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指导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旧小区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范文1

关键词:老旧社区改造;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空间利用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城市正经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全面转型。快速的城市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提高了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了城乡公共服务。但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使各种社会问题和社矛盾日益凸显。其中老旧社区便是由城市发展区域差异产生的问题之一,老旧社区已历经了几十余载,由于在规划设计之初,对非机动车数量和停车位需求增长缺少考量,造成老旧社区的停车规划远远落后于实际情况。故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在规划和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居住品质追求的提高,老旧社区亟待更新和改善。非机动车停放也该“与时俱进”。早在2012年9月5日,国家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加快自行车停车设施建设。居住区、公共设施要为自行车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和方便的停车设施。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建永久性自行车停车场(库),并以地面停车为主。此外,老旧小区、平房地区要通过建设自行车公共停车场,解决居民自行车停车问题。

2实地调研

2.1案例选取的考量

此次调查研究随机选取了成都东面以及南面的两个问题比较突出的社区作为老旧社区公共设施改造的样本。其中一个是牛市口街道水碾河路南社区,社区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市政府改造之后提供给居民居住的小区。社区的规模较大,历史较为久远,因此反映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问题较为综合和全面,社区也具有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住宅的典型特点。

2.2社区的非机动车停车现状

经过对牛市口街道水碾河路南老旧社区的走访发现,老旧小区的停车现状基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图1)

(1)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资源先天不足:老旧小区一般意义上是指建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社区、居民区。由于老旧小区在建设之初,对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缺少考量,没有规划,所以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在规划上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

(2)车辆停放杂乱无章:老旧社区道路普遍较为狭窄,公共空间并没有规划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即使后期在小区旁规划了收费的非机动车停车库, 停放更为安全,但是因为收费,离自己家距离较远等原因,大多数居民的非机动车还是停在自己的单元楼下或是离自己家较近的空的公共活动空间,比如广场等。

(3)外来车辆挤占居民公共活动空间:老旧小区几乎没有物业,长期无人管理,为了避免被交警“贴条”,小区附近的一些商户也会将车辆挤进小区,这些车辆加剧了老旧社区停车难的问题。而且这部分多出来的车辆随意停放路边现象普遍严重,长期占据出入道路,居民公共区域减少导致老人、儿童在小区内活动、健身常常无处可去,且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风险,严重影响原本小区的日常生活。

2.3问题总结

经过对老旧社区的实地调研,老旧小区的问题基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无规划,车辆停放杂乱无章;

(2)公共活动空间有限。

3方案设计

设计要点(图2):

(1)将公共活动区域设计为半开放式:既提高居民在公共区域活动时的安全性,又使其公共活动空间不受天气的限制。

(2)对小型停车装置进行机械创新,将自行车沿弧形导轨推上停车装置,将后轮与停车装置锁上,使其前后轮停放至弧形导轨上,缩小非机动车停放的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3)将半开放式公共活动区域与小型停车装置完美融合,充分利用公共活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居民在公共空间活动时,也可有序停放非机动车。

4结语

本设计方案针对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对小型停车装置进行机械创新,与老旧社区半开放公共活动空间完美融合,提高空间利用率,将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与非机动停车设施规划结合,完美解决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有限,公共设施配置展开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项智宇,城市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2] 朱进.老年宜居型城市环境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09).

[3]解决老旧社区“停车难”[N].江门日报多媒体刊,2015-11-6

[4]李嘉宁.一个统筹的考虑:走出老旧小区“停车难”之困境[J].行政与法,2013,30(3):32-36.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范文2

“海绵城市”与“防洪排涝”

《中国经济周刊》:本刊刊发海绵城市试点的文章后,有人开始质疑海绵城市在防治内涝方面的成效,甚至认为海绵城市试点失败了。之所以会产生这一想法,是没有厘清“海绵城市”和“防洪排涝”之间的关系。我们该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住建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入汛以来,南方发生20多次强降雨过程,太湖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全线超警,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根据我们的统计,第一批16个城市当中今年出现内涝的有9个,但在试点区域内发生内涝的仅有4个。第二批试点由于今年4月刚刚获批,还在建设中。应该看到,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刚刚开始,试点区域也不是整个城市区域,而且试点城市正在将内涝防治作为重要任务在实施。因此,在试点项目还没有实施完的前提下,不宜盖棺论定。

