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农村劳动力 作用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农村建设也期待着涌现出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强调指出,要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并且,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是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然而,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量农民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者培训的仅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有0.13%。在过去几年中,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力军的各类成人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经费短缺、师资队伍落后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总量增长不快、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优势与意义

职业教育对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迁移的作用是很显著的。文化素质越高、专业培训程度越高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能力就越强,职业稳定性较高。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都需要新型劳动者和大量中高级技能人才,对此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由此,张竺鹏等学者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于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单纯“技能型”、“即时型”向“素质型”、“战略型”方向转变。而从农村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利用与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教育培训,是关系到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与各类成人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主体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高职院校不仅资金充足、办学条件良好、师资力量雄厚,培训目标明确、培训质量较高,而且具有较大规模的职业介绍能力,并紧紧扣住就业环节。尤其是在培训师资的配备上,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占据较大比例。并且,与生产一线相差无几的先进设备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了培训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密切结合。高职院校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农村劳动力个人教育需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充分参与,有利于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与技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而培养高技术和高技能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三、高职院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具体实施方案

1.技能性培训

高职院校开设的技能性培训课程旨在改变转移农民只能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要求较低的传统部门,如农产品的粗加工、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就业的现状,提高其在非农领域的就业能力。针对当地和邻近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主要行业,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培训,使转移农民能找到待遇优厚的就业岗位或回报可观的创业机会。首先,高职院校要对所有转移农民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目标是使其具备遵守法纪、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其次,根据转移农民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构成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计划,重视实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转移农民要分别对待,并鼓励后者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另外,注重实践性环节,侧重于专业技能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实习场地、实训基地建设和实习仪器设备更新,为转移农民熟练掌握技能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制定适合农民工文化程度和特点的教学计划,积极开发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培训教材,将教学分成模块。并且,把实习场地延伸到企业,使转移农民身临其境感受实际工作氛围。

2.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包括市民教育和创业教育等,旨在提高转移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市民教育旨在促进转移农民适应城市生活方式,遵循城市的行为规范,完成其社会身份的市民化转换。市民教育课程应该包括基本权益保护、法律常识、城市生活常识、职业道德和礼仪等。要为参加培训的转移农民详细讲解《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相关内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指导转移农民依法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依法处理侵权事件,培养其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邀请回乡成功创业的农民讲授自己如何创业、如何进行经营管理、如何获取市场信息,以及创业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从中总结有价值的、可以借鉴的经验。

3.实施就业指导和组织就业洽谈会

高职院校要通过就业礼仪培训和日常咨询等形式对转移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岗位存在较大空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要对准备进入这些行业的农民进行就业礼仪培训,内容包括个人形象、礼仪礼节及如何提高求职应聘成功率等。对刚外出寻求就业的转移农民,进行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介绍、就业岗位推荐等。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筹建转移农民就业服务信息网,以方便农民的远程访问。

4.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求职能力,高职院校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不同工种、不用行业、不同岗位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一般高职院校都具备十几个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资格,针对转移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需要,可以开设维修电工、测量工、物业管理员和办公自动化等职业技能证书培训项目。职业技能鉴定主要针对综合素质较高、个人经济状况较好的转移农民以及部分高中毕业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青年农民。职业技能鉴定给予他们一个证明自身实践技能的机会,并且考试合格后颁发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统一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摆脱户籍、学历等束缚,实现外出务工时能拿上高工资,甚至成为“高级蓝领”的愿望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及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通过开展培训、考察、学习交流等项活动,提高广大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为全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广大农村实施“111”培训计划,到2014年底,依托省内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培训100名技术指导员;依托技术指导员,培训10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依托科技示范户,培训10000名骨干专业农民。通过实施此项工程,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村干部带头人,培育一批种养加科技大户,发展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的农村经纪人,锻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老板,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开发对象

1、全县现有的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再生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

2、从事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经销活动,年交易额超过5000元的人员;

3、每年累计从事经营和中介活动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人员(包括:从事餐饮、娱乐,医药等各行业);

4、促进我县某一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展,并形成气候和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人员;

