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议范文1
重庆市梁平区政府网站近日消息,梁平区民政局答复区人大代表朱孝琼关于“办理结婚证、生育证,先取得家庭教育合格证”的建议称,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均未提及家庭教育合格证,故不能作为办理结婚证、生育证的前置条件。快来跟小编一起来快看看吧!
针对人大代表朱孝琼《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建议》中关于“办理结婚证、生育证,先取得家庭教育合格证”的建议,重庆市梁平区民政局答复称,根据《重庆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婚姻登记条例和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均未提及家庭教育合格证,故不能作为办理结婚证、生育证的前置条件。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浙江省教育厅6月30日答复浙江省人大代表丁杭缨《关于在浙江省推广“父母持证上岗”的杭州上城经验的建议》称,浙江一些地方借鉴杭州市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做法,基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数据,对“父母持证上岗”进行了有效探索,省级层面也在做积极尝试,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自2020年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平台开通以来,已向全省参与数字家长学校学习的家长发放学习电子证书22万份。计划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行。
对于加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建议,重庆梁平区民政局在前述答复中表示,梁平区已加大力度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包括创建家校社共育阵地,形成示范引领;法治先行,为家庭和谐护航;凝聚合力,多方力量推进家庭教育等。梁平区民政局已开展“家庭和谐计划”,对婚姻登记申请人进行家庭教育宣传指导。
重庆梁平区民政局在答复中表示,经各单位的努力,家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人民群众对家庭教育的期待仍有差距。下一步区民政局、区教委、区卫健委、区妇联、团区委等单位将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儿童之家、青年之家、家长学校等活动阵地,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家庭教育。制作发放家庭教育有关的宣传视频、宣传册,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到村(社)、乡镇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引导家长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营造家校社共同参与的氛围。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议范文2
早在2010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就启动了一项被称为“超级保姆”的计划〔1〕。它采用实景跟拍真人秀的模式,记录求助家庭在曾从事全职保姆15年的主持人乔的帮助下解决养育问题的过程。超级保姆进入家庭为期3周,前两天乔会观察该家庭的情况,不做干涉;观察以后与孩子父母谈话,并制订时间表和规则表;她会亲自指导孩子的父母一段时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之后离开几日,通过录像监控该家庭中情况;最后,乔返回该家庭中再进行1周的指导,指出监控时所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模式对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我国一些家长缺乏理性、易于从众,往往在与人的比较中迷失自己,忘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正是当下我国家庭普遍缺失的,它需要专业教育指导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观察、记录、撰写观察报告,对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反馈等一系列方式,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的一个过程。专业教育指导者能较好地帮助不知从何下手或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的家长,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观念和能力,同时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与目前的家庭教育指导不同的是,它是有研究取向的,是基于某个问题的,是长效的,是以家长为对象的,指导的目的是为了不指导。换言之,家庭教育指导专家与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合作、探讨、指导,帮助家长成为自身问题的发现者、自身问题的探索者、自身问题的解决者、促进孩子成长的参与者。
二、进入家庭:探索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模式
家庭是家庭教育指导的“试验田”“主阵地”,家长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家庭教育研究人员的职责是协助家长成为专业的家庭教育实施者。因此,进入家庭是探索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必由之路。作为家庭教育研究者,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角色是聆听者、观察者、示范者和协助者。
(一)倾听:了解家庭的需求笔者在入户每一个家庭前都要先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家长会把孩子的问题、表现以及希望得到的帮助如实描述。其中有一户家庭的孩子,她存在的问题是,会用替代物来替代自己,当她做得不对的时候,比如她说要上厕所却没有大便或小便时,她会说刚刚是“小黑狗”(她的玩具之一)说要上厕所的。她的家长认为这是撒谎,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让孩子实事求是地说话、做事,不要事事指责孩子。因为很可能她是因为害怕父母责怪而这么说的,并不能指责她爱撒谎、狡辩。如果家长经常这么定论的话,孩子可能真的会变得爱撒谎。聆听是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的第一步,每个家庭的需求和问题具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共同制定方案。