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辅导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教育辅导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教育辅导方案

心理教育辅导方案范文1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和社会对集中连片开发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救助政策方面大力倾斜,国家资助经费由2003年的18亿提高到2010年的510亿,经济救助机制已经相对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所以,积极开展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又切合当地实际的贫困生心理救助理论和实践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湘西州、张家界、怀化地区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湘西州民族中学等学校集中了大批优秀特困高中学生,通过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状况与救助机制的研究,着重于民族立人、立本教育,培养适宜区域发展的人才,对大湘西的教育、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教育理论与现实的研究表明,直接以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心理救助问题研究为题的现有成果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尤其是对连片开发地区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救助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成熟的运作机制及适当的心理疏导策略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辅以统计归纳法、经验总结法,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一个较理想的研究水平。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12―2015.1)

组建队伍,开展培训。研究成员涵盖湘西州、张家界、怀化心理专职教师及有关部门人员,阵容强大,结构合理,实践与研究能力雄厚,并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提高研究成员的综合素质、心理帮扶专业化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2.调查研究阶段(2015.2―2015.6)

确定调查对象,编制《连片开发地区高中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据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救助策略和实施方案。

(1)调查了解现状。对州民族中学进行了多项调查,调查显示,州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8%,贫困生约占1/3,部分学生存在焦虑、厌学现象。以447宏志班为切入点,后推广至全校贫困生,作Zung普测。分析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数据,发现1194名受测学生中焦虑标准分50分以上的549名,46%学生有不同程度焦虑(见图1)。对参加清华北大推荐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测试》问卷调查,这一群体焦虑高达60%。在高中生厌学情况调查中受试学生厌学、怠学情况较严重,个别学生有逃学、辍学现象。

(2)确定研究对象。据调查有效问卷结果分析,建立心理档案162份,采用“S机有目的性抽样”方法从中确定30个研究样本。对包含样本在内的1194名学生施以教育和引导,两学期后进行对比测试。焦虑标准分50分以上人数为382名,所占比例由46%下降为32%(见图2)。

(3)推广调查研究。在吉首丹青中学随机抽取30名农村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普查与分析。数据汇总分析如表1、表2。

分析普查数据,该校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良好的占50%,有轻度问题的占43%,问题中等的占3%,问题比较重的占3%,严重的占0%。焦虑情况分析结果为良好的占27%,轻度焦虑的占56%,中等焦虑的占7%,比较严重的占10%,严重的占0%,反映出湘西其他中学民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达到73%,有心理帮扶的必要。

3.实践研究阶段(2015.7―2015.10)

通过实践,总结出“351”心理救助的有效策略,调整方案,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指导、基地提供服务、专业学会引领的科学救助机制,撰写论文,为湘西民族贫困地区高中学生获得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有效策略。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导课题的研究实施

课题组起草《湘西自治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州局依此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州教通〔2013〕188号)。主持人制订《2015―2017年湘西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项目工作方案》,州局依此制定下发《关于实施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湘西州教育局成立湘西州中小学心理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组织及管理工作。

(2)州民中创建“351”,以辅导中心为基地,提供心理帮扶服务

州民中在校长王斌领导下,2011年创建湘西州中小学校首个心理访谈室,引进湘西州第二届教育学学科带头人舒暖主持专项工作。2013年,建成州民中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湘西州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心灵驿站)。2014年,构建“351”心理救助机制。研发了《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标准》,制定了《湘西州民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和《课程实施方案》,形成了每班每周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2015年,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广泛影响。

“351”由学校带动家庭、社会实施“五个一”心灵工程,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五个一”即:创设一个心理帮扶教育机制;开展一系列课题研究;打造一个心理辅导中心;探寻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上好一堂心理辅导课。同时,举办“525”心理文化节、心理主题黑板报和作文竞赛等专项活动,创建州民中学生会心理健康部、女生部,开展心理拓展,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不断提高学生心理自助的能力。家庭“五个一”即:开展一系列家长心育活动;提供一个家长心理咨询服务窗口;建立一个家庭心理教育网络平台;参加一项家庭教育研究活动;成立一个家长委员会,完善家委会章程、制度、公约,争取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社会“五个一”即:在全州进行一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把辅导中心建成湘西州中小学心理疏导、学习培训及社会各界参观的基地;州民中对贫困生进行经济、心理共同帮扶,物质、精神双重资助的做法,目前已成为湘西州学生资助工作乃至州委州政府扶贫工作的一面旗帜;做好全州“助孤”教育心理帮扶工作;广泛送教,培养一支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创建一个注重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利用网络媒体、报纸杂志,建立起多维度、立体式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心理教育网络。

