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范文1
1、国内外发展概况
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家开始设立学校,培养康复治疗师,逐渐普及至欧洲、澳洲、亚洲许多国家。在美国康复医学专业已成为最热门的专业,并形成培养医生、护士和康复医学技术人才并进的格局,康复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在21世纪将成为最受欢迎的疗法。目前各国培训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模式不完全相同。如美国医学大学毕业生要在指定的康复医疗机构中进修4年,轮转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科及老年科等科室,并要完成学习规定进修课程,还要为本科生或低年资住院医师讲授课程,经国家专业认证机构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康复医师资格。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设置康复学校或康复专业培养康复治疗师,大部分国家采取4年制本科培养模式,授予理学学位,部分国家是3年制专科,在大学设立物理治疗系(专业)或作业治疗系(专业)。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等培养康复治疗师推行本硕连读6年制,美国物理治疗专业(PT)已转向主要培养硕士学位的PT专业人才,分为物理治疗理学硕士(MSPT)和物理治疗硕士学位(MPT)。截至2001年,日本共有131所大学设有物理治疗专业,其中有18所大学设立4年制本科、有26所专门学校和53所3年制专门学校;另外有110所大学设有作业治疗专业,其主要开设课程有: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理疗法研究法、理疗法评价概论、理疗法教育管理学、假肢矫形器学、病态运动学、检查测定法、生活环境学及疾病鉴别治疗学等。此外,许多国家也在大力培养假肢矫形器工程专业人才。截至2006年,美国有15所学校设立假肢矫形技术本专科专业,德国、英国等设立了假肢矫形技术本科教育,中国、日本、韩国等9个亚洲的国家、地区设立了假肢矫形技术专科教育。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现代康复医学。1982年中山医科大学率先设立了康复医学教研室。1984年原卫生部确定在医学本科院校中增设康复医学课程。1992年原卫生部召开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并颁发了《康复医学教育方案》,制定康复治疗师(士)、康复医师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在高等院校正式开展康复治疗学历教育。2002年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建立康复治疗学(4年制本科)专业,随后全国有近40所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一些中医院校还开设了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专业,目前已有百余所,形成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多层次、全覆盖的康复医学教育体系。2009年,国家颁布新医疗改革方案中肯定了康复的地位,指明了康复的功能,如“坚持统筹兼顾,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包括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发展康复医学己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中国内地不同院校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及专业分化等方面仍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之中。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达到世界物理疗法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疗法师联盟(WFOT)要求的最低教育标准,未进行PT、作业治疗专业(OT)亚专业分化。
2、未来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1)骨科疾患和老年疾患是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交通事故、运动竞技导致骨折、脊髓损伤(截瘫)及颅脑损伤等创伤日益增高,其后期功能康复使康复治疗技术成为首选。同时,老年康复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2009年的资料显示,未来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解决认知、行为与精神障碍,实现个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已成为国家的迫切需求。
(2)康复医学的信息化和工程化发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康复医疗机构,实施远程康复医疗及远程康复技术培训,密切康复机构与社会的联系,密切康复专业人员与伤残人士的联系,达到康复医疗信息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同时,虚拟技术(VT)、增强技术(AT)、康复机器人技术、人脑-电脑介面技术(BCI)及其他多种实用适用辅助技术和产品-辅助器具。这种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结合,将促进康复医疗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康复成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3)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逐步接轨国际标准随着康复医学的科研和学科建设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完善康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将逐步向以下方向发展:①从设置康复治疗单一专业转为设置PT、OT,并逐步开设言语治疗专业;②逐渐规范PT、OT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③建立开设PT、OT专业评估准入制度;④建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职业系列和资质认证及准入制度;⑤培养和建立一支胜任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
二、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的问题与困难
1、基础教育落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四川省近年来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但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上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康复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康复医学硕博士点大部分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国家级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大多分布在上海、南京、武汉、广东等东南地区。在四川康复医学各层次办学机构中,有3所学校举办研究生教育,4所学校举办本科教育,4所学校举办专科教育,3所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11所学校举办初中起点中专教育。特别是在康复医学高层次教育中,仅有四川大学开展了康复治疗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于一体的教育体系及实践。
