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智慧校园建设;高职院校管理

一、智慧校园的含义与现状

(一)智慧校园的含义

将网络技术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办公以及学校的管理中,使得校园的文化与学生的品质、老师的气质、领导的魄力高度融合,更加具有创造力与生命力,学生校园的生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总的来说,就是做到让校园安全稳定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要求。“智慧校园”的理念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刚刚开始形成与发展,绝大多人对其真正的含义了解地并不透彻,大家的理解更是各不相同。网络上给出的被大家广为接受的一种解释是:“智慧校园”是将传统校园的学生、老师、管理人员的交流或者其他管理工作,通过运用云计算、网络和虚拟化等技术,将这些传统模式进行创新,同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地进行再分配,最后综合进行管理。

(二)高职院校建立智慧校园的现实情况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世界的覆盖与计算机普及,我国在信息化发展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提出了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战略,在具体规划方面做出了计划,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有利于高职院校网络化建设,加快了高职院校科学化,智慧化的发展。适应社会时展的高职院校管理系统。但是,尽管有这些政策上的支持,我国智慧校园的建立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建设资金上的困难,因为智慧校园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购买大量的设备。技术上的困难,尽管现在互联网与计算机发展的很快、技术业比较成熟,但是在网络化校园的建立中需要不同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还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

二、智慧校园建立的条件

(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出现都有利于高校的网络化建设,通过这些计算机技术可以将繁杂的教务系统和学生日常管理系统从表面工作延伸到了深层次的管理,使一些理论化的管理更好的应用到了实际当中。对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具有深刻的影响,为网络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技术手段。网络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全面促进了校园的全方面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建设。

(二)数字化建设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全国高校对于数字校园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对设备的不断升级改造,对宽带线路的扩容,应用无线网络来增加网络覆盖范围,电脑的系统软件也是实时更新,这些源源不断的努力使校园的网络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在校园智慧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了这些坚实的软硬件设备基础,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统一数据平台的建设就有了保障,这样避免的信息及单一化,从而使“智慧校园”的开展更加顺利。

三、智慧校园建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分阶段实施

要想进一步推动一些高校的信息化的建设,就要引入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同时智慧校园也能让高校的未来能够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在刚刚开始建设时,学校的首要工作就是归化一个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策略和趋势的智慧校园,帮助后期的智慧校园稳定发展。归化的出发点要符合学校,从教学、管理、科研等一些方面入手。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成功建设智慧校园。这是一项待开发的项目,也是一个重大的工程,应该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谨慎对待。

(二)保留先前资源设备,结合新技术逐点突破

多年来,高职院校不断的进行数字化教学建设,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对数字校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再次基础上,智慧校园应运而生。为了节约成本,智慧校园在发展前要合理规划,理清原有的、还能发挥作用的资源设备。在技术方面,原有的一些技术相对成熟,这时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对整个管理系统由点逐面的突破,进行分类再整合,加强这些成熟技术的再成熟,从而起到对整个系统的先发促进作用。除了加紧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时常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讨、改善,全面的不断地审视建设布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智慧校园更加稳定、快速的发展。

四、高校智慧校园含义的延伸

“智慧”观念已不陌生,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已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分支,现在,“智慧”也进入校园。校园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因此,智慧校园和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成员之一。但是校园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载体,其功能和范围也与城市不同。起初,人类的认识只在于记忆,随着不断地发展,人类对记忆的不断地理解,不断地思考,这时,开始出现一个词语叫做“智慧”,从形象到抽象,从认识到认知,人类开始给出定义,构造概念,挖掘事物特定的属性,不断地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应用这些规律更方便的生活。人类的知识从积累到创新可以概括为连个循环系统:(1)知识一记忆一传播一学习一应用;(2)实践一实验一发现一构建一论证。智慧校园也折射与这两个系统,积累与创新。校园是知识文化传播的载体,同时,校园兼具着创新的使命。智慧校园主要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循环技术基础,进而实现知识的存储、共享、学习与应用。云平台和数据同一平台作为其强大的技术支撑,使智慧校园的科学、生活和文化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为了实现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智慧校园也会面向社会,使社会人士也可拥有智慧资源,进而提高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建设更加和谐的智慧社会。

