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范文1

目前使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被人们所关注。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种。益生菌是一类口服的有益的活菌制剂,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人体健康;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性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的制剂;合生元是将益生菌和益生元合二为一的制剂。当今益生元已在国际上成功应用,我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已于2007年启动益生元的使用推广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占总人口数的15%,有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而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人体微生态失衡会引起亚健康状态和各种疾病,而亚健康状态和各种慢性病是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1]。为此,研讨微生态制剂在维持人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是十分必要的。

1人体肠内益生菌作用

益生菌是人体、动物及植物体内和体表寄居的正常微生物群落中的对宿主有益的或生理性细菌。在正常的情况下,各类微生物在人体内环境中是一种和平共处的关系,人的健康与肠道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相关,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时,肠内益生菌占据着优势地位,并在肠道内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的分解,协助人体对胆汁、胆固醇等物质的代谢过程,增进人体对各种养分的摄取,从而使人达到健康状态。但是当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或是发生有肠内本来无害的细菌导致内源性感染,或是让有害菌占优势地位,并产生毒性物质或内毒素时,就会使人产生便秘、腹泻、食物过敏、厌食、免疫力低下等症状。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导致亚健康。

2人体菌群失调常见因素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和正常微生物是和谐、平衡的。但是当人体处在不良环境中或承受巨大精神压力时,正常生理功能就会改变,寄居在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在种类和数量上也会发生异常,形成菌群失衡。影响正常菌群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饮食结构、精神生活、社会压力、医疗质量及其临床抗菌素的滥用,是直接破坏微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3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的方法

目前使用微生态制剂是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的主要方法。益生菌是一类消化时能对宿主的健康和生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非病原微生物,益生菌是肠道内的有益菌,它通过调节肠道的微生态菌群结构,使宿主在微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具有最强抗病力和最佳生长状态,益生菌对人体有多种保健作用;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性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的制剂。保持体内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使用微生态制剂在改善人体肠道微生态方面有广阔前景。

3.1常饮用酸奶酸奶是通过益生菌发酵而制成,其作用是增加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使肠道菌群失衡恢复正常。人类饮用酸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由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微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尼科夫教授提倡的,目前已经普及到全球。

3.2改善饮食结构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多的摄取益生元,多数人可采取多摄入食物纤维的办法补充,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饮食,少粉、精米及其他精制食品,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多吃地下茎类食物,包括菊芋、菊苣、山药、胡萝卜及芋头等。

3.3保护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是人体内和体表寄居的生理性细菌,人一出生就会被生理性益生菌寄居,人、动物及植物作为宏观生物,都要与自身携带的微生物共生,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进化。在不得已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要注意先抗后调。如能进行菌群检测,应设法抑制数量多的菌群,补充数量少的菌群,如使广谱或多种抗菌素药物,应对肠道正常菌群予以扶植。

3.4微生态制剂具有高效、安全、环保、抗应激等功能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如克隆技术、PAPD技术、PCR技术和基因育种等技术,提高了微生态制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耐药性、二重感染、毒性等副作用更加刺激了微生态制剂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微生态制剂必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维持人体菌群失衡的对策

菌群失调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失调。前者失调可自然恢复,后者则不加以调节就不能恢复平衡。国际微生态学界普遍认为,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是好方法,例如把人体固有的生理细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从人的肠道中分离出来,进行培养、扩增、冻干,再制成粉剂或液体供口服,以补充菌群失调造成的这些生理性细菌的减少或缺失,达到调整菌群的目的,改善亚

健康[2]。

4.1益生元包括一些低聚糖、微藻及天然植物等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脂肪、矿物质、蛋白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预见,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等行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体与环境的适应过程,是生物体与细菌的平衡过程。同时是自身的正常微生物群适应生物体生理变化的过程。

4.2益生元可激活人体内双歧菌或乳酸菌等益生菌群,对促进人体微生态平衡具有显著的作用 近年来国外率先推出了益生元,在欧洲低聚果糖常被添加于酸奶、乳酸饮料、干酪、涂抹酱、焙烤类食品和汤料中,而我国益生元的应用尚不到应使用范围5%,现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已启动益生元使用推广项目,益生元能使人体逐渐由亚健康转为健康状态,对减少亚健康有积极

