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范文1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 要:国内外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农业基础设施的作用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优化创新机制、模式和措施研究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农村;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19-02

一、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作用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国外研究

在国外研究中,Antle(1984)、J.E.Stuan(1998)、Patrick Bond(1999)从农村基础设施对于经济生活具有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角度展开研究,指出农村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包括工作机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小型企业的增加;间接效应包括人们自由支配时问和资源的增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公众福利的提高。Bhatia,M.S.等(1999)通过进行1950~1951和1995~1996的电力、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前后对比,介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Lall,Somik V.(1999),Fan,Shenggen等(2001),Ellis,F.M.Kutengule等(2003)对印度进行实证分析,解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村发展、缓解贫困的关系,进行了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对农村收入提高的因果关系的论述。E.C.Mamatzakis(2003)、RomeoG.Teruel(2005)采用先验对数成本函数的方法,对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在希腊和菲律宾农业生产率增长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Jahan,Selim等(2005)认为小型基础设施从许多方面是大型基础设施的有益补充。E.c.Mamatzakis(2003)通过对希腊1960—1995年间的农业投资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在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之间存在着资金不匹配等冲突。Johan F.M.Swinnen,Harry de Goiter,Gordon C.Rausser,and Anurag N.Banerjee(2000)认为农业科学研究的公共投资是分配政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形式,这是促进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2.国内研究

林毅夫(2004)、(2001)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直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消除过剩生产能力,有利农村产业、就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并在2006年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是发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杨建良(2004)、杨豪(2006)从新农村建设视域强调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思路之一是加快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石爱虎、霍学喜、王征兵(1996)、。樊胜根等(2002)、李锐(2003)、周法兴(2006)则从建设内容范畴具体阐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投资需求、资金来源和政府投资管理四大难题,指出农业基础设施在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应。

3.实证分析

在实证分析中,彭代彦(2002)、方芳、钱勇(2004)、刘伦武(2006)等学者运用计量经济学、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协整分析方法,描述了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刘晓昀(2003)、鞠晴江(2006)、余国新、张建宏(2008)、朱国忱(2006)、郎永建(2006)、李锐(2007)采用截面数据、实证调查、C-D生产函数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户人均收入和家庭消费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和贡献。另外,因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许多文献专门讨论了农村交通、教育投资、灌溉、能源等单项目基础设施对农业的促进作用。谭清香(2003)梳理了现有文献关于农村道路和农业发展的讨论,并采用大量数据以相关性分析为主要方法讨论了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和农村发展的关系。李文(2007)对农村道路投资和减缓贫困之间进行了因果分析,其检验结果十分显著。孔庆雨、郑垂勇和陈红转(2007)则系统分析了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产出问题。钱克明(2002)的研究表明,政府农村教育投资对农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高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

林后春(1995)、陈俊星、田树红(2004)、林万龙(2005)、何菊芳、虞拱辰(2005)就从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间的相关关系中阐明和揭示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长期低效的问题和原因。认为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较低、村基础设施供给地区性和结构性失衡、项目建成后维护机制不完善、运转资金不足等问题而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贾康(2006)、林万龙(2007)从公共财政的视角认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许多公共服务供给严重背离农户需求,是政府的公共支出项目与农户的公共服务需求不相符。沈坤荣(2007)、杨永忠(2008)和彭代彦等(2008)以农村公共产品视角来考察基础设施投资对产出、民间投资、农民满意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张晓波等(2003)、罗仁福、张林秀等(2005)、胡振虎等(2007)利用在全国、江苏的实地调研数据,着重研究了村民自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收入对农村公共投资的影响。林万龙(2001)、对家庭承包制后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诱致性变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优化创新机制、模式和措施研究

1.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创新机制和采取的应对措施研究方面

赵维清(2002)、黄勇民,李军(2005)、沈明其(2006)、陈秀芝(2006)、张亦工(2008)从农村基础设施创新机制构建角度提出了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是改变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的关键;在WTO框架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层次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重塑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新机制;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投融资机制的基本形式基础上,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有主有从、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唐建新(2003)、潭洪江(2004)、徐双敏(2006)、费振国(2006)在制度构建层面提出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对策,包括一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二是调整和转变投资政策,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三是努力改善制度环境,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培训制度体系构建。四是明确政府职能定位以及完善政府工作评价机制。