五、建立智慧校园所采取的措施

高校的网络校园建设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特点,不能只是改变表面的技术和盲目的投资改建,校园从网络建设开始到发展为智慧校园,都需要校园在强化自身网络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创造。高校是知识的传播与继承的地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现在,我们就智慧校园的建议提出一些措施。

(一)确定智慧校园发展的主题与方向

明确智慧校园的主题与方向明确个性发展思路,首先应结合本学校的现行办学理念,校园气质与校园文化,再进行校园系统的总体规划、符合学校特色的独特设计。在智慧校园系统建设的目标、任务、方向、措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明确学校的发展主题。同时要坚持把学校鲜明的个性与校园系统建设的共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形成完善的智慧校园的组织机构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学校上层即学长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保证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设备与人员、技术与资金等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最终的决策,保证智慧校园在建设的过程中必要的资金投入与时间支配。智慧校园作为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建设工程,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还受到其他多个部门与校园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触及一些部门的利益以及人员的调动与裁减,所以只有学校的最高领导才有权力完成智慧校园建系统设的指挥和协调工作。高层领导一旦决定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就需要通过中层的管理人员来把领导的目标与想法付诸实践。

(三)将数字化建设与智慧校园建设相结合

利用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与方法,将学校的各种资源、管理过程、学生考试成绩的录入与查询、老师的课堂教学,融入到网络的环境中,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搭建一个集备课、授课、学生听课于一体的计算机平台,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大量节省老师与学生的时间。这样,在改革原来教学系统的情况下,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教学的个性化需求。

(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老师的表率作用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2

关键词:灭失建物;存毁鉴定

华南农业大学的红满堂建是全国第一个砖拱驳壳建,建于1958年的“”时期,其700多平方米的大厅没用一根柱子。这个造型独特、豪迈大气的建,旁边是微波荡漾的洪泽湖,葱茏馥郁的白兰花林,建成后,便成了学校里最美的风景。无论是学校工作会议、学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还是师生文艺晚会、周末舞会,都在这里举行。1999年,红满堂建被有关部门列为“危楼”,且无法维修,不得不拆除。2009年,学校百年校庆之际,许多校友写信要求复建红满堂建,因为“红满堂”留下了他们的青春印记,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学校决定在原址上复建“红满堂”。基建部门怀着一丝希望找到档案馆,令人欣喜的是,档案馆在红满堂建拆除后对它的档案做存毁鉴定时,采取了审慎的态度,把档案保存了下来。“红满堂”复建成功,档案馆得到了来自各方的称赞。档案工作人员也对学校已灭失建物档案的存毁鉴定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那么,高校灭失建物档案的存毁鉴定应注意哪些方面呢?首先,对灭失建物档案重新进行甄别和鉴定,确定档案是留存还是销毁,其结果会使一部分档案实体消亡,它是关系到档案“生死命运”的一项责任重大工作。因此,高校灭失建物档案的存毁鉴定的组织形式应由基建部门总工程师、总体规划部门人员、档案部门人员组成,鉴定审核要层层把关,慎重对待。其次,要正确预测已灭失建物档案未来可能的利用需求。档案存毁鉴定侧重于档案的价值评价,提出档案的“存毁”建议。按照档案关系价值说,档案价值就是档案客体以自身的存在、属性等客观要素,对档案主体也就是利用者需求的一种满足关系。因此,人们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是构成档案保存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档案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利用档案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在对已灭失建物档案鉴定销毁时,要综合分析本单位档案利用的实例,分析近几年来人们对档案利用的实际需要,将那些建物已经灭失但还有利用价值的基建档案保存下来,继续发挥效用。档案馆在对灭失建物的档案做存毁鉴定时,应考虑未来以下几方面的利用需要。

(一)高校基建工作的需要。基建档案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基建工程顺利改建、扩建、维修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在鉴定销毁已灭失建物档案时,基建档案中包含的基建工作总体规划、全校性总体规划、水电气管道分布图、地质勘探和地形测量材料、征用土地及红线图、拆迁补偿协议书和产权证书等,应保存下来,以备今后学校建设和发展需要时利用。

