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企业融资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企业融资计划范文1
关键词:中小农产品企业;财务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63
我国一直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小农产品企业不断涌现,但中小农产品企业相比大型农产品企业而言,竞争力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农产品企业要想谋得发展和进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中小农产品企业发展过程中,其中中小农产品企业财务问题不容忽视,企业财务发展战略性问题是保证中小农产品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关系到企业的良好运营和健康发展。本文以中小农产品企业发展过程为脉络,探讨了每个发展时期的财务工作要点,仅供大家参考。
1 中小农产品企业初创期财务战略之财务风险控制与融资
1.1 中小农产品企业初创期的财务风险控制
中小型农产品企业在发展初期,也称初创期,这一时期首要任务是要确定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在确定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之后再确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由于中小农产品企业发展初期极容易遇到资金短缺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合理控制自由资金和债务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并充分考虑企业后期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对于发展初期的中小农产品企业而言,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十分必要,财务风险控制主要包括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和财务风险管理程序。财务要做好中小农产品企业日常运营相关报表和战略目标,提前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一旦中小农产品企业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特殊情况,及时采取风险预警体系,把损失降到最低或者避免产生损失。由此可见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十分必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程序需要对于风险进行评估,充分分析风险,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1.2 中小农产品企业初创期的融资
资金问题是吉林省中小农产品企业发展的难题,融资困y是大多数中小农产品企业的“通病”,如何“对症下药”显得十分关键也十分迫切。建议资金困难的中小农产品企业可以采取经营性融资的应对措施,了解市场背景,从自身经营情况出发,找到融资目标在确定融资渠道。
探讨融资目标要提到财务战略目标,融资目标与财务战略目标应该是一致的,确定融资目标寻找融资渠道。建议发展初期的中小农产品企业以内源融资为基础,然后利用风险投资和创新基金等方式融资,多种方式融合发展,满足中小农产品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难问题。
2 中小农产品企业成长期财务战略之融资和投资
2.1 中小农产品企业成长期融资
中小农产品企业经历了发展初期的成长之后,获得了一定的财务增长,但是中小农产品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壮大发展力量十分关键。为了拓宽市场发展空间,获得更大的利益,就要建立长久的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融资战略。
成长期中小农产品企业融资最为根本的目标是保证企业大量投资的需要,这需要企业设定增宽企业融资渠道目标、丰富企业的融资方式目标、控制企业的风险目标。中小农产品企业在成长期做好融资工作有利于更好的向成熟期过渡,可以保障企业稳健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2.2 中小农产品企业成长期投资
中小农产品企业在经历了初创期之后,逐渐变的成熟,过渡到了成长期,此时期可以实行积极的投资战略,主要把握好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即可。
就投资方向而言,建议成长期的中小农产品企业不要操之过急,要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情况,结合市场机制,不要盲目扩大规模,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农产品企业要通过开发独特的产品、创造更多独特的技术以及重视农产品市场的营销来满足实际性的投资;就投资规模而言与初创期一样,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也存在投资规模的问题。当企业投资规模太小时不能满足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无法达到投资收益的目的,会对企业的发展速度产生负面的影响。但如果投资规模过大则会导致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增加,使得企业的利润率降低。所以,企业要根据发展中期的实际经营情况、农产品市场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预测,做好这个时期的投资计划。
3中小农产品企业成熟期的财务战略
中小企业经历了初创期和成长期之后,进入成熟期,各方面有序发展,企业的销售收入进入相对稳定,企业的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大幅度减少,企业留存收益大幅度增加,股东收取回报的时期也随之到来,这个时期在财务战略上的重点就是企业留存收益的分配战略。这个时期要注重偿债需要、投资机会、筹资能力、流动资金等。
参考文献
[1]裴娅蕾.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
[2]李晓伟.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困境探析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沈应仙.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组合及其模式[J].浙江经济,2004,(14).
[4]覃巧灵.中小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5,(02).
[5]那顺朝克图.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02).
