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1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起源地。河流系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使河流水质和河流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河流的使用价值,使河流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为了恢复河流的使用价值,人们应当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使人类对河流环境的干扰降到最小,与自然共生存,为生物栖息和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近年来,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不断深化,河流水生态修复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强化自然界自身的净化能力和物质循环规律去治理受损河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理途径。
2 河流生态修复概述
随着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给河流生态系统带来胁迫的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恢复河流生态活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出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概念和相应的工程技术。河流生态修复的概念最早是在德国提出的,它强调水利工程在具有防洪、供水、水土保持等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应该达到接近自然的目的,特别强调河溪治理工程中的自然美学成分。
生态修复措施主要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具有可持续性好、保持力强、工程造价低、耗能少等优点。
3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缓冲区恢复、植被恢复、河道补水、生物——生态修复、生境修复等技术。
3.1 缓冲区修复
缓冲区是河流与陆地的交界区域,如河边湿地、河谷或洪泛平原,具有水域与陆地双重属性。缓冲区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成为两者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它受到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影响,是一种生态交错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3.2 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最普遍的河流修复方法。植被可以通过影响河流的流动、河岸抗冲刷强度、泥沙沉积、河床稳定性和河道形态而对河流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合理分布的植被还有助于减轻洪水灾害、净化水体、截留来自农田的氮和磷以达到保护水质的目的,并可提供景观休闲场所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3.3 生物强化人工河道、生态沟渠及生态护岸
生物强化人工河道是指结合水系疏通工程和结构现状,构建的以生物处理为主体的人工河道,水质净化设施主体设于河道内或河流一侧,形成多级串联式的生物净化系统,从而改善水环境条件。自然河道生态塘则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可净化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生态沟渠是指根据水生植物的耐污能力及生理特征,充分利用现有沟渠条件,在不同渠段选择利用砾间接触氧化、强化生物接触氧化等措施,逐级净化水质,在达到分级净化水质功能的同时,将净化设施与地表景观融为一体,美化河流景观。
生态护岸是利用石头、木材、多孔环保混凝土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等构建,对河岸进行加固,防止河道淤积、侵蚀和下切,同时多孔护岸材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障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透水的护岸也保证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水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
3.4 生态修复耦合技术
生态修复耦合系统是综合人工湿地、微生物及水生动物协同净化等原理设计的生态修复系统,可去除河流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从而达到修复河流水环境的目的。其在利用湿地植物的同时,构建新的水生植物系统;在美化景观的同时,合理配置生态系统营养级结构;利用多种微生物净化水体的同时,构建具有完整营养级结构的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并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改善河流水质。
4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的展望
随着对河流的认识加深,人们已认识到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不断得到改进。生态河流与利用传统水利工程方法治理的河流不同,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在不断探索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修复后生态河流的维护和管理,从而实现河流生态系统长期的健康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倪晋仁,马蔼乃.河流动力地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WILLIAMS T C, DEE P E. A citizen's approach to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5,32(5-6):169-174.
[3]WEBB A A, ERSKINE W D. A practical scientific approach to riparian vegetation rehabilitation in Australi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3,68:329-341.
[4]张明,曹梅英.浅谈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水土保持,2002(9):33-34.
[5]邵美玲,谢志才,叶麟等.三峡蓄水后香溪河库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J].水生生物学报,2006,30(1):69.
[6]龙笛,潘巍.河流保护与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26(2):21-25.
[7]李婉,张娜,吴芳芳.北京转河河岸带生态修复对河流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1,32(1):80-87.
[8]钟春欣,张玮.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4(3):24-3.
[9]张建春,彭补拙.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生态学报,2003,23(1):56-63.
[10]高鹏.浅谈河流治理中的生态题问[J].北京水利,2004(4):9-11.
[11]高晓琴,姜姜,张金池.生态河道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1):103-106.
[12]RUTHERFURD I D,JERIE K, MARSH N. A rehabilitation manual for Australian streams[R].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Catchment Hydrology, 2000.
[13]董哲仁,刘蒨,曾向辉.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02(2):1-4.
[14]李正魁,濮培民,胡维平等.固定化细菌技术及其在物理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J].江苏农业学报,2001(4):248-252.
