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职业规划

环境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1

关键词: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快,高校肩负着培养具备较高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在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制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研究、轻视应用实践的问题。为了提升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使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在目前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中,环境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方向。环境设计是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其依托原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逐渐发展起来,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和整合的一门实用艺术。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战略,各高校开始研究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999年,一些高校开始扩招,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诸多高校先后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到了21世纪,各大高校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陆续开始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构建起较为系统的应用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环境设计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建设离不开环境设计,人类共享生活环境。现在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作为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重要载体,其地位不容忽视。目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进一步分化,教育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创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素质教育对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设计是一门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性学科,其能引导环境不断向着最优化的目标发展。人与环境本身都在时刻变化,书本上的知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学校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设计师的身份,处变不惊。环境设计师的角色是不断分化的,其知识面要非常广泛。学生个体具有多样化特征,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不同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

三、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取向

当前,中国的环境设计人才培养应当确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发展战略,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多样化、特色化为方向,整合、优化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同时,以人和环境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培养高素质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学校应综合考虑专业方向设置、理论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等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新时期的设计师要一专多能,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要爱岗敬业,在校学习期间要多实践、实习,要深入社会、深入基层,要有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学生只有具有出众的岗位适应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取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培养模式要注意与地方文化融合,培养出的人才应为地方发展服务。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各不相同,而环境设计本身就是解决自然与环境等问题,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熟悉当地的文化特点、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多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课程设置

一、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就业现状

1、室内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是一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内设计专业(又称装潢专业)就已经成为了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方向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至此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情况良好,这和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沿海城市开始,城市化进程速度之迅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农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扩招后毕业的大量学生涌入沿海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居住、医疗以及消费等各种问题。供不应求的楼市导致了在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层楼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变成了现在的超高建筑。这样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产生大量的室内设计工程。

2、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就业现状

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报考环境艺术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室内设计。然而,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每个学科自身也越来越独立,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Design),景观设计学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观要素以及人工景观要素,是一门与地理、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历史互相交融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具体的项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内硬装软装,景观设计主要负责实施道路的规划、植物的选择、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历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来,景观设计学科是一门比室内设计学科更需要综合知识和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那么我们从可提供的就业前景来研究,一个中小型的居住区楼盘,一栋民用居住楼根据其户型的不同,大概会产生将近80到120个室内设计工程,而景观设计工程只会委托给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团队,每个团队内大概8到10人,室内专业和景观方向的就业前景悬殊巨大。就业机会的渺茫导致了有些学生即使对景观专业非常感兴趣,也因为对前途的渺茫而随波逐流,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二、民办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三本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近五年的专业教师,对同类学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熟悉。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大部分学校都会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测绘、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类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基础核心入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就会逐步引入专业的分科,有室内设计原理以及手绘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及设施及手绘课程,让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了解了两门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现实意义,才能培养自己对其中一个学科的兴趣。虽说在专业选择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在初始时都会均等的设置室内方向和景观设计的课程,但是无论从教育大纲以及教学精神上,大部分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年级分配专业时,都会将天平偏向室内方向,在讲授初级专业课程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室内设计方向。最终导致选择室内方向作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数目远超过景观方向,那么在高年级阶段到大四毕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最终成为了室内设计方向独大的局面。

2、问题背后的综合原因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能单独归咎于就业率,虽然这种普遍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景观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别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高度发达区,或者是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交通枢纽沿线,此类的景观设计人才是相当匮乏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专业基础比一本类重点院校的学生稍显薄弱,那么在本科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就更为重要。而现在,基于此类现状,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学生的就业倾向往市内设计师、基础绘图员或者效果图的制作上引导。最终导致了高级设计人才大都是重点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类环境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甚至售楼部。如果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主观并且被动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类学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和进步。在国内,任何一个能力较好的景观设计团队所招纳的团队成员一般都是有着较好的技术能力以及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如果三本类院校的学习景观方向的学生想要进入这样的工作团队,学历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国家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并没有苛求初始学历,所以,院系以及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深造的学生,继续学习。一方面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水平。院系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入正轨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引导,强调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两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不会面临没有心仪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两难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抓牢、正确引导

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团队要求设计师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上,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大纲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须有根本上的转变。首先,在基础课程之后,应该对学生平均的教授室内设计方向以及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两个方向虽然学科性质差异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隶属于环境设计学科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两个学科都应该都要有所涉猎,然后主修一门。在初步学过基础理论课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方向选择引导,分析学科特性,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就业情况,切不可用工作的压力引导诱导学生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专业。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之后,室内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各类核心课程应该按照层次、难易程度依次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学科特性,学校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和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和市级工程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交流,比起每天面对枯燥而生硬的书本知识而言,这种实际经验会让学生有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深入实际、教学相长

