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未来商业街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未来商业街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广州番禺区万博地下空间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 ; 复合、整体型地下综合体
1. 地下空间的基本概况
地下空间是指属于地表以下,主要针对建筑方面来说的一个名词,它的范围很广,比如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地铁,矿井,军事,穿海隧道等建筑空间。[1]
我国地下空间发展从起初的人防地下室(主要以人防工程为主);发展到地下商业城(人防工程与车库、地下街等设施结合,功能较单一);到地下服务城(轨道建设高峰,轨道与地下商业、车库、市政设施结合);发展为复合、整体型地下综合体,这种复合整体型地下综合体功能复合、空间集约、建设整体――轨道+地下交通系统+停车库、商业+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区域统筹设计+集中开发。功能不断丰富完善,形成改善交通拥挤,人车分流的地下城。这也将成为未来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结合广州番禺区万博地下空间设计分析,试图总结目前复合、整体型地下综合体的一些特点,对未来地下空间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广州番禺区万博地下空间设计实例
广州番禺区万博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勘察设计(以下简称万博地下空间)位于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迎宾路段,番禺迎宾路与汉溪大道交汇处。建设内容包括万博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周边地块连接部位缓冲区以及地面景观广场。万博商务区位于番禺区北部,长隆旅游度假区东侧。规划地铁7号线经过该区,设有万博中心站(原名鹤庄站)。
目前,该区域正规划建设番禺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五星级酒店、商业广场、购物中心、数码产业总部、智能产业总部、汽车文化商贸中心等9大项目。万博地下空间建设的目的是分担地面交通,整体统筹地下商业开发,核心解决地铁站点周边9大地块的整体开发问题。成为一个结合TOD发展的地下枢纽城,一个为周边提供交通支撑的地下服务城。通过这个由番禺区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地下空间将整个万博商务区9大地块连成整体:以汉溪大道与万博二路的十字轴的地下进行公共地下空间开发的范围。(图2-1)
万博地下空间形成“十字主轴、交通环路、两大分区”的结构。十字主轴以汉溪大道、万博二路地面以下十字形空间形成地下空间基本构架;东西全长约780米,宽约100米;南北总长约630米,宽约40米。
图2-1 广州万博地下空间总平面图(来源:作者参与项目方案总平面图)
2.1广州首个建筑工程方案与控规同步进行,规划在建筑工程方案深度基础上的反推。
建筑方案的设计为控规提供相关设计数据,使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相辅相成,并对现行地下空间管理办法进行补充,为之后的报批报建提供依据。
2.2地下缓冲区解决权属划使地下空间无缝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公共地下空间建设,提高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将各出让地块连成整体,形成核心区地下城,这也是地下空间由点向面发展的开端。
集约城市用地,统筹地下空间核心区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整体开挖,实现核心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分区,无缝衔接。
2.3 地下交通系统――人车分流
2.3.1车行交通:为提升万博地区交通整体服务水平,疏解对外交通的瓶颈、提高路口通行能力、提高关键通道和节点的运作水平,根据交研所交通咨询报告,提出的对外交通与内部道路的优化方案,万博地区整体地上地下交通系统经评估可支持万博地区的未来整体的开发建设。
地下道路系统由2个市政隧道、1个地下主环、2个内部次环和6组出入口构成。地下道路面积约13.88万平方米。
市政隧道(-1F)双向两车道设计,保证万博中央商务区南北两侧的快速交通转换;实现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交通的立体分离。
地下主环(-2F/-3F)单向三车道,解决万博中央商务区各地块车辆快速进出,减轻地面路网的压力;
内部次环(-3F)单向两车道,加强各地块停车库的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停车系统;
出入口隧道分别设置于万惠一路、汉溪大道、万博二路南北侧,实现从广州进入万博的快速交通转换。
2.3.2步行交通:地下步行系统由公共通道、下沉广场、集散广场、步行通道、垂直交通构成。
地下一层步行系统,以万博二路、汉溪大道十字公共通道为骨架,商业街主通道宽度不少于11米,局部扩大为18M;南北向宽度不少于11米;与周边地块的步行通道形成网络式结构,与负一层出租车停靠点相连;结合地铁站设置下沉广场作为地区人流主入口;
共设置42 个垂直交通和14个集散广场,满足安全疏散要求。
