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合作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合作指导意见范文1
【关键词】指导意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强制
2013年2月21日,环保部与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13】10号)。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正逐步加强,环保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民生问题。同时,十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然而,大规模的环境污染的事件却时有发生,如2010年轰动一时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赔偿案,2011年中海油渤海湾漏油事故等等。这些污染事件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给民众的人身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巨额赔偿也给相关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及现状概述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当前,我国正处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集中全力发展经济的进程中,也处于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大规模、频繁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将保险工具与环保治理相结合有利于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机制,也有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政府处理环境污染的棘手问题,更能使受害人得到及时的赔偿,可谓一举多得。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由环保部门和保险公司合作承保,在大连、沈阳、长春、吉林等几个北方城市进行试点。但经过十几年时间的检验,此次试点并未达到理想效果:企业投保率低、保险赔付率低、承保机构缺乏经验等问题凸显。2008年,由于昊华公司发生氯化氢气体泄露,导致周边村民的农田受到污染,中国平安产险承保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及时对村民进行了1.1万元的理赔。2011年,保监会确定了“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立法强制”的原则来指导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实施。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5年来,投保企业达2000多家,承保金额近200亿元。
二、解读新《指导意见》的内容创新与不足
今年2月环保部门联合保监会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进一步推动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与第一次(2007年)的指导意见相比,时隔五年多后,新的指导意见在内容方面呈现多处创新,也存在一些不足。创新点主要包括:
1、新的《指导意见》中,强制投保成为一大亮点。强制投保的企业涉及两种类型,一是涉重金属企业;二是按地方有关规定应当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此外,其他高环境风险企业则是被鼓励投保。而在2007年的《指导意见》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工作开展仍是以指导性为主,并无强制措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成为继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后,我国推广实施的第二个全国性强制险种,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决心。至此,我国以自愿保险为主,以强制保险为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即一般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就环境污染责任投保,但法律规定必须投保的则强制投保。
2、新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哪些企业需要强制投保,而哪些企业采取鼓励式的自愿投保。其中涉重金属企业(包括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等高环境危害行业)和按地方有关规定应当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需强制投保;同时,国家鼓励石化行业、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等化工企业投保。而2007年的《指导意见》只是广泛的提出了指导意见,并未明确具体有哪些行业需要投保,与其相比,新《指导意见》在投保对象方面更加具体明确,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进一步实施增强了可操作性。
三、保险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指导意见》的,对保险公司、企业、政府和民众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本文仅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该意见对保险公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经营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其中带来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的逆选择风险,从而能够降低保险公司的精算费率,反过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保,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同时强制参保有利于“大数法则”的实施。由于强制参保企业数量巨大,有效的增加了经验数据的规模,从而有利于大数法则的实施,以稳定赔付率,有助于保险公司定价和承保盈利的稳定。再者,虽然保险的目的是补偿,但是最好的方法是控制风险事故不发生,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更能够体现出“防灾防损”社会意义。保险公司在承保时,会到污染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向企业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并在保险存续期间不断完善防范措施,这在一定程度能够促进企业自身风险的管控,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意义。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能及时的根据合同规定进行理赔,对受害者进行补偿,这有助于树立保险行业口碑,提高保险的行业地位,体现保险行业的社会公益性。
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也对保险公司带来了较大挑战。目前国内责任保险规模很小,盈利能力很差。2011年,中国财产保险业责任保险保费收入148.01 亿元,在财产保险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只有3.21%。2008-2010 年我国责任保险一直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2011 年全行业扭亏为盈,但是承保利润率只有1.3%。保险公司并无激励去推广责任保险,对经验缺乏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更无承保动力。保险公司在具体经营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挑战
生态合作指导意见范文2
提及洛阳,记忆中更多是“九朝故都”、“牡丹花城”、“河图洛书”那些历经数千年却已悄然落去的繁华。这座见证着中华民族崛起于中原大地的古城,在如今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潮中,正展现着自己独具特色魅力。在2012河南省两会上,洛阳市长李柳身代表七百万洛阳人民发出了心声:洛阳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成为中原经济枢纽之一。
抓住洛阳再次崛起的新机遇
记 者:在国务院颁布的《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将洛阳定位为中原经济区最为重要的副中心城市,多处强调全面提高洛阳总体发展水平所具有的重要性。请问,国务院《指导意见》对未来洛阳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李柳身:今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年。《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涉及洛阳的多达几十处,直接提到“洛阳”的就有11处,“洛阳”两字,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共和国治国方略中,前所未有。洛阳市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认真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努力把洛阳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名副其实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真正把《指导意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记 者:中原地区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等问题,发展状况各有不同。洛阳是中原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呢?
