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档案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医疗档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医疗档案管理

医院医疗档案管理范文1

一、对医疗设备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认识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各机关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均由本机关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又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应参照本条例执行,其中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应按《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办理”。这就是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基本原则。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无疑要执行这个原则。但是,如何正确理解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是有不同意见的。这些不同意见分岐源自不同的工作范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认为,医疗设备档案资料放在自已手中使用方便,集中到档案室管理使用起来不方便,不集中比集中管理好;二是档案管理部门认为,医疗设备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应该实行集中管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因此在做法上,采取不分医疗设备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大小,价值高低,强调高度集中管理。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第一种意见是造成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分散的主要原因,使得医疗档案分散在医院办公室、器械管理科、设备使用科(室)三个部门中。这个不争的事实,违背一个立档单位全部档案应“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

二、医疗设备档案集中保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利用

搞好医院档案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为医疗事业服务,而集中统一管理是前提。这是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因为,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使集中统一管理意识得到很大提升,促进了医疗机构(或企业、事业单位)各种门类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但是,有些医疗设备使用年限长,较易产生故障,修理频率较高;有些医疗设备购买时间短,使用者远不熟悉操作要领。凡遇上这两种情况,都需原始设备档案作为依据。面对集中与分散的各自需求,笔者认为,我们要对那些利用率高,使用时间长的设备档案进行复制,将复制件留存使用科(室)保管,这样对原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有些医疗设备由于生产年代早,设计又较新一代产品落后,但购进新的设备又需花费大量经费,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一些旧设备进行改进。对此项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对改进部分做详细的记录,在工作完成后,将改进记录及时交医院综合档案室保存。

三、保证医疗设备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有效措施

如何保管好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使之不受到损毁,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本着为医疗工作服务,对国家财富负责的原则,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宣传,提高群体档案意识。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特别要对医院中层领导进行档案法规教育,并将宣传教育内容传达给所在科室的医务工作人员,并坚持宣传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要对现有的医疗设备进行清查,将保存在科室及个人手中的设备资料限期交医院综合档案室保管。对已遗失的设备资料要设法补齐,一并移交。

2. “三方”堪验,保证设备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凡新购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要求有器械管理科、使用科(室)和档案室人员同时在场的情况下方可开箱,堪验仪器设备资料的齐全完整,并将此形成制度,坚持下去。这样,医院的设备档案定能完整地集中到医院综合档案室。

医院医疗档案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医疗纠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03-01

医院档案管理历来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医院病历档案资料是提高医疗技术,开展科研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奠定医院长远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料。随着新的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相关医疗纠纷法律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也意识也在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中的病历档案管理已成为处理医疗纠纷、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证据和维权依据。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医药档案管理工作,既符合医院诊疗法规的要求、又为医疗纠纷提供客观的病案法律证据,同时为医院档案工作做到更加完善[1]。本文就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探讨分析如下。

