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54-01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要求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性要求。大学生选择职业它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因而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它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制约,抛开社会实际需要将会很难被社会所接受。而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目的正在于此,它是要结合大学生个体特点,对社会对人才上的需要进行分析把握,最终的目的是将自身的特点充分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制定出个体的人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以及归宿都应该是围绕社会需要,而不应是规划出适合个体需要,是针对个体特征规划出适合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需要与整个社会的需要联系结合起来,必须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性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既然是针对个体大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种前瞻性的计划,那么就必须以个体大学生实际专业为基础,而在这些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的要求下,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时,就必须以专业要求为基础,考虑不同的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具有专业性质的规划。而这种专业性质的要求也正是一种实践性的要求,它需要结合不同个体专业情况进行实际的规划。

二、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性的要素

(一)主观因素部分。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主观因素部分,无疑指的就是大学生这个客体的主观情况。它包括了了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和心里状况是否符合相应的职业特点。身体的健康程度对于职业的规划和选择来说,无疑是一个基本的必要条件,良好的适应工作的身体条件无疑会使得自身的主观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降到最低,它能够适合大部分对于身体条件有着硬性要求的工作。而心理状况这个主观因素部分,它可说是几乎所有工作所必须要求的一个条件,良好的心里承压能力、抗压能力几乎是当今社会上所有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故,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性上大学生个体的主观因素部分难以忽略,必须要考虑这些个体主观因素。

(二)客观因素部分。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客观因素部分是多方面,它包括了家庭因素部分、社会环境部分等方面。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长远性的规划,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因素难以回避,必须加以考虑。像家庭因素这个部分,有些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好些,因而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这部分群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更多可以考虑向着接近于理想职业的方向发展。相反,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一些大学生,首先要考虑的必须要是毕业之后的现实生存问题,只有生存才能够发展,因此这部分群体的职业规划相对来说“更加长远”,因为他们首先要考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来之后,待到机会成熟的时候在有物质条件进行选择;而对社会环境这样的客观存在因素上,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时候是务必进行考量的,它涉及到的阶段性社会政治、经济体制、职业社会评价及人才市场管理体制等都是直接与职业挂钩的,在考虑职业生涯规划之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进去。

三、以实践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来说分为几个步骤,一是首先大学生要树立起生涯志向、二是进行自我剖析与定位、三是评估职业生涯,通过这三个初始步骤的评估分析做出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进而确定出职业生涯路线,最终制定并实施职业生涯策略。之后还需要在制定策略之后还需要对这些设计出的策略进行再次评估,对评估中反馈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修正。

(一)生涯志向确立需以实际自身情况作为基础指导。志向的树立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基础,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说,在树立起职业生涯目标之前需有一个生涯志向作为引导。而这个生涯志向基于上文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社会性要求,必须也是要与社会中实际需要向适应,它不应该是异想天开、信手拈来的,它必须要以现实为基础指导的。如某个大学生在考虑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志向前,应该考虑自身家庭因素、自己所学专业特点及未来就业前景,将类似这些方面做为基础条件,然后在予以生涯志向的树立。

(二)自我剖析与定位采用科学的认知手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剖析与定位部分是决定职业生涯目标正确确立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它首先是一个自我正确认知的过程,也只有正确认识到了自己,才能够给自己一个更加客观的未来规划。因此,采用何种方法来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就十分有必要进行探讨。

目前自我剖析的方法有很多,但通常有的自我测试法、橱窗分析法以及计算机测试法等。对于这三种方法中比较适合大学生群体采用的是由心理学家们设计的相对简单自我测试法。这种测试方法是采用较为复杂的内容和量表形式,通过如性格测试、智力测试、应变测试、人际关系测试等,来实现对个人全面剖析的。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就是欠缺精准度。相较而言,计算机测试法,更为科学准确,但这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及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些就需要有关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来处理这个问题了。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实践性的方法论指导,他应是以个体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职业上的方法论指导,它是个体的,也是具体的,不应该脱离实践及应用,脱离开来也就偏离了它本身存在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2

[关键词]就业指导 大学生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234-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每年均呈上升趋势,同时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已经居于各高校主要工作的前列。