负二层步行系统,以十字主轴公共通道为核心,通道宽度不少于8M,与周边地块形成脊状式步行结构,与北侧地下公交首末站相连。
设置24 个垂直交通和12 个集散广场。公共通道功能的独立性,保证24小时向公众开放。
2.4各层平面设计
2.4.1地下一层主要功能是地下商业、地铁风井设备及西站厅。地下一层由于有空调风管和综合管廊,商业空间的层高6.5米~7.5米,除去垫层100mm,梁高700mm~1000mm,设备风管、消防水管等商业净高为3.5米。(图1-3)
公共地下空间沿十字形公共通道形成步行商业街,沿汇智三路形成半地下骑楼商业街。
从人的行为特性方面,地下商业街容易让人失去方向感以及上下移动增加的距离给人造成“迷宫感”和“疲劳感”,地下商业设计上流线避免曲折,人行通道除与天河城地块毗邻的位置进深较大设置两条商业动线外,其余均设置一条主商业动线。其次利用地面绿地开露天天井,增加室内的自然采光。本层公共人行通道宽度11米宽,分为两条则每一条都要满足6米宽。公共人行通道作为公共通道存在,与周边地块设置连接口,通过步行通道与公共地下空间联系成整体。南侧利用高差沿万博一路、万惠一路设置两个市政隧道,并与出租车停靠站结合。商业空间与公共交通同层布置,使地下空间地面化。
2.4.2地下二层主要功能是地下商业、7号线万博中心站厅层。沿万惠二路形成地下主环(南侧),设置一个公交车首末站。商业空间的层高6.5米,除去垫层100mm,梁高700mm~1000mm,设备风管、消防水管等商业净高为3.5米。(图2-3)
公共地下空间沿十字形公共通道形成步行商业街,沿万惠一路形成半地下骑楼商业街,与地面公园景观的水平相连。(图2-2)
图2-2 广州万博地下空间汉溪大道剖面及万惠一路骑楼商业街
(来源:作者参与项目方案图)
地下二层商业与地下一层相比商业价值有所下降,为了使其商业空间丰富吸引人群,通过增加内天井,中部地铁站厅,在沿汉溪大道东部用地进深较大的地方设计为威尼斯风情水街,北侧为半地下骑楼商业街。商业动线主次分明,主动线成环,商业空间丰富,提升商业价值。本层人行通道宽度8米宽,同地下一层一样与与周边地块设置连接口,通过步行通道与公共地下空间联系成整体。
图2-3 广州万博地下空间地下一、二层平面图(来源:作者参与项目初步设计图纸)
2.4.3地下三层主要为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及地铁站台上空。层高为4米~4.8米,标高设置主要考虑与周边地块相连接处标高。公共地下空间面积约7万平方米,约提供2127个停车位。
沿万惠一路形成地下主环(北侧),万惠二路形成综合管沟(南侧)。各区地下车库均根据地下市政环路的设计要求,设置地下次要环路,与地下主环路、周边地块次环相连互通,并沿环路两侧设置隔断与停车车库分隔,以保证次环的车流通畅。各停车库之间通过地下车库内部次环互联互通,形成整体。
2.4.4地下四层主要为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及地铁站台层及区间隧道。层高为4米。公共地下空间面积约3.6万平方米,约提供1060个停车位。
沿万惠一路形成综合管沟(北侧)。
图2-3 广州万博地下空间地下三、四层平面图(来源:作者参与项目初步设计图纸)
2.5.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节能
万博地下空间设计中采用成熟先进的绿色智能市政技术集成,实践绿色环保理念,统筹地下市政设施,运用综合管沟,中水利用等多项绿色市政技术,形成绿色环保、高效节能、资源共享的广州南拓城市中心。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通过市政设施下地和降低地面建筑密度释放更多公共绿地和绿化空间;通过增加地面公共绿地、对公众开放的屋顶绿化,提升环境,突出绿色生态理念。
未来商业街发展趋势范文2
2003年,可谓是商业地产年。随着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和MALL(摩尔)等新兴业态的引入,商业地产开发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其中尤其是大型购物中心,也就是MALL的这一概念也被炒得热火朝天。那么,这种繁荣究竟能持续多久?繁荣背后有没有潜伏着危机或问题?商业与地产应如何走向真正的战略合作?为此,中国商业政策研究会、中国城市商业网点联合会、《商业时代》日前在京联合召开了“2003中国商业地产新走向暨MALL论坛”。来自商务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家乐福、欧倍德等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及著名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代表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并与各地业内代表进行互相交流。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中国商业地产将呈现订单化、大型化、规范化三大趋势。“订单化”是指地产商开始按商业订单开发店铺;“大型化”是指大型的摩尔商业城自国外引入后迅速成为潮流;“规范化”是指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商业网点立法进程,以改变目前网点配置的不合理局面。尤其是MALL热的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们呼吁,今后政府应加强对商业网点尤其是大型MALL建设与开发的规划,以引导商业地产健康有序的发展。论坛会期间,商界、地产界巨子与行业组织负责人参观、考察了正在招商的北京“巨库”大型商业MALL项目。这是国内首个体验式主题卖场,完全面向年轻消费者,以经营时尚商品及休闲娱乐为特色。
系列四:当回商铺“星探”
特约撰稿:徐世恒 北京中资行房地产顾问公司副总经理 摩登生活方式工作室 首席设计师