1 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机选取本院自2005年2月至2011年10月发生的各类医疗纠纷事件15例,分析归来原因,以此探讨档案管理工作在应对医院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其中经鉴定为手术医疗事故隐患5例,包括骨科手术中应用钢板、固定螺丝断裂后查询医疗器械许可证、有效期及合格证等记录档案不全或缺失4例;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死亡,但病历记录中抢救记录和死亡时间记录错误引发纠纷1例;另外10例医疗纠纷查看病历档案显示:病案管理中病历患者名字入院前后不一致,出现姓氏或名字错误及张冠李戴现象3例;医生病程记录与护理病历记录不一致,出现自相矛盾现象2例;病案中辅助检查单丢失或记录不全,给病案管理留下隐患2例;病案中出现病历记录不完整,包括临床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患者病情轻重记录出现前后不一,并且与上次病情记录相差巨大,埋下医疗纠纷隐患2例;病案内容中出现私自修改及涂改现象,引发医疗纠纷1例。由此,在病案管理中,任何一点差错记录、缺失均会引起医疗纠纷,并且不能提供合格地病案作为法律依据均会引起医疗纠纷,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医改深化的新形势下广大医务人员及病案管理工作人员对做好病历档案管理工作起到关键,尤其在面临医疗纠纷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2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2.1 法律意识淡薄,医院档案管理未得到重视 在当前医疗改革的深化新形势下,医务人员不再是单纯地诊疗、救死扶伤的工作,而是既要规范诊疗措施,同时还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现行的我国法律规定中《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文件中提到的“医疗事故争议诉讼无过错的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进行判决。明确表明所有医疗机构具有在相关医疗事故争议中提供自己的诊疗证据来证明自己在全部医疗活动中的合法化、合理化[2]。而现实具体临床工作中部分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为自己的治疗措施提供切实的证据,尤其是医院档案管理未得到重视,在病案记录及保存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按照医院档案管理相关法律去建立保存制度,不能为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给医院或个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普遍存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足,尤其在医院的病案管理人才更加匮乏。目前多数医院尤其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医护人员兼职或其他非医疗专业人员在进行病案管理工作。这些人员相对缺乏医疗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病历等档案管理的基本整理、录入及保存等工作专业素质欠缺,知识老化及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同时在医院领导层在人才培养中忽视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导致档案管理审核、归档及保存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病案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档案管理工作长远发展。在面临医疗纠纷时提供出不规范的病案档案,出现对医疗机构不利的法律证据。

2.3 档案管理制度缺失,病案质量偏低 由于缺乏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病案管理经验,尤其是医师及护士忙于诊疗措施,缺乏对病案重要性的认识,法律意识淡薄,出现病案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完整、医嘱记录不详细等问题,同时档案管理者保密性不强,病案资料随意让患者复印使用,尤其目前还没统一的病案管理模式归属于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出现对病历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容易给医院档案管理带来医疗纠纷法律依据。

3 做好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依法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病案管理中的病历档案是医疗纠纷中唯一的提供真实、有效及合法的法律依据。随着我国法制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地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并且依照相关法律及条例依法对病历等档案进行管理。其管理内容包括病历中各种医嘱、记录、辅助检查依据及患者病情分析等完整地病案。尤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于2010年3月颁布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3],全面、系统、具体的就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基本格式、基本内容;各级医师应记录的内容查房记录和责任;完成各项记录的时限规定等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临床医师及领导阶层应在档案管理部门制定详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否则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就无法举证以证明自己有无过失。

3.2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档案馆者法律意识 档案管理着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与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随着《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颁布,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形成健全地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约束广大医务人员及档案管理者,增强保密性[4]。所以在工作中应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措施。

3.3 强化医务人员病案书写规范及防范医疗纠纷的法律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健全病案管理机构和三级质控体系,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管理措施,对病历档案书写、保管及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严密监控,核查管理制度,并防患于未然。同时,充分发挥中、高级职称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骨干作用,经常指导下级医师,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和技术水平,使每位患者的病历书写更规范,记录更完整,能体现本单位的诊疗水平及档案管理水平[5]。杜绝因书写漏洞或管理不善导致医疗纠纷隐患。

4 小 结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中依法保护就诊者的病历资料,并且具有长期保管的法律义务。因此,在医院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双重性,即是一种科研资料,又是患者病情就诊的详细录的书面材料,尤其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为法庭提供举证倒置的法律依据。而且这类法律文书不像普通文件一样,到期了就销毁。对医院档案管理类文件,也均应长期保存,以对医务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及科研总结,也有利于医院医疗纠纷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解俊霞.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中医,2010,13(7):1.

[2] 刘宇娟.病案管理如何适应医疗纠纷的新形势[J].中国病案,2005,6(12):20.

[3] 揭敏娟,王兴娟.关于医院档案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医院管理,2011,9(18):150.

