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指导意见范文1
1.成绩处理:
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物理选修测试科目等级: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等级:
A+ 前5%(含5%)
A 前5—20%(含20%)
B+ 前20—30%(含30%)
B 前30—50%(含50%)
C 前50—90%(含90%)
D 为90%以后的考生
2.划线办法:
根据不同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规定。
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
3.志愿填报:
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填报普通类志愿必修测试科目各科成绩均需达到C级及其以上。
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的必要条件:必修测试科目均达到C级及其以上,选修测试科目均达到B级及其以上。
4.考查内容:
选修物理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并在选修模块3-3、3-4、3-5中选择两个模块的内容(注意:与原方案有变化!)。
二、江苏2008年高考方案对物理学科产生的影响
1.物理学科地位的变化:
简单地看,在2008年高考方案中,与语、数、外相比,物理学科的地位是下降的,但是与07年的“3+2”模式对照,选学物理的学生大量增加,其地位是上升的。
2.物理成绩对不同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两部分学生:一是语、数、外成绩很好,但物理成绩一般的学生,名校及多数一本院校对物理成绩的要求会是A(甚至A+);二是语、数、外成绩够本科线,但物理成绩达不到B等级的学生,会因为达不到本科资格线而落选。
3.教师和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
08年高考是全新的模式,绝不能认为只重视语数外就行了,那样会害了学生的。也不能凭过去的老经验或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考A或B并不难,苏南及苏中地区很多学校对选修科目的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我们也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
三、我市目前高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学校重视不够。主要是对2008年高考方案对我市高考可能产生的影响认识不清,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2.课时不足。部分学校一周开设课时数与南通等江苏多数大市课时相差较大。有的学校因为课时少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
3.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由于老师对学生的误导,致使学生对物理学科在高考中地位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4.部分教师在教学和复习时不知如何把握教学难度和内容。
四、我市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指导意见
1.复习课时建议:
建议每周不得少于6课时。理由:一是高考时物理学科比其他选修学科多一个模块,二是参照苏南、苏中多数城市的课时数,三是08届考生在高一、高二时课时少,基础薄弱,“欠帐”较多。
2.三轮复习进度:
建议12月底前完成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的复习教学;2月底前完成一轮复习。3月初至5月初完成二轮专题复习,5月进行三轮综合训练。
3.复习教学依据:
目前教学要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任课教师必须要人手一份。《考试说明》大约在11月中旬出版,每位任课教师一定要及时拿到手并认真研究。要认真学习、研究关于08高考的相关文件、资料和信息,如07年江苏物理高考试题及使用新课标的广东、山东、海南及宁夏的07高考试题。
4.复习策略和措施:
(1)必做模块与选做模块的复习策略
①必做模块与选做模块复习时间的分配。约3∶1或4∶1。
②必做模块与选做模块复习深度与广度的控制。必做模块的相关部分复习要充分,难度大致与过去情况相当。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内容要适当加深、拓宽。
选做模块(3-3、3-4、3-5)部分的复习,面要铺开(不能圈重点!),难度估计为中、低档。例题与习题的量与度要严格控制,不可深挖。压轴题不会出在选做模块。
③ 必做模块与选做模块的综合原则。注意模块划分对相关知识综合程度的限制,防止不恰当沿用传统综合题。三个选做模块之间不交叉综合。使用复习资料时教师事先必须筛选试题。
(2)三轮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是三轮复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所需时间最长。在这一轮复习中建议按必修1、必修2、选修3-1、3-2、3-3、3-4(四星学校、重点理化班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多选学3-5模块,多一次机会)的顺序进行复习。
①制定复习目标,把握复习方向
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有清晰的认识,较好的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知道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格。除了复习知识之外,还要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进一步归纳,具备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对高考中的基础题和中档题得分能力影响最大。要完成好这一阶段的要求,充分发挥考纲的主导作用,弄清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要求,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以及本章内容和前章内容的关联。不仅要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还要弄清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做好第一轮复习,有益于大面积的提高物理高考成绩,又为第二、三轮的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重视知识积累,培养学科能力
复习教学过程中,要确定好课堂复习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章节复习的思维要求及能力要求,在复习教学中抓落实。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能力的培养也应贯穿于始终。五种能力,说到底就是解题能力。理解能力是基础,分析能力是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障,建模能力是建立在理解与分析基础上的高层功夫。
③加强科学训练,增强多种意识
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要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做到不画图不做题,过程不清不解题。注意从图形中挖掘几何条件,找到有效信息。
物理题的审题过程不仅要有画图意识,也且要有过程意识,要弄清包括几个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找出不同物理过程的转折点、临界点,找出相应的临界条件。复杂的物理过程可采用分过程的方法进行研究。解题时要注意灵活选取研究的过程,使解题更简便。要引导同学参与到分析过程中来,可以让从同学找关键字词着手,做到“三个说”:说过程,说模型,说临界状态(或临界条件)。解题以后,应及时做好点评升华,解题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这一目的主要是通过回顾解题过程实现的。回顾时要做到“异中求同”,不同的习题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做到“同中求异”,把“形同质异”的问题加以比较,从中找出本质的区别。通过回顾,能更好地发挥例题的迁移作用,收到“解一题,带一片”的效果。
