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健康人格 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
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吹到了校园,一些学生受到不良影响,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和行为都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德育与人格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帮助学生摒弃不良思想与行为,塑造健康人格。
一、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发挥的作用
1.直接作用
直接作用就是语文教学行为可以塑造学生的完善的人格。在语文教学内容中,有的是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党及人民的教学内容,有的是悲喜交集的革命先驱故事,有的是抒情散文,有的是和非、对和错、善和恶、美和丑的比较的基本要求,有的是做人的原则等等。教师当进行教学的时候,仅仅需展现出此类内容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则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及审美意识,让审美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则可以增强学生的正义感、主动性、自信心、创新性、独立性等优良的品德。此外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能够充分使用语言及文字的魅力、榜样的力量以塑造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2.间接作用
所谓间接作用就是语文学科教学行为可以非直接的构建学生完善的人格,此间接作用主要根据师生两者教和学的行为,直接或者非直接培养学生的部分可以推动完善人格构建的关键的要点。此类因素不属于直接展示健康人格的观念,而属于健康人格因素构建的不能或缺的条件。因此我们将此类因素展现的积极影响,称之为间接作用。举例来说:教师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全面使用所有学生独特心理调整里的优点,选择适当的体态语,妥善的进行赞美,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自我肯定,建立自信心;以及直接或者非直接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方法,认知框架,语言文字水平还有理解性。根据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创造性。此类能力及特征尽管不在完善人格涵盖的因素里面,然而由于此类因素直接作用于个体人格的构建部分,属于个体健康人格构建及培养的重要条件。
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1.根据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综合性学习给最新教育部出版的语文教学课本建立的新内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不再受到原先语文教学的非开放性的影响,指引学生由语文的课本还有科学世界里,融入到生活世界里,是指引学生根据实践练习积极配合、进行探究的关键方法。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从书本里的内容再融进日常生活里面,从而处理生活里的你、我、他的一系列的不知所措的烦恼。其从学习的环境里走出,融进课堂以外的丰富的环境中,融入自己、伙伴、老师及父母的内心世界,融入一个和海洋及天空比较起来更加宽广的人的内心世界。这在学生了解自己、公平对待同学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当学习语文的时候需培养出学习选择语文知识及增强语文能力的行为,于日常生活里具备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全面展示学生作品的观念,在学生方面开展德育教育及人文教育。
2.通过作业批改完善学生健全人格
事实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不过审美的角度不同而己。语文学科通过作业、作文、周记的批改,与学生书面对话,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良好方式。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增多,他们有生理上的需要,也有心理上的欲求;他们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又拼命封闭自己真实的心灵世界,只有在困惑中忍受煎熬。语文教师是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也是他们最依赖的人。他们有许多真情实感,不敢跟家长谈,不愿跟同学讲,只想在作文、周记中尽情流露、挥洒。教师就要抓住这些机会,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摆脱错误的思想和消极的观念,给他们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与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于课外实践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了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结语
教育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包括育人,包括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最本质的内容,将塑造学生人格忘在脑后。希望本文可以引发初中语文教师甚至其他学科教师思考,可以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教育教学中更为注重“育人”,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瑞芳.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J]. 学周刊,2011(13).
[2] 郑汉英、庞卫华.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