农业企业融资计划范文2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是指以科技开发人员为主体,主要从事科技成果的研发与高科技技术产品生产与经营的经济实体。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的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人才和技术上的不足,从而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为此,这类企业必须加快财务管理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就将针对我国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目的和意义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的创新包含很多方面,例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与其他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具有生产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经营风险高等特点,而其财务管理模式也与一般的企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性对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而言具有更大的意义。
(一)加快财务管理创新有利于提高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是促进企业长期发展,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要素。但我国的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却普遍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与一些大型的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自身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就更大。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主要从事的是高新科技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开发,例如电子科技、生物工程、新型材料、新能源等。这些产品的生产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而由于技术的创新需要的资金成本高,而且不确定性大,在加上科技产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导致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很高。而中小型企业缺乏科学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通常是依据经验做出投资决策,经营行为有明显的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的经营策略,投资的随意性大,甚至存在一定的投机行为,导致这一类企业的破产率一直以来都较高。其次是资源上的匮乏。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建立的初期多数都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并且实现向着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方向发展的,但是有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和技术能力有限,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以扩大企业规模为最主要的出发点,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规模的过度扩张却往往产生相反的作用,严重时甚至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导致企业的一些经营活动无法正常的进行,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了优势。第三是管理上的混乱。由于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从事的主要是高新技术的研究,在企业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例很高,技术研发所需要的投入也较高,并且需要有持续稳定的人员、资金上的支撑。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资金的供给难以维持稳定,再加上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也较大,导致企业难以进一步的发展扩大。中小企业在管理上通常采用扁平式的管理结构,这些管理模式的效率低、效果差,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无法真正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的这些问题,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才必须尽快进行财务管理上的创新,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加快财务管理创新可以促使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产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科技型企业虽然在技术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是随着整体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在技术上的优势也会逐渐减弱,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难度将进一步上升,技术创新的成本也会有所增加。科技创新涉及到诸多的因素,如资金、人才等。我国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各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这一过程中重要的一步。财务管理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以人为本,要确保资金筹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在科技创新上投入充足的资金,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和开发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创建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潜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财务管理创新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灵活、最具有生机的组成部分,很多发达国家都将中小型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例如美国政府就针对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减少了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垄断,促进了产业的公平合理竞争,降低了中小企业运行的风险等。日本也通过对科技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和支持,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活力。近年来,我国也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策略,有效的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本国经济的活力。但由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能力、竞争力等缺陷明显,在短期内无法完全改变这一局面。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进行财务管理上的创新,完善资金链,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特征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拓展
在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最终的目标,也就是强调财富值的最大化。但是对于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来说,实现其良好发展的要素不仅仅一定数量的经济收益,还有科技创新能力等要素。因此,在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经济效益不再是唯一的目标。
(二)财务管理对象的拓展
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的物质资源为管理对象的,强调的是以物质管理和资金管理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具体的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款项、长期投资等项目,而知识和技术则被看作是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附加产物,不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但在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知识和技术是管理的核心要素,由此产生了知识资本这一概念。由于管理对象上的这一特点,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对象必须进行一定的拓展,也就是说要将知识资本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对象。
(三)财务管理环境的特殊性
财务管理的环境是企业一切财务活动开展的平台,对这些财务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在外部环境方面,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具有特殊的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当前,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并将这些企业看做是促进产检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例如在美国超过70%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创新能力上,中小企业的平均水平在大型企业的2倍以上。在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也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超过66%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82%以上的新产品也是有中小企业推出的,可以说,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的成本也较大,在企业资本结构上与一般的企业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这也影响了其财务管理的特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包括风险性、扩张性、阶段性等。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资金链的安全性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方面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三、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比较