作用。

4.3益生元能促进人体微生态平衡益生元既是一类聚寡糖,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又能选择地促进益生菌的代谢和繁殖,从而间接地增进宿主健康。国家公众营改善QLIGO(益生元)推广项目是把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低寡糖作为食品强化剂,按照科学方法适当地添加到粮、油、奶等食品中,以改善食品品质,弥补因食品加工技术过精、过细造成益生元流失的缺陷。其目标是调整人体菌群,使亚健康状态得到改善。摄入益生元所产生的功效与益生元每天的摄入量密切相关。以低聚果糖为例,其最低摄入量应为3 g/d,一般摄取量应为5~8 g/d,又如低聚半乳糖,其最低摄入量应为2~2.5 g/d,一般摄取量应为10 g/d。

总之,在人类亚健康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伴随着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变化和失衡,所以人体微生态与健康息息相关。几乎所有引发亚健康的诱因都能导致肠道微生态的失衡,而肠道微生物环境失衡既是亚健康的结果,又能加重亚健康,最终导致疾病,可见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是延缓衰老,促进健康长寿的重要保健措施。强化微生态制剂“已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新理念,为促进人类健康开创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蔡长春,杨翠萍.病与益生菌.国医国药,2007,18(3):697-698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人体健康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人类对其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完善。正如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记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由于天空中的星斗与农作物的收获及河水的泛滥之间的规律而产生了天文学一样,环境科学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在其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甚至危害到人类生存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环境科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任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依据。环境如果受到了污染,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分为两类,即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次生环境是指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所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1]其中次生环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客体。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原生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来说明环境科学的意义。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就干净清洁的空气而言,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二)污染物。颗粒物,SO、SO2、CO、NO、NO2、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三)危害,谈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先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岁以上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为平时2倍。被称为“世界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颗粒物:直径小于0.015μm最容易进入人体肺部组织,称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可吸附多种污染物如硝酸盐、硫酸盐、金属等,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雾、酸雨。当空气中的SO2浓度达到15mg/m3时,呼吸道受到刺激,达到20mg/m3时,使人眼睛流泪,咳嗽;当达到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CO:阻碍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和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当空气中N02的浓度达100mg/m3时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占人体比重的70%,人体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质,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使用价值,称之为水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淡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

(一)污染源。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一般为蛋白质、糖类等杂质,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肠道病毒、志赫氏菌等以及水厂净水工业中加入消毒剂而生成毒副产品DPs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工业废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砷、氟、氰化物、氯仿等。

(二)危害

铅:损害神经系统,妨碍儿童发育,引起胎儿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为3mg。

砷:饮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汞:有剧毒,长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氟:引起骨骼变形、发脆,损害肾脏肌能,引起关节疼痛,出现氟骨症。

氰化物:导致脑组织受损,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损害肝和肾。

氯仿:具有潜在致癌的危险性。急性毒性为肝和肾的损伤和破坏,包括坏死与硬化。

总大肠菌群:包括沙门氏菌、志赞氏菌、肠道病毒等均可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发声体作不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

(二)危害

损伤听力: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听觉疲劳,是暂时性、可恢复的,短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双耳难受、头痛,但回到安静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噪声性耳聋,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下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耳内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爆震性耳聋,突然暴露于及其强烈的噪声中,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螺旋器从基底急性剥离,使人永久丧失听力。

损害视力: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波及视觉器官,造成视力减弱,使视觉、视野发生异常。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地区噪声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上升3%。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环境污染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与人体健康较为密切相关的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陈述了。

参考文献:

[1]王俊主,化学污染物与生态效应[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范文3

那么,这种新发现的“第21种氨基酸”,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呢?

