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村庄建设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村庄建设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村庄建设总结

美丽村庄建设总结范文1

1.存在问题

(1)在理念上,重硬件轻软件现象比较普遍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但部分村民缺乏全局观念,过分重视住房扩建和硬件建设等,忽略了整体环境美化、建设内涵、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软件方面的提升,造成对美丽乡村整体建设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2)在规划上,重数量轻质量,特色不明显2011年以来,编制了48个农村新社区(村庄组团)建设规划;各镇、街道和村根据建设需要,又分别编制了特色村规划;2013年又编制精品村、重点村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数量多但相互衔接难。这些规划缺乏村庄的整体布局和优化,部分还过于理想化,实施难度大。有些规划由政府统一委托编制,部分规划深度不够,精品意识不强,千村一面,特色挖掘不够,导致一些村庄存在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

(3)在操作上,重建设轻管理比较突出受部分村干部能力的局限,美丽乡村建设缺乏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的结合;加上有些镇(街)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和管理人员缺乏,造成建设内容和管理机制不科学。如在规划和建设的管理方面,已编或在编的几个村规划质量参差不齐,个别村旧房已拆除而改建的审批手续半年未完成。在村庄长远发展方面,过分强调现状条件和近期利益,造成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甚至有些村热衷于形象工程。在建设管理机制方面,未能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民实际需要制定适应村庄规划建设的管理机制。

(4)在投入上,建设需求大而资金来源少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据对该市首批1条精品线和11个精品村统计,计划总投资为3.69亿元,平均每个村为3075万元。除去旧房改造由村民自负外,村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环境景观等项目将主要由村集体筹资。而中西部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薄弱,基本无收入来源。同时,由于市级层面尚未出台具体的资金拨付、使用等政策,使各镇街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遭遇资金瓶颈,导致创建底气不足。

2.对策

(1)深挖内涵,拓宽美丽乡村建设新思路一是要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是清洁、朴素、自然,要坚持全域覆盖,大力开展清洁乡村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基础。二要结合财政实际和村民意愿,有序安排重点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理念,分类推进精品村、重点村建设。三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实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促进乡村旅游跨越提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要弘扬农村优秀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和彰显农村传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农村传统耕读文化、孝德文化的整理和重建,充实美丽乡村的传统文化之魂,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和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2)因地制宜,重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新貌一要转变村庄规划设计理念,以塑造丰富的新农村特色为目标。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尊重自然村落的空间生长肌理,努力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新农村风貌。二要将尊重群众意愿与尊重发展规律相结合。村庄规划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编制过程既要坚持科学性,遵从村庄发展规律,又要广泛听取村民群众意见。规划方案要协调各方利益和矛盾,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兼顾村民的近远期利益的需求。三要推广优秀规划设计方案,形成示范效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优选和推广特色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突出地方传统特色。

(3)注重结合,创新工作机制与建设管理并举一是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单列。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镇街道、部门目标责任制和新农村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意识。二是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当地的重点工作相结合。利用“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千百工程”等活动载体,各方借力,形成整体合力。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定期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加强考核,实施动态管理。下发“美丽乡村”创建考核标准,实行市、镇街、村三级联动考核机制,定期考核相关镇街美丽乡村建设内容,通过月督查、月考核、月通报以及年终考核等制度,强化考核督查,根据考核结果对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的要通报批评,对创建优秀单位以奖代补。

(4)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注重财政引领。优先足额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努力创新融资模式,积极争取现代农业引导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放大投资支持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整合各项资源。努力整合乡村旅游、农业两区、联村公路等乡村建设相关财政资金,优先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倾斜。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村民自筹自建模式。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要努力解决农房改造、环境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要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

美丽村庄建设总结范文2

关键词:乡村建设 问题措施 建议

Abstract: Rural Development is currently Chaohu City and the next period of work to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general guid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rural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Rural building measures recommended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大决策。该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对于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千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自2011年8月22日区划调整后,合肥市委、市政府将巢湖定位为合肥市“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高地、全国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山川秀美的生态之城”。当前,巢湖的建设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责任并重。面对新目标、新要求,巢湖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未雨绸缪,积极推出新举措,开创了新局面。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市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已将近两年。在此期间,我市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得出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有了新的想法及思路。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市建设“美丽乡村”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人口呈现向外转移趋势