李柳身:第一,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历史资源极其丰富,具备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基础;第二,洛阳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较强,在推进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新材料、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拥有洛阳石化、中国一拖、中信重工、伊川电力、万基控股集团等众多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第三,洛阳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在中西部地区有着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洛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第四,洛阳城市景观优美,发展环境良好,在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洛阳文化遗存丰厚灿烂,自然风光多姿多彩,城市景观优美,山、水、林、城和谐共生。洛阳市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等称号,并成功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洛阳将扮演中原经济重要角色
记 者:在振兴中原经济区的大战略之下,洛阳又是如何定位自身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新角色呢?。
李柳身:早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之初,我们就结合洛阳的发展优势,确立了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五个定位:一是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二是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三是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四是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五是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记 者:您认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洛阳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副中心城市”的作用?
李柳身:洛阳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好省域副中心城市作用,必须立足定位,发挥优势,主动融入,率先发展。具体讲,就是要“发挥四大优势,加快四个融合”。一是发挥工业优势,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融合。进一步带动周边城市配套产业及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对周边城市的技术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区域经济合作与联动。二是发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复合优势,加快实现与周边城市的旅游融合。我们将加强与郑州、开封等市在中原历史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方面的合作开发,打造郑洛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加强与平顶山、南阳、三门峡、焦作等市在伏牛山、太行山自然风光休闲旅游资源方面的合作开发,打造中原经济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三是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实现与周边城市的科研融合。积极推动洛阳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周边城市优势企业的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发挥中西部地区区域通枢纽优势,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融合。提升洛阳的地区通枢纽优势,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区域交通网络,提高对中部地区运输的贡献能力,形成与郑州等周边城市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记 者:既然国务院已经明确将洛阳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将如何抓住当前这大好机,实现再次振兴呢?
李柳身:国务院《指导意见》出台后,我们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洛阳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更大作为、更大担当,必须用足用好机遇,实现率先发展。比如,积极申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综合开发示范区等试点;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争当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示范;着力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品牌。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加快提升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轴承、硅光伏、新材料等特色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规模,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设备、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抢占市场先机,占领产业高地;深入挖掘文化等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文物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军联合,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科技项目,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洛阳制造”向“洛阳创造”跨越;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大力实施荒山造林、村庄绿化、通道绿化、城郊绿化和湿地保护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真抓实干,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记 者:您今年正式就任洛阳市市长一职,请问2012年洛阳市政府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李柳身:现在我工作的担子更重了,又是《指导意见》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市政府明年的任务很多。今年市政府以“当好一个示范、打造两大品牌”为战略定位,以持续和提升“六加一”攻坚战为重中之重,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和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对各级干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大局。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外贸出口额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下。
记 者:为了顺利实现上述目标,您认为今年洛阳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应当从哪几方面入手?
