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范文1

陈光海 韩晋川 汪 应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江津 402260

基金项目: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名: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探索,项目编号:1202086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项目名:基于云技术的SPOCs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及实践,项目编号:JG141008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项目名: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基础网络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JG142028

【文章摘要】

本文从实例出发,对如何实施信息化教学,从前端多媒体教室建设到教学资源库平台开发、资源建设思路以及后台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搭建,提出了具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

云计算;虚拟化;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制订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其目的是改革中国传统的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教育模式的改革,必然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系统,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云计算服务硬件平台和以仿真实训软件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配合前端多媒体教室中教师授课空间设备和学生互动设备,形成实施信息化教学整体方案, 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1 教室建设方案

以前的多媒体教室就是计算机+ 投影,因有线话筒、键盘和鼠标的限制,教师离不开讲台,成了课件的放映员和讲解员,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气氛呆板、生硬。

为解决目前教学手段中存在的问题, 用多点触控电子白板替影幕布,同时,它必须具备键盘和鼠标的功能,无线话筒取代有线话筒,让老师远离讲台,超短焦投影仪方便老师回归“黑板+ 粉笔” 的原生讲课姿态而又使用现代“电教平台”。多点触控电子白板既可以像传统的黑板一样,用手指书写、批注,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配备一块同等大小和材质、无互动功能的笔写白板,兼顾传统书写习惯。

触控技术的选择是涉及整个系统应用成败的关键,只有对投影对象的放大、缩小、旋转等手势的判断精准无误,才能替代键盘和鼠标,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目前的触控技术主要有电阻、电容、压感、声波、光学、红外、表面光波、纳米电路等多种技术,表面光波基本原理是在白板表面形成纵横交错、不可见的光网,当手指触碰时,阻断了光线,从而判断出触点的位置,它能够真正实现4 点、10 点、16 点、32 点、48 点触控,触控点越多,对手势判断越精准,使用操作更轻松。

2 教学资源库提供教与学的互动平台

教学资源库是发展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教师是教学和教育改革的主体,要使网上教学资源真正建好、用好,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以教师自己收集、整理和制作的课件及其相关资源为主,制作难度较大的仿真软件、成套的视频教程主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立足于课堂教学, 构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要建成这样一个师生广泛使用的优秀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开发是必须的,功能不一定要多么强大,主要要求是操作、使用简单,能实现各类文档的在线播放,要方便教师上传资源和学生上传作业,方便教师和学生查找和播放, 要集成仿真实训平台和远程辅导功能。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云综合平台”,教师采用工号、学生用学号登录,系统采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的基本架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空间,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空间拥有完全控制权,其他人只有下载、播放权,教师在自己的空间中建立什么样的文件夹?如何存储自己上课要用到的资源等,完全由自己做主,对某些文件夹也可以屏蔽他人的下载和播放,对如“作业”之类的文件夹可以对自己任课班级的学生开放上传权、屏蔽下载权。

教师自己上传的资源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使用习惯,必然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应用。

对于制作难度大、成本较高的成套视频教程,可以购买专业公司制作的产品, 分学院存放,共同使用,不放在教师个人空间中。

虚拟仿真技术是当今非常流行的新型教学媒体,它解决了实操实训进不去、看不见、难再现、多污染、高消耗、不安全、设施设备不足、实训指导教师不足等众多难题,而且将趣味性、现场氛围、个性化导训、智能化考核、分层次实训等先进的教育思想融人其中,创造出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实训环境。各类专业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难度是很大的,可以购买专业开发公司的成熟产品,集成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

远程辅导是除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以外,师生课后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远方的老师通过笔记本电脑或带摄像头和话筒的台式计算机,在规定的辅导日期和时间内,进入教师姓名对应的辅导室,学生可以在教室参与辅导,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笔记本或手机在其它地方参与辅导,“白板共享”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在同一块白板上书写,配合语音进行远程辅导,同时书写的人太多、太乱的话,老师可以取消任意学生的书写权。同时说话的人太多,也可以取消任意学生的话语权。“文档共享” 或“网页共享”,老师可以在远方打开一个任意类型的文档或网页让学生观看,同时配合语音讲解,可以更加清楚地解答学生的问题。“程序共享”,可以在远方打开任意的应用软件,如:auto cad、excel 等,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对软件类课程的远程辅导非常有效。

