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

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范文1

一、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低碳经济促生旅游产业的低碳化

低碳经济简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应该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产业的优势充分突显。

首先,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资源少,而且很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由此自然形成碳排放量少的突出优势。

其次,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环境的改善,因为旅游产业的卖点就是环境和文化,因此保护环境、挖掘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

再次,通过发展旅游,对其他产业产生良性替代,形成产业补偿,从而达到既节能减排又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以前老百姓没有其他收入渠道,只有破坏树林来换取收入。但是随着旅游发展,大家明白自然界许多东西都可以经过加工来出售,因此种树、环保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地方的纪念品设计、加工已经形成一个产业,这不仅提高了当地的居民收入,而且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产业一直是经济产业链条中的一环,享有“无烟产业”的美誉,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业是最适合推行低碳经济概念,而且可以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先锋和亮点。

(二)低碳旅游简述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低碳旅游消费形式,以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种行为,会涉及政府、企业、当地人和游客等几个方面。要实现低碳旅游就要求各个旅游产业链条都要有低碳经济的意识和行为。如政府主要靠法规、制度来完成低碳旅游的决策;企业(或当地有接待能力的居民)主要通过各种节能管理措施、低碳技术的运用来实现;而游客(或当地纯居民)主要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来实现。其中政府低碳政策会起很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低碳旅游是对生态旅游的继承和延伸

生态旅游提倡注重自然资源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强调的是一种“自然性”,强调的是较少的开发和干预。而低碳旅游强调低碳环境创设、低碳创新管理和低碳生活方式。与生态旅游相比,低碳旅游不排斥开发,它倡导运用低碳技术去进行开发建设;低碳旅游也不排斥干预,相反,它鼓励运用科学创新的理念对旅游环节进行干预。

生态旅游是要求旅游者通过交通工具到旅游资源目的地的过程中,都要具有生态的特征,即生态旅游者、生态交通工具、生态旅游资源目的地。然而这三种条件在现实旅游中同时满足的情况很少,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范围大大缩小。低碳旅游则是在旅游活动全过程中,凡是一切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的旅游方式都可以被称为“低碳旅游”。因此,低碳旅游的范围要大于生态旅游的范围。

生态旅游强调不干预,注重“维持”、“保护”,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排斥旅游规划和开发的,是一种较被动的去适应环境的旅游发展方式。而低碳旅游则主要依靠政府的低碳环境规划、企业的低碳创新管理和旅游者的低碳生活方式来实现,这是一种积极地去创造的旅游发展方式。这种创造也是在最大限度地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实际上是一种理念,低碳旅游与其相比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两者都是现代旅游的发展方式,都属于可持续旅游。

三、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载体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的欧美,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在我国,乡村旅游通常被称为“休闲农业”、“农业旅游”。目前,主要有3种发展模式。

第一,体验观光型。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可以入内进行采摘、观赏等体验活动,让游客体验和享受田园风光,满足其对田园生态环境怀念的需要。

第二,都市科技型。以高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为重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

第三,休闲度假型。突出休闲、度假功能,在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建立完备的生活设施,并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展开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满足城市居民放松紧张心理压力的需求。

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的理念多数是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来进行的,因此业界也有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在一起研究,乡村生态旅游也就成了一种旅游形式。随着低碳旅游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在乡村生态旅游中融入低碳旅游的理念也成了大家研究的对象。

低碳旅游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特性实际上与乡村生态旅游追求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低碳旅游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环节来体现降低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并且将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新能源运用到旅游业中,完成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乡村低碳、生态旅游的对策建议

虽然现在各个层面都认识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改善地方经济结构,提高地方经济效益,但由于各种原因,低碳的意识还不够深入人心。要发展乡村低碳、生态旅游,实现地方经济的增长,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政府牵头在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开发中引入低碳行为

以重庆为例,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运用现代技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把种植、养殖、能源和环境有机地连结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实现,改变了乡村生活环境,使城里人渴望去体验一种“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慢生活,因此新农村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生态游和低碳旅游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乡村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融合。

