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医保财务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门诊医保财务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门诊医保财务管理制度

门诊医保财务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保险费用

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机构可向企事业单位及其员工收缴医疗保险基金,这部分基金往往属于专项管理的范畴,在对保险基金进行管理时,要由保险机构管理和组织,能够为参保人提供基础医疗保障,并将其用于医疗费用的偿付。从构成形态上来看,保险基金具有一定后备性质,其主要形态以货币形式体现。例如,基金筹集方式、医疗活动付费模模式等。在实际工作中,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创造便利条件。

一、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状况

(一)参保率逐渐提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均以城镇职工基础医疗保障系统作为引导,很多种类就职人员均被覆盖,同时也包括企事业众多离退休人员。例如,在很多中小城市,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

(二)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高效

以我区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为例,2015年职工医疗保险住院人次达到1万左右,在大病救助上也有所增加,住院率接近14%。在住院费用方面,人均水平不断提高,达到8000余元,参保人自付比例约为29%。而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及住院上,首次突破3万人次。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二、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难点

(一)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基础匮乏

以当前医疗保险财务核算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现阶段在开展保险基金财务核算过程中,需要相关软件系统的有效帮助。但是,由于核算软件通常需要在独立环境中进行操控,与医疗保险相关业务失去联系,导致系统前台数据无法进行共享[1]。医疗保险财务数据处理工作依然采用人工输入方法,然后通过核算软件对数据进行收集、汇总,此种核算方法不仅影响到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显著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造成基金财务管理相关数据错误。上述情况的广泛存在,对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严重制约。

(二)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构建不够完善

目前,在医疗保险缺乏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不同地区的医疗单位,在对医疗保险的掌控上,缺少相关规章制度是约束,每家医疗单位对医疗保险的执行标准都存在着不小差别,在相同参保条件下,每家医疗单位对病患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群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并使其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险失去信心。然而,有些医疗单位完全无视医疗保险的规章制度,在他们看来只要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完全任由参加医保人员通过医保基金购买任何药品。

(三)财务监督职能逐渐被弱化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从事会计行业工作人员日常主要工作是对财务进行严格的核算与监督,目前保险行业财务会计只负责基础核算、记账、付款等工作,这种情况会使会计工作与出纳工作发生重合,不仅影响办公效率,同时也浪费时间,致使财务管理无法正常发挥监督与审计职能。即便会计审核,大部分也是在事后进行审核工作,在医疗保险行业本身存在特殊性的情况下,若财务人员执行事后审核,无法从根本上对审核费用的有效性进行合理的判断,正是由于财务监督职能的弱化,导致费用审核方面频频出现漏洞[2]。

(四)财务管理未发挥相关作用

由于现阶段缺乏相关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人才,加之受到地域的限制,一般的区县城市通常都是有两到三名财务管理人员对医疗、工伤、居民等多项保险财务进行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参加保险的人数日益增加,结合各种不同的因素,导致财务人员每天大部分工作精力都用于记账、算账、制作报表等基础工作上,从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财务基金运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也没能及时做好相应的风险规避工作,使其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能起到相关的分析和管理作用。

三、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优化对策

(一)强化基础核算工作,提高核算自动化水平

实践经验表明,财务核算系统即使能够达到独立运行,但是其仍然无法进一步缓解财务人员日常工作压力,加之数据录入、数据处理等烦琐工作,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工作负担,降低工作效率。为切实解决这种现状,应对相关核算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利用技术改造、系统升级等功能,逐步时间线其与前台数据的有效连接,从而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同时,对软件系统性能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入口端、出口端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对数据进行自由转换,并将数据传输情况自动反馈给前台系统,方便记帐。在进行各项收入、支出情况核算时,要对其进行汇总和处理,利用软件系统进行生成,有效替代手工数据录入方法,进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我区医疗保险审批报销一体化软件技术为自行开发,能够实现全区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网络化、自动化需求,部分医疗保险业务相关数据能够直接通过软件生成财务凭证,使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完整、准确。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安全