人体中,硒的作用是广谱的,它是多种酶的活性中心,其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到抵御疾病、防止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平衡机体的作用。硒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能力比作用强大的维生素E还要大50-500倍,可见它对人体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人体缺硒会导致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综合症、胃肠道疾病、糖尿病、哮喘、帕金森病、肝病、癌症等40多种疾病的高发,

目前已经证实,硒具有清除自由基、预防癌症、养颜抗衰、保护肝脏、抵抗有害重金属、抗辐射、免疫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硒对癌症、糖尿病、哮喘、高脂质血病、动脉硬化、皮肤不良、白内障、肾脏病、心脏病、肝病、风湿病,过敏性体质、关节炎、胃溃疡、肥胖、高血压等都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

硒与癌症

癌症治疗中使用硒辅助治疗十分普遍。癌症放化疗导致病人的白细胞下降、腹泻、呕吐、睡眠差、食欲不振、淋巴水肿等严重副作用,服用硒能明显改善这些症状,如用顺铂化疗会产生肾毒性、听力下降,服用硒可抑制这些副作用,硒不仅不降低顺铂杀癌细胞疗效,反而会增加它的疗效。研究还发现,在给动物注射化疗药同时补充硒,可以明显降低癌细胞的耐药性。更有趣的发现是,越是对化疗药不敏感的癌细胞,反而对硒变的十分敏感,容易被硒杀伤。由此看来,硒一方面降低了化疗药的耐药性,使癌细胞始终对化疗保持敏感,易于治疗,另一方面硒还可以弥补化疗药的不足,使对化疗药不敏感的癌细胞通过硒杀伤。

心脏的守护神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医生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发病者起初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继而出现全身水肿、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等表现。由于在克山县发现,所以把此病命名为克山病。经研究证实,患者主要病变在心肌,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六十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防治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发现病区的水土和粮食中硒的含量明显降低,病区人群的血硒和发硒水平亦明显偏低,而水土中含硒较高的地区,本病极少出现或不出现。

通过对病人补硒,流行于缺硒地区的克山病得以控制,这一研究证实了硒与克山病的关系。由此也让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了硒原来是如此重要。

微量元素中的“胰岛素”

日本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发现补硒后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的呢?

我们知道,胰岛素由胰岛的B细胞所分泌,而胰岛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就是无数个小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自由基愈来愈多,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也增多,它们不但侵袭胰岛中的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还会破坏血管壁,造成动脉硬化,使胰岛素无法顺利地运输到身体的其它地方,糖尿病就产生了。

硒能对胰岛及其周围的小血管有保护作用,正是源于含硒酶所具有的清除自由基的功能,从而表现出降糖作用。医生通过让糖尿病人定量服硒,可以起到保护和恢复胰岛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的症状,降低尿中的葡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所以,有人称硒是微量元素中的“胰岛素”。

对硒的这一研究成果,必将开辟糖尿病防治的新领域。

山鹰眼睛里深藏的奥秘

山鹰的眼睛最敏锐,它能从三千米以上的高空看到地面上蛇的蠕动。生物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奥妙就在于鹰眼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硒元素,高出人类100多倍。硒对视觉器官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眼睛视网膜细胞、虹膜和晶状体中均含有丰富的硒。瞳孔的收缩和眼球的活动所引起的肌肉收缩等,都离不开硒的作用。

硒能催化并消除对眼睛有害的自由基物质,从而保护眼睛的细胞膜。若人眼长期处于缺硒状态,就会影响细胞膜的完整,从而导致视力下降和许多眼疾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夜盲病等的发生。

除此以外,硒在人体内还能调节维生素A的吸收与消耗,硒的缺乏必然引起维生素A的代谢紊乱与缺乏,而维生素A是人的眼中不可缺少物质,它直接参与视网膜内紫红质的形成。

目前,一些大城市的医院对眼病患者已开展硒治疗,临床表明,硒对提高视力确有明显的作用,能治疗白内障、视网膜病等多种眼疾。

肝病的天敌

人体中,肝脏是含硒最丰富的器官,肝脏需要硒,而有检测表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硒浓度显著低于正常人,说明肝病与缺硒有关,北京同仁医院曾对36名乙肝患者调查发现,94.4%的患者体内硒含量低于健康水平,

医学研究证明:补硒能降低乙肝导致的肝硬化,此外还观察到补硒可阻抗人群中病毒性肝炎的传播。补硒还具有减弱黄曲霉素引发肝癌的作用。江苏启东肝炎发病率极高,我国的医学专家于树玉等人历经16年在江苏启东县13万居民中进行补硒预防肝癌实验证实,补硒可使肝炎发生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庭史者发病率下降50%;于树玉等人的这一试验被列为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可见硒的重要性。

