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1
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虽然已经成为了会计实践的事实,也代表了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但公允价值的运用颠覆了传统会计基本理论,对会计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它的实践依据仍值得我们去探讨;在会计实践过程中所引发的相关问题也必须经过深入讨论并改进公允价值的应用。
一、会计的本质决定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必然性
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计量属性,其在会计理论中从产生到发展必然是由会计的本质所决定。因此,讨论公允价值在会计实践过程的依据,必然离不开对会计本质的讨论。
1.会计的本质
会计有一个职能,从其产生至今不变的也是会计所有职能中的最基本的职能——反映职能。因此,会计首先是反映性的。是反映企业的经济真实,是可靠地记录并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主要是活动)的历史。从会计最基本职能分析,会计的本质首先是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实事求是反映经济事实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现代经济环境的会计本质的影响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或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必然要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的发生变革。在现代全球化浪潮中,资本市场也趋于全球化,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环境下,会计的目标已经由报告受托责任为主转变为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也明确了决策有用观在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导向作用。
正是基于会计目标的改变,会计反映历史的模式有所改变。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并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会计环境下,决策有用观强调财务报告应特别关注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关性,即能够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提供参考。
决策有用观要求会计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是决策有用的信息呢?决策是对未来的决策,对过去只能是评价,而会计的本质决定了会计反映的是历史,是过去。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会计所反映的过去的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进而进行决策。依据统计原理,通过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数据离预测时间点越近,预测数据越准确,所以,在决策有用观下,要求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必须在会计期末,对经济资源等信息用现行价值进行重新估计。以反映经济主体经济资源的最新信息。决策有用观对会计信息的这种需求,促使会计计量中对有利于反映现实和预测未来的计量属性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关注。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在现行经济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至关重要的,但也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是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时会计处理的难点。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公允价值的定义
和其他计量属性不同,公允价值没有可验证性。它首先是一种虚拟交易价格。没有实际存在,所以对其定义更为复杂,而公允价值定义直接关系到其计算过程。因此,要解决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允价值的定义。
如上所述,公允价值的定义还处于探讨阶段。不仅在iasb和fasb之间不尽一致,即使fasb自身考虑也并不成熟。ias32和39中依据会计确认和计量要求,将公允价值进行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in an arm‘s length transaction),熟悉情况的自愿当事人(knowledgeable willing parties)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fasb在sfacn0.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自愿双方所进行的现行交易(a current transaction)中,即不是在被迫或清算的销售中,能够购买(或发生)一项资产(或负债)或售出(或清偿)一项资产的金额”。上述两个定义基本上相似但又有不同。例如iasb(ias32和39)中的定义,只提“公平交易”,而且也未对公平交易给出定义;相反,fasb(sfacno.7)则只提现行交易,也没有定义现行交易,两个定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暗含着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输入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公允价值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提并论的一个属性,并且由于它的抽象性,不适合作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属性,只能是一种理想中的、不可能达到的观念上的价值。
2.公允价值的计量
目前在各国会计准则中,一般将公允价值计量分为三个主要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活跃市场上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时,使用该报价信息所估计的公允价值;第二个层次是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这种相似的报价可用来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但应当调整相同与相似之间的差异;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估计尚不可能时,则应用估值技术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
在上述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中,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第一个层次的计量依据最为客观。即使如此,由于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表日并没有实际进行交易,第一个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实际上也是估计的结果。因此,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输出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
在现代这个资本市场占据资源分配主导地位的年代,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已经不能满足会计目标的要求,公允价值代替历史成本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公允价值在运用过程中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我们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去探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2006年第9期,7~14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2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核算 应用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fair value) 也称“公平价值”或“公允市价”,其概念源于法律。法律意义上的公允价值是指得到公众认可的价值,而经济学中的公允价值是指被市场认可的价值。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同的国家和机构有着不同的表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1998)。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此大同小异,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双方在现行交易(非被迫或清算的销售) 中,自愿购买(或承担) 或出售( 或清偿)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200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 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1.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价值最为典型的应用体现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计量中,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中转移风险报酬与实现权利义务并非同时进行,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再适用, 势必导致公允价值的出现。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且惟一相关的计量标准。由于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或事项并未实际发生, 不符合传统会计的计量标准, 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恰巧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 投资性房地产
