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建设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园建设实施方案

茶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一、项目概述

1、项目提出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2、攻关目标和内容

3、项目形成成果、知识产权及完成时间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2、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1、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和国内现有的工作基础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四、项目计划项目及主要研究内容

1、主要目标

2、研究与开发内容

3、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

五、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市场风险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可行性)

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产业化可行性)

3、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含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六、计划实施年限、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1、年度计划

2、经费预算

3、经费来源

七、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1、必要支撑条件

2、组织管理的措施

3、组织实施方案

八、其它说明

九、行政主管部门(县、区)意见(并加盖公章)

项目实施方案(一)

根据自治县民委“马民经(**)19号”项目合同书内容和四川省民族两金管理相关规定,现就2007年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具体实施制定如下方案:

一、项目实施总体要求

通过对劳动乡、老河坝乡、民建镇三个乡镇部分老化茶园采取换种、深修剪、追施肥料等技术措施,实施低产茶园技术改造,通过改造大幅度提高项目区茶园生产性能,增加产量,提高茶叶品质,达到较大幅度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引进优良高产品种、推广适用先进改造技术,对广大茶农进行技术培训,达到科技推广宣传,带动全县茶叶生产科技含量稳步提高,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项目实施地和工作量

㈠劳动乡柏林村1500亩(其中换种500亩、深修剪1000亩);井池村深修剪1800亩。技术培训1000人次。

㈡老河坝乡永红村1000亩(其中换种400亩、深修剪600亩)。技术培训500人次。

㈢民建镇天星村600亩(其中换种100亩、深修剪500亩)。技术培训500人次。

三、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组织

县科技局、劳动乡人民政府、老河坝乡人民政府、民建镇人民政府。由县科技局负责统一协调相关工作、技术支持和补助资金筹措;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发动村组干部群众,并组织具体实施。

四、主要技术措施

㈠换种。对茶树树龄长,树势严重衰弱,产量低,品质差,生产性能无法恢复的茶园,选用现在最优品种,如名山131、福选九号、福鼎大白等进行换种。此项工作于2007年11月上旬完成。

㈡深修剪。对茶树树龄在十年左右,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树势有所减弱,出现减产,但生物经济年限还很长的茶园,采取深修剪、追施肥料、防治病虫等技术措施,恢复茶园生产能力,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此项工作于2008年6月完成。

⒈树冠更新。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剪去树冠上部5——8寸的细弱枝条,再用整枝剪清除茶蓬中的弱枝、病枝、枯枝及下垂枝,保留分生力强的骨干枝。

⒉根系更新。在根系旺盛生长来临之前进行深耕,结合施有机肥。耕作深度应增加到9——16寸。

⒊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对土壤瘠薄的茶园,在茶树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掘出深40厘米,宽50厘米的沟,取出地土放置在行间熟化,新土填入沟中,实行土壤局部更换;对茶园进行改梯、建梯,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深耕施有机肥,通过深耕结合施有机肥来逐步加厚耕作层,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尽量做到表土与底土互换。

⒋强化改造后的管理

增施养料:包括增施基肥、追肥及根外肥。

修剪养蓬:低产茶园树冠,不论采用何种修剪改造,在初期都要按照新茶园培养树冠的要求,采用修剪和打顶养蓬方式培养树冠,直至茶树树冠养成后才能正式投产开采。

合理采摘:树冠改造后的1——2年,要贯彻“以养为主”的原则,在茶树高度未达到70厘米,树幅未超过1米时,只能采用打顶培养树冠,要采高留低,采中留顶,采密留稀,抑制主枝生长,增加分枝密度,提高生长枝数量。

病虫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五、资金安排。本着茶农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开展该项目实施。项目资金初步安排如下:

㈠劳动乡柏林村换种500亩,需茶苗款27万元(300万株),项目资金补助10万元;深修剪改造茶园1000亩需肥料款15万元,项目资金补助5万元。

㈡劳动乡井池村深修剪改造茶园1800亩需肥料款27万元,项目资金补助15万元。

㈢老河坝乡永红村换种400亩,需茶苗款21.6万元(240万侏),项目资金补助12万元;深修剪改造600亩需肥料款9万元,项目资金补助3万元。

㈣民建镇天星村换种100亩需茶苗款5.4万元,项目资金补助3万元;深修剪改造500亩需肥料款7.5万元,项目资金补助2万元。

以上四项合计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

六、项目要求

㈠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为了扎实抓好项目实施,保质保量,对项目区参与项目实施的茶农实行实物补助形式,即由乡镇人民政府对农户直接补助苗和肥料,不补助现金。同时确保茶苗品种纯度和肥料质量;