人们对海绵有直观认识,建设海绵城市就是恢复城市的海绵体功能,使其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从而起到对降雨削峰、错峰、滞峰的作用,有效缓解内涝的作用。但海绵也有饱和的时候,因此,海绵城市在建设工程设施时是有标准的,在标准内可确保有效。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恢复城市生态本底,即使在原有生态本底下,也不可能不出现洪涝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将是否发生内涝作为海绵城市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对于极端强降雨带来的内涝,我们必须冷静分析,绝不能就此对海绵城市建设横加指责,甚至是简单地否定。

《中国经济周刊》:海绵城市的建设周期是多长时间?

住建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式,全面实现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根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在试点过程中,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按照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将雨水就地消纳利用,解决好城市建设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调关系;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缓解城市内涝积水、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热岛为突破口,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通过试点城市创新建设模式,探索成功经验,并将这些成熟的做法、模式推广落地。

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内涵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大家对海绵城市的了解不是很多,以为单纯的管道扩容、铺渗透地砖或置放蓄水罐就是在建设海绵城市。如何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

住建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建设海绵城市是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等,多次强调城市规划建设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体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和定位,确立了我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基本原则、工作任务和支持政策。为了以点带面,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和机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组织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2015年3月,河北迁安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唯一的县级城市,也是今年夏天没有发生内涝的海绵城市之一。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恢复自然海绵体,将70%的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有利于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海绵城市建设转变传统的粗放建设模式,充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方面。

《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和2016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分两批确定了30个试点城市。选择这30个试点城市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住建部相关部门负责人:选择试点城市时,既考虑了我国东、中、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考虑了南北方的气候不同,涵盖了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市。要求每个试点城市确定不小于15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状况不同,试点内容各有侧重。在试点过程中,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按照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将雨水就地消纳利用,解决好城市建设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调关系;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缓解城市内涝积水、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热岛为突破口,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试点稳步推进 成效初显

《中国经济周刊》:首批试点的16个海绵城市取得了哪些成效?

住建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试点城市在规划的统筹引领下,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老百姓广泛好评。

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灾害。北京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环路下凹式立交桥区进行改造,综合采取渗、滞、蓄、排等措施,提升桥区的排水防涝能力,今年7月20日的大暴雨情况下,城市内经过改造的立交桥区无内涝积水。遂宁市对阜丰巷老旧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小区内涝积水点得到了有效控制。

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整治。常德市市区的穿紫河原来是一条黑臭河道,沿岸居民对此意见极大。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后,综合采取调蓄、生态净化等海绵化措施,消灭了水体黑臭,大大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同时,带来周边土地的升值。

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北京市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周边道路及广场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绿地浇灌和道路浇洒,替代原来的自来水。北京市还探索在居民小区内将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冲厕,既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又使老百姓节约使用自来水的花销。

大幅改善人居环境。镇江、济南等市将老旧小区内海绵改造与燃气、热力、水电改造及停车位增建等同时实施,获得老百姓普遍支持,主动请求政府优先对自己的小区进行改造。

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通过试点工作,海绵城市相关新材料、新设备、新施工工艺也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南宁市建设了海绵城市产业园,吸引国内海绵城市相关生产企业入园,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萍乡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推动本土生产企业升级转型,透水性建材市场扩展到整个江西省及邻近省份。

《中国经济周刊》:海绵城市试点的示范作用是突出的,但是在建设中一定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和难题。在您看来,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是什么?

住建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目前进入试点范围的30个城市,城市的建设已具规模,后期的海绵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已建成的基础进行改进,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所以这种建设成效并不能一蹴而就。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差距。看到成绩,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更快地推进建设;看到差距,是为了找到问题,从源头上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加强生态城市的维系建设,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破解PPP模式难题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试点的海绵城市PPP模式进展情况怎样?