(3)专业学会引领“351”,边验证边修订边推广

在湖南学生资助研究会、湖南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专业引领下,进行校、州、省三级课题管理,“351”得到了有效验证。

宏志班入学即建立心理档案,予以全程心理关注,从2015年8月入校到2016年6月,共进行20次班级辅导,每次课后认真研讨并作行动研究,调整施教方案,增强班级辅导的针对性。4XX宏志班有心理咨询经历的学生的高考录取情况见表3,反映了心理救助颇具成效。

州民中实施“351” 由实验班推广到所有宏志班,2016届,51名宏志生参加高考,40人考取重点本科,其中2人分别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1人考取二本,本科上线率为100%。由宏志班逐步向全体学生推广,为来访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351”心理帮扶,辐射到全校教师和家长,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形成了学校新的办学特色。

心育培训由课题组成员、心理教师推广为全体教师以及家长和社会全员。借助香港乐群慈善基金萧庄夫妇资助项目,全州资助专干、心理教师共2000余名接受通识培训,87名参加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66名考取资格证。同时,广泛送教,在全州企事业单位举办“幸福人生”等多场专题讲座,惠及几千名家长,为心理教育在湘西的普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州内多所中小学前来学习借鉴,“351”心理帮扶模式,对帮助湘西州中小学校乃至更大范围的学校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

4.课题总结阶段(2015.11―2015.12)

研究形成阶段性优秀成果,此后修订研究方案,边研究边推广,边实施边验证,得出研究结论,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集。

三、研究结论

本课题研究,分析了连片开发地区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了运用差别化原则进行精准补偿完成对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性救助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管理、基地提供服务、专业学会引领的科学救助机制和“351”心理帮扶模式,优化了对学生进行物质、精神双重补偿,经济、心理共同帮扶的心理疏导策略与方法,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通过对样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连片开发地区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需要心理疏导。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焦虑普查和焦虑、厌学专项测查中,统计分析结果呈显著性,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绪特征焦虑特点明显。随后开展的各项情况调查,反映出受测学生比对照组焦虑情绪比例高,厌学行为更常见。对州民中参加北大清华面试推荐生的群体进行焦虑倾向主观感受测试,结果显示:适度焦虑占40%;中度焦虑占35%;严重焦虑占25%,一名学生分值高达73.75,焦虑情况严重。调查发现,州民中贫困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比例高达46%,特别是在品学兼优的群体中,这一比例达到60%,厌学、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及行为也比一般学生强烈。对吉首丹青中学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推广,发现湘西其他中学民族学生焦虑情况达到73%。调查前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的测试培训,保证了调查的科学化和专业性。使用的测查技术工具《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有中国常模,其信度效度都经过验证。《高中生厌学情况调查量表》系课题主持人编制,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借助现代媒体软件技术进行,提高了统计速度和分析的精确性。调查及验证说明,民族地区部分学生自卑封闭,民族和地区认同感强,大量贫困生和留守儿童存在心理疏导的必要。调查数据为学校和本地区制定预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结论二:学校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心理教育,实施“351”心理帮扶,是连片开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救助的根本途径。

阿德勒认为,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求有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完整家庭,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湘西州留守儿童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常面对亲情缺位,在孤立处理各种事件r容易出现心理困惑。连片开发地区土家族、苗族居民,在历代传承中形成了自卑等民族性格的集体缺陷。个体在本民族区域内生活时,民族群体心理接纳能让个体获得归属感。一旦离开原住地,高度的民族认同感降低,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湘西州青少年由偏远山区的农村走进城市,由民族零散分居地转到民族集中聚集地学习与生活,贫困的生活、艰辛的学习和追求理想的环境与文化的巨大反差,使之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消除个体心理问题仅凭学校、教师是不行的,这决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然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因素,唯有学校因素最为可控。只有由学校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调整学生的不良认知。