(二)政府要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扶持低碳行为的企业

乡村旅游的当地居民也要自觉地执行低碳政策,保护自己生活和居住的环境。在发展乡村低碳、生态旅游的政策上,政府可以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旅游企业进行整治或关停;对于低能耗、低污染的旅游企业进行扶持和奖励。这里的企业是指凡是为乡村低碳、生态旅游提供服务的单位或个人,因为乡村旅游中,游客的吃、住更多的是依靠当地村民。政府可以鼓励当地居民建设、经营农家乐,并给予相应奖励。因为这些农家乐除了提供住宿外还提供餐饮服务,菜品还可以就地取材,减少了运输环节的碳排放。这样居民的收入提高了,当地的低碳生态旅游也得到了发展。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低碳、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

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旅游者素质也是乡村旅游中低碳、生态的理念能够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环保的宣传,让每个旅游者既是旅游的参与者,也是旅游资源的保护者。除了日常的教育、宣传,政府和当地村民也可以在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醒目的宣传标牌,有意识地去引导人们注重环境保护,做低碳旅游的实践者和宣传者。

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低碳环保 绿色包装 网络营销

引言:日化产品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至我们每日接触的牙膏,洗涤用品等中低端产品,上至化妆,美容等高端产品。我国人口众多,加上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日化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2008年国内日化业销售额为1712亿,销售增长率达10.48%, 2009年增幅8.39%, 2010年销售额达2068亿,增长10.9%。预计未来三年的行业平均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在10%左右。在这样繁荣日化的背后,外资企业占领高端市场,民族品牌只是游走在中低端产品的市场上。知名的国际日化巨头,如:宝洁、联合利华、德国汉高、丝宝等均在中国日化市场占据重要的份额。据业内人士推测,单宝洁一家在某些产品上的市场份额已达到60%以上。而外资日化企业在中国日化市场的收购扩张速度并没因此而减慢。小护士、大宝、丁家宜等民族日化品牌纷纷被外资收购。现实远不止这些,近几年,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等跨国日化巨头已不满足于在我国中高端市场所取得的成绩,逐步实施渠道下沉策略,加大力度开拓我国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农村市场,我国本土日化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占。

就在此时,低碳经济悄然走近了这个行业。

一、低碳经济下日化产业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潮流和主题。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而现今的日化产业中存在着许多与该理念相抵触的事实:

根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检测结果,有十几款国内外知名洗发水品牌被检出含有二恶烷,据悉,二恶烷属微毒类,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并且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急性中毒时可能导致死亡。联合利华、清扬洗发水虽未被检验出二恶烷,但其使用的表面活性剂AES钠盐,刺激性更大。近年来,此类的消息不断地传出,消费者陷入恐慌,日化产品的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同时,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许多化妆品依旧存在着过度包装问题,以一瓶精华液为例,外面先是一层透明塑封,以保证其未被拆封,第二层是一个“贴身”的方盒子,避免与其他产品碰撞;然后与爽肤水、晚霜等产品一起放入礼盒装中,便是其第三层包装。而在礼盒外面,售货员还不忘套上一个品牌购物袋,以方便顾客携带。很明显,如此复杂的包装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利于环境保护,也无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另外,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知名度,加速品牌影响力的传播和提高,不断加大对广告的投入。根据CTR的电视广告刊例花费监测,2010年,日化跃居成为第二大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的行业。一线品牌的日化产品支付的广告费用几乎占据了零售价格的10%,,而最终为高额广告费用买单的依旧是消费者。

……

日化产业的绿色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低碳经济对我国的日化企业提出了挑战。

二、产业低碳发展方向

新形势为我国的日化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的日化企业应该积极应对这一趋势,抓住机遇,顺应发展趋势,根据自身特点从低碳产品、低碳包装、低碳营销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点,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1.开发低碳差异化产品

首先,从低碳经济出发,结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推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开发潜在需要。生产原料应以天然可再生绿色环保化工原材料为主导,尽量避免使用对人体和环境不利的合成原料及化学原料,保证制造过程的绿色化,制备满足节能减排和低碳要求的原料。注重低碳概念的同时,将产品的差异化拉大。差异化是日化产业的有力竞争武器,通过推进差异化概念,避免与宝洁这些日化大牌产生直接的市场竞争,开发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企业唯有建立这样一种可持续的差异化定位,并不断持续提高运营效益才能保证基业常青。低碳恰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未被完全开采但有着无限潜能的差异化方向。同时我国企业由于本土化,可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生活贴近,创出外国企业无法模仿和超越的自我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