需要指出的是,聆听的对象不仅是父母,还包括孩子及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二)示范:定制个性化指导方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家长对于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充满期待,同时又感到无所适从。为此,示范成为弥合他们期待与无助之间的“粘合剂”。在我们所入户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家庭中,有一户的情况是,父亲是外企职员,母亲是高校教师,孩子主要由祖母照顾。孩子的主要问题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到问题一般用“哭”的方式,然后祖母就会不断地猜测“要喝水吗”“困了吗”等,直到猜准为止,孩子才停止哭闹。针对这一问题,在召开第一次家庭会议时,我们就制定了“不做猜测,有事说出来”这一家庭守则。之后我们每周3次入户观察,发现孩子的父亲和母亲能坚持原则,但是他们反映祖母会迁就孩子。我们与孩子的母亲、祖母分别进行了多次的单独交流,最后祖母也按照规则引导孩子尽力表达。同时,我们还规定了家里所有人需要别人帮助时一定要使用敬语,否则他人可以不加理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用“请”“谢谢”这样的词语在这个家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依赖”是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个例子反映的是规则的力量以及让规则成为家庭公约的教育效果。这是我们在入户指导时的深刻体会,规则蕴含的不仅是对孩子的约束,也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约束,是家庭民主的体现,更是良好家风的基石。
(三)观察家长:发现真正的问题家庭教育中发现真正的问题源于研究者的观察。也就是说,聆听只是发现问题的一种途径,研究者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察、筛选、辨别确定主要问题,观察贯穿在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之中。以下是我们观察妈妈和孩子一起完成幼儿教师布置的任务时的一段有趣的对话。该任务是复述故事《春天的电话》。这个环节一直持续了40分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妈妈是完全知道故事内容的,而孩子对所要复述的故事只能在家长的提示下完成,过程中孩子还不时地跟妈妈说“老师是怎么说的呀”或者“这是你和我的事”等,反而认为这是妈妈的事情。整个过程,妈妈却反客为主,一直急于引导孩子说出正确的内容,其实她的工作只是如实记录而已。观察结束后,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复述故事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的任务只是记录后把它交给老师。家长不应该越俎代庖。
(四)指导者离场:让家长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指导是为了不指导,这是我们入户的主要目的。因此,在持续观察、交流了2个月之后我们就离开了被指导的家庭。现在,这些孩子的母亲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以打电话或约见的方式向我们咨询。例如,有一次一位母亲发来咨询短信:“老师你好,今天我让孩子传话,我一句话没说完,她总打断我。我很严肃地告诉她:‘别人讲话时,请仔细倾听,不要打断。’我有些发火,她也跟着发火。所以昨晚到今早,我一直不和她说话。我上班临走前说:‘妈妈上班了,奶奶再见。’她奶奶说:‘和妈妈再见。’她说:‘妈妈又不和我打招呼,我为什么要理睬妈妈。’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此事了。”我们首先让她回顾前期发生类似事件后的处理方式:一是找自己的原因,二是不要居高临下,三是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四是可以等孩子说完再说,五是遇到一些问题不要急,然后建议她参照指导过的方法去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事后她表示效果良好。
三、反思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中的政府角色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议范文3
杜林的《教师如何做学生的心理专家》一书,一反常态,没有理论专业性术语,而是阐述了作者杜林作为学校校长经历的一个个小故事和他的担忧、期望,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杜林校长深受学生的敬重,学生非常乐意与他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他,向他诉说烦恼,向他倾诉困难。不仅如此,杜林也是家长朋友的“知心人”。
有一次中午快放学时,一位老大爷满脸焦急地跑来找他。原来是他的宝贝孙子,最近学习退步了,还跟社会青年有来往。孩子妈妈一气之下,打了孩子一顿,孩子就离家出走了。
安抚好老大爷之后,杜林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家庭教育的缺失,让人好生怯危和担忧。许多家长还延用自己小时候耳濡目染的老方法教育孩子:小错误看不见,等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发现孩子有了大的毛病,则简单行事,用棍棒解决问题。
前段时间,我跟随二年级班主任家访,也深有这样的感受:
一位叫小H的小男孩,个头很高,可是一看到我们和班主任上门家访,立刻躲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妈妈喊了半天,也不肯出来。起初我还以为他是胆小羞涩,后来就发现他一个人悄悄地躲在房间“打瓶盖”,玩得不亦乐乎:先将一个直径约1CM的瓶盖甩出去,再将手中的瓶盖(第二、第三、第四……)对准第一个瓶盖扔出去……
聆听班主任和小H妈妈之间的谈话,我得知这孩子成绩相当差,期末考试语文考了40分,数学考了20分。课堂上从来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做。老师、妈妈想了很多办法,口头奖励、同学比超、威胁恐吓,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妈妈说在家甚至拿铁衣架抽打他,让他做作业,他都不愿意写一个字。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建议父母多正面引导,少鞭打,省得孩子逆反心理更重,适得其反。
我看这孩子“打瓶盖”乐此不疲,就接过话题,询问家长,这孩子平时在家都喜欢干些什么。他妈妈一脸的无奈:“你瞧见了,就在那里打瓶盖,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不找其他小朋友玩,也不喜欢看电视?”我十分好奇。“很少看电视。我不让他出门找其他小朋友玩。成绩这么差,想让他在家补习一下。可是他说一看书就头疼!!甚至说,让他看书,还不如打他一顿。我真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Ye,打中了!……”看着小H兴高采烈的样子,他妈妈更加无助和难堪……看来,又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又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手足无措的家长!不知道如何指导、教育孩子!孩子的课余活动少的可怜!