2.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创新模式研究方面

王广起等(2006)认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建立农民劳动积累机制,探索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机制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健康发展。唐建新(2003)、刘家伟(2006)、胡静林(2006)提出可以借鉴城市基础设施常见的投融资模式(BOT、BOOT、BT、PPP等模式),建立市场化和多样化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外资。刘峰涛(2008)基于外部性与产权市场的视角,构建了针对农村公路的投融资模式——外部性产权证券。刘小宁、董晓钟(2002)创立了以股份制经营为基本形式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黑龙江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新模式。

3.在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研究方面

魏新亚(2002)、刘平青(2004)提出农业企业化所需的大量资金的来源最有可能是民间资本,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共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必然趋势。于新朝(2003)对民间资本投资农村水利的内外因及民间资本投资农村水利应遵循的规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陆迁,何学松(2006)从民间资本介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障碍的角度,提出了目前民间资本介入农业基础设施存在着投资环境不佳、投资产权界定不清、信用和市场准入障碍等制约性因素。

4.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研究

吕玉辉(2010)等指出河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拓展融资渠道,建立管护机制,责、权、利结合,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李伟(2012)提出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层次中,经济保障是农村老年人最为迫切的需求,其次是生活照料需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位居第三,最后是精神服务需求。在此情况下,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老年经济保障、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王勇等(2013)认为结合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邹彦(2010)在对河南省淅川县农村的垃圾处理服务体系调查中,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及要求,揭示影响垃圾处理支付意愿的深层次原因;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仅靠农户的参与还不够,政府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国内外均缺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问题的整体综合性、实操性研究,或从建设投入和运行管理综合联结角度的研究,故我们研究将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运行管理结合起来的整体全过程链条管理的角度,综合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统筹城乡两个视域背景,就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问题、一般规律总结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建设投入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和建设与运营一体化联结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和创新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的整体调整思路、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改革、完善和优化创新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我市农村基础设施,改进其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策略,提升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双重效率。

参考文献:

[1] 潭洪江.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困境与出路[J].岭南学刊,2004,(4):89-92.

[2] 吕玉辉.河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3] 李伟.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对策的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2(2).

[4] 王勇等.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J].技术经济,2013(4).

[5] 邹彦.农户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支付意愿研究----以淅川县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6] 费振国.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融资问题探索[J].农村经济,2006,(8):66-68.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 工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87-01

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优化城乡道路环境,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聊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活动。

一、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1.总体要求: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以改善全市城乡道路环境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城乡道路及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综合整治,实现城乡道路绿化、美化、净化,建立起功能完善,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2.任务目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以完善干支斗农毛渠系为重点,治理涝洼区域和易淤积排涝沟渠,达到“地通沟,沟通渠,渠通河”,确保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城乡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以道路绿化、美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绿化是指公路两侧建设50至100米的高标准绿化带;美化是指沿途植花成景,拆屋让路,形成路域景观带;净化是指清除公路两侧垃圾,清挖沿途沟渠,打通灌排水路通道,实现道路整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3.实施步骤:

3.1规划编制阶段(2013年9月-10月)

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及城乡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各县(市、区)政府对近年来易涝地块进行实地调查,科学确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内容及工程量,编制三年整治规划。各县(市、区)政府根据本县(市、区)城市外环路、道路与村镇驻地接点、市县连接线涉及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绿化美化情况,编制道路整治规划。规划编制完成后,报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审核同意。

3.2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6年4月)

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按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施,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3.2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5月-6月)

2016年5月底前,各县(市、区)组织有关部门对完成情况进行自查自验,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予以整改;6月份,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对验收情况予以通报。

二、2013年第一阶段工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领导重视程度高。聊城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活动动员会议,市委林峰海书记做重要讲话,王忠林市长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主持会议。林峰海、王忠林、耿涛等市领导多次到水利建设现场指导检查,对会战开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也陆续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会议,对会战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掀起了全市范围内的农田水利建设。