一些国内企业敏锐洞察到此契机,开始采取行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洗涤市场上,蓝月亮打出“低碳环保”新概念:专注于洗衣液的研发,不断地进行产品技术革新,蓝月亮洗衣液易溶解易漂洗,从生产环节到洗涤过程就是一条低碳流水线。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1月底,蓝月亮洗衣液已经牢牢占据了中国洗衣液市场45.4%的份额。2010年上半年,蓝月亮洗衣液凭借在中国市场上高达50.27%的销售额份额,位列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

蓝月亮洗衣液顺应了国家 “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潮流,卖点诉求“洁净,更保护”,使之区别于其他品牌,并奠定了其在洗衣界地龙头地位。

化妆品市场上,上海家化的佰草集,秉承低碳信念,结合我国的中医草本文化,强调纯天然,实践对“自然、平衡”的美的追求,坚信“美必须发自根源,方能美得完全”,区别于一般的化学日化产品,受到了越来越重视健康、环保、养生的现代人的青睐。销售额一路上升,品牌价值不断成长。

佰草集的卖点诉求“以中草药为核心,天然绿色化妆品”,以世界绿色理念为契机,中药美容传统文化为方向,大力研发中药化妆品,从而推动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这样的产品很快得到了市场响应:目前,佰草集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跻身前10名,打破了外资化妆品的垄断。 2005年销售过亿,2006年销售过2亿,2007年更是达到4.2个亿,并且与丝芙兰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进入法国高档化妆品专营店的第一个中国品牌,打开了国际市场,在国外巨头垄断的高档化妆品市场谱写属于自己的神话。

2.推出特色的绿色包装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塑料容器仍然是日化产品的主要包装形式,软包装,拉链包装,透明包装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消费者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绿色消费理念的流行,未来低碳绿色包装是发展趋势。大多数的日化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绿色”消费需求, 因此选择包装材料时要加入低碳环保的考虑,考虑材料能否被回收利用,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009年各大品牌新品中已经加入了可持续包装。目前,佰草集80% 以上的产品采用可降解回收的外包装,纸盒全部用再生纸制造;FANCL 的包装盒及说明书采用的是环保再生纸,容器是可以被完全分解掉的天然树脂材料;资生堂、DHC、雅诗兰黛等品牌则是采取分量轻巧、价格优惠的替换装来支持环保,产品和专用盒分开销售,消费者用完直接换上新粉芯即可再次使用;婷美2010新品在包装上尽可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包装拒绝繁复,外盒均由环保纸制成,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负担。

另一方面,对于绿色包装的理解我们可以延伸开来,并不一定要着眼于有形包装,我国企业可以推出散装。如此可以大大减少塑料瓶的使用,降低成本,优惠于消费者。重复利用塑料包装容器,减少浪费,减少污染,更加环保。这种“特殊”包装,不仅仅符合低碳环保,而且可以产生优惠的价格,形成价格优势,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是真正以优质,实惠,方便,环保的概念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便捷和优惠。

遵循环保可持续包装原则的产品不仅仅是一个新型的包装,它更彰显着公司的社会责任,体现出企业对消费者健康及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视。我国日化企业应该看清楚市场对于包装的需求,把握好日化包装特别是绿色包装的发展脉搏,以包装的低碳环保取胜,让企业占领高点,立于不败。

3.建立健全低碳销售渠道

低碳经济以及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驱动了低碳营销的产生,催生了一种营销模式,即为绿色营销。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

日化产业传统的营销方式主要为超市,商场,美容院等实体渠道。而传统营销依赖层层严密的渠道,投入市场时伴随着大量的人力和海量的广告,这种是典型的高碳营销――高投入、高能耗,而低碳经济要求的是企业的低碳营销――低成本、低消耗和低污染。由此,网络销售作为一种创新的营销模式应运而生。网购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消除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流通障碍,大大强化消费者和企业间的关系,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当然网络销售的基本目的在于提高销售,据有关权威数据资料显示:在2005―2010间,无论是百货公司、商超卖场,还是日化专营店、精品店渠道的业务增幅都没有超过10%,而网店业务的增长规模却是最初业务基数的五倍。艾瑞咨询的《2009-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网购约分割掉化妆品销售总额6%至9%的销售份额,且全国化妆品网购总量估计突破150亿元。