㈡通过项目实施起到带动项目区茶叶生产产量和产值大幅增加,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㈢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激发广大群众用科技、学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㈣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不折不扣惠及群众。

项目实施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依靠科技,建设示范基地;品牌经营,实施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创新经营机制;注重与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聚集、转化,推进农业园区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现代畜牧业发展、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支撑和农民增收跃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一)优势产业原则。立足我市产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在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二)科技先导原则。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三整合”、“三集中”原则。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科技,推进农业资源聚集,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资源要素约束难题。土地向业主大户集中,促进规模化发展;农民向园区集中,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投入整合。

茶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规范标准、市场导向、企业带动、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针,以标准化理念谋划产业发展,推动产品加工,市场开拓,品牌打造建设;构建营销网络,科技创新,质量监督体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加快低产茶园改造,推进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名优茶的发展;规范产品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名优品牌,做强做大市茶叶产业。

二、目的和意义

开展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工作是实现我市茶叶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培育茶叶产品品牌、提高茶叶产品质量的有效途经,是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扩大茶叶产品出口的有效措施。达标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三、实施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实施原则

以《普洱茶原料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为标准,提高茶叶制作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扎实有效地推进茶叶产业标准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

按照《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普洱茶原料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Q/BNC02—)等要求,依据产品质量、食品卫生、食品安全和工商行政、茶园登记证明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市行政区内开展茶叶初制厂(所)规范达标工作,对全市行政区内家庭手工初制所进行规范指导,计划完成50户茶叶初制所规范达标任务。

四、时间和步骤

(一)宣传培训阶段(年7月15日至9月15日)

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各乡镇村寨及茶叶初制厂(所)进行宣传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及培训方案。印发《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证明》《普洱茶原料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普洱茶原料加工艺》等宣传培训资料。

(二)建设阶段(年9月16日至12月10日)

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各茶叶初制厂(所)督促指导,按照《普洱茶原料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要求改建和整治茶叶初制厂(所)。

(三)总结验收阶段(年12月15日至12月25日)

各乡镇对各自辖区内对开展规范达标工作的茶叶初制厂(所)进行初验,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认真进行总结报市人民政府,然后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全市茶叶初制厂(所)规范达标工作进行考核和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以分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经济、科技、农业、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组成的市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行政区内初制规范达标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二)开展以茶叶初制环节为重点的茶农万人技能培训和初制所业主培训。培训内容为《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园登记证明》《普洱茶原料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普洱茶原料加工艺》等。

(三)引导和鼓励精制茶骨干企业参与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工作建设,建立企业+初制(茶叶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料保障机制,给予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四)积极组织开展茶叶初制技能比、学、赶、帮、超竟赛活动,促进群众制茶技能的提高,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开展品茶、斗茶、制茶大赛,促进茶人、茶商、茶叶爱好者的合作和交流。

茶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3

一、总体思路

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依据国家及地方农业的发展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农业茶和桑叶有机结合,提高桑叶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群众的农业收入,完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打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产业品牌。

二、总体要求

通过加桑叶茶的有效供给,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提高科技进步对茶叶提升的贡献度,促进桑叶茶领域技术发展水平整体跃升。通过科技要素的植入,解决桑叶茶领域关键技术难题,把产业领域原创性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配置融合集成,在大幅度提高效率上取得突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发展模式,利用该项技术,提高从业者素质,积极引导一二三产业的快速融合,不断拓展产业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能增强品牌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创业初衷

歙南区域,历史以来就有发展蚕桑的传统,蚕桑产业是农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一直到目前,桑蚕产业一致延续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蚕茧产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收益成效不明显,农民不太愿意从事此项附加值不高的产业,而且地方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桑蚕产业地位大不如前,当地桑园弃管严重,为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带动当地农户的经济,致力于脱贫攻坚,黄山桑茶茶叶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发展方式,合理利用该项资源,发挥社会效益。