从近年统计数据中发现,巢湖市域户籍人口总量呈现波动式增长趋势,年均综合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同期,巢湖市域常住人口近年来出现了持续下降趋势。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应是市域整体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缓慢,导致部分人口外流到经济发达地区;其二,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巢湖市由地级市变成县级市,大量原地级市的职能部门人员携家属转移到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市;其三,中心城市和乡镇发展建设仍然相对缓慢,导致自身聚集能力不强,这种自身原因与前面分析的原因共同作用,又进一步强化了外部吸引能力不强的后果。显然,上述这些方面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发展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初始阶段地域人口的持续外流。

但随着巢湖市融入大合肥,作为合肥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行政区划调整的磨合期后,巢湖市对内发展建设进程将加快,集聚效应逐渐增强,对外吸引能力逐渐增强,由此逐渐进入良性发展进程。

(二)村庄过散、布局零乱

各行政村的自然村落过多、村庄规模小且过于分散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这几年我市创建了一些示范村,但真正让人耳目一新、眼睛一亮的特色村不多,其很大一个原因在客观上是村庄布局零乱,同时历年来重视不够,乡村建设推进力度不够。

(三)基础设施状况落后

1、道路交通

市域公路网缺乏整体布局,尚未形成完善的公路网结构。公路网密度低,等级结构不合理,对外交通衔接不通畅。主要表现在交通网络的对接不完善,需要对主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县乡公路按照同技术等级进行改造,特别是对合肥、芜湖、马鞍山、南京的连接通道需要加强建设;同时过境道路在区域内的出口相对较少,没有起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巢湖市与周边城市的融合。

2、卫生环境

由于村级经费紧张以及思想上重建轻管等原因,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等方面缺乏长效管护。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矿产开发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3、社会事业公共设施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加上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造成总量不足,设备简陋,共享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4、文化产业

我市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需要深入挖掘和发展。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加强保护和利用,一些特色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各地的文化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

5、其它基础设施

其它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农村饮用水的普及与安全问题、排水、供电等设施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状况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因各乡镇、各村的情况不一,但总体水平较差。

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措施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

注重村庄布点规划与村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村庄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配套,做到布局合理,相互支撑。通过论证和引导产业定位是保证农民宜业的重要规划内容。我市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结合村庄特色对各村庄进行了明确定位。从自然、人文、产业、建筑、风俗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村庄的个性和特色,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最大程度的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突出村庄的个性美。因地制宜,结合村庄的现状及特点采用不同建设模式,主要有改造提升型村庄、拆迁新建型村庄、旧村整治型村庄、特色保护型村庄等。

(二)充分整合土地建设项目

1、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项目为载体,与城镇、农村新社区、农业园区建设结合,统筹安排,推动农地重整、要素重组。一方面,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转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农村宅基地及住宅置换城镇产权住房,以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股份合作社股权,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推进多种形式的集中居民点。

2、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把土地流转作为改变农民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和服务平台,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鼓励设立乡镇土地流转中心,由乡镇统一流转农民承包地,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农业规模经营。以引入产业化企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速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3、创新农村新型产权制度

深化以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本化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盘活农村资源,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法

在施工前,要有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美好乡村建设不等同于简单的房屋建设,要做到先清后建、先基础设施后房屋立面、先整治后提升顺序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围绕“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生态优良、特色鲜明”四个方面,做好“五整治、三提升、一保护”重点工作,即“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村庄道路、整治乱堆乱放、整治河道沟塘,提升设施配套、提升饮水安全、提升农房风貌,保护历史文化”,本着“因地制宜、节约成本、整合资源、细化操作”的原则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我市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四)因地制宜的施工方法

美好乡村建设的施工不同于一个单项工程的建设,它是一项综合性提升工程,是涉及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时既要运用建设工程中的各项技术知识,更应因地制宜地组织适应各个村庄自身的特征的施工方法。下面仅从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作些简要介绍。

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资金保障与运用

1、资金保障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多方筹措资金,树立改革、开放的理念,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要素、劳动力等优势,运用市场经营的思路,吸引城市金融资本、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以保证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源源不断。

2、资金的运用

资金的运用应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完善相应程序,建立项目资金申报和拨付制度。为保证资金整合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加强对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整合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形成一定的督查制度与考核制度,以保证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有效发挥。