今天的网购市场已经日益主流化,中国网民纷纷上网购物,直接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国际品牌在国内仍处于初级“试水”阶段。网络销售作为低碳营销的一个新方式,值得我国日化企业在这个领域进行创新。

(1)尝试与一些团购网合作。日化用品已经从品牌营销阶段进入体验营销、口碑营销阶段,而有几十万注册用户的团购网就能达到口碑相传、体验介绍的作用。而且团购网能给出比零售价低很多的价格,利润比不上卖场,但销售量却是巨大的。目前外资不断收购我国本土品牌,外企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在如此状况下,网购是未来本土企业品牌可以突围的一个方向。

(2)开展低碳促销活动。通过网络广告等方式进行“软”推销,不是传统营销中“推”的方式而是“拉”的方式,而是利用网络特征实现与顾客沟通。广泛推销自己的低碳产品,利用媒介来宣传企业在低碳运动中采取的行动、做出的贡献,树立和强化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3)日化企业要学会用网络平台去引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今天的网络流行元素和时尚,最终都可能会流行成为大众时尚,网络平台可以更贴近消费者地帮助产品和品牌去引领并宣扬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综上,我国日化企业要打造低碳供应链,从各方面出发,形成低碳一条线。

结束语:

我国日化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销售大国,但产品以同质化、低碳化和低附加值为主,高端产品市场仍被跨国企业垄断,价格受世界巨头制约。然而民族品牌承担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 更承担着改变国家品牌形象的历史重任。世界新一轮的经济主体是“低碳环保”,这也是本土日化腾飞的机遇。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以此为基础的“新”日化。

参考文献:

[1]李明翔:《我国日化市场的新型竞争因素分析》 《商场现代化》2010.9

[2] 王万绪:《安全健康新日化》《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0.11 第33卷 第11期

[3] 李晓瑞:《日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0.1

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绿色会计;环境;可持续发展;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099-02

一、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和概念

1.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由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过度开采的状态,导致了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接近枯竭,这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协调,更给今后带来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对于企业来说,环境资源不是内部会计核算的成本,企业没有把它纳入内部成本,也没有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样的结果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浪费和低效率。 因此现行会计核算存在严重不足,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绿色会计的概念。对传统会计的批判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结果是产生了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绿色会计,也称为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必然与现代会计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环境问题的多样性与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带来了绿色会计自身的特殊性:(1)核算内容的特殊性,它包括了企业所处的大环境。(2)成本计量的特性。(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传统会计研究主要运用政治经济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环境会计则需要涉及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4)报告形式的特性,环境会计报告既应揭示财务信息,也应揭示非财务信息(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追求企业消耗资源及排放污染最小化下的利润最大化,明确企业社会责任。

二、绿色会计在中国推行的必要性

日前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低碳经济成为主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会计领域的专业服务和支持,伴随着企业低碳化经营环境的逐渐形成,不少国际气候组织力推将环境因素纳入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

中国通过发展低知识型、高污染型企业,达到增长GDP。殊不知这都是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但是中国并没有以此为教训。环境污染的后果是严重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技术还不成熟,完全是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每年空气和水污染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这说明,中国通过牺牲自然资源达到GDP增长。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环境问题受到关注;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中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为研究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提供了平台,促使绿色会计的尽快建立。2002年启动具体实践,但相关的专业标准建设和完整的会计体系还处在完善中。

传统的会计核算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不仅阻碍企业的发展,更加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三、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两者前提假设不同。绿色会计协调企业与环境,不是简单的会计,前提假设不仅仅是把企业当做“经济人”而是将企业看成是生态环境中的企业,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该前提假设符合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产生的矛盾。反观传统会计主要以货币为主要度量手段,以原始凭证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实现价值最大的一种管理活动。企业在经营中可能会采取破坏环境而促进增长的方法。

两者核算对象不同。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不仅局限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要加入企业所生存的大环境,对除了企业经营的外部因素进行考量。传统会计的核算对象仅仅是依据企业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包括先进流入和先进流出,完全依赖于企业的商业活动。

两者的核算范围不同。绿色会计主要核算和计量的对象是自然资源利用的成本,它比传统的会计有先进之处,考虑了环境核算的因素,因此呈现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而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股东、债权人、政府、大众等)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财务、成本指标,用以考察经营的目标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传统会计反映的仅仅是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会计主体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企业。传统会计仅仅是微观会计。