2003年在中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商铺投资热潮,这股由南到北的商铺旋风让我们着实体验了一把。在这次旋风当中,各地的媒体,以及一些全国性的财经类媒体也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让原本一些商业氛围并不浓,投资意识并不很强地区的老百姓深深的记住了一句话“一铺养三代”。
就连一些不是老板的,手中有些闲钱的白领人士和部分的中产阶级,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股“旋风”中,让原本门槛较高,总价动不动就需过百万的商铺投资,也实行了亲民政策:手里有十几,二十万元的闲置资金也可以做一下“铺主”。还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也纷纷表示,商业地产在企业发展中,将是一个很重要的板块,更有一些企业将商业地产所占的投资比例放在了第一位。
在房地产开发商看来,这样的现象应该是很高兴的事情,只是作为关心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关心商铺投资者利益的观察员来说,有责任,也有必要提醒那些想在新一轮房地产淘金热潮中或利的地产企业,以及那些想投资商铺的投资者们,商业地产,商铺投资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科学。在投资之前,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和准备工作。
记得李超人曾说过投资房地产最重要的就是地段、地段、地段,但是;投资商业地产不仅仅是考虑地段这么简单,地段在一个已成功运营起来的商业地产项目中只是属于一个重要的硬件部分,而地产商和商铺投资者在充分考虑了地段的因素之外,更要考虑的是项目的定位、商户结构、经营管理、推广等更重要的“软件”部分!
在这方面比较有说服力的案例有北京站前的恒基中心,广州火车东站的中泰广场及位于广州中山五路的中旅广场。以上的三个项目其地段都相当不错,都有大量的人流、车流,但是开发商和投资者并不能让这些人流、车流变成企业与投资者都非常关心的现金流及投资回报。究其原因,是因为开发商在项目的定位不准确,不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管理团队不完善、商户结构不合理、就充忙将产品推向市场,结果当然是终端消费者不买单、经营者不能赚取合理利润、投资者不能得到合理回报、开发商忙着对已开业的商场以及管理团队的重新调整,项目所在地的税收部门没有收取到合理的税费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这三个项目当中又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位于北京站、长安街旁的恒基中心,其写字楼部分不乏像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事处这样的单位,旁边还有北京站、中粮广场、中国海关等不乏人流、车流的场所,但是恒基中心的商场部分在开业之后不断调整后,经营始终未见起色,在不久前索性将商场还在营业的客户全部清场进行彻底的大调整。重新开业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笔者看来,恒基中心的商场部分并没有像国内的地产企业靠出售部分商铺,滚动开发,而是作为保留一个完整的物业采取长期收租的方式来获取利益,这样的商业地产项目相对那些出售部分或全部出售的项目,其风险相对已减低,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主要是发展商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其管理团队的高层多还是一些港籍人士,缺乏对内地、北京各种风土人情、人口结构、可支配收入、购买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有着充分了解的本土高级管理人员。派来的几任总经理本身也不清楚自己能在这个城市、这个职位还能干多久,还需要有对新的地区,新的职务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而且该项目在进行前期的定位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项目所在区域的特殊性,也没有认真思考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京、津、唐、区域经济领头羊所能取得的辐射效应、聚集效应。如何将北京站、长安街这些重要的元素做有效的整合。发展商更多的是将以往在香港经验搬到北京(曾经也有港资的地产企业将在香港的户型原封不动搬到北京做住宅项目的,而忽略了北京与香港在气候、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性。)笔者以为,恒基中心这样的项目如果有准确的定位,良好的管理团队,认真去了解祖国大陆的同胞,凭借发展商的资金实力,是完全有可能守到云开见月明那一天的。
但是,作为购买商铺的投资者来说必须,也一定要清晰地知道,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把所谓投资型的商铺推向市场的那些开发企业,又有多少是具备了资金实力、优秀的管理人才、有社会责任感的?那些开发商在开出所谓的年回报率,包租的销售条件,又有多少是能够兑现的呢?有些投资者在本身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匆忙入市,他们以为:购买商铺时首付50%,把商铺出租出去,月供可以在租金中支出。可是投资者没有意识到,以上所述的多种潜在的风险,像恒基这样的房地产企业,无论资金,还是经验在现阶段来讲都还算是有竞争力的,但其在商场的定位、及运营上也出现了问题,因为商场有一段不短的时间里是空置的,是收不到租金的。更何况现阶段中国的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大多数在资金实力、专业经验、人才储备等方面与恒基这样的港资企业比都还有较大差距。