病毒性疾病的“克星”

比乙肝更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艾滋病,使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大量的调查说明艾滋病毒感染者大都有硒水平下降,包括无症状和有症状的儿童和老人。硒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它对维持免疫系统正常是必需的。硒缺乏则相反,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当硒缺乏时,病毒复制启动,病毒开始大量复制。反之则病毒复制受到抑制。补硒可有效抑制人体内艾滋病毒的复制与增殖。目前,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硒在抗病毒治疗及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医生们已经用硒来预防艾滋病的快速蔓延。向艾滋病人推荐补硒,作用于改善艾滋病症状。

病毒可使人体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硒强大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打断这一恶性循环,从而保护脏器不受侵害。现已证实,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流行一时的克山病也是一种病毒(克萨其病毒)造成的疾病,在当时,虽然没有搞清楚这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但通过补硒却使这种流行病得以控制。这说明,在人类没有找到杀死病毒的药物时,通过清除自由基可以很好地阻断病毒对人体的连续破坏,使人体脏器免于受害。其实,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对机体的侵袭并不可怕,而由它引起的恶性循环才是更可怕的。通过补硒对许多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硒和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良性关节痛,这是一种慢性疾病,它能够引起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甚至有失去关节的危险。研究表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液中硒含量普遍低于健康人。

人体免疫系统可以生成许多自由基,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消灭各种入侵的有机体和被破坏的组织,但同时也对人体健康组织有损害。硒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以控制体内自由基的水平,同时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硒与呼吸道疾病

微量元素硒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哮喘。研究表明:哮喘病人在补硒之后,其临床症状均会发生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肺内哮鸣音减少或消失,肺功能有显著改善,尤其是小气道阻塞明显减轻。通过服用硒,病人的血硒水平升至正常值后,普遍反映精神、食欲、体力和睡眠均有好转。一些哮喘经常发作的病人,经补硒治疗后未再复发。研究还发现,人群中硒的摄入量愈低,哮喘发病率愈高。可见硒对预防和治疗哮喘有重要的意义。

硒与前列腺

前列腺疾病是老年男性人群中的常见病,资料显示,低硒地区的前列腺疾病发病率远高于高硒地区。在前列腺病理演变过程中,元素镉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低硒导致了内分泌等的失调,致使前列腺聚集镉而引发前列腺增生甚至癌症。而硒可抑制镉对人体前列腺上皮的促生长作用,从而减轻或医治病情。

硒与胃肠道疾病

缺硒易引发胃肠道疾病,研究发现,人体的硒水平降低,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胃粘膜屏障不稳定,黄嘌呤氧化酶在应急情况下会持续升高,造成胃粘膜缺血性损伤,氧自由基增多,导致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变。硒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有效抑制活性氧生成,清除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自由基,阻止胃粘膜坏死,促进粘膜的修复和溃疡的愈合,预防癌变。

硒与甲状腺

硒与人体内分泌激素关系密切,其中人体甲状腺中含硒量高于除肝、肾以外的其它组织。

硒在甲状腺组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其可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平衡。 缺硒会造成甲状腺功能紊乱。

硒与男性不育症有关

硒对男子的生育能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睾酮的生物合成需要硒,的形成和发育需要硒,缺硒饮食喂养的动物的体部出现了结构的异常,的活动能力差,尾部有断裂的趋势。

美国《科学》杂志曾刊登研究报告称,日常饮食中摄入硒的量少,是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因为硒能对防止被氧化的蛋白质产生作用。而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硒基蛋白质在成熟之后,就不再与其它分子发生反应,成为分子呼吸所需的关键元素线粒体的最主要部分。

硒与女性不育

有研究表明,女性在月经期或进入更年期后,体内缺硒会引起情绪的很大波动,并且缺硒越严重,情绪越坏,在怀孕头3个月流产或再流产的妇女也有明显的低硒现象,这种早期的妊娠失败与由于缺硒导致的生物膜和DNA抗氧化保护能力下降有关。