5、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及加工业且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的人员;

6、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创业活动的大中专及高中毕业生。

四、培训方式

在积极配合市里组织的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县农村发展实际,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1、全县每年举办10期培训班。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负责人或科技人员对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

2、每年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搞2次专题讲座。

3、每年组织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到新型组织发展较好的区域参观考察学习1次。

4、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暨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经验交流会或总结表彰会,对优秀典型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和表彰奖励。

5、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每年对农村种养大户、能手进行3-5次技术技能专题培训。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4月—6月)

1、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乡镇(场)对全县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及符合开发条件的人员进行广泛调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库。

2、组织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研讨会,研究制定《县“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7月—2014年10月)

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培训经费、扶持政策等,组织相关人员按既定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活动安排:

7月:组织落实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教师,建立教师档案。同时,各乡镇(场)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贯彻落实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信息。

8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并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9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同时,协调组织“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项目的申报,实施。

12月:协调县人办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活动安排

1-2月:调整制定《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

3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摸底调查,了解农村发展情况,调整完善实施方案。

4月:举办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技能培训班。

7月: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8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

12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2014年活动的实施,按照和的总体思路延续,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三)验收评估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

1、每年年末,组织部门、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验收,表彰典型,形成详细的总结报告。

2、将五年来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及时归档备案,做好迎接市里检查等各项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业管理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科协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统一调度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乡镇(场)农经站作为本地管理农村实用人才的责任单位,要制定本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展。

(二)落实项目经费。在用好用活农民绿色证书培训项目专项资金的同时,我县要将“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补充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从开始,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开发项目补充经费。补充项目资金由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并报本级政府审批。项目补充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三)加强人才管理。对参加培训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学习档案,纳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库管理。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申报和评定工作。

(四)整合培训资源。积极整合培训基地、教学设备等培训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是各乡镇场要发挥好基层农民学校作用,对有关师资进行登记造册,档案管理,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五)创新培训载体。要按照市里活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一是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市里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达到足员参与。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要紧密结合“一宣讲、三到户”、阳光工程等活动,重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三是抓好典型基地建设。依托北部瓜菜种植基地,更新品种、更新技术,扩大种植规模,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全县农民接受和发展高效农业。围绕西部杂粮杂豆市场,鼓励周边乡镇农民发展和扩大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四是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加快日光温室大棚、膜下滴灌等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引导农民接受和使用现代农业新设备、新技术,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村实用人才,提高我县现代农业水平。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范文3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云南省宁蒗县于2004年开始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在同年完成县级培训8期,培训3200人。转移就业占培训人数的85%。2005年。县级培训单位在总结2004年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县级培训和乡镇分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共培训了1000人。转移人数占培训人数的85%。2006年承担培训任务的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方便广大农民,以乡或村为单位组织开展培训。其方法步骤如下: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经过调查论证,编制了《宁蒗彝族自治县2006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召开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乡镇分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副职、农科站站长、经管员共55人参加的为期两天的培训会议,并在会上就开展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了有关领导的讲话、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与此同时,县校负责人根据全县15个乡镇农村劳动力、交通分布的情况在会上作了工作安排,下达了培训任务。县级培训会议结束以后。各乡镇按照会议要求,进行了摸底调查,范围涉及全县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共2500人。根据摸底调查的结果和村、乡(镇)两级推荐上报学员情况,承训单位通过汇总、审核,确认了2500名学员,并将确认人员编成了25个教学班,为每个班配备了一名教学负责人和数名理论课:实践课的教师。为方便学员,培训一般以乡为单位集中进行,但对乡镇较大、学员居住分散的,则以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前对参训学员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审核无误、张榜公示以后,发放教材及招工信息资料。培训时按《培训第一节课》、《进城务工常识》、《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劳动保险知识》、《劳动法》、《合同法》等教学安排内容。由任课教师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面授和指导。据统计,全县共派教学负责人15人,课任教师每班4-5人,发放教材2600套,招工信息50条,公示了25次,完成计划的100%。通过培训,90%的受训者基本掌握了进城务工生活常识、相关政策和保护自身权益方面的法律知识,85%的受训者已从农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年实现转移就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21.6%。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经费投入较少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主要是由国家投入、地方财政配套和受训农民交纳三部分组成。目前除国家投入外,县财政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制约,教育经费难以保障。农民自身经济状况较差,让他们交纳培训费也不可行。