实际项目对于环境设计类的学生来说远远比课本知识来的直接,这也是为什么设计类专业对于实际项目的要求会比文理科各种科研论文要求更严苛。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设计类学生有机会和导师一起参与各类实际项目的操作和演练,而本科生大部分的时间则是在学习各类基础学科。即使到了大四阶段,安排了各类实习课程,基本上也如没头苍蝇般随意找一处室内家装公司实习。很多本科生都反映,除了看户型套模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客户买材料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非常有限。笔者认为,在本科大三大四阶段,系部应充分利用专业特性,无论是企业合作还是教改以及各类科研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有兴趣和专业优势的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即使不能一开始就参与设计,从基层绘图开始,与老师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参与出图和项目洽谈和施工也是好的。此类实习课程为大四毕业设计会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持和心理准备。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3

摘要:高职院校把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竞赛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开发、课程标准的制定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能竞赛;职业岗位能力;技能水平;人才培养;对接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不断促进教学改革,把竞赛作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具有了针对性,同时,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明显增强。

一、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融通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教师教和学生学具有了针对性

竞赛项目及要求和专业主要课程相衔接,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联合华记环球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华记环球杯”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大赛分两个项目,室内设计施工图绘制和迎宾台创意设计与手绘表达。竞赛涵盖了环艺专业基础课程《AutoCAD制图》《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等和核心课程《餐饮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等,要求学生必须熟练AutoCAD软件操作和具备创意手绘表达的专业技能。

2014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技能竞赛,我院数字媒体和游戏美工专业选送的“数码插画设计项目”和“游戏角色设计项目”共四部作品获2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竞赛展现了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动漫设计与制作技能水平,促进我校动漫专业教学更好地建设与提高。

(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根据大赛考核内容,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取得相应模块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学院通过与部分同类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走访与交流,对专业相关岗位证书了解和分析,制订了职业能力分析表。学生根据职业规划及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有计划地获取一项甚至多项职业资格证书。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分析表:

专业核心能力 就业岗位指向

运用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的绘制图纸的能力。 初次就业岗:绘图员、美工;

1.艺术审美能力;

2.发散思维和创意能力;

3.设计手绘表现能力;

4.运用平面绘图软件绘制二维效果图的能力;

5.运用Rhino构建产品三维模型的能力;

6.渲染产品效果图的能力;

7.熟悉新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整个流程,熟悉企业运作方式,有善于利用材料、工艺、技术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的能力;

8.市场调研分析能力;

9.客户沟通能力;

10.书写市场调研报告、策划方案的能力;

11.沟通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设计管理与团队合作能力。 目标就业岗:产品设计师、设计助理、设计总监;

1.产品平面广告设计的能力;

2.产品包装设计的能力;

3.产品展示陈列设计的能力。

4.产品推广能力。 拓展岗:平面设计师、视觉传达设计师、商业展示设计师、包装设计师、产品推广人员。

该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学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1)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证书。(2)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之一:①全国信息化专业技能认证,产品造型设计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级(中级)或工程师级(高级)。②全国信息化专业技能认证平面设计工程师(高级)认证证书;③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级或中级绘图员(CAD)证书。

各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赛获奖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把大赛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提高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三)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培养教师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争取行业企业以协办的形式出现,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一方面企业参与使学校针对其产品强化教学,培训成熟的准职业人;另一方面企业在赞助赛事时展现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社会知名度,真正实现互惠同赢。

学院与珠海本土企业金辉礼饰纪念品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成立产学研基地。该基地入驻金辉公司6名设计师、技师和多名学院教师,院方和企业以项目开发模式,共同开展教学。企业除提供资金、设备、师资,还为基地内学生提供助学金和各种补助。学生们的设计作品归企业所有。这种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生们以港珠澳大桥、渔女、航展等珠海元素为主题设计特许纪念品、手信。其中,以航展为主题的作品仅在航展期间的销售额就达二十多万元。第十届中国航展纪念徽章等多种手信成功入选第一批珠海手信产品名录,成为对外展示珠海风土人情的无声“代言人”。