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中相关规定,结合《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内容,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内涵进行不断明确。同时,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兼顾到医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对核算方法、财务制度、人员管理办法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确定。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相关工作,对财务管理人员岗位权限进行规定,事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此外,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重点岗位,要采取轮换制度,并推行责任分离制度,形成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对其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现象。

(三)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高监督管理职能

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建立,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其不断进行深化。根据审计制度相关要求,对会计凭证、银行账户等情况进行定期核查,确保账实一致。对医疗保险基金相关支付业务进行明确,监督支付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报销、支付、结算等情况进行核实。针对医保经办环节,重点对其进行控制,并重视其薄弱环节。为此,要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计划,独一各个职能部门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对其合理性进行详细检查。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参保单位、个人的缴费基数进行稽查,同时对定点合作医院的相关执行数据进行审查。通过对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不断规范,并有效落实内部审计职能,逐渐形成监督、制约与管理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只有充分做好上述工作,才能保证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支付的合理性,为单位财务管理及数据核算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四)切实履行应有职能,提高财务管理实际效率

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对基金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能有效发挥基金支付预警作用,并对基金用途进行监测。医疗保险基金正常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能够进行预算、结算、资金筹集、结算支付、决算,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对基金基本运行状况进行监督,保证其完整性及准确性。充分利用多种财务资料,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监测医保基金相关状态,并明确其主要走向。针对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况,要及时开展预警。如,对基金支出重点项目(住院特殊疾病、门诊严重疾病等)进行监测,并对专项支出情况进行了解。而对于基金运行相关指标,则要对其主要变化趋势进行掌握,及时发现纰漏及比较隐匿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对策,有效分散基金财务管理风险,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基金作为专项基金,在征收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体制运行的物质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对相关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建立职能相对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督审计管理,深化内部控制,从而建立更加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显著提高基金运行抗风险能力。

作者:庄小芹 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区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处

参考文献:

门诊医保财务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国家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目的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职工、城乡居民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遏制医疗资源的不当浪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医疗保险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当前,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医保的覆盖面,参保人数也随之增多,如何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科学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实现“收支平衡,稍有结余”的医保基金目标,是大多数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是通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对参保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实现的。但当前由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自身利益的驱动不足,导致很多定点医院在为参保的入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不能自觉严格地执行相关的医保政策。部分定点医疗保险机构对病人的住院费用结算时存在差误,为了套取更多的统筹基金,私自将住院次数分解;一些医疗机构对本医院的住院标准把握不到位,或是因为人为因素,为不符合住院标准的患者也办理了住院手续,大大加重了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一些医疗机构未设置严格的用药制度,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本来可以使用价格优惠、效果较好的普通类或国产药品,却私自为参保患者选用价格昂贵的珍贵药材或是进口药品,加剧了参保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很多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严重的滥检查现象,对参保的住院病人,不论是哪种病因,都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检查,致使住院费用大大增加,还有些患者为了报销医药费,时常会出现冒名顶替的情况,这些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疗保险管理的难度。

二、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探析

1.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很多定点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本医院的经济收入,过度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润。此外,由于医院现行的规章制度存在弊端,导致很多医护人员的工资及奖金直接与本医院的经济收入相挂钩,致使很多医护人员没有从参保病人的利益出发,而是误导消费,不仅损害了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参保患者的经济负担,这种现象在当前人均定额费用标准偿付的医疗保险报销中普遍存在。2.医疗服务市场具有垄断性。导致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院是医保的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医疗服务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实质就是一种垄断性的服务,对于绝大多数的参保患者而言,他们自身根本无法对医生制定的诊治方法和医疗质量进行判断,对他们而言,并不清楚自己需要进行那些检查、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只能完全听从于医务人员。正是这种特殊的医疗服务,致使医院对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需求采取有意识的人为诱导,从而增加治疗费用,最终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3.参保人员自身原因。一方面,对于大多数的参保人员来说,对当前国家出台的相关医保政策及用药范围等规定并不完全了解,对医院缺少有效的群众性监督和社会监督,从而为一些误导消费的情况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参保人员入院后因为从心理上害怕得罪医生和护士会影响自己的治疗,因此,很多患者会一味地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各项安排,这又无形中“纵容”了医护人员,导致上述各种问题的出现。