延缓衰老的营养素

世界著名营养学家,全球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亚罗拉博士称“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硒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的所有作用都建立在抵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力的基础上。硒的作用体现在它对人体的全面保护。作为人体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或许,我们不应该在生病时才想到它,在我们处于健康的边缘状态,当我们与疾病只差一步之遥的时候,硒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随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身体里的自由基愈来愈多,而我们是不是只能束手待毙等待疾病的发生呢?先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城市的垃圾越来越多,但你是否发现垃圾造成的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不但没有加重,我们身边的环境反而比以往更干净整洁呢?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清洁工的功劳。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犹如我们身体里的清洁工,能把自由基这样的垃圾及时消除干净,保证了身体各个系统有序的工作,让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等影响人类长寿和生活质量的疾病远离我们。如果一个人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远离疾病的困扰,就应及时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A、硒、锌、铜、锰等,防患于未然。这一点对日理万机的白领人,对步入中年的现代人,对进入老年期待长寿的人,尤其重要。

目前,硒作为营养素已成为亚健康人群的日常保健品。

当科学家发现了硒的这些新功效,犹如看到了人类长寿的曙光,愿这道光芒引导更多的人走上健康长寿的大道。

硒与老年斑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人的面部、手背、胳膊上会形成黑色斑点、斑块,这就是老年斑。老年斑是衰老的标志,出现老年斑影响的不仅仅是面子,还说明你的健康状况已经走向下坡。那么,老年斑是怎能样形成的呢?脂质过氧化物是引发老年斑的直接因素。氧自由基攻击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有害的物质――脂质过氧化物。不饱和脂质过氧化物被游离基氧化后,形成脂质蛋白复合物,即脂褐素沉积于细胞内。简单地说就是自由基产生过多,蛋白与脂质受自由基损伤堆积于细胞形成的,表现在皮肤上就是老年斑,成为细胞老化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斑点也会沉积于心脏、肝脏、脑及血管中,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如老年痴呆、血栓、高血压等。硒是强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体内有害自由基,达到消除老年斑,延寿抗衰的作用,含硒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具有消除脂质过氧化物的功能,消除老年斑会让你在获得自信的同时获得健康。

总结人类目前对硒的认识,它对体健康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抗氧化作用。硒可使有毒性的过氧化物还原为无害的物质,使过氧化物分解,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修复分子损伤部位,增强机体免疫力。

2.硒可促进体内多种代谢活动。

3.硒是肌肉的正常成分。缺硒会使骨骼肌萎缩和呈灰白色条纹,发生心肌受损,心肌细胞致密性变化,脂质增多,钙质沉积,导致克山病。

4.硒参与眼中光感受器使光子转换成电信号的转换过程。从而增强视力,防治眼病。

5.硒在体内有拮抗和降低多种重金属的毒性作用。可与银,汞,铅等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物质,对人抵御环境中重金属污染起一定作用。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范文4

一、兽药残留的原因分析

兽药的应用保证了畜牧业的增产、增效,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兽药残留。尤其是某些人大范围、过量、不正确地使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给动物产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造成兽药残留主要原因如下。

1 促进生长,提高效益

由于兽药具有预防和治疗许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有的还能促进动物生长,因此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额暴利,违反国家规定,在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和其他违禁药品,如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喹乙醇等禁用兽药,并大量向饲养场或专业户出售;另一方面,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法制观念淡漠,仅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为非法兽药生产企业和添加违禁物质的非法添加剂产品提供了“地下市场”。

2 预防疾病,减少损失

为了预防阶段性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蛔虫病)和白痢等,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虫)药物,其中有专用药,如氨丙啉、氯羟吡啶、球痢灵,盐霉素等,也有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呋喃唑酮等,大多具有药物残留。有的养殖场或专业户,常常盲目大范围用药或大剂量用药,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非法产品的使用者。

3 为增加动物性食品的色泽和色相

一些企业违法使用阿散酸、洛克沙胂等胂制剂,使色素沉积而增加鸡蛋黄、蛋皮的颜色。违规使用“苏丹红”增强蛋黄色泽也不乏其例。特别是近几年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延长水产品的保质期,保持好的卖相,在运输销售期间违规使用甲醛这种毒性防腐剂,造成水产品的药残污染。

4 兽药产品质量不稳定,用户缺乏检测手段

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不得不增加兽药的使用量来保证对动物疫病的控制,由于药残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发观,无法用感官判别,故容易被人忽视。