2、康复专业人才匮乏、专业化程度低中国现阶段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人,人才缺口达10.09万人。按未来5~10年所需,有待补充康复医师3000~5000名,目前康复医学专业教育还存在着缺乏规范化等问题,影响培养质量。康复医疗机构及服务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乡,尤其农村基层缺乏基本而必要的康复服务。我国政府提出,到2015年每个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将得到康复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速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四川省乃至全国康复教育发展都面临着起步较晚,发展不足,康复从业人员数量少,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变的问题。康复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亟需提高。
3、缺乏统一的康复医学办学标准及专业评估制度目前四川省乃至全国各院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界定不是很明确。同一课程在不同院校的分类不同;课程名称及教材亦无统一的标准,专业课程繁多,名称及学时数都缺乏可参考的标准。康复专业人员临床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比较薄弱,康复医学师资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有些师资仅经过专业知识的进修或短期培训即上岗,甚至有的院校只能临时聘请从事临床工作的康复医师授课,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部分院校教学基地建设滞后,病种相对单一。
三、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对策
1、确立分层次培养目标,着眼康复专业医师和治疗师的培养康复医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是在临床医学下设立的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培养模式与临床医学其他专业一致。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了解康复医学发展方向、新进展、新技术及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高级人才。学生毕业被授予医学专业学位或医学科学学位,毕业后从事临床医师工作或研究工作。康复治疗师: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在2011年3月8日颁布的新学科目录设置,其中医学技术以独立全新的一级学科面貌出现在我国的医学门类中。该学科主要是培养紧密配合临床医生医疗服务工作中掌握特殊医疗技术与医疗技能的高级治疗师,其中包括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专科教育、高职教育和中专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临床应用型治疗师,康复治疗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临床应用型和学术型治疗师。目前,我国还没有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应探索和建立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尽快培养出能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康复治疗学人才。
2、加强“双师型”康复医学师资培训和专业实践教学很多院校实践证明,医校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适应国情的最佳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康复教研室与康复医学科有机结合,康复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康复医学专业教师均为医院康复医学科临床医生。康复专业理论与康复医疗服务实践结合,发挥“双师型”师资在教学中无可比拟的优势作用。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骨干教师在职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等。同时,在教学培养计划中要侧重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增加其理论和实践教学。
3、发挥各级康复医学专业学会的作用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规范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提供参考建议。制定《康复医学教育最低标准》;协助审议和认证康复医学专业开办资质;统一规范和指导康复亚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指导、培训康复专业人员通过国家专业职称考试。
4、实施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建立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龙头、各地市医院为核心的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培训网络,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协作发展,形成了“华西主导、全省参与、院际协作、合作共赢”的联盟模式。根据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对县级以上医院康复人员,进行康复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的在职培训,提高其对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对省市级以上医院康复业务骨干和社区康复医生、治疗师进行全脱产学习,重点加强康复治疗师培训。建立省级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逐步完成在岗康复治疗师全员培训。同时建立制定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培训大纲和教材,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5、加强区域协作,建立康复医疗协同网络以成都为主导,绵阳、自(贡)泸(州)等地协同,构建三角试点创建示范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知识、资源共享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医疗服务、管理咨询及科技产业发展为核心内容,培养师资、搭建培训网络和交流平台,以在位教育和在线教育为手段,搭建起全省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的毕业后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发挥华西康复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集合四川各院校康复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优势互补,探索网络联盟协同发展模式,为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不断培养和输送核心适宜技术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改善和提高基层康复医学人力资源配置,带动西部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适应康复医学全球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国内外康复医学学术团体和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追踪和引进世界先进康复医疗技术。引进国内外优秀康复人才来川工作,同时不断提高本地化康复医学人才素质,组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和专家队伍,推动康复医学事业快速发展。