三、提高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和学习,确保财务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一是明确相关责任人掌握协议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履行该协议,定点医院的各职能部门必须明确具体的责任人,深入学习协议的各条款内容,这样才能减少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协议中明确规定当定点医院对入院参保人员使用的药品高于国家或省级价格部门的定价;冒名顶替者或是不符合住院标准所产生的相关医疗费用;不能提供真实的病历、发票或是与参保病人的病情不相关的其它医疗费用;未经价格主管部门的批准而收费的项目等情况,均不属于医保报销的范围。因此,医院各科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按照协议条款开展各项医疗服务。二是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保险相关事宜。随着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定点医院医疗保险患者的门诊及住院率随之升高,大大加重了相关的工作量。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必须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设置相应的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及先进设备,财务部门应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医疗保险参保患者的住院登记,进行相关医疗费用的结算等工作。2.积极创新财务工作方法,加强与相关部门及患者的联系。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难度也较大。医保定点医院的会计核算与非定点医院相比,不仅要建立具体的收支明细科目,确保各项收支有凭据,在记账方式上应采用复式记账法,对医院发生的各项医疗保险费用要在相互联系的账上做双重记录。这种记账方式,一来可以明确了解医院各项医疗保险账款的往来业务;二来通过账户记录,可以将医院医疗保险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完整系统的呈现出来。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正在加快改革,给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因此,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积极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此外,还应从医院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与各相关部门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最大程度的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3.提高思想认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财务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用明确的制度遏制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性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内容,并将其科学合理的进行完善和细化,将财务规章制度的约束和防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韦健.医院药品管理与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7):94-95.

[2]贾爱华.刍议如何避免定点医院医保财务风险[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7:88.

门诊医保财务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创新

医院的财务部门在医院管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医院经济工作的关键。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医院的经营思想、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而且医院财务管理对医院的兴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医院能否适应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医院要想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将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提供给社会,从而达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就对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医院财务信息化网络建设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医疗行业的投入,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伴随而来的是,医院的客流量、门诊量迅速增加。而且医院的结算方式多样化,有现金、医保、新农合,从而就加大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工作量,怎样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很多医院面对的一个难题。加强医院财务信息化网络建设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具体来讲,医院财务信息化网络系统包括收费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和药品管理系统等。除此以外,加强医院财务信息化网络建设还可以提高财务工作管理的效率,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医院现代化、科学化管理。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的财务管理要建立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从而就要求医院严格按照《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等相关制度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严格做到应该收到的就要及时收回,对各项开支要实行科学地预算管理,特别是临时的支出要按照规定的手续办理。此外,处理那些外购支出的事项,都应该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同时要得到领导管理部门的审批。

三、提高医院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一般而言,在影响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中,风险处于关键性因素。通常医院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风险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医院的负债率普遍较高。通常,在医院的负债是由银行贷款和应付给医药公司的账款组成。医院在向银行贷款时,承担着一定的财务费用,倘若从医院中取得的借款不能够为医院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医院还要承担换本付息的重压。再加上医院应该付给医药公司的账款,如果不能够及时付款,就会严重影响到医院在客户和社会公众心中的良好信誉和形象。除此以外,付款期较长,还会助长药品价格的上涨。减少付款的期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药品的价格,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药品的价格,减轻病人看病的经济负担,而且医院可以依靠价格优势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有效地平衡经营风险是财务管理过程中重要的问题。建立健全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体系,逐步建立起财务预算的控制制度,从而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四、实行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

医院要积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经验,制定出适合医院管理发展需求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同时将些制度纳入到基础性成本核算工作,同时要在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的基础上实行成本全方位核算管理。当前,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深入改革,单病种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成本核算不是为了简单地核算职工的薪酬,而是通过核算来对为医院提供全方面的信息,借助成本评价和控制来降低医院的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要想切实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能力,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这主要是因为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责任感较强的人才队伍,才能够积极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服务。同时在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将职工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是由财务工作人员决定的,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将财务人员的素质放在首位,从财务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除此以外,在加强财务人员理念和品质培养的同时,加强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简而言之,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树立起法制人员的法制观念;二、加强对业务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人员仅仅具备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知识,强化对业务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内部环境,还涉及到医院的外部环境,从而就要求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由于在日常工作中,医院里的很多工作人员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去处理事务,没有创新精神,从而就不能够工作上的进展和突破。财务管理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位置,医院在管理方面都应该顺应时代经济发展潮流,加强财务管理创新,从而切实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靑.新时期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创新举措研究[J].财经界.2010年1月