3 云计算保障教学资源库的高密度访问

供全校师生大规模使用的教学资源库和仿真实训软件的应用,用过去的方式,把应用系统安装在某台物理服务器上,访问规模必然受限,数千人同时使用某一应用系统要么服务器崩溃,要么根本就登录不了。同一应用系统装在多台物理服务器上,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存在很大问题,管理也复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应用服务器虚拟化集群技术是必然的选择,所有应用系统部署在若干虚拟机上, 一个虚拟机总是依赖于某台物理服务器, 当某台服务器超负荷时,云计算平台会复制一台虚拟机从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启动,供更多人使用,而对用户来讲好象没有区别,用户提交的数据必须使用统一的云存储,而不放在服务器的本地,这就解决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系统结构如图1 所示。 4 应用虚拟化构建虚拟实训平台

云计算中的应用虚拟化,可以将应用软件变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使用的服务,因此应用软件不再需要安装在本地,而是安装在虚拟服务器上,虚拟服务器可以建立很多,有冲突的应用软件可以分开安装,永远不会冲突。特别是对于单机版的仿真实训软件,不需要一台计算机购买一套,只要一套安装在虚拟服务器上,通过应用虚拟化后就自然成为了“网络版”,可供多人同时使用。当某一应用软件访问人数过多时,云计算平台会自动实现虚拟机的跳转,但许多仿真实训软件都有加密狗,加密狗是物理设备无法跳转,可以用一台物理服务器和若干USB HUB 作为USB 服务器,所有加密狗都插在它上面,虚拟机的应用程序都访问该服务器的加密狗,保证了虚拟机在动态迁移过程中的正常运行,系统结构如图2 所示。

5 结论

云计算可以解决过去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是互联网产业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项技术,在发展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为教学手段的更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水平才能走向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 胡亚梅.《建设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J]. 江苏高教.2004(4):70-72

[2] 张莹,张兴.《以虚拟仿真资源为抓手,打造湖铁特色教学资源平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3):47- 49

[3] 张鑫.《浅谈基于应用程序虚拙化的实验室管理》[J]. 科技信息.2011(6):251-252

【作者简介】

陈光海(1964-),男,研究生,教授. 研究领域: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 课题;灾区;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65-02

继汶川8.0级特大地震后,2013年又发生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宝兴紧邻芦山,受到严重波及,再次成为重灾县。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包括教育信息化设施在地震中遭受巨大损失。面对两次严重震灾,近年来宝兴县在灾后重建中,按照“课题引领、研建结合”的方针,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重建。

1 “课题研究”探索灾区教育信息化

有效、务实推进灾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宝兴县成立课题组,拟定《地震灾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课题。课题申报并被立项为2013年度四川省“十二五”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课题组按照研究方案,通过客观地调查调研、收集整理、学习研究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与纲要、标准规范与要求、规划(计划),结合灾区实际,探索适合灾区教育信息化办法、措施、策略。

明确灾区教育信息化重建应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多方互动;应用主导、培训先行;注重特色、手段多样;分步实施、注重效益;实用先进、安全可靠”为原则,重点是三通两平台建设。在基本掌握现状基础上,按不同类型、规模学校与标准要求,统一编制信息化装备建设项目内容,规划软硬件,制订实施方案。要求系统平台要具有可持续性、扩展性,技术标准统一、校际均衡。系统构成、技术选择先进成熟、安全可靠、与时俱进。

实施中,一要健全组织机构,强化主体责任;二要合理引导社会各界捐赠、援助;三要补充更新、改造完善捐助设备系统;四是部份设备系统纳入灾后校舍房屋重(新)建项目;五是结合灾后重建,使用重建资金有序、规范按规划或分期装备建设;六是同步实施精细化管理;七是开展必要活动促进教学应用。

基础环境建设同时,强化教育信息化发展队伍建设与师资培训,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共享利用。

2 课题研究推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灾后重建面临范围广、系统内容多,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的情况。结合灾后重建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进度要求,宝兴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应用研究成果或边研究边建设,研建结合推进教育信息化。

首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推进信息化责任主体。为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宝兴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宝兴县教育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宝兴县教育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各学校成立了“教育技术研究室”,下设信息技术组或信息化推进组,明确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主体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

