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店医保服务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店医保服务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医保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4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Web-ba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sts Under Status of County Health Insur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i Jingtao
(Cost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Linyi276000,China)
Abstract:The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Social Security information content,is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medical insurance fund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macroeconomic policy-making powerful magic, is to improve healthcare management,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is an in-depth people's convenience proj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st status of the county medical insur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medical insur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sue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existing medical insur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Health insurance;Information management;Health insur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及其相应制度、法规的日臻完善,其信息化的管理也在逐渐走向成熟,医疗保险信息化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日趋深入。医保管理信息化是社会保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医保基金有效监管,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的有力法宝,是改进医保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一项深入民心的便民工程。搞好医保信息管理,能有效地降低医保成本,防止漏洞,提高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水平,使医保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信息化,更好地为参保职工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医疗保险制度和谐、健康发展。
一、我县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现状
从几年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到今天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几乎所有的医疗保险决策管理部门及经办机构都高度重视信息管理,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专门组织,配置计算机硬件,开发实用的软件,形成了参保登记、费用征缴、待遇审核、费用记录处理、费用结算和服务监督等一套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我县于2005年8月份实现了与市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联接,成立了医保局信息中心和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配备了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全县20家定点医疗机构,12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了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全面铺开,参保人员就诊、购药和住院信息由终端计算机接送到中心数据库存储、处理,其间将相关信息传回终端,并将处理的结果告知医保经办机构、定点服务机构和参保患者。2006年5月份我县依托全市联网的医保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市“医保一卡通”,参保人员可持医保证、医保IC卡自由地在全市范围内任何联网县(市)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使用个人账户就诊和购药,满足了参保人员在全市持医保证、医保卡畅通消费的需要。“医保一卡通”的实行,大大方便了参保人员,使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到更灵活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能合理地引入竞争机制,使定点服务机构的服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我县医疗保险基础性工作,如档案管理、IC卡管理、缴费管理等各项管理,都是由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使我县医疗保险工作迈向信息化管理进程。
二、加强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的对策
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是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管理的枢纽,对于实现医保业务处理信息化,加强基金收、支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合理控制基本医疗费用增长,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加快决策科学化进程,支持医疗保险基金长期安全运行等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力度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大、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医疗保险机构内部的各个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利益,还涉及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在进行系统规划和整体运作中,主管领导要亲自主持,统一协调和指挥,制定整套行之有效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医保系统规范、有效、安全运行。要加大对医保系统软、硬件和安全管理的投入力度,可争取政府投入资金、软件投资银行吸纳资金、医疗机构筹集资金等多方筹措办法,保证各项资金的及时到位,确保医保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稳定畅通。
(二)提高医保信息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医保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员,工程技术和维护技术队伍是医保计算机网络建设成败的关键。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强调的是多功能、多面手的整体素质,突出政策意识,科学知识,组织才能,迅速反应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尤其要注重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医疗保险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信息人员不但要有强烈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精神,还必须具备工作认真踏实,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和工作责任感。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信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提高了信息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把医保信息管理做好。
(三)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
医保信息系统保障就医的要求,决定了它非同一般的功能,它是广大参保人员的健康保障线。出现故障,没有一套快速反应的应急机制,不能及时地排除故障是万万不行的。为此要成立一支快速反应的应急机构,区分软、硬件和安全系统等各个细小环节,确立专人负责,协调人、财、物等方面需求,制定一套快速反应的应急预案,做到遇事不慌,分工负责,计划周密,安排合理,确保故障能尽快排除。
(四)做好医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
