.

生态修复具体措施范文3

关键词:矸石山;生态修复;自燃防治;山体整形;植被恢复

煤矸石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的黑灰色岩石,是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约为煤炭产量的10%~15%,个别煤种或个别地区能到达20%以上。山西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1]。据资料统计,目前山西省累计排放煤矸石14.53亿t,除去历年矸石利用量,累计堆存量已达10亿t左右,占全国的1/3,形成300多座矸石山。大量的煤矸石采用传统分层堆放和碾压处理,造成了巨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2]。针对这些问题,平朔露天煤矿安太堡排矸场东区矸石山生态修复复治理试验工程中采用“矸土混合-碾压-植被恢复”治理模式,灭火防自燃措施,对3m深的矸石与土壤进行一比一混合碾压后种植不同种类的植被,辅助以相应的配套工程措施,实现了煤矸石山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1安太堡露天矿区矸石山概况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安太堡矿区位于山西省北部朔州市和平鲁区交界处[3],矸石山位于安太堡矿区930E联络道路北侧,并分为东区和西区2部分,总矸石库容量约为1730×104m3。矸石山东区已排矸至封场标高,矸石来源为安太堡选煤厂和二号井选煤厂,排矸量约为950×104m3,面积约28.4hm3。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根治矸石堆放产生的危害,设计制定了矸石场治理和生态修复试验工程。具体措施包括:灭火防复燃措施、山体整形稳定措施、生态修复措施和配套措施4部分[4]。其中灭火防复燃是工程的核心,处理的同时,按照山体稳定设计要求,对山体进行分台阶,应用土矸混拌,分层碾压等技术,进行山体整形,然后种植苗木进行生态修复,完成排水系统、道路工程等配套实施,工程于2019年4月开工,2019年9月完成竣工。

2矸石山生态治理方法

矿区引入矸石山治理由内到外、有表及里、互为依托、统筹设计的治理理念。即通过各项措施实现矸石山内部灭火阻燃,外部整形,植被恢复,多方面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防火阻燃、防治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的系统性工程,最终达到灭火彻底、防止复燃、山体稳定、植被良性演替的整体治理效果[5-8]。矸石山生态治理方法如下:1)灭火防复燃措施。矸石山灭火主要结合矸石排弃现状,配合山体整形措施,采用多种灭火工艺系统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灭火施工工艺包括:火情探测、集成灭火等。火情探测通过采用热电偶测温技术和双金属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测温。整个排矸场共分为平台1、平台2、平台3、根据火情探测进行分类标记,分为安全区、临界区、隐患区、高温区、发火区。其中平台的隐患区,采用“田”字形开沟换填处理工艺,发火区、蓄热区、临界区等高温区域,以挖除灭火为主,针对位于边坡部位并且有升温趋势的“隐患区”,需结合山体整形工程同步施工,进行挖除矸石与边坡削级、平台留设同时进行。挖除着火矸石和热矸石后,就近自然冷却,冷却到低于400℃后,进行矸土1∶1搅拌,将矸土混合物就近覆土,用于山体整形。当整个区域治理完成后,平台顶部以3m厚的土矸混合物进行碾压夯实覆盖。通过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科学合理应用各集成灭火方法进行治理,实现矿区矸石山灭火防复燃的目的。2)山体整形稳定措施。排矸场西侧边坡和南侧边坡作为坡面治理主要对象,进行削坡、挖台阶处理,坡面现场坡率为1∶2的边坡,每高6m设1个反台,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西边坡和南边坡分别设置了3~9个台阶。采用多级隔坡反台山体整形技术对边坡进行治理。削坡完成后对边坡采用土矸混合物进行覆盖,覆土厚3m,矸石与黄土比例1∶1,压实度≥85%,以利于植物生长。整形后南侧边坡最大高度为40m,最多设6级反台;西侧边坡最大高度为27m,最多设3级反台。为了有效排导径流,减少冲刷,含蓄水源,在反台内侧设柔性水沟,在坡度较陡的坡面设柔性急流槽,当反台较长时每隔200m左右设1道纵向坡面急流槽,形成坡面排水系统,坡面排水系统与排矸场主排水系统相贯通。为减少雨水冲刷,应对矸石山沉降,稳固坡面,在反台内侧柔性水沟与坡面之间设柔性坡脚。在坡面上设置微地形,即开挖鱼鳞坑,阻滞径流,减少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利于植被恢复,实现了矸石山整体稳定。3)生态修复措施布置。安太堡矿区煤矸石山堆积高度高、边坡坡度达到45°,采用多台阶治理,垂直和倾斜布置钻孔。将矸石山改造成地后,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母质并达到50cm土层厚度,通过基质改良作为种植层,采用适宜当地种植的植物种类(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逆性强)、合理配置物种等一系列人为干预措施实现景观效果,并进行植被抚育管理,加速基础生态系统向目标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4)配套措施。为确保矸石山体稳定,防止水土流失,巩固防灭火效果,含蓄水源,利于植被恢复,保证排水顺畅,需对整个排矸场的集节排水系统进行统筹考虑、系统规划,达到中小雨可被植物完全利用、大雨能够顺利排出的效果。配合布设了相应的生产道路、田间道路等配套工程,路面采用30cm厚级配砂石。在矸石山治理的后期,至少进行为期2年的火情监测,即布设一定数量的热电偶,对地温进行实时监测,以掌握矸石山内部温度变化趋势。可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全面监测区、重点监测区和机械抽样监测区。定期采集温度监测点数据,观察其变化趋势,是否存在异常,并及时更换失效设备。根据温度监测数据,定期对矸石山温度特征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潜在风险区,以便提出处置方案,维持灭火防复燃效果。