发达国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和起步较早,美国和日本作为东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这两国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上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的意义。
(一)美国的财务管理模式
美国的企业通常都会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企业日常财务资金的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在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上,通常会在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下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称为财务副总经理或首席财务主管(CFO)。CFO主要负责整个公司的财务工作管理,其工作情况受到首席执行官的监督和管理。在CFO下通常还会在设置专门的资金主管和会计主管。资金主管主要负责对企业运行资金的管理和调动,会计主管则负责会计核算工作。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现金管理、资金预算、信用管理、财务计划分析、保险管理、税收管理等;会计核算工作包括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数据管理、财务报表管理、预算编制等。
(二)日本的财务管理模式
日本企业的董事会通常采取的是执行机构和决策机构相结合的运行模式。董事会的组成人员大多是企业内部的高层及中层管理人员,股东代表的数量较少。此外,在董事会中,一般会有1名以上的公司主银行主管,当股东对公司的业绩不满意时,可以召开股东大会对公司经营者进行罢免。日本的企业实行的是终身雇佣制和逐级提升制度,因此员工的工作是相对稳定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和谐。日本的企业在制定决策时会充分的考虑员工的利益,这样有利于维持公司内部环境的稳定,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日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企业与银行保持着密切且稳定的联系,当企业的资金周转临时出现问题时,银行会通过贷款等方式帮助企业。还有很多银行持有企业的股权,也可以看做是企业的股东之一。正是由于日本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这种双重关系使得银行和企业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日本政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较为严格的管理,尤其是对于企业的长期生产计划和投资方向等会进行一定的干预。通过美国与日本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对比可以发现,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欧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以德日等国为代表的财务管理模式,无论是在利益关系、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美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中,股东在财务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其他的利益关系人,如政府、职工等对财务决策产生的影响很小,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美国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从股东的利益出发,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为管理的目标,而股东经济利益的增加是通过股价的上升而实现的;在日本的财务管理中,股东、职工、政府等在企业的财务决策制定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日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考虑各方的利益,并充分的评估投资的风险和价值,是以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为基础的,实现企业总价值的最大化。
四、提升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的能力
融资能力的不足是限制我国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经营者的经验不足,再加上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资产少,融资所面临的难度进一步增加。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要向有效的解决融资难这一问题,就要首先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为此,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进行定期的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能,更好的掌握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使有效的资金和资源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提高资金的循环利用率。民间资本是资本市场中灵活性和活跃性最高的部分,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本,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更多的民间投资,从而有效的解决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因此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对于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而言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时应当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的目标,以财务管理预算为基础,对市场情况和农业R&D风险等进行有效的评估。在企业日常的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实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帮助企业的经营者指定更好的经营计划,对各项风险指标进行更加全面合理的分析。
(三)发挥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许多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中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却没有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也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要向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从长远的发展计划出发,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好财务风险的预防,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应当从长期的发展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杜绝会计信息虚报等短期的投机行为。
(四)引入现代化成本管理机制,提高成本效益
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管理范围狭窄、忽视产品设计等问题,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还存在错误的成本管理观念,认为只要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就是成本管理的唯一目标。事实上,成本管理并不是一味的压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因为一味的压低成本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这种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会限制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必须进行及时的调整。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理念是从资源的优化配置出发的。它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最终的目的,成本管理的过程也不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贯穿于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则应当及时的树立其现代化的成本意识,了解现代成本管理的内容,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的遵循成本管理的理念,在确保生产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作为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应当改善财务管理的环境,加强内部和外部的监督管理。企业经营者应当根据企业的规模、财务状况、投资风险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张喜娟,张启文.科技型中小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提升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62-64.
[2]吴丹.浅议科研单位农业科技企业财务管理[J].财会税务,2010(12):24-25.