其次,查阅文献资料、多次到各级各类学校调研,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掌握教育基本情况和现状、需求。

再次,收集整理、学习研究了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与纲要、标准规范与要求、规划(计划)。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目标、内容、任务要求。

第四,结合宝兴县实际,按照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拟定并由宝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宝兴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5)》。

第五,结合灾后重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编制《宝兴县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编制的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聘请了省教育厅、川大、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所专家、教授进行了评审。按照评审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第六,按规划项目与实施方案,依据项目的基础、关键性,合理引导捐赠援建(助)、利用灾后重建资金,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期信息化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有22所中小学校26间、学生计算机950台,间数达到标准要求,台数满足最大班额学生人均1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全县38所中小学(含教学点,下同)、1所幼儿园225个教学班级、75间功能教室的数字化教室建设,其中30所中小学、1所幼儿园143个教学班级装备交互智能一体机,占到全县教学班级的63.56%;在试点基础上,统一规划建设22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全千兆、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系统;出口带宽暂行500 M,实名注册,5所中小学1000 M接入,17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100 M接入,16所教学点或条件具备后50 M接入已试运行的宝兴县教育城域网(含管理资源平台);全县38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中小学教师人均1台,师机比1:1的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用计算机;2所中学、3所小学通过灾后重建等资金分别组建1套共计5套自动录播系统;22所校园22套数字图书馆设备组建22个数字图书馆等。

推进信息化基础设备设施装备建设同时,加强了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拟定下发了《宝兴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对包括信息化项目系统设备在内的教育技术装备同步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举办或配合开展相关活动,促进教学应用;逐步思考并准备创建具有宝兴特色教育管理和数字教育资源。

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范文3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组建的,代表了国内教育信息技术领域综合协同创新体的一流水平。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和卓越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双方合作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由中心副主任黄荣怀教授牵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国内知名专家,以及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印度、韩国等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著名学者组成了一支国际化专家团队。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特尔公司、新媒体联盟、智慧学习环境协会等国际组织和协会以及合作伙伴的广泛交流与协作,经过一年多的协同合作,项目组收集和分析了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近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重大项目和研究课题,撰写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遴选和分析了12个国际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撰写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2013-2014)》;按区域和专题邀请国际上知名专家撰写相应的发展动态,编写了《全球视野下的教育信息化:新趋势报告(2013-2014)》(英文)。

会上,黄荣怀教授代表项目团队对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两本中文著作将于今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英文著作将于今年10月份由Springer出版集团出版。

《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主要面向教育管理者,遴选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有重大启示和借鉴意义的19个国家和地区,以概述的形式、专题的方式分析了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行动计划、研究计划、创新教育应用的新进展及其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并首次将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力量的国际知名企业、国际组织和学术组织纳入专题分析。《国际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2013-2014)》主要面向教育实践者,遴选了12个典型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信息化案例,包括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印度等亚太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以及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众多欧洲国家。这些案例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政策规划、在线学习、教师教育培训、在线社区等多个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大专题,每个案例的实施背景、实施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成效等都有着深入的解析,可以帮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趋势与动态,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实施范本。

《ICT in Education in Global Context: Emerging Trends Report 2013-2014》主要面向国际读者,邀请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以专题方式评述了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进展,分析了在解决关键性问题方面的经验与教学,以及中国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全书涉及基础教育信息化、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信息化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等四大领域的共计十五章的内容,重点关注了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希腊、德国、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家近些年实施的重大教育信息化项目及进展,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分析深刻,可以为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同仁提供重要参考。

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

引言

21世纪,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信息化教学设计,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自2010年起,各职业院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市级、省级、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建立“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不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提升。显然,信息化教学设计已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师基本技能之一。本文概括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和特征,详细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以期让广大职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和特征

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它与传统教学设计有很大不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角色、学习目的、地点、学习媒体、学习内容等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学生从课堂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原来教学活动只局限于教室,现在有了网络、平台、微课等信息化资源,学生可以在学校、家里等各个地方进行学习;传统教学中,一般是老师给什么,学生学什么,但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学习,从而对学习有了更大热情;网络环境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供了可能。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双主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设计核心是教学过程设计而非教学内容设计,重视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信息化时代紧密结合,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学生。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