住建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目前河北迁安和江苏镇江都在推PPP模式。他们在选择社会资本的时候,非常慎重,是在多轮论证、多轮筛选之后来挑选合作伙伴。其实,PPP就像是一场婚姻,两个人在选对象的时候选得非常认真,但是结婚后在一起长期生活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大家在一起其实是想把事情做好,有了分歧可以不断地去调整和总结。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运作PPP项目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它是一个长期的经营项目和合作机制,并非一蹴而就。

《中国经济周刊》:PPP模式用在海绵城市,怎么计算公共服务是一大难题。目前这方面有没有突破?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范文3

2016年,信息通信发展司认真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深入研究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围绕提速降费、普遍服务和5G研发等重点工作,加快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实现信息通信业平稳健康发展。

2016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开展提速降费工作

一是网络速度翻倍提升。截至10月底,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达到42Mbps,比2015年底提升110%。建成光网城市超过100个,全国所有设区市城区基本实现光网覆盖;光纤宽带用户占比达到72%,比2015年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移动宽带方面,新建4G基站69.6万个,两年内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新增4G用户2.6亿户,总数达6.86亿户,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67.7%。二是推动企业逐步取消漫游费。三是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联合国资委印发《关于2016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深化铁塔共建共享新机制,推进已有住宅小区的光纤改造,提升共建共享成效。

(二)落实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联合财政部组织开展两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累计拨付中央财政资金87亿元,共支持约10万个行政村光纤通达和升级改造,其中包括贫困村约3.1万个。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企业投资超过230亿元,促进地方政府出台支持政策,共同加快农村宽带建设。

(三)推进5G研发和标准制定

一是全面推进研发工作。2016年立项的5G课题约占总课题数的67%。二是提升标准话语权。目前,我国提出的5G网络架构标准已被国际标准采纳,灵活系统、创新技术和大规模天线的主体内容已成为国际标准组织3GPP 5G新空口候选技术方案,其中,灵活系统设计和Polar码等已被3GPP采纳。三是完成5G关键技术验证。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测试工作于2016年1月全面启动,2016年9月顺利完成。主要完成了5G无线和网络关键技术的性能和功能测试,充分验证了关键技术在支持多样化5G场景需求的技术可行性。第二阶段5G技术研发试验工作已全面启动。

(四)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一是扎实推进移动通信转售开放试点。着力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正式商用做好准备。截至目前,42家民营企业累计发展转售用户超过3750万,吸引民间投资超过30亿元。二是不断加大宽带接入市场开放力度。建立部省、政企工作协调机制,沟通解决开放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将辽宁、福建、河南等7省全部城市,以及绍兴、温州、金华等12个城市纳入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范围。三是稳妥推进电信领域对外开放。积极稳妥推进上海、福建等自贸区电信领域对外开放试点;落实CEPA相关开放政策,出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内地开展电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告》。

(五)制定“十三五”规划

组织编制了《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涵盖通信业、互联网、物联网三个领域,提出了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八个着力点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信息通信业发展的19项量化指标,从完善基础设施、创新服务应用、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安全保障4个方面,提出了21项发展重点,通过专栏方式设置了10个重点工程。同时,还提出了5方面保障措施。

(六)加强招投标管理

强化招标投标监管,大力推进公开招标,推行信息化管理,开展专项检查,大幅提升通信建设招标投标规范化水平。一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落实招投标平台管理要求,完善管理平台各项功能,实现与基础电信企业采购平台的互联互通。三是对企业开展的非招标项目进行核查,杜绝应招不招、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等问题。

2017年工作思路和安排

(一)扎实推动宽带发展,深入贯彻光纤到户强制标准

一是提升网络整体性能。针对用户体验速率未能与接入速率实现同步增长的问题,在进一步扩大光纤覆盖和4G深度覆盖的基础上,重点采取改善网站信源能力、国际出入口扩容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二是深化普遍服务试点。围绕扶贫攻坚战略,持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4G网络覆盖,统筹贫困村网络覆盖工作。三是进一步推动共建共享成效提升。提升铁塔等设施的共建共享水平,加强跨行业共建共享,推动环保部出台有关支持基站建设政策。四是深入推进新建住宅小区光纤到户,进一步规范老旧小区光纤到户改造施工,推进公共场所光纤网络建设。