农业企业融资计划范文3
[关键词] 凉山 农业产业化经营 问题 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环节和重要载体,它对于连接工农、沟通城乡、壮大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工业强州”战略的大力推进下,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初步探索并建立起“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成为带动州内涉农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2007年,凉山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 到123家,实现销售收入28152万元,利润3178万元,税收2797万元,出口创汇593万美元。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村达146个,专业村主导产业总收入达8.7亿元,占专业村经济总收入的73.7%,专业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87.8元。
受益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凉山州区域内生物资源异常丰富,甘蔗、烟叶、马铃薯、蚕桑、中草药和各类果蔬等都具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产品附加值皆有提升潜质。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县际交通不便、发展起步较晚、资金投入不够等若干因素的制约,但凉山州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区域内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极不匹配,发展过程中还暴露出不少问题。认真梳理和分析这些问题,对加快凉山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凉山州地处我国西南的川滇结合部,属于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明虽历史悠久,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在区域内某些地区甚至至今还保留有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农业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的健全、资金投入的力度、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还在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又有赖于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无法支撑凉山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反过来必然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尽管“十五”期间,凉山州委、州政府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但受制于历史原因,州内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扭转。水利灌溉条件较差、乡村交通极为不便、通讯设施尚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州内多数地方农业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但给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若干不确定因素,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收购、储藏、保管和运输农产品的过程中也极为不便,这不仅加大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运营成本、削弱其市场竞争力,还挫伤到了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市场体系尚不健全,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度。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型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毫无疑问,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量必然依赖于市场而实现,如果缺乏规范有序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这个初衷必然会大打折扣,客观上限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深度。目前,州内大型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较为缺乏,除花卉、烟草等建有较为完善的流转体系外,其他如洋葱、石榴、脐橙、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和经济作物都缺乏专业的市场集散场所和流通渠道;小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虽为数不少,但由于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管理相对落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其影响能力极为有限。 由于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尚不健全,一方面导使农产品的集约化加工受阻,大部分质地优良的优势农产品仅局限于个体商户的贩卖,农产品缺乏精加工、附加值不高,一定程度地造成农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市场信息传递机制不畅,正常的供求信息不能通过农产品流通市场进行有效传递,农民组织生产带有较大盲目性,甚或农民始终游离在市场之外从事农产品生产活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度受限不难想见。
3.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涉农企业的支持虽呈政策性、商业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但仍主要集中在农发行、农行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涉农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价值大都偏低,抵押和担保额度较小。尤其是随着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不断收缩信贷规模,企业获取贷款支持尤为不易。而凉山州农业企业大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这两种运营模式中,农户或专合组织要求企业垫付或预付部分资金在所难免。狭窄的融资渠道必然限制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2007年,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3家,而被列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仅有8家。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多数涉农企业表示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融资。