高考试卷上的计算题是命题专家们精心策划的,这其中不可能出现同学们做过的陈题,但肯定是中学物理中大家熟悉的各种物理模型的有机组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有物理模型意识,要不断地充实、积累自己的模型库,注意比较各种物理模型的区别。分析问题时,在画好示意图基础上,要与已有物理模型联系起来,构画出物理情景。
解决物理问题还应有对象意识,要注重研究对象的选取,做到不选对象不答题,不写对象不列式。要善于灵活选取研究的对象,使解题过程更简便。如力的平衡问题要求我们能灵活选取整体或单个物体为对象分析问题。
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大部分的物理问题最终都得运用数学工具才能解决,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迅速地进行有关问题的计算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一轮复习要注意应用多种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懒得运算,不肯将题解到底,长期下去运算能力下降,看看是会的,结果都是错的,这种题目做得再多也是无用功。
教学中要有精选例题意识。既要考虑巩固基本概念,更要考虑复习那些物理模型,培养那方面的能力。一轮复习虽不是专题复习,选题时,可考虑将例题串成一条或两条主线,让学生感到路子清晰,层层深入。注意将老的高考题、各地模拟重新包装,加以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新题应变能力。
完善能力结构的和针对性训练是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高考命题已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并逐步深入。在第一轮完成对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必须围绕重点、难点、热点进行“踩点”复习,理清纵横关系,有的放矢继续唤起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类问题的解题关键。优化解题方法,做到触类旁通,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双基和技能上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轮复习要提高训练讲评课的质量,不能流于对答案或搞题题过堂。建议训练讲评课要抓好五个环节:①整体把握,解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对综合训练应作整体的分析,分析训练的意图、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等。②局部归类,解决“一盘散沙,不得要领”的问题。对训练项目从知识、能力方面归纳出检测的要点,从学生的答题归纳出存在的几方面问题。③突出重点,解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找出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在高考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作为讲评的重点,不搞题题过堂。④讲清规律,解决“就事论事,就题讲题”的问题。讲评时侧重评析命题的意图、解题的思路、产生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的方法。⑤矫正补救,解决“亡羊不补牢”的问题。对学生答题中普遍性的错误以及高考中尤其要注意的个别性错误,在讲评后应作补救性训练,不让错误再次出现。
(3)指导学生完善学习方法
总复习阶段物理学习的方法与高一、高二相比较,有些不同,高一、高二阶段,有些同学仍保留着初中的学习模式,靠题海,认为只要多做题、多记题,成绩一定好。高三总复习阶段,随着题目的难度增大,综合性变强,你再也无法背、记题目提高成绩。总复习阶段,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①认真听课
与老师同步。老师是有备而来,高三老师一般都有丰富的经验,课前己经深入研究过大纲、考纲,研究过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课上专心听讲可以少走弯路。积极思考。高三的课堂容量大,思维密度大,学生的思维必须紧跟老师的节拍,学生不能简单的信息接收,而是信息处理,要把接收的知识信息条理化、系统化,存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库。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想到这样做,有没有其它做法,等等。
②科学记录
高三物理总复习无记录绝对不行,但把黑板上什么都抄下也不行,这样会过多分散听课的精力,可记录三点:重点(重点知识、重要方法);疑点(疑惑之处、需整理消化之处);亮点(感觉特别巧妙,使自己豁然开朗之处)。多记物理模型、思维方法,少记题目。
③有效作业
有些同学把作业看成任务,这种任务式作业是消极的,不同的同学做完同样多的作业后,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师布置的作业会考虑到复习那些知识点,巩固那些解题方法,培养那方面的能力,做完每道题后要求同学认真体验老师的良苦用心,有效作业是指通过作业达到预期目的。不动脑子仿效式的作业、讨论式作业是收不到这样的效果。物理成绩的提高不是听来的,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各种思维训练‘悟’出来的。
④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坚持做好错题笔记
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做到每天一回顾,每周一小结,找到新的物理模型,新的物理方法,找出自己的疑惑之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积累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做好错题笔记,错题本就是把做过的题中,包括在平时的考试和自测中,那些做错的题搜集起来,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还是一时疏忽看错了题,或是计算失误书写不当等,自己有何感受和启发,要详加评述。错题往往是同学的薄弱环节,思维缺陷之处,通过错题笔记做到错误不再犯,难题得以下手。错题本不仅要记好,还要经常回头看看,这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比拟的。
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讲一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有机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强化,并及时的检查督促,如每周检查一次听课笔记和错题笔记,发现个别问题及时做好针对性指导,把无形的方法指导熔入有形的教学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以错题再现的形式搞一次测试,引导同学加以复习,使错题消化吸收落到实处。
(4)复习要求必须与考试要求相适应
复习和命题的共同论据:课标;教材(多元化教材:人教版和鲁科版都要研究);国家考试大纲;省考试说明。
以命题要求指导高考复习;不是以个别的试题来制定高考复习策略。高考试题有导向作用,但不作为复习的主要依据。
命题必须在大纲范围内(正确导向),有适度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平衡、均衡。
附一、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命题的方向
1.做到四个有利于:
高校选拔;中学教育;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体现新课程理念。
2.坚持四个原则:
①科学性。注重能力考查,依据考试大纲和说明,体现知识灵活运用、对研究性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设计有利于阅卷与评价;结构、容量科学适度,避免陈题;有政治性、科学性问题一票否决。
②创新性。以能力素养立意,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现代生活。能力型,应用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对学生关心社会的导向,情景化,联系真实社会实际。
③公平性。试题取材、解答要求对所有考生公平。反对出怪题、偏题。体现考生人文素养,对城乡、不同民族的平等,回避要特殊知识、环境的,取大家都有的背景,有利于全体考生发挥聪明才智。试卷的长度适当,引导语不应有误导,要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防止题量大,很多人来不及做,不要有意设置陷阱。
④选拔性。50多万考生,录取率70%以上,试卷要有良好的区分度。
3.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
