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方案

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方案范文1

空间装饰材料选择的必要性

空间装饰材料是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但有效确保空间的美观性,同时可大大提升空间的舒适度。不同的装饰材料在不同的受众群体面前会引发不同的感想,柔软干净的装饰材料十分受年轻女性喜爱,干练果敢的装饰材料则普遍受青年才俊青睐,温婉雅致的装饰材料适合儒雅博学之人,温暖柔和的装饰材料则更受老者欢迎。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份背景的空间使用者,考量其个人需求与审美价值,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将有效凸显其个人品味,并能柔和物理空间氛围,有助于空间使用者更好的使用空间,并在空间活动中体验舒适感。

老年空间装饰材料选择的标准

空间装饰材料的选择在空间设计中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其中,针对老年人活动空间进行空间材料选择应以老年人心理状态与心理需求为主要选择标准,据唐代中医学研究者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记,老年人过于五十其阳气、心理、记忆皆会有所衰退,其不但尝不出味道、易怒善忘,还会食欲减退、感到孤独,这是因身体机能衰退引发的心理上的疏离感,如不能即使有效的疏导,将导致老人心理上的巨大负担,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因此,针对老年人不断退化的身体机能,结合其因此造成的心理思想转变,构建理想的生活空间,对丰盈老年人世界,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老年人的身心诉求而言,简约而朴实,温和而浑厚的设计风格更加贴合老人需求。因此在空间设计之中,应注重舒适、大方、得体与温馨,禁忌奢华、夸张与色彩绚丽。

老年空间装饰材料的应用元素

1.色彩应用分析

色彩可以有效的左右人的思想,并引导人的某些情绪,正如红色令人心情愉悦,蓝色令人陈静自由,绿色令人通体舒畅,金色则凸显高大辉煌。人们从降生之初,对于色彩便有自身的分辨力与喜好,因此装饰材料在发展过程中未贴合人们喜好,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色彩。然而,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而言,随着生理上各种机能的衰退,其对艳丽的色彩也将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然而,单调的色彩又不利于老年人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建设,因此,在老年空间装饰中,既要保证色彩不过于艳丽,同时要确保色彩不过分单调,相较于泾渭分明的单一颜色,如白色、黑色、红色,选择优雅且柔和的米色、浅灰、淡蓝、深褐色等颜色更能增添室内空间的舒适感与柔和感,从而促进使用空间的老人放松心情,提升其睡眠质量,确保其消除疲劳,修养身心。

2.材质应用分析

在装饰材料应用于空间装饰的过程中,装饰材料虽然颜色可以左右老年人的思想状态,并影响老年人的生理感受,然而更加直接作用于老人的身心的是装饰材料的材质。良好的材质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空间感受,并合理引导老年人享受并满意生活空间。因此,在老年空间设计中,针对装饰材料的选择应注重其环保性,选择尽量贴近自然的装饰材料,包括藤制桌椅、软木家具、天然盆景这类既凸显自然气息,又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来提升整个室内空间的舒适感。与此同时,保证室内装饰材料的健康性,则可更好的促进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尽量选择无危害、无甲醛的装饰材料,以自然健康为主题的花卉摆设,增添室内生气与色泽的同时,保证了室内装饰的健康与活力。

3.陈设应用分析

装饰材料的颜色与材质对老年人感受空间而言至关重要,然而,与该两点共同作用于老人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要数陈设手段。贴近心理的色彩选择,符合生理的材质选择,加上科学贴心的陈设方案,将能有效促进老年人感受空间,满意空间。在空间陈设中,应注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与个人感情,以“怡情”为主要手段,确保老年人在使用生活空间时可以感受空间带来的乐趣,从而避免老年人感到孤单。因此,在装饰材料陈设设计中应该根据老年人的个人需求,摆设符合老年人爱好的小物件。绿色环保的花卉,珍惜的老相册,爱不释手的纪念册,还有包括麻将、象棋、扑克牌等休闲娱乐物件。作为陶冶老人情操的装饰材料,其不但应具备温馨感、舒适感,同时要保证美观感或趣味性,以便丰富且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方案范文2

过去10年里,我们不仅取得全球性扩张,而且也将服务业务延伸至不同领域。但是,在扩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慎重思考,如何多元化经营才是恰当的。大致来讲,我们有4大基本原则。

原则一:忠实于商业模式

首要原则是我们从不轻易涉足与现存商业模式相悖的领域。事实上,很多公司都声称它们会这样做,但当你是一家综合服务提供商,对此就必须特别谨慎。

我们的商业模式很简单:除少数例外,大多情况我们的服务业务只需单人或一个团队即可完成,无须在物业或复杂设备上投入资金。比如,当我们为一家公司提供餐饮服务时,我们不必拥有冰箱和烤箱之类的设备,食物成本也会计入合同。而那些只有护士、飞行员或会计师才能做的工作,我们是不提供的。

这种商业模式有几个优势。首先,我们无须将大笔资金投入固定资产,员工工资与原材料这样的可变成本是我们主要的支出。通常我们签订一项新合同时,客户公司已有一批员工在做相关工作,因此我们只需将这些员工收为己用,并对他们进行再培训就可以了。之所以需要接受培训,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态度是构成我们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元素。如果我们需要迅速取得一个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我们会考虑收购模式,但即便这样,索迪斯80%的业绩增长依然来自于公司最初的运营模式。

