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管理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保管理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保管理建议

医保管理建议范文1

关键词:医疗保险;管理 ;对策;体系建设;医院

随着医疗保险政策的不断普及,几乎覆盖我国所有的大中小医院,医保管理工作成为各个医院共同面临的难题。医保管理就是对在院患者的病况及住院,手术等花销进行记录和管理,并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限额对患者进行费用报销,回馈百姓。医院作为医疗保险实施的关键,必须保证医保管理工作的公平,规范,系统,真实地实施,建立完善的医保管理体系。然而,目前,我国的很多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却存在诸多问题,体系也不健全,不完善。只有各个医院及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完善医保管理制度,健全医保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医疗保险政策落到实处。

1 我国医保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1.1医保信息记录不清晰现如今,我国医疗保险政策的普及率极高,而且随着政策实施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的内容也日益丰富起来,一般可分为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医疗等多种医保险种,患者不同的医保险种可以重复使用,这样一来就会给医保管理和记录带来难度。很多医院的医保管理存在这一状况,各个险种所需的信息记录不全,尤其是一些较大型的手术报销问题,会因为信息的不完全而导致患者在报销限额上出现疑问,使医保管理工作很难进行。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医务人员的配合不积极,信息流通不畅以及医院收费标准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的。

1.2 患者就医期间医保贯彻不彻底,医保管理机构不健全医保管理机构的完善对于医保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医院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医保管理机构零散不系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使医保管理工作不能清晰而规范的进行。此外,在患者进行救治期间,很多医院的医保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不能和医生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不能很好的了解患者所参保的险种及所需信息范围。还有许多偏远地区,医保政策贯彻不彻底,不完善。仍有很多区域性医院无法实行医保政策,不能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主要因为医保管理及相关政策执行机构工作不到位,没能建立覆盖全国的完善的医保管理机制,造成部分地区医保政策的缺失。

1.3医院及医保管理机构对入院及收费标准监管不到位由于医院及医保管理机构的监管不到位,导致患者出现医疗费用的虚报,多报等问题。①只挂名,不住院。有些医生为了保证本医院的效益,不论患者病情轻重都会开药,住院。使部分轻症患者假借住院之名,获得更多的报销限额。②冒名顶替。有些患者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参保医疗保险,为了享受到国家的福利,制造假医保证明和合同或者转借他人的医保证等获得报销限额。③分批次报销。这一情况主要发生在实施大手术的患者中,为了获取更多的报销限额,分批去上报医疗费用,钻医保规定的空子,导致国家医保基金的损失。上述各现象都是因为医院及医保管理机构对于入院和费用的收取没有统一而清晰的标准,没有健全的医保管理体系,导致乱收费,乱住院等问题。

2 健全医保管理体系的对策

从上述的情况可以得出,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还不是很到位,医保管理根本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完善医保监管制度要想建立一个适合医保政策发展的管理体系,监管制度的完善程度就很重要。因为这样可以让工作人员依照制度的规定,保证录入的信息和管理可以遵守相关制度,更加正式化。还会医保管理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行为上的管理。形成全国通用的医保管理制度,有利于克服地域性局限而带来的医保管理工作质量低下,政策实施不到位等问题,以及医院内部的收费入院等标准的不统一。

2.2建立完善机构,提高执行能力当有一个执行能力较强的医保管理机构时,这样才能给使医保管理体系更加的完善。当一个机构有良好的执行能力时,就能够使医保制度和政策更加容易实施。所以,建立完善机构,就能够使医保管理分工更加明确,人物分配更加合理,管理制度更加严格。管理人员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保证工作效率,提高机构的执行能力。各个医院需要对医疗机构进行完善和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制约医务人员的不合理行为,确保医保限额可以按照规定进行发送,保证老百姓切实得到福利。