①对高中新课程实施中转变教学方式,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②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的考查,加大对近代物理知识的考查;
③注重对知识生成过程的考查;
④试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少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较多,可以从多个角度选取自变量和因变量。
4.考查基础与考查能力并重。
在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5.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试卷体现“以稳为主、稳中有变、有所创新”的命题要求。题干设计的情景新颖,与生产、生活科技实际紧密联系。
6.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
①重在实验思想方法的考查。实验命题的选题还将坚持分组实验(课内)与开放性、探究性实验并重。以前者为基础,后者作为综合提高。
②新课教学时很多实验是探究性的,复习时因知识结构、认知背景的变化,大多还是以验证性实验形式出现。
③实验命题将主要出在必考模块中。
7.注重物理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整体法与隔离法;平均思想;等效与替代法;图解法;微元法等。
8.一题多问、循序渐进、浅入深出,避免误读误判。
处理好考一时与考平时的关系,力求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有很好的相关性。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优秀考生发挥失常大多由于某些题的审题及解答过程中局部卡売、试题台阶跨度过大或考生因一处疏忽造成满盘皆输。为了保证高考成绩与平时学习成绩有良好的相关性,近几年高考命题在计算题的命制上采取了一题多问、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大台阶化解为若干小台阶,这对考生的实际水平的发挥是有利的。
9.题型、题量相对稳定,适度变化。
题型、题量会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度变化。由于考试时间及分值的减少,试卷长度会相对缩短。
教学指导意见范文2
一、开展督学责任区制度试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各试点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督学责任区制度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教育督导制度改革、创新与试验,通过试点,探索经常性、随机性督导与集中督导相结合的教育督导工作新机制,促进教育督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示范、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试点工作机制
试点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尽快建立工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正常运行。
(一)合理划分督学责任区
试点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所辖行政区划和学校分布情况设立若干督学责任区。每个督学责任区的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数量一般以10所左右为宜。
(二)合理配备责任区专兼职督学
试点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应为每个督学责任区配备2-4名专兼职督学,其中专职督学不少于1人。
(三)责任区督学的工作职责
1、对责任区内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监督,促进学校依法规范办学行为;
2、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3、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4、总结、推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5、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督学责任区的工作方式
责任区督学按照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对责任区内中小学、幼儿园、中心校和各类培训机构采用明查暗访、推门听课、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开展工作。
(五)建立督导结果公示和整改制度
责任区督学每月至少开展二次以上的随访督导活动,每学期要覆盖责任区内所有学校一次。督导工作结束后,要将督导结果报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并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督导过程中发现的严重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学校限期整改。
三、加强试点责任区督学队伍建设
督学责任区督学队伍建设是教育督导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责任区内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各试点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遴选程序,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督学队伍,为开展试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注重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管理型和知识型的专兼职督学。要重点吸收优秀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人员、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担任责任区专兼职督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
(二)要建立责任区督学培训制度,对新任责任区督学进行教育督导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三)要定期组织责任区督学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责任区督学的专业素养。
四、建立健全试点责任区督学工作考核和管理及结果运用制度
(一)责任区督学实行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试点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责任区督学督导档案,把责任区内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的状况作为对该责任区督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责任区督学要定期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违反有关规定的责任区督学,要严肃批评,直至取消督学资格。
(三)实行督学责任区备案制度。内容包括责任区学校名称、办学规模与水平、责任区督学工作任务等,派驻责任区督学实行回避制度。试点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应将责任区督学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制作标牌,实行持证上岗和挂牌督导。
(四)建立责任区督导结果运用机制。授予责任区督学对学校工作进行表彰奖励、干部任用、教职工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建议权和对责任内学校年度综合考核一定的赋分权。
五、督学责任区试点工作相关要求