(二)宣传发动、群众参与

1、宣传发动

农民群众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动离不开群众参与。通过各种路径与方式,大力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责任主体、建设方式等有关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发挥群众智慧建设美好乡村。

2建立督查机制

除各级政府严格督查外,建立群众督查与管理组织。目前我市各中心村在建设过程均成立了群众理事会,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工作中的问题协调与施工督查起到很大作用。

(三)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大力开展村镇干部村庄规划建设专项培训,推进建设干部下基层担任村镇规划建设指导员。各级建设部门要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好对农民新居建设中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认真解决设计、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让农民少花钱、建好房。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设计经济实用的农宅建设方案图,并及时向农村免费发放,供农民建房选用。引导农民处理好个人意愿和服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关系,变过去农民自己零星分散建房方式为集中统计表建房。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对农民新居建设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安全隐患,随时解决技术问题,确保安全。要加强对农村施工队伍的资质、资格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推行施工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美丽村庄建设总结范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集中整治、长效管理等相结合,深入开展“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巩固、提升“清洁家园、美丽乡村”活动,紧密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农房改造建设等活动载体,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切实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总体目标

至2014年底,实现全县村庄整治覆盖率9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卫保洁“三有”(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机制和“五个一”(即一个财政预算作保障的投入机制,一支保洁员队伍,一套保洁管护制度,一支监督队伍,一套基本的环卫设施)措施全面落实,农村环卫保洁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日产日清”,群众环卫意识明显提升。

垃圾清理。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基本实现全覆盖,村级保洁员职责明确、工作到位,村级环卫主体监管制度基本建立并运行正常,并做到垃圾收集不滴漏、存放不暴露、清运不延误,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污水治理。积极探索建设符合各地实际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加快推进截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长效管护制度,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良好运作,确保生活污水得到及时处理。

“六乱”治理:紧紧抓住“三改一拆”活动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村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着力整治各类乱搭乱建现象。加强对杂物乱堆放、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泼洒、车辆乱停放、墙面乱涂贴等现象的整治工作,做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序、美观”。

村庄绿化:以“四边三化”活动为契机,全面实施城乡绿化,按规划、有重点地开展增绿行动,在继续抓好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同时,推进公路边、河边、山边、海边绿化工作,并重点做好村庄绿化工作,推进森林村庄建设,提升村庄绿化覆盖率。

三、进度安排

集中整治阶段(2013年4月)。各乡镇、街道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氛围,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切实做到村村无明显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污水沟、臭水沟,房前屋后整洁有序。

巩固提升阶段(2013年5月2014年9)。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农房改造建设等工作载体,深入实施“十百”工程和“清洁家园”活动,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将清洁乡村专项行动纳入“康居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考核范畴,与“清洁家园”活动同步实行考核。认真总结各地工作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对策,进一步提升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工作水平,逐步形成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制度。

四、主要任务

(一)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建设。按照“广泛覆盖、全面惠及、提升水平”的要求,深入实施“十百”工程,对全县尚未整治的规划保留村开展村庄整治建设。以整乡整镇整治为重点,对照村庄整治建设标准,实施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向偏远村、薄弱村拓展、延伸。2013年度要完成省级整治村建设任务20个、县级整治村建设任务17个。要配套推进“农村道路联网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民安全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要突出抓好村庄绿化和生活污水治理。要实现村庄绿化与村道硬化同步实施,绿化质量与数量同步提升。要按照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明确每个村庄的处理模式、建设标准和要求,加快实施和指导;对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村要提高户接入率,同时要建立村一级管理机构,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发挥作用。要扎实推进中心村与农房集聚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集聚的重要节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二)巩固提升“清洁家园”活动。不断深化“三有”机制和村级“五个一”措施,逐步建立农村环卫保洁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区域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大力推广“属地监督管理、村域立体保洁”的垃圾清扫模式,配足村级专职保洁员,做好保洁员培训、监督、奖惩,因地制宜开展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做到区域、职责、人员“三定”,推进环卫保洁作业规范化。充分发挥村级妇联、老人协会等组织监管作用,做到农村环卫保洁监管常态化,提升保洁效果和质量。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建立健全多渠道的环卫经费筹资机制,积极筹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经费,确保已建设施的正常运行。积极开展“美丽农家(家庭)”评比工作,引导群众提升环卫意识。