我轻叹了一口气,环顾了一下四周,应该家境还算殷实。“其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孩子,也不一定非要成绩好,将来才有出息。”我继续说道,“中窑小学原来有个孩子叫程志鹏,读书时成绩一般,每次考试也只有六、七十分,可是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特长的培养,将他送到市体委学习射击。这孩子手臂稳定性非常好,也非常不怕吃苦,现在已经进入省队。2017年,获得了全运会25米手枪速射冠军,现在正准备冲击2020年东京奥运会奖牌。男孩子将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不一样。如果你现在对他听之任之,不为他操心,将来孩子的后半辈子都需要你操心。只要我们做父母的选对了正确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关心教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出色的。”看着小H妈妈点着头,我继续说到:“我观察到自从我们进门,这孩子就一直在‘打瓶盖’,做事其实很专注,应该很喜欢体育运动项目。我建议你带孩子到体委去看一看,学一样体育特长,这样将来孩子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你们家长也省心。”小H的妈妈顿时眼睛一亮:“校长,你这个建议真好!过几天,我就带他去看看。”我笑着点点头:“嗯,好好培养,说不定这孩子将来也会成为另一个程志鹏呢!”小H的妈妈顿时开心地笑了起来……
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家长也是教育者!家长有了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才可能教育出好孩子。如果我们的家长也能像杜林校长那样关注自己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真正地去了解孩子,那么中国的家庭教育便会更加科学合理,中国的孩子便也能更加健康和快乐的成长了。
新建区小学地理环境偏僻,留守儿童、城市务工子女居多,家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只有家长的思想修养、教育水平提高了,才会向教师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才会主动和老师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议范文4
关键词:黑龙江省 家庭教育工作 调查报告
一、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工作基本现状
几年来,全省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全省党政领导、妇联教育部门主抓、多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1.政策机制不断健全。近几年,全省妇联、教育、文明办、民政、卫计、关工委系统合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省级部门联合制定家庭教育五年工作规划并纳入儿童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城市村镇测评等工作中,13市(地)和116县(市、区)制定家庭教育本级规划,原省计生委制定《“十二五”时期推动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省级近三年在妇女工作专项经费中安排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项目经费,对骨干培训、宣传教育、网校建设等重点工作给予保障,大庆及所属4县、伊春及所属5县、哈尔滨4县和齐齐哈尔、双鸭山、黑河各1县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或设立专项经费。
2.阵地队伍发展壮大。全省建立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10917所,其中: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404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家长学校59所,街道、城市社区家长学校1760所,乡(镇)、行政村家长学校3329所,新婚夫妇、孕妇学校、人口学校等1237所,机关单位家长学校278所,广播电视家长学校95所,网络家长学校112所,其中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家长学校1400余所。各部门加强指导管理,促其完善功能、发挥作用。
3.科学研究实践性强。依托家庭教育阵地、依靠骨干力量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调研,推出科普成果并引领家长实践。组织省儿童中心等三个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及各有关人员申报课题,确立“80后家长养育方式”“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等5个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17个省级课题进行研究,5个全国课题和14个省级课题已结题。组织骨干专家编撰15万字家庭教育问题指导用书,对道德习惯养成、能力责任培养、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等专题107个代表性疑问进行解析拓展。组织省及各地优秀专家录制课程视频20讲、撰写指导文章近百篇,统一编发科普光盘、资料。
4.指导服务渠道拓宽。一是以品牌载体常态指导。省妇联牵头省文明办、教育厅开展全省家庭教育巡讲龙江――绿荫行动,带动双鸭山“母亲讲堂”、甘南县“家庭教育进乡村大讲堂”及各地20余个民间组织公益讲堂发挥积极作用,年均讲座1100余场次,160余万家长受益。二是以新兴媒体扩大覆盖。省妇联、教育、卫生共同承接推动全国家庭教育“空中课堂”项目;省妇联、省家庭教育学会创办省网上家长学校,原省计生委创办了省人口早期教育协会网,示范带动全省网上阵地的实践探索。省及各地依托网校、微博、QQ群、微信平台等集中宣传展示本地重点和特色工作、提供本省专家和家长主创的指导交流资料。
5.示范典型作用明显。肇东市作为我省唯一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完善工作组织管理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本土化实践,成为我省又一县级工作典型。省级层面表彰30个先进集体、40名先进个人,命名15个示范家长学校、 36个示范社区(村)、10个示范县(市、区)、7个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这些来源于、活跃在基层的工作典型,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助推当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6.倾斜特殊困境儿童。一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全省绿荫行动中专设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大讲堂子项目,省及各地组织专场讲座370余场。二是发起关爱帮扶行动。近几年,省妇联在妇女工作专项经费中拨款200万建设100个省级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牵头募集13万册爱心图书、募资20万建设“助未来爱心书屋”;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春蕾计划”公益行动将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纳入到资助重点人群范围,进行常态化关爱。
二、存在问题