3效益分析

1)工程中的灭火防复燃措施有效解决了灭火不彻底和矸石爆炸等问题,通过隔绝空气,降低氧含量实现了阻燃和防复燃的目的,排除了安全隐患。2)通过造地和改变微地形,恢复了土地的原有功能,土地得到升值,改良了土壤质地;配套排水系统等措施,有效排导了径流,减少了冲刷,防止矸石体渗水发生,同时减轻了水土流失危害,实现了水土保持的目标。3)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促进了植被大面积恢复,提高了地面覆盖度、植被生物量和生活多样性,起到了良好的地面覆盖和固持矸石的作用。4)治理后根治了SO2等有害气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降低了空气中的颗粒物,增加了区域氧气输出量,增加了植物蒸腾作用,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和区域景观环境。

4结语

平朔矿区煤矸石山生态修复工程在实现煤矸石山的治理和生态恢复的同时,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与周边地理环境融为一体,基本实现了建设绿色矿山的目标,对于其他地区煤矸石山修复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爱青.大同矿区煤矸石山自燃防治及高效灭火技术[J].洁净煤技术,2010,16(1):110-112.

[2]陈文英.自燃矸石山生态重建技术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6.

[3]尹建平,许进池,尹双飞.平朔矿区生态重建及生态产业链构建[J].露天采矿技术,2015(3):71-74.

[4]巩潇,刘飞,赵方莹.煤矸石山自燃机理及灭火技术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2,18(5):83-87.

[5]席永哲.西山煤电屯兰矿矸石山生态恢复综合治理与利用[J].山西建筑,2013,39(20):200-202.

[6]廖怡斐,康乔煜,达峰,等.古交西山矿区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与探讨[J].山西煤炭,2009,29(3):9-10.

[7]廖芳芳,郑嵩,葛皓.煤矸石山生态修复方法综述[J].环保科技,2012,18(1):21-25.

生态修复具体措施范文4

关键词:茶园;洪灾;复园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140-02

皖南山区指安徽省境内长江干流以南广大的山地丘陵,该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较丰富,是我国著名茶区。该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润温暖,小气候特点显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1]。其内黄山―九华山为河流的分水岭,岭北属于长江水系,岭南属于新安江水系,为钱塘江上游。山地土坡表层多为花岗岩、砂岩等所形成的酸性红黄壤,局部有石灰岩土、石灰性紫色土等,由于土壤呈酸性,加之雨量大,全年多雾,是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和云谷大方等名优茶的核心产区[2-3]。在2013年6月30日的连续强降雨下,该区域内的黄山区、徽州区和歙县,由于土层薄、茶园坡度较大、茶园覆盖率低等原因,使得茶园滑坡较为严重,部分区域属于罕见情况。根据实地考察茶园的受灾程度和特点,笔者分别给出治理和修复意见,并对基地建设规模、茶园管理模式和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 受灾原因分析