2.各级工作措施实。县级水利部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对所属排涝河道进行逐一摸排清查,制定了各县的会战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市水利部门编制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指挥部以聊农战指〔2013〕1号文批准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目前,已在中国水利网、山东水利网和聊城日报、聊城电视台等媒体上进行了宣传报道。2013年11月19日聊城日报头版头条以《筑牢跨越赶超的基石―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走笔》为题深入报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3.工程建设进度快。聊城市2013年―2014年度冬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97316万元,治理沟渠1014条,治理长度2458公里,新打机井2678眼。为历年来投资最多、工程量最大的一年。市级工程方面,位山灌区1、5号沉沙池清淤工程进展迅速,上阵机械1000多台套,日清淤10万余立方。市河道工程管理处所负责的徒骇河、马颊河治理工程,徒骇河陶桥闸、马颊河李奇闸平板钢闸门已全部更换,沿河91座涵闸的施工任务已完成80 座。全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5.3亿元,共治理沟渠193条,长度436公里。

三、落实的工作措施和取得的工作经验

1.组织领导到位。为加强对三年会战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全面领导和协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县乡各级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指挥班子和工作机构,实施统一指挥调度;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分工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配备精干力量,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2.宣传工作到位。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的重要意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营造社会支持会战、参与会战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力助推工程建设。

3.资金投入到位。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专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费用从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及预留的清淤费中列支部分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本级政府负责筹集。

4.统筹规划到位。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目标任务,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统筹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使各专项规划既体现部门各自任务需要,又相互衔接,符合聊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要求,实现专项规划和整体规划的有机统一。

5.督导跟踪到位。市政府定期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督导,定期研究、分析、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对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建设任务的有关县(市、区)和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达不到计划进度的进行重点督办,确保全市上下政令畅通,行动一致,共同推进三年会战又好又快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造福全市人民,为全市跨越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宋红杰,王慧荣子.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 科技致富向导,2012,18:305-30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资 经济增长 拉动作用

经济增长是人民生活的基础条件,决定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较良好的企业,不仅能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还能改善消费及投资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社会,合理的带动地区产业化结构经济的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进而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近几年来,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在中国经济中日益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尤其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应对经济下滑的风险,中国实施了积极政财的政策,大力加强了基础设施投资。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基础设施投资也得到大幅度的加强和发展。因此,基础设施投资成了宏观调控及微观投资双层面的问题。基础设施投资还具有乘数效应,能带来多于投资额数倍的国民收入,这种效应,可以将基础设施自身变成一个产业,利用自身的发展来带动经济及社会就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还增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降低社会失业率。所以,为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政府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让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二、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经济的供给效应

经济供给效应,就是经济增长受到基础设施投资影响而产生的。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提高了企业各部门生产的能力及服务水平,带动了经济增长。如,近年来,中国在运输、供水、电信电力等设施方面的大力投入,使中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不断的提升。

(二)降低经济活动成本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降低了缓慢的经济发展中高要求成本投入的标准,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在交易活动的环节中,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了交易成功率及交易成本的费用。如,加大交通运输与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可减少生产和交易环节带来的沟通障碍,创造低成本的交易渠道让产品进行跨区交易。

(三)完善产品交易环境

在有关交通运输及通讯联络等方面,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改善交易环境,给贸易的发展及物流奠定了周转能力的基础。基础设施的大力投资还激发着地区间的产品贸易,让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使贸易变得更加专业化。

三、对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展望

(一)科学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相关的经济学识的范围中,社会的生活及生产都与基础设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规律,再结合生活及生产的需求,开展科学规划及统一论证,并调整好各项资源间的关系,避免建设重复带来社会资源浪费的问题。基础设施投资提升了规模划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水平,以达到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加大力度投资基础设施

现代经济的发展支持氛围是由基础设施形成的,是社会潜在的生产力。如,对高速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能方便地区间的经济往来。电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可创造足够的电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水利资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可生产足够的水资源提供给社会生活及生产。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可以让社会经济环境实行自行保护,降低环境的严重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问题。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效率及财富创造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动力。

(三)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城市、乡镇统一发展,在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前,不管是公路设施还是电网改造工程的方面,城市和农村在相关建设方面都存在相对较大的差距,相对来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落后。所以,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城乡的经济更快的走上发展轨道,就必需大力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期运用农村的基础设施,改进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的基本条件,调整城乡产业的整个结构。