(一)试点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推进督学责任区试点工作,研究制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配齐配强所需人员,要为督学责任区设立开展工作的专项经费,同时要设立责任区督学办公室,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设备,保障责任区督学正常工作需要,健全试点工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二)责任区督学在教育督导活动中要深入实际,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办事,加强学习,提高督导水平,在督导过程中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三)各学校要主动配合责任区督学开展工作,如实反映情况,积极提供相关信息,共同查摆问题,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对督学提出的意见要认真研究,并积极加以整改。
教学指导意见范文3
关键词:求职面试 教学做一体化 实践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由此可见,教、学、做乃是一体。
二、求职面试教学实践
1.出示任务,明确目标
(1)出示面试题。题1:你在找工作时最看重什么?为什么?题2:你认为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缺点。
(2)学生做好面试前的心理、资料、礼仪等方面的准备。
(3)明确课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2.创设面试情景,展开任务
(1)模拟面试场景,布置好试场,设主考(教师担任)、面试人员标牌。面试实训课时为2课时90分钟。
(2)扮演角色。全班分成5组,每组10人,教师讲清面试要求,抽取每组中的一名代表,上台参加面试,教师逐一提问,其余同学旁听并填写面试测评分数表。
(3)选择台下每组1~2位同学对参加面试测评的5个同学的礼仪、答题情况、答题技巧等进行评议。
(4)全班点评。教师根据面试情况,收集台下学生意见,综合评定面试的基本情况及最后获胜者,指出学生在面试中存在的缺陷。通过题1的回答,反映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突出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回答问题2时,谈优点要客观分析,避免抽象陈述;谈缺点不要遮遮掩掩,唯恐回答不周而影响给考官的印象,要表明自己的坦诚及改正缺点的意愿。
3.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点
进一步提炼“求职面试技巧”的基本知识,包括面试的意义、内容,问题设计的特点,面试的具体过程,面试前的准备,面试中应注意的原则,倾听与回答的技巧等,对消除面试中紧张心理等细节问题进行引导。
4.拓展课时教学内容
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案例:一位女学生去中外合资公司应聘,她通过一道道关卡,最后只剩她和另一位男性求职者。经理是外国人,与这两位求职者的闲聊中,极为随意地问了三句话:“会打球吗?”男的说“会”。女的回答“打得不好”(其实她在学校是不错的羽毛球选手)。经理又问“给你俩一部小轿车,限一星期内,有没有把握学会驾驶这辆车?”男的说“有”,女的说“不敢保证”(其实她曾学过开车)。经理再问“厨房里有的是蔬菜,你俩能不能给我做几样拿手好菜,我这人不挑剔”。男的说“没问题”,而女的却腼腆地说“做得不好”(其实她的烹调技术不亚于三级厨师)。最后,男性求职者被公司录取,而女学生则被淘汰了。
思考、讨论:你认为案例中的女学生为什么被淘汰?她违反了面试中的哪一条原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案例中的女学生恪守“谦虚是最大的美德”这一古训,不敢表白自己的工作能力。她的身上郁积着自卑心理,不敢面对机遇、迎接挑战,所以在求职时被淘汰。在求职面试中要学会表现自我、肯定自我、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破除自卑情绪。通过点评,培养学生面试中的应变能力,拓展学生的思想内涵,实现能力与情感教学的目标。
通过面试实践,学生评议,教师总结提炼、延伸教学内容,最终完成课时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是行动的主体,他们的听、思、说、议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线。如此,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理论知识灌输被具体生动地任务驱动教学法代替,打破了教师自始至终的主导地位,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主动积极地学。毋庸置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变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足的缺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面试的热情,融教、学于做,实现了学思结合、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
三、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
教学指导意见范文4
一、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反之,我们的经验又受到自己认知”透视”的影响。
数学认识应当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即是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如果完全否认了独立于思维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并认为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应被看成对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则必然导致”极端建构主义”.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这里可以依据建构主义观点作如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一”残酷”事实。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可能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学生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先生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关于数学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即我们应让学生通过最能展现其建构知识过程的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
二、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教材处理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特别强调“情境设计”的重要性;学习必须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为只有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知识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因此,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材处理原则主要有:
1.建构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发现原有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不协调性,然后,主动去改变;
2.学是与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教学中,要让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问题的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启迪智慧、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并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建构主义看教材处理,可将教材处理理解为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使之呈现的信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主动完成意义建构。