[2]许仙忠.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J].中国卫生管理.2002年9月

门诊医保财务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医院管理;现金流量;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01-02

广义的现金是指医院的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其他货币资金,是医院最强的流动资产。通过现金流量可以了解医院经济活动的全貌,为医院管理者、上级有关部门提供非常有用的决策信息。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在全国的全面推行,现金流量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信息日益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金流量的内部控制管理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地位也会日益突出。

一、医院现金流量的主要特点

1.医院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不同。由于国家对医院的物价实行强制性、指令性的管理,只有国家批准开展并且有收费标准的项目才能在医院开展,所以医院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服务诊疗项目的价格和药品、耗材的单价,并根据病人在医院接受的诊疗项目和所消耗的药品耗材等进行收费。医院业务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是按医疗项目与国家公布的价格作为收费依据,通过门诊、住院等窗口收取的医疗服务收入与政府补助。医院的业务活动现金流出主要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人员经费、购买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以及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支出。由于病人的千差万别、病情的错综复杂和治疗手段的日新月异,以及对药品和各种医用卫生耗材的质量要求严格并且不能缺货等特殊性规定,医院的业务活动现金流出也呈现出开支项目多、数量大、并随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数量波动而产生季节性的相应变化。

2.为了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医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是医院通过引进新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扩建基础设施、增加医疗项目而发生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和淘汰已到使用期限或技术过时的医疗设备器械而发生的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入。医院管理者需要大量的资金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增加床位扩建病房以提高医疗服务品质、扩大医院规模、提高医院在区域医疗中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自有资金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只能寻求外部融资筹集医院发展所需资金,于是便走上了负债经营之路。因此医院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是银行借款和接受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财政项目补助取得的现金,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主要是归还各项借款本息。

二、加强医院现金流量的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1.建立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对年度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安排、科学调控。通过现金流量预算实现对现金流量的发生进行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医院应根据业务收支计划、上级核定的财政拨款数、设备购置计划、基建维修计划、往年药品、物资等库存占用资金情况、往来款项预计变动情况、投融资计划等,从医疗、药品、行政后勤等方面建立全面、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编制预算时以现金流入定现金流出,对支付给职工的绩效工资、药品与卫生材料采购支出应以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和预期业务收入情况为依据。预测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还需要根据预期业务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医院发展规划和可筹资渠道等因素合理制定。