1.家庭教育发展大环境有待突破。当前,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仍缺少法律规范和顶层统筹设计,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需要付诸长期努力才能见成效的家庭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家庭教育责任部门作用有待加强。各相关部门虽各具优势但合力不足,导致有些工作交叉重复,有些工作少人问津,有的部门则因机构改革或人员变化导致工作衔接不上、职责不清等问题出现。
3.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践有待完善。一是阵地建设方面。实体阵地和网上阵地只求覆盖、功能不全、作用有限的情况仍然存在,还有7市行政村家长学校建校率、4市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建校率未达到预期。二是队伍发展方面。指导服务队伍专业化仍是短板,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投入力量不够。三是指导规范方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层次不一,没有统一规范。日渐活跃的民间力量易伴有功利色彩,不易监管。四是特殊群体服务方面。单亲家庭、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等特殊类型家庭易出现家庭教育问题,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不充足。
三、思考和建议
1.完善保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关注家庭教育立法,探索源头保障。二是争取党政高度重视,强化政策保障。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议范文5
1.1有助于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家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和学校、教师良好互动中,促进家长更好、更深入地掌握小学生在校表现,有利于教师更清楚和熟悉学生在家的情况,从而能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家庭与学校教育方案,促进教育的实际效果。
1.2有助于充分发挥家长的独特作用
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付出教育投入,学校通过吸纳家长的资源、建议,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尊重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能激发家长对学校事物的参与热情,帮助教师更好管理和服务于学生。
1.3有助于在合作中提高家长和老师育人水平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策略
2.1共同搭建良好合作平台
定期召开家长会:应该选择良好机会召开家长会,例如新生入学、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后,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准备,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制定预期目标和计划。家长会召开时,学校统一将校规、收费等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通过广播告知家长,要建立和公布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方式。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将班级的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措施等向家长做出介绍,对本班级学生一定阶段的表现,如进步和退步、普遍存在的问题、班级的典型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一一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班级和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充分了解,对班主任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教师还应该倾听家长及时反馈,请家长对班级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合理化建议,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真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长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校教育发挥出最佳状态。借助相互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全面立体的认识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和管理学生。电话沟通:教师发现学生身体、出勤、学习、思想等异常表现,应该及时和家长进行联系,避免发生恶性事件或者严重结果,家长也会深切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更加愿意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也应该主动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思想动态,配合教师做好家庭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工作。现代公共交流平台:小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尤其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要求往往健忘。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电子邮箱、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通讯技术,方便、快捷、经济地相互沟通,让家长对学校工作能够自由发表评价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将学校收费、政策、作业等及时给家长,缩短学校和家庭的时空距离。家长督促小学生进行作业和完成学校规定,使学生发展情况能够全面呈现在教师和家长眼中。
2.2形成教育共识
学校和教师系统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时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品质、个性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要以培养孩子成才为目标,积极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进步,不能轻易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成就和进步与自己具有密切的联系。
2.3积极探寻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新思路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需要用优秀的文化与适当的方法进行科学引导和熏陶,家校教育结合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寻找新模式,为构建长效机制开拓新渠道。
(1)组织家长委员会,由小学生的家长推选出部分成员作为委员,积极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思路,为学校中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出力献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帮助学校和班主任做好正面的宣传工作,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发挥督促、评价、配合、支持、改进的作用。