绿色会计下需要新增会计科目。由于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大大超过了传统会计范围,所以绿色会计必须对各会计要素进行重新界定。在绿色会计体系下,资产类科目应增设“自然资产”项目,其中包括二级科目“有形绿色资产”和“无形绿色资产”。有形绿色资产指空气、水、森林、海洋、矿产、臭氧层等自然资源;无形绿色资产指企业拥有的用于环境开发和保护的长期资产:排污许可证、资产开采权、专利权、环境污染治理专有技术等。负债类增设“应付环境治理费”科目,专门用来核算所消耗的自然资源的成本:应付排污费、应付环境赔付款或罚款。所有者权益类增设“绿色投入”科目,包括国家财政拨付的专门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基金、环保基金、社会统筹金等。费用类增设“绿色成本”科目,包括企业使用自然资源、维持自然环境平衡需要花费的资源。收益类增设“绿色收入”科目,包括企业使用节能产品、回收再利用资源得到政府的补助或者优惠的收入。

披露不同,传统的会计主要披露的是三大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但是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下,可以用增加附表或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的办法披露相关信息。绿色会计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分析、决策的需要。

四、绿色会计在中国企业中推行的对策研究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绿色会计从基本假设到要素的确认到会计报告,都与传统会计存在区别,但是这都是建立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传统会计的计量方式。同时绿色会计比起传统会计,更加适合时代的发展,尤其满足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时代需要,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会计是传统会计的升华,在中国发展绿色会计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广大研究人员解决,本人认为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1)绿色会计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中国以GDP为考评的唯一指标时,很少有人会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味的创造GDP而忽视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不可取的。(2)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企业局部发展与环境全局和谐存在矛盾,造成了执法不严格。同时企业对环境问题较为敏感,往往会避开这一块。(3)会计准则还不是很完善,虽然说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但是相关会计准则中没有相关规定。绿色会计还仅仅停留在高校教研员的书桌上,没有运用到实践中。(4)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是绿色会计准则迟迟没有出台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相关培训,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甚至没有听说过绿色会计这个概念,使得绿色会计的实践又存在了障碍。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们做出相对应的调整:(1)加强绿色会计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可以从高校的教育做起。绿色会计不仅仅是高校教育那么简单,在教育的同时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把绿色会计切切实实的用在日常处理中,在实践中更好的完善绿色会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绿色会计的真正目的。(2)加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决不手软,执法人员要对相关企业从重处理。而对于重视环保的企业给予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3)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会计报表不仅披露企业财务信息,也要披露环境因素,这种强行规定能使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考虑相关的环保因素。同时有了相关规定后,企业的会计处理也会更加规范,有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管。(4)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企业定期进行财务会计培训,及时学习新出台的相关制度法规,同时也可以邀请高校的财务会计教授定期给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讲座,及时了解研究的前言知识。外部环境上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我们相信,采取了上述的一些措施后,企业会更加重视环保因素,为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姝.浅析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异同[J].中国证券期货,2012,(4):132.

[2] 徐纯.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差异分析[J].财会通讯,2010,(7):128-129.

[3] 陈小红.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完善绿色会计的必要性[J].财经天地,2011,(7):50-51.

[4] 仵宇庆.绿色GDP与中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06,(9):23-24.

[5] 王颖.浅析绿色会计[J].财经界,2009,(4):112.

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范文4

(1)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2)图所示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崇拜自然,恐惧依赖

B.改造自然,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C.征服自然,成为主宰

D.人地协调,顺应自然

【解析】 两幅图均取自教材,甲图反映了东汉时期典型的农业文明,乙图则反映了19世纪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工业文明时期,科技进步、生产力飞速发展、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

【答案】 (1)B (2)C

针对训练1 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据此完成(1)~(2)题。

(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 第(1)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第(2)题,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对“她”的认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答案 (1)A (2)A

二、直面环境问题

例2 读下图,联系相关知识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中信息,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及导致其发生的人为原因。

(2)目前国际社会倡导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主要针对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什么?简述该种环境问题的发生机制。

【解析】 第(1)题,根据环境问题的分类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第(2)题注意理解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的应对措施,需联系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 (1)图中环境问题分两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酸雨现象和河流水污染属环境污染,沙漠化、水土流失属生态破坏。原因:人口增长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以及生产生活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净化能力。

(2)气候变暖。人类大量消费煤、石油等矿物能源,向大气中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同时破坏热带雨林,使森林面积减小,减弱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致使大气增温,气候变暖。

针对训练2 读下面漫画,回答(1)~(2)题。

(1)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解析 第(1)题,漫画形象地展示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因此“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选D。第(2)题,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选D。

答案 (1)D (2)D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例3】 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又面临哪些主要的问题?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生态问题与P地区有什么不同?