四、结语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范文2
【关键词】康复医学;课程体系;医学教育
康复医学源自于医疗康复,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
现代康复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仅有30年历史,尽管康复医学专业发展迅速,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团队,但是团队成员的职责及其构成极不合理,尤其是康复治疗师,多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 [2]。这些都导致专业课程设置不统一、人才培养欠缺专业化和规范化,无法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需要。
1 现状
1.1 国内外概况 现代康复医学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20世纪8O年代初现代康复医学引进我国,虽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近10余年发展十分迅速。2001年,我国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纳入国家全日制高等教育计划内,近年尤以高职高专层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历教育发展更为迅猛。
1.2 招生院校分析 经过对6省市的高等院校调研,显示本专业共有65所院校开展康复医学类专业,主要发现了两点:一是如今社会对康复医学的需求量极度膨胀,国家对康复医学类专业培养热情的高涨;二是办学高校层次多样,民营资本有所介入。
1.3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的成才方向和规格,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而这其中,最能体现培养目标的便是专业名称的设置。经过对6省市的高等院校调研,反映出康复医学类专业办学的特点:一是康复医学类专业办学多元化,设计范围广;二是康复医学类专业办学层次较分明,结构比较合理。
1.4 专业教学模式 我国1949年后成立了一些疗养院、康复医院,综合医院成立了物理治疗科、针灸按摩科,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物理治疗学,物理医学课程。我国的高等院校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专业,而是采取物理治疗为主,兼顾作业的模式培养。
2 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4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本科教育,70多所普通院校开展了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教育。但与国外相比之下,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普遍存在规模小、系统性差、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的问题。经过专业培训出的合格康复人才极少,各种大量的康复机构基本处于虚设状态。因此,我国康复医学的医疗资源的硬件与软件无法相匹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统一,影响学生质量 国内开办此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其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均在摸索之中,其专业课程设置的名称、课程门数、各课程学时数等均无统一标准,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界定不是很明确,同一课程在不同院校的课程分类不同,尤其是康复治疗技术高职高专层次的康复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统一规划教材。
2.2 培养目标不统一,影响人才水平 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够明确,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是从护士岗位或技师岗位转行而来,一般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学历教育或培训,最多仅接受过本科室传、帮、带,业务素质相对较差。我国前几年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客观的需要.但由于各种原固.普遍存在着“杂”、“短”、“散”、“浅”等弱点,我国以康复治疗师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名称五花八门 ,有命名为“康复技术”、“运动康复”、“保健康复”,也有命名为“社区康复”、“康复治疗”等名称 。专业名称不统一 ,势必导致培养目标不一致。
2.3 院校层次偏低,影响专业技能 在2002年开始的10年间,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专科和本科院校共有97所,但1O年内没有1所高等院校开设系统的康复教育,这显示了康复教学的院校层次较低,大部分学校相关教学设施并不完备,而使得教育出来的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不是很高。其次,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开设的课程层次差别较大,这种参差不齐的差异将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导致无法通过院校培养尽快为我国提供高素质康复专业人才。
3 建议与思考
我国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由于各院校在办学理念和师资队伍上存在差异,我国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仍在摸索之中,其专业名称的设置、课程门数、各课程学时数均无统一标准。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存在巨大差异性。但从长远看,我们应该与国际相接轨,提高康复医学类专业教育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针对康复治疗师的培养上都结合了本国国情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我国有自己的国情特殊性,所以我们在借鉴他人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也可以加以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志学,黄爱华,翟佳丽.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三所院校培养方案对比.社区医学杂志,2014,(20);66-68
[2]李学军.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探索.科技致富向导,2014,(32);318-318
[3]朱晓委.国内外康复医学教育现状比较.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4);66-67.