(2)编订有关家校教育结合的报纸、杂志,例如《小学生教育》、《家长和老师》、《学校与家庭教育》等,每月一期或者两期,刊登有关本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文章或者信息,内容丰富多元,囊括教育、学校、家长委员会、心理健康、文化修养、优秀学生和家长报告等,使每个小学生都能有收益。
(3)组建学校和家庭相结合教育网站,加强网站的页面建设和实时更新,开设学校介绍、校园风采、家长讲堂、教师信箱、校长开放日、教学资源、家长留言栏、师生活动展示等板块,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在论坛中自由发表观点,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吸收和改进。家长通过家长讲堂和教学资源等网络内容,能够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掌握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避免放任式或者粗暴式家庭教育方式,明确如何正确、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工作。
(4)鼓励家长尽可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他们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主要的是了解学校的总体情况和其他学生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5)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围绕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开展工作。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议范文6
【关键词】家庭教育;城市;0-3岁婴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2-0049-05
家庭教育是家庭内在的固有的基本功能之一。为提升我国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13号)中明确要求,幼儿园要“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实现“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的总目标。基于此,我们对武汉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武汉市教科院城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多为单项选择,个别题为多项选择。课题组于2007年6月~2008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武汉市5个中心城区(武昌、江岸、洪山、口及武钢)和两个新城区(江夏、东西湖)的125所幼儿园中的托班和亲子(班)的0~3岁婴幼儿的主要教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实发问卷348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0份。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城市0~3岁婴幼儿家庭的结构特点
家庭结构对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结构主要包括:两代、父母双全的核心家庭;三代、父母双全的扩大家庭;三代、父母一辈有两个或以上家庭的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其他家庭。本次调研发现:两代、父母双全的核心家庭和三代、父母双全的扩大家庭为武汉市0~3岁婴幼儿家庭的主要结构,各占42.3%和41.2%。这表明,在孩子处于0~3岁年龄段时,家庭结构正悄然发生改变,三代同堂的扩大家庭明显增多。[2]为此,我们特意组织了部分家长进行访谈,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年轻的父母以第一代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自主意识较强,但社会竞争压力大,照顾孩子精力有限,但又希望能按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因此,许多本已独立生活的年轻夫妻选择带孩子一起回归祖辈家庭。其二,有些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家后依然对父母具有很强的依恋,怕自己对孩子照顾不周,因此依赖祖辈家长教养孩子。其三,祖辈家长退休后生活比较单调,心疼孩子和孙辈,主动要求照顾孙辈。可以说,第一代独生子女所建立的核心家庭比较“缺乏独立性和比较脆弱,在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外来的支持和帮助,而夫妇双方的父母则是最直接可靠的资源”。
然而,在三代同堂的现实环境中,家庭内部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由核心家庭的横向夫妻关系为主转变为扩大家庭的纵向亲子关系为主,家庭成员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由于年轻父母和祖辈在年龄、精力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容易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上出现矛盾。在“因为宝宝与家庭成员发生冲突”的调查中发现,总是发生冲突的家庭占11.8%,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占68.5%。
(二)城市(0~3岁婴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价值观
家庭是0~3岁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家长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密切相关。家庭教育价值观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根本看法,包括教育观、儿童观和人才观等。
1 教育观
教育观即家长对0~3岁婴幼儿进行家庭早期教育的根本看法。在本次调查中,有59.8%的家长认为家庭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24.6%的家长认为“有点作用”,14.2%的家长则表示“说不清楚”,还有1.4%的家长认为家庭早期教育对于0~3岁婴幼儿而言没有作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仅有一半的家长充分肯定家庭早期教育的作用,这与我们的预测存在一定的距离。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为生物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大量研究所证实,为何还有如此多的家长对其持怀疑态度呢?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在本质上存在偏误,趋于急功近利地开发0~3岁婴幼儿的各项潜能,没有认识到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效果具有延迟性和周期长的特点。也有部分家长认为,0~3岁婴幼儿应以营养和护理为主,不必强调教育成分。还有少数家长从自身成长的经历出发。认为树大自然直。如有位父亲说:“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接受过什么早期教育,不也一样成才了吗?”