三、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是对数学教学的本质及其功能的认识,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教师要以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为依据,对数学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以确保意义建构目标的实现。
1.学地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在建构主义观点下,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构造”的过程,其学习特征要求教师角色转换,即由“主角”转变成“编辑”“导演”。教师是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估者。
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师生行为所引起的效果进行预测,并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为教学过程形成整体的科学设想。建构主义认为,假设反省是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体验情境、从事解决问题活动、评价在解决问题中的得失成败。为此,教师应努力构建问题、协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数学场所,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环节,应努力培养出一个好的“数学学习共同体”,该集体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具有民主和谐气氛。教师的示范作用也是“良好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教师应通过自己的“示范”展现出“活生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揭示知识的内涵。另外,应运用合理的切实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数学认知建构。
2.数学学习的意义建构
教学指导意见范文5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职 英语口语教学
随着我国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口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00年教育部颁布《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因此探讨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一、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学大多是“填鸭式”教育。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沿用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教学在观念、方式和内容上依然重读写、轻听说。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偏重对学生读、写、译的能力训练,尤其偏重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强调字、词、句的语法结构,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口语课堂的主体,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很少。即使有,方法和模式也比较单一。而且,在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频繁地打断学生,进行语音、语法方面的纠错,甚至主要以语音语法的准确率来评价学生的口语水平。高职学生大多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如此一来更加打击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最早的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斯腾伯格、维果斯基及生理学家卡茨等人的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合作者。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住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1.创造大量语言展示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这个过程的辅导者。为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理解,从而逐渐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与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等都密切相关。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教学材料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教师根据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建构新的知识。
2.创设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尽量模拟真实的交际,帮助学生进行意义的建构。
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近实际的情境及一些生动形象的影像资料,如英语电影、新闻、录像和网络资源等,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交际氛围当中。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知识的欠缺能导致交际的失败。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时应注意英语国家文化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介绍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如宗教、风俗习惯等,使学生避免将母语的使用习惯及文化带到英语口语的学习中。
3.组织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协作学习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在口语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小组活动,如表演、辩论、研讨会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Pica,Young和Doughty(1987)认为,学习者在小组活动中通过交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这种输入比经过预先简化的语言更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小组活动的成员不宜多,以便所有的成员都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同的个体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通常是千差万别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更好地完成意义建构。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认知信息的交流,还有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欲望。
四、结语
当前社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一个挑战――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培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与他人的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逐步构建的。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真实情境和组织协作学习能够优化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Piaget,J.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2004.