四、偶遇商机

桑叶粉有桑芽粉、桑干粉、桑叶粉、霜桑叶粉等。桑芽粉选用桑芽干燥粉碎制成;桑干粉选用嫩桑叶干燥粉碎制成;桑叶粉选用成熟桑叶干燥粉碎制成;霜桑叶粉选用霜桑叶(也称冬桑叶)干燥粉碎制成。春叶桑叶粉,被一家外资企业相中,做药物提取,本地桑叶的有效物质含量高,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准备扩大生产规模,而且该产品能够降“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市场前景良好。

五、项目发展六大优势

1.有地理区位优势:桑叶茶园涉及杞梓里、霞坑、昌溪、,公司位于杞梓里镇苏村村,距离杭州100余公里,距县城30余公里;紧邻三阳高铁站,今年将建成杞梓里苏村高速口,是歙县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

2.有交通条件优势:由于距离三阳、歙县高速口仅20分钟左右,客商到达本地只需2小时,杞梓里苏村路口开通后,交通将更加方便。

3.有农业资源优势:周边有千亩有机茶园,贡菊基地,坡山油菜花园、山核桃基地、桑园等,森林覆盖率高,合理利用都将是农业资源可以多方位吸引客商;而且传统产业桑蚕,目前从业农户也不在少数。

4.有国家政策、政府部门扶持优势: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对公司和产业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优势,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带动传统种养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农民致富。

5.有市场优势:由于区位、交通的优势,黄山xxxx有限公司目标江浙沪以及海外市场,形成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功能,目前药用功能和抹茶已被开发,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6.有当地民众支持优势:桑叶茶叶的发展,区域范围周边民众都积极赞成,并积极投入到产业建设之中,有当地群众的一致支持;

六、建设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该产业发展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统一。

2.前瞻性原则

规划要立足当前,科学预测未来,讲究超前性,充分了解桑叶的现状,把握桑叶茶的发展趋势,避免盲目开发建设,增加投资风险。

3.市场性原则

该产品完成后最终将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因此桑叶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充分了解市场特点,把握市场需求。

4.因地制宜原则

必须充分考虑桑叶附件周边的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努力做到因势利导、布局得体,原材料保持情况良好。

5.以人为本原则

消费者的主体,产品最终为消费者服务。因此,产品生产时,应充分尊重人的行为心理和身体健康,安全、卫生、健康。

七、重点工作

1. 主攻方向。依据安徽省蚕桑生产急需技术需求,结合区域种养特点和公司发展规划,确定蚕桑中药材特色产业领域,不断创新生态健康发展种植初加工以及产品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2. 实施路径。围绕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关键技术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培训,推广应用和科企合作,研发一批符合市场和产业竞争力的技术模式。

3. 实施主体。黄山xxxx有限公司+农户,桑叶经营主体涉及杞梓里镇、霞坑镇、昌溪乡、北岸等传统蚕桑产业农户,通过资源整合,改变桑叶单独经营发展模式,注重带动一般农户和贫困户增收,共享发展成果。

八、实施方案

围绕产业发展和公司定位以及主攻方向,细化建设内容、序时进度、资金安排、工作分工,制定黄山桑茶有限公司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工作方案。

1. 黄山xxxx有限公司的经营主体建设。目前公司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该公司负责人吕有光(黄山xxx有限公司总经理)内部设置热风杀青机器1台、冷却机1台、输送带8台、搅汁机1台、烘干机3台、进杆机1台、立式输送机1台、原筛机1台等。

2. 桑叶基地建设。桑叶种植主体涉及杞梓里镇、霞坑镇、昌溪乡等传统蚕桑农户,发展桑叶粉加工年产值300吨以上。

3. 主攻方向。桑叶粉制作、技术研发、产品品牌打造、产品市场化运作。

黄山xxxx有限公司建设进度计划表、资金安排表

名称

建设内容

计划完成时间

进展情况

预算(万元)

备注

厂房建设

厂房主体建设及内部装饰2600平方米

已完成

设备更新

热风杀青机器1台、冷却机1台、输送带8台、搅汁机1台、烘干机3台、进杆机1台、立式输送机1台、原筛机1台等。

 