医院医疗档案管理范文3

关键词:医疗机构;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管理;医疗改革;档案事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16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83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实现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医疗机构档案资源管理自动化水平不高,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和漏洞,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医疗服务需求。为此,医疗机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要努力借助互联网优势,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措施,借此从根本上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不高

很多医疗机构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只注重本院的经济效益和业务的发展,忽略对档案资源的管理,没有把档案资源管理当成是医院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导致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停滞不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力普及,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也得到了加快。很多医院都已经从过去手动管理逐步转型为计算机管理,并开始创建医院局域网、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等来对档案进行管理。但是由于部分医疗机构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深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较为落后。

1.2 缺乏一套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

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与标准是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更是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从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缺乏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操作流程,导致在开展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归档、立卷、保管和利用这些工作环节的时候无法可依、无据可循,整体管理工作毫无秩序、混乱不堪。在很多医疗机构中,人事管理系统、收费系统等层次与所属的部门实际要求不符,导致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现象。例如:档案管理的数据储存的方式与接口存在着技术问题,导致数据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转换、对接以及共享,这些都给医院档案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阻碍。

1.3 缺乏统一的软件应用系统

很多医疗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为多部门、分散式共同管理。例如文书档案、基础档案等都是由档案部门来进行保管和储存,健康档案以及财务档案等都是由保健科与财务科来进行保管,这种分散式、多部门的管理方式促使整个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软件系统作为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形式不一,大大降低了档案的信息化水平,最终导致很多文档的缺失。同时很多医疗机构所应用的管理软件还较为落后,部分还依然应用单机版系统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导致系统难以顺利的实现兼容、对接、升级以及更新,给系统维护增加了难度,以至于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1.4 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有限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以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医疗机构也不外乎此,加强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投入,是顺利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医疗机构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仅仅依靠当地财政的预算来购置大量的先进设备是远远不够的,资金投入的局限性导致档案管理部门所需的设备无法得到完善,加之现有设备在逐渐老化和陈旧,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实现信息化的绊脚石。

1.5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以及职业素养偏低

很多医疗机构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部分医疗机构还采用兼职人员来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导致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都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加之年龄较大,导致他们无法正常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档案管理,这些因素都对档案的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阻碍。此外,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缺乏创新精神,不符合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规定与要求。

2 加强医疗机构档案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努力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

为了要充分发挥出档案部门的管理作用,应该要努力完善档案部门的基础设施的配置。例如扫描仪、打印机、计算机一级数码相机等这些设备都应该缺一不可,实现档案部门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确保档案部门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同时,还要努力完善影像存贮系统、通讯系统、财务收费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等现代化管理系统,配置完善各种子系统,应用各种现代化新型软件,进一步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在收集、分类、归档、查阅、存储等工作环节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从根本上来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2.2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时保留传统保管方式

充分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在档案查询以及存储方面,应该要努力提高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由于当前的电子文档依然不具备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为此还无法完全替代实物文档。所以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除了要努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之外,还应该要适当保留传统档案保管工作方式,把重要的实物档案保管好,确保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同时进行归档保存,方便日后的查找和阅读,充分保证纸质文件自身所具备的凭证以及法律作用。

2.3 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性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还应该要重视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档案在网络保管中具有高效的安全性。档案属于一种原始性的文件,应保证文件的完整性,防止文件在途中被恶意篡改。为此,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技术水平,采用利用防火墙、网关等技术来提高档案的安全性,防止档案受到网络的攻击以及黑客的不法侵入。在整个档案的网络中心系统当中,设置出难以破解的密码权限,采用数字签名、实脸认证等高级机密技术,对电子文档实行严密的防护。同时,加强对纸质文件以及实物档案的保管,把其放置在保险箱内,保险箱设置好密码,防止密码的外泄。任何人想要得到查询文件,需要经过有关部门领导的同意签字,方可由档案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此外,对于各种档案数据需进行备份,加强对电子文档的监测以及维护工作,保证档案的安全性。

