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业的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业的调研报告范文1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5月10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来安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五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南京日报》、《扬子晚报》和南京电视台对我县白鹭岛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白鹭岛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南京、扬州、常州、合肥、徐州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4月成功举办的中国&8226;第三届白鹭岛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五色建阳,多彩来安”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500万元实施了皖东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7000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3.5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

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110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三届白鹭岛生态文化旅游节。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三、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白鹭岛生态旅游区和皖东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旅游业的调研报告范文2

一是结合实际。班子成员和各科室思想上高度重视,方法上科学合理,作风上深入严谨,围绕各自课题深入调研。调研报告全面且不失深度,系统又不失细致,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既有原因分析,又有对策建议,还有案例说明,不但生动,而且实际可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是针对性强。从各自的工作职能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旅游行业的重点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课题,开展调研,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是涵盖面广。这次调研课题基本涵盖了旅游局工作的主要方面,又突出了旅游体制创新、金融危机下旅游建设、入境旅游发展等重点,通过成果转化,对推动旅游工作科学发展、整体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业的调研报告范文3

全市人民调解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金融支持锡赤经济带战略发展研究

赤峰地区契丹辽文化遗存开发利用研究

赤峰市小微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赤峰市新登记注册企业情况调研报告

对一枚承安宝货铅制方孔钱的几点思考

价格下跌赤峰市玉米出售进度趋缓

推进赤峰市城乡支付环境一体化建设研究

国学“尚智”思想与智慧人生

赤峰市城镇化现状及问题和建议

赤峰保税物流中心业务发展情况调查

赤峰市新登记注册企业情况调研报告

赤峰市金川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践行群众路线共筑精彩中国梦

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

2014年度赤峰市社科联工作要点

2014年度赤峰市社会科学科研课题指南

2013年赤峰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赤峰市建筑业生产经营形势分析

推进赤峰市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提升赤峰市社会科学科研课题水平研究

赤峰市社会组织建设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赤峰市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

赤峰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

赤峰市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赤峰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

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检察机关责无旁贷

新常态下赤峰市金融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四中全会”为法院降下“及时雨”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健全机制创新形式着力打造学习型领导班子

国学“崇礼”思想与优雅人生

赤峰殡仪馆始终在改革创新中提升殡仪服务

新常态下赤峰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赤峰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赤峰市农村牧区土地流转现状及问题、建议

拓展财产性收入升值空间加快农牧民收入增长

“十二五”期间赤峰市农牧民耐用消费品更新加速

经济下行持续期赤峰市经济运行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赤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活动开展情况简析

赤峰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力推规范决策权新举措开启建设法治政府新局面

浅谈促进红山区非公经济发展的税收对策及建议

赤峰老街区的保护与再设计研究——以头道街为例

旅游业的调研报告范文4

>> 潮汕地区居民饮茶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潮汕地区的民俗花钱 旅游温点地区女性目标市场旅游营销策略探讨 浅谈潮汕美食旅游的发展 微山湖旅游的SWOT分析及目标市场选择 基于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张掖市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潮汕地区香蕉产业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潮汕地区基督教的发展及其影响 潮汕地区殡葬文化的演进与反思 前后潮汕地区的鸦片走私贸易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终南山地区养生旅游市场分析 四川体育旅游目标市场的定位 西部地区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谈洛阳地区的旅游市场营销 对贫困地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旅游产业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乡村旅游对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甘肃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05-29/ 2012-02-28.

[7]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3-76.

[8]益普索公司.2011珠三角旅游消费者研究报告[R].广州:益普索公司,2011.

[9]益普索公司.2010年广州市旅游消费者研究报告[R].广州:益普索公司,2010.

[10]尹晨.珠三角争食“自驾游”蛋糕[N].深圳商报.2008-7-10.

[11]广州市社科院.2012年度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R].广州:广州市社科院,2012.

[12]钟戈鸣.2008珠三角自驾车旅游消费调研报告[R].广州:广东省自驾旅游协会,2008.

[13]李杉.广东今年主题自驾游成焦点[N].信息时报.2009-04-27.

[14]蔡华锋,周人果.梅县:众人向往的客都明珠[N].南方日报.2009-12-01.

[15]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2,40.

[16]李杉.广东今年主题自驾游成焦点[N].信息时报.2009-04-27.

[17]丁健,李林芳.广州市居民的旅游偏好和出游时间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报,2003,

14(1):32-36.