像广州这样商业氛围、投资意识很浓的城市,就有不少项目在业主已经拿到商铺时,由于发展商在招商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导致许多项目建好了三五年,但商场不能营业的现象;还有不少项目由于开始的定位就不准确,以至商场在勉强开业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里已经调整了很多次,但效果仍不理想。投资者的租金自然也就没有保障。而那些发展商所谓的返租回报,也不过是在玩一个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把戏,在原先商铺的销售价格上提高50%甚至更高,把高出部分的价格给投资者发放所谓的回报率,但这样的把戏又能经得住多久的考验?至此,那些准备用租金收入来支付银行贷款的投资者可要小心,如果不能确保还款的前提下,(没有租金,也能向银行还款)以商铺作为一种投资,风险是很高的。
还应提醒那些曾经在投资住宅房地产获得收益的投资者,住宅产品与商铺在属性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你购买的住宅在入住率不是很高的前提下,也能出租出去,但一个商场在没有达到60%的面积可以营业的情况下,你投资的商铺是不可能单独出租出去的,诺大的一个商场是不可能专为某一个商铺提供照明、空调、清洁、保安等服务的,而消费者也不会去逛只有几个商铺开业的商场。以上我们说的是如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这种业态的商业地产项目的一些特性及容易遇到的问题。
而投资像社区商铺(北京叫底商)、商业街这样的项目,投资者在考虑了地段等硬件因素之外,还要注意的是社区的规模,能否足够支撑其商业部分的运营(该社区是否有足够的消费者能够让在此经营的商户能赚取到正常的利润,如果规模够了,发展商在做商业规划的时候,是否对该社区的商业业态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是否对一些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在数量上有一定的限制。)当你面对的是商业街项目时,要考虑的是商业街所处的区域位置是一个什么特性,这个区域的人口结构是怎样的?这个商业街的定位是仅仅为本区域的消费者服务的还是能满足其他区域甚至是更多的外来游客的消费需求。发展商在对商业街的规划时是否站在终端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商业街的长度、宽度是否合理(并非越长越好,越宽越好)北京的大都市商业街就很长,很宽,但是这反而破坏了商业街的商业范围,消费者在逛街时会觉得不够方便,会觉得很累。)
发展商在处理景观时,是否将能够吸引消费者延长消费者逗留时间等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设想一下,当你作为消费者时,在逛一个商业街时有许多吸引你的东西,让你留连往返,让你原本只是打算随便看一看,结果花了不少预算以外的开支。
在投资主题商场、批发商场时,衡量的标准是除了地段等因素之外,该商场的交通是否便利,是否具备进出的各种货车顺利通行的条件,发展商在定位的主题上其售价与租金是否合乎该行业的标准。该行业的生命周期如何?发展商有没有与这些行业的领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行业的一些著名的企业是否与项目签定了租赁合同,该行业的相关领导部门与协会有否给予优惠政策和相关支持,该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具备了支撑该行业的批发市场的必要条件:生产企业、交通条件、辐射能力等,应知道,批发市场和主题商场的租金收益是最高的,而经营风险和难度也是较其他商业地产业态很高的(个别的批发市场的商铺、柜台租金,达到每平米每月10000元,每平米的年租金收益高达12万,这样的租金是取决于该商铺一年达到的营业额,而这样的批发市场在全国范围来讲是不多见的)。在笔者看来,具备做全国性、拥有很强辐射能力的批发市场条件的城市和地区非常有限。
我们可以对未来的中国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做一个大胆的预测,在2005年前后,在中国各地会出现“商业地产问题现象”:一、发展商给商铺投资者的回报率不能充分兑现;二、不少项目由于定位不准确,进行反复调整;三、一些商场在开业不到一年,就要关闭;四、发展商将商铺卖给投资者后,对后期的招商、开业等工作就置之不理,投资商铺者只能是望铺叹气,毫无办法;五、一些项目由于发展商实力不够,出现项目烂尾的情况;六、个别发展商打着做商业地产的幌子,实行圈钱目的的,出现卷款外逃的现象;七、境外资金、基金加入到商业地产淘金的队伍,带来全新的理念、经验的同时,也给国内的发展商带来了压力,也让那些不思进取的地产企业出局;八、零售商在继续做零售业的同时,也会在商业地产领域进行投资,同时;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在做商业地产开发的同时,也会涉足零售业的投资,这种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零售企业希望有长久租金收益的优质物业,地产类企业需要充足、稳定的现金流;九、未来的中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二房东企业,并且会形成集团化的趋势,这些二房东不是采取先买地再开发的模式,而是从原先的业主手中租下10-20年的合约,将物业的功能进行调整,采取统一经营管理,收取高额的租金价差,这些二房东当中既有世界500强的零售企业,也有知名度很高的洋快餐,还有国产的专业二房东企业,有意思的是这些企业在二房东项目上的利润率要远远超过他们的本行,而那些专业的二房东地产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似乎也并不比传统的房地产企业获得的收益要低,有的甚至要高出许多;十、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有关研究不同地区消费者不同消费习惯的机构,而这些专业机构会与生活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些机构在不久的将来,与世界一流的制造企业、设计企业合作的机会,会远远超过他们与房地产企业的合作。