安全防范,是医保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建立软、硬件防火墙和有效的防病毒措施,以防黑客、木马、病毒侵入系统。二是确定不同管理人员的使用权限,各部门操作人员的职能不同,分配的权限也不同,如医保经办机构有档案管理、缴费管理等权限,定点机构只能按定点服务协议分配管理权限。三是完善医保登入识别系统。现行的医保系统登入,只是输入用户名(工号)、密码即可,缺乏有效的识别和登入人员的身份验证,存在操作人员在各个网点都能进行医保登入操作,造成系统的安全隐患。可采取将操作人员的身份验证信息(如姓名、工号、身份证号、指纹等)写入一张IC卡上,当操作人员登入系统时,通过IC卡刷卡识别,验证人员身份,方可登入系统。四是采取当前用户普遍公认的Oracle数据库,确保数据库具有安全级别高、查询速度快、并发性能好、使用方便和良好在线分析功能,采用安全可靠的小型机双机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稳定;五是采用DDN等专线连接方式建立网络,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现代化、科学化的医保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医保信息管理,是体现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最佳途径,我们将沿着这条途径,更进一步规范医保信息管理,使我县信息管理工作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药店医保服务管理制度范文2
一、加强职业培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1.努力完成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以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为载体,以促进和稳定就业为主线,以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统筹做好各类劳动者就业工作。继续抓好创业示范企业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指标的落实,推动创城工作的五大体系建设,确保创城工作取得实效,努力实现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目标。2013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9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00人,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4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快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就业服务管理制度,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入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方法,推行公共就业服务绩效管理试点和标准化建设试点。积极推进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抓好企业用工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实现供求双方有效对接。主动服务企业用工,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服务重点产业校企对接招聘等一系列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短缺和服务就业的系列活动。立足和挖掘本地劳动力资源,推进跨地区省际劳务协作,努力解决好不锈钢产业和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规范企业用工,引导企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适当适高工资福利、待遇,提高企业留工率。
3.完善、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政策宣传、培训,不断扩大政策知晓面,提高政策执行力。进一步细化政策项目,完善、简化操作方法,畅通政策落实渠道,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更好地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创业项目库,发挥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小额贷款的联动作用,促进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
5.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切实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开展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重点帮扶残疾人、退役军人、随军家属、两劳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和城镇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企业吸纳安置人员,对灵活就业人员予以社会保险补贴,对自主创业的予以小额贷款贴息资金扶持。2013年,完成小额(担保)贷款9000万元。
6.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年活动,做好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重点企业紧缺技术工种免费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培训经费直补企业政策,继续抓好初高中毕业生引导性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2013年,组织创业培训420人以上,职业技能鉴定1500人以上。
7.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设。认真落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划(2010—2020年)》和《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大力开展重点产业实用型、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条件成熟的企业新建1至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新培养高级工200人。
8.加快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把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县级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县职业中专学校为基础,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加快建设县级公共实训基地,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竞赛提供服务平台,为我县产业技工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二、加强社保扩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至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分别达2万人、2.1万人、2.5万人、2.8万人和1.5万人。
1.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以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为重点的扩面征缴工作,做好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上级部署,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实施工作,继续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基础养老金)倍增计划和长缴多得、丧葬金补助制度,落实新老农保制度相互衔接机制,做好城乡居民保与其它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工作,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续保,进一步提高参保率、续保率、发放率。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保的衔接,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适时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的待遇水平。
2.扎实做好医疗保险工作。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工作,通过与县住房公积金中心数据比对,2013年1月起我县所有医保缴费工资基数低于住房公积金的参保单位一律按住房公积金基数执行,确保医保基金的应收尽收。完善医保付费制度的改革,及时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与结算协议,并按协议支付相关费用。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医疗保险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服务行为。建议政府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提高到年280元。
3.积极做好失业保险工作。按照“全市统筹、核定收支、全额缴拨、超收奖励、短收不补”管理体制,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和使用效率,发挥失业保险在保障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健全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落实领取失业金期间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4.加强工伤、生育保险工作。将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强化扩面征缴,强力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落实“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的政策,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继续做好职工生育保险征缴与支付工作。