我们的第二大优势是标准化。索迪斯已发掘出大量的最佳实践,并能分享和传递给客户,这种高效率能节省成本,因此在定价上客户也能得到实惠。我们给出的报价比客户公司自己承担这部分工作所需的投入要低很多。

当然,一家深植于本地文化的企业进行全球经营的确具有挑战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原本基于一国的组织架构变为根据客户类型划分的全球性结构。因此,我们有了诸如全球卫生保健部门和全球校区部门等等。依据客户类型调整,为我们创建了一个能够分享知识和最佳实践的平台。同时,公司雇员也按照其工种分组,比如锅炉服务技术员、管家和餐饮服务人员等等。这些专家团队负责培训新人,识别出那些可以全球共享的最佳实践。

原则二:提升个人幸福感和工作成效

我们的第2个原则是,只提供那些能够立刻改善个人(我们称之为客户)生活质量的服务,尽管最终埋单是公司、政府部门、学校和医院之类的客户组织。在我们看来,提高组织内的个人幸福感和工作成效,才是索迪斯为客户提供附加值的最佳实践。通过这样的做法,我们发现了新的多元化服务理念。

我的贡献是理清新服务理念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几年前,我们为了明确应该追踪哪些业务指标,开启了与教授和研究中心合作的模式。我们最终确定了6个指标:自然环境、社交互动、身心保健、社会认可、效率和个人发展。我们提供的所有服务必须满足其中的一个指标,当然能够满足多个则更好。

明确了指标,业务表现的衡量就变得更加简单。如果一家公司的员工几乎没有请病假的情况,那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暖通空调系统调整有了成效。如果员工体重下降,可能是因为我们在自助餐厅提供的饮食更加健康。当我们帮助一家公司进行空间规划,例如复印机应摆放在哪里时,布局对员工工作效率产生的影响将是我们最直接的考量因素。大学校园里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比如娱乐性的体育设施、接待处和咖啡馆,能够促进(或平衡)学生们的社交互动。社交互动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那些共享场所里满是一脸幸福的孩子们,那么在提升校园安全度和融入感方面,我们或许做得还不错。

我们以那些用我们服务的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决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英国大部分监狱是我们主要的业务之一,但是我们不会介入美国监狱这方面的业务,因为在那里我们可能要为死囚犯提供相关服务。简单来说,这有悖于我们的道德准则,或者说与我们致力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6个指标不相符。考虑到美国监狱的运营规模,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易事。如果监狱安保管理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持有枪械,那么我们也不会接手这个业务。例如,在2005年,一家位于西澳大利亚的监狱请求我们为其提供囚犯运送服务,我们就基于上述原因推掉这个订单。

聚焦个人生活质量往往能揭示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关联。我们为西伯利亚石油钻井平台及设施提供管理服务,那些在偏远地区工作的人更容易超重或酗酒,一些客户请求我们提供方案解决地域孤立带来的影响,为此我们推出了一个组合项目,帮助员工更好地管理他们的饮食和锻炼。考虑到他们通常会工作15天,然后休息15天,这个项目兼顾了他们在工作场所和家里的时间。项目服务涉及面相当广泛,这对客户来说是很大的投资,但是公司发现项目推行后,员工旷工率下降,生产率得到提高,投资也获得了回报。

系统地考虑生活质量,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有趣的商机。有些商机甚至是个人埋单。例如,自2008年以来,索迪斯利用在卫生保健和其他行业的经验,开始为美国一些老人提供家政服务。考虑到人口统计学趋势(即到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将达15亿),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不仅涉及那些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而且还包括中国。特别是在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随着更多的父母进入职场,脱离原来的大家庭生活模式,我们发现了幼儿照顾服务领域的增长潜力。

由于现在有这些业务的扩张,有朝一日,我们可能会为个人提供从出生到退休后的全面高品质生活服务。

原则三:帮助客户施行他们的战略

我们的第3个原则是,服务组合必须能帮助客户施行他们自己的战略。以下是个很好的例子:一家中国大客户计划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研究中心搬到郊区,因为大多员工都住在市中心,所以说服员工不要辞职,接受新的办公地点就成了最大的挑战。在中国,留住人才是个很大的难题。客户为此向我们寻求帮助,希望我们能够集合各种工作场所优点,留住员工。

我们与这家公司及其办公室布局建筑师展开合作,推出了一个方便员工通勤的计划。我们同时设立了门房服务,为那些住处离上班地点较远的员工提供生活上的方便,诸如洗熨、出行和餐馆预定等服务,让在郊区工作的员工感觉如同在市中心工作一样。这家公司搬迁后,员工满意度从最初的84%,上升至98%,员工流动率从12%降至8%。

我们意识到,如果不提供这些服务,那么我们就和这家客户的一个普通分包商并无分别。要想做到与众不同,而且不仅仅只是提供商品,你需要做的是与对方高层管理者直接对话。自我就任CEO以来,索迪斯已与多家跨国公司,比如葛兰素史克和联合利华,开展了多年的国际业务,我与同事们经常拜访这些跨国公司总部,寻找我们能帮助它们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和激励员工的方法。

原则四:主导自己的生意

我们的第4个原则是,必须主导自己的生意。我们不想做一个与分包商打交道的主承包商,这是我们竞争对手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要想为人们提供显著改善他们生活质量的服务,你需要亲自出马,招募一批能干、性格开朗且有上进心的员工。如果员工成为我们最主要的资产,我们就必须激励他们以及对其职业发展负责。

我们的做法之一是致力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坦率地说,我们员工所处的环境通常称不上舒适,他们在工作上也并非总是那么顺利。

我们如何才能激励她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让他们身心愉悦呢?首先,我们会给她一份高出那个职位平均值的薪酬。同时,尽量帮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比如在她需要的时候帮她找一位律师,或是请人帮她做财务规划。

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方案范文3

XIN Chanying

(Yin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lderly problem increasing the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 hospice care has been paid grad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hospice care service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the situation, concepts, roles, service contents, inadequacies and recommendations was review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when people die, relie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suffering, and provide the reasonable nursing.