2 儿童观
儿童观即家长对0~3岁婴幼儿的根本认识。在关于“宝宝在家庭中的地位”的调查中,41.5%的家长能客观地认识到“宝宝是平等的独立个体”,有39.4%的家长认为“宝宝是家庭的中心”。还有19.1%的家长认为“宝宝是成人的一切”。总体来看,0~3岁婴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部分家长忽视了0~3岁婴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普遍存在过分重视、过度保护和溺爱等家庭教育误区。
3 人才观
人才观即家长对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定位。在“你希望宝宝将来成为哪类人才”的调查中,家长的选择依次为“快乐的人”(19.4%)、“有能力的人”(16.5%)、“品德高尚的人”(16.3%)、“对社会有用的人”(14.7%)、“会生活的人”(11,7%)、“事业有成的人”(9.4%)、“伟人”(8.3%)、“普通的人”(3.3%)。数据显示:家长对0~3岁婴幼儿的期望具有人文化、实用化、平民化的特点。体现了现代家长对未来社会人才观的期待:性格好、有能力、品德高尚。但调查也发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家长的期望值普遍较高,95.6%的家长希望子女获得大学以上的学历。有些家长甚至要求0~3岁婴幼儿识字、学习英语、训练跳舞、练习乐器等。
(三)城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在现代和传统家庭教育价值观并存的背景下,武汉市O~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也有自己的特点。
1 教育内容
当问及“0~3岁宝宝哪方面的教育最重要”时,家长的选择情况是:17.0%的家长选择“品德行为习惯”。12.7%的家长选择“学习兴趣”,12.4%的家长选择“智力发展”,12.2%的家长选择“语言表达”,11.8%的家长选择“社会交往”,以后依次为身体素质(10.8%)、自我服务(8.6%)、个性发展(7.3%)、心理健康(7.2%)。可以看出,家长普遍注重0~3岁
婴幼儿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与我国传统的“要成材,先成人”的教育观念分不开。许多家长对学习兴趣和智力发展也高度重视,而将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身体发展、心理健康和自我服务放在次要的位置。
2 教育方法
当问及“宝宝犯错家长会选择的教育方法”时。80.7%的家长表示“能做到说服教育”,12.6%的家长持“顺其自然”的态度,3.2%的家长选择了“百依百顺”,还有少数家长(3.5%)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宝宝采取高压教育。
对玩具和游戏等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85.4%的家长认为玩具对0~3岁宝宝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12.9%的家长选择了玩具“可有可无”,还有1.7%的家长认为宝宝“不需要玩具”。业余时间中,50.3%的家长表示愿意与宝宝一起游戏,20.9%的家长表示会去做家务,15.5%的家长表示会为事业而进修,13.3%的家长则会去休闲娱乐。这说明,玩具和游戏作为宝宝成长中的重要伴侣,已经被大多数家长认同。笔者在访谈中也了解到。有部分家长缺乏对0~3岁婴幼儿心理特点的了解,如认为玩玩具和做游戏是丧志,错误地将成人学习方式强加给婴幼儿,导致家庭教育低效甚至无效。
(四)城市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信息的渠道
0~3岁婴幼儿主要散居在家庭中。作为非专业教育人员,家长也在主动地了解家庭教育信息,而且了解的渠道也比较丰富。调查结果显示,报刊是家长了解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信息的首选渠道,占27.0%,其次是电视(24.5%)、广播(18.1%)、长辈(12.4%)、网络(9.7%)、亲朋好友(5.7%)、讲座(2.6%)。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测有一定的出入,为何我们认为效果最好最快的“讲座”并不为家长认可呢?笔者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平时工作较忙,抽不出整块时间去听讲座,而是更喜欢轻松、随意、自由的学习方式。这也给我们启示:今后在城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中,相关部门可以更多地与各种媒体联手,做好家庭教养知识普及工作。
三、思考与建议
(一)城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必须深入社区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詹姆斯・赫克曼教授曾指出:“许多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证据表明,在儿童不同人生阶段的教育投入对其不同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儿童在某一阶段获得的能力不仅影响他在该阶段的总体发展,更会影响他在下一年龄阶段的学习和发展。如果错过了学习某一特定技能或发展某一特定能力的机会,以后补救的代价会相当昂贵。”因此,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关系着民族素质的提高,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由于城市0~3岁婴幼儿主要散居在社区家庭中,国内外先进经验表明,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必须依托社区,才能深入民心,惠及更多民众。但鉴于我国国情,大部分地区社区发展还不成熟,社区无法独自承担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为此,我们认为,理想的办法是:建立政府主导、媒体引导、专家指导、社区承担、家庭参与的指导与服务网络。