1.1 土壤质地 皖南山地茶园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和石英砂岩风化而成,土层薄,土层下为片状的片麻岩或坡行结构的岩石层,土壤砾石比重大,结构不稳定,容易造成侧滑[3]。

1.2 气象因素 2013年6月份以来,受灾区局地遭受多次强降雨,雨量大,来势迅猛,造成大量表土流失。又因6月30日短时间内的连续强降雨,使土壤田间持水量迅速达到饱和,重力加大,造成陡坡地岩石层上的茶园土壤整体滑动。

1.3 茶园地势 茶园建园坡度理论上最大不超过45°,而黄山区、徽州区和歙县区域内高山陡坡茶园具有一定面积。从受灾点可以看出,受灾茶园坡度多数大于45°,加之茶园呈两边高中间凹的“V”字型,易汇集水量,冲击表土,形成滑塌。

1.4 生态植被 近年随着茶产业的宣传和推广,茶农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茶园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很多不适宜开辟茶园的陡峭山地都开发成了新茶园。茂密植被被的茶园所代替,其中新建茶园、幼龄茶园和重修剪茶园覆盖度低,小于30%,在连续强降雨的直接冲刷下,岩层上的土壤滑坡崩塌,造成灾害。

1.5 茶园布局 实地查看中发现,受灾茶园属于典型的高山陡坡茶园,且纵向开辟长度较长,多数长度在50~60m以上,而中间没有打桩或设立任何隔离带,造成雨水汇集距离长,冲刷力大。

1.6 除草剂的使用 由于茶农为了降低劳动强度,追求除草效果,常选用一些内吸性除草剂,在降低茶园地表覆盖度的同时,使得一些伸根较深的杂草根系枯死,造成土层松动,易导致茶园整体垮塌,因此针对高坡山地茶园,在除草剂的选用上应引起重视。

2 茶园治理和复园技术措施

2.1 治理和复园总体思路 (1)控制:在滑坡四周打入木桩,布置网带,控制灾情进一步扩大。(2)修复:对于可修复的茶园,采取清理砂石和水道、修复梯壁、培土补缺等技术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尽快恢复茶叶生产。(3)改造:对于垮塌较为严重的茶园,应在垮塌处修建步道、排水沟等,以减少水土流失,恢复茶园园相。(4)预防:在黄山区茶园推广茶园铺草技术、绿肥种植技术等,以增加茶园地表覆盖,对于新辟茶园,应合理布局,预防灾害再次发生。

2.2 具体措施

2.2.1 打桩 在a、b标注处应该进行横向打桩(图1),利于茶农管理茶园和采茶时来回走动,另外滑坡两边也应该进行打桩,部分茶树根系有在外面的,应该结合打桩进行培土。

2.2.4 清理水道 部分受灾茶园水道在灾害中被严重冲毁,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也要组织人员修复水道,一些的山石可以拿来砌在水道的两侧,靠近水道边种些树,利用植物的根系来固定水土,一些下陷的水道用石头填平压实。

2.2.5 修复梯壁 茶园梯壁被冲毁,形成一条坍塌带的,须从下往上逐级修复。其中低缓坡茶园可以选用石头搭砌梯壁,再往梯壁内侧填土。而陡坡茶园宜采用打桩进行修梯,慎用石块。一些被暴雨冲走泥土的岩层可直接开凿呈内斜式的平基。在内斜式平基上再用石头搭砌梯壁,梯壁最好也采用内斜式,这样既抗冲击又稳固。

2.2.6 培土补缺 对于水土流失处,先适当填土,于今冬或明春进行栽植茶树。

2.2.7 增加地表覆盖 通过在茶园套种绿肥、铺草等措施来增加地表覆盖度,同时还可以提升茶园保土、保肥、保水能力。

2.2.8 建立隔离带 对一些沿高山陡坡上开辟的大面积茶园,因顺山势分布,距离较长,须建立分隔带。如栽种一些根系发达的灌木或者小乔木等,以此缓解雨水对茶园的冲刷。

3 小结

3.1 生态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合理的茶园规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名优茶近年带来的经济利益较大,不能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茶园面积,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这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合理规划茶园建设,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