设备更新补充2020.08-2021.08

已完成

40

桑叶基地

原有杞梓里镇、霞坑、昌溪、北岸等桑园维护

2020.08-2021.08

20

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防控

与家庭农场合作

2020.08-2021.08

26

收购中心建设

占地约3.5亩,建设内容涵盖停车场、收购大厅、冷藏库、展示馆等服务模块

2020.08-2120.08

培训

培训现场会

3

1

合计

87

九、产业模式、产品销路

黄山xxx有限公司,主要针对桑叶粉开展两方面制作,超细粉用于抹茶粉,粗粉用于药用提取物原料。目前产业规模每年300吨,年产值600万元左右,带动当地及附近乡镇500余户农户,户均产值1000元以上。

茶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 茶产业;现状;发展建议;贵州威宁;东风镇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86-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涉茶人员已超过8 000万人。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茶叶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东风镇茶产业发展状况

东风镇主要作物为玉米、土豆,茶园零星分布,面积较小,以手工作坊加工为主,无茶叶加工企业。威宁县为了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决定用10年时间在全县发展2.7万hm2高原生态有机茶园,2016年要求完成2 666.67 hm2,并逐年增大规模。为确保种茶任务的完成,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10年规划和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并严格按方案要求紧锣密鼓抓好落实,投资环境良好。东风镇作为全县茶叶重点乡镇,要为全县茶产业发展发挥带头作用。

2 有利条件

2.1 气候条件适宜

东风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面,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4′~104°45′之间,北纬26°46′~26°49′,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积累。全镇年均温10.5 ℃,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 700 h以上,光能资源丰富,无霜期平均为205 d。总的气候资源优势是多日照、辐射强、光质好,气候温凉宜人。7―8月晴阴相间,阳光和煦,日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转换和积累,适宜茶树种植和生产,加之东风镇位于高原地带,这也对茶叶品质的形成非常有利。

2.2 自然资源丰富

东风镇土地及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可能形成特殊的茶叶品质。当地主要出产玉米和土豆,但由于长期连作,其品质和产量均有所下降。为拓展东风镇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施生态规划与发展茶叶,使土壤得到较好的缓释与陪护,有利于今后茶树的生长。东风镇草地畜牧业等农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特色优势明显。可为日后茶树种植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源。镇境内河流、溪沟较多,在规划涉及的村组,河流贯穿,水利资源丰富。在东风镇梯田村的林场,有山上直流下来的山泉水,地势平坦,风景优美,曾经各村男女在山坡上、林场内唱歌跳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可列入旅游开发规划区。

2.3 茶叶种植需求强烈,基础设施良好

东风镇规划涉及的村、组对茶叶有一定的认识,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地农民对发展茶叶有着迫切的需求。近几年来,东风镇大力改造辖区内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为东风镇发展茶叶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存在的问题

东风镇盛产煤矿,过去由于片面抓工业生产,忽视对农业的投入,造成工业与农业的发展不平衡。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和环境的重视,“环境立省”已成为贵州省改变生态及农村社会的战略方针。东风镇虽然曾有种茶的历史,但不成规模,接触茶叶的农民较少,百姓对茶叶缺乏相应的认识,茶叶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政府在过去的工作中相关宣传推介力度也做得不够,使茶产业未得到相应的发展[1]。

4 发展目标

4.1 总体目标

2016年底,全镇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66.7 hm2,分别布置在东风镇的梯田村、黄泥村、开坪村、营坝村、草坪村、拱桥村、竹林村,使之形成产业带,推动7个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的加入,使3 000人增收。2016年重点发展梯田村200 hm2、黄泥村133.3 hm2、草坪村100 hm2和拱桥村133.3 hm2。由于开坪村劳动力丰富,农民积极性较高,2016年发展53.3 hm2,营坝和竹林村则按照逐步推进、稳步向前的发展要求,分别发展26.7、20.0 hm2,为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梯田村80 hm2和黄泥村的53.3 hm2共同构成133.3 hm2核心示范茶园。同时,在该核心标准园区选择0.67 hm2地势平坦且水、电、道路设施齐全的区域作为无性系种苗繁育试验基地。