(二)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改革步伐

一是加强对转售业务外商投资、资费管理以及批发价格等方面的监督指导,为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二是切实做好宽带接入市场开放工作,加强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入市场的跟踪分析,积极探索完善放开市场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政策。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电信领域对外开放。总结上海自贸区电信领域对外开放的经验和做法,适时推广。四是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活力,支持铁塔公司为上市做准备。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落实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

(三)加快推进5G研发,推动5G全球统一标准制定

在3GPP和ITU工作框架下,建立对5G标准的广泛共识,确保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加强政府、标准组织和企业的紧密联动,指导IMT-2020(5G)推进组加大组织力度,依托“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加快5G技术研发试验进度,进一步部署5G系统样机、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网络关键技术、仪表等课题,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突破。推动开展5G技术研发第二阶段试验,着重加强技术方案的集成度和可实现性,引入国内外芯片和仪表厂商,共同推动5G产业链成熟。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工作

一是推动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指导各地按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导则,推进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并纳入地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二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通信设施建设工作。三是加强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规范通信建设市场秩序。四是加强招投标信息化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和招投标投诉处理。五是完善通信建设行业违法失约行为信息库,加强通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推进通信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范文4

关键词:藏区;消防安全;风险点;对策

1某藏族自治州消防安全风险点分析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消防安全风险点主要集中在藏传佛教寺庙、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低端商贸市场、居民小区(棚户区)、养老机构5类场所和区域,具体场所分析如下:

1.1藏传佛教寺庙

藏传佛教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全州共有大小藏传佛教寺庙512座,宁玛、格鲁、萨迦、苯波、噶举五大教派俱全,注册僧侣达5万余人。这些寺庙大多为数百年、甚至逾千年的古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陈列着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壁画、雕塑、唐卡等文物。通过调研,寺庙火灾隐患大致可分为寺庙自身和人为活动两个层面。(1)寺庙自身火灾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藏传佛教寺庙大多自主管理,没有统一规划,新、改、扩建建筑无施工图纸,随心所欲、自由修建,导致寺庙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之大量僧尼和信教群众在寺庙周边自建的简易结构住房见缝插针,布局高度密集,且使用大量易燃可燃材料,火灾荷载大,极易引发火灾。同时,寺庙内电气设施老化,线路布线随意、私搭乱接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因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事故的问题尤为突出。(2)人为活动火灾隐患则是部分僧尼消防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日常用火用电隐患大,特别是在法会、庙会、点灯节等活动期间,人们大量涌入寺庙烧香,寺庙经堂、殿堂点有数百甚至上千盏长明灯,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

1.2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

该类场所易燃易爆风险点多、有毒有害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发生爆炸燃烧,且次生灾害发生率高,应急处置难度大,严重威胁城市安全。经调研,全州生产、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有143家,其中雷管、炸药等爆炸物储存仓库11处,液化气充装、罐体储存仓库28处,加油加气站等易燃液体储存、销售点99家,是威胁城市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其中不乏高风险区域。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因先天规划或后天城市发展,部分易燃易爆场所与周边商业建筑、居民住宅、高压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

1.3低端商贸市场

全州18个县和海螺沟景区均有该类场所,涉及鞋帽服装、农副产品、五金建材等各个类别,内部可燃物多、用电设备负荷大、电气线路敷设乱,部分人员白天经营、晚上则住宿其中,发生火灾后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且因管理不善易扩散形成区域性火灾隐患。当前商贸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未审先建留有隐患。部分市场因土地性质为农用地或其他原因,无法办理正式建设手续,未审先建,存在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缺失等先天患。(2)“三合一”问题多发。受制于周边条件、生活成本等因素,市场内生活、经营、存储“三合一”问题突出。(3)违章搭建和占道经营现象普遍。全州商贸市场普遍存在违章搭建、占道经营的现象,导致消防车无法通行。(4)消防设施缺损。部分商贸市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够,缺损现象严重。加之市场产权及承租关系复杂,消防设施和电气线路改造必须征得多数业主同意,在无法达成共识情况下,消防安全投入难以保障。