结论三:通过个案分析、行动研究验证了环境策略、生―家―生―校心理疏导策略、情景假设―体验顿悟―行为指导―行为改变策略等心理疏导策略与方法,确保了没有一例学生因心理问题失学。

学校班级氛围、心理咨询功能室环境、家长的心育能力以及所处地区心育环境都直接影响心理教育的效果。州民中“心理访谈室”两年接待来访学生168人,进行个别辅导258人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落成仅一年,接待来访学生265人,个别辅导323人次,多次接待各级各类个人及组织来访。可见,环境温馨、格调高雅,功能室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对来访者数量均有影响。心理辅导中心向社会开放,利用温馨的环境感染来访者,令人们心情愉悦。通过营造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良好环境,推进学生的心理教育。

四、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社会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更迫切的需求,民族地区高中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践上有待进一步推广,理论上有待进一步巩固成熟。

主要参考文献

[1] RobertJ・Ursano等著. 杨华渝译.精神分析治疗指南[M].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2]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4.

[3]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 2001, 7.

[4]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02.

心理教育辅导方案范文2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或者心理亚健康状态,坏处之多影响之大是我们皆知的事实。这种影响极为恶劣:首先,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会影响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有效形成,而大学生时期正是人格塑造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第二,不利于其良好性格的培养,我们知道一个健全的性格甚至比丰富的知识与灵敏的头脑更具优势,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培养将影响其一生的职业生涯、学业发展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与事业成功的奠基石。心理问题的出现,为之呈现了深刻的忧患之处;第三,不利于学业进步和大学生活的有效进展,严重者自暴自弃或辍学情况屡有发生,这使得相关家庭更深受其害;第四,最为严重的恶劣后果是学生对生命的轻视以及对他人生命构成的威胁。这种严重的青少年犯罪隐患是目前社会上较为清楚的一个事实,在一些高校确实出现过类似状况,给社会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大大的警示,更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一个新的日程。

二.解决方案探析

面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相应方面入手去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特此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建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与机制

这很大程度上包括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心理辅导机构的设置以及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的有效推进。高校环境下,集体的教育设施和环境很齐全,所以要定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团体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片的播放、宣传手册的自制与制作、健康教育问题的讲座与探讨、学生对健康教育问题的发现与方案解决,形成校园--学生--教师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学生接触、了解、并深入体验和体会,甚至协助想出相应对策与方案。在中医类院校,更有这样的教育便利条件,在宣传身体健康与调养的概念时,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更加具有对比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二,实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适

心理自我调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现的根本立足点。教育必须通过自我教育,外在的教育和社会支持系统,必须通过主观认同,才能发挥作用。大学生要善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及外在支持系统,并将之转化为自我调适的源泉,过程和结果。大学生应当科学地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调适:首先,科学的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聆听讲座、阅读名著、浏览相关网站、选修相关课程读报刊、请教专业教师等渠道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增进对人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的了解,从而更科学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交际面和视野,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寓学于乐,富有意义。科学证明,较多的集体活动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人的良好心理塑造与健康心理的培养。再次,大学生要懂得自我认知、反省与梳理,更重要的是倾诉和分享。对于所遇问题和压力,要不断反思和找到解决方案,不要自己陷进个人狭小空间,而要善于积极与他人包括同学和老师的分享。他人的解析有时更能解决问题。

第三,高校专职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就当前多所高校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加强专职心理教师的配置,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动态,更有效地发现心理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在心理工作上做到防微杜渐,将悲剧扼杀在摇篮中,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尤其是在新生刚入学阶段,学生们往往将面临一系列心理问题,心理素质好的同学能够通过调整良好应对,而有些同学他们诉求无门,积少成多往往会衍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个特殊时期,现在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不久后都会进行心理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对学生做相应的心理辅导。各学院配备相关的心理教师,不仅会对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做出进一步相应关注,同时也能够协助各班辅导员对班级内特殊心理问题处理,降低高校恶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教师团体的正确引导

