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范文1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是一场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成功体验式教学是在"体验式学习"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经验和活动过程来主动建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并获得成功体验,以此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一、成功体验源于兴趣
"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人都会因为兴趣而执着于某一样活动,并在最后取得或小或大的成功。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目标。给学生创建一个愉悦的气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笔者就先讲了一个故事:唐朝一个叫杨损的官员,打算提拔一名下属,但有两名候选人且条件不相上下,杨损给他们出了一道数学题目:一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和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学生的胃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这时,笔者就巧妙地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想知道如何快速的解答这个题目吗?这样一来,大家积极性很高,很快投入到新课当中。
二、成功体验需要激发学习的动机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创设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是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障碍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 :初一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时,我是这么导入的:我们初一(4)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均相互问候,握手致意,有多少同学知道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学生思索,有同学比划一阵后,微微摇头,用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老师。再提问:如果只有两位同学,握多少次手。"1次。"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引入:如果增加1位同学,是3个同学呢?增加几次?"增加2次。再引入:再增加1个,是4个呢?增加几次?"增加3次。"最后问:能找出规律吗?几乎所有的同学同时开始在作业本上兴奋地比划着。
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多开展多媒体等电化教学,适时地通过数学幻灯投影演示等电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数学知识。如笔者在讲"旋转"这一节的知识时,所任的两个班,由于一个班因特殊原因没有使用多媒体,讲解时全凭口头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对这一抽象的知识听得是毫无兴趣;而在另一个班由于使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多媒体的操作进行讲解,学生是一边听一边看,体验多样而深刻,掌握起来也非常容易,数学知识的生成就更丰富。
四、因层施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教研;实践;研究
一、合作教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含义
数学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使针对同一数学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教材侧重点处理、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的明显性对于教师进行初中数学备课和教研来说是稀缺而珍贵的教学资源。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可以让数学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与互动,在合作教研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通过正确、有效的集体备课汲取数学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数学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二、合作教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注意事项
1.处理好合作教研与常规教学的关系
数学备课组的合作教研还处在学习、探索阶段,其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不能因为合作教研有效就忽略了常规教学。客观地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运用授课内容进行教学,所以合作教研与常规教学有着直接而内在的关系,它们互为补充,不能顾此失彼。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处理好合作教研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是以授课需要为基础,在某个教师教学时遇到障碍无法解决时,合作教研因为众人意见的参与而变得有效,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就只依赖于合作教研的方式进行授课。更多时候,教师本身教学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最清楚症结所在,只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不讲原则地依赖于合作教研,很可能会限制教师自我独立思维的拓展,对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是不利的。
三、合作教研的实施策略
1.营造合作教研的良好氛围
在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数学教师间应发扬自由、民主的精神,运用集体的智慧分析在数学教研中产生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发表意见,大胆质疑,使教师在充分交流和融洽沟通的情况下解放和拓宽自己的思维,畅所欲言,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
2.合作教研的课堂操作
在合作教研中,研究的主体是课堂,所有合作教研的成果是否有效都要在课堂中才能得到验证。抓住课堂,认真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进行合作教研的试验性教学和研究,有的放矢地针对教学实际采用合作教研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仔细总结,找出合作教研的有效亮点,指出合作教研的不足,这样既有利于发现合作教研的问题,也更利于实现教研的资源共享。课堂研究是数学教师合作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形式,在合作教研中,鼓励教师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合作教研资源,发挥教师教学实践的教育优势,依靠整体力量,充分体现围绕课堂研究教师合作教研的优势。合作教研为教学实施、发展提供重要基础。课例分析是教师之间进行合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它是以课件为载体,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包括课前分析、课中协调、课后反思在内的教师集体参与的合作教研模式。
四、关于提高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体会
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进行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毫无疑问取得了积极和明显的效果,增强了教师间的凝聚力,促进了合作教研有效性的大幅度提升,相信在各位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初中数学备课组合作教研有效性研究将会朝着更深入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宁.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 2010(08).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思维活动
教育著作《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明确指出了“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泯灭的。新课标改革以后,课改实验大量上演,师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基于反思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值得数学教师深入思考。“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会发现不少困惑。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激发教师终身学习,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是优化教学效果、培养执教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反思――引导预习,研读教材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对于预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不明确,使得预习流于形式。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学生潦草地翻阅一遍课本,但是对于章节中所反映的问题与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点并没有抓住,没有做好标记和记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过阶段性的教学反思,笔者发现了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指导预习时,就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发展数学能力主阵地。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实施。笔者在教学中先给出预习提纲,根据提纲,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经过半学期的师生努力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改变,多数同学都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预习环节很重要,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二、加强学生互助学习能力的反思――结对帮助,共同提高