5.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基金财政专户存储和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开展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组织社保经办机构配合省、市审计部门做好基金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认真整改。健全完善社保基金稽核、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基金监督管理,实现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
三、强化维权执法,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1.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围绕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覆盖、工资拖欠等问题,加强日常巡查、专项督查和综合检查,着力优化招商引资和用工环境。大力开展劳动用工备案,逐步实现对企业劳动用工的动态监管。继续开展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推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扎实开展春暖行动,重点推动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以扩大小微企业合同覆盖面、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重点,稳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2013年,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5%以上,不发生越级上访案件。
2.加强企业工资分配指导和调控。适时公布最低工资标准,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合理增长工资。完善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督促企业落实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欠薪综合治理,力争做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
3.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着力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继续开展非公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加快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建设,推行仲裁建议书,推动基层调解,进一步推进劳动仲裁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2013年,仲裁结案率达95%以上。
4.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提高提高监察执法效能。继续开展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以及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加大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非法用工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查处重大违法案件。完善欠薪应急保障金及企业工资保证金的使用、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畅通劳动者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
四、加强基础工作,促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1.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行政务公开,完善行政审批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对依法行政综合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切实抓好整改。
2.加快推进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便捷、全市一流的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使项目早日建成投入使用,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药店医保服务管理制度范文3
按照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办公室《关于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的通知》,区政府组织发改、卫生、财政、民政、劳动保障、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对全区的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药物供应保障等工作进行调研,并根据《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鲁政发〔2009〕90号),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126个行政村、68个社区,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人口62.6万,其中区属人口35万、农业人口16万。20*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80元。现有区直医疗卫生机构3处(市中医二院、区人民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镇卫生院2处,职工688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65人);社区卫生服务站66处、村卫生所1*处(在岗社区、乡村医生588人),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先进区、全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一、全区医药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规范优化医保医疗服务管理流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区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年,全区医疗保险参保47098人,其中在职人员37019人,退休人员10*9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4*3万元,其中统筹基金2848万元,个人帐户1215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757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付2677万元,当年社保基金结余3*万元,基金结余率7.5%;累计滚存结余374万元,结余率7.34%。
(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一是新农合制度建设实现全面覆盖。我区新农合作制度从20*年开始试点,20*年被列为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个人筹资从20*年的人均10元,增加到2009年的人均20元;各级财政补助由20*年的人均10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人均80元,达到了人均筹资100元标准。工作中,我们坚持农民自愿参加、公开公正、规范运作、加强监督,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意见》(泰政发【20*】90号),在全市实行合作医疗统一报销比例和结算模式,推行参合患者在全区就诊和在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一证通”制度。调整印发了《2009年度新农合实施细则》,加强对管理人员、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基层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等相关人员新农合基本知识培训,让参合农民及时了解上级政策,熟悉就诊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同时,区政府将新农合工作纳入了对各镇(街道)年度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逐级签定了目标责任书。
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报销比例,实行医院结算、合作办审核、财政拨付、封闭运行制度。区审计部门定期对全区合作医疗基金进行专门审计,确保合作医疗基金专款专用、规范操作、封闭运行。定期将收缴农民的合作医疗基金、农民报销情况向村民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了新农合医疗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目前,我区的合作医疗、药品经营、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定点医院与市、区新农合办公室微机联网运作管理,住院参合病人信息达到了全市共享。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群众满意、卫生发展、政府放心的目的。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更加完善。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于2002年正式启动,参保范围覆盖了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医疗保险基金建立的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资金,由区医疗保险处统一调度使用,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门诊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住院费用实行网络结算,患者出院时,只负担个人部分,其余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和社保局结算。转诊转院的患者,须根据转往医院所在区域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一定比例的费用,即:转往本省省属医疗机构治疗,结算时个人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5%;转往省外公立医疗机构治疗,结算时个人先自负符合规定费用的10%。然后再自负最高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剩余部分按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结算。