一、大学生就业新形势

今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又创新高,虽然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是就业压力仍然严重。并且,就业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外企、大型国营企业及一线城市需求相对减少,而二三线城市、基层、民营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却呈上升趋势。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就业指导部门已普遍成立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被重视,各高校都已成立了就业指导部门,并开设课程加以辅导。同时,部门内部软件及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另安排有专业指导教师,已逐渐成为学校系统中的固有部门。

(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困难

作为成立时间较短的部门,就业指导工作还不被大多数大学生了解,即便开设了相应课程,学生也会因学分较少而不去选择。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听取前辈及家长的建议,鲜有学生主动申请指导或接受指导建议,这也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不及时

目前,各高校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基本集中在毕业年级,时间相对滞后。多数学生认为,大一、大二时接受就业指导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更有目标性。大四的学生已经进入了毕业就业的阶段,忙于答辩、实习,并无余力接受就业指导。

(二)就业指导人员配备不科学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多为在校教授、讲师或辅导员,专业人员配备少,因此提供的专业信息也很少。另外,就业指导人员中的年龄分配也不科学,多为经验缺乏的年轻人员,故不能给予大学生全面的指导意见。由于就业指导工作刚刚开展,相关人员的专业要求并不具体,导致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背景多不一致,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的专业背景的人员并不占多数,因而,所提供的建议必然是不专业的。

(三)就业指导方式不全面

多数高校中的就业指导还停留在公选课或者讲座的阶段,进行大规模的集体性指导,并未开展个体化指导。这导致只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学生个性化问题却没有机会得到指导。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目标不同,所需的就业指导方向就相应不同。并且,由于就业指导的方式不全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低,这就给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障碍。

(四)就业指导内容不完善

部分高校仅仅向学生提供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分析及政策,但学生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一纸分析和建议,而是一些能力和技巧的指导。大学生之所以感到就业压力较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足。另外,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不够重视,导致大学生不能正确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初入社会遭遇挫折时,形成心理障碍,失去自信心,不敢再次尝试。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的思考

(一)实行全程就业指导

针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及时的问题,高校应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在学生的各个阶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等,制定不同的就业指导方案,使学生能在基础阶段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定向,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充足的时间准备相关能力和素质;在毕业前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职业规划,定位就业领域,并有足够的精力进行答辩、实习等活动。

(二)提高人员配备的科学性

高校要聘请更多的就业指导专业人员,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权威性。但是教授、讲师、辅导员的作用也不应忽视,他们与对学生有较深的了解程度,可帮助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个人辅导,另外,在他们的帮助下,可将就业指导引入课堂。除此之外,就业指导部门要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尽量为学生提供与社会相关组织机构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就业指导有更强的实践性,借此使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得以提升。

(三)丰富就业指导方式

高校就业指导应采取集体指导与单独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讲座等方式,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先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困惑。继而开展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学生的指导,结合其专业特征,进行更加细致的指导工作。必要的话,还应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结合该学生的能力和个人特点,帮助他们走出困惑。总之,就业指导工作应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和就业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设置网上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当今大学生就业方式及就业观念情况,探究现今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及解决途径正确地引导和指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方法:设置网上已设计好的调查问卷150份以及派发纸质问卷150份并回收,整理后处理数据分析总结。结果:大部分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定位不清晰,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毕业后会先就业。结论:大学生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锻炼各方面能力,注重社会实践,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就业方式; 就业观念;调查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2402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和就业观念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改革,再到现在建立的“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作为大三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量体裁衣。在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然而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将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而如何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铺路,将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1对象和调查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在校各年级大学生共30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表

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表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1.2.2方法

(1)网上邀请在校大学生做调查问卷。(2)走访大学城高校发放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填写后统一回收问卷。(3)针对调查的不足,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1.3资料分析

人工统计各题选项例数后,将数据录入Excel,并用Excel对数据进行归类与分析。采用方法:将选择题逐项统计,列出各题数量,并算出百分比。问卷中全是空白或未答5题及以上者,为无效问卷。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100%。(注: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100%,原因是在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前,我们会向他们简单介绍这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2 数据和分析

被调查的对象中,一二年级学生占7%,三年级学生占49.l%,四年级学生占30.9%;五年级学生占13%。医学生占65.l%,非医学生占34.9%;从性别看,男生占46%,女生占54%。本次接受调查对象所属专业囊括了医学类、信息与科学技术类、经济与金融类、建筑设计类、管理类、社会科学类等等四十余项专业。因此仍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1关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对如今严峻就业形势所持的态度