5 养殖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畜禽饲养仍以农户散养或家庭小规模养殖为主,而且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分散饲养,加大了控制兽药残留和检测监督的难度。由于养殖水平低及安全意识的匮乏,一些畜禽养殖场(户)不按休药期的要求,在畜禽出栏前或奶用畜产奶期间还继续使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最为典型的是患炎的产奶牛在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所产的“抗生奶”仍然出售,继续供人食用。

二、兽药残留的危害

对兽药残留的危害认识不足由于药残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发观,人们无法用感官发现,故容易被人忽视。兽药残留的危害过敏反应动物使用抗生素后可在体内残留累积,人类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产品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 毒理作用

中毒。能引起急、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心动过速、狂躁不安、血压下降,严重的可引起死亡。慢性中毒,兽药残留的浓度通常很低,发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较小,长期食用常引起慢性中毒和蓄积毒性。

例如:一些含药残的动物产品可引起人体中毒,最典型的莫过于国内外都曾发生过的食入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内脏发生的中毒。

产生抗药性人体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产品达到一定量以后,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人类感染后使用抗生素无效或药效下降,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一些药残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氯霉素能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长时间的食用药残动物性食品,对人体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抑制骨骼、发育、听觉障碍、听力减退等等,总之,长期接触有这些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有害健康,引起各种各样的中毒。

2 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胃肠道存在大量菌群,且互相拮抗、制约以维持平衡。如果长期接触有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部分敏感菌群受到抑制或杀死,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疾病的发生,损害人类的健康。

3 诱导耐药菌株

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饲料中长期亚治疗剂量添加抗微生物药物,易于诱导耐药菌株。

人们长期接触有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就会诱导人体内的耐药菌株。

另外,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尿等进入环境,由于仍具生物活性,对周围环境有潜在的毒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生长植物等造成影响。

激素样作用兽用激素类药物残留,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和功能,使儿童肥胖、早熟等。

影响贸易由于畜产品药物残留危及人体健康,使用违禁兽药及药物残留超标,导致我国畜产品出口受阻,极大地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我们如何应对兽药残留

1 健全立法制度和加大执法力度

加快立法进度,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饲料安全标准、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及兽药残留标准,使对兽药残留的监控、对违规用药造成残留超标事件的查处等活动能够依法进行。

健全机构加快兽药残留管理和监测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之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兽药残留管理和检测网络。

严格执法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规定,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在饲料中使用违禁药品的行为。

制定计划建立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尤其要制定未来5年至10年的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把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国外重点监测、国内有滥用倾向的兽药列入重点监控计划中。

2 对兽药饲料监察机构监测及畜产品安全控制的意识

加强监测兽药饲料监察机构应加强畜产品安全控制的意识,主动承担检测、监测和科研任务,对养殖场(户)、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开展兽药残留的实际检测工作,为兽药残留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广泛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及多种措施进行宣传,使养殖场(户)、兽药生产和经营单位(个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个人)以及广大消费者了解、掌握科学使用兽药和饲料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对畜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降低药残危害。

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及养殖过程的监管。

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执法行为与服务行为区别开来,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兽医从业资格准入制度,突出执法职能,本着精简高效、责权分明、规范执法、强化服务、完善机构、稳定队伍的原则,建立新型的兽医体系。

建立标准养殖小区规范养殖技术,强化养殖过程的监管。

畜禽养殖场必须在规定停药期后,方可出栏畜禽,在休药期间不得出售畜禽供人食用。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微生态调节剂 临床应用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1]。随着微生态学的深入发展,微生物制品—微生态调节剂(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迅猛发展起来,它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用以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和增进健康嘉态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2]。近几年来,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被广大患者所认可和使用,并日益显示出其突出的优势。本文对此类制剂的产生、分类和临床应用情况加以剖析,希望能为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1  微生态调节剂的产生

        1.1微生态调节剂产生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化学药物的出现使人类在同感染性疾病作斗争时拥有了重要武器。恩惠与风险并存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开始出现,耐药性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了对任何药物均不敏感的超级细菌,面对这一新情况,面对人们与病原微生物无止境的斗争,除了不断研制新的抗菌药物,不能不另辟其境。