(4)简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解析】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的理解。结合图例观察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布状况,联系区域地理知识分析M、N、P分别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新疆和山西,具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因地而异,第(4)题则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不足。

(3)N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P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4)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遵循公平性、共同性和持续性三个原则。

针对训练3 201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地沟油流向餐桌的报道,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餐桌污染产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食品添加剂技术越来越发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和饮食习惯

C.增加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

D.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保存和提高营养价值

(2)地沟油流向餐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解析 第(1)题,人们不良的饮食偏好,消费习惯,为食品添加剂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导致不法制造商大量生产、销售含添加剂食品的根本原因。第(2)题,地沟油进入餐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

答案 (1)B (2)B例1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当今时展的主流。据此完成(1)~(3)题。

(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危及生存与发展

C.国土面积广大,资源种类丰富

D.科技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人口增长趋向零,劳动力趋向短缺

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环境污染虽已控制,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粮食需求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3)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四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是()

A.气候恶劣,自然灾害多

B.工业发展快,环境污染重

C.人口增长快,环境压力大

D.科技水平低,国民素质差

【解析】 促使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构成对国家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故第(1)题选B。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虽已下降,但也不是接近零增长,且人口就业压力大,劳动力富余,环境污染并未得到控制。故A、B、D三项均错,C项正确。第(3)题,四个国家都是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是影响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最突出问题,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 (1)B (2)C (3)C

针对训练1 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某河流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B.副高控制,常年干旱

C.冬冷夏热,植被稀少 D.地高天寒,日照强烈

(2)受人口数量变化及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图中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最易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地面下沉 D.森林锐减

解析 根据题干及水系轮廓、图例信息判断该河流域为塔里木河流域,据此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1)C (2)B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例2 读某国XL牛奶集团公司建设的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的概念示意图,回答(1)~(2)题。

(1)建设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获取的产品是()

A.电力、生物柴油、微生物泥饼、乙醇

B.甘油、乙醇、牛奶、混合肥料

C.乙醇、混合肥料、微生物泥饼、甘油

D.牛奶、乙醇、生物柴油、微生物泥饼

(2)下列关于该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示意图表明该工厂实现了能量的自给自足

B.通过能量的传递与转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C.该工厂的生产环节清洁无污染,因此生产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的产生

D.该工厂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解析】 第(1)题,观察图中箭头可知其产品。第(2)题,该生产系统体现了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可实现物质、能量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燃料的燃烧还是会释放一定的二氧化碳,故不能说该生产环节无污染。

【答案】 (1)D (2)C

针对训练2 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工业布局能体现清洁生产理念的是()

A.钢铁厂附近布局机械厂

B.火电厂附近布局炼铝厂

C.奶牛场附近建乳制品厂

D.炼铜厂附近建硫酸厂

(2)我国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推广机械化

B.开发利用沼气,施用有机肥

C.建专业化农场

D.推广地膜农业

解析 有色金属冶炼排放二氧化硫,建硫酸厂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硫,既减少污染排放,又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沼气,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 (1)D (2)B

针对训练3 2014年暑假,兰州大学部分师生远赴甘肃定西偏远山村,为其发展出谋划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定西位于哪个大的地理单元,其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

(2)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使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兰大师生指导当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如下:

请在图中填注:A牛、羊,B沼渣、沼液,C沼气池,D肉、奶、皮毛。

(3)除沼气外,当地还可以开发哪些清洁能源?