未来商业街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商业街;规划;定位;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02405
1 调研背景及目的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时,无锡进入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既是无锡市“十二五”的奋斗目标,也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无锡的殷切期望。如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就无锡而言,建设创新城市、加快产业升级是核心任务。当前,无锡市人均GDP已超过1.3万美元,资源驱动早已进入瓶颈期,投资驱动也进入了稳定期,粗放的资源换增长、投资换增长效应已大大衰减。无锡经济要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必须摆脱原有发展模式,加快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在此背景下,无锡市提出来建设“三地三中心”的目标任务,“三地”指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旅游度假胜地;“三中心”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其现代产业体系的提法是:以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江苏省商务厅于震副巡视员指出:“‘十二五’期间江苏要在全国成为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先行区,内外贸互动发展的实验区,现代流通产业体系建设的领先区,流通业品牌化、信息化、资本化、国际化、低碳化的示范区”。其中“特色商业街”的发展是无锡市建设商贸物流中心、促进商业业态创新和推动“四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此,课题组调研的目的是为无锡市特色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和品牌提升提供信息支持。
2 无锡主要特色商业街概况
2.1 南禅寺商业步行街
2.1.1 概况
无锡南禅寺位于无锡古城南隅、古运河畔。据史载:南朝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崇尚佛教,在全国大兴寺庙,无锡当时也兴建了不少寺庙,其中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护国寺,位列梁溪十大刹之第二。唐高宗咸亨年间(670-674),改名灵山寺,北宋仁宗时赐名“福圣禅院”,百姓因其地处南门而称为南禅寺。南禅寺内的妙光塔,建于北宋(1104年),由宋徽宗赐名“妙光”。塔为七级八面楼阁式内木外砖结构,高43.3米,塔基为青石须弥座,檐角悬挂铎铃。南禅寺及其妙光塔已成为商业街的标志性建筑。
南禅寺商业步行街其前身为20世纪80年代始的南禅寺文化商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00年2月29日,南禅寺文化商城规划方案出台,在以妙光塔为中心的南禅寺景观区基本建成后,文化商城由此向南扩展至跨塘桥,西起古运河,东至向阳路、槐古路之间,已建成商业用房9.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
2.1.2 主要业态
南禅寺商业步行街是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作为无锡老牌商业街,它已在中山路南端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商业体。
南禅寺商业步行街有如下几大功能拓展市场:
(1)古玩字画片区。
自商业街成立以来古玩字画一直是最主要的业态之一,经过市场规划和调整之后,在2010年年底形成了以“妙光街淘宝楼”带和“紫金古玩玉器城”为主的两大古玩片区。
“妙光古玩珠宝一条街”在经过10几年的打造业已形成无锡最主要的古玩珠宝一条街,全市近三分之一的珠宝批发量来自这里,一年成交额过亿元,目前有经营户50多家。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淘宝楼。淘宝楼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入驻商户50多家,一楼经营黄金珠宝,二楼经营玉器、翡翠和银饰品,三楼和四楼以古玩字画经营居多。作为“妙光古玩珠宝一条街”中的升级点,淘宝楼将古玩传统的“地摊军”销售模式按照资源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和衔接链式化的经营理念,将珠宝古玩的原材料集散交易、批发、展示、拍卖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并全面开放,与南禅寺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交易平台和收藏大市场。此外,市文物公司南禅寺门市部也入驻古玩淘宝楼,无锡市文物公司始建于1961年,是我市唯一一家从事文物艺术品交流业务的国有专业机构,这对淘宝楼信誉的提升有较大帮助。