        1.2微生态调节剂产生的理论依据

        随着微生态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生理性组合关系。正常情况下,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其特定的生态平衡,而每一个生态群落内的微生物依据其共生和拮抗维系正常群落关系,一旦这个平衡被破坏,就变成生态失调,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微生态调节剂正是利用微生物间这一共生和拮抗关系,补充对人体内生理性有益菌群或活性物质,抑制有害菌群过度增生,使病理性组合逆转成生理性组合,改善或重建微生态平衡,使相关疾病得以康复[3] 。

        2  微生态调节剂的分类

        微生态调节剂近年来发展迅猛,对该类产品给予正确分类是必要的[2]。

        2.1按宿主可分为:人类微生态调节剂、动物微生态调节剂、植物微生态调节剂。

        2.2按用途可分为:保健性微生态调节剂、防治疾病性微生态调节剂。

        2.3按合成成分可分为:利用菌体、代谢产物、生长促进物质等合成的微生态调节剂。

        2.4按药剂学的剂型分类可分为:液体剂型微生态调节剂、固体剂型微生态调节剂、半固体剂型微生态调节剂、气体剂型微生态调节剂。

        3  微生态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微生态调节剂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的作用。[4]其作用机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调节微生态平衡  通过补充有益菌群控制、拮抗、排斥致病菌的侵袭和定植,阻止侵入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宿主的防御能力,保持生态平衡。

        3.2增强免疫力  微生态制剂在机体定植后,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3营养作用  有益菌生长繁殖能合成多种维生素、活性营养因子和生物酶等供机体使用,以促进代谢和调整内分泌。

        3.4屏障作用  有益菌可在定植的部位形成微生物膜,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定居,成为一个有效的生物屏障。

        4  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的应用,微生态防治渐入人心,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目前在在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已积累了大量资料。

        4.1对胃肠道疾病的作用

肠道健康对人体的重要性范文6

中医对肝脏的认识没有西医这样全面、准确、深刻,但中医确实领悟到了肝功能的重要性。

肝是生命的重要器官

肝是人体最大的亦是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它位于右上腹,胸腹隔膜的下方,从上到下约7~9cm,一般不超出肋骨。肝呈楔状被韧带分为两叶,右叶大左叶小,它是由数以千计的典型的六角形小叶组成,小叶由数十亿肝细胞构成,其间细小的胆管在肝内联成网,是肝内胆汁及其他物质流动通道。

肝、胆囊及胰腺虽不是消化管的一部分,但与消化密切相关。肝分泌的胆汁由胆囊贮藏、浓缩后和胰腺产生的胰液一并经胆管输送到小肠的起始端即十二指肠,在肠道内对食物进行消化、分解吸收,给机体提供营养。

肝除了分泌胆汁外,它自身还具有极其复杂的各种神奇的功能,可以说,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必须经过它的处理,才能利用,所以肝脏又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是人体的化学加工厂。

肝既能合成蛋白质也能分解蛋白质。除免疫球蛋白外,大部分血浆都由肝细胞合成。肝是血浆白蛋白的唯一合成器官,表示急性期炎症的C-反应蛋白也由肝合成。

肝脏也合成高密度与低密度脂蛋白。凝血系统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元及凝血因子亦完全由肝合成,所以严重肝损伤时可有出血倾向或者血浆蛋白减低出现水肿、胸腹腔积液等症状。

肝细胞分解蛋白质,主要形式是使氨基酸脱氨或转氨。常说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是与肝细胞中两个氨基酸代谢有关的酶,当肝细胞受损时,它们就会升高。

对人体来说,肝是合成尿素的唯一器官。正常情况下,体内分解的蛋白质与肠道细菌分解蛋白质所产生的氨,被肝摄取,生成尿素而解毒,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氨就会积聚体内,引起氨中毒,发生肝性昏迷及其他精神症状。

同样,肝对糖代谢也有合成与分解的双重作用。在维持血内葡萄糖稳定方面肝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①以肝糖元的形式贮存糖类,若肝糖元储存完全饱和时,部分血糖可以转化为脂肪。②通过糖元异生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元。③肝糖元分解释放葡萄糖。在这些转化过程中,都是在肝细胞内,而且都是通过磷酸化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当然,胰岛素也参与了代谢。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调整肝糖元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有效地维持血糖正常化。肝功受损时也可发生糖尿病、植物神经对肝的糖代谢也具有调节作用、迷走神经兴奋可使合成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使糖分解加速,为精神养生提供了依据。