4.各类人才较为缺乏,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组织方法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进而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格局。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参与,人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作用。就全国而言,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仅占40%到50%,发达国家高达到90%;每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加工值,美国为3.72元,日本2.25元,我国仅为0.38元。如此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专业人才缺乏、研发能力薄弱。凉山州地处川滇结合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生活条件较省内盆地四周地市而言较为艰苦,人才引进困难、高层次人才尤为缺乏。以经营管理人才为例,截至2006年全州人才总量197918人,仅占同期人口总数的4.62%,经营管理人才又仅占人才总量的4.6%,而绝大多数经营管理人才又集中在冶炼等其他工业企业。加之大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企业布局在州内各县农村地区,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去,即使去了也会因生活条件、职业前景、职称评定等诸多原因难以留住。州内涉农企业人才缺乏直接影响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
5.农民组织程度较低,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是企业和农民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推进农业产业化,说到底就是要推动农民走入市场,让农民和企业一样作为市场主体,而农民的组织化、集约化是进入市场的前提。凉山州专合组织发展较晚、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一方面,专合组织虽绝对数量不少,但联系农民比例较低、规模普遍偏小。2007年,州内农民专合组织共有1287个,全州参会农民20万人,参会农民比例仅占农村经济从业人员的8.6%。其次,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甚至部分专合组织还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发起成立,以企业利益为中心,损害农民利益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州内专合组织规模较小、结构松散,与农民的联结度不高,故而难以适应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推进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是对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这一产业链条的重新组合和优化。根据目前凉山州的实际,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品流通体系、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程度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硬件基础。如前述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今后一段时间,应该重点围绕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硬件基础。首先,加快以水利工程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不断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加固河流防洪堤坝,提高州内高寒山区、二半山区等民族地区重点缺水地方的供水能力,解决好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其次,围绕产业布局、做好路网规划,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强乡村公路养护和管理,不断完善乡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和企业经营成本;再次,要把电网建设和改造作为重点,围绕大、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在高起点、高水平、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满足工业生产用电和农村照明用电,全面组织实施“电动农机设备进彝寨”这一支农工程,不断改善彝族聚居乡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最后,着眼于信息资源的快速获取和融通共享,加强通讯网络设施建设,把发展通讯网络和小城镇建设联系起来,进一步扩大通讯容量、提高通讯质量,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优质的通讯信息服务。
2.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营造农业产业化市场环境。一方面,坚持走多种思路办市场的道路,试点推行“谁建设、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加强专业市场建设,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秩序。以农产品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为中心,联合各市场主体,分类指导、统一管理,基本形成“产地与销地、专业与综合、批发与零售、内销与外运”相结合的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社会化服务体系,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切实保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以知识要素、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中介组织,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努力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3.拓宽融资渠道,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金融支持。政府作为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主体,其行为目标和方式在区域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参与者农民和企业的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政府积极介入农民贷款和农业企业融资,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产生积极影响。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有重点地解决部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对那些市场前景较好、资金运作困难的企业通过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给予适当贷款利率扶持,适时推动银企合作,进一步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其次,针对农民组织生产和企业收购农产品时出现的季节性资金周转困难,协调各商业银行优化贷款品种,推出各类应急型短期贷款,缓解农民和企业周转资金短缺矛盾。再次,督促和监管农村信用社真正为“三农”服务,降低贷款门槛,大力推行农村小额贷款,给区域内农民进行专业化种植提供资金保障;最后,要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在利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拨付的支农款项基础上,加大地方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补贴力度。统筹安排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专款,转变传统救济式扶贫模式、探索建立开发式扶贫模式,有组织、有计划的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