学生的问题有时更多需要去引导和帮助。而广大教师团体就是这一活动的最好倡导者。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以及相关咨询机构的设置,会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融入有效的健康教育。例如,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自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中有效引导健康正面的心理情绪。因为这些接触是学生最广泛的活动。

第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这一载体的心理功能,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知识竞赛、学术讲座和实践活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并以活动为桥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让学生在一种健康的、活泼的但又不失严谨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发展。

心理教育辅导方案范文3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59号)对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涯教育,制定科学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把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目前,浙江省各普通高中已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

1. 内涵

生涯规划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职业辅导领域,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尽最大的努力来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的前提下,结合对外界的探索,摆正自己的目标,及时调整为之努力的路径。

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及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并为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理想和成人成才。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现状

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日趋吻合,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涯规划辅导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浙江省缺少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高中学校普遍由心理健康教师来承担生涯辅导工作。

二、心理教练技术与心理咨询区分

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体育界,90年代,“教练技术”引起一批心理学学者的兴趣,心理学NLP(神经语言程式学)权威人士Tim Hallbom,Jan Elfline等人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教练技术不断丰富,通过多年的发展,心理教练技术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和专业。它除了应用于企业管理外,还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及家庭、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帮助人们改善工作学习或解决问题。

心理教练技术探寻的是改变的根本动因,即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层次的信念。其实就是在心理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展开的一种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教练作为支持者、陪伴者、唤醒者,通过帮助被训练者发现自身的盲点、厘清目标来调整心态,激励精神,开发潜能,帮助被教练者实现人生目标。

心理教练技术是通过建立信任、明确目标、确定问题、选择路径、制定计划,使被教练者认识自我、发挥潜能、实现目标的过程。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教练技术重在团队训练,多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发挥教练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咨询则依求助者的需求而定。心理教练技术强调训练过程的活动、互动,发挥教练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咨询则多采用语言对话、沟通。心理咨询师会认为心理患者是有问题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在心理教练技术中,心理教练认为被教练者本身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协助被教练者发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完成目标。

三、心理教练技术在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上的应用

生涯规划辅导就是针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涯规划内容的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职业、作出抉择、明确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这与心理教练技术的内涵完全吻合。

1. 发现盲点,厘清目标

部分高中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内心真正的追求,经常在外界的驱动下追求表面的东西,并且把它当成自己的目标,高中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深造,但对于将来的职业却并无规划,只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考大学”,至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没有想过。学习过程中也很少反观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这种需求一直被埋藏在内心深处。众所周知,目标的设定是生涯规划的核心。心理教练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帮助被教练者挖掘潜在的需求,并以此设定目标。

2. 确定问题,突破局限

态度决定行为,理清目标后,还需要探寻深层次的态度,改变影响行为的态度或心智模式。在这一阶段,教练者作为学生的支持者、陪伴者、唤醒者采取积极的发问和回应技巧。譬如,“换一个角度,你看看还能做些什么呢?”帮助学生客观、冷静地分析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觉察自己的状态,使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

3. 挖掘潜能,促成行动

心理教练可以利用逻辑层次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制定计划,促成行动。因为任何目标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行动:①我的目标是什么?②我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是否有助于达成目标?③什么东西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④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具备什么能力?⑤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采取什么行动?⑥在此过程中,客观世界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自己?

由于缺乏行动力和有效约束,很多学生的计划往往停留在纸上,根本无法获得预期的成果。心理教练技术可以通过“跟进和检视”技术,在来访者碰到困难或出现气馁的时候,利用逻辑层次挖掘潜能,进一步将更强的信心注入行动之中。

四、感悟与思考

1. 心理教练技术在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心理教练的信念是“被教练者已经拥有所需的能力,包括发掘和运用这些能力的力量”。心理教练通过积极的开放性问题及适当的回应,让被教练者跳出自己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打开被教练者的思维,让其发现自己的盲点,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其善用所有资源,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教练的角色定位既不像一般教师,也不像心理咨询师,可以和学生形成更信任、亲密的关系。被教练者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潜力、利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教育辅导方案范文4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教育;实践探索