[2]Pica,T.,Young,R.&Doughty,C.The impact of interaction on comprehension[J].TESOL Quarterly,1987,(21).
教学指导意见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建设;实践技能;“三贴近”;医学职业院校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兴起,医疗服务行业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职业院校应综合分析学生和专业特点,了解行业需求,从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着手,以实践技能为导向,从侧重理论的传授向面向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变,使医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
一、当前医学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计算机教材内容陈旧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更新速度很快,而教材的编制需要时间的积累,客观上导致教材内容陈旧;另一方面,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更为多元和快捷,主观上认为教材内容陈旧。
(二)课程设置与专业脱节
虽然医学职业院校使用的医学类教材,但内容基本都属于计算机知识的“通识教育”,与医学专业直接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涉及很少,不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机在医学职业应用中的专业性。
(三)知识遗忘
计算机课程一般在一年级阶段开设,此后再无其他跟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类课程。而学生运用到工作实际至少需要等两年,时间跨度大,而计算机技术又需要基于操作来掌握和熟悉,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缺乏有效的强化,学生习得的操作技能在两年后已经所剩无几了,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存在差距。
(四)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很多学校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时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少,其主体地位无法得到有效体现,光说不练假把式,学习效果不理想。
(五)教师队伍年轻,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大学扩招导致教师资源不足,学校在教师的引进上重视数量的补充,忽视了教师质量的把控。很多教师甚至为接受过系统的教师培训,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质量堪忧。
(六)学生素质较差
受国家选拔体制约束,医学职业院校无法录取到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差”主要体现在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二、医学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医学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医疗卫生单位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的一种教育形式,重视对教育对象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又必须建立在对培养定位、用人单位需求准确分析的基础之上。因此,医学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建设应牢牢把握“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这个“三贴近”原则,否则,学生的培养将是闭门造车。
(一)贴近基层,找准定位和方向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侧重专业教育和技能培养,主要为县及县以下基层医疗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贴近基层”的原则,就是要求医学职业院校对自身地位应有清晰的认识,准确把握学校教育的培养定位和方向,解决学校需要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
对计算机课程建设进行改革,需要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以及基层对医疗信息化的需求。以此为据,有针对性地实施计算机课程建设,使计算机课程建设源于基层,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不仅可以适应基层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还可促进基层信息化进程。
医学职业院校可充分利用自身有大量临床实习、实践合作单位的优势,开展基础调研工作,以形成对本校计算机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使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建设针对性更强,与基层联系更为紧密。
(二)贴近临床,把握核心和重点
医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所学和所用的问题,只有将临床实践中需要用到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教授给学生,才能彻底解决学生学与用的问题,以实现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
1.及时更新教材,调整教学内容,让教材“活”起来
计算机技术时代性非常强,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尽量选择新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选择性讲授,同时补充部分新的知识和实用技术;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临床需要开发专业操作技能课程,编写校本教材。
2.与专业特点结合,合理安排课程
就目前而言,医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比较严重,既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与临床实践操作的差距也较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信息化技术与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建立起学生医学计算机应用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包含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图像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内的医学计算机教育体系,并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开设计算机选修课,帮助学生掌握可以应用到实践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职业教育由于其专业适用范围的特殊性,特别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大量的上机操作训练,通过上机操作,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强化技能。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情况,采用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为不同组别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同时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练习的安排上,教师可根据学习情况安排难度各异的练习,并按照难易程度给予不同的教学效果评价,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级别的练习,获取相应的效果评价,如分数等,利用“共生效应”激励学生为获得更高的评价努力,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同一章节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2)任务驱动,以练促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避免学生因无法完成任务丧失信心,还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分析操作的过程,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还应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教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帮助学生知识迁移和积累,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贴近资质考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资质、资格证书不仅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学生就业质量的保障。学校应积极与相关资质认证机构进行对接,方便学生考证;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认证考试的内容纳入教学环节,开设与专业相关的资质考试培训项目,帮助学生考取证书。另外,学校还可根据基层和临床的需求,开设新的培训项目。
医学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建设应牢牢把握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实践技能为导向,贴近基层需求、贴近临床需要开设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从学校走向医疗服务的工作岗位后,能够更熟练运用信息化技能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玉峰.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管理教育,2008(08):92-93.
[2]毛丽娟.论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