(二)校史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档案是历史的直观,具有再现历史、记录历史的作用。高校基建档案记录和反映了建校历史,具有原始记录的属性,它能把历史展现给人们,让后人了解学校的建校史,并为校庆和校史编辑提供真实的素材。高校基建档案还有助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许多著名学府的历史建、雕塑、校门等成为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这些景物,体现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渊源及精神面貌,是学校的标志,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我校有一批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老中山大学时期的建,采用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风格,红砖绿瓦,飞檐斗拱,气势恢弘,美观大方。这群建即便由于年代久远不得不拆除,有关它们的档案材料还是有保存价值的。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3

1.1总体规划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为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要用发展的眼光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规划设计关乎到系统未来长期稳定的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应考虑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参照优秀院校的建设案例,根据本院校的实际需求做好系统框架的整体规划设计,逐步扩展实施。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在技术层面集成了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视音频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软件应用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因此在软硬件设备的选择和应用上,应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先进性、兼容性和扩展性。

1.2设计原则

(1)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2)灵活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系统配置灵活,满足学校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和强壮性。(3)发展性:网络规划设计满足用户发展在配置上的预留,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4)可靠性:整体系统软、硬件设备具有高可靠性,具备长期稳定工作的能力,可实现系统冗余功能,并具有防止误操作等行为对系统造成的破坏。(5)实用性:设计符合国际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且容易使用、操作简便。充分考虑利用各种资源,人机界面友好,能使用户最方便地实现各种功能。(6)开放性:在满足安全可靠和实用的前提下,系统设计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和可移植性。(7)兼容性: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充分考虑系统向下、向上的兼容,将系统建设和现有的系统资源以及未来的系统规划充分结合。

2建设目标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上要能实现实现多媒体教学功能,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功能,现场教学录播功能,数字化视频监控功能,真正做到在校园网基础上实现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实现以上功能由两部分模块组成:(1)中央控制系统能实现对教学终端设备统一管理,通过监控设备实时查看终端教学课况及对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维护和管理;通过服务器存取资源,辅助存储系统实现数据安全管理;(2)网络多媒体教学终端能构建现代化的视听环境,实现多媒体教学和资源共享。通过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要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各种信息环境和教学环境,进而形成拥有多种远程教学、管理手段的典型数字化教学基地。充分利用起网络教学资源,达到真正的信息化教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教学管理一体化。

3建设内容

3.1中央控制系统建设内容

建设1个中央总控制室,对网络教学终端实现统一控制管理。所有教学终端的多媒体设备均可通过IP网络由中央控制室远端控制、管理和维护,同时也具备本地控制功能。中央控制系统建设在环境搭建、硬件设备配置和软件的选用都要符合总体设计的功能需求。要求统一平台管理,采用模块化设计、标准API接口、灵活易扩展,适应未来智慧校园的需求;做到单点登录、统一权限管理、统一认证、统一数据、统一通讯、统一设备管理;采用人性化的图形化导航设计、功能完善、拓展性强,能充分满足智能化多媒体教学应用的需求,为现代教育提供智能化、网络化及资源自动生成的教学环境;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注重优化组合与实用功能,将现有的、成熟的先进技术以优良性价比合理地应用到系统中,实现系统的功能与应用管理实际需要相结合,并支持系统未来的扩容和升级。

3.2网络教学终端建设

网络教学终端是基于网络并集成各种多媒体设备,能够实现多媒体教学功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终端建设即网络多媒体教室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本地网络中央控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显示及投影系统;扩声系统;数字监控系统和多媒体安全防盗系统等。

4功能要求

4.1中央控制系统功能要求

可对教学终端的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监测;可对终端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和维护;可对终端音视频信号进行实时的采集、传输和存储;满足现场广播、直播的需要;可与各终端对讲,必要时可进行远端教学支持;可向各终端进行多媒体教学广播。

4.2网络教学终端功能要求

可显示本地及远端的视频信号;可实现本地和远端音频信号的扩声;可实现多媒体资源的管理和调用;可实现对教学设备的一键控制,能通过本地和中心控制室分别进行控制;能实现本地与中心控制室的对讲功能;能实现智能安防报警;可进行远程教学监控和安全监控。

4.3整体功能效果

(1)丰富高效的多媒体教学功能。能为教师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2)先进多样的学习功能。能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模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的学习手段及科学的学习测评。(3)集中控制管理功能。通过控制中心,对整个网络、信息和设备进行控制、管理、监测,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4)教学资源的共享。由于教学终端的网络化,在各终端可调用网络上的资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5)实现远程教学。通过网络可以将课外教学场景的教学信息实时采集传至终端,实现远程教学和学习。

5结语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4

【 关键词 】 高校一卡通;系统架构;网络;应用

Overview of Campus Smart Card System Construction

Zhang Yua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JiangsuNanjing 210096)

【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popularization?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smart card?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is paper takes the smart car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case,and the system framework, network construction, campus subsystem functions and citizen card?business of a new generation of campus smart card system which is combined with citizen card is elaborated.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digital?campus construction, such pattern of campus smart card will become a trend.