KEY WORDS hospice care; community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8/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8-0038-05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数量增加,使得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以及临终关怀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最新数据表明[1]: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数量达到1 432.3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87.6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7.1%。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预计在2025年左右,本市将达到老龄化的高峰,户籍60岁以上(含60岁)老年人将超过600万。在我国医疗体制尚不完善、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老年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2]。但是目前国内的各类临终关怀机构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展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不但有助于提高患者终末生命质量,还能为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供科学的护理方法和参考。

临终关怀及其相关概念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提出临终关怀的定义[3]:为那些罹患无法治愈疾病的患者提供积极的整体护理,主要通过预防、评估和有效控制疼痛及其他躯体症状,处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最大可能地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国际研究显示[4-6],如果给予足够的支持,大多数患者宁愿临终在家。40.0%~80.0%的患者愿意选择在家中度过临终阶段,因为家庭比医院更熟悉、更温馨,能使患者更安详地离开人世[7]。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出现,为患者能在舒适、熟知的环境中,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创造了条件。一般认为社区临终关怀是以临终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由专业的医护团队人员(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理疗师、心理师等)或志愿者上门,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在有限的生存期内(预期生存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临终护理中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8]。在新的医疗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显示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满足社区居民的养老临终需求、顺应人性化的临终服务内涵,是社区卫生发展的必经之路。社区实施临终关怀,贯彻了现代医学模式的精神,也符合人口老龄化、卫生资源合理分配的客观要求[9]。钟宁等[10]研究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备,全科及家庭医生制完善,收费低廉,医务人员培训意愿较高。居民对临终关怀有一定认识,政府支持,国外已有成功经验和成果,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都明显有利于临终关怀工作。推行社区内临终关怀护理,既可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也可让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更好的照顾[11]。

社区临终关怀护理服务内容

基础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是对临终患者的基本尊重,护理中应尽量帮助患者完成基本的生理需求,促进其舒适。①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做好“七洁”(口腔、脸面、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清洁),“六防”(防压疮、防呼吸道感染、防泌尿系统感染、防交叉感染、防坠床、防烫伤)[12]。②由于患者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进食应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可要求家属根据其口味,做平时喜爱而又便于吞咽和消化的食物,以提高食欲[2],保证营养及液体的充分摄入。有条件的家庭,家属可与患者共同进食,保持进餐时心情愉悦。③督促家属为患者准备透气性好的棉质衣被和柔软适中的床垫,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总之,应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面色等,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护理方向,或向专业的医护团队人员进行咨询。

疼痛护理

疼痛是终末期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疼痛持续,不能缓解,可使患者出现恐惧和绝望情绪,因此缓解疼痛是临终关怀的重要任务[13]。护理人员需观察疼痛部位、强度、性质和持续时间,了解疼痛加重和缓解的因素,以及目前的治疗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评估疼痛强度应以患者的主诉为依据。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都不可拖延给药时间,减少药物剂量,强调“成瘾”拒绝给药,或拒绝注射安慰剂等[14]。

药物治疗

WHO在1990年推出的三阶梯治疗方案,从少侵入性、低危险性逐步上升到高侵入性、高危险性的步骤,是目前公认的简单有效、可合理安排的癌症疼痛治疗方案。第一阶梯用非阿片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第二阶梯是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第三阶梯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此外,WHO推荐了止痛药应用的5个要点: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注意细节[15]。目前,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针对晚期癌症(卡氏评分≤50)且有镇痛要求的患者,免费提供部分镇痛口服药物,以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非药物治疗

①音乐疗法 作为多种疾病的辅助疗法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邓若云等[16]认为,音乐疗法有利于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和减少恶性肿瘤疼痛患者吗啡的用量。Bradt等[17]搜集了30例癌症患者进行音乐干预的评价,结果显示音乐干预对癌症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改善效果。Huang等[18]对癌症患者在音乐干预前后的疼痛分析表明,不同的音乐对疼痛缓解均有效。

②针刺疗法 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促进人脑分泌内阿片肽而产生镇痛效果,可减轻疼痛强度,却不足以引起。人体不会对针灸产生成瘾依赖[19]。

③社会心理干预 采用认知和行为技术,帮助患者得到疼痛被控制的感觉。

④其他 按摩,放松疗法,气功,或看电视、种植花草等,可转移患者的注意。

心理护理

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体机能远不如前,且饱受病痛折磨,一般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并记录晚期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了解心理需求,并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诉说,以增进其心理舒适[20]。辛喜萍[12]研究发现,要认真观察患者眼神、表情、行为动作,倾听患者语言,理解患者的焦虑、愤怒、抑郁等情绪,及时发现患者抑郁自杀倾向,防止患者自杀行为。患者情绪低落或无交谈意愿时,不勉强与患者交流,尊重患者权利。交谈时,态度诚恳、言语温和,让患者将其内心不满的情绪尽量发泄,对其内心的痛苦和悲哀表示理解与同情。鼓励患者讲出临终前未了的心愿或特殊要求,有条件时家属可尽量满足,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使其无痛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提供患者喜欢的娱乐活动,如聆听音乐,调节患者情绪,使其拥有快乐。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分享过去的美好时光、外出散步、转移注意力、减少对死亡恐惧感等,使患者以平和心态面对死亡[21]。