3.2 调整茶园布局 新建茶园应根据地形特点做出整体规划。如可以采用小面积多地块栽种,对于坡面呈凹形的,凹底不宜栽种茶树,应该栽一些根系较为发达的小乔木,并保留原有的地表植被;另外茶园应该尽量采用横向级梯式,其中以打桩拦土为宜,尽量少用石块砌磅,而纵向超过50m以上的应在中间种植树木建立防护带。

3.3 转变管理观念 茶园管理仍沿袭传统的手段和观念,这也是造成此次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积极改变茶树树冠培育模式,培养健壮的树干分枝,增加树高,增大树幅,引展根系,通过加强肥培管理和合理的修剪来保证原料的持嫩度;合理选择茶园有害生物控制剂,杜绝内吸式除草剂的使用;在茶园中采取套种苗木、铺草等措施增加茶园土表的覆盖度,减少水、土、肥流失。

参考文献

[1]程江华,陈辉,闫晓明,等.皖南山区新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 489-2 490.

[2]侯学煜.皖西和皖南山地丘陵区发展大农业的途径[J].山地研究,1983,1(3):10-15.

生态修复具体措施范文5

第一,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民族忧患意识的视角,来从事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青海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青海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实践中,逐步认识到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青海自身的发展,还关系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这种紧迫感、危机感和民族忧患意识,对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透支未来”现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从实际出发,抓住本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矛盾,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观念变革和理论创新的过程,更是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制定生态保护战略目标并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表现。青海先后实施了三江源、青海湖等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不断加大对重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使水土保持能力、水源涵养能力、江河径流量稳定性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状况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恢复,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第三,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青海坚持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出台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积极构建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循环型工业体系、农业体系和服务业体系,发展物流、资金流、产品链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联合体,既提高青海地区的现代经济竞争力,又避免走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老路。

第四,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支柱。青海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明确提出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从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强化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国家公园制度和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等诸多方面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明确树立生态文化和观念变革是保护生态的第一牵引力,认为处理好生态保护、区域发展、民生改善的相互关系是时代赋予青海的历史使命。青海的思考和探索说明,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支柱。制度是硬的,文化是软的,软硬结合,双管齐下,既提高认识,又坚定行动,共同助推青海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生态修复具体措施范文6

Abstract: Taking the slope up the ring road of Liyang pumped storage power plant under reservoir for design object, combining with power station engineering field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goal, prospect,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urpose, and idea, the paper makes a design for the green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the engineering and similar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关键词: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环库路边坡;生态修复设计;湿喷绿化技术

Key words: Liyang pumped storage power plant;the slope up ring road;ecological restoration design;spraying water green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084-02

1 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边坡现状

1.1 电站地理位置概况 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地处江苏省溧阳市,上水库位于龙潭林场伍员山工区,与安徽省接壤;下水库位于天目湖镇吴村,与沙河水库为邻。电站位于苏南地区负荷中心,距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等城市相距80公里至140公里。

1.2 所在区域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貌特征。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与沙河水库为邻,在沙河水库左岸的桃园~毛草堂一带的河流堆积阶地、宽缓浅冲沟和残丘处开挖形成库盆,与沙河水库相邻侧修建一座均质土坝与其隔开。②工程区周边土壤及植被。目区属宜溧丘陵山区,为构造剥蚀地貌类型,西南部与东北部地形高差达300m以上。上水库位于伍员山两条冲沟的汇合处,库盆三面环山,边坡无大的堆积体分布,稳定性较好,覆盖层较薄,多为林地,其次是耕地和荒坡地,森林覆盖率达94%;下水库位于已建沙河水库左岸,地势平坦,由河流堆积阶地、宽浅缓的冲沟、残丘组成,多为稻田或旱地,其次为林地和园地,植被覆盖率约为60%。主要土壤为黄棕壤、水稻土。③气候条件。电站区域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气候宜人。据气象观测记录资料显示:全年平均无霜期224天,年平均气温15.7℃,降水量1155.2毫米,雨日133天,平均风速3.0米/秒,日照2006.6小时。