新准则规定,在会计报表中须单列“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会计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有活跃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一点体现了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运用的谨慎性。
(3) 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如果存在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该以账面价值计量,放弃使用公允价值,避免利润操纵。目前,有些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一夜暴富、掩盖亏损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 新会计准则从我国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的现状出发, 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 从而规范了企业的盈余管理。
(4)债务重组
继1998年公允价值在此准则中的使用失败后,此次新准则再次把公允价值引入债务重组, 但严格规范了公允价值运用的前提条件: 对于实物抵债业务, 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如果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 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5)非货币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
2.公允价值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举例
(1)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本;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例1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锻压设备交换黄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起重机,换入的起重机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锻压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80,000 元, 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20,000 元,公允价值为80,000 元。起重机的账面原价为240,000 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60,000 元,公允价值为85,000 元。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银行存款向黄河股份有限公司支付补价5,000 元。假设黄河股份有限公司换入长江股份有公司的锻压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长江股份有限公司和黄河股份有限公司都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长江股份有限公司接受起重机发生运杂费3,000 元,黄河股份有限公司接受锻压设备发生运杂费3,800 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除此之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本例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应当计算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对长江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支付的补价5,000 元÷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85,000 元=5.88%
长江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85,000+3,000=88,000(元)
黄河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80,000+3,800=83,800(元)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换出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60,000
累计折旧120,000
贷:固定资产18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②换入的固定资产入账:
借:固定资产8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63,000
银行存款5,000
营业外收入20,000
黄河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换出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0
累计折旧160,000
贷:固定资产24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3,800
贷:银行存款3,800
②换入的固定资产入账
借:固定资产83,800
银行存款5,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3,800
营业外收入5,000
(2)在租赁业务中,公允价值可作为判断融资租赁的标准。租赁具体准则规定,如果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那么就可以认定该项租赁为融资租赁。如果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同样可以认定该项租赁为融资租赁。
例22008 年12 月1 日,甲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与乙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向租赁公司租入一条建筑构建生产线,起租日为2009年1 月1 日,租赁期从2009年1月1 日至2011 年12 月31 日,共36 个月。甲公司自2008 年1 月1 日起每隔6 个月于月末支付租金160,000 元,该生产线的保险、维护等费用均由甲公司负担,估计每年约10,000 元。甲公司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差旅费共1,000 元。该生产线在2008年12 月31 日的公允价值为700,000 元,估计使用年限为6 年,租赁期届满时,甲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生产线的选择权,购买价为100 元,估计该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000 元。另外,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6%(6个月利率)。
本例中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优惠购买价100元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80,000 元,所以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广厦公司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另外,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大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根据这两点,可以认定这项租赁为融资租赁。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前景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尚未完成, 作为活跃市场事后证据的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 难以为由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鉴证提供可依赖的证据, 同时还受多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滥用公允价值计量很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所以目前我国使用公允价值的原则是: 保持特色而不追求简单的完全相同。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及金融工具等方面的规定会否引起上市公司收益大幅增加, 曾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国内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发育并不很成熟,因此很多公司并不能轻易决定是否采用公允模式。而在金融类资产方面, 虽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家数较多, 有些公司甚至持有10亿元以上。不过, 大多数公司采取了回避持股市值变化的办法, 按照可供出售金融类资产进行计量, 因此该部分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仅反映到资本公积, 而不影响当期损益。因此整体看来,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未有大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主导性必定会日渐显现, 加速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全面接轨, 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然而公允价值计量的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协调和努力, 才能赋予公允价值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沈仲阔.允价值计量运用相关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09.2.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3