20*年,为降低困难企业负担,全区推出了住院统筹,降低了企业缴费比例。20*年为推进全区企业改革,我区制定出台了《区属企业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将2324名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医疗保障权益。20*年度,全区实际发生住院人数4655人,已出院人数为4367人,发生住院医疗费用3883万元,人均住院费用8892元,其中医疗保险统筹内住院费用3428万元,人均7850元,占医疗总费用的88.3%。统筹基金支付2464万元,为住院费用的63.46%,统筹内费用的71.9%。个人负担率为36.54%和28.1%。三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开展。我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认真总结*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年把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计划”列为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区政府两次举行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活动,并对121名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21号),允许参保人员在一个医疗保险参保年度内随时参保,自参保缴费的次月起开始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他相关政策按照《*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泰政办发〔20*〕45号)的规定执行。我区已多次为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座谈会、试点工作座谈会提供现场。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一是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加快两个体系建设。按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要求,20*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局,具体承担全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职能。积极开展卫生监督下沉工作,设立街道镇卫生监督机构5处,聘任街道镇卫生监督员15人,把卫生监督触角延伸到社区和村,并聘任63名社区卫生助理员,1*名村卫生监督助理员,构建了全方位、无缝隙监督体系。(2)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扎实开展全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区工作,成功实施了省级“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社区结核病控制”等项目,为全省城区结核病控制提供了经验。申报了省级心脑血管病防治示范县,目前已通过省卫生厅中期评估。全面开展艾滋病防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常规检测和自愿咨询监测工作。认真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从20*年6月份起实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分发、免费接种。从20*年5月份起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新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实行免费分发、免费接种。
(3)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突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目前,通过省、市、区卫生部门认定的A级单位9个,B级单位36个,C级单位813个,全区食品安全形势得到切实改观。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市场。规范持证卫生机构,统一标识、统一布局,通过年度校验督促全部达标。先后针对无证私自行医、药店非法坐堂行医、超执业范围非法开展诊疗活动、空挂单位对外服务等开展了专项治理,净化了医疗市场。积极开展“星级社区”、“星级道路”、“星级店铺”创建活动。结合泰城综合整治活动,制定了餐饮、公共场所、商店等星级创建方案,通过创建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卫生管理水平。二是科学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经过多年建设,全区已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区、处镇、社区(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有一支人员充备的卫生专业技术和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方面,以市中医二院、区人民医院为龙头,以镇村两级医疗单位为框架构建了全覆盖的医疗救治体系,承担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
完善了急救中心建设,配齐了“120”救护车和基本医疗救护设备。(1)建立组织,完善预案。区政府成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设立了流行病学、消毒技术、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放射事故调查、环境污染事故调查、实验室检验检测、后勤保障、宣传教育八个专业技术小组,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霍乱、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十一运会保障、救灾防病等各种情况下的领导小组、各专业技术小组,做到人员、物资、技术、培训四到位。健全完善《*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了《*区突发霍乱应急预案》、《*区突发人感染高致病性流感、禽流感应急预案》、《*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处理预案》、《*区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方案》、《*区2009年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区手足口病防治方案》、十一运会保障等相关传染病应急预案,并根据工作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预案。(2)健全机制,及时处置。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隐患的排查,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处镇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疫情网络直报,全区设立了49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点,强化应急值守机制,认真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初步形成了以疫情值班电话为主线,各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公共卫生监测点为依托的传染病及突发应急信息网络系统。做好应急专用物资、器材装备的储备工作,加强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ICU建设。(3)强化演练,提高能力。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每年开展应急队伍各专业小组专题培训,对49个公共卫生监测点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每月召开例会,对各处镇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置能力。按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战要求,高度重视应急演练工作,在演练中落实预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预案。组织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霍乱腹泻病防控等应急演练。