[15]陈文祥.利用生物措施提高水环境承载力的对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城市建设,河道,治理规划,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河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各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河道整治与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景观上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防汛排涝系统日臻完整,水环境日趋优美。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环境意识薄弱,河道管理观念相对滞后等原因,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河道的改造治理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但是这些河流的建设大多放在防洪抗旱上,或考虑园林建设,而把河流改造成单一的型式,致使河流的自然面貌遭到了严重破坏,河流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河流的个性特征也逐渐丧失殆尽。
一、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
1、河道淤积严重。据测算,由于自然和水流、船行波对河道边坡的冲刷等原因,河道总淤积量大,速度快。
2、防洪能力不足。目前部分干流河道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堤身单薄、防洪标准偏低,防洪能力没有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建有护岸工程较少,两岸绿化少,水土流失严重。汛期洪水容易造成堤倒田毁。
3、河网水质污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城乡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向河道倾倒垃圾现象屡有发生,使河道成为纳污藏垢的天然垃圾场,既污染了水体,又恶化了环境。据监测,目前全市河网水体大多为四类、五类,甚至劣于五类,水体普遍富营养化,面临着水质型缺水的危机。
4、河道形态改变。由于人为设障、废弃物乱堆、管理不善等因素,再加上一些开发建设侵占缩窄河道、占用河道水面,使河道的水域总量失衡,不仅改变了河道天然断面形态,变窄变浅,而且减少了河网的调蓄容量,严重影响了河道综合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城市河道治理的必要性
城市河道水网为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哺育着全市人民,推动着社会文明发展。河道整治是集水利、农业、航运及环保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公益项目,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要充分认识开展河道整治的必要性、长期性和重要性。
1、全面实施河道整治是实现由小康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通过河道整治,达到洪时能蓄能排、旱时能补能灌,有利于全面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河道的现状,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2、全面实施河道整治是打造“生态”的需要。对河道进行整治,能解决河道淤积问题,改善水环境,河岸的硬化、绿化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工程水利向环境水利、城市水利转变,使广大市民真正享有“水清、地绿、天蓝、宁静”的生态环境。
3、全面实施河道整治是充分发挥河道综合功能的需要。河道整治是集“引、排、蓄、供”及航运、生态、景观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基础工程,有利于恢复和提高河道的蓄水、行洪、航运、净化、景观等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河道对经济的综合促进作用,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4、全面实施河道整治是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河道整治是以清淤、绿化、砌筑护岸为重点的综合性工程,通过整治,将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影响河道整治的主要因素
河道整治工程量大、涉及面广、投资多、情况复杂,工程建设既要统一领导,又要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牵涉部门单位多,协调工作难度高。结合河道整治首期工程的实践,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1、建设资金筹措困难。骨干河道整治资金虽然有保证,但来源于贷款及市财政投入,筹资渠道比较单一。特别是对镇村级河道整治,因实施主体为各镇、村,由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各镇、村建设资金筹措困难,造成各镇、村的河道整治力度、进度情况不平衡。
2、政策处理难度高。河道整治政策处理面广量大、时间要求紧,再加上水利政策处理的补偿标准与交通、城建等部门相比偏低,造成有些企业、群众有想法,政策处理难度大。
3、实施难度较大。由于河道整治战线长、项目多、季节性强,再加上涉及部门单位多,协调要求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进度快慢不一、协调工作难、天气影响较大、施工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同时,河道淤积物的堆放场地、处理等出路安排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4、人为设障、侵占河道,水域总量失衡,倾倒工业垃圾、建筑增圾、生活垃圾的现象和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滋生、水土流失等问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遏制,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河道整治、水污染防治和执法管理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采用对于重污染城市河道水体,综合整治应做到标本兼治。一般来说,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应有以下三个步骤:
(1)减少外污染源:消除黑臭是修复水生态的前提条件。城市河道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主要来自于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所以,城市污水截流与治理仍然是改善城市河流水质的最根本手段。
(2)消化内污染源:达到消除黑臭并进一步提高水质的目的。采用生物治理、引水稀释、曝气充氧、底泥疏浚的手段,利用河流的水动力特性进行水资源调度和河道本身的自净功能与生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或利用外来引水增加流动水量,稀释水体,输移污染物,或直接移除河道内污染源,提高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改善水质的有效辅助手段。
(3)模拟自然生态: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在河道整治中创造条件,建设和恢复自然型岸边,实现水边、水中、水底的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水生态,通过生物链的作用,消化和吸收内外污染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沿河陆地和河道水体之间建立一道城市绿化地和河内生物组成的绿色屏障――缓冲带,缓冲带主要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交替组成。其中水下森林(沉水植物带)的营造显得更为重要。营造水下森林的实践就是构建水生植被黑藻、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睡莲等,以吸收和转化水中和底泥内的营养物,辅之于构建水生动物种群,维护生态平衡。
五、小结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如何彻底治理好城市河道的污染是当前各地政府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而棘手的问题,也是评价政府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废水总量日益增多,造成城市干支流河道普遍污染,并严重影响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政府对治理城市河道污染的意愿非常迫切。
参考文献:
[1] 任俊清.浅谈白色污染及其防治[J].山西建筑,2006
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森林培育;必要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79
森林培育工作是林业企业优化和改造森林资源的核心所在,是森林经营的基础。森林培育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森林的效益,提升林分的质量。目前,要想保证国有林业的森林资源质量和数量,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森林培育工作的意义