1.4居(村)民住宅和棚户区

居(村)民住宅历来是亡人火灾高发区域。近年来,全州共发生居(村)民住宅火灾450余起、死亡33人、受伤13人,分别占比56%,91%,61%。加之全州各类危棚简屋还有相当大的比例,消防安全现状令人堪忧,其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电气故障和用电隐患是致灾主因。住宅因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145起,占居民住宅火灾总数的31.73%。特别是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使用大功率电器、旧电器“超期服役”等问题,在农牧区住宅、老式民宅、群租房、违法建筑等居民住宅中尤为突出。(2)疏散通道堆物严重。从“96119”消防热线群众举报火灾隐患情况看,“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类隐患居举报火灾隐患之首。而且调研中,街道乡镇、居村委代表普遍反映,目前对小区楼道堆物等违法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制约手段,即使加以整治,往往容易反弹回潮。(3)消防设施缺损。全州居民小区、棚户区普遍存在未配置消防设施、器材,消防水源严重不足等问题,如康定市,许多社区居民点未配置手抬机动泵、水带、水枪、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消防设施器材,社区无物业管理,未成立志愿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小火酿成大灾。(4)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近年来,因群众生活用火不慎、卧床吸烟引发住宅火灾165起、死亡18人,占住宅火灾总数的57.9%。而且,群众主动参与日常疏散演练的积极性不高,街镇和居村委会工作人员每次组织参加演练的都是一些固定人员,演习往往流于形式。

1.5养老机构

目前全州共有49家养老机构,服务对象集中为老人、病患等弱势群体,自我保护和逃生能力差,且老年人的心态特征、生活习惯易带来卧床吸烟、遗留火种、忘关或未正确使用电热器具等火灾隐患。养老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改建建筑“先天性”火灾隐患突出。部分养老机构由老旧居民住宅改建而成,耐火等级不符合要求,防火间距和疏散楼梯数量不足,消防设施配置不全、维护不当,消防通道被挤占且宽度不足,有的甚至擅自扩大经营面积,拆除环通疏散楼梯,利用公共走道隔墙作为房间,利用彩钢板搭建简易房屋。据统计,全州共有42家养老机构属于“无证运行”,但因人员安置难等原因,关停、清人等措施无法落实。(2)电器线路老化严重、故障频繁。由于建设年代较早,电气线路达到或超过使用寿命,加之后期电暖器等大功率用电设备不断增加,存在超负荷用电情况,同时受季节性气候及湿度影响,线路老化后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短路、起火概率进一步升高。(3)内部人员消防安全素质低。养老机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护理员以下岗职工、农村人员居多,年龄结构也偏老化,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扑救初期火灾和帮助老人逃生自救的作用有限,更有些经营者考虑人身及防盗安全,在外窗加装铁栅栏,人为制造疏散障碍。

2消防安全对策

2.1藏传佛教寺庙

应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联合统战、发改、国土、住建、工商、安监、宗教、文物、水利、电力等部门,全面落实经常性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推广和深化“送知识、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等消防进寺庙“四送”活动,引领僧尼、居士等信众关注消防、注意用火用电安全、提高初起火灾扑救和逃生自救能力,激发寺庙火灾隐患整改内部驱动;多方争取资金,为寺庙配置消防设施器材、修建消防水池、设置防火墙等。

2.2易燃易爆场所

加大针对企业立项和选址等方面的监管力度,重点强化建设和生产经营期间安全生产监管;加强承包商、企业员工、入驻企业办事人员消防教育培训,狠抓员工岗位操作和安全行为控制;依法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积极开展专业化训练,针对性配齐、配强消防车辆装备,充分储备、及时更新各类灭火药剂,提升单位火灾自防自救能力。

2.3低端商贸市场

按照“控制增量、消除存量、疏堵结合”的思路,通过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升级计划统筹改造、违章建筑等方式,实施关停并转;属地政府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制定方案,集中整治“三合一”现象;加大火灾隐患曝光和消防违法行为惩戒力度;加强消防设施更新改造和维护保养。

2.4居民小区(棚户区)

开展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整治行动,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制订居民小区消防管理公约和议事规则,强化落实业主(居民)、房屋实际使用人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等法定义务;通过州、县两级政府消防实事项目等形式,逐步为老旧住宅、棚户区实施旧电气线路改造,增配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消防设施设备,推广应用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和电气火灾防范技术;强化居民小区日常消防宣传演练,设置固定消防宣传栏,加大对热心维护消防安全、主动举报火灾隐患行为的表彰奖励力度,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2.5养老机构