【关键词】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 新会计准则; 计量模式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1项基本企业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 于 2007 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2008年1月1日在中央企业执行。在具体准则中, 我国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公允价值,并且在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许多具体准则都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成为我国新会计准则最大的亮点,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突破。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依据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因其能及时、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能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而也就比历史成本更具有相关性,成为当今国际上主流的会计计量属性。但公允价值如何取得、如何确保其可靠性,一直是公允价值应用的难题。
一、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范围及特征分析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范围广泛,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准则如表1所示。
新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色。新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修改。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是复合属性,即广义的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计量与其他计量属性并列,并非将其视为复合属性。国际会计准则中并未对公允价值和成本两种计量模式规定优先顺序,只是更偏向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只有在历史成本计量明显不合理时才考虑公允价值,这体现了历史成本计量的主导性和公允价值计量的非主导性。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的现象,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计量”。
二、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具有这么多的优点,是不是就可以大力应用呢?实际上,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相关市场还不成熟,公允价值的使用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存在难度
虽然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仍然是难以取得的。主要是我国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发达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交易不够活跃, 而我国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行为不规范,公允价值获取较难,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招商证券的分析师余志勇就曾指出,公允价值准则可使用的地方非常多,但它的采用前提是必须有较活跃的相关交易市场和客观公正的评估机构,目前我国这两点基础恰恰都比较薄弱。因此,在发达市场上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的条件下,我国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就成了难题。尤其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市场被分割时,金融产品价格受到扭曲,这时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可能会发生人为操纵计量结果的情况,就难以满足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从而会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
(二)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判断
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样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计量概念作为会计计量的手段, 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 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能保证能提高或不会减弱。而对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来说,与资产或负债的风险和收益相关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若不存在报表使用者以外的其他监督主体的话,对公允价值的估计相当于给了报表编制者很大的操纵机会,无法保证报表编制者是否利用这个操纵机会制造假象骗取投资,也使得报表使用者无法用现有信息来充分判断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公允价值计量的数据、资料不易取得, 计量过程存在主观随意性较大、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信息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 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三)公允价值计量易导致价格波动频繁
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固然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的当时价值,但是若该项资产价格总是频繁地变动,必然会导致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变化。而这些由于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可能并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市场上原料或商品的一点点变化都可能引起股价的较大波动,并不是一件好事,它给投资者的感觉是公司财务发展不稳定。
(四)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了交易价格的公允性
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交易非常普遍, 尤其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关联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交换等交易中, 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 虚增会计利润。另外, 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 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 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 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 尤其对于长期性投资及应收款、应付款之类的项目, 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
三、公允价值应用的改进建议
(一)树立公允价值的应用理念
尽管我国目前全面应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尚不成熟,但是按照国际会计惯例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已是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应从根本上改变对待公允价值的态度,面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中存在的困难,要认真学习国际上最新的公允价值研究成果,将其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相结合,从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公允价值的一套理论体系。
(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机制