对患者和家属的死亡教育

实施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是对生命的尊重。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患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对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们适应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死亡,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22]。护理人员作为社区临终关怀的主力军、实施者和教育者,应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人生,正确对待死亡,明确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过程,以解除其对死亡的种种顾虑和不安,从而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提高生活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增强心理承受死亡的能力,进而达到安然地接受死亡的事实[23]。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不足

临终关怀的准入标准

世界各国对临终关怀的准入标准不一致,但主要归为3类[24]。①以预后为基础的准入标准,代表国家是美国。②以需求为基础的准入标准,代表国家是英国、加拿大、日本。③以人群为基础的准入标准,代表国家是澳大利亚。以上国家的准入过程较相似,通常由全科医生或社区护士与临终关怀机构联系,然后由临终关怀团队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家属需求等,确定患者准入的服务类型,并制定照护计划。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临终关怀准入标准,各地通常以家属的意愿为主要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要素。

专业护理人才的匮乏

在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中,需专业护士与社区护士、疼痛护士以及全科医生等多专业人员合作。区别于社区护士,专业护士大多为临床护理专家,任职于临终关怀机构,且更多地负责癌症患者的心理和精神护理,并给予患者和社区护士在临终方面专业咨询意见或建议,而在患者治疗护理工作的具体执行上则由社区护士完成,分工相对明确[25]。肖丽等[26]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社区护士仍以疾病护理为主,很少涉及临终关怀,且缺乏专业技能,停留在较初级阶段,不能完全实现社区护理服务的全部内容。

传统观念的束缚

死亡对很多人而言是相对避忌的词,我国传统文化对死亡所象征的不幸忌讳莫深。人们采取消极、回避的负面态度,无法平静地接受死亡、善待死亡。同时,传统的孝道观念也制约着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为尽孝道,对康复无望的亲人还积极救治,苦心编织生还的希望。科学的死亡观是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而以减轻身心痛苦为宗旨。由此而言,要转变大众对死亡的观念和认识,尚有很长的路。

未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临终关怀模式

近年来,较为公认的临终关怀模式包括1个中心、3个方位、9个结合体系的全面模式[27]和着眼于乡村的模式[28],两者的核心都是将家庭临终照护与社区临终关怀相结合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形式。2005年陈春燕等[29]吸取了前两者的优点,提出建立家庭、社区、专业医护人员三结合的新模式,主张由社区医疗机构或综合医院临终关怀中心提供的医务人员进行临终关怀服务,同时由社区志愿者参与照料,缓解医疗资源的配备不足。随着社区护理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尽快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临终关怀模式,不仅能满足临终患者的舒适需求,也有利于实现社区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整合。

资金的限制和专业临终机构的滞后

欧美等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均列入各自的医疗保健范围。英国实行全民公费医疗,患者可免费享受各项临终关怀服务。在美国,需自费承担用于服务对象的药物金额不超过5%[30]。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除部分为政府投资,大部分主要为各级医院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政府的投入远不能满足当前卫生保健的需要。临终关怀机构尚不属于慈善范畴,政府无专门的资金,国内绝大多数临终关怀机构也未纳入医疗保障体系,严重影响了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对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建议与思考

尽快建立统一的临终关怀准入系统

参考各国的临终关怀准入系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周玲君[24]主张建立以预后为基础的准入标准。标准主要针对预计生存期小于3~6个月,同时对临床根治治疗无法获益的癌症患者,结合以需求为基础的准入。补充在患者存在特殊需求时,也可获得专业临终关怀机构的建议或支持。此外,应以患者与专业临终关怀人员的相互关系为核心,临床医护人员为准入的主要负责人员。

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孙晓等[31]调查发现,社区护士队伍较为年轻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大部分社区护士工作年限都在5年以上。另一方面,社区护士整体素质偏低,初级职称占84.0%,中、高级职称严重缺乏。此外,我国社区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虽有所了解,但掌握不充分,欠缺对哲理和原则的掌握,疼痛控制知识的掌握不充分[32]。然而,社区护理人员对晚期老年癌症患者的居家护理,提供了比家庭成员等更加全面和有用的护理,显示了社区护士对老年人临终关怀有着独到之处。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加强临终关怀项目的培训,明确在临终关怀过程中的角色,掌握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和精湛的医护技能,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多层次的护理服务,满足社会的卫生保健需求。宋莉娟[33]认为,应尝试社区护士的分级使用,培养社区全科护理团队,通过不同岗位设置,让护士的能力水平得到有效发挥,培养一支适应时展的社区全科护理团队,为护士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上升空间。

开展死亡教育,提高认知程度

死亡教育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环节,不仅需医护人员和社区医院的参与,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参与。目前社区医护人员对死亡教育缺乏了解[34]。因此,开展死亡教育,让民众认识死亡、走近死亡、了解死亡,会增加对死亡和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死亡教育能强化人们的权利意识,有利于促进医学多学科和死亡科学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完善

