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亮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亮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亮点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亮点范文1

【关键词】公路工程;监管;施工;质量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完成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建设系统应当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是否可靠将直接关系到“民生工程”。就我区而言,一个面积28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小县城,在2007-2012年期间,完成投资超过80亿,建成(在建)一级公路43公里,其中不乏特大桥等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的项目,如何在施工期间把好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关,将是我们监督部门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公路工程监管现状分析

(一)筑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政府监管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在市场准入和清出、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监管关系、建设单位的质量安全责任、建筑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和建筑节能等方面的法规制度还比较薄弱;在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方法和监管程度等方面,存在着“缺位”与“越位”问题;建筑市场秩序仍不够规范,工程转包、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对不同投资性质的工程没有形成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监管模式。

(二)施工全过程安全监督和全方位监管尚未全部落实,监管体系需进一步强化

1、政府监管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部分监管部门工作主动性、预见性差,对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不够,对事故的防范措施不够有力,政府监管存在盲点;未能合理组织利用建设系统各种管理资源和充分发挥各个管理层次、环节的整体效能,未形成安全生产的监管合力,对有关方面起不到震慑作用:在监管体制方面,由于相关法规规定的职责存在交叉,界定不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安全监管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2、在市场环境方面,一些建设项目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以及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现象,都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开展。施工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总量仍然偏高,“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工程发生多起伤亡事故。

(三)施工单位水平渔目混珠

在建筑市场里,在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方面,各责任单位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些建设单位不遵守建筑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按施工企业的资质要求来承接业务,使得建筑市场混入了很多不合格的施工企业。特别是有些以街道为业主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的项目,不实行招、投标,或施工单位与中标单位根本不同一家,这就折射出一些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为了收取管理费,允许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挂靠其名下,以他的名义承揽工程,但事实上这些施工单位没有技术和资质,其管理水平也很低,是有名无实、虚有其表的伪施工企业。这些管理问题都是导致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也给工程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建筑材料质量参差不齐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决定性要素,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使用功能和工程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因此选择并合理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材料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钢材引起的工程质量事故,一方面是钢材本身材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没有严把质量检验关。(2)半成品或成品材料质量不稳定。拿桥梁橡胶支座为例,有一省道工程交工验收时,竞然有超过60%的桥梁橡胶支座不合格。(3)机械设备包括设计设施、施工机具、检测设备等,这些设备是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设施。但在施工中未进行动态管理,未及时更新和检修设备,定期校核计量用具、机械设备故障,这也给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二、提高公路工程监管的几点建议

针对公路工程中存在的种种监管问题和不足,为了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效益,保证施工中的安全监管和建成公路的使用质量,在施工中必须要要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科学的监管,从而保障道路工程的正常使用。其在施工中常见的加强措施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

2012年,随着省政府300号令的颁布,省厅相继出台了《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规定,这些都为我们以后在工程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制度应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我们盼望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是集工程开发、质量监督、工程监理三种管理方法之优点,能实现工程质量形成过程各阶段各自职能与其参建施工单位之间的内部联系并行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其能在工程管理和施工管理中互相配合和互相传递信息,从保证工程整体最佳效益出发,在施工准备、建材采购、工序控制、检验试验、工程竣工验收、工程产品保护等各质量环节中有效地发挥其监督和指导作用[1]。

(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

根据《浙江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暂行规定》、《浙江省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严格监管施工现场,加强对安全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管理,特别是一线班组人员的安全交底程度等,规范安全生产台帐的管理,监理应严格审批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方案,不走过场,从源头把关。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是否配备了足够的经过安全知识培训的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提供了负责安全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安全施工措施是否得力;施工安全标志标牌准备是否规范齐全等,对准备不充分,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施工单位,不予审批。充分发挥企业自查和安全监督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做好工程质量监管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监督管理工作应及时调整思路,省政府300号令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工程交(竣)工验收阶段引入了检测数据市场化,重要部位的检测数据交由中介机构来完成。突出建设单位是工程实施的主体责任单位。建设单位要重视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的支持,充分依靠、发挥它们对质量监督的技术辅助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其履行质量责任情况的监督力度,以此来达到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实体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的目的。也就是说,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应对工程质量作任何直接的合格评价,而是通过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所作合格结论进行抽检核查的方式来间接达到调控目的。