2.4 扩大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

基础设施的完善离不开强大资金支持。为此,医疗机构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来扩大资金的投入。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于财政的预算,还应该要力促政府的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努力争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加入到专项建设经费当中去,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首先,医疗机构本身应该要努力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创建出一个多元化的档案信息工程系统。例如,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与电子部门的洽谈与协商,争取获得电信部门在网络上的支持,获取他们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其次,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在采购设备的同时,应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合理购买信息设备,确保信息设备具有强大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最后,档案管理部门在对设备进行更新的同时,应该要努力提高对现有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多渠道的努力,争取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5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聘用具有一定知识文化的人员专门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应努力为他们构建各种学习的平台和深造的机会,定期地对他们进行档案管理技术知识的培训,促使他们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促使他们掌握最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技术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得以应用。此外,医院管理部门还应该要采取奖励的机制,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追求更高的职业理想,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求他们秉持高度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中做出应有的贡献。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和管理意识,加强对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确保医院档案各项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与实施。

3 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在医疗机构的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高、缺乏一套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缺乏统一的软件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为此,只有在针对这些问题上努力完善管理制度,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档案的保管工作,提高档案保管的安全性,才能够促使医疗机构档案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实现信息化,根本上提高医疗机构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桂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北京档案,2014,18(11).

[2] 赵婷.医疗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4,11(2).

[3] 吴伟,王春红.医疗机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3,56(3).

医院医疗档案管理范文4

[关键词]医疗单位;编外人员;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353-01

目前,因受事业编制人数的限制,许多医院聘用了编制外护士及后勤人员,这部分人员即原先所称的“临时工”。2008 年 1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该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用工一个月,就必须签订书面合同。用人单位临时性用工也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种社会保险,享受有关的福利待遇。编外人员“临时工”的称谓已被“合同制职工”所代替,《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医院编外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档案部门作为医院信息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情报服务部门,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需要,对档案工作做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应加强对合同档案的管理。因为根据新法的规定可以看出,合同档案管理的好坏不仅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使用成本,进而影响医院的效益;而且它的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对维护医院及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 人事档案的作用

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学历情况、专业技术资格情况、思想政治情况、家庭社会关系、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情况、奖惩睛况等方面的记录,真实反映了个人自然情况及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档案可以证明一个人从学校到各个工作岗位不同时期的人生轨迹,是其人生经历的记录,是用人单位掌握员工信息非常重要的载体,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重要依据。

在现代劳动用工管理中,人事档案的作用包括: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据此为员工提供办理护照、港澳通行证的政审手续;提供婚育状况证明;为流动人员提供身份认定和办理社会保险;为员工代办申报职称;根据档案确定退体年龄,核定退体待遇;根据档案中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年限推算提前退体年龄;代为缴纳职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大病医疗统筹、工资调整;出具与人事档案有关的证明材料等。如果档案材料不全,就会极大地影响个人上述手续的办理。

2 医院编外人员人事档案现状

(1)未建立个人人事档案。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医院的用工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在编职工,即国家统一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或劳动人事部门统一招用的正式职工。这些人员的特点是工资、劳保福利等各种待遇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发放,人事档案也由本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统―管理。另一种是编外人员(临时工),他们不纳入事业单位正式编制,他们中的多数人初始学历相对偏低,没有固定的单位,更没有建立起个人档案。单位对他们的管理只限于你干活我发工资,有的也不签劳动合同,对他们的使用仅限于一定时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2)档案材料不及时、不完整。随着档案法规的宣传和档案利用价值的不断显现,一部分编外人员的档案意识逐渐加强。现在的编外护士一般受过中高等教育,有的把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但的档案得不到开发和充分利用,而工作后形成的档案材料也不能及时收集、补充、归档,此种情况不但违背了人事档案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权威性等特点,而且这些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根本无法利用,它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