[4]陈艳.国内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0);992-995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范文3
康复医学最早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战争的爆发必然伴随伤病员的产生,断肢、脑外伤等疾病患者急需医学的治疗和康复。而在中国,康复医学的真正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还只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现代医学理念。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在带来无数受灾人员的同时,也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发展。房屋的倒塌,山体的滑坡,造成无数受灾人员肢体残缺、偏瘫等,通过康复治疗,如假肢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触醒等,让许多人重回社会。吴毅教授说:“2008年发生汶川地震时,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陈竺发现了中国医疗的两个‘短板’――灾难医学和康复医学,如地震、海啸等灾难后中国的营救措施不够,如伤病员得到治疗后的后期恢复成了问题。”因此发出呼声,大力发展灾难医学和康复医学。汶川地震,一晃如昨。如今的康复医学,正在蓬勃发展。
从“医疗体育”到“康复医学”
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57年,那时还叫医疗体育,在我国康复医学创始人之一范振华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以运动系统伤病康复为主的综合康复医疗工作。1984年,成立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科,为国内综合医院第一批建立的康复医学专科,在范振华教授、胡永善教授和吴毅教授三位主任的先后带领下,逐步开展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据了解,吴毅教授2007年到2010年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通过与国内几所大学院校、生产康复产品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出“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助力生物反馈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和“智能化下肢康复训练仪”等一系列康复治疗产品,通过了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推广到国内20余个省市,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和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
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发展,也算是国内康复医学发展的一个“缩影”,相对源于国外的康复医学来说,国内还有差距。“我在十几年前去了美国学习康复医学知识,回国后完善我国的康复医学。时隔十年再去美国学习后发现,我们与国外的康复医学距离在缩短。”吴毅教授说道。目前,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分为门诊康复和病房康复两部分。门诊康复主要针对白领人群易患的疾病,如伏案工作造成的颈椎疼痛,运动方式不当造成的跟腱断裂和韧带拉伤等。病房康复针对的大多是脑损伤患者,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着重于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康复治疗。
从“触醒大脑”到“激活生命”
“北有天坛,南有华山”,这是中国脑外科治疗领域中的俗语。上海华山医院在中国南方属脑外科诊疗技术中最具实力者。基于此,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中的大部分患者也是脑外伤等相关疾病的患者。
大脑结构精密,一旦受损,治疗难度大。吴毅教授讲述了曾经的一个案例:“有一名小男孩,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不慎摔下,左侧大脑出血。进行紧急手术将左侧大脑内血肿取出后,小男孩仍昏迷不醒,身上插了导尿管、胃管、颅内引流管并切开气管。这时候,神经外科的相关处理措施也已做完,男孩仍未清醒。然后神经外科将小男孩转入了我们康复医学科。我们首先通过‘触醒’手段,将小男孩‘唤醒’。损伤一侧的大脑功能是不可逆的,但此时另一侧大脑是好的,我们通过相关处理措施来激活健侧大脑,慢慢地能替代患侧大脑,从而训练吃饭、说话、排便等功能。一个多月后,小男孩身上的管子就都拔掉了。两个月时,就开始了站立训练,慢慢回归了社会。”
“触醒大脑”,一个个昏迷中的人在吴毅教授的治疗中醒来。“目前我们有很多触醒手段,常用的有经颅磁刺激,经过一定的刺激,促进神经功能的觉醒。因为我们大脑中很多细胞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平时不会表现出功能。当一侧大脑损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激活’这部分静止状态的细胞,代偿已经失去功能的细胞,重新活跃大脑的整体功能。而在我们康复医学科,脑外伤昏迷的患者都不是躺着的,我们通过各种设备,如电动直立床、振动床等,使患者大脑受到外界刺激,以利苏醒。”吴毅教授补充道。需要注意的是,“触醒大脑”如同脑卒中的抢救一样,也有一个“时间窗”,昏迷3个月之内的触醒治疗,是黄金阶段,如果错过,触醒的可能就会低很多。
另一方面,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也是吴毅教授的研究重点,如吞咽障碍、言语障碍、运动障碍等。近期,吴毅教授刚完成了《脑卒中后功能障碍关键康复技术优化及规范化方案建立》的课题。在该课题研究中,吴毅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完成了脑卒中后运动等功能障碍关键技术方案,并作了1部图谱书;通过临床康复的有效性验证,形成规范的、可供临床推广应用的脑卒中后运动、言语及吞咽等功能障碍关键康复技术方案,该方案将提高10%以上该类型病例的临床疗效;完成了相关病例180例,建立了专用数据资料库;并申请了国家级地方科技进步奖。
从“康复中心”到“康复网络”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范文4
随着国内外近年来对针灸医疗技术的深入了解与广泛应用以及物理疗法在社会上的陆续普及,传统针灸与康复理疗在医学体系中的应用被不断扩大,也越来越被广大者所接受。因此,将传统针灸与康复理疗有机结合和联合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传统针灸与康复理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二者能够相互结合的要点,以期推动传统针灸与康复理疗技术的联合应用,并取得临床上保健与康复的更好疗效。
关键词:传统针灸;康复理疗;联合优势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51-01