2,学员文化素质低,教学、管理难度大

由于小农意识和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参训劳动者不太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一些学员还会把松散的习惯带入培训现场。台上老师讲,台下聊“家常”:有的甚至认为:不参加培训照样可以外出务工。认识不到接受培训可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加之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教育起步较晚。参训人员文化水平低,致富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因而,在对学员开展培训时,常出现集中难、教学难、管理难现象。

3,基层培训基地设备技术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乡有科普文化学校、村有科普夜校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场所,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投入有限,技术设备得不到更新。造成培训基地设备技术落后,使培训受到制约。师资队伍中,除了县农广校的专职教师外。有的是从县级有关部门临时抽调的职工干部,既无教师资格。也无教学经验;而从农村聘请的“土专家”,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专业理论,且兼职居多,更换频繁,极大地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培训质量低,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简单

实际工作中,由于参训学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参差不齐,只按统一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单一培训模式进行,这样,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技能的农民,就难以学到见效快、适销对路的实用技能。对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青年充实、更新和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也体现不了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在培训内容方面,由于只围绕进城务工的相关知识要点开展,而没有就创业、就业技能等内容为重点进行培训,培训范围不宽,且简单、缺乏创新意识,难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1,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的投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事业,应多渠道、多途径广泛筹集资金,增加投入。在具体操作上。可按“政府拿一点,学员拿一点,社会各界支持一点”的办法进行资金筹集。对所筹资金,要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切实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有效的作用。

2,提高学员素质,规范教学管理

面对差距、机遇和挑战,要用新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要转变学员固有的落后观念,提高认识,切实把握和理解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二要对学员进行知识培训。知识培训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而应培训适用、实效的进城务工知识。使学员能更好地、客观地、辩证地解决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三要开展学员之间的竞争。竞争作为一种动力,不允许悠闲松散、停滞不前。

教学管理应本着“方便学员。而又不增加其经济负担”的原则,尽量深入基层,将教材和进城务工知识送到农民家门口。培训过程中要帮助学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学员安心学习、学以致用。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要按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尽可能将实用、实效的专业和技能讲得通俗易懂,联系实际加以传授。

与此同时,承训单位要建立健全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班、学籍、教材、教务、考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学员和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并不断完善培训条件。积极开展农民工培训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培训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对成效显著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3,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范文4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我镇作为全县党员大培训的试点镇,今天党员大培训工作圆满结束。参加这次培训的基层党支部共有x个,党员x名,其中农村党支部x个,农村党员x名。这次党员大培训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以提高农村党员素质为切入口,切实提高农村党员掌握科学种养能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能力,为重塑农村党员形象和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此次培训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大培训活动有效开展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确保领导力量到位。为使党员大培训工作有效推进,镇党委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员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制定和完善了具体的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机制。

二、因地适宜、分期分批,确保大培训活动取得实效

根据各村发展经济、种、养等不同,以抓好农村党员和骨干农民培训为切入点,分期分批分层次抓好培训工作。

一是组织村“两委”负责人、党员学习等会议精神。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政策理论素养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

二是围绕主导产业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以我镇大棚瓜菜、果树种植、奶牛养殖、黄烟等支柱产业为主导、以涉农部门为主干,分别聘请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烟草公司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将课堂培训与实践辅导有机结合,语言、教材简单易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广大农村党员接受了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增强了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

三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法制知识培训。针对法制意识淡薄,学法用法行为不自觉,造成农村党员时有违法行为发生的情况,镇党委聘请了国土资源局专家,结合我镇实际,针对土地管理、使用、承包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法律意识。

三、活动效果

(一)通过这次党员集中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接受了政治思想和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增强了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深化了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党员素质的提高,增强我镇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和活力。