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是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根据区域位置和区、镇(街道)、村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状况,对城区的区级医院着力加强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培植了“中医治未病”、“中医骨伤”、“中医中风”等一批国家及省市级重点专科;两个镇卫生院分别列入了全省乡镇卫生院“360工程”和“1127工程”建设单位,新建和改建了业务用房,优化配套了医疗设备;五处街道卫生院(防保站)按照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通过转型,建成了高标准的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加大村级卫生所的改貌配套建设力度,结合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进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对新建的村级卫生机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扶持,每建成1处符合标准的新卫生所,区财政和镇财政各给予扶持资金1万元,形成了区、镇、村共同参与卫生所建设的良性投入机制。目前,全区1*处卫生所全部达到“五室分开”和设施配套要求,6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群众的就医环境大大改善。随着医疗机构设施的不断完善,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居)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社区)”。二是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理顺处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的通知》(*政发【20*】125号)等文件,理顺了处镇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处镇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由区人事局进行核定,其机构、人员上划区卫生局实行统一管理;处镇卫生机构实行主任(院长)负责制,主任(院长)是本单位和所辖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的法人代表。主任(院长)实行选聘制;实行卫生服务机构行政、业务、财务、药品统一管理体制。对区直和处镇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全面深化基层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通过制定岗位薪筹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逐级聘任制度。推行以“三制、四管、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制定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政策,使他们才有所用、老有所养,切实解除了广大基层义务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了他们为全区卫生事业发展而奋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遵循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律,突出抓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目前,全区所有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完成向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的转化。鼓励多种形式的在职继续医学教育,全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四)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事关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药物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20*年成立区监察、卫生部门及各处镇组成的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和区药品集中采购办公室,在全区全面推行药品集中采购供应,实行区药品采购供应中心—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库—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器械统一采购供应制度。区药品采购供应中心竞标采购药品后零加价配送至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逐步修订完善关于加强药品集中采购的制度、办法,实行药事委员会例会制度;不断加强药品质量的监控,有效的降低药品采购价格,杜绝假劣药品流入,保证了群众用药安全。目前,我区有定点医疗机构23家,其中处镇卫生机构8家(6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定点药店47家。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上,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利用“协议”的形式来约束对方的行为。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环境、设施、药品品种及质量、服务质量、专业人员配备、医疗费用结算、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二是建立不定期检查制度,针对医疗费用出现的问题,随时抽查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三是建立走访制度,认真听取患者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意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严重违约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取消其定点资格,有效维护了广大患者的利益。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参照省政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我区的医药卫生事业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层次太低。*区老企业多,老职工多,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不高,而且地域狭小,市直、岱岳区、*区三家共管,扩面难度很大。如20*年医疗保险人均缴费基数为1100元,企业人员缴费基数为920元,基金筹集水平不高。
二是公共卫生职能需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需增强。公共卫生的补偿机制尚未得到真正落实,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不高,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装备落后,卫生应急专业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影响了公共卫生机构对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三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尚未建立全面、系统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体系,政府补偿不到位,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下降,服务意识不强、群众看病不方便、用药不合理、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等。新农合筹资水平偏低,农民医疗保健消费水平偏高,要求回报概率大,且直接到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人数偏多,小病大治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支出压力较大。
四是基础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城区外的医务人员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有较大比例的医务人员认为待遇不高,尤其是聘用制护士收入偏低;卫生系列职称晋升相比其他行业难度大,取得资格后由于受职位所限多年得不到聘任。
三、几点建议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目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要在牢牢把握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切实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改革,使改革尽快取得明显成效。
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目前,几项医疗保险制度并存,各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和转换,存在重复参保、重复享受、财政重复补贴、机构重复设置,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整合医疗保障资源,建立大医疗保障体系,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在整合制度的基础上,整合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整合机构的基础上,整合管理服务平台和网络结算系统,扩大基金的共济范围,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提高城乡医疗保障资源的使用效率。
2、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建议尽快实现市、省级医疗统筹,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政策,实现异地结算,逐步提高职工的医疗保险待遇。同时,根据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科学的、多层次医疗政策,建立医疗三险衔接、接续制度,加快参保人员医疗异地结算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