(3)档案管理部门对编外人员的人事档案重视不够。档案管理部门对编外人员的人事档案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不予重视。实际上从 2008 年 1 月 1 日起就没有正式工和临时工之说。因此,要尽快为这部分人建立起人事档案以适应新的用工制度。

(4)劳资纠纷缺少有效凭证。基于上述的情况,医院编制外聘用人员的档案管理均显得过于简化,通常仅建立编外人员的基本信息与岗位信息。同时,由于编制外聘用人员工作周期较短,在对其档案材料的录入、收集、整理、归档等各个环节简化,流程不规范,造成材料残缺,一旦发生劳资纠纷,缺少有效凭证,在维权中不能发挥人事档案应有的依据和凭证作用。

3 改进措施

(1)转变观念,建立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编外合同制职工和在编职工享有同等的劳动权利,他们在工作条件、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职业危害防护、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方面与国家正式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充分利用他们的才能和发挥他们在医疗、后勤保障战线上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应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参照原正式在编职工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把编外合同制人员的档案建好、管好、用好,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查档了解他们的过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就可以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假如出现劳动纠纷,就可以以档案中的原始材料为依据,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自的合法权益。

(2)结合用工特点,新增“合同、社保、福利”材料。《劳动合同法》与原劳动法的一个明显差异在于编制外聘用人员是否享受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因此要结合合同制职工的用工特点,扩大档案材料搜集内容,吸收个人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职业资格、劳动合同等材料,以完整记录该人员的相关情况,做到有据可查.

(3)规范合同的续签和终止手续,及时转递档案。医院人事科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要求,规范办理劳动合同的续签和终止手续,对已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档案要及时转递。为了确保编外人员人事档案转递的及时与安全,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档案的转递和收集整理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完备登记、注销、转移手续。一定要动态地随劳动合同的续约或终止及时地确立人事档案归属。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编外合同制职工的人事档案在用人单位及职工维权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进一步做好人事档案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使档案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每一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责无旁贷的使命。

结束语

人事档案部门作为信息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情报服务部门, 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需要, 对档案工作做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应加强对合同档案的管理。因为根据新法的规定可以看出, 合同档案管理的好坏不仅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使用成本,进而影响到经济与社会效益;而且它的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对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对于编外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好坏,对医疗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医院医疗档案管理范文5

1.1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的操作不够规范是如今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涉及职能科室、使用科室和档案室,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能科室、使用科室和档案室的责任和分工不够明确,工作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各个科室的职能,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混乱分散,且各个部门的档案由不同的人员分开管理,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难以保证,且可能重复收集信息,浪费资源的同时增加了查找的困难,不能实现管理的科学化[3]。

1.2缺少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精神

大部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并非是专业人员,行政、护理、医技等人员均可能转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文化水平差异较大,人员流动性大。由于医院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专业精神,重视度不够,不能集中精力专心从事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缓慢,难以创新[4,5]。另外,目前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法制意识较为薄弱,在工作中难以做到有法可依。

1.3现代化管理水平低

由于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混乱分散,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精神,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步伐缓慢。传统的档案管理采用手工提取数据,出错概率较高,且难以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医改的发展趋势[6]。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医院只重视对医疗设备的考察、论证、引进。引进新的医疗设备后只重视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和调试,对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抓得不到位,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医疗设备档案,导致医疗设备档案资料收集不全甚至丢失。

1.4重管轻用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普遍存在重管轻用的现象,医院在收集整理保管档案后就很少再被利用,难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浪费了许多极为宝贵的对医疗、科研、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的病历档案。不能充分利用医院档案信息,则失去了档案管理的意义。传统的档案管理查找困难,信息不全。由此可见,重管轻用严重阻碍了医院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7,8]。