进入大学以后,每一位大学生都是怀揣梦想,对未来充满着向往与期待,希望能够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然而,远离父母和家人后所面临的全新生活环境也极易导致诸多心理问题,既有对新环境的适应较慢,也有人际关系交往中的障碍,更有面对就业压力所带来的焦虑和困扰。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抑郁心理,对未来发展产生迷茫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这也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展开积极探索。

一、团体辅导的内涵

团体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主要应用于团体情境下,具有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双重功效。以教育、职业辅导、社会交往或个体发展为标准进行划分,不同团体辅导也呈现出不同特征,具有各自不同的工作重心。总体来说,团体辅导强调对个体情感、思维和行动的综合考查,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成员间自由互动交流,鼓励成员自行决定对问题的目标定位和解决方案,无需进行深度重建人格,更加关注与个体毕业相关的自我潜能挖掘,具有发展性。在必要的情境下,团体辅导也会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共情手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信任的氛围环境,让个体通过倾听、交流和合作来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此,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反映”“澄清”“角色扮演”和“解析”,教师在此过程中多以辅助角色出现,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和合作,并能积极有效地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二、应用团体辅导开展大学生心理教学的实践探索

1.团体辅导与知识讲解完美融合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也导致在广大学生当中流传着一句话:“毕业就是失业。”当然,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部分学生的激情与斗志,以更加激昂的精神状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会给部分成绩较差、意志较弱的学生带来畏难情绪,甚至会被这种压力所击垮,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上课心不在焉。针对这一现状,很多大学辅导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充分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将团队辅导引入大学心理课堂教学实践,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向学生灌输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实现对现有课堂教学知识的深度拓展,充塞并活化课堂知识,让学生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积极传递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正能量。当然,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也应与课堂知识教学相一致,结合后者来设定团体活动开始与结束的时间点,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2.团体辅导有助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旺盛斗志与激情的群体,对各类活动的参与热情度高、积极性强,因而有别于传统教学实践的团体辅导活动在形式上也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参与。团体辅导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对新环境的适应与体验,以及在团队活动中的协作交流,都有助于广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在与各类主体相关心理辅导活动中,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不仅个体自身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更能帮助他人建立信任感,以团体辅导活动中的“信任背摔”为例,要想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伙伴的压力,就要我们建立彼此间的信任,要克服内心的恐惧,保持好自己的身体状态。再以“同舟共济”为例,每个人都要牢记团队的愿景与目标,在团队利益面前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当进入沼泽地的时候,也必须秉承“一个也不能放弃、一个也不能抛弃”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收获团队协作所带来的信任感与归属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3.有助于引导团队成员的自我探索

将团体辅导应用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在互动交流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辅助引导角色,学生才是开展团体辅导教学法的主人翁,才是活动的真正参与主体。课堂交流活动在形式上也多种多样,有集体之间的互动,也有个体之间的互动,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开放的互动交流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将生活、学习、情感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游戏的形式释放出来,得到身心上的缓解与放松,并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借鉴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自我探索中不断完善调整自己的认知,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主动、自主的行为习惯。

与传统的心理知识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团体辅导教学方式在形式上更为活跃,在寓意上更为新颖深刻,并能引起广大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与积极参与,本文在介绍团体辅导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其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积极功能,希望借此推进其在大学生心理教学实践中的更好应用。

参考文献:

[1]钱利清.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战线,2011(9):123.

[2]李明.“团体辅导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6):60-65.

心理教育辅导方案范文5

关键词:价值工程;理念;心理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003-02

0 引言

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一直是当代世界各国和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于我国而言,非常重视个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并把其看做我国教育事业的终极使命。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的阶段性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一般而言,个体的发展过程与其所要完成的发展任务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但也会有各个阶段的发展结果不一样的情况,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遗传方面、环境方面以及教育条件的差异等。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个人的遗传、社会和教育都有不少的不同点,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每个人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都获得最大的效果,是当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价值工程的理念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必要的功能,即让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全面的发展。因此,价值工程的理念在人类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1 心理教育模式