虽然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有清晰规划的属于少数,多数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还是非常模糊,经过我们后续访谈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反映,平时虽有思考职业规划的问题,但却少有这方面的指导,也无从学习职业规划相关的技巧。

对于就业前景的态度,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这一选项,对将来的就业持乐观心态的学生占32.67%,选择“不知道”的学生占6%,感到悲观的学生占4.67%。面对严重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看待就业问题。然而也反映出了不少问题,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不知道,甚至是悲观。消极心理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就业形势了解不够清晰,以及对自己专业历年就业情况不够了解。

2.2.2当代大学生毕业后对工作待遇、环境等问题的期待

在回答“毕业后,您能接受的最初工资待遇(月薪)是多少”时,22%的大学生能接受1000-2000元的最初月薪,在目前就业竞争激烈、就业难、就业环境差的背景下,这种观念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然而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最初薪酬的期望仍是偏高。在物价日益增加和大众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大多数大学生期望自己的最初月薪是2000-3000元甚至是3000元。但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偏低的平均就业率以及激烈的竞争,一些工资待遇较好的公司不是很青睐没多少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

在一份工作对受访者最具吸引力的因素的调查中,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个人发展机会,当今大学生追求的是个人发展机会,他们重视个人的提升,并愿意选择能锻炼自己能力的工作。而以往比较热门的工资待遇现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有了下降的趋势。

在关于就业优先地的调查当中,绝大部分人还是会优先选择国内发达城市,小部分人会优先选择西部发展地区。至于优先考虑出生本地的,可能是由于他们是出生在东部发达城市或沿海经济发达的一、二级城市,在众多发达城市中,会优先考虑出生地而非周围的的发达城市。另外,有不少的调查对象专业是与中医相关的,他们就业优先地是中医行业发达的广东省,而非其他中医并不是很流行的省市。

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待遇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志愿影响较大。由调查数据可知由于国企外企以及政府部门的报酬与工作环境相对更有吸引力,多数同学将这些单位当作 就业首选,然而必须指明,这些单位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建议多数同学初次就业应该放低期望,选择民营企业等单位作为就业目标或者作为更好发展的一个跳板。

2.2.3关于大学生对于就业的看法

从数据上看,考研、读研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但是毕业后继续继续读研对一些经济较困难的家庭来说,他们所承担的高昂学费令人担忧。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直接上岗就业,毕业后读研也许并不是大多数人最佳的选择,工作赚钱对于一些身处经济能力一般的家庭的学生来说才是当务之急!此外想过自主创业的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18人,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断加强,但很多学生心想创业而力不足。有10人选择报考公务员。报考公务员尽管竞争激烈,但仍有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报考,原因是比较稳定,有保障,这种想法也大部分是出现在女生身上。现代就业难,许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并不能一次到位,对于此问题,我们54%的调查对象认为会多积累工作经验,38%的调查对象认为要先就业后择业,而仅有8%的调查对象会试着适应目前工作。

2.2.4关于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和素质的看法

在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关系的调查中,还是有近83%的人觉得工作还是要跟专业对口的,只是大部分人觉得刚开始工作时必须“不择食”,待有机会了,才去吃“本家饭”;其他的小部分人坚决只吃“本家饭”。剩余的受访者就可能觉得现在有工作已经很好了,没必要跟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由此反映出,大学生择业还是以专业为方向,毕竟对工作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熟悉,而对不熟悉的工作要不少的时间去熟悉与适应,而且犯错的机会也比较大。

而在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我们当代大学生反思自我时,对于会造成自身竞争力偏低的第一要素的见解各有不同。接近一半的调查对象——44.67%的答卷显示都认为缺少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是其就业时最为欠缺的素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在本次调查中以22%的比例仅居第二;16.67%的调查对象认为沟通协调能力是他们所最为欠缺的素质;还有10%的调查对象认为主要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能力的欠缺。此外,有个别调查对象认为英语能力的低下是其自身最为欠缺的素质。

当提及到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时,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认为工作经验是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多实习,积经验,是就业的不二法门。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大学学习对于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明显帮助,自身能力全面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法宝。经验、能力、态度这三者,均被大学生所越来越重视。