旅游业的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培养方向;培养层次一、研究的目的、对象、方法与内容

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旅游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改革和完善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供决策依据,进而探索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本次研究调查时间是2012年10月16日至11月6日,调研的对象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顺德六个城市11家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本调研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调研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调研广东旅游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二是调研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各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总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119份,回收率100%,其中无效试卷为2份,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此外还访谈了企业管理层和一线资深员工21人次。

27.6%二、旅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关于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主要从人才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三个方面进行调研,以此为基础,整理归纳为旅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一)关于旅游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要求的调研结果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旅游人才需要的知识结构要求按重要性的均值由小到大(即由最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排列前四位为:旅游政策法规知识、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急救知识、旅行社市场营销知识,其他方面详见表5。

接受访谈的实践专家认为旅行社专业需要增设《电子商务》课程和计调方面的知识;景区则应该开设针对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方面的课程,以满足景区企业的需求;此外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比重,他们认为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比例为6:4比较合适。

(二)关于旅游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调研结果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旅游人才需要的能力结构按重要性均值由小到大(即由最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排列前四位为,沟通表达能力、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其他方面详见表4。表4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所需要的能力分类统计

接受访谈的实践专家对旅游人才的能力结构有以下看法:

一是旅游从业人员最重要的能力是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而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还有待培养。

二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比较差,不能按照岗位要求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岗位的能力比较差。

三是学习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很重要。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的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比较大;适应新的工作任务或工作岗位最重要的能力是心理调适能力和学习能力。以上所述的学习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与专业能力无关,但却是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最关键的能力,而学校教育往往忽视对这些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旅游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要求的调研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旅游人才需要的基本素质按均值由小到大(即由最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排列前四位为:服务意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职业素养。其他方面详见表3。

三、调研结论与建议

(一)调研结论

旅游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已经有明显的变化,更加强调以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服务意识为主要特征的职业能力,也非常重视文化基础对于从业人员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旅游企业岗位分工日渐细致,各个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有相应的区别,但整体区别不大。

(二)建议

1.关于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未来旅游行业企业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会增加,中职学校需要和未来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相适应,顺应未来旅游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应该相应调整,不能只停留在初级工层次,应该定位为中级工水平。

2.关于人才培养规格与学制的调整

和企业岗位(特别是导游岗位)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均要根据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做出调整,相应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旅游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各方面要求十分复杂和丰富,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较短,难以满足人才形成较高素质的要求,特别是导游方向,我们建议要延长学制。

3.关于课程体系的重构

为了培养符合旅游行业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打破现有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构建新课程体系,依据课程性质实施部分一体化教学,由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4.关于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

为了全面推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机制也应相应改革,体现“综合职业能力评价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教师、贡献水平评价学校”的理念,将课程考试和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推行“1+2”双证书制,实习学分制,多主体、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考评。教学评价不能仅限于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评价,还要涉及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各方面。

[本文为2012年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中国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旅游专业调研报告。]

(作者单位: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12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2]广东省旅游局.广东旅游年鉴2010[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1.

旅游业的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高职旅游;专业设置;优化调整

河南高职旅游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十年时间的快速发展,在校生所占河南旅游教育份额由2007年的34%逐年递增至2009年的74%,取代中职旅游教育一贯优势,成为河南旅游教育的主要层次,也成为河南旅游业最大的旅游专业人才供给基地。

随着旅游业在河南省经济建设中地位的提高,“旅游立省”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带来对旅游专业人才质和量要求的明显变化,为河南高职旅游教育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各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等方面不断规范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河南省高职旅游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专业设置问题尤其突出。国家教育部相关“教指委”已经做出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很好的方案,河南省也很有必要对高职旅游类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方面的探讨。

一、河南高职旅游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业的综合产业,食、宿、行、游、购、娱是现代旅游的六大要素,因而旅游类专业是涉及面较广、综合性、应用性强的专业。由于办学传统、思维惯势等与高职旅游教育职业化发展的融合不到位,导致专业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偏差。

河南高职旅游类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旅游类专业定位模糊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4号),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明确了旅游大类的地位。旅游大类包含旅游管理类和餐饮管理与服务类2个二级门类、8种专业。其中,旅游管理类包含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和酒店管理等6个专业,餐饮管理与服务类包含餐饮管理与服务和烹饪工艺与营养2个专业。但是,应用英语专业(通常开设有旅游管理方向、涉外旅游与酒店管理方向等)和旅游英语专业(通常开设有英语导游方向、涉外旅游方向等)却不属于旅游大类,而归到文化教育大类下属的语言文化类专业。

可以看出,旅游大类的划分是基于行业的职业岗位群,而文化教育大类的划分就带有明显的学科分类的特征。在这样的分类指导下,现实操作中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很多旅游院系大都设置有旅游英语专业,主要培养英文导游、国际领队等旅行社岗位人才和涉外或高星级酒店的前台、西餐厅等岗位人才,如果按照专业大类的要求来进行专业建设的话,它往往会套用传统的学科建设的成熟模式,即很偏重理论性。但如果按照旅游大类的思路来建设,它就应该有典型的职业化性质,会带有很典型的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所以现实中就会有这样的混乱,相同的专业设置,五花八门的培养方案,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大相径庭,有的抢手,有的滞销。

另外,专业门类模糊。首先体现在二级门类名称和专业名称混用。由上图1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二级门类)与其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同名,餐饮管理与服务(二级门类)与其下的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同名,这容易出现指代不清,造成理解上的歧义。另外,酒店管理专业与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竟然属于不同的门类,可是对比相关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都几乎一样。因此,难免会提出这样的质疑:是不是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偏重“管理”,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兼重“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他们的真正区别到底在哪?