(三)全面推进“六乱”治理行动。强势推进“三改一拆”行动,全面拆除各类房屋乱搭乱建现象;全面整治杂物乱堆放、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泼洒、车辆乱停放、墙面乱涂画现象。严格实行建筑垃圾“谁生产、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重点整治在公共地带堆放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行为。深入开展城中村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随意弃置病死动物和病死动物产品等违法行为,形成“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清洁家园”活动,把“清洁家园”活动作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双清”专项行动,及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工作,突出抓好农村治乱、保洁监管、群众环卫意识提升等工作。要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单位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推进机制。镇、村一级要专门建立工作班子,明确工作任务,组织实施清洁乡村专项行动,把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全面建立以县、乡镇两级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分级负担的环卫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地要将“清洁家园”活动专项资金列入政府预算,全面提高保洁员报酬水平并实现按月发放。积极探索垃圾有偿收费制度,鼓励工商企业和社会各界出资出力支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同时,要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村庄建设总结范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iaomao251”为你整理了这篇城市品质活力提升攻坚行动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城市品质活力提升攻坚行动工作总结

自开展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以来,沂源县自然资源局全力以赴承担起城市品质活力提升攻坚行动牵头部门重任,加强沟通协调,强化工作调度,积极主动、勇挑重担,较好的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面

1.完成了全县625个村基础数据搜集整理工作。

2.结合我县开展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开展了四轮村庄分类,完成了《沂源县村庄布局规划》。

5.开展的流水片区规划被列入全省村庄精品工程创建名单,6个村庄被列入全市村庄规划编制规范化试点名单,并顺利通过省市专家评审。

6.完成了全县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划任务。

亮点工作: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成绩显著,高堂峪村规划被评为全省村庄规划优秀案例,全市唯一入选的村庄。流水片区规划被列入省级精品工程目录。

(二)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方面

2.完成222宗553亩散乱污关停企业闲置用地处置。

3.完成19处年度已关闭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任务。

4.完成5000亩荒山绿化提升工程,实施封山育林3.4万亩。

5.完成了《淄博市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初步方案意见征求。

6.编制完成了《沂源县绿道系统专项规划》。

7.实施人民路绿道建设工程。

8.精品绿带提升建设,对城区内超过30米宽的瑞阳路、新城路两条现有道路绿化带进行提升改造。

9.新建设悦府等5处拇指公园。

原工作计划中的水上乐园提升改造工程已取消;东埠路2020年底道路工程刚刚完工,道路绿化工程2021年完成;城东公园、城西公园等工程调整为在“十四五”时期内完成。

亮点工作:我县园林工作通过清底子补短板,严抓精细化管理,强化舆论引导,我县城区绿地全部达到一级养护级别。

(三)构建快速通达大交通体系方面

1.沾临高速前期手续办理已完成,完成沂源县北段的招投标,并于12月20日举行了开工仪式。

2.S229沂邳线征地拆迁全部完成,纵向清表完成全线长度的92.6%,完成填挖方总量的28.75%。彩板峪隧道工程、桥涵工程等均已开工建设。已完成工程总投资4.0亿元。

3.华源路及连接线截止目前征地拆迁已全部完成。地面清表、便道修筑基本完成,完成填挖方总量的23.8%,桥涵工程开工率50%。工程完成投资8000万元。

4.G341黄海线大中修工程已完成,辅路加宽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完成总投资0.98亿元。

亮点工作:G341胶海线南崔路立交桥是沂源县修建的第一座城市立交桥,科学设计,加班加点,严把质量关,为我县城市立交桥建设摸索经验,自开工以来,一直备受沂源人民关注。

排名情况:道路建设没有排名。

(四)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方面

1.全年完成82条道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

2.推进裸露土地整治893块、335.3万平方米。

3.加强426家工业企业和39处建筑工地的扬尘和裸土整治。

4.依法处理各类违规运输车辆9200余台次。

5.完成全县620个村的“清底子”查验复验,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4个。

亮点工作: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工作“考核+督查”促进落实,将此项工作纳入上半年和全年全县现场观摩点评重要内容,倒逼责任落实,因地制宜治理裸土,探索农村“残垣断壁”整治新思路。