2.3意见和建议汇总

2.3.1给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1)面对如此严峻又充满挑战性的就业形式,我们当提高忧患意识,及早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在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一旦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就应该通过多途径获取相关职业的就业前景信 息并做好分析。

(4)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2.3.2给家长的意见与建议

(1)家长在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但必须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

(2)家长在指导学生择业时不要强行要求学生选择职业,对于学生自己选择的职业应给予支持。

2.3.3给政府,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1)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企-校联系,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们更能学以致用。

(2)政府应多鼓励大学生去西部地区扶持就业的宣传,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区域就业选择。最好取消限制学校毕业生包括高职高专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鼓励毕业生跨省地市就业。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3)政府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制度变迁带来的不适应和不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设立就业信息网络系统等,免费为毕业生快速提供翔实的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掌握择业技巧等。

(4)国家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成为就业行为的主体,减少中间环节,强化监督,提高制度效率。

2.3.4给学校的意见与建议

(1)学校有关部门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必须加大力度组织各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通过宣传画等手段传播有关该专业的就业方向等信息。学校除应针对大学生各自的特点,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给予面试技巧等指导培训,以增强其就业的竞争能力。

(2)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高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以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就业基地,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又增进就业双方的了解,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3)学校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大力提倡和采取措施如设立专项奖学金,选修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课程,将其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并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等,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4)加强就业指导合力,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应通过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及对专业课教学的渗透等方法共同形成合力,开发就业指导的隐性课程,强化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效度,提高指导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本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认识与对策思考[J].中国人才,2010,(1).

[2]朱明星.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3]卢捷.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

[4]袁颖.构建大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J].江苏高教,2010,(1).

[5]姜莉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张宝敏.大学生就业亟需调整自我认知[N].中国教育报,2007,(8).

[7]刘余镇.转变就业观念创建和谐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6364.

[8]赵月华.制度完善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良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4).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4

关键词: 就业指导 实效性 高校教育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问题

根据教育部教学[2007]4号文件精神,就业指导课明确列入教学计划中,各高校普遍开设就业指导课,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形势与政策;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职业意识。

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指就业指导课教学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关键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就业质量。对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进行探索有助于确定教学状况与教学期望的差距,确定教学问题解决对策,对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不像其他课程的教学评价,需要跨阶段,即大学生在校阶段与毕业后就业阶段,我们对就业指导课教学实际效果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咨询与社会评价体系开展调查工作。

通过对我校两个专业应届及历届大学生的跟踪调查,对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反映主要有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单一,大学生反映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不大,满意度差,指导意义不强,只在就业政策、技巧方面有些收获,与就业指导课教学目标相差很大。

二、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1.课程设置不规范。

(1)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成为课程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各个不同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并在每一阶段做好合理规划和不同指导,根据不同年级课程内容和学生发展要求设计,合理地安排基础课和专业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由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不能全程化跟踪,不科学的课程安排直接影响就业指导成效。

(2)课程内容不能太单一,要充分考虑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和自主创业指导需要,不能只偏重择业技巧而缺乏教育性指导,从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像上岗前培训,仅以毕业班学生为对象开展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无法达到国家要求。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面向全日制在校生开设,课程内容要丰富,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2]。

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以转变学生态度和观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面向全体大学生实现全程化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3]。

2.教学实践针对性不强。

课程指导实践性环节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强弱是学生就业能否成功的关建,认真做好教学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指导性和时间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绝不能只以讲座形式或以说教为主形式出现,只是单纯的理论讲解,这样无法发挥就业指导课实效性。基于就业指导是一门很强的实践课程,必须和行为训练、参观访问、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及科学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

3.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差距大。

就业指导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师没有将终身教育理念融入就业指导课教学,除了简单的知识传授,没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及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除此之外,大多数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力量大多由辅导员和专职学生工作干部组成,教师能力水平和学历层次差距大,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理论学习和培训,同时就业指导教师奖励机制不完善,很难保障就业指导课实际效果。

三、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

西方国家在学校就业指导发展中比我国有更多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指导教师的管理法制化。

许多西方国家制定了相应法律规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相关要求和服务范围,加快了就业指导工作法制化进程。如日本学校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任命一位就业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学生日常就业指导工作。