2.完善业务活动现金流入管理,建立健全收入、票据、医疗预收款、医保结算款、退费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医院主要的业务活动现金流入来源于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因此,要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现金流量日报制度,及时掌握每日收入情况,确保收入日表与银行对账系统、收费人员每笔收入的相符。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加强对空白票据在购销登记环节的信息核对,严格管理手工发票,设立备查登记簿,防止空白票据遗失或盗用。合理设置不相容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设置专职的会计稽核人员,加强现金的检查监督,对出纳岗位、门诊挂号收费岗位和住院结账岗位进行不定期的、突击性的岗位现金盘点以确保货币资金账账、账实相符,认真核对每笔存入款项是否在时间上有推迟入账现象,防止医院资金挪用。医院应强化对医疗欠费的管理,要明确医护人员与各病区对医疗欠费的责任,建立医疗费用催收制度,明确各类疾病的预收款标准、催缴款的责任和时间等规定。随着医保制度的完善,医院收入中医保资金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参保病人在办理出院结算后,医保结算款成为医院应收账款的主要来源,医保结算款的返还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现金流量。医院一方面要针对各种医保体系的结算方式、时间、程序,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力求医保资金结算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奖惩考核机制,加大相关部门人员的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挂钩,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及时收回医院在医保中垫付的流动资金。为防止虚假退费套取现金贪污公款,对门诊、住院的药品、检查治疗退费必须提供原始发票、药品处方或检查治疗单,经药房主任或检查治疗科室主住及收费经办人签注退款理由,财务科长审查签字后,分别交门诊收费处或住院收费处负责人办理退款手续。稽核人员应严格审核收费人员每日上交的日报表和收据联,审核收据存根联是否连号,若有退票,是否收据的三联完整,相关签字证明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3.加强业务活动现金流出管理,严格现金支出的控制,加强现金支出的制约与监督。医院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并随医院的发展状况、外部环境变化同时结合医院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要建立完善的分部门逐级现金支出的申请、审批与审核、结算制度,所有货币资金支付必须按规定办理支付申请、审批和审核。要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各种款项支付,严格控制现金的使用范围。出纳员只能根据签章齐全的支付申请和会计审核后开据的支出凭证才能支取现金或开据现金支票。要建立部门用款申请制度,严格按现金流量预算的支出金额和时间排序执行。各部门要按年度预算提出月度现金使用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年度预算及月度现金规模提出意见,经医院办公会议批准后执行。预算外的现金流出即对于没有预算或超预算的支出,除按重要性原则由相应的医院管理层特别审批外,还要尽可能在预算计划内合理调配,减少资金短缺的压力。

4.加强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管理的控制。现在不少医院特别是大医院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大型设备购置,所需资金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但这些重大投资的经济会议财务负责人不参加,等到要用资金时,才通知财务负责人。由于所需资金投入的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取得的,贷款金额大、利率高、时间长,如果没有对基建和设备的投入做必要的风险评估,如在病人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资金大量积压,有可能会给医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建议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医院财务活动在总会计师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医院管理和监督,减少医院财务风险隐患。对于大型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购置建立投资项目评价制度,要有切合实际的投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依据可行性分析和科学评价方法选择最优方案。要建立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责任制度,并通过公开竞标、实地考察后才能签订合同,财务部门要参与监督基建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过程和决算。建立医院工程建设的医院基建核算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医院工程预决算、医院工程定额、医院工程合同管理、医院工程招投标、医院工程标准化管理程序和关键控制措施等。严格控制设备采购和基建项目的款项支出,建立严格的资金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

医院现金流量管理的运行是建立在动态而完善的财务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基础上的,只有将不同层次的财务职责、职权进行合理的分配、执行与监督,才能保证现金流量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才能防范财务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医院管理者要像重视医疗管理建设那样重视现金流量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要提高各环节参与现金流量管理的人员素质,确立全员全过程的现金流量内部控制意识,不断完善和规范现金流量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以适应新时期医院管理的需要。

门诊医保财务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医院管理;重要性;问题;对策

当前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则需要强化医院管理,对医院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努力提高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医院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以便于能够吸引更多的病人,为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工作,使医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增强,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努力提高专业技能。能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抵制不正之风,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并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对于医疗服务过程中不良行为要严惩。同时医院管理者还需要进一步对医疗纠纷和医疗投诉处理方法进行完善,确保医疗纠纷发生率的降低。在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上实施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定员定岗,医务人员可以竞争止岗,实行绩效工资,从而有效的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通过加强医院管理,还有利于更好的将各项财务管理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落实,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时准确对科室进行核算并建立科室收支明细,更好的理顺医院的各项财务关系。

二、现代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院管理重视度不够

目前很大一部分医院都过于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医院自身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对于医院管理却存在忽视,从而导致医院内部管理混乱。不仅医务人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而且职业道德素质较差,医院自身财务管理制度混乱,不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收费和药价管理,给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医疗质量管理薄弱,医疗安全存在隐患

虽然我国各个医院近年来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及医疗服务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也充分说明了部分医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对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视,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如没有仔细对病情进行观察,诊断治疗不及时,没有落实好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存在不合理的检查、用药及治疗情况,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时随意性较强,过于对检查器械的依赖,对处理管理不严格,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等。这些隐患的存在,都极易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三)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履待加强