(四)进行基础设施中融资体制的改革

没有经营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建设权利应该由政府掌握,这样才能最大化实现社会的经济效益。政府要从正确的经营者角度,对基础设施的融资体制实行合理化改革,提高政府预算中基础设施的投资数额,加强基础设施投资的数量及质量供给。相关的政府须尽快的完善或者建设基础设施的融资机制。如,从基础设施的融资机制模式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将其先进模式借鉴过来。运用基础设施的项目融资,来减轻政府在资金方面所存在的部分压力,从而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更好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项目融资中,政府可以让基础设施建设资产作为贷款的抵押物品,再运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经营中得到的盈利来偿还。从而让基本设施以市场经营化的角度进行经营,使基础设施创造社会经济财富的能力发挥出来,为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面树立信心。

四、结束语

总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推动了企业各部门生产的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发展。降低了大部分经济活动的成本,改善了一定程度上产品交易的环境,使产品贸易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同时,还为产业化的结构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因此,有关政府需要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投入的资金得以更高效的使用。并在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让其与改良后的基础设施融资机制相配合,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更完善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文利.试论基础设施投资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J].甘肃社会科学,20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范文4

经县政府研究,今天召开全县交通设施建设会议,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全县动员,努力拼搏,把我县交通设施建设各项工作抓紧抓好。今天,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都出席会议,各乡镇、开发区(新区)、银三角、五星垦殖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县直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县交通运输局中层以上干部都参加会议,充分表明了会议的重要性,表明了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更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促进交通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刚才,新民局长宣读了县政府有关文件,钱洁副县长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布置,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认清形势,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成绩,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尤其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五年来,全县改造农村公路1024公里,公路里程达到3360公里,公路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公里,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改造桥梁96座;改渡建桥9座;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近20亿元,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设施网络,有效地优化了交通发展环境。

在肯定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不尽合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的需要;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交通需求旺盛与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这些己成为制约我县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系到长远的发展。要实现一个地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在同一体制下竞争,区位条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综观全国,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基本都处在区位条件不好、交通欠发达地区。县三面环绕省会,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和水路综合通枢纽,有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要发挥我县的区位、交通优势,抢抓发展的机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可以说,大的交通线就是大的经济发展带,就是一条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经济走廊,因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县的长远发展。

二是关系到形象的改观。近年来,我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引发了大量的交通问题,拥堵严重,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城市形象;道路维护任务日益繁重,经常陷入边修边坏、边坏边修的怪圈;公路安全设施空缺还十分严重,大大制约了公路效益的发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县交通道路设施的承载能力和配套设施迫切需要跟上。因此,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可以提高我县的知名度,更加可以提高美誉度,提升对内、对外形象。

三是关系到民生的改善。如今,我县人均GDP已经达到3.15万元,居民的生活水平基本由温饱转向小康,居民消费结构的“吃穿”比重将日趋下降,“住行”比重会不断上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需求层次理论。当前,我县人民群众对交通建设的愿望和需求愈来愈高,出行难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意见较大、呼声较高的重大民生问题。以新城为例,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住户普遍反映公交难坐,候车时间很长,这直接影响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历年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中,关于交通方面的建议、提案一直居高不下,这足以说明问题的重要性。

总之,交通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我县打造现代综合新城的关键工程,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正确把握我县交通发展现状,深刻认识现代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增强加快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要把握重点,高位规划

刚才,钱洁副县长布置了今年下半年的各项任务,各单位务必要抓好落实,其中有几项工作是要重点把握的。一是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需求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强协调调度,抓好年度各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的完成;二是迅速启动莲塘至姚湾等3条县通乡公路改造项目;三是大力推进莲塘城东客运站和停车场建设,继续实施县城道路畅通工程;四是抓好重点危桥改造工程,力争全年完成30座危桥改造任务,全面完成7座改渡建桥项目;五是加强农村客运站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农村客运候车亭,方便群众出行。

我还想重点指出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规划这篇文章,重点在规划,难点在规划,亮点也在规划。

一是要注意规划的高起点。规划最本质的特性就是战略性。交通规划既要满足于当前客观需要,又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切忌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我们的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拼争全国五十强县市、建设现代化综合新城”这个战略目标,立足于鄱阳湖生态区规划、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实施和加快推进新城开发建设这一主线,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支撑综合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只有站在这样的层面去思考,才能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和当地实际的规划。