当前,我国要积极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的市价。虽然公允价值并不就等于市场价格,但市场价格毕竟最客观,可靠程度最高,获取也最简便,所以当前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对于二手交易市场,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如二手房地产交易的房屋咨询、房屋置换等专业服务机构,从而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相对公允的市价信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商品市场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但是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开放水平还比较低,金融市场的价值信息流动还处于相对狭窄的范围内,资本市场带动的资源配置能力相对不足,市场主体间的竞争环境还不完全公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将逐渐理顺,产权将更加明晰,市场主体之间的地位将更加平等,这样市场主体之间将更容易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主体之间更容易在公平、公允的基础上做出自主交易行为,公允价值产生的外部环境也将更加完善。
(三)发挥专业评估机构作用,充分利用专业评估技术
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完善相关的市场环境。在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离不开评估技术。只有评估业务规范、评估质量提高、评估人员素质高,才能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没有资产评估技术的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可能难以实施。因此,要大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且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等。虽然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从公允价值在国际的应用来看,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是不可回避的。但由于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较为复杂,涉及许多经济环节,执行难度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普及过程只能是渐进性的,因此目前我们仍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由历史成本计量逐渐趋向公允价值计量,杜绝公允价值取得时的随意性。
(四)增强会计人员素质, 建立合理监督机制
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或预期的未来现金流。但活跃市场、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等因素都需要主观的判断,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公司治理缺陷、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高层管理人员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因此,培育和发展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并鼓励企业通过这些中介机构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将是提高公允价值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运用现值法确定公允价值时,对预期现金流量的估计、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的选择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要有效地运用公允价值,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及其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近年来,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对于估计和判断较多、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不适应,致使会计准则难以有效执行。因此,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理论会计实务、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3] 谢诗芬,戴子礼.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5).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4
关键词: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一)美国对公允价值概念的定义
美国会计委员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公布的报告中指出:公允价值就是在有包含货币价格的市场交易中,所收取到资产时具有的货币金额,还有在没有货币或者是货币要求权时,市场交易中的价格的相近值。八十年代,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对公允价值的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把公允价值的概念表述为:在市场交易中双方自愿交易的前提下,双方在交易中形成的价格,这种价格不是被强行定制或者是在清算状况下统一的市场价格,市场交易的总数与市场价格的乘积就是公允价值。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也在逐渐完善,2008年公布的《公允价值计量》中对其的表述是:市场的实在交易双方在进行有效的市场交换中,实现交易所获取的价格或者是转移某一项负债资产而支出的市场价格。
(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对公允价值概念的定义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一次双方自愿的市场交易中,某一项资产在交换中形成的市场价格金额。2006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又有了新的表述:企业在正常的营业计量日里,通过利润额驱使的双方自愿交易中,出售某一项资产获得的近似价格或者是消除一项负债支出的近似价格。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互相了解的交易双方在正常的市场交易中,实现资产的交换或者是支出资产负债时所支出的金额,这种交易不存在强迫或者是清算拍卖交易的现象。
(三)我国对公允价值概念的定义
我国最在把公允价值直接翻译为公平价值,指出公允价值就是科学合理以及公平公正的价值。直到2000年,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还一直沿用这个概念,说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研究没有紧随时代的潮流。在200年公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才有了新的表述:在双方自愿的市场公平交易中,互相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实施某一项资产交换时支出的金额或者是消除债务时支出的金额。
由以上论述可知,公允价值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机构中的定义有所不同,可是从总体来讲,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准则的一个基本定义,存在很多的共同点:它实现的交易市场必须是完全开放的且不受任何影响的,在市场交易的双方必须是自愿的且没有既定的关系,双方在进行交易时,必须是清醒的、自愿的,在这样的市场交易中,形成的价值就是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面临的计量可靠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是目前在会计准则中使用的最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不健全。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没有彻底开放外汇交易市场、没有构建完善的国有股份和法人股份交易市场、我国人民币也无法具有相对自由的浮动范围。因为我国的产权问题还没有进行明确地处理,所以就导致关联方在交易时会出现多种行为不合规范的现象。另外,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很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素都很不完善。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交易,也就不能够体现出公允价值的理念。
(2)我国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因为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在具体监督时,就会出现不按时、不按照规定和片面监督的情况,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形成的阻碍,导致企业的公允价值无法保证其可靠性和公允性。
(3)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制度诚信有很大的缺失。目前的企业会计市场上,会计作假以及企业会计数据信息不真实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会计诚信普遍缺失,与公允价值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面临的计量可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是其具体运用的另外一个问题。公允价值具体运用在会计准则时,除了要与企业会计认证、实际计量以及会计报告等相关以外,还与企业会计结构和人员的具体调配有关,除了与公允价值的获得方式有关外,还与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调节有关,同时还与企业的审计准则以及相关的财务规定也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的最大问题就是人们在思想上没有统一、科学的认识,认为公允价值使用后,就需要把企业的历史成本舍弃掉,没有对其形成的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认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比较差,与历史成本的可靠性无法相比,导致其投入实际运用时,无法形成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面临的计量实施成本问题