位于紫金广场的紫金古玩玉器城,总体面积30000平米,以玉器珠宝的生产、加工、拍卖、鉴赏、会展等为一体,于2011年开业。据无锡市收藏家协会贾扬透露,该商城因与淘宝楼功能定位重叠,以及无锡惠山古镇缺乏文化及商业氛围,该商城里的所有入住商家将搬迁至古镇。在上述珠宝相关产品之外,该条街上,还有以收藏邮票、钱币为主的邮币卡门店50多家。
(2)风味小吃片区。
风味小吃永远是旅游景区的主要业态,在这里历史最久远、最知名的是穆桂英美食广场。“穆桂英美食”的前身是创建于1946年的倪氏桂花点心店,1956年更名为穆桂英点心店。经过六十多年的创业发展,“穆桂英美食”已拥有“中华餐饮名店”、“中华名小吃”、“中国驰名商标”等一系列殊荣。目前“穆桂英美食”分两个门店营业,其一为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的“一帆风顺大酒店”;其二为3000平方米的“中外名小吃美食广场”。
除此以外还有“南门头上美食街”,该街以南禅寺古运河码头为起点,沿古运河水弄堂一侧,有数百米的亲水步道。步道边白墙黛瓦飞檐的商铺全部为清一色的特色餐饮,设计时尚但门面不大,食客可同时享美食、赏水景。目前已入驻国内美食品牌商家30多家,既有以王兴记、王裕兴、熙盛源、张嫂子镇江锅盖面、王裕兴肉庄等“老字号”领衔的本帮特色品牌,又有金陵酸菜鱼、武汉好吃佬和成都小吃等国内知名小吃。除上述小吃以外还有品牌连锁,如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COCO、塔罗塔克等。首批引入16家台湾美食店铺,已经基本撤出。
在该片区还定期举办美食展,例如,2013年11月举办的“十一”黄金周南禅寺金秋美食节上就有100多个展位、300个各式小吃品种,汇集了中国大运河沿线33个城市的美味,以及其他中外名小吃。据江苏南禅寺企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统计每天吸引食客上万人次。
(3)花鸟鱼虫片区。
该片区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年的历史,经营项目有鸟、鱼虫、宠物狗、猫等各类品种店铺摊位达80多家,虽然数量较多,但面积不大,除少数鱼类产品以门店经营外都是最原始的摊位为主,卫生脏乱,特别是鸟类宠物区空气污浊,空间狭小。花木类产品在2010年后搬迁至紧邻的无锡文化工艺品市场一楼,搬迁目的是使花木展示空间及经营更加规范。
(4)特色小商品及旅游工艺品片区。
该片区目前主要集中在一路之隔的无锡文化工艺品市场二楼和南禅寺地下广场。文化工艺品市场主楼二楼面积共计7500平米,为文化工艺品区,有店铺150间,面积从10平米至60平米不等,少部分有100平米以上。经营项目包含玉石珠宝、陶瓷古玩、书画字画、木雕奇石、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引进了南京云锦、扬州漆器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品牌。由于该市场开业时间较短,本地居民及游客并不熟悉,因此人流量较低,致使所经营的店铺生意冷清,部分商铺已经撤出。该广场共分五大区域,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约有350个商铺,每个区域的业态定位都非常明晰。具体是:A区以旅游工艺品为主,该区所经营的商铺数量约为80家。B区是小商品、小百货;C区是箱包、电子产品;D区是服装、精品百货;E区下沉式广场则是品牌专营店。在实地走访后发现,由于商铺所经营商品在质量、价格和品牌等方面没有其独有的特色,该广场的350个商铺中大部分门店已经撤出,致使人流量比较低。
(5)书刊音像片区。
书刊音像类产品主要集中在南禅寺书城。该书城位于南禅寺旅游景区中规模最大的2号仿古建筑大楼内,经营面积3000多平方米。一、二层经营书刊,三层经营音像制品。经营模式是分区出租,目前有数十家书商进驻,经营品种为图书、音像、旧书、字画、文化用品等。书刊种类齐全,尤其是中小学教辅类书籍较齐全,价格低廉,均为原价的6到8折。但其所销售的书籍与正规渠道所售书籍比对之后发现多为盗版,产品陈列杂乱,没有文化气息。在大众点评网上129人点评中,有90%的人都提及盗版,杂乱是其关键词。
(6)茶叶及相关产品片区。
茶叶及相关产品是由无锡朝阳集团在南禅寺旁的槐古路所开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具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朝阳茶叶市场,与无锡文化工艺品市场一墙之隔。市场拥有店铺近50间,入驻全国各茶叶产区的商户50余家,形成了以无锡、宜兴等绿茶为主,兼营安徽黄山绿茶、福建红茶、云南普洱茶等一批中国名茶和根雕茶艺器具以及陶艺工艺茶具的特色茶叶专业市场。这一片区有效的增加了景区的产品种类。
2.1.3 政府相应规划
“十二五”期间,该街区应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依托紫金广场、运用现代商业运营理念,进行本土化科学布局管理。对古玩古币工艺品、茶文化体验、佛教文化用品、民族文化工艺品等产业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规模。在原来业态为文物古玩、书画艺品、花鸟鱼虫、古旧家具、邮币交易、图书出版、风味小吃的基础上,以打造“无锡首席淘宝旅游主题街区”为目标,引进国内一线品牌加盟,将该街区建设成以淘宝、购物、美食、休闲、娱乐、文化等业态为主的特色街区。