(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党员大培训,党员科学种养能力明显增强。农民致富路子越走越宽阔,农民党员比进步,比致富的激情更加高昂。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范文5

一、制定实施方案,确立目标任务

围绕我县玉米、蔬菜、奶牛、林草等主导产业,我们确定培训的重点为优质农作物标准化种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重大病虫害防治等三项技术,普及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奶牛科学养殖、经济林栽培、牧草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六项实用常规技术。

1、三项重点技术培训课题

①优质农作物标准化栽培:玉米、马铃薯、架豆、青椒、胡萝卜的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土壤、水质、大气的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管理、销售及质量监测。

③重大病虫害防治:叶斑病、病毒病,蝗虫、草地螟、红蜘蛛以及其它对农作物危害大的等病虫害防治。

2、六项常规实用技术培训

①科学施肥:平衡施肥,推广生物肥、复合肥,增施有机肥,调节氮磷钾比例,科学施用新型肥料。

②节水灌溉: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模式

③奶牛科学养殖及疫病防治:奶牛养殖和管理,奶牛疫病防治,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禽流感防治技术,牲畜口蹄疫防治技术,猪病综合性防疫措施,提高肉牛、肉羊、肉鸡高效增值技术。

④经济林栽培:大接李栽培技术

⑤牧草种植:重点推广沙打旺、紫花苜蓿等耐盐碱作物。

⑥农副产品加工:蔬菜的脱水、液汁、浓缩,肉乳产品加工,小杂粮包装加工。

二、广泛发动群众,精心组织实施

我们在总结前几年农业科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农民群众的科技现状,广泛发动群众,精心组织实施,拓宽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我们确定参加培训的新型农民主要两类,一类是

45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回乡知识青年,要求基本掌握所从事产业的新技术或学到一至两门新技术。二是村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要求他们掌握所从事产业的新技术,懂经营、善管理。

培训的形式主要有以有以下三方面:

1、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农口有关部门的人员包乡镇,我局与各乡镇密切配合采取办培训班、现场示范、技物结合等形式的开展培训活动。同时,培训采取“农民点菜、专家办灶“的方式,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生产中难题是什么,有针对性地讲授解答疑难问题,群众想听、爱听、听懂,深受大家的欢迎,在南泉乡技术人员为群众讲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气氛异常热烈,从上午8时一直讲到中午2时,群众还恋恋不舍。在大临河乡,果树站人员深入果园地头,手把手传授栽培技术,示范剪枝嫁接,现场讲解,群众一学就懂。

2、加强与各级农业、科技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利用信息网络引进技术、信息,利用新闻媒体开办专题技术讲座、专版、专栏,各乡镇村利用版报、广播、印发资料开展科技教育。我局以及义井乡、臧寨乡、杏寨乡、南河种镇、金城镇邀请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教授开展巡回讲课、面授和咨询活动。

3、改变培训方式,采取以会代训、参观考察、典型引路、结对子帮助、骨干带动等方式,在活动中引深教育。

开办农业作物新品种展示会,现场向农民群众讲解品种的特性和栽培技术,扩大优种覆盖面积。举办了种子管理人员和种子经营户培训班,请市县种子管理和技术人员传授种子管理、繁育技术,法律、法规。

以县集中培训2次。培训对象为农口干部职工,各乡(镇)分管农业的党政副职、农牧技术人员;重点村示范户、种养大户和经纪人代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蔬菜市场负责人,并把价值10余万元的科技书籍、光盘、资料送给他们。

其次是以乡村组织培训乡村两级干部和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以村培训中青年农民。

三、加强组织领导,基础工作抓好

1、为加强对农业培训的组织领导,实行“行政部门监管,首席专家负责,培训单位承办,任务落实到人”的运作机制。成立了农业科技培训领导组,由副县长赵兴仲任组长,农牧局局长赵充国任副组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农机中心、农牧局各站领导任成员。农牧局负责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各部门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培训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负责优质农作物标准化栽培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方面培训;植保站负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培训;畜牧中心负责畜牧方面的培训;土肥站负责科学施肥的培训,果树站负责经济林方面的培训。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范文6

《教育与职业》: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如何?