2.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

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就业指导机构。美国高校设有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就业辅导中心或安置办公等。澳大利亚大学拥有健全的就业机构,并且运转灵活自如。澳大利亚大学中设有就业服务中心或就业中心(简称CAS),是一个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与服务的机构。而日本则设有校一级的就业部或就职指导部,专门为学生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提供服务和帮助。

3.配备专业化、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

很多西方国家培训配备专业化水平很高的专职队伍,并制订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执业标准。另外,组织教师、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及校友等人员成立兼职的就业指导队伍。在英国,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般由职业顾问和信息职员构成,逐渐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英国大学里一般都由高学历心理学专业博士人才担任就业辅导教师,就业指导内容从大学生择业到业生涯设计全程化跟踪。而在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大多数要求拥有高学历学位,还要具有咨询学、辅导学、高等教育学和心理学博硕士学位,一般工作人员最起码也要拥有学士学位,从事个人导师和宿舍管理员等就业指导管理职责。

4.投入充足的就业指导经费。

没有足够就业指导经费支持,就业指导工作无法深入展开,因此,国外高校在就业指导经费投入方面还是相当充足的,有力保证就业指导工作全面开展。美国对就业指导机构的经费投入较大,就业指导中心地位日趋重要,更加大对此机构的经费投入,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展开。英国也是如此,每年都投入充足就业指导经费,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5.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合作紧密结合。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非常紧密。在美国,高校通过产学合作教育等方式,加强职业界和社会的联系,以满足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英国校内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加强各学部学院之间的工作协作,特别学校与社会、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德国采用多方社会力量,如政府、学校、企业和私人咨询介绍所等共同参与就业指导工作。

国外高校借助高科技手段让就业指导工作走入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方向,从而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变得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就业指导组织有序,市场服务范围广。特别注重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终就业指导朝着多学科、个性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4]。

四、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1.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实现观念上的突破。

要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不能停留在课程本身,重点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从观念上突破,一方面就业指导课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了解就业形势和自身优势和劣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有关择业技巧和养成良好择业心理,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就业及工作过程中不容易迷失,不轻易改变职业方向。

2.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保障: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完善的课程体系对就业指导课教学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就业指导课程综合性强,时代特征明显,课程设置要结合社会发展及就业形势,所学专业职业发展趋势、学生及家庭期望值等特点进行调整。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全程化、多方位就业指导,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根据社会发展、就业需求和职业状况对课程设置、安排、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依据学生专业及就业心理发展特点对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手段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调整完善。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直接关系教学实效性,需有战略高度,统筹兼顾,以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3.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教育部[2002]18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对就业指导教师的生师比有明确要求;事实上,很多高校未能达到该要求,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缺乏,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及专业背景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逐步走向专业化道路。高校可以从制度建设入手,明确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完善师资结构,加强师资培训和校外实践,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和完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白晓玉.关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2010(8):23.

[2]陈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D].公共管理,2008(10):41-42.

[3]孙志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调查及实施策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D].职业教育管理,2014(3):20,26.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5

【摘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否有效开展,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对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作用,系统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学院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道路。

【关键词】就业指导 课程设置 全程化 理论+实践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方面,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众多高校毕业生难觅“良机”;另一方面,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意识的缺乏,也是导致自我缺少市场竞争力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毕业生搭建了一座由学校通往社会的桥梁,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帮助大学生快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目前,各高校已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然而,教学中也只不过是以大量的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辅佐,让就业指导课变成了一门乏味的“选修课”。所以,建设良好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已成为社会、学校及大学生 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当前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些高校也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逐渐探索出了一些适宜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观念与方法。但总体看来,在大多数高校中,就业指导课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教学上,甚至部分高职院校误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作为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且大多数高校仅在毕业的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学期才安排就业指导,使学生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学习,同时也缺乏较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构建合理的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三、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创新的必要性

就业指导是理论与实践相Y合的工作,新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必须考虑毕业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职业适应性和职业发展,而不应该仅停留在帮助大学生找工作上。因此,如何打破传统思路,创新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很现实意义。

(1)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就业工作的基础。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各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建设完善的“全程化、阶段化、模块化、实训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学校对学生的责任。

(2)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系统的学校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他们能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从而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人生目标。