2.3加强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医务人员作为医疗保险实施的重要部分,对于建立完善的医保管理制度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一方面,要重视医务人员对医保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为患者医治的过程中,要求医务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参保险种及相关费用花销,方便帮助患者讲解医保的相关政策和规定,避免一系列的误解和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另一方面要培养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杜绝只顾自己利益,而教唆患者乱吃药,乱手术,乱住院等增加医疗开销的行为。

2.4提高医保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医保管理的科学性也是建立医保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医院需要建立完整的机构和完善的制度。在此基础上,重视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对每位患者的医保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必要的情况下对医保患者的花销,病况等进行实时监控,避免信息的缺失和造假。还要建立科学的检查制度,实时对医保工作的落实状况进行检测和监管,形成一个科学的医保管理体系。例如,为1例做手术的患者进行医保限额报销程序时,首先根据先进的监管和记录设备查找数据,其次,检测患者医保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并根据具体的规定对患者费用进行报销,之后做好记录和对患者进行讲解。经过这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医保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会达到要求,有利于完善的医保管理体系的建 立。

2.5 加强医保的宣传医保管理工作进行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对医保的性质,作用等问题不清楚,盲目的进行参保,所以在医保报销额度上就会出现疑问。因此为了医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医保管理体系的建立,就要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工作,普及医保政策的相关知识,让老百姓了解医保的作用及规定,为医保管理工作减轻阻碍。

综上所述,健全的医保管理体系对于医疗保险政策的切实落实来说,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医保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就需要在医院不断加强,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医院的医保管理,切实保障对患者的信息及病情状况的记录,与此同时,各个医务工作人员还需要积极的配合管理,使整个医保管理机构得到完善。只有把医疗保障管理体系建设起来,并且做到真正的完善,这样才能使医院工作效率提高,百姓的生活才会更加有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冬梅.浅淡我院医保管理工作中经验及体会[J].医疗装备杂志,2012.25 (2) :46-47.

[2]邹俐爱,李卫宁.提升医院医保管理绩效水平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杂志,2009.28 (3) :61-62.

[3]邹树荣,王亦农.全民医保-县级医院管理而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 (8) :725-726.

医保管理建议范文2

镇江市丹徒区现行的医保制度由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社会医疗救助4部分组成。从制度设计上,已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但目前镇江市丹徒区城镇职工医保归区人社局医保中心管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则归区卫生局的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管理,丹徒区卫生局将辖区内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一整合为新农合。

1.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1)缴费标准。用人单位和个人按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9%和2%分别缴费;个人方式参保的按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11%缴费。所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都必须参加大病保险,按上年度工资总额的0.5%缴费。2)个人账户。45周岁以下的人员按缴费基数的4%划入;45周岁(含)以上的人员按缴费基数的5%划入;退休人员按上年度退休金总额的6%划入。3)报销比例。采用三段式结算,即先用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完后进入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个人自付段:在职人员为上年度工资总额的10%,退休人员为退休金总额的5%),最后进入社会统筹,由统筹基金和个人按比例共同支付。

1.2新农合保险制度

1)缴费标准。每年按政策规定缴费,2011年为个人缴费100元,财政补贴200元;2012年为个人缴费160元,财政补贴240元;2013年为个人缴费160元,财政补贴280元。2)个人账户。新农合不划入个人账户。3)报销比例。新农合全年累计最高补偿金额为20万元,具体报销比例如表1所示。

1.3基金征收和参保人数

2012年,镇江市丹徒区城镇职工医保个人最低缴费金额为2476元,全年基金征收10452万元;新农合全年筹资8262万元。截至2012年12月,丹徒区城镇职工医保参保62061人,新农合参保214475人。

1.4待遇保障

2012年,镇江市丹徒区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支出9111万元,门诊报销比例为86%,住院报销比例为82%;新农合基金支出7454万元,门诊报销比例为40%,区内住院报销比例约为50%。

2各险种分部门管理存在的问题

镇江市丹徒区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分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管理经办,造成的问题有:

2.1分部门管理不利于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

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明确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纳入该法律的保障范围,将新农合归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一种,属于社会保险制度范畴。因此,由负责整个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人社部门统一管理3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既有法理依据,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保险体系和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协调发展。如果说新农合在发展初期,重点解决了农村人口从无到有享受医疗保险的问题,按城乡人群分别设计制度和分开管理对于医保“全覆盖”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那么,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时,在努力建设质量医保、公平医保、绩效医保的今天,这种多头管理的政府部门经办模式只会成为阻碍全民医保事业科学、持续发展的体制障碍[1]。

2.2分部门管理造成办事效率不高

在镇江市丹徒区,城乡职工和有经济能力的个体人员大部分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则以参加新农合为主。但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因职工医疗保险缴费金额比新农合高,故从单位离职的、尚不准备再就业的个人大部分会选择放弃职工医疗保险,转投新农合;另一方面,城乡居民由待业(或务农)转到单位上班后,需要放弃新农合,转投职工医疗保险。在具体经办中,很多老百姓不了解这两个险种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业务咨询和办理常要兜圈子、绕弯子。

2.3分部门经办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在镇江市丹徒区,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使用统一的金保工程业务系统,医保卡统一由江苏银行制作。丹徒区的医保经办程序规定,在欠费封存状态下,由城镇职工医保转投新农合或由新农合转投城镇职工医保,都需将原医保账户注销,才能转投另一险种。在2011年11月之前,原险种注销时医保卡作废,办理新险种时重新制卡,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直至2011年11月之后,经过有关方面协调,两险种转接之后原医保卡方才可继续使用。另外,在经办过程中还存在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贴、重复建设的情况,使得参保人数失真,浪费了财力资源和卫生资源[2]。

2.4分部门运行造成基金共济能力不强

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只能在各自的小范围里分担各群体的医疗风险,较低层次的基金统筹不能充分发挥“大数法则”效应,无法增强共济能力和抗医疗风险能力。因此,将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整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参保人数大幅度增长,优化参保人员的年龄结构,而且可以使医保基金的规模增大,抗风险能力增强,医保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确化也会相应提高[3-4]。

3建议

目前迫切需要明确城乡医疗保险管理职能归属,并通过统一管理体制强有力地推动医疗保险领域的城乡统筹。

3.1统一管理体制

新农合应和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一起归口人社部门管理。第一,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这三项保险都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相同的管理职能,相同职能如果由不同部门分头管理,不仅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损害政府公信力,而且容易造成制度上的差异、政策上的摩擦;第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医疗机构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能够以独立第三方地位代表参保人利益,充分发挥价格谈判作用和团购优势,行使对医疗医药机构的监管作用;第三,卫生部门不再同时管理医疗服务和新农合医疗费用报销,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处境,可以集中精力统筹规划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集中精力和资源搞好医疗卫生工作。

3.2提高新农合的统筹层次

在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一划归人社部门经办之后,可进一步将新农合的统筹层次由县市级提高到地市级。第一,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散医保基金风险,体现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第二,可以使农村居民就医选择范围更广,就医自主性大大增强,享受服务更加便利,医疗保障待遇水平更高,进而得到更多实惠;第三,便于与地市级医保统一经办,落实市级调剂金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级统筹。

3.3提升服务水平

统一归口管理后,可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进行系统整合和信息整合,提升跨业务、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业务经办能力。第一,统一参保管理。对参保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和整合,开展社会保险全民登记,摸清重复参保情况,避免重复补贴和重复待遇;第二,统一权益接续。支撑跨险种、跨地区转续业务,保障人员流动时权益的携带性和服务的便利性;第三,统一服务渠道。大力发行社保卡,推进异地就医平台建设,为参保人员异地转诊、权益查询等提供统一、便利的服务渠道[5]。