郭虎: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可以说,2004、2008、2011年,宁夏职业教育相继迈出了三大步,特别是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大幅增加。“十五”期间,自治区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每年只有250万元。2004年,宁夏职业教育开展布局结构调整,开始扩张规模,走集约化发展之路。2006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后,自治区将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2000万元。2008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确定了“使初中毕业未被普通高中录取、高中毕业未被大学录取的学生都要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工作思路,决定建设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每个市建设一个综合性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人口20万以上的县建设一个职教中心。

建设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按照规划设计,基地占地8.8平方公里,涉及15所学校的调整,建成后可同时容纳10万人学习和实验实训,其占地面积、投资额度、建设规模在自治区教育发展史上都是空前的大手笔,对当前而言是奠基工程,对长远而言则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目前,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已经整合入住学校10所,在建2所,3所正在规划之中。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依托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成。职业教育园区计划总投资61.74亿元,建筑面积171.3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建筑面积67万多平方米,已完成投资33.04亿元,已有在校生6.8万人。五个地级市分别建成了一个综合性实验实训基地,目前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同时重点支持人口在20万以上的县建设好一个县级职教中心。灵武市、平罗县、青铜峡市、中宁县、隆德县、西吉县、海原县等县级职教中心改扩建或迁建工程部分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基础设施改善为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提供了物质保障。

同时,自治区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由原来的每年2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并从2010年开始每年再增加1000万元,2012年达到8000万元。概括起来可以说,宁夏的职业教育2004年走出了低谷,2008年得到了发展,2011年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举办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46所,其中高职学院9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29所,成人中专3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生规模达到了14.5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2.2人。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由“十五”末的1927人增加到3300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40所,其中民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20所,年培训10.5万人次。普通高中与中职招生比例达到5.2∶4.8,基本实现了中职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职业院校开设了电子、数控机床、烹饪、建筑、机械、物流、商贸等100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基本建立起了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在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连续四年取得了较好成绩,职业教育步入快车道,进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教育与职业》: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郭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宁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自治区综合竞争力、构建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面向民众、服务社会,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民、惠民、富民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可靠保证,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宁夏而言,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就是要深入实施“技能致富”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创业致富技能,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主要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与职业》: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被列为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地区。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改革试点情况?初步取得了哪些成果?

郭虎: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备案意见的通知》精神,宁夏承担了职业教育园区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试点以来,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首先,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改办文件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及时制定了《宁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为了保证职业教育园区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正在和自治区编办协调成立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由自治区教育厅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厅长兼任管委会主任,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任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设正处级专职副主任一名,成员由入驻职教基地其他院校院(校)长,自治区教育厅发展规划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高教处负责同志等组成。管委会下设综合管理部、教学实训部、培训服务部、后勤保障部等4个职能处室。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宁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后,自治区教育厅正在积极探索工作机制。初步设想管委会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工作职责为统筹安排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园区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制定了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按照教改办文件要求,我们及时制定了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其中包括《宁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园区设备整合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师资整合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园区专业调整和整合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创业园管理运行实施方案》《宁夏职业教育园区后勤社会化实施方案》等。

四是确立改革目标。我们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机制灵活、方法创新”的原则,整合入驻职业教育园区15所院校,分别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司法警官学院、宁夏农业学校、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宁夏化工技校、宁夏艺术学校、宁夏农垦中专学校、宁夏旅游学校、宁夏体育学校以及银川市第一、第二、第三职业中学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教师,调整专业设置。建成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设置现代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化工4个实训中心,园区内院校各建设1~2个与骨干特色专业相配套的实训中心。建设职业教育创业园区。实行园区内“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讲座互通”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后勤社会化改革。