由政府部门牵头,营造全社会关心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氛围,有效整合、开发利用和拓展我国现有的计划生育、儿童保健、幼儿教育工作体系等资源。具体实施由社区承担,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资源,如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计生干部及周边相关单位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实施模式可分为三类:一是社区主办。以社区为主导,利用社区的场地和网络优势,由社区自己组织或邀请相关人士为0~3岁婴幼儿提供家庭教育服务;二是与相关机构联办,如与教育、卫生、儿保、计生等部门或有志于儿童教育的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它们的专业优势,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共同开展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三是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如幼儿园为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由于幼儿园大多位于社区内,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场地和信息资源优势,我们认为这是最简便易行,且“低成本,高质量”普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途径。社区可以授权给幼儿园。并对幼儿园提供一定的资助。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机构,也应该主动承担起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的社会职责和使命。幼儿园要打破传统的单位意识,将服务对象不断向低年龄段的婴幼儿及其家长延伸,服务范围向社区散居婴幼儿及其家长扩展,加强对城市散居0~3岁婴幼儿家长指导和服务的力度,使城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不断科学化和优质化。
(二)城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应关注不同类型家长的需求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城市0~3岁婴幼儿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三代同堂的“扩大家庭”增多,家庭教养人员复杂化,这势必会提出新的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其一,0~3岁婴幼儿的教养人呈现群体焦虑现象。由于0~3岁婴幼儿年龄小,个体差异大,教育情境复杂,专业性更强。不仅是年轻的父母因缺乏养育经验存在焦虑,许多经验相对丰富的祖辈,也因只养育过一个子女而出现焦虑。如一位“外婆”强调:自己只养育过一个女儿,没有教育男孩的经验,教育外孙时只能从头摸索。其二,两代人教育观念不一的问题如何解决?两代人在教育中各有优势,如能取长补短,家庭教育的质量自然能得到保证。反之,则会相互干扰,甚至引发矛盾,影响家庭和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其三,孩子在大家庭中成长,要与三代人打交道,扮演多种角色,这有利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育,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孩子双重性格的养成。
因此。开展城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时。应该根据不同教养人员的要求,提供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根据不同家长的性别和年龄特点,开办诸如“准妈妈培训班”“好爸爸培训班”“优秀奶奶培训班”“能干爷爷培训班”“家政员(保姆)培训班”等学习班。可以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给予专题指导,提供菜单式的个性化服务。如开设这些专题:如何养育女孩?如何培养男子汉?怎样给宝宝讲故事?怎样陪宝宝玩游戏?如何让宝宝长得更高?宝宝一日三餐应如何合理安排?怎样让宝宝少生病?等等。可以根据家长的空余时间。科学合理安排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和服务。如果祖辈带孩子较多,根据祖辈更喜欢语言交流和沟通等特点经常组织祖辈参加育儿沙龙等育儿经验交流活动,鼓励家长之间相互学习。双休日时,年轻父母陪伴孩子居多,则可以组织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生动有趣的亲子活动,让他们感受育儿的快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的重点应定位于家庭教育价值观的更新
“家庭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它的社会化功能。家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家庭亘古不变的功能。也是家庭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之一。”目前我国专门的0~3岁托幼机构较少,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处于一种自发、自然、自由的状态,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家长面临很多教育困惑,如缺少教育方法(24.7%)、态度不够耐心(23.4%)、知识经验不够(22.3%)、精力不够(14.6%),家人态度不一致(7.7%)。许多家长非常希望得到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