4结束语

医保管理建议范文3

为做好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现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补充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缴费比例。机关事业单位(包括社会团体,下同)以上年度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和退休人员退休费总额之和为缴费基数,按8%的比例缴纳。所征收基金按规定划入职工个人账户后,剩余部分划入统筹基金。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工资总额2%的比例缴纳,全部划入个人账户。个人帐户的建帐标准仍按原规定执行。

企业以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5%的比例缴纳,城镇个体劳动者按照企业缴费比例执行,所征收基金全部划入统筹基金。

退休(包括退职和按月领取养老金,下同)人员个人不缴费。

二、参保人员中断缴费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中断缴费不满6个月的,从重新缴费的次月起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超过6个月的,须连续缴费满6个月后方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中断缴费前的缴费年限可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连续缴费年限。

三、12月31日前已经退休的参保人员(含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其医保连续缴费年限不足25年、实际缴费年限不足10年的,在今年6月底前由其单位或本人按补缴时的标准(含高额补充医疗保险费)一次性补足相应缴费年限费用,逾期未按规定补缴的暂停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四、参保人员门诊就医须持本人基本医疗保险卡,未持卡就医或在非门诊统筹定点单位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门诊统筹定点单位暂定为:已定点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县妇幼保健所、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参保人员患病住院期间不同时享受门诊医疗待遇。

五、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及派驻外地人员,可在安置地或派驻地选择1-3家当地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本人特约医疗机构。在本人选择的特约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可按规定报销。

医保管理建议范文4

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商业保险公司为承办主体、农业生产者互保为补充、财政给予适当保费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避免农民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弥补农业灾害损失,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政府组织、协调和推动农业保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公司)充分发挥精算、管理、网络、人才和服务等优势,按照商业保险的基本原理和运作规则,为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

(二)加强引导,投保自愿。人保财险公司在政府的有效组织下,积极做好农业保险的政策宣传和投保动员工作,引导农民在享受政府补贴的同时积极自愿交付自身应承担部分的保费,或由相关农业组织、农业经营公司为农民代交保费。

(三)保障适度,广泛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恢复农户灾后生产能力为出发点,保障水平原则上为农业项目的直接物化成本。在保险范围上,坚持大保面、广覆盖,以符合保险大数法则的基本要求。

(四)积极稳妥,风险可控。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对农民有利为前提,方案实施前要周密部署、认真准备。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开办风险较大的农业保险业务时,要做好前期的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做到风险可控。

(五)收支平衡,规范操作。政策性农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坚持总体收支平衡,丰年结余,以丰补歉。要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管理,完善操作规程,确保运作规范。

二、试点内容

我市为市首批试点单位,全市承保面须达到实际种植面积的50%以上。试点工作由各人民政府组织推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人保财险支公司负责经营和具体运作。

(一)开办险种。根据实际在省保监局批准的全省统一的11个农业保险条款中选择适合的险种,水稻、三麦和油菜为必保险种。

(1)水稻保险,(2)三麦保险,(3)油菜保险,(4)玉米保险,(5)林木火灾保险,(6)棉花保险,(7)奶牛保险,(8)肉牛保险,(9)养猪保险,(10)养鸡保险,(11)养鱼保险。

(二)参保对象。所有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农场、农业园区等。

(三)保险责任。按相关险种条款规定执行。

(四)保额、保费。按相关险种条款规定执行。

(五)财政补贴政策。市财政对政传发[)84号文件中规定的试点险种或指定的其他险种实行保费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保费的60%,其余40%部分保费由投保人(单位)自付。市政府积极向省、市争取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补贴政策,并根据试点情况给予一定奖励。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机构

成立市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农险领导小组),市农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保财险市支公司,负责日常工作,人保财险市支公司负责同志兼任主任。各(区)成立相应领导或协调机构,做好本地农业保险的推进工作,并定期向市农险领导小组报告农险经营情况,报送相关报表。

市农险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和制定我市农业保险发展计划和措施;审定农险实施方案;,做好推进农业保险试点的有关组织、协调工作;研究和促进农业保险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农业保险基金实施监管。聘请部分农业专家,成立农业灾害定损调解委员会,负责理赔争议的裁定。