4.注重人才培养和开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参与者是农民与农业企业,农民的农产品种植经营技能和农业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直接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注重人才培养与开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就必须从农民和企业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重点满足烟草、蚕桑、花卉、荞麦、蔬菜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人才需求,建立起以涉农部门为技术支撑、专业协会为培养主体、示范基地为培养载体的农村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认真组织落实《凉山州“十一五”人才规划》中关于“到2010年获得绿色证书的人才占到农村人才的10%以上”这一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就农业企业而言,全面实施企业发展人才战略,打破传统人才流动机制。针对农业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开发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在工资待遇、社会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和倾斜,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强农业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5.提高农民组织程度,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组织保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推进的重要组织保障。首先,要变农户自发性组建专业协会为政府引导并帮助农户组建专业协会,改变过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过多过滥、管理松散、服务不力、恶意竞争的局面,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培育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次,继续推行“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提倡农业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最低收购价格、订单种植补贴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最后,以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为平台,鼓励农村供销社、乡镇农技站等经济技术部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工程,最大限度地整合农村经济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晓军: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企业融资中的作用[N].《粮油市场报》,2005.09.30
农业企业融资计划范文4
一、2014年上半年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一)努力挖掘财源,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上半年我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49048万元,占年初计划的54.2%,同比增长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0974万元,占年初计划的52.7%,同比增长26.9%,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一是强化税源普查稳增收,针对税收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全县商业、房屋出租、超市、餐饮娱乐、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进行全面普查,确保税源不流失,做到抓大不放小;二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促增收。重点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非税收入的征管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同时强化对排污费、水资源费、河道管理费等项收费的综合征管工作,统一标准,规范运作;三是采取纳税评估等措施,强化税源监控助增收。建立生产要素监控机制,强化对纳税人财务核算和生产经营状况监控,采取纳税评估等措施,提高纳税申报质量,防止了偷漏税行为的发生。四是部门与两税协调联动助增收。与两税、工商、住建、交通密切配合,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做到了科学征管。
(二)创新融资方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通过城建司委托贷款扶持企业流动资金7.8亿元;二是通过宽和担保公司担保工业企业贷款3.5亿元,通过农业担保公司担保农业企业贷款1.5亿元;三是引导外埠银行来宽发展,先后协调外埠银行到宽投资达32亿元;四是财政投入1000万元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展了“助保贷款”业务,为企业融资1亿多元;五是破除企业发展瓶颈制约,县财政筹措资金5亿元,兴建了最大的工农业引水工程,很好的解决了铁选企业用水难的问题,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全年安排5个1000万元,采取贷款贴息、资金支持等措施,重点对设施农业、乡村旅游、林果经济的发展予以财政支持,确保了税收收入的最大化。目前设施农业已贷款融资6300万元,撬动民间资本23000多万元。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二是全面实施园区建设战略。筹集资金2.5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打造了良好平台。三是为新农村建设筹集发展资金。投入4300万元,大力支持基层建设年活动和一事一议奖补政策落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民居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四是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筹措资金4.2亿元加大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平安等惠民政策的落实,提高了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四)狠抓支出管控,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上半年完成政府采购7543万元,节约率达9.11%;完成对政府投资34个项目的评审,净审减5218万元,审减率达16.9%;大力压减“三公”经费、会议支出,实施定标定点管理,集中财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财政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市场低迷的影响,财政增收难度大。今年上半年,我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铁选业主要产品铁精粉市场平均价格在700元/吨左右,较上年度同比下降50-60元/吨,带钢平均价格3200元/吨左右,较上年同比下降350元/吨左右,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实现,仅上半年,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较上年同期减收2.6亿元。这种形势预计下半年不会有大的改观。
(二)企业成本较高,利润率低,造成企业资金异常紧张,影响收入实现和税收入库。一方面钢厂亏损,采选企业利润不断降低,直接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有个别企业无钱交税;另一方面由于国家信贷政策不断收紧,导致了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据统计,受此影响我县一百多家铁选企业中有15家处于停产状态。