面对人口老龄化、城镇发展迅速以及希望在家中死亡等现实,以社区为中心,以全科团队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建设社区――全科团队――家庭一体化的临终关怀模式,较为符合我国国情。一方面可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缓解家庭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可解放综合医院的床位周转问题,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当前《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l―2015年)》[35]及《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36]指出:我国的护理服务领域应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2012年,上海市卫计委制定了《临终关怀基本标准(试行)》和《临终关怀工作规范》,初步建立社区居家、机构病房和家庭病房“三床联动”机制,形成了社区肿瘤门诊、临终关怀门诊和病房医生、家庭医生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综合医院与试点机构上下联动正逐步开展[37]。

进一步增加临终关怀的资金投入和机构数量

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方案范文4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强化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着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着力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让老年人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广泛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家庭、子女以及干部职工,在全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敬老爱老见行动,健康快乐夕阳红”为主题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为老年人解难事、办实事、献爱心,持续推进全县养老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内容

这次“老年人关爱月”活动以开展十项活动为主要载体,突出主题,落实见效。

(一)开展“敬老爱老助老”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围绕“敬老爱老见行动,健康快乐夕阳红”主题,组织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在主要街道、社区、单位门前悬挂敬老宣传标语;县城在公交车、出租车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在户外大屏固定播放敬老公益宣传广告;组织骨干记者跟踪报道,在县电视台开设“敬老爱老见行动,健康快乐夕阳红”—“老年人关爱月活动专题栏目”,播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省养老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各项优待政策,宣传“老年人关爱月”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造浓厚氛围的敬老氛围。

(二)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模范评选活动。以树立孝亲敬老道德典范,展现人民孝雅、仁爱、友善、厚道的精神风貌为目标,在全县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坚持层层评选的办法,在乡镇、村组树立一批“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各乡镇推荐上报“敬老爱老好儿女”和“助老好邻居”各1名,县文明办、民政局等相关单位组织人员进行评选,推荐上报市民政局“敬老爱老好儿女”和“助老好邻居”各2名。

(三)开展家庭“敬老爱老助老”亲情活动。向全县人民发一份敬老爱老的倡议书,倡导晚辈在“老年人关爱月”里集中践行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亲情活动,即:帮老人清扫一次居所,给老人清洗一次衣物,和老人吃一次饭,带老人检查一次身体,陪老人参加一次娱乐活动,教会老人使用一种智能手机,为老人补过一个生日,给老人买一件新衣服,陪老人探望一次友,和老人拍摄一张全家福。

(四)观看“关爱老年人”网络大讲堂。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收听收看市民政局组织开展的“关爱老年人”主题讲座。通过主题讲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教育子女和带动身边人孝老尊亲;引导老人与晚辈加强沟通交流,让更多的老人体验、理解年轻人的新生活新理念,让更多的子女关心老人生活、思想和身体变化情况。

(五)开展“重阳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在“重阳节”前夕,协调邀请有关领导走访慰问各养老机构以及80周岁高龄、失独、失能和困难老人100人,每人发放慰问金1000元;动员组织县乡干部对农村散居老年人进行一次走访关爱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困难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六)开展惠老政策落实行动。一是普查涉老政策落实,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强对涉老政策宣传,开展助老政策落实情况督查,重点抽查高龄补贴制度、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65岁以上老年人乘坐公交车免费、医院就诊绿色通道等涉老政策落实情况。对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对生活困难的老人及家庭开展临时救助。动员鼓励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人尽快入住敬老院,对坚持分散供养的特困老年人严格落实“三个一”(每周搞一次卫生、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月理一次发)照料服务责任。二是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服务信息平台设立老年法律救助联络站,开通法律服务热线,聘请法律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知识讲座,辅导学习《民法典》中涉及老年人权益的法律规定,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三是落实养老机构惠老政策,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做好2020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收官工作,持续推进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改造提升工程,9月中旬前完成全县5个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自评工作。各养老机构要围绕“老年人关爱月”积极组织开展“十个一”活动,即:为老人添一身新衣、过一次集体生日、做一次健康体检、发一份营养包、送一本保健图书、组织一场户外郊游、开展一场小技能比赛、举办一场院内联欢会、举办一场趣味运动会,征求一次意见,切实以活动促服务,以活动提质量,增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七)开展敬老爱老专题志愿服务行动。一是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关爱老年人”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老有所为典型事迹,传承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的优秀品德;组织党员干部到养老机构开展志愿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彰显党员干部带头敬老爱老的精神风貌。二是学校志愿服务。学校通过法律课堂、演讲、征文比赛、主题班会、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开展系列敬老爱老主题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优秀品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继承和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三是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在全县招募一批具有法律、医疗、老年教育、老年文体等专业水平志愿者和具有护理、保健、家政服务技能服务志愿者,深入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家庭,采取结对帮扶和集中服务等形式,为高龄、贫困、空巢、失能、功勋老人提供家政、照料、护理、信息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八)开展关爱老年人文体活动。依托养老机构、农村老人幸福院、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和老年协会,广泛开展老年人书法、绘画、摄影、舞蹈、体育竞赛活动,用摄影书画作品的形式,歌颂孝亲敬老先进事迹,倡树孝德典型,传播孝老美德,弘扬孝德新风。

(九)组织参加首届养老论坛。组织养老机构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全市举办的“智慧养老、品质养老”为主题的市首届养老论坛,学习借鉴各地养老工作经验,凝聚行业养老智慧,搭建养老交流平台,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破解养老发展瓶颈,探索本地发展模式,持续提升全县养老服务质量。