(五)加快主城提质增容方面

1.城市路网建设改造工程。①康源路工程已从人民路PPP项目中剥离,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调整了工程实施主体,目前鲁中高科公司正在变更相关手续、征地拆迁、部分路基施工中。②学前路、东埠路、北麻路建设工程全部竣工通车。新增城市道路1.7公里,完成总投资约4800万元。③润生路因拆迁问题未全部完成,已拆除路段的工程全部完成。④螳螂河东路雨污分流改造和路面提升工程根据工程实际进行了项目调整,并报市局批准,沂源县2020年底应完成雨污分流改造76公里,实际完成80公里。

2.棚户区改造。2020年完成拆迁协议签订1762余户,基本建成2276套,交付304户。主要是张良社区、儒林社区、沙沟社区等。

3.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是鹏欢现代城及周边楼房改造项目,该项目包括500户、60000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因资金问题,2020年完成了保温节能、配套用房及小区院墙的维修、改造。

亮点工作:完善路网结构,打通城市道路“中梗阻”,学前路、东埠路、北麻路等补短板项目的建成通车,发挥了“小工程、大作用”,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了好评。

二、下一步打算

(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1.优化全县国土空间布局,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完善、报批工作。

2.编制城区部分重点发展区域详细规划,为具体项目规划审批提供依据。

(二)全域公园城市建设

1.配合做好《淄博市全域公园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的修改完善工作。

2.做好6处已关停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3.完成6500亩荒山造林绿化任务。

4.抓好城市公园建设和提升改造,完成已建成道路绿化任务。

(三)构建快速通达的大交通体系工作

1.加大工作力度,督促配合镇办完成沂邳线后期的征地拆迁工作。

2.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工期,沂邳线、华源路关键部位的施工,加大机械设备、人力物力的投入,争取早日建成通车。

(四)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

1.紧盯弱项抓整改。突出问题导向,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实施裸土整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2.巩固成果抓长效。做实做细路长(街长)制管理模式,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决遏制行业扬尘污染;加大铁路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巩固提升铁路沿线环境治理水平。

3.精细管理促提升。突出抓好市容市貌整治,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4.督导考核促落实。发挥好考核杠杆作用。常态化抓好市第三方测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动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五)主城提质增容

1.继续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计划对螳螂河东路、胜利路等4条路段进行雨污分流及路面提升改造。

2.二是完善路网结构,实施健康路北延、祥源路北延工程建设。

3.三是加快推进当前确定的棚改项目,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补充相关社区改造工程。

美丽村庄建设总结范文5

关键词: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一、琼海生态构建之曲: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琼海有个家喻户晓的"三不一就"发展理念,即围绕"田园城市"建设,琼海坚持"不砍树、不占田、不拆迁,就地城镇化"的原则。琼海为实现这个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从源头入手:

(一)以规划引领生态保护建设

作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琼海不断加强生态文明规划工作,先后编制《琼海生态市建设规划》、《琼海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及《海南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APEC低碳示范城镇发展规划》等,极力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县级文明城市建设申请工作。

(二)制度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琼海市在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大胆探索、大胆突破,创新考核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制度。创新生态环境激励和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着力推进珍爱自然、发展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构建生态功能分区体系

琼海构建三级生态功能分区体系,打造以旅游为引领的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水平,同时抓好万泉河流域、森林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工作,建设天然林、水源林、海防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

(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

琼海在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基础上,全面进行提升和改造,朝"六化"即村路巷道硬板化、村庄环境公园化、农业生产集约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收入多样化、农民生活现代化的等方向发展,使生活设施、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琼海生态美化之曲:打造生态环境,重构琼海生态新格局

琼海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思路明确清晰,即将整个琼海当做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在城区形成"园在城中"、在镇场形成"城在园中"、在农村形成"人在园中"的自然、朴素、生态、和谐之美,形成城乡一体、多中心、走廊式、组团化、网络状的城乡空间布局,形成城市与农村和谐相融、良好民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风貌。

(一)以绿化工程打造原生态环境

琼海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林"工程。在绿化工程中,坚持因地制宜,优选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经济果树,兼顾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村庄绿化以增加群众收入的经济林种植为主,滨海、滨河绿化以保护生态为主,高速公路两旁和城区内绿化以景观林种植为主。