从严把关新建、改建、扩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养老机构实施专项改造,提高消防安全防护等级;完善更新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严格规范电气设施使用,强化电气线路维护保养;增加消防管理人员,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消防安全素质。

3建立常态化消防工作机制建议

要推动消防工作由“短期应急”向“常态长效”转型,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责任、消防法制、安全素质、社会治理和考核机制建设,积极构建公共安全火灾防控体系,确保城市消防安全长治久安。

3.1在落实消防工作责任上下功夫

(1)党委政府方面。紧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积极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依法将消防安全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消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研判形势,定期部署协调、督促落实重点工作。部门行业方面,明晰各部门消防工作责任,完善落实定期会商、隐患抄告、联动执法、信息反馈机制,实现管行业必须管消防安全、管业务必须管消防安全。(2)基层落实方面。强化街镇、居村消防管理,将消防安全纳入综治网格化管理等基层管理平台,加强基层消防组织和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做到消防安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3)社会单位方面。督促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规程,突出安全培训,加强日常管理,尤其对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低端商贸市场、大型城市综合体等火灾高危单位和区域,积极引入火灾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实施消防标准化管理,提升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水平。

3.2在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上下功夫

(1)突出媒介宣传。参照发文加强媒体消防宣传做法,由宣传、文广、消防等部门联合起草工作意见,发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消防公益宣传,加强消防常识普及、日常火险提示。(2)突出公众教育。全面落实中央9部委指导意见,扎实推进消防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网站、进寺庙,加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消防宣传体验设施建设,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的必学内容,定期组织城乡居民开展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强化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消防关爱监护。同时,鼓励群众举报身边火灾隐患,对消防工作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119消防奖”等形式加强宣传报道和表彰奖励。

3.3在加强消防工作考核评价上下功夫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范文5

关键词:电动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 建设 政策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023-02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稳步推进,根据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初步统计,截止2016年6月底,全国已经建成公共充电桩8.1万个,比去年底增长65%;随车建成的私人充电桩超过5万个,比去年底增长约12%。1~6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超过6亿千瓦时,替代燃油20万吨,电动汽车的发展对能源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的改善贡献较明显,同时社会用电量也将出现新的增长方式。各地企业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积极性较高,截止目前参与其中的相关企业已超过600家。

根据发改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由此可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扶持政策落地、建设投资和设施运营等方面也凸显了许多问题。

1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扶持政策

2015年下半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说明我国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坚定地走“以政策鼓励,积极引导”路线[1],尤其是在《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各省应在2016年4月底前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上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以及能源局备案,否则将不能享受中央财政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截止到2016年6月份,已经有8个省16个地市出台了与此相关的政策,其他省市政策仍在陆续出台。

国家和地方相关鼓励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进一步刺激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充换电设施的建设。

2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面临的困境

2.1 充电难问题

“充电难”问题突出,目前公共充电桩仍然十分稀缺,还远不够完善。但私人充电桩的安装未被列入住宅建设硬性配套,多数住宅小区都因为涉及安全、责任及管理等诸多问题阻挠建设,导致充电被卡在“最后一公里”。充电桩建设问题是电动汽车推广的“牛鼻子”,充电不便和用户体验差是电动汽车推广不畅的最大瓶颈。

2.2 建设收益问题

电动汽车发展目标宏大,需要巨量的资金支持。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国家电网早在2006年就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充电站试点建设,目前,国家电网正在加快与各级地方政府合作,加快充电站的建设进度,同时也在停车场、住宅区等地方建立大量充电桩。此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能源公司也纷纷开始建设各自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但是已建成的充电设施多数利用率不高,前期投入难以收回,而这样的局面一时难以打破[2],导致了追求商业利益的社会资本望而却步。

2.3 政策落地问题

国家虽出台了许多充电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但各地响应明显滞后,并没有制定出相关简化流程、鼓励制度和详尽的可执行方法以便政策落地。因此具体到各地,充电设施建设投资门槛仍然较高,投资者仍有很大顾虑,这阻碍了社会资金的进入。另外当前对充电设施发展仍然存在认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协调推进难度大及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