二是要注意规划的高水准。制定规划需要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一个好的规划出炉,我想少不了这样三个流程:首先是行业部门要做好扎实的调研工作,取得详尽的一手资料;其次是专家小组要做好反复的论证工作,提出多套备选方案;最后是上级主管部门或党委、政府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慎重决策。交通运输局的规划就是这样产生的,我看就做的很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规划好了,落实起来信心就足,也会推进的很顺利。

三是要注意规划的高格局。格局决定气魄,有高格局才有大气魄。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全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确定为:基本形成全县的骨架公路网,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公路客货运输枢纽站场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率先实现“干支成网、有机衔接、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市交通副中心交通格局。各级政府、各部门都要在这个大目标、大方向下行动,努力构建一个快捷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体系,促进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要形成合力,高效推进

会议过后,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将迎来一个集中建设的高峰期,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困难多。各地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明确责任,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全社会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的氛围,开创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组织要再加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交通运输工作包括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日程,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研究解决交通运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交通部门牵头、部门分工负责、各方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是责任要再明确。要发挥好政府的主体作用,以一级政府敢于作为、善于作为的信念和合力,确保项目建设强力推进;要发挥好项目负责人的主抓作用,做到每个项目有人主管,每个环节有人主事,保证项目建设高效推进;要发挥好各个部门的服务作用,促使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在“快车道”上运行;要发挥好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及时处理

三是作风要再务实。交通基础建设是为民办实事工程。办事实就要靠务实的作风,来不得半点应付、虚假、推诿、扯皮,否则就会把实事办成虚事、好事办成坏事,这样,老百姓是不会答应的。相关领导和项目负责人要坚持现场办公,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要大力优化办事程序,灵活运用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交通建设营造宽松便利发展环境,绝不能因为效率问题影响工程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范文5

(一)存在问题:

1.信息化认识不足。我县目前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需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需要提高,整体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全民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管理水平落后、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缺乏统一规划及统一管理。

3. 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从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服务的人才严重不足。

(二)建设目标:

1.按照“智慧北京”的要求,打造一体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应用体系,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融合,城市战略资源、交通、生态环境、人口、市政市容、公共安全智能化管理,形成支撑领导决策、保障城市运行的网络体系。

2.提高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先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农村科技、信息、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3.提升企业上网率和智能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手段使企业增能增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的作用明显。

(三)主要任务:

1.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推进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CA认证中心、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2.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共享;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范文6

一、当前禹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禹州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推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从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从整个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来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首先,市各乡(镇)、各部门的领导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还不平衡。其次,农村农民封闭、守旧、落后的思想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最后,一些消极腐朽的行为有所抬头,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二、加强禹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1 把握政策,注重发挥政策的效应。2006年在中央1号文件、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及十一五规划中,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浩,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对新农村建设作了全景式描绘。中央、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刚性政策,将投资方向由城市建设为主转向了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因此,要抓住时机,把握政策,充分利用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挥政策的效应,推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 要抓住培育新型农民这一关键。培育新型农民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开拓致富门路,提高致富本领;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在求发展、闯市场中,不断开拓思路,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等,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在禹州市农村劳动力中,还存在着因文化素质不高,造成了“盼富无思路,务工缺技能”的状况。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3 突出乡风文明。乡风文明,顾名思义就是好的乡村风气。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就要把好习俗、好风尚让广大农民接受并实践。一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有效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袭。二是要注意从乡规民约入手,通过农民普遍认同的乡规民约来规范行为,形成乡风。各镇、村要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农民普遍认同的乡规民约,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文明乡风。

4 建设农村文体设施。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一是要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和电视、电脑入户工程建设。目前,禹州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95%,农村电脑入户率为1.3%,全市有近2万农民还不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还不能适应农民对政策及信息了解、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的需求。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重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室建设。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工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到2010年,实现乡镇有图书馆、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室,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三是突出特色,开展文化活动。农民对传统特色文化有深厚感情,对本地特色文化喜爱有加。因此,要加大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大发掘培养农村文化特长户的工作力度,培育出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组建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占领农村文化市场,抵制低俗的演出进入农村文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