(三)财政资金紧张,收支平衡难度较大。由于建县较晚、底子薄,再加上近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以及去年贫困县出列,省级激励性财政体制取消,导致地方财力大幅减收,同时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支出明显加大,财政运转较为困难。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虽然面临严峻的财政形势,但是我们坚信,有市局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我们能够克服困难,完成全年27.5亿元的收入任务。今后几个月,我们将围绕以下三方面抓好落实。
(一)进一步做好生财文章。继续坚持年初确定的财税思路,以提高财税收入质量、提高地方可用财力为核心,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挖掘小税种增收潜力。根据物价部门出具的区片商业用房价格评估报告对房屋出租业进行税收清缴。联合两税、住建、公安等部门进行契税追缴。利用国土GPS定位系统对三个新建制镇城镇土地使用税进行清理。聘请中介机构对房地产业土地增值税进行清缴;二是完善企业综合收费管理机制,继续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三是深入研究并利用好“营改增”扩面改革政策,做好财政体制基数测算等项工作,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二)进一步做好聚财文章。以提高服务发展能力为核心,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深入研究民族自治县、生态功能区、革命老区、移民区相关优惠政策,加大项目跑办力度,积极配合各部门争取上级更大的支持;二是加强与域内、域外银行间的合作,做好政策对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城建投、担保公司资本金注入,探索国有资产注入模式,积极引进项目贷款支持,做大做强融资平台。
(三)进一步做好理财文章。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强化节支意识,狠抓队伍建设。一是强化预算执行刚性,大力压缩行政运行成本,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比重;二是强化投资评审及政府采购职能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财政资金项目全程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四是狠抓财政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四型财政”创建活动,提升我县财政“四个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造一支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财政队伍。
农业企业融资计划范文5
一、提升大型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功能
一是工、农、中、建、交、国开等6家大型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应根据全省县域经济3个类别县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中小企业客户服务部或者类似机构,明确相关责任和业务人员。县域分支机构当年新增存款,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范围内,剔除缴存资金外,大部分应当用于当地信贷投放。二是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贷款支持力度。按照银监会下发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重点,对3个类别县实行“分类指导、分别授信”。对推进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项目,特别是县域交通、能源、旅游、矿产、绿色农业产业等建设项目的资金要求,经评估论证符合要求的,给予积极的贷款支持;对信用环境好、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市、区),在项目的安排、贷款的审批上,给予优先考虑。三是积极推行“两个不分,一个中心”的扶持政策。坚持“不分经济性质,不分规模大小,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对县域内企业一律平等对待,采取“成熟一个、支持一个、发展一个”的政策。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县域企业和项目,以及政府与有关部门筛选推荐的企业,给予重点贷款支持。四是制定适合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贷款政策,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出针对不同需求的贷款产品,在县域若干物流中心试行联保贷款,并建立风险基金补偿机制;拓宽担保渠道,鼓励各行社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法、有效、易变现的前提下,探索动产(存货)和其他权益(如应收账款,商标权、专利权)抵押或者质押,增加担保物品种,扩大担保能力,以适应中小企业实际,方便其获得贷款。
二、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功能
农业发展银行省分行及其分支机构,要在银监会批准的业务范围内,积极探索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对各级粮油储备、粮油收购与流转的企业,应当按照不同贷款性质,依据贷款条件,分别给予政策性、准政策性和商业性贷款支持。重点增加粮油加工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农业小企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给予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和商业储备贷款支持。
三、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县域经济
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县(市、区)设立机构,参与构建县域金融资源体系,有效扩大贷款投放规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从年开始,利用昆明市商业银行改制为富滇银行的机会,引导其到县(市、区)设置机构,扩大业务;符合条件并且有意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调整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其到县(市、区)或者村镇设立分支机构,承担起建立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责任,并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壮大自己。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村镇银行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
四、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作用
农村信用社应当立足“三农”、服务城乡、支持中小企业,积极推进“惠农金桥”行动计划,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加强金融优质服务,积极支持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到年底贷款余额达到1276亿元,累计投放1950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达到731亿元,累计投放1170亿元。二是积极拓展金融产品。在传统信贷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和开发信贷产品,要积极拓展和创新农户贷款项目,主要包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村党员带头致富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满足农户不同层次的贷款需求。应当积极拓展和创新农业企业贷款项目,主要包括:特色农业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小企业信用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等。三是在县(市、区)合理增设机构网点,逐步扩充现有的2431个营业机构网点的规模和功能,使全省农信社网点的基础设施和安保设施达到规定标准,同时采取定时、定点服务,旺季流动服务等方式,充分满足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点。