2.1.4 停车及交通状况
南禅寺停车车位主要有旁边的无锡工艺品市场主楼地下一层地下车库:拥有近300个车位。地面有停车广场,可同时停靠近30辆旅游大巴。除此之外还有紫金广场地下停车场的200多个车位。
公共交通主要有公交105路、201路、24路、313路、40路、81路、312路、53路、67路、85路朝阳广场站。地铁一号线即将于2014年开通。
2.2 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
(1)概况。
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是无锡市最完整,具有高度复合多元文化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是宗教、泉茶、江南曲艺等传统文化集聚区,《无锡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确定的五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街区面积30公顷,常住人口3600余人,按照规划修复等要求,上述常住居民已经全部迁出。
惠山历史文化街区傍山而存,临水而建。古街以惠山浜、龙头河为水轴全长980米,两侧延伸出两条横轴分别为惠山横、直街及宝善街。惠山直街长420米,惠山横街长150米,两街相垂直并成为古街的主要通道,宝善街全长630米,成为古街内最长的旱路。平行于直街的龙头河两侧,延伸出上、下河塘片区。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惠山古镇有着江南古镇特有的水旱街坊空间格局,密集穿插的祠堂群融于水旱街中,街尽头是锡惠二山,使得古镇的水旱街坊独具风韵。然而,曾被誉为惠山“黄金水道”的惠山浜,现不仅基本丧失了水运交通功能,水质污染也较严重;水旱街坊的旅游功能和特色没有得到发挥,缺乏规划和统一管理,面貌杂乱。2007年12月,惠山古镇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通过对龙头河(惠山浜从宝善桥至浜底龙头下的部分河道)、烧香浜的水域整治,改善河水水质,修建古韵古色的亲水步道,重现河道两旁景观,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致,一条以龙头河为轴线的充满惠山旧貌古韵的特色风光旅游带已于2008年建成。
目前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建筑经修缮基本恢复了旧貌,文化特色有一定的彰显。主要有古镇祠堂文化:无锡惠山古代祠堂群以其浓缩的中国祠堂谱牒、堂号文化在国内独树一帜并引起关注。在不足0.3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和分布着118处唐宋至明清的祠堂建筑和祠堂花园,分别有庙祠、宗祠、先贤祠、忠孝祠、专祠等11大类、22种共80多个姓氏的庙祠,为中华祠堂文化的“活化石”,体现了忠孝节义的儒教文化价值观,对中华谱牒学及祠堂文化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内乃至世界独有的文化现象。尤其在坚持把握正史、方志的同时,在涉及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现代学科的研究方面,可以弥补历史资料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祠堂为“寻根认祖”提供依据,对联系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裔归祖认宗,促进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意义非凡。古镇园林文化:惠山古街的祠堂园林有别于苏州园林,多为休闲之用,并非常住之所;惠山古街的园林巧用天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融洽成景,以真山真水造园,自成一派。街区内寄畅园、惠山园、黄园、留耕草堂峰叠峦秀,翠拔蓝天。锡山龙光塔借景于祠堂园林内,园因山得名,山为园增色。尤其园内亭台倚山,楼阁临水,泉水淙淙,古木参天,峰回路转。全园环境清幽,景色秀丽,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成为中外游客来锡旅游的首选地。古镇泉茶文化:惠麓一带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其中以二泉最负盛名,其生于石骨,源自山中,四季灵浆满池,为历代名家公认。国内自称天下第一泉众多,但唐代茶圣陆羽品宜茗者,评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因此而得名。次者,实为国内第一也。李绅也将二泉泉水誉为“人间灵液”。1200年来,二泉使文人雅集、天子折腰,大文学家苏轼多次带好茶来惠山品泉,并留下歌颂二泉的千古名句“独揽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所画《惠山茶会图》,形象地描绘出文人雅士云集惠山集会品茗的情景。清代康熙、乾隆每至惠山,必到二泉品茗,并为二泉吟诗题字。由此可见,惠山天下第二泉,自古就是中国赏泉品茗文化的中心。古镇名人文化:无锡惠山自古为江南著名游览胜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自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激赏惠山钟灵毓秀、地杰人灵的诗词书画成为厚积千年的历史珍藏。品读这些作品,仿佛在和李绅、皮日休、苏轼、杨万里、赵孟\、倪云林、文征明、海瑞等众多文人畅叙神谈,还能与康熙、乾隆品茶论禅。