心理教育模式指的是在有心理教育理念指导的前提下,简要概述心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过程。通过查阅心理教育模式的相关资料得知,有些学者认为,从学科分化的角度来心理教育模式的类型进行划分,则心理教育模式整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类:社会学、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模式。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经过不断地探索,我国现阶段学校的心理教育模式可分成渗透模式、活动模式、课程模式、管理模式、青春期模式、矫正模式六类,之所以这样来进行分类是从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载体出发的。总而言之,在心理教育的实际和实践基础上,心理教育的模式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把握。

国内理论界最早给予心理教育明确界定是在1987年,当时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提出了“心育”概念,即“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心理机能得到改善,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从积极的视野与层面出发的。1999年重新修订的《辞海》中,对心理教育的概念又添加了新的内容:消灭心理问题和塑造良好心理素质成为教育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其中包括心理咨询、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以及心理治疗等。其实现形式主要有两个:一是积极的心理教育,就是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的提高人的身心健康。这种形式居于主导地位。二是消极的心理教育,就指消灭心理问题,使人的身心健康处于一个最基本最正常的状态下。这种形式占居于辅助地位。其任务主要为:防止精神病、心理变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解决心理障碍、心理失常等心理问题。

由此可知:心理教育的两大主题始终是防治与发展。因此,心理教育也应该制定两种目标:积极目标和消极目标。所谓积极目标就是在自身和环境许可范围内帮助学生的心理机能实现最佳的心理功能,使个人的人格或个性更加完美;消极目标则是防治各种行为和心理问题。即使从消极的角度上来看,对于心理问题的上策也是预防而非治疗。

2 价值工程概念

价值工程,简称VA,是指以提高作业或产品的价值为目的,以作业或产品的功能为核心,力求以最短的周期成本达到作业或产品使用所要求功能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有部分学者也将其称为功能成本分析。价值工程最基本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价值、成本和功能。

价值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核心理念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所需要的结果,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其核心理念强调的是成本与功能的对比关系,即在获得所需的结果的同时实现最大限度的低成本。因此,运用价值工程理念的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

3 心理教育模式与价值工程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价值工程理论的来源虽然是在代用品和材料的研究方面,但其理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渗透的非常快。它主要应用于两大方面:一是在生产发展和工程建设方面,包括工程价值分析、工艺价值分析、原材料价值分析、技术价值分析、工序价值分析、设备价值分析和产品价值分析等;二是在社会组织的经营管理方面,价值工程不仅能使产品价值改善,还是一种指导有效管理、决策的科学手段,是现代经营思想的体现。实际上在心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这种科学思想。

价值工程的核心思想就是用最廉价的成本,让顾客得到最想要的结果,它要表明和强调的是“结果”与“成本”之间的普遍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价值工程理念与方法在实践中应用的思想基础。

3.1 价值工程的基本假设 价值工程理论并不是无条件限制的,它是以一定的公理或假设为背景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现实状态的产品是存在瑕疵的;②可以找出产品的缺点并且能够给予评价;③方案是可以构造和改进的;④方案是可以选择和具体实施的;⑤方案实施的结果是可以考核的。

心理教育辅导方案范文6

一、农村心理教育现状情况透析

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精神与物质的不平衡状态,学生心理偏差出现的比率较高,校园暴力、厌学、早恋等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只有重点中学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少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课程,极个别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总体上心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未形成一支具备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二、改进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专门的心理教师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和基础。培养一支心理健康、师德高尚、善于协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2.政教处、班主任应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目前教育形式下,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主要依赖于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而实际情况是,政教处和班主任在学生常规管理和纪律卫生等方面几乎花费了全部精力,能留意到学生心理变化的较少。首先,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题培训,确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模式。其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

中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许多课程设置与心理密切相关,在当前专职心理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重视培养思想品德课教师,渗透心理理念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5.注重个别咨询与辅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可在学校设置心语小屋、知心信箱、心理热线等,给学生提供倾诉和寻求建议的窗口。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开展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重要手段。注重心理健康成果的挖掘与交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进行课题、论文、个案辅导、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校园心理剧等征集评比活动。订阅、组织阅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刊物,逐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7.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一职

选择人际关系良好、乐于与同学交往的同学担任此职务,及时发现解决学生中的心理偏差和困惑,做好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调动学生的心理自我成长能力。

8.开展家长的家庭教育、心理知识培训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格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上,家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与家庭教育积极取得配合,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