再比如说“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旅行社管理方向)”,试想,一个专业可能有好几个方向,但几个方向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如何用同一个载体完成?又如,“旅游服务与管理(导游方向)”,我们的专业目录里既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又有导游专业,那么专业代码是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64151合适还是用导游专业的640103更准确?又如,应用英语(旅游管理方向、涉外旅游方向、酒店管理方向),到底应该归到外语类专业还是旅游类专业?

(二)旅游类专业设置过于集中

根据2010年3月国家“教指委”的“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河南56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33所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占59%,酒店管理专业19所,占34%,其它专业10所,占17%。

可以看出,河南省旅游类相关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上。从毕业生情况看,旅游管理专业占38.56%,酒店管理专业占56.10%,两个专业占了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总数的94.66%;从在校生情况看,旅游管理专业占52.70%,酒店管理专业占41%,两个专业占了旅游管理类专业在校生总数的93.70%;从2009年计划招生情况看,旅游管理专业占60.10%,酒店管理专业占31.40%,两个专业占了旅游管理类专业招生总数的91.50%。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在毕业生培养、在校生人数、计划招生人数等方面分别占据了旅游管理类专业总数的94.66%、93.70%、91.50%,说明河南省旅游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结构太过集中,这样的规模和结构是不能满足目前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有必要按市场需求和调节对这些专业进行优化调整。

二、河南高职旅游类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方案探讨

(一)我国高职旅游类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方案

2010年3月国家“教指委”的“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中专门针对我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设置提出了修改意见,准备实施专业优化设置。可以看出,这样做的效果:

一是专业定位更加准确。如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合并为“旅游服务与管理”,明确了高职高专办学层次与旅游业所对应岗位需求的匹配,使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了专业方向设置重复的问题;

二是专业设置更加规范。如取消历史文化旅游专业,或归入导游专业,一方面充实了所合并专业,另一方面规避了学生因为知识面窄导致就业面窄的问题;

三是满足新兴业态的需求。如把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纳入专业目录,就是顺应了近年来旅游新业态的巨大需求,使旅游教育和旅游业形成良好的互动,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二)河南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方案

截止2011年3月,笔者通过河南省教育厅高职院校网站平台对河南省33所开设有73个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信息收集,除以上7个专业设置外,还有12所院校设置了旅游英语专业、2所院校设置了英语导游专业(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还设置了旅游日语、旅游韩语等小语种专业)、2所设置了应用英语专业(一所为涉外旅游与酒店管理方向,另一所为旅游管理方向)、1所设置了森林生态旅游专业、1所设置了企划与营销专业和办公文案专业。其中,有27所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占37%,酒店管理专业18所,占25%,旅游英语专业12所,占16%,涉外旅游专业5所,占7%,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3所,占4%,导游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应用英语专业各2所,各占3%,英语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森林生态旅游等专业各1所,各占1%,其它2个专业,占3%。也就是说,目前河南高职类专业设置共计为13个专业。

以“我国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目录调整建议表”为参考,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实践经验以及行业需求,特提出河南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设置优化方案。

这样做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一是目前的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的层次定位应该定位于培养服务行业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基层、中层管理人才,因此,旅游类专业的设置首要的原则应该先立足于服务――行业需求量最大的岗位,然后才是管理――潜在的发展空间,所以建议把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更名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其次,根据目前全国和河南酒店业的发展现状看,随着酒店业特别是高星级酒店的急速扩张,对酒店管理方向的人才需求剧增,以现有的专业数量和培养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应大力扩大酒店专业的数量和规模;

其三,尽管旅游行业一直奇缺外语类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但旅游行业对这类人才的要求标准至少在本科培养层次之上,所以高职这类专业人才的对口就业率几乎为个位数,甚至为零,所以应适当限制或停招此类专业;

其四,目前的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的层次定位应该明显区别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应更注重职业能力、人文素养和通识能力的培养,因此专业的设置不应该过多过细,否则反而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总之,河南省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的设置原则以鼓励发展旅游服务与管理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适度发展景区服务与管理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严格控制涉外旅游专业的设置。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更好的与行业需求接轨,使河南高职旅游教育的专业定位更加准确,专业设置更加规范,并适度兼顾满足新兴业态的需求,从专业设置的层面上,尝试解决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业人才需求供需错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田里,马勇,杜江主编.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2]李艳红,曹晔.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调整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

[3]杨红F.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透析[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2.

[4]曾曼琼.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