森林培育工作能够更好的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企业的各种既定目标和功能。结合当前的形式来看,森林培育工作必须要严格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护原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合理的培育资源、整合资源、规划资源以及利用资源。
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是:森林覆盖率低,森林分布的区域不平衡,森林资源的品质也相对较差。因此,现阶段的森林培育工作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2 森林培育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建设应当遵循生态平衡的准则。近年来,由于人类大规模的进行生活生产活动,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关资源流失的问题是被人民大众所忽视的,这也导致了我国许多地区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十分严重。而森林培育工作能够有效地改善此类环境问题,起到坚固水土,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并对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
2.2 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
森林培育工作能够有效的科学的控制或者禁止一些由于商业原因对于树木的砍伐行为,从而保护了森林资源,也就是保护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为其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也增强了森林的整体功能。
2.3 有利于提升林分的质量,提高森林的高附加值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深山区以天然森林为主,而在一些浅山区或是丘陵地带则大多分布着人工森林。森林的林分组成也并不合理,单位面积的种植量偏低,而且种植的树木品种也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很大一部分林业企业很难提高森林资源的高附加值,所以应当通过开展森林培育的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从而有效地提升森林林分的质量,提高森林的高附加值。
3 森林培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1 不合理的经营管理理念
对于森林培育工作来说,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不合理会严重的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在进行森林培育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各个工作环节不能很好的互相配合,合理分工,就无法突出工作重点,降低工作效率,这将会对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因此各个部门应当合理分配工作,以便更好更专业的开展森林培育工作。
3.2 缺乏资金支持
相关单位对于限额砍伐的规章制度制定的不够详细,这就导致林业企业很难通过适度砍伐来筹集所需的发展资金,这必将影响到森林培育工作的进展和质量,致使林业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十分缓慢的状态。开展森林培育工作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都是由林企自筹或是通过国家拨款的形式,资金形式过于单一,没有一个稳定的投资主体,这也导致了森林培育工作经常会由于资金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固有的价值。
3.3 不重视科学技术
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由于不重视科学技术,或者科学技术的水平不高,而不能充分地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也就不能很好的开发和规划新的森林资源,那么森林培育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既不能形成规模化的森林资源体系,又阻碍了林业企业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而生产出的产品也由于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因此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应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
4 总 结
我国国土辽阔,960万hm2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所以应当充分认识到森林培育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要意识到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好身边的生态环境,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相关机构也应就这一问题有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的认识,进而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为林企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具有专业性的指导和帮助,真正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4
设计师石大宇面对这一新挑战,选择了一个“老对策”――将竹材作为设计的主要材料。在古代东南亚尤其在中国,竹就以其刚柔并济的特殊质地广泛被人使用,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无数化合材料的出现已经基本代替了这―古朴的材料。
由石大宇设计的竹椅作品“椅君子”、“椅琴剑”双双夺得2010德国红点设计奖,并皆入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并于2011年推出“竹计划”,此项目以结合LED与竹地板两种产业的全新绿色建材“竹光”为亮点,是对空间设计、照明系统的全新提案,荣获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奖的肯定。这两项设计的成功给竹材运用以新启示。在即将召开的2011香港设计营商周上,石大宇也将在“文化传承与设计”专题论坛上发表“注入时尚,活化竹艺”的主题演讲。
石大宇之所以着力于将“竹设计”产业化,是因为国际间公认竹为具高经济效益、最具环保价值的植物,在全世界面临生态危机、资源稀缺的当下,竹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性材料。设计师必须正视环境破坏、极端气候频发的现实,改变生存方式及生活形态,重新建立生活次序,设计也因此会对应这个发展方向。藉由展现竹材用途的多样性,石希望将竹材特性普及化,影响消费者,进而使更多设计师及产业界人士应用竹材于其产品设计中,促进竹产品的产业化,将竹子的种植面积及其减碳、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最大化,增益于环境与人类。
竹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竹文化之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情操和品格,石的设计着力于展示竹材特性,并研究竹更多的可能性,以此发展出对应当下和未来生活的环保设计。由于工业设计在目前的发展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被重新定义的必要性,在此转折点,承载中华文化思维的传统工艺、竹子的生态价值及其丰富的应用方式,是华人设计界寻求答案的活水源头。更值得一提的是,“竹设计”还有很强的“防山寨”的能力,它在用料上有别于其他的化合材料,就算是被仿冒了也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反而也是推动了竹制品的普及。
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5
摘 要 资源型城市即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资源的利用,通过资源的开采利用获得自身发展。而几年来该类型的城市过于追求发展的速度,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这种破坏大大削弱了该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严重地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在这种压力下,资源型城市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生态建设,改变一味的追求发展速度的错误观念,把追求发展的质量放在首位。而在资源型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是较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从质量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低消耗、无污染、高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对资源型城市的支持,然后对税收政策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财政 税收 政策