公允价值在具体使用时,必须要考虑到计量实施的成本问题。当前,我国的经济市场化发展还不完善,企业的很多固定资产以及大多数负债资产不能够直接选取经济市场交易中的价格,一般只是按照资产评估的方法才能够实现公允价值的具体实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允价值的使用成本。
三、把公允价值运用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与公允价值的可靠运行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必须要提高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第一,要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遵法守法意识,强化其思想道德培训,进一步提升其思想观念,已可以解除其任伟操作企业利润的想法和行为,提高对进行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的力度,保证不会再发生会计信息作假和会计信息不真实的情况。第二,要强化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使其对会计程序的使用和处理方法更加了解和数量、熟悉,提高其处理会计信息确认、会计财务报告计量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公允价值理念,正确认识公允价值对当代企业会计准则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运用在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中。
(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实施岗位职责分类的制度
要保证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实现有效地运用,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实施岗位职责分类的方式,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内部管理控制,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严格规定岗位分x,进一步审查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和执行状况,从而提高企业内部人员工作的有效性和积极性。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需求可以得到很好的确认和报告。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5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不健全的市场环境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看,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的。而我国目前的经济仍处在由行政主导的计划经济体系转型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时期,各类要素市场的运作还不够正规,许多地方还不能达到要求,市场中仍存在利润操纵等非市场竞争手段的行为。没有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市场并不活跃,交易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甚至有些行业仍存在买卖并非完全自愿的情况,因此,对企业而言找到一个较完备的市场价值很困难。
2.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公允价值应该是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理想化的市场环境下获取价格。确定交易价格的前提条件是要求交易各方信息对称,商品或要求权能够公开查阅市场价格,交易时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然而目前我国准确获取公允价值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目前,我国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和规范,金融工具市场化还不完善,加上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的不确定性、市场变动性的特征,致使会计人员在确认这种信息时,很可能会产生误解或者刻意回避。并且,公允价值获取的技术因素需要职业判断和估计,致使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比较强,极易控。
3.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很多财务报表项目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并不容易确定,这时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技术。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而且现值技术的应用需要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才能完成。但从我国现状看,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并不乐观,对公允价值运用尚难以适应。
4.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算出来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于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的评估技术、诚信的职业素养。但是,目前我国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合理进行判断和估计的能力较差,会计人员往往容易丧失道德水准和职业良知,虚假评估资产的价值,低估损失或高估收益,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严重影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于这种不负责任和严重缺乏专业道德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应当给予严厉的法律惩罚。
5.内部控制及外部监督的问题
目前,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很多问题。控股股东往往是国有股和法人股,他们经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会计舞弊行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独立董事选拔、聘任缺乏法定程序,他们不能很好地代表中小股东履行治理公司的职责,最后形成“内部控制人”等现象[1]。企业内部会计、审计人员不能有效地遏制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生,其治理和监管的作用非常有限,审核公允价值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准确与否也比较困难。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展较晚,还存在一些缺陷,外部审计的监督环节还不够完备。对于从事审计工作的外部监管者来说,为了能够使得自身的审计业务更大范围地开展下去,一些审计人员经不住上市公司及各利益集团的诱惑,提供虚假审计报告,使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报表信息使用者和决策者。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对策建议
1.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首先,强化法制环境建设,加强执法监督。拥有好的法制环境,资源的拥有者才会放心地与其他交易方进行交易,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其次,大力发展价值评估中介机构,并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当公允价值需要估计才能运用时,企业除了可以自行估计外,还应有独立的、公平的中介机构帮助估计。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保证信息畅通,从而推动资源的有效流动。我国应加强市场环境的公平竞争,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建立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提供公平交易的市场氛围,使得公允价值的确定能够建立在这种公平交易和双方交易者熟悉情况的基础之上。