1.5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利用档案

在医院,通常更加重视医疗工作,将医疗工作视为医院的首要头等大事,但医院常常忽略了对档案管理的重视,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领导干部将医院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没有考虑到医院卫生档案对医院未来的发展、对医院医疗经验的传承、对科研工作等多方面的重要性[9]。医院领导机构对医疗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投入较少,甚至忽略档案管理工作,这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者对做好医疗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更加淡薄,不能与时俱进,总是持着旧的思路来工作,不能充分利用档案,档案利用率低,档案室在医院形同虚设。

1.6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档案归档内容不清晰

伴随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化社会科技发展与日俱进,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日显陈旧且不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者甚至不能很好地界定归档内容,医院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收集管理医疗卫生档案,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10]。许多有价值的医疗卫生档案资料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收集,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了档案工作的完整性。伴随医院档案管理的变化,医院必须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对医疗卫生档案进行管理,否则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1.7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归档工作不及时

大部分的医院在医院的管理考核体系中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考核的具体内容,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组织架构、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流程和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确,缺少对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情况检查考核评价措施。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措施不到位,档案管理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高,档案移交不及时、档案收集难度大、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大大降低了医院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率[11]。

1.8档案监管机制不完善、档案信息安全无法保障

目前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仍处于各个临床科室分散管理的状态,没有统一的监管机制[12]。这种管理方式极其不利于档案的统一规范管理,难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无法保障档案的信息安全。借阅档案人员,不能及时归还借阅的档案,造成档案遗失、破损,丧失了档案应有的价值。

2医疗卫生档案对医院管理及医院发展的意义

2.1医疗卫生档案可以为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发展动力

医疗卫生档案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医疗卫生档案对医院的管理具有精神推动作用,把医疗卫生档案贯穿整个医院的管理、经营、临床、科研等实践活动中,并对其进行完整地记录,可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13]。与此同时,医院档案资料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极有价值的科研潜力,把这些智力资源和科研潜力应用到医院的管理实践中,可调动医院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促进医学知识创新与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医院管理。

2.2医疗卫生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信息来源

医疗卫生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往复不断的现象和过程,使瞬间的疾病有了永恒的记录,为人们研究疾病的本质、准确寻找疾病的内在规律提供可靠的依据。凭借真实记录的医疗卫生档案,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过去、把握今日、创新明日。医疗卫生档案通过文字、数据、表格、影像、彩图等资料真实地反映出医疗、教学、科研等信息,这些档案资料作为原始素材有助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医疗卫生档案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加快医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3医疗卫生档案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医疗卫生档案信息应渗透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通过积累和传承各种档案信息资料,促进医院管理工作发展。利用医疗卫生档案促进医疗质量的进步,为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原始依据,医疗卫生档案是医院落实“以质量为核心”的根本保证,医疗卫生档案可促进医学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医疗卫生档案综合研究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提高医学诊疗技术。医疗卫生档案还可推动医院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2.4开发利用档案应为医院发展战略服务

医疗卫生档案可真实反映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医疗卫生档案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医院在制定其长期发展规划战略和工作目标时,医疗卫生档案可为其提供翔实依据,有了医疗卫生档案的资料与信息的支持和保障,医院的发展规划才能长久可持续。有效合理f开发利用医院档案资源,为医院业务、医院管理及患者服务是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

3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新思路

3.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模式

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可从多方面开始执行:如完善档案的利用及保管,制定档案保管的期限,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个科室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4]。同时医院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应符合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从事档案管理时间较长的具有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档案管理小组,同时档案管理小组中应包括相关的技术人员,必要时给予专业技术指导,档案管理小组应广泛收集各临床科室的意见,认真总结临床科室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档案管理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模式,让医院档案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化管理,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2强化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档案管理质量[15]。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将各临床科室的档案简单集中起来进行保管,医院档案管理是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但当今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医院可通过组织业务培训等方法来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医院应将培养医院档案人员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均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应定期进行考核、制定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热衷于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发挥档案管理的创新性。提高医院所有人员对档案的管理意识,得到领导的支持,提高全院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同时还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