提供给学生进步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数学教学中都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有更好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强调数学“差生”自信心的培养,但是笔者认为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课堂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作为出发点,从这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差生”的发展,进行好生“差生”配对,构建团结和谐、合作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得到弥补。初中阶段,同龄人之间的影响相当重要,因为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效仿性,在后进生身边安排一个好的榜样,他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希望,内心就形成让自己变好的内在动力,这样就自然对数学越来越喜欢。这种互助学习,通过榜样的力量起到胜过说教的功效。笔者在关于数学后进生的反思上,课堂上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意将好“差”生搭配互帮,在“我想学”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并相互帮助,找到解决措施,实现共同提高,同时营造和谐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为了激励学生互助合作,笔者每月还设计了数学作业、单元检测进步奖,让大家都能见证他们的进步和提高,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尝到互助合作与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反思――指导思考,重视听练
初中数学学习,是在小学数学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联系新旧知识,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是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在初中学习过程中,随着课程的增多及课堂学习容量的加大,提高听课效率是关键。课上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数学推理的步骤,比较自己与教师的解题思路的异同。狠抓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督促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每个章节知识点不存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后,多数都是急于完成书面作业,认为作业写完任务就完成了,却很少同学做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数学做题过程中多数都是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得不到体现。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心得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25-01
数学是一门具有特别强的逻辑性,并要求很强的归纳演绎思维方法的学科,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可以很大胆的说,任何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数学问题。因此,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关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心得与体会。
一、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因为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留给学生自由与思考的空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环境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和谐美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个活动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环境的建立和维持。教师如果想要改善师生关系,就应该走出办公室,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多创造机会和条件,接近学生,与学生共同交流,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个别的年轻数学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一贯按照自己制定好的教学计划,与学生基本上是零互动,从根本上并不清楚学生们的强项、薄弱环节和心理感受,结果导致在很多简单的数学版块中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对于学生切实需要多讲解的知识点却并未分配足够的时间。毋庸置疑,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最佳的、身心也是最愉悦的。因此,教师们应该主动接近学生、真诚关怀学生以打造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的进程,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班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集体教学上,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在面向多数的集体教学中兼顾两头,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在分层施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动向。教师只有用真实、丰富的爱去感动学生,科学、民主、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促进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
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不完全是教师通过课堂这一平台教授给学生的,也有一部分是学习的主体借助一定的客体的帮助,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技能,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而获得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有着深厚的学习发展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将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让学生在探究创新和合住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知识,这时我想学生设置了如何将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转化为一个个三角形的计算、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如何进行等问题情境。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纷纷开始动手操作起来,有的同学之间开始小声的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学生开始在纸上动笔画起图形,不一会儿,学生们得出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方法和多边形内角和的求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已有的知识,还活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创新探索的求知能力。
五、重视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范文5
一、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初中生合作学习能力