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根据中国银监会下发的创新工作指导文件,积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自主创新,引导和支持中小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二是创新信贷方式,拓宽县域融资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充分运用银行信用卡、银行票据、贴现、信用证等业务功能,实行配套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的融资力度,支持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加强银政合作。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与县级政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开展项目推荐和服务工作,力争取得既有力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又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双赢”结果。
农业企业融资计划范文6
13年前的梁伟是一名任课7年的大学哲学讲师,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然而,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对梦想和成功的渴望让她不满足于现状。鲁迅有句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带她逃离了循序渐进、论资排辈的人生轨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1998年,电视上报道了大量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空气能见度低、江河污染严重、北方土地沙漠化、南方洪水四溢,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让梁伟心痛不已。后来,梁伟到中国林科院参观,发现高级工程师许传森的实验室抽屉里放满了植物和生态方面的发明专利证书,但无人问津。这些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成果经济效益不明显,几乎没人愿意推广它。看到这位专家用一生的精力在研究生态课题,看到人们所居住的环境日益恶化,她相信市场一定需要这些产品,于是梁伟当即决定从中国林科院引进无土营养基质配方和生产技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促使梁伟把科技成果转化成了利国利民的市场产品。
1999年,在一片反对声中,梁伟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湖南天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泉草业),成为湖南无土栽培草毯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在人们固有的观念里,草是最卑微的东西,价钱自然就很低,而天泉草业用农村废弃物生产一块生态草皮的成本要十多块钱,理念超前、成本太高,所以刚开始公司发展一直较缓慢,难以被市场理解和接受。随着生态保护被提上国家议程,政府、市场越来越青睐生态产品,天泉草业通过一步步摸索,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以草为载体进行研究和推广,终于成为如今湖南省内最大规模的草业企业。
公司现在虽已初具规模,但与梁伟的期待还有很长的距离。草业不是暴利产业,前期资金需求大,然而民营企业融资难,农业企业融资更难。面对所有的困难,她总是鼓励自己:坚持、坚持,一定会熬过去的。13年来,她把公司当做家,24小时全天服务,她的儿子对此评价:“天泉是大儿子,我是小儿子。”
梁伟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农业战线上默默奉献,她个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3年在“中国第二届女性企业与世界经济研讨会”上获“女性创业个人成就奖”;2004年被长沙市评为“巾帼英雄”称号;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女民营企业家;2009年被长沙市政府评为“十大杰出创业女性”;2010年被评为“优秀女企业经营者”;在业内赢得“草业皇后”的美名。
天人合一 回归自然
13年来,天泉草业一直站在“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哲学高度,制定了“以最新科技成果,添绿大自然;产业回报社会,环保造福人类”的企业愿景,并坚持以环保方式生产无土基质草毯并广泛应用到生态修复工程,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大自然的爱护。
现在市场上普通的马尼拉草皮是农民在田里种出来的,只要两三块钱1平方米,但是用土种草皮的最大问题是铲掉一层草就去掉一层土,这对耕地层是一个极大的破坏。因为耕地层上面约20多公分的熟土层需要约80年的时间才能形成,种几年草皮后这块地就没什么用了。而天泉草业是先把塑料膜铺在地里保护土壤,再铺上一层无土营养基后种植的,熟土层被保护起来了,掀开塑料膜就随时可以种粮食或其他农作物。而且这种无土营养基是通过回收农业废料如老糠灰、猪粪渣、锯末、稻秆等进行生物发酵加工而成,在收集原料的同时减少了农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2010年,天泉在岳麓区莲花镇建立了8000亩全国最大规模的草毯种植基地,并与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立马村对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两型”生态新农村。“(莲花)天泉草业生态园”作为长沙市第一宗农业项目整村流转,将天泉的理念和“两型社会”达到最佳融合——用循环经济的方式做有机农业,用创业富民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生态园内生产主要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利用当地和周边地区农业废弃物进行加工,产出的沼渣、沼液作为营养基质和有机肥用来生产生态草毯和有机水稻、蔬菜,形成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体系;所有土地根据不同特性有效利用,贫瘠土地予以改良;灌溉体系利用高差设计,排水斗沟用植被护砌,低碳节能环保。随着天泉农业项目的落地,一个以保护“山、水、田、园”为基础,以天泉生态草毯种植为主业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顺利进行,在配套设施进一步完成后,立马村作为“两型生态示范村”破茧而出。
同时天泉还带动农民成立合作社,农民变成了股东、变成产业工人,收入全面提升。村民人均年收入在2至5万元。
天泉草业计划在立马村建设“天泉草坪文化广场”,着力打造莲花镇立马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包括篮球场、草地羽毛球场、科普学习中心、广播站等。
2011年,梁伟成功打造了生态园模式,“山西生态天泉”成为示范点,同时江西生态天泉正与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并已进入实施阶段;另外,应云南政府部门邀请,天泉将重点针对滇池废弃物利用、地水土保护参与滇池污染的治理,筹备建设云南天泉公司。梁伟不断用创新的理念壮大企业,用绿色的科技保护自然。她将天泉草业定位为生态治理公司,并不断用项目的发展来充实“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口号。
做一名快乐的小草工人
梁伟认为,公司能坚持到现在与员工的努力和奉献是分不开的。在公司创办第8年的时候,她借鉴了波音、宝洁、通用等百年企业的理念,总结了8年创业的成果,得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为8个字:团队、责任、感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