(4)与粮食作物相比,苜蓿的环境意义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此地在兰州以东、渭河以北,应属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因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所以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该系统的核心是沼气池,沼气池的沼渣、沼液可做肥料提供给紫花苜蓿,而苜蓿是牛羊的饲料,牛羊肉、奶、皮毛可提供给农户。第(3)题,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太阳能和风能丰富。第(4)题,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利于保持水土。

答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

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城市环境 岩土工程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46-1

城市地质环境因受到城市建设进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十分敏感脆弱。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大环境下,各领域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建设复杂性与工程活动的剧烈程度导致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化发展产生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在众多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中,以水资源灾害问题最为突出,其存在及恶化严重滞后了城市经济发展,与地面变形同为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中的两大难点。

1简述城市环境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指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地下、土及水中部分的工程,在工程建设前期,需要对建设地域进行岩土和土地多种特性的试验,确保工程建设可以依据不同地质与地貌情况进行设计规划与施工。环境岩土工程是方晓阳教授提出的,覆盖环境工程学科、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领域的环境问题。我国很早便已开始了对城市岩土工程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城市,近年来,城市建筑业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渐渐受到重视,并且设置了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

2城市建设及发展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2.1城市规划问题

城市化发展中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其中的首要环节,选址和建设规划尤为重要。上述两项内容不仅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客观地说,城市选址与建设规划是依据区域的地质环境及演变趋势,在追求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把保持城市人口与水土资源协调发展作为首要解决问题,在城市选址和总体规划中予以考虑,以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2.2地面变形问题

现阶段为了不断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扩展城市可用土地,老城区扩建和新建开发区已经成为必然选择。这样一来所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不容小觑,在特殊气候环境下,极易引起崩坍、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逐渐扩大,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口,城市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给土地承载带来了极大负担。高层建筑的兴起虽然提升了城市土地利用率,但高层建筑物剧增导致的地表裂缝、地面下陷等地面变形问题十分明显。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与排水工程建设均会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如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施工场地地下水水位降低,形成地面变形问题。

2.3水污染与过度开采

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特别是城市人口的激增,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淡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水质中盐分的增加。承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了水污染范围的扩大。现阶段水资源污染是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中的最主要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3有效防治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解决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需要运用环境岩土工程技术在工程建设前期进行严密的实地勘察和论证。岩土工程的选址、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合理运用环境岩土工程技术解决问题,在符合环境要求的条件下,实施工程建设。在岩土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不利影响过大时需要另选施工场地或改变施工设计,或采取有力环保措施,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以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岩土工程技术与岩土力学水平逐步提高,在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鉴于当前城市建筑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需要将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型土地资源,适时有序地开发利用。

针对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中的水资源污染与过度开采,需要加大水问题的预防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水技术和相应的排水疏导技术。现阶段用于城市环境岩土工程水问题治理中的主要防水技术为全包式防水技术、半包式防水技术、控制型防水技术。城市建设工程可以实行排放为主、防治为辅、排防结合的综合性治理对策,以政府为主导,根据不同工程项目提出合理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经发生地面剧烈沉降的地区立即停止地下水开采。城市地下水开采需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开采层次,允许情况下可开采深层次地下水。应用人工回灌技术,在严格控制回灌水质的基础上,向地下含水层进行回灌。城市地下水污染问题的解决,必需提升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每一个居民正确认识水污染的危害性、水资源的重要性,促进水资源的再利用。

4结语

城市化发展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满足其发展需求,需要进行大量的建设活动,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岩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城市规模不管扩大,住宅建筑、商业中心、交通网络等众多领域的建设,均会引起许多城市环境与岩土工程问题。面对这一挑战,相关工作者需要以城市建设需要为载体,不断努力以提升岩土工程技术水平,积极充分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机械,在提高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简述低碳经济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196-03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必要性

从本质上看,世界各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起因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恢复、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而提出来的。其共识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率先走出经济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1]。而历史经验也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如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面对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例如,美国提出,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宣布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将新能源研发和利用的预算由882亿日元大幅增加到1 156亿日元。韩国计划到2012年投资60 000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另外,还把加快“三网融合”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英国、法国相继出台了“数字国家”战略,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英国还计划十年内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投入150亿英镑用于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这比英国以往任何时候对生物医学研究的投入都要多。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在2009年宣布投资2 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