(四)大赛促进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很多内容体现了当前行业中此项技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趋势。在竞赛过程中,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把设计一线对岗位技能人才实际要求和岗位变化趋势直接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去,从而缩短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及岗位需求的差距。学院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一线设计师,同时提倡在职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学习。例如环艺专业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应具备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资格证书(含高级工),或经学校认可的“双师型”教师;从事辅助教学的实训指导教师要具有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熟悉本专业实训室的各种设备操作,使得教师队伍具有更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结语

职业技能竞赛对岗位能力的开发、课程标准的制定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建立技能竞赛长效机制,形成一套管理科学、程序规范、保障有力,并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技能竞赛和人才表彰制度,还需不断地继续努力。高等职业院校以赛促教,确定技能竞赛周(月),对形成浓厚的技能训练氛围,展示高职学生良好的技能水平,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雷.室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1(06)

环境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4

关键词:人文素质;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34-02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滞后将直接影响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现,进而影响其就业能力的实现。当下,很多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及实践能力不足无法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进而在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道德观上发生偏离,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增强其竞争力,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各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应届生整体就业率大约为三分之一,毕业生数近600万,还有100多万历年未就业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受阻,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就业总体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仅仅是总量上的过剩,更是结构性的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

一、美术教育人文素质的现状分析

(一)知识结构层面

中国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一文中曾提出“担任这一业,也需懂得这一业在人生大道共同立场上的地位和意义,此谓之通识。”优秀的人才须具有宽厚的人文素养,须具有辽阔的学术视野,而当下的美术教育就知识结构层面而言,却表现为知识面狭窄及结构单一。据社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美术专业学生不仅普遍缺乏文学、历史、哲学知识,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和当代科技发展趋势更是知之甚少。很多当代大学生依旧依循“技能至上”的思维定式,不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一味强调“专业性”,忽视多学科理论知识与多种专业基本技巧的综合积累。与此同时,一部分在校大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而热衷于考取各种英语、计算机及各种实用技术的证书,而漠视追寻自身的艺术研究方向,在学业上没有自己的专长和个性。

以高校教学为例,其一教学方式采用应试教育,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扼杀其创造力;其二专业划分过细,无法应对市场变化,难以引领市场走向;其三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降低学生了学习兴趣;其四专业设置重复、错位,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阻碍其教育质量的提高。片面追求“专业化”,不重视人文素质的积累,将无异于迫使高校美术教育偏离轨道。

(二)实践能力层面

美术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其实践性是其最根本的特质,动手操作是其基本素质,语言表述是其主要能力。而当下的美术教育就实践能力层面而言,却表现为缺乏必要的人生体验及职业规划。一方面,主动参与社会活动较少,不去积极寻找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时甚至在阐述自己作品时言语枯燥乏味且漫无目的,缺少感染力。另一方面,缺少必要的职业规划,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展望,没有适时的给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一些设计系的学生平时习惯了电脑操作,有时连基本的手绘能力都丧失了,一旦在实际工作中用到就无以应对了。

据调查统计,美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过兼职经历的不足20%,大部分学生还不愿走出“象牙塔”。在兼职目的选择上,有78%的学生选择提升自身素质,有65%的学生选择赚钱,有8%的学生选择其他。数据表明当代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不强烈,但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明确,以锻炼自我为主。

(三)艺术修养层面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在论及艺术时提出“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所指就是艺术修为,是博览群书后的睿智,是游历名山大川后的豁达,是一种坚韧执着的人生境界。而当下的美术教育就艺术修养层面而言,则表现为心态浮躁缺少艺术定力。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当代美术专业学生在对待是非、真假、美丑、善恶等缺乏立场,进而出现人情淡漠、道德失范、精神虚无、价值错位,自我膨胀等人文精神相悸的现象。

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重视物质生活缺少理想抱负,在艺术追求上得过且过,缺少精益求精的品质,没有“格物致知”的学术精神。二、重视个人享受缺少集体观念,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关心偶像剧及港台的明星,无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更无从谈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二、美术教育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就业能力所面临的困境

1、学生观念落后

在择业问题上很多学生及学生家长还抱持着非大城市不去,非事业单位不进的思想,宁肯不就业也不“屈就”,局限于职业及地域,认为去了小城市就没发展,进了小企业就没保障。

通过调查发现,就业能力所面临的困境在地域方面表现为:大城市挤不下,小城市留不下。在政治、经济、文化优越的大中城市发达地区,人才蜂拥而至,相对过剩或大材小用,想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难”。与此同时,国家急需的而又艰苦的地区,尤其缺少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没有人去,或者去了一段时间又很快回来的,想留人才很“难”。有一项对应届美术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