一、前言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已成为资源型城市的不二之选。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资源型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符合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想建设生态文明的资源型城市,就要重视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建设,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
二、资源型城市下财政政策体系建设
资源型城市所以来的资源大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在这些自然资源的使用中,其损失和浪费是不可逆转的,而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即是要求这种损失和浪费能保持一个合理的限度,尽量是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城市。对于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政府应该从根本上承担责任,解决多年以来的生态破坏问题,尽量弥补历史所犯下的错误。再就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政府投资,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和强制管理能力,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严厉打压破话环境的不法分子,坚决抵制自然资源的浪费。
对于资源趋于枯竭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所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一方面,由于城市税基薄弱,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大量的失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许多问题鳞次栉比,造成财政支出过大。资金问题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要解决资金问题,就要发挥好政府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2.1加大财政投入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城市发展的首位,优先纳入财政预算范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建设。对新建、扩建的环境污染整治项目杜绝出现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停工现象。对于林木草,土地等的保护设施和监测设备要增加建设的密度,并且要做到定期维修保养,做到有专人负责,加大资金投入。从根本上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结构和方式,调动公共财政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资金引导、财政贴息等手段相结合,社会资本回流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吸引投资,使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关注城市的环境建设,使民间资金为生态建设贡献力量,从而减轻政府的负担。重点处理城市污水问题和垃圾废物回收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2.2建立环保支出预算项目
一直以来政府的环境投资在预算中都不被单列出来,这就在无形中导致了对环保投资的忽视,既不利于计算监督也不利于提高其地位。不被列为单独计算的项目,又不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就会在无形中造成环保工作的可有可无,其支出比例更是无从谈起。要想解决这个困境,就要将环境支出预算设立为单列的支出项目,在进行更加具体的划分,比如环境污染投资、垃圾处理回收投资等,以确保环境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3保证投资的有效性
财政对于生态文明的投资应该有侧重点,要重点追求生态效益和长期效益。另外,投资的手段多种多样,应该坚持以直接投资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基本原则。在投资取向方面,主要是对生态品的修复性、改善性和保护性投资。修复性即对遭到破坏的环境保护设施要做到及时修复,恢复其基本功能。改善性投资就是指要对生态设施的功能进行不断地改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保护性投资,顾名思义,就是要对环境保护设施建立一系列保护机制,包括硬性的外在设备和定期的维修保养等。
三、资源型城市下税收政策体系建设
3.1开征生态税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征生态税的先例,生态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的惩罚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环境污染税。即对于污染环境的企业改收排污费为征税,通过收费的强制性手段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减少排污企业的污染排放。
二、水污染税。不论企业还是个人,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等,只要对水体造成了污染和水质破坏,都要进行征收水污染税。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轻水体污染,缓解饮用水枯竭危机。
三、大气污染税。污染环境的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硫。
四、固体废物税。固体废物包括工业废弃物、农林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等诸多方面,是涵盖范围最广的污染源。建立税收机制能够有效地遏制垃圾胡乱堆砌问题,清洁城市道路,改善城市环境。
3.2改革资源税
现行的资源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需求,无法遏制资源日益枯竭的现状,无法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危机。这就需要及时地改革资源税政策。资源税的设定,必须要参照现有的资源价格,不能还依据以往的经验,使资源税收过低,从而就导致一些企业不顾后果,肆意浪费。资源税的征收应该站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宝贵甚至几近枯竭的资源重新定位,在全社会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视角下,提升资源的价值,弥补当代社会成本的损失,有效地遏制一些企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使资源能够获得长足的能力补偿时间和恢复时间,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四、结语
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今天,普遍面临资源枯竭的瓶颈,加之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历史问题遗留严重,所面临的生态整治工作繁重,导致该类型的城市发展止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现象。究其根本,还是要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入手,想办法恢复自然资源的自我恢复能力,解决资源危机。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极为重要。政府要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地改革财政、税收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发挥税收的强制性作用,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企业严抓严惩,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使城市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城市建设 水土保持 水土监测 生态环境
Abstract: As our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city'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rojects is also increasing, also causing soil erosion of the city. Destruction of vegetation, destruction of surface landforms, resulting in the contamination of drinking water, urban soil erosion is serious,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serious ha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exposition of the dangers of soil eros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event soil erosion and soil erosion detection role.