2.1首先,教师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2.2然后,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应具有趣味性、诱发性和真实性。

2.3根据任务和问题及学情分析,确定信息资源获取方式,教师可以提供现成的资源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寻找、评价、整合相关信息资源或提供信息资源列表,以方便学生查阅,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源,前提是必须由教师设计好要求、目的、策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查找。

2.4接下来,也是重中之重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运用等课堂教学过程四要素及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师可通过绘制教学结构流程图的方式,直观、形象地体现这四要素之间的时间进程和空间结构关系,作为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蓝图。

2.5学习成果如果是电子作品,则教师应事先提供范例,这样,学生对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2.6在评价信息化学习成果特别是电子作品时,可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教师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标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航作用。

2.7最后,教师对教学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学生分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软硬件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咨询帮助和心理激励等。

2.8评价修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是随时进行的,伴随设计过程的始终。教师通过不断研究,收集数据,根据评价结果反思学习过程的得失,并提出改进策略。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尤其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合理调控,才能获得最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八个步骤不是僵硬的格式。对各步骤的分析和操作通常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教学需求跳过某些步骤、合并一些步骤或重新排序。

结语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技术和手段都服务于教学本身,脱离教学就毫无价值。因此,面对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广大职校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信息化教学设计,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最大化。只有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才能使教育获得真正的革命。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13-14.

[2]钟志贤,杨蕾.21世纪的教育技术:走进教育信息化――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3(3):63-64.

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范文5

各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郑集镇庆祝第37个教师节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9月7日

郑集镇庆祝第37个教师节实施方案

第3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为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师德师风,在我镇营造浓郁的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争做“四有好老师”。秉持“体现党的关怀、展示教育成就、弘扬高尚师德、营造良好氛围”的理念,着重宣传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新成绩、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扎根乡村的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以塑造教师的美好社会形象,宣传引导郑集镇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二、活动主题

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表彰先进,掀起尊师重教的热潮。

三、活动安排

(一)开展系列主题教育

1、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围绕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争当师德楷模。各校、园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结合落实“双减”、“五项管理”政策,采取讨论、演讲、征文、报告会等形式开展。

2、开展“感念师恩”主题教育。围绕“祝福老师”、“我身边的好老师”、“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等主题,征集中小学生和幼儿对老师的祝福活动。

3、组织学校开展教育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参观、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参观学校荣誉室或展览室,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特别是中小学近三年创建优质均衡教育、教育信息化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形成的新思路和新成效,征求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二)组织评选表彰活动

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67-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战略目标,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012年3月教育部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四川省教育厅把教育信息化摆到“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并制订了《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宜宾市成立了市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2014年4月整合电教馆和技装所成立了市教育信息化指导中心,将翠屏区和临港经开区作为教育信息化先行试点区;市教育局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12-2020年分年度实施方案》。本文在深入各区县教育局及基层学校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宜宾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推进宜宾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参考建议。

一、宜宾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全市教育战线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宜宾市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整合初见成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了初步融合,教与学的模式正在逐步转变,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通过走访各区县教育局,深入各中小学及职业院校进行随机访谈和问卷抽样调查,收集到较为详实的数据和意见。通过调研发现:宜宾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尤其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较低,全市接入网络带宽大于10M的学校只有24.4%;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师资培训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综合起来,可归结为“四重四轻”的问题:

1.重义务教育,轻职业教育

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方面,近三年中央专项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绝大部分用于义务教育,高中及中职教育主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近三年各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府投入情况如图1所示。

在市教育局的统筹下,多数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制定了信息化建设规划,在统筹推进义务教育类学校的“三通两平台”建设方面投入力度大、成效显著,除了部分村小外基本实现了校园宽带和电子白板的全覆盖,有利于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但对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投入明显弱于义务教育。根据市教育信息化指导中心的数据统计,宜宾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占比达到50%的学校为549所,占中小学总数的92.9%,而达到这一指标的中职学校只有66.7%,全市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室占比低于30%,还没有引入电子白板教学,明显落后于其他学校。在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方面,职校教师只占培训教师总数的3.6%。职业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2.重设施建设,轻管理维护