(十)组织参加全市“养老示范日”活动。积极组织15名65周岁以上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基础、有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老年人,统一服装,安排车辆接送以及途中的安全保障,护理照顾等服务参加全市“养老师范日”活动,在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免费体验三天两晚机构养老生活。主要包括10项内容:感受舒适的住宿,品尝适合老年人的营养餐食,观看由中心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参观中心的自然景观和设施设备,观看一场3D电影,参与一次书法、绘画、舞蹈、健身文娱项目,进行一次田园采摘,听一堂养生课,观看一次医疗急救、消防应急演练,过一次集体生日等。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老年人关爱工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推进养老事业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做实“老年人关爱月”活动各项工作。

(二)靠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紧密协作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单位优势,做细做实老年人关爱工作。县民政局履行牵头职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县文明办要将老年人关爱工作作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县教育局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敬老爱老教育,引导师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弘扬孝道美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要加强对老年人文体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为文化惠老提供优质服务;县卫健局要切实抓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和贯彻工作,大力推进医养结合,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各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服务社会职能,创造性开展敬老爱老服务活动。

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方案范文5

【关键词】以房养老 推行障碍 自主选择 对策

问题的提出

由于上世纪中期的生育高峰和接踵而至的计划生育,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攀升。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在京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①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长以及其所占总人口比例的加大使得社会养老问题逐渐凸显。为了解决这一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一系列与家庭养老、社会保障等传统养老方式并存的新型养老模式被提上议程,“以房养老”就是其中之一。

“以房养老”,是指老人通过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新型养老模式。“以房养老”现已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进行试点,但根据试点城市所反馈的情况,“以房养老”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国内现行“以房养老”模式及其推行障碍

南京模式。2005年4月,南京汤山留园公寓开展“给我房子,替你养老”的业务。该项业务规定:拥有60平方米以上产权房、年满60岁以上、无儿无女无亲戚的孤寡老人,可将房产抵押给老年公寓,然后入住老年公寓。老年公寓在老人有生之年将其房屋出租,若房租高于老年公寓收费标准,超出部分由老人自由支配。老人去世后,老年公寓可将老人房屋卖掉,房款归老年公寓所有。

南京模式的实质是个人房产抵押贷款,它在南京推行遇冷的主要原因在于限制条件过于苛刻。规定中要求老人必须是“无儿无女无亲戚的孤寡老人”,并且 “住房面积60平方米以上”。其次,汤山留园公寓属于民营机构,难以满足“以房养老”这种大型业务对资金的要求,而且公信力低,不能保证业务参与者的利益。况且“以房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其本身就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老人不敢把房产交由民营机构打理。但南京模式也有其优势。其规定,老人将房屋抵押给老年公寓后,老人在世期间,老年公寓只能采取出租的方式收取租金,不能出售老人的房屋,只有老人过世之后才能将房屋出售。这一点充分考虑到“有房才有家”的传统观念对老人的影响。在老人在世期间采取房屋出租的方式,避免他们因为房屋出售产生失落感而排斥“以房养老”业务。

上海模式。2007年6月,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住房自助养老”的创新型模式。该项目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房屋买卖交易,交易完成后,老人一次性收取房款,同时公积金管理中心再将房屋返租给老人,双方约定租期,租金与市场价等同。

上海模式核心在于利用房款与租金的差额提升老人的生活水平。但据了解,“以房养老”在上海实际上已被叫停。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老人在与公积金管理中心签约时即刻变更房屋产权。老人都希望晚年能够安定平和,而安定的具体表现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因此,对上海模式,大多数老人不能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上海模式中公积金管理中心将住房返租给老人的方式充分考虑到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心理特征,这是上海模式的亮点。此外,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是直属上海市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该项目由它主导具有较强的公信力。

北京模式。2007年10月,中大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和北京寿山福海国际养老服务中心联合推出“养老房屋银行”业务。该项目规定:60岁以上老人只要向养老机构提出养老需求,公司将原住房进行出租,老人入住养老服务中心,所有租金用于抵扣老人在养老中心产生的相关费用,房屋产权不变更。

北京模式的实质是委托租赁,它的特点在于“养老房屋银行”是典型的商业运作模式,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据悉,“养老房屋银行”失败的原因就在于老人对这种商业运作模式的信任度较低。但是北京模式也有可取之处。首先,作为商业运作模式,“养老房屋银行”业务的宣传效果非常到位,成功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为“以房养老”项目推行奠定了基础。其次,北京模式强调房屋产权不变更,这符合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念,更容易被老人接受,也解决了“以房养老”项目所面临的观念障碍。

杭州模式。杭州模式提供以下四种方式供老人自行选择。一是租房增收养老:将独居有房老人安排到敬老院后将其原住房出租;二是售房预支养老:将独居有房老人安排到敬老院后将其原住房出售;三是退房补贴养老:将独居有房老人安排到敬老院后将其居住公房退还给房管部门;四是换房差价养老:将地段好的独居老人的直管公房出租,另选地段略差房租赁给老人居住。

杭州模式主要依靠房租、房价、退房补贴与敬老院费用以及房屋地段价差提高老人生活水平,其特点在于形式多样化。据悉,杭州市湖滨街道已有四位老人成功享受到“以房养老”政策,是试点城市中的成功典范。其成功的原因在于四种方案将房屋产权是否变更、如何变更、签约后老人住在何处等问题交由老人自己决定,保证老人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