构建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独立自主学习过程和学生个体之间互助合作学习过程的共同体,既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别人的力量,才能实现对新知的有效掌握和对问题的有效解答。合作能力是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搭建具有合作探知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结合问题要求,开展小组合作探析问题活动,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找寻出正确的解题策略,实现对问题案例的有效解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设置了“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3x平行,且过A(2,4)点。(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画出此函数的图象;(3)求这条直线与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案例,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的过程中,认识到该问题是关于“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面的案例,但在找寻该问题的解答策略,构建有效等量关系时,出现了“卡壳”,此时,教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学习小组在探析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析、共同研讨,认为该问题应该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相关内容进行解答。此时,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评价。这样,初中生不仅获得了解题的策略,还提升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开展动手探析问题活动,培养初中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动手探究,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初中生在对问题案例的探究、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动手实践的能力、思考分析的能力以及创新求异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问题案例,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抓手。初中数学教师应将问题教学作为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将解答问题过程变为学生探究分析和分析综合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答问题等,锻炼和提升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问题:由于连日暴雨导致某路段积水,有一辆卡车驶入该积水路段。如图所示,已知这辆卡车的车轮外直径(包含轮胎厚度)为120cm ,车轮入水部分的弧长约为其周长的1/3,试计算该路段积水深度(假设路面水平)。
分析:该问题是关于圆与直线之间关系性质内容应用的问题,解答时需要设车轮与地面相切于点E,联结OE与CD交于点F,联结OC,设∠COD=n°,并利用圆与直线的性质内容进行解答。解题过程略。
在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分析,采用转化解题策略,将现实问题转为关于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数学问题,通过设车轮与地面相切于点E,联结OE与CD交于点F,联结OC,利用其等量关系,进行有效解答,从而有效提升了初中生的探究技能。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置一题多问,让学生在探析问题条件关系,找寻解题策略的过程中,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思考、分析问题更加灵活。
三、在解题过程中开展辨析活动,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反思能力
自主反思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内涵,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对反思能力的培养渗透于评价辨析活动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活动或解题过程进行辨析和评价,提出和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观点,在辨析和评价他人的同时,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从而实现自主反思能力地提升。
四、开展模拟试题训练活动,培养初中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范文6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后评价;必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课程;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关于数学课后评价,应该以教案和学生观点为主要线索,以教学活动的实际为考量对象,通过专业知识,仔细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检验。另外,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疏漏、失误之处,加之新课程要求学生思维更宽广、更灵活,难以预料的问题更多,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总结,不断地实践―探索―再实践来提高课堂讲学质量。而且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广开言路,善纳雅言,真诚地去与学生交流,乐于倾听其他教师和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建议,要时时处处注意收集、处理这些反馈来的信息,及时动笔反思,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但是却有许多老师认为没有必要也不知道如何入手,更加不会想到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根据教学经验对于课后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的角度――数学体会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因为时间以及个人原因而没有说出来的疑惑、上课后对自己这堂课觉得不错的和不足的地方、做作业遇到的一些问题、一些想法,这些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后体会来总结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疑惑难题
提出一个问题的价值远远大于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思想和想法都不一样。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每个学生更是有不同的解法,甚至比老师还要做得更好,学生通过写课后评价与老师一起分析解决。
三、意见建议
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接受的最大值的建议说给老师听,老师可以因此丰富课堂讲学。对数学老师上课的内容、课后的作业有什么意见都可以写出来,或者有些心里话想对数学老师说的也可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反映。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有的学生接受快,有的学生接受慢。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迅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题目中;但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学会应用。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建议老师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做到因材施教。
四、创新发现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新发现、新想法可以记录下来。
当老师看到这些就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品读与研究――对于学生有些观点,对学生的内容进行深刻研究,老师可以不断改进。激励学生,对于问题,老师要耐心地给予解答;而且对于老师教学实践的及时评价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整理与归类――有价值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充实该章节的知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批语及时――学生的问题得到重视更加积极地参与老师的课堂学习;指导与奖励――对写得好的加以奖励,不足的可以加以指导,有想法的加以提高。
另外,课后评价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敢于质疑老师,让老师知道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中有问题,老师也会进行细心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将研究成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样老师的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提高不少。课后评价能使课堂不断优化,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课堂导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情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在课后认真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理论,为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
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会发现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针对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及时恰当的表扬,运用真诚赞美的语言加以肯定,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再现生活、体验生活,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发现问题也会及时反思不会养成拖延的习惯;师生之间也会互相敞开心扉成为亲密的朋友;学生通过老师的课后评价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后评价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就能找到实现教育实践的创造性与探究性的途径。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使自己走向反思研究之路,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课后评价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