【 Keywords 】 campus smart card; system framework;network; application

1 引言

南京理工大学在充分考虑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在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中,借助南京市市民卡平台将校园卡应用向校外拓展,拓宽范围,突破应用瓶颈,实现了校内校外一卡通,为师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 系统架构

南京理工大学的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为实时交易系统,系统采用多层体系架构,各层次接口清晰简单,易维护、易扩展。

本着“总体规划、重点保障、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首先进行基础平台,尤其是核心平台的建设,然后逐步挂接各应用子系统。各项应用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开发,充分考虑与校内已有各信息系统的融合。

3 网络建设

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的网络建设较为复杂,除了常规的一卡通专网建设、Internet网络连接,还包含与银行及市民卡公司的专用网络建设。

3.1 一卡通专用网络建设

一卡通专用网络主要由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整体机房工程、服务器群、UPS不间断电源等子系统组成,并以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为依托,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设计和承建。

3.2 与Internet网络连接

在一卡通专网和Internet之间架设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的专用设备,通过设置网关、允许访问端口等措施,保证数据安全。

3.3 与银行及市民卡公司的专用网络建设

与银行及市民卡公司的互连采用租用DDN专线接入的方式。连接设备基本采用路由器+网关隔离机进行互连。在路由器上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提供与银行、市民卡公司间网络的安全隔离。网关隔离机上配置双网卡,一端连接外网,一端连接学校内网,保证与银行、市民卡公司的互连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安全隔离。

4 校内应用子系统功能

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中与师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一卡通的具体实现体系,根据校内应用系统的特征可分为四个类型。

4.1 身份认证

用户刷卡时,以校园卡为判别主体,以确认持卡人身份是否合法和是否有效为目的,从而给予认证。它的应用在平台中设计为使用白名单或黑名单的方式,通过终端服务器数据库或后台数据库验证。一般应用在门禁考勤、会议签到、宿舍管理、考试系统、访客管理、巡更系统、教学及实验设备管理等场合。

用户进行无卡的数据交换时,一卡通系统与数字化校园进行整合,为面向一卡通管理应用及面向师生用户的一卡通服务应用提供统一的一卡通身份认证服务,包括与数字化校园统一认证系统同步、实现统一身份认证,从而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实现一卡通相关应用的单点登录,减少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4.2 金融业务

校内,一般使用一卡通的电子钱包功能来处理各种生活消费、节水控制、智能控电、洗浴收费、电子阅览室收费、运动娱乐收费、财务收费、自助购物、自助洗衣、自助复印、自助打印、机房收费、医院收费、停车场收费、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缴费以及银校圈存、补贴发放等。

4.3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主要以一卡通为介质,用于查询与卡有关的信息或对于一卡通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一般用于几个方面:多媒体自助服务、Web自助服务、管理者的查询和分析统计等。

在系统建设中,通过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兼容的一卡通信息标准集和满足一卡通各应用系统间数据共享需要的一卡通共享数据集,来解决一卡通各应用系统间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共享问题。

4.4 应用融合

融合的数据型应用与卡片无关,因此只要需系统定义数据接口即可与平台相连。应用融合主要用于数字化校园接口、图书馆接口、财务接口、学工处教务接口、数字迎新离校系统接口、上网收费接口等。

5 市民卡业务的相关功能

南京理工大学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改变了传统校内一卡通应用模式,“打破学校围墙、连通校内校外”,集校内应用和市民卡应用于一卡。在校外,通过一卡通的市民卡功能,可实现在 “行、游、购、食”等四大领域刷卡消费的应用。如在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停车场、轮渡等公共交通方面的电子付费功能;在图书馆、公园、影剧院、游乐园、体育场馆等文化旅游方面的电子付费功能;在商场、连锁超市、娱乐中心等购物休闲方面的电子付费功能等。