针灸疗法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镇痛作用、镇静作用、抗感染作用、止血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综合作用,故其适用范围极广泛,可用于康复医学的各科病症[1]。我们将传统针灸与康复理疗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传统针灸在康复医学中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1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现状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外治法中应用最广、疗效最确切的医疗技术,一直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充当着主要的角色,尤其在康复医学中越来越占主导作用[2]。针灸也是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一门治疗和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针灸在海外的推广应用,针灸的疗效已经得到现代医学的肯定,现代康复医学已将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纳入到康复治疗技术中。
2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针灸运用其简、便、验、廉的治疗优势和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对人体外表皮肤特别是腧穴系统的刺激以激发人体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通过增强人体自身抵御外邪的能力以达到阶段病势、恢复健康的目的[3]。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双向良性调节功能的穴位刺激以后,不仅治愈了疾病,也调整了身体的阴阳平衡,大大加强了针灸治疗疾病的范围,尤其在保健康复方面显示出了中医的绝对优势。现代康复医学涉及的病种非常广泛,在临床几乎囊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所有科室,如内科系统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等;外科系统的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周围神经损伤、面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与传统针灸医学治疗的病种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针灸在各种原因的瘫痪,如中风偏瘫、面神经炎、小儿脑性瘫痪等以及多种痛证,如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等所致的疼痛有明显的优势。现代康复治疗的各种物理手段配合上具有明确疗效的传统针灸治疗,无疑是一种最大的互补性,同时还能达到单一的针灸治疗所没有的效果。
3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传统针灸方法是祖国医学针灸学中最重要、最实质、最精华、最基础的部分。传统针灸方法由于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在治疗上遵循“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等理论以及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所以传统针灸方法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诸如内、外、妇、儿等科。随着社会经济及医学的迅猛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质量,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及社会层面的生活质量。健康的内涵不断扩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4]。这一定义体现了医疗思维模式的转变,从以前的医疗二维思维模式:治病-救命,发展到三维模式:治病-救命-功能,强调了功能。康复观念及康复医学的出现正体现了这一医疗思维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是旨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医学,始终以人的功能为研究主线,无论是身体的,还是精神和社会生活层面的,都是康复的研究对象。
4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前景
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的兴起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重新认识,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平台。但是目前国内针灸临床的领域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大多数针灸科室的病种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中风后偏瘫、面神经炎及颈肩腰腿痛等,针灸的很多优势没能充分发挥。本文认为要改善目前国内针灸所处的尴尬现状,我们不妨解放思想,从康复的角度、从功能的角度看针灸的发展前景,针灸不仅是独具特色的祖国传统治疗方法之一,更是改善身体及社会、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康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给针灸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针灸的发展,扩大其临床应用领域,使其更好地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趋势。传统针灸临床表明,传统的针灸在多种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疾病的康复方面能收到现代康复医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中风偏瘫为医学界目前难治性疾病之一,他中风后的重要并发症和后遗症,其治疗方法较多,但没有权威的统一治疗方案,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传统针灸医学疗效得到几千年的验证,现代康复医学的问世,为患者在康复的道路上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两者有互补性,其结合可提高中风偏瘫等疾病的治疗效果,但其优越性不容忽视。
5 总结
传统针灸学是国粹,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足以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作为康复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在改善人体功能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针灸的适应证多数是功能性的,大量的临床实验及报道已经表明其改善功能性病变优于并多于器质性病变。针灸减肥、针灸治疗神经官能症、针灸戒毒、针灸缓解精神紧张等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证实,针灸在海外的迅速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张子游,高鹤亭.中医康复学概念的确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3(5):230-231.