生态合作指导意见范文3
怀进鹏表示,全球制造业正处在深刻的发展和变化中,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法国的新工业法国、日本机器人新战略、韩国的IT融合发展战略等,无不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变革已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
怀进鹏指出,我国正处在科技变革、工业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交汇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保障。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被社会广泛关注,与设计、制造、运维等方面进行紧密融合,正在成为未来影响制造、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内容。
怀进鹏强调,中国正处于由大变强的新的一轮起点上,中国是互联网大国,更是制造业大国,在全球500多种工业门类中,中国有220 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发挥好互联网的优势,以及制造业大国的优势来创造出中国在未来科技变革和工业革命当中新的历史机遇,抢占新的制高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生态合作指导意见范文4
(二)围绕粮食安全,着力抓好农业生产。一是加强服务指导。切实抓好双夏生产,认真做好早稻收割各项服务工作,加强连作晚稻秧苗培育管理,尽早部署冬种生产,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和指导意见,加强秋收冬种服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二是突出高产创建。实施“甬优种业双千工程”,开展单季稻千公斤和连作晚稻800公斤攻关行动,大规模推进高产创建活动,粮食“双千”实施面积扩大到15万亩左右,努力实现粮食稳定高产。三是稳定“菜篮子”产品生产。以“粮经结合”高效农作制度创新为抓手,以“万元地”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加强保障型蔬菜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场建设。全区经济作物“万元地”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创建畜禽“两化”示范场100个以上。
(三)围绕农业水环境治理,着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按照制定的农业水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方案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是推进畜禽养殖场整治行动,落实生态消纳地,加快标准化水禽场和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建设,完成省农业厅下达的各项治理任务。二是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监管机制。在全面完成5个县级无害化处理厂和142个收集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无害化处理监管机制,提高日常运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保处理中心发挥作用。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农牧结合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普及农药、化肥减量技术,加强沼液、畜禽排泄物和农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扎实推进2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9个示范区和29家示范企业建设,开展1个省级农作物秸秆利用试点县和__区、__市、__市等3个省级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县建设,实现化肥减量3050吨、化学农药减量450吨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
(四)围绕机器换人,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是抓好各项农机扶持政策落实。做好第二批中央购机补贴资金安排和管理,加强作业补贴督导检查,落实单季稻、连作晚稻机插面积,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实处。二是加快农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设施大棚面积200万平方以上,加快蔬菜等特色产业机械推广,推进农机科技项目建设。三是提升农机服务能力。以农机合作社和专业化农机服务公司为重点,大力培育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实施农机合作组织提质工程,创建农机示范社15家和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1个,全面提升农机服务能力。四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较大事故防控专项行动,深化“平安农机”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全员农机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规范农机监理队伍机构。
(五)围绕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一是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应用。扶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鼓励相关企业加快电商平台建设;完善智慧畜牧业系统,研发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远程视频监控、动物诊疗管理、实验室管理等模块,深入挖掘系统在动物卫生监督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开展“农技通”应用试点工作,建立农技专家库,推广“农技通”终端应用,加强用户培训,提高农技人员在线服务意识。二是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监管领域的应用。加快智慧农机、智慧农资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推广应用农业执法移动客户端;建立全区耕地质量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全区耕地质量现状和建设占补情况动态化、矢量化管理。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行政管理上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农业行政审批服务平台,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在线办理,畅通咨询投诉等问政渠道,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六)围绕提质强农,着力培育
生态合作指导意见范文5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创新创业;系统构建
0 引言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指出了建设众创空间的原则意见。至此,建设众创空间的浪潮在全国掀起。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对于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和大众创新创业活力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
1 众创空间及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点
1.1 众创空间的内涵及特点
2015年1月,在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具体研究并制定了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这是在中央文件上正式提出“众创空间”这个概念。“众创空间”这个概念并没有在国外出现。这个词是国家科技部在研究总结北京、深圳等地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个新词,是国外创客空间中国特色化的一个产物。
众创空间主要是为早期创业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能够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与企业孵化加速器、产业园区等一起组成了创新创业的孵化链条。
根据《指导意见》的描述,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1.2 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主要特征
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创业生态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生态系统特征。首先,在众创空间中聚集的创客数量众多、生物种群更加丰富;其次,在众创空间内的创业项目多是小微项目,创业团队人数较少但是却更加灵活、富于弹性;第三,众创空间内的创新创业者们具有较强的创客精神,普遍以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为主,使得众创空间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创新性。
众创空间还具有“无边界、自组织、客户化”等特征。无边界是指众创空间可以认为是一个实体的创客聚集的空间,集中式或分布式布局与城市各个位置和区域。另一方面,众创空间也可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通过网络与其他商业主体发生联系。这种商业网络能够进行无限拓展,因此,众创空间在互联网+背景下具有了巨大的社会空间辐射和创业动力。自组织指在众创空间内实现自然选择和优胜劣汰,生态系统内的各生物群落自发的组成网络、动态演进。众创空间必须基于用户化进行价值创造,创业资源的生态圈服务于创业项目的用户化。
2 众创生态系统的构建