肝在脂肪代谢中具有多种作用。虽然肠黏膜和其他细菌可合成胆固醇,但肝是合成胆固醇的中心部位。胆固醇的大部分在肝内转化成胆汁酸,胆汁酸盐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少部分随粪便排出,90%~95%的经重吸收又返回肝脏。胆汁酸盐对脂肪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故肝功能障碍或胆道受阻时常出现脂肪消化不良及厌油、恶心等症状。

肝对脂肪酸的控制与利用直接关系到健康。肝的脂肪酸是由血的脂肪组织转化而来,部分由甘油三酯水解或丙酮酸合成而来,这些脂肪酸主要是氧化供应机体能量。由肝功能严重受损或合成原料缺乏时,脂蛋白的合成与释放发生障碍就可能出现脂肪肝。

肝内还储存着丰富的维生素、像维生素A、D、E、B1、B6、B12、烟酸、叶酸等,肝分泌的胆汁酸盐是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必要条件,而且许多维生素参与辅酶的形成,对机体的物质代谢起着关键性作用。

肝对激素的调节作用不容小视。大多数人体分泌的激素是通过肝来灭活,特别是性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但也有某些激素像甲状腺素是通过肝提高活性的。慢性肝损害时病人皮肤常出现蜘蛛痣与肝掌,这可能与肝对雌激素灭活能力降低,血中雌激素过多,引起小动脉扩张有关。肝硬化时男性出现女性化与萎缩,女性出现不孕或闭经,也与之有关。肝病人容易激动、亢奋可能与甲状腺素的作用增强有关。

肝内有专司化学异物的代谢酶,对药物或毒物具有转化作用,使毒性减轻或丧失,故称为肝的解毒功能。不但来自体外的毒性物质,就是来自体内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也能被肝脏吞噬和清除如肝脏的枯否氏细胞,就有强大的吞噬能力,它能吞噬由体循环而来的异物和衰老的红细胞,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它能清除肠道内毒素,肠道是我们人体毒素的主要来源。

人体内这个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近年来的研究还证明,肝脏有奇特的感受器功能。如有调整水钠代谢的渗透压感受器和离子感受器,有调节体温的热感受器,有掌控进食的代谢感受器等,这是肝脏内存在传入神经分布与特殊形态的感觉神经末梢,可见肝的感受器功能在维持体内环境相对恒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肝脏的功能还有许多,据统计它具有500种以上。如果割除肝,哺乳动物在1~5天内死亡,如果患急性肝功能衰竭,人在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生命。

肝脏,人体内这个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在体循环中所处的位置也非同一般,它在“肠――肝――肺”轴的中间位置,其静脉管道是机体的重要“交通要道”,无以替代,更不能缺失。肝内血流通道的明显降低可导致肠道瘀血、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紊乱,加剧肝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肝脏功能稍有闪失、将对机体形成系统性影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见肝脏对于生命状态的维持或生存质量的呵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保肝护肝原则

所以中医养生学中,保肝护肝的基本原则:疏肝理气、条达气机、祛郁滞,从肝的生理学上讲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对调整精神、平衡肝的植物神经,充分发挥肝的感受器功能是有益的。这就要保持心理的宁静健康,需要养心养神养德,才能真正做到。

目前十分令人关注的是毒物和药物的危害。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直接或间接地伤害了肝。这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治理。滥用药物,超前治疗、过度治疗,特别是抗菌素、保健药泛滥成灾,不少老年人或儿童长期口服多种药物,据报道有600多种药物和化学毒素以及越来越多的中草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全球药物性肝损害达3%~9%,我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请记住,几乎所有化学药物或中草药都有毒副作用、长期、多种服用,一定会损害健康,开始是转氨酶升高,重者导致中毒性肝炎或暴发性肝衰竭,其发生率约占肝衰竭病人的20%~40%,但人们往往不知情。尽量不用药,少用药,用毒副作用小的药是治疗慢性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