目前我国各医院在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对人文素质培养和行风建设缺乏重视,这就导致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在医疗服务工作中态度较差,与患者缺乏良好的沟通,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对医院的形象带来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提高现代医院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一)医院管理应以以病人为中心

(1)提供全方位优质医疗服务工作

改变医疗服务模式,使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医务人员负责,为所管病人提供医学照顾、密切观察病情,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并提供心理支持,使医务人员更加贴近患者,密切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2)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重点抓好医院挂号、收费、药房、门诊等窗口,从制订方便群众就医的业务流程、符合病人需求的工作制度入手,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设施,关化服务环境,方便病患就医。

(3)实行公开透明服务,保障群众看病就医知情权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群众提供医疗机构科室布局、科室特色、专家信息和出诊时间、诊疗流程等医疗服务信息,方便群众就医选择。定期向社会公开医药费用信息,使群众看病就医明白消费。

(二)实行人本管理,重视医院人才队伍的培养

(1)尊重人才、相信人才、理解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多与人才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发现,发达国家的医院是把医生和病人都当作服务人群,充分体现医院的人文化关怀,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放心、安心、尽心努力工作。

(2)实行弹性工作制。随着工作繁J陀而紧张,很多人出现了“现代疾病综合征”。为了缓解此种情况,医院可推行弹性工作制,可根据自身特点科学设计。在医院严格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弹性工作制的实施,既增加了工作、生活的丰富性、趣味性,又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恢复体力,促进健康,取长补短,增长知识,还可提高工作效率。

(3)健全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激励不能仅限于有形的物质奖励,还应大胆创新激励理念,丰富激励内容,科学设计激励机制如口标管理、岗位竞争浮动工资制、利润分红制、晋职晋级、升迁、住房分配等但激励应以制度为准则,根据“人性的假设”,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异,实施不同的激励方式或相互兼顾,以最大化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为目的。

(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组织和管理好医疗收费

(1)规范公示收费标准。医院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收费信息系统,对收费统一代码管理,统一收费标准,而且收费信息系统与各科室管理系统进行联网,这样收费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各个科室,以便于更好实现对收费情况的监督。对于新增医疗收费项目和需要调整的医疗收费价格,需要在系统中进行及时调整。为了能够让患者及时了解到收费信息,需要在窗口边对收费价格标准进行公示。

(2)加强对收费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敬业精神的培养。对于医疗收费人员在其上岗前需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能够对相关制度和管理规定进行掌握,日常工作中需要经营组织收费人员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在增强业务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努力提高其业务素质。

四、结束语

目前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院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新形势下,医院需要进一步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实施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有效的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舒维平.创新医院激励机制之我见[J].财经界(学术版),2011,11(5).

门诊医保财务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医疗保险制度; 基金缴费; 作用

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负责建立的为解决劳动者因医疗、负伤和生育暂时丧失劳动能力后因治疗和生活问题,而给予经济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纵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方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在保险体系上,将原来单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改为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互助及社会医疗救助。

二是在基本保险的覆盖面上,将原来主要限于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改为城镇所有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以至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和自由职业者。

三是在基本保险费用的承担上,将原来全部由企业负担改为个人也要负担一部分。

四是在基本保险基金的构成上,将原来的劳动保险基金、劳动保险调剂金、劳动保险总基金相结合改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我国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这些改革,有利于相对减轻企业和政府的负担,分散个人和企业在医疗方面的风险,更好地保障城镇职工在基本医疗方面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维护企业职工医疗的基本权益,使职工看病有去处、费用有保障,实行医疗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医疗保障机制,根据财政部《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办法》,地方医疗改革制度以及集团公司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本单位特制定《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办法》。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独立核算,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医疗保险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进行筹集和使用。

一、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的规定向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收取的,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形成的用于保障职工基本医疗的专项基金。

第二,在集团公司医改领导组的领导下,设立医疗保险统筹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及其配套管理办法等的起草、制定和组织实施,医保中心内部若干业务科室,以便有效开展工作。医保中心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办事处,负责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辖区内参保人员的服务和监督管理。

第三,医保中心的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要纳入医保中心在银行开设的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医疗保险基金存款按规定的利率计息。