人保财险市支公司不得从政策性农业保险中获得利润。积极鼓励、扶持人保财险市支公司在农村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及各类商业性保险业务,充分发挥保险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组织推动

各(区)及相关部门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农业保险工作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加大宣传,积极引导农民参加保险。农林部门要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保险的宣传发动、核灾定损等工作,指导和帮助农民防范、抵御灾害风险。财政部门负责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有关补贴政策,落实和跟踪补贴资金;农村合作银行作为农业保险资金的指定金融机构,负责协助有关部门确保资金顺畅流转和运行安全;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能积极配合,为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提供支持帮助。各(区)、村、组具体负责做好农业保险的组织、推动工作,(区)财政所指定专人协助收取保险费和支付保险赔款。人保财险市支公司具体组织实施农业保险方案,依托政府在设立保险服务站、村选配专、兼职农险管理人员和协保员,并负责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

医保管理建议范文5

基本构想是通过医疗保险在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和购买力等领域的规模效应,将医患信息不对称转换为医保机构与医生或医疗机构信息对称,医疗保险机构可通过经济手段管理和控制供方,有效约束供方行为。

目前,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基本框架比较粗放,仍处于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医改就必须深入到医疗保险制度内部,研究医疗保险制度内在机制。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管理正是核心要素,这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

第一,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需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技术,管理好医疗服务行为。

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主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医疗费用结算途径加强对供方的控制,包括按服务项目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但任何单一结算办法都难以应对复杂医保费用支出的综合管理。

作为第三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特征。为了观察和矫正医疗服务提供方行为、目标偏差,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制定了大量计费标准、执行制度和预算方案,审核所有医疗服务使用,与医疗服务提供方无休无止谈判。医院则从自身利益出发,总是尽可能隐瞒相关信息,终致监管费用高昂。由于医疗服务的高专业性和高技术性,外行人(包括政策制定者)很难评价医生提供的服务是否合理,往往在与医生博弈中处于劣势。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高交互性特点,医疗服务数量、质量的可度量性很低,医保基金支付高度依赖专业人员的知识、洞察力、逻辑判断和实践经验,这要求医疗服务不断自由裁量,也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支付能力提出了很高标准。

第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有足够的激励代表参保者向医疗机构购买最优质的服务。

通常,作为公共基金的医疗保险基金选择委托特定机构管理,参保人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形成委托-关系。确保合理、有效使用医疗保险基金,就必须保证经办机构有足够的激励代表参保者管理好供方行为,其目标应与医疗保险体现的社会公益一致――建立经办机构自觉承担代表参保者(非某个机构、部门甚至个人)购买医疗服务的激励机制。

医保管理建议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现状;利用水平;建议报告

图书馆是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和读者教育的中心,它是全体师生获取教学和科研信息情报的资源库。高校图书馆应该有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广大学生向往的学习之地。然而,当前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平时的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文献利用不足;学生上图书馆的次数极少;只对诸如阅览室、流通书库、电子室、自习室等固定地点感兴趣;面对图书馆内庞大的英文报纸、杂志和诸多历史文献资料显得很茫然,更不用说目录查阅的方法了;对图书馆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资源更是置之不理。这种现象与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极度不平衡,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度浪费,对日新月异的科学知识的传播也非常不利,严重影响了大学教育的质量水平。

一、高校图书馆利用的现状

图书馆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图书馆中的所有资源是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改变知识结构的源泉。然而现实中的图书馆利用现状却差强人意。

有人曾对复旦一所高校图书馆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显示:整体场馆的利用率为88.62%,其中电子阅览室网络的利用率为83.74%。也就是说,图书馆对于将近12%的学生来说是没用的,差不多20%的学生没有把网络资源利用起来。全国范围内图书馆的平均利用率实际上还要低于这个值。由此可看出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现状。