(二)以万泉河再建打造生态新景观

琼海充分利用万泉河流域自然资源,依托万泉河流域内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风俗民情、生态环境等优势资源,在原先建设万泉河文明生态村长廊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万泉河流域旅游慢道和乡村风景道,设计融入文宗皇帝渡口等琼海本地文化元素,使旅游景观和地方历史文化深度交融,彰显地方特色。

(三)以博鳌创建生态村打造论坛新景点

博鳌镇是博鳌亚洲论坛所在地,在论坛配套设施建设的推动下,该镇以"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绿化"为重点,在沿途村口、路口进行绿化美化改造及花木品种点缀,在各村庄大面积植树造林,大力种植用材林和生态园艺林,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镇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为论坛创造良好的会议环境。

三、生态产业之曲: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加快发展生态经济

琼海文明生态村建设坚持"好看又好用",通过改善环境和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田园经济"。着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型、田园观光旅游型、民俗风情型、农家乐休闲度假型等不同风格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特色风情旅游乡村。

(一)生态村成为受欢迎新兴旅游点

嘉积镇大园古村,长坡镇文屯村,博鳌镇南强村、大路坡村、美雅村、北山村、留客村,塔洋镇上坡村,阳江镇上科村,彬村山华侨农场的"印尼村"等,既是文明生态村示范村,又是乡村游特色村,受到众多海内外客人的青睐,吸引一批批团队来参观旅游,琼海文明生态村逐步成为受海内外游客欢迎的新兴旅游点。

(二)环境优化促农旅融合形成新业态

琼海对村镇进行田园化改造后,一条条蜿蜒的绿道,在槟榔、椰树、园林小品和田园绿野中穿越而过,将镇区和乡村串联起来。特别是乡村带状公园沿途带入5个村庄,形成了"农家乐"、"家庭旅馆"、"休闲慢道"、"农产品采摘体验"等新业态,注入经济价值元素,加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传统农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融合

琼海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仅实现"六化",还完成村内小品景观绿化美化工作,完善农村供水、垃圾处理和污水湿地化处理等工作,使社会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增加村民收入,就地实现城镇化,不少乡村农民从传统农民向市民融合,其传统农业也逐步向第三产业融合。

四、生态启示之曲:创造优美人居环境,让环境产生效益

琼海深入贯彻"绿色崛起",保护生态并作为发展过程中的最大资本,优化生态、美化环境为当地特色旅游发展提供了保障,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乡村经济效益,同时良好的乡村经济效益使乡村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一)美丽家园也能创造价值

琼海把全市规划为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热带滨海国家农业公园和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等3个大片区。通过连片完善充实提升田洋及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打造具有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城镇化乡村综合载体,使农业公园成为老百姓发家致富的产业支撑的园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优美生态环境产生良好效益

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创办起一批农家乐、农家旅馆、咖啡屋、观光及瓜果采摘等乡村游项目,这些项目大都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农民从中获得财产、生产、经营、工资4种收入,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优美的环境也是价值"。这三大农业公园,无疑成为琼海集中展示生态景观的最佳窗口。

(三)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琼海潭门镇在风情小镇建设中,抓住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特色资源,全镇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得到全面改造,风情小镇变身旅游小镇,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成为继博鳌之后又一旅游热点。据统计,政府投入1.2亿元的基础设施改造资金,短时间内就带来本地和外来投资近5亿元,潭门群众尝到文明村镇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甜头。

参考文献:

1.岳波,吴小卉,黄启飞,孟伟,张林波.生态文明建设国内外经验总结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5

2.李百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25期

美丽村庄建设总结范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oolymood”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乡镇美丽乡村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省级中心村建设

1.2020年10月完成2019年度的九龙村徐家前屋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同时督促村民理事会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2.做好规划设计并通过评审,红庙村史家柳省级中心村、郭河村莲花塘省级中心村污水、村民活动中心、绿化、亮化正在建设之中,美丽办定期指导并督促做好相关记录。

二、县级中心村和一批整治点

1.完成2019年度县级中心村和整治点的验收扫尾工作;

2.2020年建成4个县级中心村和一批整治点(待验收)。

三、更新长效管护机制

用机制确保已经建成的省、市、县级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发挥效果,确保人居环境干净、清爽、整洁有序,带动周边村庄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激发人民群众筹资筹劳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的热情,满足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