4.2 主攻方向

主攻方向包括标准园的建设,开发产品,创制东风茶叶品牌,以及引进企业,发展扩大茶产业的影响力。

一是大力推广茶叶无公害及有机茶标准化生产,加快优质高产茶园建设步伐,加快茶叶加工业建设,延长茶叶产业链,建立健全茶青交易市场和商品茶叶流通体系,有效推进茶产业的全面升级[2]。二是加强名茶机械加工、机采机剪、茶树病虫害监控、茶叶初加工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三是扶持企业加入东风镇茶产业发展中,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打造东风茶品牌,拓展市场、做大规模、做强品牌,使东风镇成为威宁县茶叶的代表,在威宁县起示范作用。

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把东风镇建成威宁县高品质绿茶的生产大镇,并成为名优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基地,把茶产业打造成东风镇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东风茶叶品牌,不断扩大东风镇的影响力。同时,其他配套设施的完善,也将推动东风镇经济的发展。

4.3 具体目标

4.3.1 茶园基地规划布局。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666.7 hm2,以有机茶园标准进行建设,规划分布在东风镇梯田、黄泥、开坪、营坝、草坪、拱桥、竹林7村。茶树良种以福鼎大白茶、乌牛早为主,占总栽培面积的80%,适度发展龙井43、龙井长叶,占总栽培面积的20%。梯田村200 hm2的发展目标中,80 hm2按照核心示范园区的标准进行建设,黄泥村133.3 hm2的任务中,核心标准茶园占53.3 hm2,所有核心标准园配套水利、道路、植被、观光亭、农家山庄等设施,促进旅游和茶叶的共同发展。以此核心标准园为中心,拱桥村133.3 hm2的发展任务按照示范要求进行,使示范面积达到333.3 hm2。

4.3.2 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以1芽1叶、1芽2叶为原料的优质绿茶,名优绿茶占30%,年产量540 t,大宗绿茶占70%,年产量1 260 t。

4.3.3 品牌建设。充分利用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特点和该区优越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绿色、有机茶叶,打造有东风特色的“东风”牌有机茶叶。申报威宁县和毕节地区与茶产业相关的项目,结合梯田村林场山泉水和森林观光旅游的特点,实现旅游与茶业互动的发展模式[3]。

5 发展建议

5.1 出台产业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成立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全面负责产业发展的综合指导及相关产业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协调相关部门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发展东风有机茶产业[4]。抽调农业专业人员和各村的主要负责人10名以上,统筹协调全镇茶叶产业建设的规划、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指导及培训等具体工作。

5.2 加强宣传,充分调动各个行政村、村民组、农民和企业参与茶产业的积极性

通过镇办公室、村工委、村委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宣传发展茶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出台优惠政策,调动产业规划村、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同时积极培育茶叶种植大户,树立生产典型,从而刺激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茶产业的发展。

5.3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推广优良品种

品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增产增益的首要因素。一定要把引进、培育、推广茶叶优良品种作为提高茶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抓紧抓好。

5.4 重视品牌战略

加强县内引进和新建茶叶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组建茶叶行业协会进行品牌的统一标识设计,以注册集体商标的方式推动东风镇茶叶产业的发展[5]。

5.5 实施科技兴茶,提高生产水平

以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良种的引进、培育和推广,全面推进茶叶良种化和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种植工作[6-7]。

5.6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茶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织茶企负责人、专业技术干部及茶农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接受现代科技知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技能;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及先进发达地区的茶叶经营者来镇上传授经验、提供技术服务、强化信息交流。通过广播、技术讲座、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重c对农技干部、茶企生产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相关茶叶技能培训。

5.7 实现产业化经营,发展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形成企业、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倡导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形成“公司+茶叶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提高茶农集约化经营水平[8-10]。

6 参考文献

[1] 江用文,陈霄雄,朱建淼,等.中国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模分析[J].茶叶科学,2011(3):273-282.

[2] 陈宗懋,孙晓玲,金珊.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J].茶叶科学,2011(5):463-472.

[3]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等.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1(12):2376-2385.

[4] 赵晓罡.陕西茶产业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 苏祝成.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1.