校内校外一卡通功能的实现,也使得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张卡片集成校内一卡通和校外市民卡辅助业务两个系统;各类卡账户性质不同,学生卡和临时卡只用钱包账户,教师卡有钱包账户和后台账户;包含消费类应用和辅助业务类,且辅助业务类的常态化应用有别于传统办理流程;圈存资金流复杂,银行可分别向市民卡公共钱包和校内专用钱包圈存,市民卡公共钱包可以向校内专用钱包转账。本着校外消费采用市民卡钱包,校内消费采用校园卡独立钱包的封闭运行原则,在与市民卡公司的合作中,遵循以下业务流程。

5.1 校内充值

校内一卡通系统独立完成校内现金充值、补贴发放、银行圈存等;市民卡公司提供接口,配合校内一卡通系统实现市民卡钱包的校内圈存充值和校内一卡通系统实现市民卡钱包向校内钱包的转账。

5.2 数据交换

校外向校内通过以下方式传输校外的消费数据,如图1所示:市民卡公司在每天清算后,将所有师生的市民卡交易明细打包至指定的FTP服务器上,校园一卡通系统对该文件拆包后导入一卡通平台内,由校园一卡通平台将市民卡的交易明细展示给一卡通用户(自助设备、Web查询及手机查询等)。校内向校外,则通过专线传输新生批量开户信息、零星新卡卡务办理信息、零星补(换)卡办理信息以及校外钱包转账至校内钱包的相关信息等。

5.3 一站式卡务管理

一卡通服务中心直接通过校园一卡通平台实现市民卡及校园卡的双重业务处理,以市民卡为介质,实现集体开户、零星开户、挂失、解挂、销户、一卡通补换等业务的一站式完成。

以零星制卡为例,一卡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查询到制卡人员信息并加入银行卡号信息后,系统自动将建绑信息发给银行系统和市民卡系统;银行系统校验数据(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后,将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校内专用钱包和银行卡号的绑定,并向一卡通系统反馈建绑结果;同时,银行将银行卡与市民卡的签约信息和建绑信息发至市民卡系统;市民卡系统收到银行系统的信息,完成数据校验后,建立市民卡钱包和银行卡号的绑定关系,并分别向一卡通系统和银行系统反馈建绑结果。在系统自动实现银行卡建绑的同时,一卡通服务中心为用户当场打印卡片,进行必要的初始化处理,开出市民卡钱包及校内钱包;系统自动将市民卡与校园卡用卡内号在一卡通平台上建立对应关系,实时将卡面号、卡内号、校园卡号、身份证号、姓名及公司代码传给市民卡公司,建立市民卡平台的对应关系。一切流程均在系统内快速完成,用户当场即可拿卡,感受到真正的方便与快捷。

6 结束语

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智慧理工一卡通系统为例,介绍了以市民卡为载体的新一代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在高科技与高信息化时代,作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种校内校外一卡通的模式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魏波.探究数字化校园一卡通建设与实践[J].信息与电脑,2013(1).

[2] 盛铨.论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信息通信,2013(3).

[3] 刘君义.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3(1).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5

性,探讨以挖掘校园文化特质为设计本源和手法的意义。关键词大学校园改造人文环境个性精神可持续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如何能够在快速建设的同时,强化大学校园的历史文化氛围,保持空间的连续性与多样性,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问题。

1高校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从古希腊时代起,西方人就将校园看作是一个能够促进思想交流的地方,而校园的建筑和景观所构成的人文环境则创造了校园的个性,是其更好生存和延续的至关重要的元素。“在适当设计的校园中,一组采用简单朴素的建筑标准建造的建筑群拥有艺术与生活价值,学生会被潜移默化,因此每一所学院都要尽可能的运用有限的手段,给予校园规划以认真考虑,以提升生活的层次。

”(美国学院协会建筑委员会,1923年)。

大学校园及其建筑的品质不仅体现在特定的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等方面,而且还突出反映在其特有的学术和人文氛围上,并直接影响着人才的性格培养和塑造。