(3)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三观”的树立。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经济浪潮的巨大冲击。多数大学生开始追求优越的工作条件、丰厚的收入待遇和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从而导致专业人才的不均分布,从而影响社会国家的发展。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大学生就业课程体系的内容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是开展就业指导的主要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为此,河南化工职业学院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较为适合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听取各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实施了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形成以“理论+实践”教学为主、第二课堂活动为补充的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大一上半学期:

模块一:专业介绍

任务一 了解专业基本内容、本专业所适合的行业、就业岗位及职责;

任务二 了解本专业对应的岗位所具备的技能、应具备的素质、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本行业省内外知名的企业。

模块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任务一 职业概述

任务二 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

任务三 自我认知,良好的价值观形成、职业测评

任务四 制定大学生涯规划

任务五 社会实践、毕业生访问、职场人物访谈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大一下半学期:

模块三:职业素养、道德规范与职业礼仪

任务一 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任务二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任务三 职业礼仪与养成

任务四 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及其作用

任务五 职业行为的训练途径

大二上半学期:

模块四: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企业文化教育

任务一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标准

任务二 职业能力及其培养

任务三 优秀企业文化教育及体验

任务四 就业心理准备及调适

(限于篇幅下略)

五、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研究的意义:

第一,在深入调研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将新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应用到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去。

第二,创新就业指导教学理念,探索“理论+实践”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方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掌握实用的就业技巧,为实现“就业梦”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我们必须本着“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特征、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以及高校自身的特征,深入研究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以更准确地定位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6

一: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现状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展参差不齐

目前而言,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参差不齐,有些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务处系统,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进行考核;有的高校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题讲座来开展;还有些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开设。从上课的年级来看,有些学校将就业指导课安排在大二、大三期间讲授,有些则集中安排在大三即将实习前来讲授。

2、就业指导课老师未经系统培训,专业性不强

通常情况下,就业指导课的老师一般来自各高校分管就业工作或高校团委的老师,但所教学生人数众多,讲授内容杂、任务重,所以老师不够时各高校会从各院系抽调部分老师来承担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由于部分抽调老师未经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面对就业指导时专业性不强。

3、就业指导课讲授方法单一

首先,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老师来自各院系的专业老师或辅导员,他们在各自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有所建树,但在就业指导课教学方面他们未经系统的培训,上课时不知从何开始,只能根据书本或课件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结果课程结束时学生什么也没记住。其次,部分指导老师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就业分析不全面,就业市场调查不充分,讲授的理论未同当今就业形势紧密结合等,导致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不丰富,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实用性不够,无法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

4、就业指导课课程形式不规范

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以大课的形式出现,通常为150-200人的大教室,学生人数众多,课堂纪律较差,且指导老师无法集中精力讲授知识,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上课形式让部分学生误以为这门课程不重要,随意性比较明显。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承担的老师主要是由高校招生就业处老师、校团委老师及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三大主体构成,他们虽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未系统而全面的接受专业性的培训,面对理论性知识的拓展、实践经验的分享、案例分析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学生所需的大量信息。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统筹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知识,面对如此多的学科指导老师需熟悉掌握其知识点,并能结合实践经验侃侃而谈,这难度较大,所以高校需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术业有专攻。聘请校内从事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老师来担任就业指导方面相关模块,如求职择业前的准备等相关内容,同时心理学老师也可以给就业压力较大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第二,聘请企业高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毕业生就业创业优秀代表等为特聘指导老师。他们了解市场动向,熟悉企业用人及招人的流程制度,了解毕业生求职前的困惑和需求等等,理论与实践经验充分结合的他们能给毕业生做出更为准确的就业定位。第三,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首先,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经验交流会,取长补短,相互探讨,相互提问来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如指导老师将上课时遇到的难点或学生提出的建议在会上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还有如指导老师课件和ppt学习等方面。其次,定期开展就业指导业务培训。聘请校内外专家、企业高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定期为指导老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分享相关案例,不断提高指导老师理论水平和实践方面的能力。

2、紧扣学生需要,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就业指导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该课程更注重实用性,是一门真正的学以致用的课程。这门课程与市场、用人单位、学生三个方面紧密结合,缺一不可。所以指导老师在授课时要充分考虑这三方面,尤其是学生内心的想法,内心的困惑。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就业方面的困扰,谈一谈对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针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通过充分的调研,实事求是的做出解答,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当前所处的环境,充分认识到将来就业所要面临的压力,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3、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