[6] 陈宗懋,孙晓玲,金珊.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J].茶叶科学,2011(5):463-472.

[7]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等.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J].资源科学,2011(12):2376-2385.

[8] 赵晓罡,李录堂.陕西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7-92.

茶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和主题

以市场为导向,以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增强新昌茶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茶业增效、茶农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茶叶质量监管制度,全面提升新昌茶业发展水平,确保标准生产和放心消费。活动的主题是“优质安全,规范发展,树百年品牌,造茶业强县”。

二、预期目标

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创名牌系列活动,全面提升茶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茶业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意识,为提高新昌茶业市场竞争力,确保茶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三、活动内容

(一)出台新一轮茶叶产业政策,健全完善有关茶叶安全生产和规范管理的内容。围绕影响控制茶叶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以规模茶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推进茶叶质量认证、无害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为重点,鼓励引导优质安全生产,从政策上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二)加强与天福集团的战略合作。一是组织举办首届“天福杯”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引导广大茶农、茶商提高质量意识。二是在天福茗茶连锁店中开设大佛龙井专柜,第一年(20*年)达到150-200家,争取用3-4年时间在天福茗茶连锁店中全部开设大佛龙井专柜,进一步提升大佛龙井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举办“茶产品质量安全报告会”和“茶叶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县里组织一次“茶产品质量安全报告会”,邀请茶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5-9月份,在全县各镇乡组织举办30期“茶叶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重点推广“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茶园管理控制技术”等技术,组织带领、引导农户创建绿色茶叶基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升茶叶产品档次,培育绿色品牌。

(四)加强源头监管,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依法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检查,加大对禁用农药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法销售、使用禁用农药的不法行为,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加强茶区农药市场、肥料来源管理。根据我县茶叶生产实际,重点茶区都要建立茶用农药销售专柜,建立进销货台账,重点推荐使用茶园专用农药、肥料,有效杜绝高毒高残留等茶园禁用农药。加强对农资经营户业务技术的培训教育,做到及时准确地向茶农提供茶园安全、合理用药技术的指导。以规模茶场、茶叶合作社为重点,逐步推行田间档案记录,逐步建立起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新昌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引导茶农茶商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安全生产,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万名茶农茶商签名活动。在中国茶市组织茶叶生产、经营人员进行签名活动,树主人翁形象,做大佛龙井品牌的护牌人。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大佛龙井等专用包装,提倡使用规范包装,建立“互相监督、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机制。

(六)加强大佛龙井品牌使用的推介、管理与监督。开展对大佛龙井专卖店的检查与监督,树立大佛龙井品牌的良好形象。组织策划1-2次有影响的全国大城市的大佛龙井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大佛龙井品牌。开展“我为新昌茶业发展献一计”金点子评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公开征集有关新昌茶业发展的建议、措施与想法,让广大茶叶生产者、经营户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来为新昌茶业发展献计献策。

(七)加强质量监管,提升茶叶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各司其责,切实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茶叶质量抽检活动,20*年度组织2次以上的鲜叶、成品茶的抽检活动,及时掌握我县茶叶质量发展动态。探索建立田间档案记录、茶叶质量抽检、各类认证企业备案等质量管理制度,切实提升我县茶叶质量管理水平。

(八)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建设,积极引导茶叶生产分工分业。鼓励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兴办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并以周边基地和农户为依托,通过收青制干或联合制茶等形式,探索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实现稳定的茶叶质量,促进分工分业,提高茶叶集约化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茶叶产业发展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县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茶叶产业发展质量年”领导小组,各镇乡(街道)、各单位要加强领导,把“质量年”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茶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6