2 下库环库路边坡分析

下水库库口面积为0.706km2,库岸开挖线全长3203.743m(环库公路轴线长,不含均质土坝)。环库路以上至开口线边坡多为强风化岩石,边坡坡比1:1.25。由于电站建设高填深挖,造成原植被破坏严重,施工现场表土,产生大面积的严重风化的岩质边坡和劣土质边坡。现场边坡生态条件较为恶劣,自然恢复困难,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急待植被恢复工作的开展。

环库路边坡具有以下特点:①坡体开挖面较为平整,但经雨水冲刷及暴晒,局部已出现垮塌;②坡体大部为中强风化岩质边坡、土夹石边坡、土质边坡,边坡浅层稳定性较差;③经降雨冲刷,土质坡体表面出现严重沟蚀和片蚀现象;④边坡基本无植被生长,景观效果极差;⑤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邻近国家AAAA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工程在开发建设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更为必要,需要强化绿化力度。

3 溧阳电站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目标与效果期望

3.1 恢复治理工程目标 通过对溧阳抽水蓄能电站下库环库公路开挖边坡进行坡面整理、植被恢复来达到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和防止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最终目标是:修复山体,消除隐患,美化环境,恢复生态,保持水土,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景观效果的统一。①远期目标:营造较强固土护坡效果和较好景观效果的以灌木为主体,草和地被植物大面积覆盖、小乔木局部点缀且能自然协调生长和演替的坡面植物群落。②中期目标:营造有较强固土护坡效果和较好景观效果的以灌木为主体、草和地被植物为辅、适当点缀花卉且基本上能达到免养护或简单养护状态的植物群落。③完成生态系统安全环境建设,营造能在坡面存活并有一定护坡复绿效果的草灌结合且物种合理搭配的先锋植物群落。

3.2 恢复治理工程的效果期望 以最科学、安全、经济、有效的生态治理办法,使边坡在最短时间里实现生态恢复,并采用恰当的养护措施,保护目标植物和目标群落,使其逐步向自然群落过度,最终形成一个可自我更新、循环并进展演替的稳定高效的生物群落,成为溧阳抽水蓄能电站生态环境系统的良好一环。

4 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4.1 设计范围 进行植被恢复工程范围为:下水库环库路以上沿线边坡。

电站环库公路沿线两侧边坡坡度较大,大部分是中强风化石质边坡和土质边坡,虽然具备一定的植被自然恢复能力,但所需时间长,景观效果差。所以,应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首先对坡体、坡面地质风险体进行整治,防止坡面基底不稳定造成如滑坡、崩塌、坍落等灾害;然后创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做好植被恢复工作,做到绿化一块成功一块;沿线坡顶及空地有自然植被的,要确实保护好自然植被,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植被恢复。尽量达成恢复自然生态、保持水土、景观效果的统一。

4.2 设计指导思想 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滑坡灾害减轻的工程措施所造成的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用于滑坡灾害防治处理工程时,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结构在外观上并不美观,对环境也不友好。这些传统的“硬邦邦”的防治工程正日益被对环境友好的植被化复合土结构体取代。我们已经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表明,可以使用植物对表土进行加固,从而起到防止边坡表面进一步侵蚀的作用,甚至减轻滑坡灾害的影响。

植被护坡加固工法将力学因素(结构体)和生物因素(植物)进行有机的结合,防止和阻挡边坡破坏和水土流失。力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以互补的方式共同作用。而对土进行生态处理后进行边坡加固的工法可以看作是上述方法的一个特别派系。在这种方法中,植物的各个部分,如根,茎,枝在整个边坡保护系统中作为力学因素起到主要的结构作用。植被护坡的功能主要有:深根的锚固作用、浅根的加筋作用、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降雨截流,削弱贱蚀、控制土粒流失。采用生物技术进行边坡保护,能使保护措施与周围的地形地貌相调和。与使用钢筋混凝土之类的制造材料相比,它们强调使用自然的,在附近就能够容易找到的材料,如土、植被、乡土物种等天然材料。与传统的挡土墙不同,它们的力学因素尽量不粗暴地干扰周围的环境。

该类工法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不需要搬入太多的设备,也不需要太多的工人,对环境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边坡保护系统变得越来越不显眼,并逐渐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去。这对那些对环境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地区,如公园、风景区等最为适用。