3.3引进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

医院医疗档案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60-02

医院档案是各项信息资源的结晶,是医疗行为实践的真实记录,是医院各项工作资料的重要来源,医院档案通过文字、图像等方式将各项工作形成信息材料,对于指导医院开展党建、教学、科研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档案工作可以说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医疗机构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随着医院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也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管理水平发展的干预措施。

1 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意识不足:

医疗机构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是制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认为医疗机构的中心工作是医疗、科研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因而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低下,这些具体表现在档案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缺乏,档案保管、留存工作不全面,甚至部分科室为自身工作便利,回避将重要资料移交档案保管本文留存,从而大大降低了档案的利用和查找。

1.2 管理制度缺乏 管理标准不清:

当前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档案管理与其它信息体系管理是分开的,并且这些管理工作分属不同部门,部门间缺乏相应沟通和资源共享,这不仅会导致人力、财力的浪费,也会阻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医疗机构也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档案管理水平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缺乏统一管理制度和模式,就无法整合医疗机构对于档案资源的利用[2],也无法体现出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的作用;另外,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使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优劣无法体现。

1.3 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导致医院领导不像重视医疗、科研、教学一样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少部分综合性医院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但大部分医院由于投入不足,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即使那些少部分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体系的医院,其整体运行效果也并不理想,科技水平和医疗模式的改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常见的文字、照片、病历等常规档案,已无法满足当前档案管理的需要[3],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磁盘、胶片、声像及计算机数据档案等,这些档案的保存和日常维护,均需要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网络。

1.4 管理人才不足 管理队伍不稳定:

我国医疗机构档案管理部门普遍缺乏专业人员,且还存在队伍不稳定的问题,许多档案管理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对于档案管理的程序及关键质控点无法把握,这些均不可避免的造成档案管理水平低下,而医疗机构对于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往往只重视医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一般不会纳入相应的培训中,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

1.5 档案编研不及时 保存条件不完善:

档案资料汇编关系到档案资料的查找和利用,但当前档案资料汇编仅仅是简单的堆砌和罗列,资料汇编局限在较小范围内,综合分析和对资料的加工能力也不足,所以没有将外部信息与院内档案有机结合,无法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从医院发展、建设的实际要求出发,因而也无法汇编出符合医疗机构需求的档案资料,另外,档案保存条件不足和管理规范不完善,对于档案有效保存存在较大隐患。

2 医院档案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2.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

根据医疗机构自身特点,建立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保证下良性运行,如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经费投入制度,档案管理工作考核制度,档案查找和汇编制度等,相应的管理制度还要在实际工作不断完善和健全,以确保管理制度能适应工作需求;同时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建立适应工作需要的计算机管理体系,以提高档案资料搜集、整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2.2 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医院档案管理是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等众多工作的辅工作,其管理水平的工作对于以上工作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同样要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以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也要通过引进一些专业化人员,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要求,只有逐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4],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更好地服务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2.3 重视档案的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档案价值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些贡献可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通过不断的开放利用,让人们认识到医院档案的价值;档案管理要及时汇编出深层次的编研材料,要综合分析出有水平、有价值的汇编材料,并将编研成果的利用情况和利用效果, 纳入档案管理部门的考核指标中,激励工作人员提高效益意识,缩短编研工作时间,确保有高水平的档案汇编材料供医院相关部门使用,从而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 讨论

档案是信息、知识的积累和结晶,承担着知识传播和交流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知识密集型和业务要求高的医疗机构而言,档案的的作用则更为明显,档案是医院临床、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价值的原始记录[5],档案搜集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医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利用这些档案编纂成丰富、多样的汇编材料,可为医院发展提供新思路,档案工作者也应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为医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萍.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25-126.

[2]沈培林.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医院,2010,10(9):137-138.

[3]王立芳.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A):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