1.1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条件要求

勐撒农场作为临沧市第一家参与质量追溯的国营农场,质量追溯体系已初具规模。全农场用于质量追溯的设备有:总服务器一台,用于上传数据;台式电脑12台,笔记本电脑1台,用于田间管理、生产包装等信息录入;投影仪1台,用于知识更新培训;数码相机1部,用于影像信息采集;条码扫描仪3台,条码打印机3台,用于制作条形码。为质量追溯系统配备农业生产专家1名,专家1名,以提供技术支持。截止2014年9月,勐撒农场已实现追溯茶叶生产面积达3780亩,可追溯茶叶产量705t,其中CTC红碎茶700t,金丝王5t;追溯精度到生产组,追溯深度到经销商。国营勐省农场自1977年开始发展茶叶生产,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壮大,现有茶园1万亩,年生产茶叶1kt,产值达到2800万元。农场采取“茶叶公司+基地+规范化管理”的组织形式,产品质量从源头(基地大田生产)就开始抓,整个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意识贯穿于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流程中,现有14个生产基地(生产队),2个初制所,1个茶厂。勐省农场在2014年顺利成为2015年的茶叶质量追溯实施单位,项目建设期为2年,追溯面积为6000亩,追溯产量为500t,追溯精度到生产组,追溯深度到经销商。当前,勐省农场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计划2015年初与云南省总局签订追溯合同后开始采买设备,将追溯工作引向深入。

1.2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流程

(1)种植环节

由农场管委会供销科制定农资进出登记制度,统一采购肥料、农药等农资后分发到各追溯茶叶种植户,并要求农户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施肥和喷药,确保一年内喷药3次以内;同时,与农资供应商签订协议,禁止销售禁用、假冒伪劣的农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有茶叶种植户自行购买、使用农药、肥料,则该岗位的茶叶不列为可追溯产品。

(2)鲜叶采收环节

鲜叶验收人员必须清楚记录鲜叶的来源地块号、采摘时间、采摘人、鲜叶等级和数量、鲜叶验收人等信息,根据鲜叶级别的不同分类萎凋。

(3)加工环节

勐撒农场专门设立了独立、规范的责任区,对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筛分等加工环节进行详细信息记录。确保每个加工环节有加工时间、地点、温度、湿度、记录员、责任人等信息。加工后生成的初制茶,严格进行拼配和分类定级,记录相关数量、总量、负责人等信息,在成品质量检验通过后才上传相关资料,贴上追溯标签。

(4)包装和入库环节

在茶叶包装过程中,为避免出现批次交错现象,农场不断健全岗位职责,加强了对职工的责任心教育,有效规避人为失误,提升包装质量。在包装环节记录产品数量、类型、追溯标签的使用数量、责任人、记录员等信息。追溯产品分作业区堆放在成品茶仓储库,指定专人负责入库记录,严格产品入库程序。

2临沧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际运行效果及结论

2.1临沧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成效

通过创建和实施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勐撒农场对追溯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全程监控。使用优化、固定的程序调控工艺流程,避免了人为影响因素,规范了记录程序,确保了产品质量。消费者在购买前可以通过包装上贴的质量追溯条码进行语音、短信或网上查询该产品的信息,充分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勐撒农场洛凌牌金丝王系列红茶、CTC红碎茶成为了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有效增加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临沧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发展对策

2.2.1健全体系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的工作体系是质量追溯得以持续开展的基础。目前我国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已出台一些茶叶质量安全方面的标准或规范,但不同地区执行的标准并不一致。应研究制定专门针对茶叶质量追溯的统一评价体系,出台专门法律法规明确追溯对象和必须提供的追溯信息,统一追溯标准,界定各参与主体的义务和责任等,使得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的实施有法可依。

2.2.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几乎都是以强大的经营主体为建设基础的。这种具有雄厚基础、以产业化发展为导向的企业为一个高效运作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临沧市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应从龙头企业着手,辐射和带动更多茶叶企业的参与。因此,加强龙头茶企建设,培育强大的茶叶产业化组织,不断壮大和提高中小茶企的实力,将有助于推动临沧市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2.2.3加强政府在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1)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应为茶企、茶农和茶叶消费者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来进行大力推广宣传茶叶追溯体系,普及茶叶质量安全知识,增强茶企、茶农和茶叶消费者质量安全追溯意识,尤其是通过引导消费者认可质量追溯标识带来的安全信号,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激发茶叶生产者主动参与到茶叶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中来。

(2)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

在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运行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设备、标签使用、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等费用,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往往缺乏参与的内在动力。政府应先做好平台运行的基础工作,对参与追溯的主体投入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等技术和资金,督促参与追溯的茶企落实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建立监督检查工作档案等,通过优惠政策和相关奖励吸引更多茶企加入茶叶质量追溯体系。

(3)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