而对于图书馆更为深度的应用,调查数据则更让人大跌眼镜。调查结果显示:借、还书是学生利用图书馆比例最高的,约占18%,而利用电子网络查找资料的比率只有借、还书的三分之一左右,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科技查寻的比率反而低至0.45%。因此,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深度迫在眉睫。

二、利用图书馆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无针对性

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如何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内的分类条目、摆放规律、检索方法是怎样的,如何更快地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等都是他们比较茫然的问题。现行的图书馆资源利用在教育方面针对性不强,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没有设计特定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阅读资料,而且有关信息和信息检索技术的专题讲座也相对匮乏。此外,诸如开展热点搜索的创意性活动也相对较少。

2.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跟不上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利用教育模式主要有:实地考察法、网上浏览法、册式发派法、专栏宣传法和文检课教学法五种。其中,实地考察法是通过组织学生到图书馆的借书处、阅览室、自习室等地方实地参观,了解图书的借阅方法、阅览室的书籍种类以及图书馆的有关规章制度;网上浏览法则是通过网站上的网页介绍图书馆概况、远程服务、馆内导航、读者信箱等多元化功能;册式发派法是通过编印《图书馆读者手册》或《图书馆读者指南》分发给学生进行图书馆利用教育的方法。手册内容包括图书馆概况、各部门职能介绍、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等;专栏宣传法是在图书馆内设立橱窗展位和宣传专栏快速反应馆内动态、读书排行和最新通知的方式。文检课教学法是通过开设文献检索专题讲座的方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检索系统来检索有关专业文献的能力。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除网上介绍法以外,其他的教学方式都以讲授为主,信息量大,讲授范围也有限。现在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各种非纸质出版物也都成了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开展图书馆的利用教育,从而实现获取信息的方式由传统化向现代化的转变。

三、提高高校图书馆利用水平的建议

1.加强图书馆利用教育力度

从知识普及着手,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普及化教育并宣传高校图书馆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有关图书馆利用的专题讲座,让新生明白设立图书馆的意义,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以及利用图书馆的程序、方法和功能等服务项目,引导他们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方法的过渡。

利用丰富的馆藏,组织读书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多样式的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组织能力,使其全面发展,指导他们利用大学图书馆学好专业知识。在许多高校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利用图书馆,导致他们毕业离校时交上的借书卡上也看不到借书记录。这一现象说明,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研究的意识相当缺乏,这与当今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背道而驰。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吗?

2.积极推动文献检索教育的普及化

在高等教育中,应当逐步普及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当前很多高校都需要用信息检索技术来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以便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献信息的检索技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利用。所以,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加强文献检索知识的教学,积极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让大学生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技术。其中,文献检索的课程内容应当包括文献检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常用中外文检索工具的使用、机检理论和技巧、情报分析和研究、专科文献学理论和本专业文献情况等。高校在大学教育中应当重视学习本身的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大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文献的查询方法和各类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一个大学生在图书馆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正常情况下要比在课堂学习上的时间要多好几倍。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完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其他部门无法代替的作用。图书馆在推动文献检索教育的普及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作为图书馆资源的服务者,另一方面又作为图书馆教育的执行者。只有通过普及化,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明白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性,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科学、高效地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这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强化信息检索技术的实践

利用图书馆最为关键的一环,即信息检索技术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熟练掌握了信息检索技术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方法。信息检索技术不仅是图书馆利用教育的一部分,更应当融合到新生所学课程中。由于课程不同、检索目的不同,对应的检索方法也就不同。因此,在所有课程的学习中,都应当强调利用检索技术来达到学习效果,而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

教育的“三个方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大量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素质,才能造就出大批基础知识扎实、思想积极活跃、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因此,通过强化信息检索技术的实践,转变当前高校图书馆利用率低下的局面,大力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睿杰.关于复旦大学图书馆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4(3):31-32.

[2]李继宏.高校图书馆利用教育研究.情报探索,2005(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