2009年底,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确定工作启动,当时初步确定的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文件起草组也相应成立,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先是从原本的七个领域扩展到了九个领域,增加了“民用航空”和“海洋工程”两大领域。2010年年初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经过半年的意见征求,主要领域从七个扩为九个,现在又改为七个,但前后七个领域的产业内容已发生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已进一步定为七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这一宏大规划,被业内人士看做继“4万亿”后中国政府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而这一计划,已瞄准发展结构的根本转变。

但是,从国际社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而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1]。例如,美国有极为严格的高科技出口制度,有20个大类的高科技产品不得对中国出口,并动辄以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拒绝向中国输出技术。因此,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我们的技术还是依赖国外,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不能享有高端利润,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才能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理论现状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它既涵盖了“战略”本身的重大性、长远性和未来性,也涵盖了“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作用的特征[1]。例如,总理(2009)在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时则指出,“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特征。同时,从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看也体现了“新兴产业”的特征(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1]。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两会期间表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战略性’是针对结构调整而言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这些产业是着眼未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新兴’主要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2]。 赵刚(2009)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在国民经济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和长远影响的行业,其次是着眼未来,必须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可能性[2]。王勇(2010)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1]。中国部分媒体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所形成的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1]。

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与关键核心技术相联系的。对二者关系的解释可从20世纪世界各国关于国家关键技术的规定中得到认识。例如,美国在1991年3月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指出“国家关键技术”是对“对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如先进技术计划(ATP)、信息高速公路计划(NI-I),生物技术计划的人类基因组技术和环境保打技术计划的清洁能源及清洁车辆计划技术等,把关键技术与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德国技研部委托弗朗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与七个研究管理局合作提出的《21世纪初的德国关键技术》报告认为,所谓“关键技术”指的是“对国家经济有决定性影响;欧盟制定的《第四次研究、技术开发示范活动总体规划》把“关键技术”定义为:“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通用技术”;韩国政府制定的“高度先进国家计划”(又称HAN计划,c-7计划)认为,“关键技术”是“能够给经济带来最大潜力,并对社会有综合效益的基础性通用技术和应用性产业技术”。这些规定都把关键技术与国家经济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联系了起来。

第一次把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系起来的是国务院总理,他在2009年9月21日和22日面向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召开的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他指出,选择关键核心技术,确定新兴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就会贻误时机。新兴战略性产业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其后,他又在2009年11月3日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中强调,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当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形成也是与自主创新相联系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就必须加快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从国际社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因此,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如果技术还是依赖国外,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不能享有高端利润,陷入恶性循环。同时他还指出,中国要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着力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2]。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理论评述

从以上理论讨论的状况看,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通过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其重要手段。同时,也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通过自主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使中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要意义。就整体来讲,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当然,从这些理论讨论的情况发现,尽管各国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得较多,但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自主创新路径,就相关的概念都还处于争论之中,例如,什么是战略性新产业?什么是关键核心技术?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究竟能够产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有哪些?都还没有作出完整回答。因此,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相关问题,形成明确、具体的研究路径是必要的。

1.可形成的具体研究路径分析。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趋势:(1)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及自主创新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和目的,建立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究的逻辑起点。(2)为了有利于问题研究的深入,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明确,将奠定继续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3)为了明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联系,可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作用过程进行分析。例如,关键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及关系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过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形式分析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详细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要通过自主创新形式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4)为了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效应,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生的产业市场效益、产业技术效益、产业带动效益、产业优化升级效益进行分析。这一部分的研究,可从理论上清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生的效益,也可为后面的研究内容提供直接的参考标准。(5)为了更深入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可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进行分析。例如:技术知识聚集、资金保障体系、畅通的技术推广路径和产品销售市场等。这一部分的研究,可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探索提供逻辑参考。(6)为了能够探究出对实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办法,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进行探索。例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有效政府服务平台建立、配套技术使用体系的建立、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建立等。这部分的探究,可实现课题研究达到的实践指导意义的目的。

2.研究路径的结果分析。从以上研究路径看,可达成的预期结果有:(1)研究中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这不仅构成了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还丰富了新兴产业理论,也拓展了“战略”理论的范畴,具有研究理论上的创新结果;(2)该研究根据关键技术理论和核心技术理论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理论,具有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作用。同时,也拓展了“关键技术”理论的和“核心技术”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结果;(3)该研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条件,探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路径,形成的完整的自主创新路径和研究体系,对中国有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有一定实际指导作用,具有实践上的创新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勇.战略性新兴产业简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