著名的美国常青藤盟校不但以学术水平著称于世,其校园建筑和风光也闻名遐迩。漫步在这些古老而又现代的校园里,你能感受到厚重历史感的校园传统和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高等教育场所——书院,其建筑形式表现出明显的仪式性、象征性和纪念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趣味的综合载体。近代的高等学府也多具人文气息,如北京大学的校园凝重而富有朝气,古朴而不失秀美,体现着北大自由、宽容、博大、深远和创新的精神,也正是这种极富人文精神的场所,使其成为中国近代的中心和的策源地。

如今的高校不仅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主要角色,也是社会化和融合交往的场所,通过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将独特的校园文化和传统传承给学生,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成为高校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

2我国高等院校校园建设的现状及困境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名校,其校园环境大多经历了长期的自然有机生长,形成了连续的建筑肌理、人性化的尺度空间,充满了历史人文气息。而现阶段各高校进行的大拆大建都是以国家行政控制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如“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等。优点显而易见,按照统一的规划思想进行建设,在校园空间形态上更具整体性,建筑也具有较为统一的风格。然而由于大批量、快速地建设,校园空间趋向同质化,功能趋向单一,因尺度巨大而丧失了原有的文化氛围,缺乏不同大学所应具有的个性特质和场所精神。

3高校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的真正大规模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的,当时建立起来的高校基本上采取的都是同一种规划手法和建筑形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的“学院”。时至今日,学生人数已大大超过了建校初期的额定人数,从而带来了大量新建和扩建。从1998年开始,笔者承担了部分高校的规划和设计任务,总结出以下心得。

校园规划中最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内容,其中校史、校风和校训是办学理念和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根本标志之一。因此首先要了解学校的历史渊源和特色校园文化,运用设计语言将这些精神因素融入到学校的形象塑造中去,使功能性的建筑和空间精神化和艺术化。其次要着重处理好新老建筑和谐相处的问题,强化特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大规模重建的校园内,不割断学校发展的历史,将校园传统与特色文化重构于新的建筑形式之中。

3.1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总体规划项目

该校原名“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是学院路上“学院”中位置最靠北的一个,校园建设也是最落后的一个,建校几十年里几乎没有什么建设量。

随着国家科教兴农政策的实施,学校发生了巨变,气势雄伟的奥运摔跤馆也在这里落成。规划总建筑面积从原来的36.86万m 2增加到86.44万m 2。校园里新老建筑交相辉映,既古老又充满现代活力(图1,2)。

规划之初我们进行了仔细的调研:校园内以主楼为核心的校前区较为完整且具历史文化价值,建筑所采用的过火砖墙体和古典檐口线角都极富特点,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更显静谧、古老,学院氛围浓厚,是需要重点修缮和保护的区域(图3)。

图2 农大新貌

图4 农大食品学院楼

“团结、朴实、求是、创新”和“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农大的校风和校训,充分显示了农大人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据此,我们在尊重环境、满足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力求营造出个性谦和、朴实庄重的校园建筑和环境。同时在建筑色彩和植物配置上充分体现新区和老区不同的时代特色,使整个校园景观在带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发展历史的渊远流长(图4)。

3.2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总体规划项目

该校地处学院路与北三环路交界处的西南角,教学定位为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院。该学院始建于1952年,是与“学院”同期建设起来的专业院校,其主楼与前广场的形式也如出一辙。为了满足扩招要求,合理地利用校园土地,校方决定采取重建的方式进行校园改造,建设量达24万m2(图5)。

通过了解该学院的历史传统、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我们提炼出政法大学“公正、严谨、实证”的文化属性,并同“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一起,在方案设计中将其物化到建筑形式与空间的营造之中。其次我们仍采用轴线控制的规划手法来处理主入口广场与建筑的关系,继承原政法大学校园的空间文脉,演绎“主楼意像”,从而符合北京市总体规划对于学院路沿线城市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图6)。

图7 在建的政法科研楼图6 政法教学区

部分专家提出:应保留校园内的建筑局部作为 “记忆片4结语段”,使校友返校时重温过去的时光。对此我们认为:原有大学校园寄托着年轻的梦想,关乎着世界的未来。正如建筑建筑与周边 “学院 ”相比并无特色,需要保留和传承的大师文丘里所说:“大学校园在我们的想象中仍然是一个独特的其实并不是简单的 “残桓断壁 ”,而是政法大学的精神特质地方。校园可激起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在记忆中伴随着我们,在和群体印象,并运用创造性的智慧和艺术处理使其在新的校物质方面,尤其是那些最能够引起人们想象的物质空间,渐渐代园环境中得到继承和强化,形成清晰明确的校园意向和精神替了校园的全部。校园的景象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旅程,也因此在特质(图7)。全世界播传”。