调查显示(见图2),仅约10 %的受访教师对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课程资源建设十分满意,多数认为应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条件较好的学校有专门的网络维护科室,但在乡镇学校难以做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一旦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维修或者维修费用昂贵,影响教学使用。有的学校平时不用,有领导来检查时才开一开、做做样子。据了解,教师因操作使用不当导致的故障率高达45%。由于管理、使用和维护能力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能很好的发挥辅助教学作用。

3.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对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信息化培训等投入不足,或者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80%以上的受访校领导,一提到教育信息化,就想到光钎带宽、服务器配置、机房数量、多媒体设施等硬件设施。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方面61%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人力财力有限,自行开发难度极大,政府应该加强统筹协调(见图3),实现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教育信息化要从应用切入,而不是从硬件切入,硬件切入比较容易操作,但不是切入点,更不是着力点。

4.重技术手段,轻人员培训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4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是师生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42%认为应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见图4);受访教师中71.4%没有听说过慕课(MOOC)、42.8%没有听说过微课等网络课程开发模式(见图5)。全市尚有1万余名教师未参加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49.5%的受访教师对计算机不太熟练(见图6),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方面,受访教师普遍认为信息化培训力度不够,优质教学资源自主开发难度大。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加强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率,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原因分析

结合问卷调查、访谈情况,并查阅了相关文件资料,我们认为造成宜宾教育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认识不足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1],是人的观念的转变和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一方面,一些区县和学校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效益,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建设观念滞后,建设理念和建设步伐跟不上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是教育信息化持续有效推进的最大障碍。

2.教育信息化投入薄弱

宜宾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据初步测算,仅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市还缺口资金62480万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的步伐很快,有些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几年后就面临淘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升级,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持续的资金投入。

3.信息化建设统筹不够

个别区县围绕教育信息化做了很多繁杂的基础性工作,但没有出台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或实施方案,以落实上级“三通两平台”建设为主,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少系统考虑和整体推进策略,统筹管理比较薄弱。

三、宜宾市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

宜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365”发展战略,要实现“两个率先”,宜宾教育须主动担负起为宜宾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为此,宜宾教育应该立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要支撑,引领宜宾教育现代化,实现“到2020年宜宾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1.统筹规划布局,分步推进实施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2],从物质层面来说,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从社会层面来说,信息化是新型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模式的建立。教育信息化是改革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革命[3],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一终极目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教师信息应用技术能力培训是关键,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是必然路径。教育信息化涉及面广、头绪多,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统筹规划。一是要建立专门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二是强化资金保障;三是要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实际,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2.引导多方合作,实现共建共享

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根本目的,以优质资源建设引导教育改革和发展[4],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多渠道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立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推动市、区(县)、校三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投资转向间接投资,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动员和推动社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建立“共享型优质数字资源”评价制度,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三是建立公益性的“宜宾市数字图书馆”,面向市内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全体市民免费开放,服务“数字宜宾”、“智慧宜宾”、“学习型宜宾”城市建设。

3.坚持育人为本,强化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的使用必将导致信息量的大增,为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要,要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引导教师积极转变教师主体的教育观念,变“教”为“导”,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二是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功来抓;三是以赛促训,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比武”,通过观摩课、公开课、说课比赛、教学设计大赛、课件制作大赛、教学软件开发大赛等各种活动,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作为重要指标,提高教师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四是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保障信息网络稳定、安全、高效运行,全面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4.推动信教融合,鼓励开拓创新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才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育改革发展对信息化的本质要求[5]。要加快推进从“初步应用整合”迈向“深度融合创新”的步伐,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支撑教育创新发展。一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的变革,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二是要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管理中,推动OA系统在各级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市、区(县)、校三级教育教学无纸化管理平台建设,规范管理制度,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成效;三是要鼓励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从不同层面加强对信教融合的研究,不断寻求新的融合点,实现信教互融互促。

5.完善运行机制,推进持续发展

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装备的不断更新必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完善运行机制,多方协同推进。一是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强化目标考核,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满足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二是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形成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确保普教和职教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持续发展;三是加强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评价、“共享型优质数字资源”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价等。

参考文献:

[1]黄蔚,黄建华.李志民访谈: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14-04-16.

[2]袁孝凤.教育信息化是系统工程[J].上海教育,2011(Z2):74-75.

[3]刘利民.融合应用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在全国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上的讲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