Key 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and soil monitoring ,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土流失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及危害。
1、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毁林、炸山取石等行为会导致丘陵山体治理破碎,城市面貌一片狼藉,破坏城市面貌的同时,环境自净的调节能力随之下降,生态环境的质量急剧下降;生态环境的质量又直接制约着投资环境,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2、造成水体的污染
水土流失会使表层土进入水体,造成土壤养分是,并存在着化肥农药等污染物带入水体的可能性,造成水体面源污染,相比之下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的治理前者更加困难。在相关资料的调研中发现,城市河流的水质在汛期污染最为严重,明显高于非汛期,这充分的反映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极大。同时水土流失也会造成大量的泥沙进入河道,这也会对水体中的动植物构成造成威胁,因此说,水体中的泥沙同业可以被看做是污染源,大量的悬浮泥沙会严重的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
3、对城市排水防洪的影响
排水防洪能力的下降是水土流失对城市造成危害的最为明显的影响。水土流失会造成城市江河水库的淤积以及排水管到的堵塞,江河湖库抗洪能力减弱,排水管渠过水能力减弱。在暴雨频繁的季节就可能会出现洪水出槽,城市被淹的现象。深圳市在93及94年的4次洪水就是很好的例子。这4此洪水是水土流失造成的,不仅严重后果的城市的正常运行,同时经济的损失巨大。调查表明深圳布吉河的上游植被覆盖率仅为6.7%,远远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布吉河的含沙量由过去多年的15 kg/m3升至187kg/m3,在暴雨季节含沙量的数字更为惊人,甚至超过了黄河的含沙量,达到10%~15%。
二、城市建设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1、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加强水土保持,大力的植树种草我保证生态安全的根本。植物和土壤是保证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的破坏是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开始。此外,水土的流失是诱发和加剧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水土保持的各种措施能够提高抗灾能力,降低灾害的发生。
2、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
水是人类发展与生存最重要的资源,水资源质量关系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的质量。水土保持以植被的恢复以及水源的保护为核心,建设生态保护带、治理带和修复带,构建良好的防护体系,能够达到水土保持、水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3、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核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水土保持可以有效的以后土地质量,提高生产力,增加城市环境的容量,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城市水土保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探讨以及解决对策和措施。
1、水土流失的成因
1.1土地开发过度
全国的很多城市,特别实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房地产开发过热,迫使城市人口集聚增加,用地面积规模增大;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政府为了筹资,出让土地,迫使城市开发区过多,导致了土地供给总量的失控。在地产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大规模的平整土地,毁坏山林,开山取石等经济活动使得大量的水文系统以及植被遭到破坏,迫使了地形地貌的改变,导致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流失。
1.2水土保持工作滞后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速度远远的高于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脚步。在早些年由于没有相应的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松懈,水土保持工程的毁坏随处可见。在土地的开发建设中,开发单位大多都没有考虑有关生态恢复和水土流失工程措施,一些闲置的土地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工作,土地,不仅仅破坏了城市的面貌和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水土大量的流失。
1.3城市化的危害
洪峰流量以及暴雨径流与水土流失量密切相关。一些土地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之后,该土地就转化成为了“人为状态”,开发中,为了平整土地,一些河流或天然的水体必会被改造或填平,这会缩短暴雨径流在地面停留的时间,洪峰流量更为集中;此外,天然的土地被建筑物以及水泥、路面所取代,这会大大的削减地面阻力,使暴雨产生的能量更为集中,增强了侵蚀能力,任何没有保护能力的地表图层很容易的被冲刷掉。
2、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以及对策
2.1做好水土保持规划
水土资源的保护是提高环境质量,降低城市灾害几率的必要途径。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城市建设和水土保持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与环境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以调查评价水土资源为基础,编制出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将水土保持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并强调其必不可少的地位。并且在工作中要划分出城市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并重点监管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