参考文献

[1] 宋泽方,周逸湖. 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美]戴维·纽曼. 学院与大学建筑[M]. 薛力,孙世界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园林景观;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是科学、技术、知识的荟萃之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高素质社会栋梁人才,不仅靠课堂传授知识,而课堂外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 园林景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和景观是密不可分的,景观是承载文化的物质载体,高校园林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从广义上讲,校园园林景观不同于其它景观,它是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景观。一个规划设计科学、匠心独具的优美校园景观,不但营造出高校文化氛围,而且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彰显办学理念和突出办学特色的重任。不仅为师生提供良好课外活动、休息场所,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师生身处其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动力[1],也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力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情感、内心,对于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增长智慧、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形成完善人格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2]。有人形象地把校园园林景观比作“隐形课堂”,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因此,高校在新旧校区建设和改造中,园林景观设计既要继承原有的校园文化,更要有创新,融入时代特征。现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咸阳职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析高校园林景观设计如何体现校园文化,激励全院师生厚德强能、艰苦创业、奋进图强。

2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景观

2.1 学校的概况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师范教育、农业、体育、教育四校合一组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陕西省咸阳历史文化名城、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沣渭新区统一大道,紧临西安。目前设有11个教学系部,在校学生11000人。学校一期工程占地64.6万m2,建筑面积20.8万m2,景观面积19.9万m2,水系面积2807m2,绿化面积13.2万m2。

2.2 自然条件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537~650mm,全年平均温度9.0~13.2℃,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41.5℃;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11℃~14.3℃。

2.3 地形地质

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属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带向北部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黑垆土带过度区。全市土地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学院地处咸阳南部,南部土地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 园林景观总体设计

3.1 设计理念

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传承和挖掘学校原有的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运用标志性建筑和园林小品巧妙布局,植物合理化配置,展现古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特点,达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建“绿色、开放、人文、生态化”景观校园。

3.2 规划设计的原则

3.2.1 整体性原则。校园景观设计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高校校园总规划规定的前提下,以确保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依据不同功能区的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做到“点”——景点绿化、“线”——道路绿化规划、“面”——大块绿地规划有机的结合,构成校园绿地系统。

3.2.2 地方特色与人文精神原则。校园景观环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规划设计时要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利用所在地形地貌特点,做到合理地利用植物资源,形成独特的绿地景观,体现学校的历史沿革,缅怀前辈,激励教育后代。

3.2.3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在科学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山、石、水体、建筑物及植物等物质要素遵循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对比的支配性,强调组合联系的完整性,考虑所表达的轻松、恬静、愉快的韵律节奏的流动性,创造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环境。

4 景观规划设计与校园文化内涵的表达

4.1 富有特色的空间布局

校园空间布局是形成校园环境的基本框架,根据环境用地所处的空间地位及其所赋于的精神功能,将学校景观整体规划设计形成“一轴、一核、一廊、一环、六区”的景观体系。

4.1.1 “一轴”:是学校北门至教学楼处,南北走向的一条轴线,是空间上的延续,浓缩了历史与现代气象交融的一条轴线,体现出恢弘大气、宽广的胸怀,是学校的“文脉”轴线。由北至南中浮雕——雕塑——超跃广场——教学楼——北门入口轴对称。

4.1.2 “一核”:是学校的中心区,包括教学楼及其前方的超跃广场,是整个景观体系的核心部分。设置有旗台,是学院师生集会的场所。

4.1.3 “一廊”:是贯穿整个校园南北的一条走廊。是整个校园的绿廊,与校园道路形成纵横的道路网络。

4.1.4 “一环”:是采用环形道路系统联系各区,增加景面变化。

4.1.5 “六区”:按功能及结合景观分为:厚德区、求真区、教学强能区、才艺区、生活区、运动区。

厚德区:位于主轴线的东侧,在行政办公楼和艺术楼的周围。厚德载物,突出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人才,与学院的办学思想相吻合。

求真区:在轴线的西侧,在图书馆、实验楼、活动中心以北周围。营造学生追求真理的景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