“以房养老”推行障碍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国内现行“以房养老”模式的探究不难发现,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主要有传统观念影响、推行机构公信力不高、政策法规不完善、房屋价值评估难以科学化、社会福利机构条件较差和对项目参与者条件限制苛刻。跨越这些障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通过项目形式多样化,消除传统观念障碍。首先,中国人有着“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传统,因此变更房屋产权是大多数老人及其子女抗拒“以房养老”项目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很多老人因为子女不需要房屋或者无儿无女,希望通过变更房屋产权的方式将房屋价值变现,提高晚年生活水平。而这部分老人又受“有房才有家”的观念限制,认为即刻变更房屋产权将令自己无家可归,因此希望百年之后再变更房屋产权。其次,在传统观念中,只有无人愿意赡养的老人才会入住社会福利机构,因此很多老人因为不愿入住社会福利机构而不参与项目。鉴于老人因为思想观念不同、客观条件差异存在不同需求,因此,提出多种“以房养老”方式供老人选择是项目成功推行的必要条件。应该围绕房屋产权是否变更以及何时变更、签约后老人住在何处等分歧较大的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式,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跨越传统观念给项目带来的障碍。

加强政府监管,增强推行机构公信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房养老”作为养老新模式,它的推行本身就具有较大风险,更何况“以房养老”涉及大笔资金流转、相关政策法规约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问题,需要慎重考虑。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政府公信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对于完善社会养老新模式,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可以采取加强监管的方式,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市场予以宏观调控,利用其公信力增强人们对“以房养老”项目的信心,推动“以房养老”的发展。

通过金融机构主导,使房屋价值评估科学化。广义上的“以房养老”是指任何通过房屋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养老方式,但狭义上,“以房养老”就是“反向住房抵押贷款”,是指老人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寿命评估、风险预期等一系列方式推算出每期给付老人的养老金额直到老人过世,老人过世后房屋归金融机构所有。②金融机构作为专业的评估机构主导“以房养老”项目,能够使房屋价值评估科学化,推动“以房养老”事业的发展。

社会福利机构提供有力支持。老人不愿入住社会福利机构,除了传统观念障碍,更多的是因为目前社会福利机构条件较差。养老院普遍存在护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卫生条件较差、硬件设施质量不高、娱乐活动缺乏等问题,不能满足老人通过“以房养老”项目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需求。“以房养老”项目的推行要求社会福利机构提供有力支持,这要求社会福利机构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建设满足不同层次老人需求的养老环境。

放宽对项目参与者的条件限制。“以房养老”项目旨在以养老新模式缓解日益凸显的社会养老问题,这决定了“以房养老”项目应该成为一个可供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新模式。但在试点过程中,项目推行机构对项目参与者条件限制过于苛刻,导致项目失败。因此,应考虑放宽对房屋面积、老人家庭状况、老人年龄等方面的要求,拓宽项目的参与面,切实缓解社会养老问题。(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提升老人生活质量的方案范文6

依据“政府主导推动、部门联合促进,完善政策体系、惠顾计生家庭,开展系列活动、提升幸福指数”的工作要求,开展八项活动,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一是开展“幸福胎音”活动。开展“好孕好运”活动,全面推进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组织孕期优生检测、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服务,适时组织“准妈妈健康课堂乡村行”活动。在市指导所开办新婚夫妻生殖健康培训班、不孕不育症专题讲座,开设特色诊疗、专科咨询门诊,向准妈妈们统一发放“胎儿的心声”胎教光盘,宣传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孕前免费优生健康检查等相关知识,为孕育健康宝贝提供指导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责任单位:人口计生、卫生、民政

二是开展“幸福摇篮”活动。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建立一批具有城区特色的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各县(市)区均要建立婴幼儿早期发展示范基地,争创省级婴幼儿早期发展示范基地3个。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和方法,让群众普遍享受专业机构优惠的早期养育指导;开展育婴师专题培训,全面培训具有资质的育婴师,打造“婴儿驿站”服务平台;开办“新妈妈课堂”,传播科学育儿、早期教育、哺乳期保健等知识,开启幸福家庭快乐之钥。

责任单位:人口计生、教育、卫生、财政、人保、计生协

三是开展“幸福花朵”活动。组织动员机关、企业、部队、学校干部职工和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病残障儿童”活动。协调社会力量和公益组织,开展“手拉手”、“春蕾计划”及困难家庭的独生子女助学等爱心行动,打造温情,开创幸福家庭美好未来。开展关爱女孩公益活动,探索建立市关爱女孩基金会,积极争取社会捐助资金,逐步扩大基金规模(近期10万元、远期100万元),每年在全市重点资助100名计划生育家庭贫困女童。

责任单位:团委、人口计生、妇联、教育、民政

四是开展“幸福青春”活动。打造融独生子女素质教育、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青少年性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教育基地,达到省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3个。开展青春健康的“同伴教育”和“青春飞扬、幸福助长”等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品德与智力健康发展,绽放幸福家庭青春年华。

责任单位:教育、人口计生、卫生、财政、民政、人保

五是开展“幸福传承”活动。关爱流动人口,促进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实施“爱心助学”和“圆梦行动”,通过申请助学金、无息贷款、个人援助、政府奖励等形式,帮助流动人口的贫困家庭子女实现大学梦想,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实现人生理想,完成父母的美好心愿,让幸福在更多的家庭中传承。