2.4 与市政规划的协调问题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发展规划与土地、电力、小区、公共停车场等市政问题密切相关[6],某些方面可能与现有城市规划或相关行业规划有冲突,因此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利益,出台科学的充换电设施建设发展规划,也是充换电设施建设面临的难题。

3 问题解决办法与建议

3.1 充电设施的布局

根据4部委联合下发的《通知》,按“适度超前”原则,供电企业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推进现有居民区停车位的电气化改造,确保满足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用电需求。对公共停车位,应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及电动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开展配套供电设施改造,合理配置供电容量。新建居民区停车位配套供电设施建设应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结合实际条件,建设占地少、成本低、见效快的机械式与立体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3]。

随着充电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互联技术,建立公共充电网络使用客户端,精确、及时定位各充电站使用情况,服务于电动汽车客户。

3.2 投资放开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充电网建设,以“谁投资谁收益”原则,降低投资门槛。并要根据国家优惠政策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发展的执行办法,政府给予绿色通道,加速布局充电网络。充电基础设施的初始阶段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政策的“驱赶”,但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才是更有效的出路。只有充电网络建设达到一定的规模,消费者才能消除顾虑,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充电设施运营效益才能提高,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3.3 政策层面

(1)目前家已出台诸多优惠政策,各地应统筹协调,把政策真正落地,提升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和消费者的信心。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充电设施网络的规划布局,与市政规划和电网规划是紧密相关的。所以科学合理、兼顾各方利益的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规划至关重要,政府部门应集思广益,在充分论证后出台实施。

4 结语

电动汽车发展是缓解我国环境压力和石油能源压力的重要出路,国家虽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但现阶段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仍是充换电设施网络发展慢与不够完善的问题,而“充电难”又影响了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意愿,导致建成的充电设施利用率不高、收益低,进而又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将现阶段国家扶持政策落地,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出台科学的充换电网络布局规划,破解受困“充电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当前突出而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田博.电动汽车及其充换电服务网络发展相关政策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2,24(3):23-27.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范文6

一、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局在10月15日召开了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了学习实践活动,局机关和局属13个二级单位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从10月下旬开始,我们转入学习调研阶段,坚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先导,以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为抓手,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了功夫:一是抓好理论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二是着力联系思想实际,转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三是找准现实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四是着力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能力;五是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努力构建发展的新机制。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召开了支部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广泛征求相关单位和局系统干部职工意见,共发出问卷调查150份,收回124份。现梳理归纳如下:一是认为我局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把握领导思路、提供决策服务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占到96.9%;二是认为我局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得良好的占到95%;三是认为我局系统干部职工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比较满意的占到97.1%;四是认为我局党员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做得比较好的94.4%;五是认为我局领导班子能识大体、顾大局、抓大事、谋发展。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和第二阶段的分析检查,我局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普遍有了新的深化提高,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形成了以下新的共识: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三是更加注重坚持关注民生,推进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的举措;四是更加注重坚持统筹兼顾,既要考虑产业发展政策,又要关注群众利益;五是更加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二、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联系我市房产行政管理工作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还存在着以下不足和不适应:

(一)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滞后。目前我市以廉租住房为核心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廉租住房政策制度滞后于弱势群体实际需求。廉租对象覆盖面不够全面。“夹心层”和大量的流动人口则不在廉租住房保障的范围之内。农民工住房需求无法从房地产市场中得到满足,形成了住房保障盲点。我市廉租住房工作一直是采取租金补贴的方式,由政府发放部分租金补贴,廉租家庭在市场上租赁住房。对于租金补贴的家庭来说,则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政府补贴的资金不够在城区内租一套房子,租房只能跑到偏远地方去住,这对就业不利;二是这些廉租保障家庭很难在市场上找到符合廉租房标准的小户型住房,便直接将住房补贴变成了生活补贴。房源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廉租住房保障的一个瓶颈。