我们的阶段目标是:2011年,摸清入驻园区学校基础设施、设备、教师、学生及专业底数,确定实训中心和基础实验室分布方案。对入驻学校进行整合。2012年,高标准建成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建成职业教育创业园并进行试运行。2013年,完成新近入驻园区的两所学校新校区建设。完成基础设施、设备、教师、专业的整合工作。园区正式按照“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机制灵活,方法创新”的新机制运行。总结试点园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措施的成功经验,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改革试点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已经整合入住学校10所,在建2所,3所正在规划之中。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和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体化建设)已经建成。职业教育园区计划总投资61.74亿元,建筑面积171.3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建筑面积67万多平方米,已完成投资33.04亿元,已有在校生6.8万人。入驻园区院校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组建职教集团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成立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银川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学校举办冠名班,实行“订单式培养”“零距离对接”等。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近日正在筹备成立三个职教集团。园区内其他院校都结合各自实际和特点,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探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按照“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机制灵活、方法创新”的方针整合资源,改革办学模式,加快园区建设。整合资源包括:整合学校。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广播电视大学、重工职工大学、宁夏机电学校、宁夏农业学校合并入驻园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商业学校、宁夏供销学校、宁夏粮食学校、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宁夏化工技工学校合并入驻园区;整合银川市第一、第二、第三职业中学,组建银川市职教中心并入驻园区;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整合了宁夏财经中专学校和宁夏银行学校,正在园区内建设新校区。整合基础设施。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流的现代服务实训中心、装备制造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实训中心、能源化工实训中心等四个实训中心和职业教育创业园,凡入驻职教基地的职业院校可根据本校骨干专业建设1~2个各有特色的实验实训基地,不能重复建设,达到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整合专业和教师。入驻职教园区的院校逐步调整办学层次与专业方向,实现错位发展。各院校要充分开放本校教师资源,实行“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讲座互通”的运行机制。整合设备。按照“资源共享,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发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入驻职教园区院校现有的同类实训设备产权不变,集中使用,统一安排,做到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

二是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课堂教学与实训水平”的“双达标”为抓手,改革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三是推进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教育创业园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前校后企、校企一体化建设。

四是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成长的立交桥。对有继续学习愿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按20%~25%的比例,通过专业技能和文化课考试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探索优秀高职毕业生继续深入本科职业院校学习的途径。

五是积极推进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广泛吸纳民间资金,逐步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控”的后勤保障体系。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不断完善《宁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点),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人,进一步细化、实化、量化、具体化。对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可检测、可评估。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过程性督导和检查,确保职业教育园区集团化机制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教育与职业》:本刊曾对青海省职业教育进行过报道。其中,东西部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被视为缓解西部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同属西部地区,对于这样的合作,您怎么看?这方面宁夏进行了哪些尝试?效果如何?

郭虎:为了拓宽职业教育发展渠道,我们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搭建省际之间合作平台,加大东西部职业教育合作力度,相继开展了宁津、宁苏、宁鲁、宁闽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200多所学校开展了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为了切实指导组织好合作办学工作,自治区2008年在山东烟台设立了宁夏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站,2011年又在福建厦门设立了闽宁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站,为到东部地区学习实习的学生提供服务,并协调地区、校级之间做好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从2006年至今的6年中,我区赴东部职业学校学习、实习和就业的学生总数已超过7万多人,其中近4万余名学生成功在当地就业,此项工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教育与职业》:今后一个时期,宁夏将如何推动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郭虎:今后一个时期,全区职业教育要坚持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以项目实施推动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保证规模就是要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年度招生不低于4万人,在校生规模不低于12万人;调整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培育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骨干特色专业,另一方面要调整学生构成结构,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原则,吸引大批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在职员工、回乡农民工等接受职业教育;加强管理包括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校园管理、教师管理等多方面;提高质量的重点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骨干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要着力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实施的项目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1000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骨干专业建设工程等。

《教育与职业》:未来还将采取哪些新举措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郭虎:当前,宁夏正处在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不但需要大批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庞大数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必须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社会对接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增收,促进职业教育就是促发展、促稳定、促和谐的理念,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本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培育一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实现经济社会的新跨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技能致富”计划,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关键是要把握一个总体要求,坚持三项原则,在五个方面谋求新突破。

把握一个总体要求: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大力实施“技能致富”计划,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做大、做强、做特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