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范文6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财务会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通过对过去的三十年间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进行回顾,我们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螺旋上升趋势:从柯立芝繁荣后近百年的历史成本牢不可破的统治地位,到20世纪80年代公允价值的飞速发展,再到07年信贷危机后世界范围内关于公允价值的大讨论,归根结底,这都源于传统的计量模式无法满足新经济模式下会计计量的需要之后,计量模式新发展的必然需求,即使不是公允价值模式,也会是其他的,与成本计量模式对立统一的,相互补充而又相互矛盾的计量模式,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应运而生。而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工作的核心领域,引入公允价值形成双重计量模式也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在我们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引入财务会计时,可以说首先是考虑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相互补充的作用,而对其相互矛盾的部分估计不足,在引入公允价值时仍然在使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一方面急于让公允价值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没有针对该两者之间的矛盾采取措施,使得现在我国财务会计的计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重视。在笔者看来,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矛盾的体现目前有以下几点:
第一,两者关于会计主体假设运用的矛盾。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都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应以会计主体为基础划定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准确核算范围内的交易和事项,而公允价值则强调以市场为前提进行计量,这样一来就混淆模糊了会计主体的范围。举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该项金融资产为企业所有,属于企业会计主体范围之内,而其公允价值下的后续计量依据是金融产品市场的价格,这个价格其实是由市场上的其他主体交易形成的,其实质是通过其他主体的行为确认本会计主体资产的价值,使得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变的模糊了。
第二,两者关于收益确认方面的矛盾。仍举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概念中,收益的确认将重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给对方作为界定的标准,若根据此定义,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时,重要风险和报酬应当已经转移给金融市场中交易的另一方,而现实显然不是,此时金融工具及其风险和报酬仍然留在本企业中,这就产生了矛盾。
第三,两者在财务报告列报中产生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在财务报告中,一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的非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相加,两者本属不同计量模式,使报表缺乏统一的价值基础,二是在财务报告中收益与费用配比的净收益是由已实现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而公允价值损益是不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期,这两者是相互无关的收益指标,却在报告中相加成为混合收益,这种相加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两者在提供会计信息方面关于信息质量侧重点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矛盾。在实践工作中,许多企业和单位的做法普遍是牺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满足相关性,而对采用公允价值的条件成熟与否缺乏重视,如在“活跃市场”、“公平贸易”、“信息对称”“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等方面是否真正符合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并不在意,另外,公允价值计量的专业性较强,其计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否合理,涉及到一个专业性的问题,而且公允价值计量审计难度较大,主观程度较高,审计和评估机构为了保证与企业建立的长期关系可能会在某些问题上对企业做出一定让步,也会极大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可靠性。
第五,会计实践和会计环境的矛盾。当前我国的会计环境已有较大改善,但仍不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土壤仍不足以使其成熟的健康的发展。因为公允价值的获取需要的市场是足够活跃的、完全竞争的、信息对称度极高的、近乎完美的市场,而目前我国虽然已经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局限于起步晚的客观现实,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明朗因素,使得公允价值的应用仍有很多不足。比如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将会使企业的“隐性收入”暴露出来,企业会优先考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第六,会计工作和税务工作的矛盾。财务会计和纳税申报的问题在我国本来就非常突出,公允价值的引入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尖锐,既会大大增加企业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又会衍生出一系列难以判断的争议,比如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会使企业调增部分留存收益,在税法上是否需要缴税?假如企业利用公允价值的特点使用非货币易调节损益如何处理?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比例较大,如何理性看待大起大落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给税务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如何缓解并化解上述矛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见:
第一,完善市场条件,满足公允价值运用的基本前提。这需要从国家大局出发,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适应我国现状的、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经济机制,同时继续推动财税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尤其是迫切的加快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在公允价值使用最为广泛的市场中建立有力的规则和强力的监督。
第二,加强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强调公允价值研究和应用的本土化。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开展较晚,目前的理论定义和使用方法基本来源于国外,但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与外国有一定差异,生搬硬套不仅无法对我国会计人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形成指导,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阻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发展。这就需要我国的理论界进行本土化的公允价值研究,才能避免“南橘北枳”的尴尬。
第三,结合经济模式的新发展和企业经营现状,继续完善财务会计理论。比如本文中提到的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之一,对于会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既然目前我国对于会计主体的研究不能满足新经济模式下企业核算的客观需要,就应该有新探索,新发展。企业之于市场,是整体之部分,会计主体对于企业核算的空间性划分应该达到的效果是保证企业独立于市场之中,而不是孤立于市场之外,企业在市场中生存,与市场的联系千丝万缕,既受市场影响,也在无时无刻的影响市场,既有经济活动,也有信息交换,这都应该在会计主体假设之中得到体现。同理,现今的经济发展已经使得企业的经济交流变得十分复杂和迅速,理论界对企业收益的划分也应当有更近一步的论述。
第四,进一步加强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和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完全可以在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增加专门的段落或附件,并使之正式化、正规化。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甚至可以针对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专门增加一个报表,来保证企业公允价值核算和计量的披露和审计工作,而从长期来看,建立和完善公允价值导向的企业会计准则,增加案例丰富、操作性强的准则细则,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审计准则,才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终保障。
综上所述,同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应当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谨慎的使用,在公允价值计量尚未充分发展、充分本土化之前,财务会计计量仍宜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计量为辅,双重计量模式的真正成熟仍需10年。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J].会计研究,2010(2).
[2]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会计研究,2003(3).
[3]孙晓妍.公允价值会计与财务会计本质特征的冲突[J].学术探索,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