(四)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

公路施工的安全问题“无时不在”,施工管理人员的疏忽大意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只有现场监督管理人员及全部施工人员都把安全意识彻底落实到自身身上,才能有效的杜绝道路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路政大队应定期召开施工安全会,组织施工单位学习公路施工作业环境的特点、违章施工作业的危害性以及《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等施工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规程。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求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时刻紧绷安全弦,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化、经常化[2]。

(五)加强质监机构的力量

从事公路工程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同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专业人员,对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具有与所从事专业相适应的理论知识,要有工程一线施工经验,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我省县级质监督机构起步晚,力量弱,加强人才引进和提高专业水平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三、结束语

公路工程监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流程,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监管工作。在公路工程中,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监测技术标准,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得监管工作形成影响系统化的管理流程,进而保障公路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亮点范文2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迎新春佳节,心里感到格外高兴。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今天与会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值此机会,我就2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各位作一简要通报。

刚刚过去的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打造煤炭能源新产业基地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发展经济、治理环境、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狠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概括讲,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良好,经济发展呈现出良性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0.9亿元,同比增长53.9%;财政总收入完成20.05亿元,同比增长6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9.4亿元,同比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2900元,同比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完成6557元,同比增长10.4%。全市经济在9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影响、煤焦铁等工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形势下,仍然实现了较快增长,尤其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了20亿元大关。

(二)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工业绿色转型不断加快。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打造煤炭能源新产业基地的总目标不放松,加快绿色转型和结构调整步伐。在不断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同时,全力推进*电厂二期、金业公司30万吨甲醇、一一公司60万立方粉煤灰建材等33个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4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有序推进和陆续建成,加速了工业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循环经济发展。

(三)城市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城乡面貌有了新的改观。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中心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了大川东路等4条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和川东一条等11条边山支沟清淤工程,完成了塔米线等11条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和21条农村公路畅通工程以及8个村的村连村公路工程,新增建设里程128公里。大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清理了积存垃圾,全面加强了城市“十乱”整治和乡村环境整治,特别是组建了乡村两级环卫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环卫监管人员和工作人员,城乡一体化环卫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城乡环境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四)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继续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治理资金2.78亿元,深入实施了焦化、洗煤、选矿、冶炼、煤矿等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配套完善了一批污染防治设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关停了裕龙、海天云2户焦化企业、12家洗煤企业,取缔无证配煤厂82家。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深入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建设工程,高标准完成了太克线等4条通道绿化。全年市区二级以上天数298天,比上年增加83天。全市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五)农业和农村工作健康运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蔬菜、脱毒种薯、小杂粮、果药、畜牧等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水保生态、农田水利、机械化保护性免耕示范推广、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列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的23个试点示范村和重点推进村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下雁门、阴家沟、会立等6个村建成了特色精品亮点村,大大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

(六)安全生产不断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的生命工程抓在手上,不断强化行政、技术、监督“三个安全责任体系”,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下井检查、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煤矿安全管理好中差公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等四项制度,确保了奥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社会安全。深刻汲取襄汾9·8尾矿库特大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各个领域安全大排查,深入开展民爆物品管理、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等专项行动,全年安全生产保持了平稳态势。

(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和谐*建设取得新成就。大力加强科技工作,引进新品种51个、推广新技术30项,开展技术承包162项。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扩建和维修改造了马兰滩小区中小学校、*二高等26所学校。积极发展卫生事业,为11所乡镇卫生院和5所社区服务中心增设了医疗设备。不断发展文体事业,实施了14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隆重举行了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建市20周年系列活动。

(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进一步提高。民政事业不断加强,*市敬老院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千佛路等3个老年活动中心基本建成。城市低保做到了分类施保,农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累计为城乡低保10172户19714人发放低保金6228万元。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累计为四川灾区捐款3100余万元。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继续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住房公积金补助标准等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十件实事”,进一步解决了关系民生的实际问题,得到了全市人民的充分认可。

此外,农村地质灾害治理、企业改制、宏观经济管理、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也取得新的成效和进展。

20*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是市级四大班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各界人士热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09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一年,更是应对危机、确保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和新型煤化工及工补农示范区的总目标,牢牢把握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首要任务,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社会各界朋友们,新的一年充满挑战,新的一年孕育希望。做好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支持,衷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的发展,为*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献计出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