[2]郭泽新,汪润生.治疗中风偏瘫需要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中国针灸,2009,22(4):268-270.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范文5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范文6
关键词:康复医学;发展形势;参考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医学作为新兴的独立学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经费的投入。国家近几年来连续出台了很多政策大力支持康复医学的发展兴起,康复医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应用前景广阔川。当前政策形势较好,就需要我们把握好机遇,抓住发展好康复医学的契机,将医院康复医疗发展壮大。
1我国康复医学学科发展概况
患者在康复科能够得到很好的人文关怀,这是康复科较其他科室最具优势的地方。我国康复科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50年代,在80年代我国康复医疗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2008年汝川地震之后,康复科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地位凸显,康复科对于伤员治疗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康复训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伤员恢复度。国家对于康复事业大力支持,是康复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挑战。近年我国老龄化严重,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的认识也有了改变,康复医疗在人们心中不再是简单的理疗,人们认识到康复医疗作为一个新兴科室的重要性。在国家卫生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们省市医院康复科已经初具规模,有了长足进步,医院康复科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大型的康复仪器、设备,康复医疗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2我国康复学科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康复医疗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人才队伍的建设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可能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不规范或者国内缺乏与国际一流康复机构交流经验的机会,导致了康复医疗人才的大量流失。尤其是我国高水平康复医师的培养,一直都是严重滞后的情形,俨然成为我国进一步大力度发展康复医学的关键限制因素。当今世界每10万人日之中从事康复医师的仅仅只有70人,在我国康复医师的数量更少,2003年我国每10万人日之中只有0.2名,相当于仅有0.5万人的数量}z}。到了2009年,据统计我国康复医师在每10万人群中仅有1名,总数约为1.生万。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当前从事康复医疗服务的人约只有30万,包含治疗医师9万名以及18万名物理治疗师。医学高校毕业生从事康复医学的人数较少,在2007年我国康复学毕业生人数只有0.22万,其中本科约270名。到2010年,我国康复医学毕业生人数也只有0.6万名。
3康复医学中心发展现状
医院康复医疗科发展比较早,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医院康复科开始采用物理因子对患者实施治疗,目前医院康复中心有康复医师生名,均是本科学历;康复治疗师6名,其中本科3名,专科3名。医院注重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正大力吸纳优秀人才来医院工作。康复医学作为新兴的独立学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经费的投入。国家近几年来连续出台了很多政策大力支持康复医学的发展兴起,康复医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应用前景广阔川。康复科在收治患者的同时还应注重医学生的培养,我总院康复科为本市康复治疗专业实习基地,长期聘请高年资的康复科医师对学员开展专题讲座,而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康复科也在对于年轻学员的培养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划分治疗范围,以便能更好地对学员执行系统地培训。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康复科开展的康复训练不仅仅是常规的恢复治疗,还有专门的压疮康复、心肺康复以及物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受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好评。医院康复科的特色在于压疮康复、心肺康复以及物理治疗。在学员的培养上也是有针对性的划分专业,培养出有特色的专科治疗人才。结合当前康复医疗的发展形势,医院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改革康复医学的管理模式,归纳出康复医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①吸引人才是当前发展的重点,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吸纳,以医院特色的压疮康复为导向,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康复医师。②实现康复医学走出去的策略,与世界接轨,给医院康复科人才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国外专家探讨,分享他们在康复领域的先进经验。
4推动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