通过调查发现,就业能力所面临的困境在职业方面表现为:事业单位进不去,民营企业招不来。许多毕业生不急于找工作,在家准备农村特岗教师考试、招警考试、村官考试、全国公务员考试……。大家普遍认为,考上公务员就捧上了“铁饭碗”,但极低的录取率又把许多大学生拦在“考公”路上,于是一批批的高学历待业人员及“啃老族”涌现出来,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部分民营企业求贤若渴,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却难以吸引毕业生的注意,很多毕业生认为起点太低,放弃了去民营企业工作的机会。

2、高校指导滞后

一方面,表现为缺乏系统性的就业指导,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都是开设在大三大四阶段,而很少设置在入学之初,缺乏连贯性,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职业规划和发展。另一方面,指导的老师自身缺乏实战经验,就业指导的教师往往就是本班的辅导员,而并非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缺乏实战经验,教授内容过于空洞化和理论化,难以使学生产生鲜明的印象,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高校就业指导的滞后直接影响着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和完善

(二)就业能力所迎接的机遇

1、政府扶持

2012年河南省政府将改善学生就业环境,拓宽其就业途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加强缩短地区、城乡差异,不断改善不同所有制单位工资福利状况差别显著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人事、户籍、住房、医疗、保险等方面制度,并且对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与此同时,河南省政府推行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结合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各地城乡建设需求,积极引导毕业生到中原经济区建设一线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养老服务和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扶贫等基层岗位工作,到小城镇或新型农村社区就业。

2、商业竞争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剧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逐渐产生了对艺术的崇尚和追求,在商业竞争中,美术设计的地位也越来越受重视。通过视觉来传达的艺术作品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态势。传统艺术正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不断交叉,衍生出许多新的专业。目前广告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览策划、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成为新一代文化产业急需的人才。

结语

总之,美术教育人文素质以人文基底的深厚影响着就业能力的形成模式和发展方向,以人文精神的消弱制约着就业能力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助力;同时,就业能力以实业精神的笃定影响着人文素质的核心概念的演变和深化,以功利思想的滋生制约着人文素质的核心品质的净化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孙荣山.就业能力结构述评[J].经营管理者,2011(05).

[2]王金玲.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6).

[3]马新凤.培育人文精神 提升人文素质[J].学理论,2009(05).

[4]李秋喜.提高绘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05).

[5]钱穆.国史新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12).

[6]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08).

[7]刘勰.文心雕龙[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05).

环境艺术设计职业规划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艺术类毕业生 就业问题

我根据对我校实习学生及企业的调查,并结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经历,简单谈谈对艺术类大专生的就业认识。

总理曾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那么度过不平凡的2008年,进入金融危机笼罩的2009年,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又有哪些新变化、新形势?艺术类毕业生的现状如何?他们该如何迎接挑战?

一、就业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

据现代快报2009年2月21日报道,2008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2.9万人,2007年年底已实现就业40.8万人,年终就业率达94.95%。2008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又增加了3万人,总数达45.9万人。加上外省江苏籍毕业生、外省生源到江苏就业及往年积存尚未就业的毕业生,预计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将超过60万人。

“单从毕业生总量上来看,2009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就十分严峻。”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胡金波介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岗位需求增长不足。江苏省部分企业特别是加工出口型企业面临经营困难,部分行业出现就业需求缩减,劳动力供求矛盾更为突出。江苏高校的毕业生对江苏情有独钟,90%的毕业生都选择在江苏就业,不容乐观。

不过,江苏已经出台众多政策扶持大学生就业。2009年,江苏要确保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年终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艺体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

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金融、新闻、工商管理、体艺类,这四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会相对较大。2009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金融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其次为新闻类的专业,2009年新闻类的毕业生增幅高达28.7%。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也非常多,2009年毕业生总量超过六万人。此外,2009年艺术类体育类的就业人数就业总量也超过五万人。从最近两年的就业率统计来看,这几类专业的初次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比平均水平低20%―23%。

教育部将对连续三年就业率偏低的专业进行调整。主要有三种调整方式:一是由市场自然调整;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强制性的调整,要求就业困难的专业隔年招生或者干脆停招;三是高校主动调整,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主动调整专业方向和招生计划。

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在2000年初正是全国上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引进外资,社会经济稳步增长时期。公路绿化带、小区绿化、公园绿地、商品房等室内外景观环境大批兴建,园林、环艺的毕业生非常抢手,进入公司不需要太高门槛。近些年,企业用人已有自己的用人标准和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近日对企业回、对顶岗实习生的调查发现,企业聘用人员有以下趋势。