第四,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制度,医保中心和各定点医疗机构要签定医疗服务协议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定期办理费用结算。

第五,为方便职工报销,便于同定点医院结算,医保中心(办事处、代办处)可在当地银行开设专户,委托各用人单位财务部门代办结算报销业务。

第六,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和大病医疗保险基金。

第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缴纳标准:

用人单位缴纳比例:在册职工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工资总额的6.5%按月提取缴纳。

个人缴费比例:在册职工按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2%缴纳,由用人单位从本人工资中按月代扣代缴。

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医疗保险难搞,难就难在医疗费用的支出控制。医疗消费具有即时性、难预测性、道德风险大的特点。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根据保证基本医疗需求和与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水平相适应来确定用药、诊疗和医疗服务设施的范围和给付标准。在选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诊疗项目的具体方法上,国际上最近流行用经济学的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和比较药品或治疗技术的成本效果。例如,甲药单价贵,但见效快,病人很快可以康复上班;乙药单价便宜,但见效慢,病人需要休养,影响工作。如仅看单价成本,乙药看起来属“基本医疗”,但对两种药物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后,甲药就可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了。所以,基本医疗保险的界定是医疗技术问题,更是经济学上的问题,可以预计,成本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思想理念将影响未来基本医疗的界定和选择。

第二,实行基本医疗保险“板块式”的统账结合方式。即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之间割断联系,实行独立分别运作、分别核算、风险各自负责。个人账户管小病,主要用于门诊医疗服务和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服务,个人账户用完后全部自负。统筹基金管大病,主要用于起付标准与最高支付限额之间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服务,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板块式”账户运作方式首先在小病上设立个人账户,加强个人对小病的自我保障责任;其次,由于次数频、难控制的小病费用进不了统筹基金,减少了统筹基金透支的可能性,统筹基金集中解决大病,加强了抵抗大病风险的能力;最后,大病的医疗服务、药品消费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医疗保险管理机构把管理重点放在费用高又较容易监控的大病部分,集中力量抓主要问题,有利于提高统筹基金的管理效果。

第三,改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只能支付医疗费用的规定,划出一小部分预防疾病。按国务院文件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只能支付起付标准与最高支付限额之间的医疗费用,不能用于包括健康检查在内的预防开支。现代医学主张对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建议公民从35周岁起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主要检查一些与年老后发病率高的疾病相关的项目。经费拟采用各级地方财政拨一点,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一点,企业与个人出一点的方式来筹集。这样做虽然会增加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部分开支,但从长远来讲可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或减轻慢性病的发病程度,大大节省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用于医疗费用的开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生命质量,减轻个人及其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和亲属照顾的压力。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的作用

第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集聚了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力量,加上政府的资助,对患病的劳动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其社会化程度高,有利于劳动力流动,减轻企业社会负担,促进企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此同时,还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激励劳动者积极工作,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保证作用。

第二,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主要依靠劳动报酬维持,而健康的体魄又是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前提条件。劳动者一旦患病,不能从事劳动,正常收入中断或减少,势必会影响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生活。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使患病的劳动者从社会保险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尽快恢复身体健康,重新从事劳动,取得经济收入,从而可以有效地帮助患病的劳动者从“因病致贫”或“因贫致病”的“贫病交加”困境中解脱出来,并能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

第三,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依靠国家、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力量,筹集卫生费用,积极发展各类卫生保健事业,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发展战略目标,从而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乃至民族昌盛、国家富强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首要的生产力。因之,疾病的医疗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医疗费用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费用。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劳动者减少疾病,生病得到及时治疗,恢复身体健康,并以健康的体魄投入生产劳动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五,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医疗保险,对于劳动者来说,虽然在考虑其劳动状况,如工龄的长短、劳动条件的差异和贡献大小等时有所差别,但它并不与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劳动质量直接挂钩,而是保障劳动者在患病后有均等的就医机会,依据其病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给予必要的医疗保障。因而有助于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结合和统一。

第六,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培育全民自我保障意识,实行自我积累,增强自我医疗保障能力,控制医疗费用,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以及提倡适度医疗消费,发扬互助共济精神,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