4.3 设计的原则 ①形成稳定的边坡,坡体稳定是生态修复的基本前提;②植物造景应该同时兼顾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性,植物配置实行;③以人为本、经济实用原则。

4.4 生态修复思路与措施方案 ①生态修复思路。遵循“生态优先”和“和谐边坡”的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加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进程,人工治理所营造的坡面环境能被周围自然环境所“接纳”,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能经的起时间的考验。思路概括为:因地制宜、安全有效、适地适树、乔灌优先。②治理的具体措施。坡面清整:覆绿前需要对所有坡面进行清理排险,去掉浮石、碎石、松动体等,对于已经垮塌的首先打锚杆支护,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和险情并平整坡面。

截水沟:为了防止流水冲刷坡面,在坡顶修砌截水沟。

边坡生态修复:处理后的边坡按照分区分坡分模式治理,采用湿式客土喷播技术进行边坡防护绿化。

湿式客土喷播施工工序和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首先按要求进行作业面清理,清除作业面杂物及松动岩块,对坡面转角及坡顶棱角进行修整,使之呈弧形,尽可能平整作业面。作业面凹凸度平均在±10cm,最大不超过±15cm,对低洼处适当覆土夯实。

在平整好的岩面上采用风钻按1.0m×1.0m间距梅花形布置锚钉。锚钉长15~40cm。挂网采用铁丝网,网孔规格5cm×5cm。施工采用自上而下放卷,相邻两卷之间重叠搭接7.5cm,用铁丝绑扎连接固定,然后按每平米不少于3只布置锚钉。铁丝网应与作业面保持一定间隙,并均匀一致。

2)湿式液压喷播基层。基层配合比:耕作土85%,泥炭土10%,谷壳5%、保水剂0.1%、粘合剂0.12%:装载机一车能装350kg耕作土、按照这个生产能力,每仓料的重量分配为:350kg耕作土、41kg泥炭灰、20.5kg谷壳、0.41kg保水剂、0.49kg粘合剂。

每单元钢丝网铺设、固定后,用装载机将耕作土装入搅拌捅进料抖里面,同时加入41kg泥炭灰、20.5kg谷壳、0.41kg保水剂、0.49kg粘合剂拌合均匀后:将拌合好的基层料直接导入液压喷播机进料抖里面:通过液压喷播机将拌合好的土料在喷枪口与水混合后喷射到边坡表面。喷射手悬拴安全带与固定于锚筋的安全绳相连,自上而下进行喷射基层。基层喷附厚度为8cm。

3)液力喷植机喷播表层。表层配合比:泥炭土50%、有机肥48%、植物纤维2%、缓释复合肥0.1%,保水剂0.5%、粘合剂0.05%;表面喷播采用的是移动喷播车,喷播车的容量为1m3,每车料的质量配合比为:100kg泥炭灰,96kg有机肥,4kg植物纤维,0.2kg缓释复合肥,0.1kg保水剂,0.1kg粘合剂。每车种子用量为1650~1900g,其中狗牙根250g,高羊茅500~750g,银合欢250g,多花木兰250g,刺槐250g,截叶胡枝子150g。

喷播表层时,喷植机将表层基材与植被种子充分搅拌混合后,喷射手悬栓安全带与固定于锚筋的安全强相连,自上而下将混合物喷射到基层上,并保持喷射面薄厚均匀一致,表层喷射厚度为2cm。

4)养护施工。喷播完成后,为保证成活率,采用稻草帘或无纺布覆盖,并用竹钉固定,保温保湿,同时防止雨水冲刷。植物种子从出芽至幼苗期间必须浇水养护,保持土壤湿润。喷播完成一个月后全面检查植草生长情况,对生长明显不均匀的需进行补播。

5 结语

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生态恢复为本设计的指导思想。由于设计对象边坡坡度较大,大部分是强、中风化变余砂岩,植被自然恢复能力极低。所以,应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首先对坡体、坡面地质风险体进行整治,防止坡面基底不稳定造成如滑坡、崩塌、坍落等灾害;然后创造良好植物生长环境,做好植被恢复工作,尽量达成恢复自然生态、保持水土、景观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心畅,徐洪霞.溧阳抽水蓄能电站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分析[J].水利发电,2010.7.

[2]胡骁莉.浅析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J].甘肃科技,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