众创空间是由不同的行为主体构成的,包括企业、政府、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在内,这些主体之间的互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创业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费用和运营成本,而且还促进了相互间的创新及合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水平,因此,众创空间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可以被视为促进创新和创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1 创业主体
众创空间中的直接主体包括创业企业及众多科技人才、大学生创业者等。在创新精神驱动下,好的创意和初始创业才干在创业生态圈的养分滋养下开花结果。众创空间内众多的创新创业者互相联系形成广泛的生态网络,这种网络结构更有利于新知识吸收和创新力的形成,能够帮助创业项目的快速成长。
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投资机构(银行及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等)、中介机构(会计和律师事务所)及其他主体构成了众创空间的间接主体。大学及科研机构是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的提供者,能够把科技创新要素转化为科技成果,主要由开展科技创新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成。投融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风险投资公司等,主要为科技创业企业和个人提供所需的研发或创业资金。科技中介机构主要为企业获得场地、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创新创业条件提供服务,包括人才市场、技术市场、融资担保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
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提供基础设施等条件支持和扶持创业企业的发展。通过协调国家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创新创业的资源,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2 创业环境
2.2.1 文化
相关研究发现,每个创客空间根据所在城市和创始人的个性而呈现不同的气质。本质上,在某个地域生长发育的创客更多受到的是所在区域制度、环境和精神层面上的滋养,因此营造创新创业的“软环境”是众创空间的重要功能之一。《指导意见》中也提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通过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来吸引更多的人或创新企业进入到各个众创空间,形成一种创业网络,以利于创新协同并创新创业水平。
2.2.2 市场
众创空间的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一个创新成果是否有价值、一个企业是否能成功创业都必须最终由市场决定。众创空间一方面通过提供各种中介服务来引导创新企业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众创空间本身有很多的内部企业具有丰富的市场信息与资源,可以提供给其他内部企业,为他们创业成功提供早期客户。
2.2.3 制度
政府应通过制定各种利于促进个人或企业创业的各项政策,创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为创业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例如可制定企业在工商注册、办公设施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定一些引导众创空间发展的财政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一方面给众创空间内的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利于在整个社会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2.2.4 其他支持要素
众创空间必须要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基本的办公或生产场所,并能提供所需的设备,同时还需具备众创空间的运营及管理职能。利用国家的各种财政补贴为创业者提供低房租和网络费用或公共软件等满足创业要求的良好硬件平台。
同时,众创空间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场所只是硬件,更多还是需要为创客们提供更利于碰撞、实践、发展创新技术、完善创新产品的集聚地;为创业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运营上需要重视创业企业所需各种资源的整合,构建一个平台化的创业生态圈。否则,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服务的目标的实现会大打折扣,自身也难以有很大的发展。众所周知,创新才是成长性的创业企业的基础,推动创客们进行创新而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创业,才是起源于“创客”概念的众创空间区别于普通创业基地的独特之处。
3 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策略与建议
3.1 构建并完善区域协同创业生态系统
一是,建立基于“区域协同”的创业生态系统。面向区域产业状况,以产业集聚和高新区为依托,合理布局并建立包含创业企业群落、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等在内的创业生态系统。
二是,要加强众创空间“创新主体要素”的构建。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一起联合参与国家、省市的重大科技项目。依托区域优势产业,结合国家大力发展的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搭建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关键设备等公共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完善 “科技加金融”的配套服务体系。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引进科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加强对创业企业的科技及金融扶持,以利于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
3.2 提升创业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一是,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形成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机制。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深化网上政务改革,实施精兵简政。健全法制建设,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管理系统,建设公平的商业环境,促进创业创新要素的加速集聚。
二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创新要素在系统内的自由流动。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引导基金健康运行,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加强“科技政策”创新,重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方式等,加快推进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效率,提升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内生力。
3.3 促进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与自由流动
一是,加强信息平台的基础建设,形成创新创业网络,促进创新要素的聚集和自由流动。重点加强“物联网、智慧城市、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产业、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推广。通过互联网完成创新创业企业的虚拟集聚,将众创空间内企业的集聚模式有实体几句转变为虚拟集聚。
二是,建立互联网+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有效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信息、人等,整合、汇聚创新要素和创新信息资源。
三是,构建和谐的网络生态系统,为中小微网商提供法律、技术、融资等综合,推动互联网产品和应用服务的方式创新。
3.4 创建持续创新的创业生态系统文化
一是,构建与完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鼓励创办创业型大学和创业型社区学院。鼓励高校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面向社区大众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实施全民创业培训制度、为创业活动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和创业导师。
二是,建立鼓励创业创新的价值导向。倡导创业创新的价值观,激励创新创业;聚焦创业创新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创新创业价值理念的宣传;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树立创新创业人物标杆,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动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
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励创业”的人文氛围,集聚创业创新人才。建立向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众创空间,为他们提供大量优质的公共服务,良好的教育、居住、交通等配套,实现低成本创业,吸引大量国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
[2]戴春,倪良新.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众创空间构成与发展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5(12).