2、开发建设单位承建经济适用住房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经济房政策各种条件的严格限定,特别是要求利润控制在3%以内,并对销售价格严格限定,开发商投资经济房的兴趣锐减。经济房建设土地供应没有按政策到位。受惠对象不均衡。我市已建成的经济房,绝大部分为大中企业利用自用土地建设,主要解决了企业内部职工的住房问题,广大普通市民并未享受这一政策,特别刚毕业分配到各级机关的毕业生、一线专业技术人员、青年优秀教师急需解决住房问题,经济适用住房受益面窄。低收入家庭认定困难也是难点。

3、物业管理步履艰难,物业企业难以维继,老旧住宅小区居住环境不同程度地存在脏乱差现象。

4、群众反映集资建房房屋产权办证缓慢,手续繁杂,办理时间长。

5、群众反映房屋评估中介机构存在收费过高问题。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

1、思想观念不适应。一是有“求稳怕乱”的保守思想。存在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现象,思想还不够解放,步子迈得不够快、不够大。二是有“小进则满”的骄傲情绪。对过去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自我满足。

2、统筹发展不适应。各旗县区住房保障工作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与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市四区的保障工作比较突出,外五旗县区的保障力度不足,软硬件设施不够齐全,未能更好地做到统筹兼顾。

3、人才队伍不适应。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作为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特别是对国家、自治区综合政策的学习贯彻不够。这对我们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建工作与新时期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深刻剖析这些存在的不足和不适应,我们认为有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关于物业管理。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我市起步发展了十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我市的城市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到目前,我市共有物业服务企业189家,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也达80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900余人。但是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层面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凸显,物业管理工作难抓,物业企业难以维持的现象确实存在。由于我市的物业服务费收费标准偏低,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收费标准甚至只有0.1元/平方米/月,而且收费率低,有的小区收费率只达到10%左右,因此物业企业难以维继。

2、关于集资建房产权办理难。目前我市集资合作建房主要是为解决大厂矿企业的职工住房问题,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集资建房的开发管理纳入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范畴。企业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证》、《建设工程规划证》、《施工许可证》、发改委立项等相关证件,到产权部门办理初始登记,10个工作日办结。同时需提交集资建房申请文件到房改部门办理集资建房手续。当事人持房屋总证证明、房改部门《关于集资建房申请的批复》、集资建房明细表、个人身份证明等相关证件,并缴纳相关税费,产权部门从受理之日起8个工作日办结。集资建房办证缓慢主要是集资建房单位在手续不完善的情况下开工建设,导致房屋产权证不能按时办理。建议还没有为职工办证的企业或正在为职工集资建房的企业,要及时与土地、规划、建设、房改等部门沟通,将办理房屋产权证的相关证件备齐,切实解决集资建房的办证难问题。

3、关于房地产评估机构收费问题。目前,我市共有7家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关于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的通知》(计价格[1995]971号)的规定收取。房地产评估收费,由具备房地产估价资格并经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物价主管部门确认的机构按规定的收费标准计收。以房产为主的房地产价格评估费,按照房地产的价格总额采取差额定率分档累进计收。具体收费标准是:房地产价格总额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按5‰收;房地产价格总额101万元以上至1000万元,按2.5‰收;房地产价格总额1001万元以上至2000万元,按1.5‰收;房地产价格总额2001万元以上至5000万元,按0.8‰收;房地产价格总额5001万元以上至8000万元,按0.4‰收;房地产价格总额8001万元以上至10000万元,按0.2‰收;房地产价格总额10000万元以上,按0.1‰收。我们下一步将依托建设厅房地产企业资质管理平台,继续开展房地产评估报告网上备案工作,加强对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对评估机构的信用体系建设。

(二)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理论学习不够主动、深入、系统。在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方面,还不够深刻、全面,还没有真正做到入心入脑,做到跳出过去看未来,跳出××看××,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市房产行政管理工作。

2、对“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运用不够。领导班子在统筹内部资源与协调外部社会力量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特别是积极争取市委、政府解决实际问题,在主观努力方面还做得不够。

3、对“以人为本”核心地位的理解不够彻底。没有真正地全面理解“只有不断地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水平,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

4、创新意识不够强,思想不够解放,存在思维定势。

四、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统一要求,根据局党委会议精神,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一)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坚持重心向基层下移,政策向基层倾斜,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真心实意为办事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满腔热忱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

(二)深入分析调研,努力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