责任单位:人口计生、教育、财政、民政、人保

六是开展“幸福快车”活动。全面完善惠及计生家庭及关爱女孩的系列优惠政策,帮助计生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快速致富。以“思源工程”、“生育关怀工程”为平台,大力开展关怀活动,为农民群众发展致富项目提供“安全保障网”、为农村家庭搭建“就业致富网”、为新农村建设构筑“空间发展网”,提高家庭发展能力。通过组织乐器、戏曲、歌舞、剪纸、书画、体育等形式的表演和竞赛,为幸福家庭提供才艺展示平台,展现幸福家庭时代风采。

责任单位:计生协、农办、农委、财政、文广新、团委

七是开展“幸福港湾”活动。建设美丽家园,提升文明程度。开展家庭营养指导项目,创立家庭营养指导中心,组织好“和谐家园”(镇街、村居)评选活动。开展“好人”评选活动,形成发现真情、传递真情的和谐氛围。大力开展“幸福康乃馨”服务活动,真正体现“关爱女孩、关注母亲”。开展“关爱男性健康”活动,探索建立男性专科门诊,通过健康讲座、免费普查、健康救助等形式,引导男性疾病得到及时规范预防与治疗。开办“彭城和事佬”栏目,调解家庭、邻里等纠纷,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组织实施幸福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实施幸福家庭引领工程。

责任单位:文明办、文广新、人口计生、民政、司法、房管

八是开展“幸福金婚”活动。大力宣传金婚老人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相濡以沫的夫妻感情,展示人敬老爱亲、爱情美满、家庭和睦的美好情怀。坚持每年在市区建成10家“健康小屋”,创建省级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帮扶示范基地3个。积极开展“健康检查”、“亲情陪伴”、“温暖夕阳”等活动,为老年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建立计生家庭社会化养老保险机制,让更多老年人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享受幸福家庭天伦之乐。

责任单位:老龄办、人口计生、卫生、民政、教育、人保

二、基本原则

融入大局。把推进幸福家庭建设融入“美丽”、“幸福”建设大局,纳入民生幸福工程、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幸福家庭建设在发展全局中有位置、有作为、有指标、有实效。

以人为本。推进幸福家庭建设切入点是家庭,落脚点是群众。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升下功夫,深入研究家庭类型和生命周期,突出惠及家庭成员切身利益的健康、生育、养老、助困、致富等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程服务,增进家庭福祉,提升发展能力。

典型示范。幸福家庭建设既是部门协作的系统工程,又是联系千万家庭的民心工程,必须坚持自下而上地开展群众性活动,选树基层典型,发挥示范效应,激发社会力量,形成自发的、强大的工作合力。

品牌运作。、要适应城乡统筹的要求,不断提升品牌质量,持续放大品牌效应,打造具有特色的推进幸福家庭建设工作品牌。

三、建设标准

道德风尚好。爱国守法,知荣明辱;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关爱女孩,无虐待和遗弃女婴的违法行为;反对和封建迷信,无赌博等违法行为。

计划生育好。计划生育是幸福家庭的应尽义务。家庭主要成员要自觉学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了解人口国情,知晓基本国策,倡导男女平等,树立婚育新风。带头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自觉履行权利和义务,参加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家庭成员无早婚早育,无政策外生育。

家庭和谐好。和谐是幸福家庭的根本目标。家庭成员有家庭责任感,家庭作风民主,没有家庭暴力。男女平等,没有性别歧视,无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人工终止妊娠的“两非”行为。掌握科学育儿知识,注重婴幼儿早期教育和素质提升。重视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注重子女教育,养育子女成才。诚实守信,语言文明,夫妻恩爱,和谐幸福。

科技致富好。崇尚科学,运用科技知识发展经济,走科技兴家之路。钻研生产技能,致富能力强,是少生快富的典范,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

身心健康好。健康是幸福家庭的基础条件。注意个人卫生,关注男性健康,注重养生和保健。家庭成员具有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科学文明、低碳环保、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室内外环境卫生,居所干净整洁,院落环境优美。维护公共卫生,不乱扔乱倒垃圾,保护生态环境。

奉献社会好。奉献是幸福家庭的价值体现。家庭成员具有公民意识、感恩情怀,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热心助人、乐于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养老助残,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四、实施步骤

(一)2013年6月底前,制定方案和启动阶段。积极开展宣传发动,营造推进幸福家庭建设的浓厚氛围。各县(市)区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边试点边推进,边总结边提升。

(二)2013年7月-2015年6月,全面推进阶段。镇(街道办事处)要在做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家庭分类(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要摸清底数、理清帮扶思路)建立家庭电子档案,制定并落实好指导、帮扶、服务的责任和措施。让群众在幸福家庭建设活动中得实惠,生活质量得提高,基本需求得满足。

(三)2015年7月至12月,评估发展阶段。各县(市)区每年对符合创建标准的家庭验收后实行挂牌,每年市级表彰“十佳幸福家庭”和“十佳和谐家园”;县级每年表彰“幸福家庭示范户”每村(居)不低于1户、“和谐家园”不低于10个;镇级三年内表彰“幸福家庭”每村(居)不低于5户、“和谐家园”达到全覆盖。2015年下半年召开全市创建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会,并对在幸福家庭建设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推进幸福家庭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全市建设大局和全市民生工程,建立健全“党政统筹、计生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幸福家庭建设工作格局。各地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幸福家庭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二)坚持典型引路。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工作基础、实践经验等因素,注重抓好典型培育,梯次推进。积极地分批次地申报省级幸福家庭建设项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