(1)到岗即用和经验优先。

从走访情况看,企业的用人需求并未饱和,对人才更是求贤若渴。但从企业的角度他们希望新进人员可以迅速融入团队,熟练岗位技能,特别在动画等需团队协作的专业上,企业不愿进行二次培训,增加自身负担,员工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入岗即上岗是他们的用人倾向。

此外,纵观各种形式的招聘会,“经验”成为招聘市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企业对经验的看重体现了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经验,也意味着不但具备专业技能,还可以应用自如。古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具有一定经验的人更有助于新方案、新设计的创造实现,甚至希望有行业领军的技能经验,可以带动整个团队的能力提升。

(2)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用人新标准。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初现端倪,社会的人才标准更加灵活,更加务实,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需要用较少的人员解决多的问题,需要更多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在企业回访过程中,看到很多公司在用人时,不在单一看待专业人才,设计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涉及销售领域。在企业看来完成方案设计只是成功一半,将作品推销出去并成为现实,才是真正的成功。以得到收益视为人才的体现,不再单纯方案本身的美学角度考虑。

而且,艺术专业的企业用人更加宽容,很多企业在聘用人员时,对学历要求放宽,更加注重的是人员的综合素质、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3.艺术类大专生的就业现状。

(1)基础技能不过硬,学习知识不会用。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及调查,发现往届或应届顶岗实习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标准存在差距。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理论技能学习,不能在实践工作中得以应用。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就是:“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二者是必须均衡协调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学习。”

(2)敲门砖不硬。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虽然发生新的变化,但是在根本上还是对人才有着一定的“标准”,而这种标准既成为高职生求职时的机遇又成为高职生求职时的挑战。由于很多企业在招聘信息中以学历、文凭为进入企业的门槛,致使很多大专生盲目追求学历、文凭,掏空心思想通过自考及各种技能证书等形式获取更高的文凭来增强社会竞争力。但一山更有一山高,单纯靠学历、文凭大专生不具优势。

当今就业难与经济大形势有关系。但对个人而言,无论经济形势好坏,自身就业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学历,而且取决于经验。因此,在追求知识和学历的同时,强化对于工作经验的追求,是解决就业的核心方案。

(3)对就业的准备不充分。

学习目标不明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自己的学习或者是考试成绩的限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当他们进入高职院校读书时,在心理的目标上与现实有着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性就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因而高职生在入学时往往有这种负面的消极心态。

梦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高职生在制定目标时往往会走入误区,确定的目标与自身的能力有着一定的距离,又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懂得对目标作适当的更改,因而在行为上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系统里。在制定职业目标时要不合理并且在行动上没有持之以恒,没有审时度势地对目标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结论与对策

1.确立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需要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学校要培养一批有一定科学理论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任务是相当重的而且关系到以下两点问题。

(1)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对每个专业都要经过精心调查研究,安排好主课与副课及课程内容。优秀的教材与教师是关键的关键,因为高职的专业教材不仅有一般理论,还要有大量的实践事例,这是以往的教材所欠缺的;有理论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是目前高职教育所急需的。

(2)实践课。学的知识不到实践中去用就是死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应用,才能熟能生巧。目前用人单位一般都希望所招新人进厂就能顶岗,不需长期见习,不需进行岗位培养多年,所以高职生在校实践要相应多一些,以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一技多能的训练,增强就业竞争力。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全面发展。

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包括人品、专业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经验、成熟程度、调查能力等,所以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全面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

4.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要做好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准备,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与有关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在学生大一或者大二时就开始研读有关“人力资源”或“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各种文章。对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对现今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对以后的发展动向有一定的目标。还要制订职业目标,合理并且在行动上持之以恒,而且要审时度势地对目标进行合理调整。

5.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及技能。

在就业困难时,大专生要以养活自己为己任,养活自己最光荣。但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仅是让他们聊以糊口就大功告成的使命。现在要学生创业,创业意味着自己的人生航船驶向自己十年寒窗外春暖花开的海洋,让自己学有所长,得到一份事业,有更好的收入,更高的社会地位。但对于脑海中一片空白的学生,不会用枪的士兵,硬要他们赤手空拳上“战场”是否有些残酷,是否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让他们知道如何面对创业的艰难。

参考文献:

[1]王旭辉,王攀.高职院校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职业时空,2006,(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