生态合作指导意见范文6
在年前参加的一个“2016移动医疗+保险”高峰论坛上,我与几位保险业、金融业大佬一起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健康险的破局、创新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很有收益。期间,大家也对当下流行的“互联网+”概念有所讨论,我的看法是,互联网+到了该做减法的时候了。
“互联网+”的概念我们已经说了不少,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到了“+”上面,从跨界的角度看,这没有问题。但从落地的角度看,光做“加法”反而是不够的,而且加来加去很容易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比如“互联网+金融”,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之前,曾有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的尝试,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是首先将互联网的最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产品如支付结算、小额信贷、基金销售等各方面进行结合并创造出若干业绩奇迹的,但正如《指导意见》所明确指出的“互联网金融本质还是金融”,那么,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也罢,还是传统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技术革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也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本质还是经营货币的风险,这就对相关从业机构有了资本、技术、人才和声誉等方面的高要求,而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互联网平台,十来号人,几台服务器和几万块钱资本金就能做的,更不是“双创”政策下搞的全民金融。
我对于“移动医疗+保险”的认识也是如此,原有的“移动互联”“医疗”以及“保险”三个领域相加之后,会有模式上的创新和效率上的提高,但无论是移动、医疗还是保险,基础服务也好,核心价值也好,都是不能变的,甚至还要继续深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底商业如何变革?很多企业也都在问,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到底应该怎么做?如何创新?或许我们需要回到原点,去研究下,到底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和逻辑是什么?只有回归本原,抓住本质,才能找到商业创新的方向。
在我看来,我们是有了互联网之后说更要不忘初心,为客户提供价值才是根本!我们不能在“加来加去”中搞乱了客户,也迷失了自己。像保险领域,如今也加了很多东西,很复杂,老百姓都看不懂,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阻碍了创新,医疗也是如此……所以,我的看法是,所谓“互联网+”倒是应该做“减法”了,即把系统做得更简单,把产品与服务做到让大家都看得懂、看得见,这样大家才能明白其“价值”。说白了,就是不忘初心,强化的是连接和模式上的创新,并不是每一个服务环节中的复杂化和价值上的兑水。
再回到“移动医疗”,这个话题看似很新,但若回归本质,“移动”的医疗模式在中国早已有之――那就是当年的“赤脚医生”!1965年6月26日,就医疗卫生工作发出指示:“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此后,培养土生土长的医生慢慢成为一种解决农村卫生问题的思路,中国农村建立起了一支关注农民初级保健的医疗队伍――赤脚医生。
20世纪的70年代,农村医疗合作在中国进入一个鼎盛时期,我看到过一个数据,全国赤脚医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500多万人,其中医生180万,卫生员350万,接生员70万。这些赤脚医生“游走”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对改变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农村落后的卫生面貌,对开展预防工作和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72年,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所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让全世界得以了解赤脚医生。之后,一些赤脚医生的先进代表,都先后出席过国际会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卫生工作者和媒体对赤脚医生的赞叹,并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
目前的移动医疗可以理解为是早期“移动的”医疗的一个延续,而运用了更多先进互联网的手段。而其本质上与当年“让更多的人更方便、更便宜以及迅速看上病,在更大范围内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的初衷是一样的。想明白这一点,所谓“移动医疗”也就不是什么特别复杂的事情了。
在我看来,“移动医疗+保险”这个话题应该把“+”去掉,其核心应该是“移动・医疗・保险”,三方在共同推进中国的医疗保障事业的同时,还要把自己原有领域的服务做好、做深――“移动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便捷;“医疗服务”应该更加关注现代人个性化的健康以及医疗需求,让医疗保健前置化,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模式,以满足客户需求。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将使得由医生指导的医疗服务为主导模式转变为个性化的以人为中心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模式。通过移动医疗和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个人的生活习惯管控、健康医疗咨询甚至在线诊疗及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