上世纪40年代,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在惠山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如今已成为世界名曲。当年二泉以水驰名全国,而今结合乐曲名传世界,实乃名泉妙曲,相得益彰。古镇祠丁及泥人文化:古代祠堂不住人,全靠祠丁看护,祠丁一般家境贫寒,看到惠山泥土粘性强,闲暇之余便捏泥人出售以补贴家用,久而久之形成泥人文化。文献记载,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于明清时达至鼎盛。惠山泥人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多位国家级著名泥塑大师还应邀出访美国、日本等国进行表演交流,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而经过世代繁衍及演变,目前祠丁虽为数极少,但已成为惠山历史和祠堂布局、祠堂文化的活字典。
(2)主要业态。
目前该街区空间布局划分为五大部分:祠堂文化体验区、惠山博物馆聚落、惠山艺术街区、老惠山、新体验区、水街风情文化休闲区,以全面展现古镇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民俗风貌和水乡风情。具体产品有惠山祠园观光、祠堂文化研究所及展览馆、中华百家姓氏园、惠山古镇博物馆、名人博物馆、私人收藏博物馆、遗址博物馆、地方手工艺人作坊、当代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品交易市场、主题茶吧、文艺书店(先锋书店)、主题餐厅等。
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该街区商业氛围不浓厚,没人气,与前期规划相差很大,餐饮类和旅游工艺品类等业态缺失严重,有游客说这就是典型“鬼城”。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原住民已经被搬出,其生活状态和场景已被忽略或破坏。二是各类经营门店的进入没有明显定位,虽进入古镇的人多,但也只是匆匆而过。
(3)政府相应规划。
“十二五”期间,要在该街区核心保护区内,以老字号,非遗项目、惠山泥人、锡绣、传统小吃为主要经营特色,重点建设“惠山古街民间美食一条街”和“惠山泥人一条街”。在风貌协调区内,沿御水道惠山浜,通过垂直的巷道,建设滨水的惠山浜民俗风情水街,与杰能科地块商业广场相连,打造一个集商业、旅游、文化、休闲于一体,蕴涵深厚文化气息的城市休闲娱乐集聚区。要按照旅游休闲化,蕴涵深厚文化气息的城市休闲娱乐集聚区。要按照旅游休闲化,体验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与古镇主题相协调的高品质、高档次的特色旅游、休闲、购物、商务等产业。用3~5年时间建成商业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年客流量达到2000万人次左右,年销售量总额达到20亿万元左右的特色街区。
(4)停车及交通状况。
惠山古镇停车场在通惠西路,停车位在200个左右。
公共交通主要有公交途经公交车:4路、10路、15路、16路、43路、56路、75路、76路、89路、98路、139路、158路和216路。
2.3 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
(1)概况。
崇安寺是沪宁线上四大寺庙之一,另三座分别是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苏州的玄妙观。崇安寺最初名兴宁寺,建于东晋兴宁二年(364年),南朝梁武帝时,改名为静慧寺。北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改称崇安寺。清咸丰、同治年间,崇安寺两次大火,除大雄宝殿外,大部分建筑被焚毁,留下大片空旷的地方,逐渐演变成了民间杂耍和风味小吃集中之地。解放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无锡的繁华商业区。
无锡市从2003年开始崇安寺街区的改扩建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精心设计施工,无锡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2005年10月1号正式对外开放的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一期建筑面积3.9万多平方米,分地上地下两部分,2009年1月份启动建设的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二期工程于2011年6月底完工对外开放。街区位于公花园北侧,东起新生路,西至中山路,北靠县前东街,建筑面积达7.39万平方米,以无锡城市历史为背景,集商业、文化、旅游、餐饮等功能为一体。
(2)主要业态。
地上以东西横向排列的商铺为主体,形成四横两纵的格局,重建了山门和皇亭,在原崇安寺大雄宝殿位置建造了崇安阁。地下城中购物公园以400平方米的下沉广场为中心,形成四横三纵格局,入驻营业的多是无锡百年老字号、外地风味小吃、洋快餐以及众多品牌店的加盟,人气商气日趋旺盛,商业街每天的人流量都在10万人次以上,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商贸、历史文化旅游特色街区。目前地上部分入驻品牌餐饮,如王兴记、皇亭美食、拱北楼、功德林素菜馆和三凤桥等。服装品牌连锁:有如七匹狼、森马、真维丝、安踏、S・DEER、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专卖店。除此之外还有银行、美容美发等业态,由于地处中山路旁,多家门店经营状况良好,地下部分80%门店已经关闭。
(3)政府相应规划。
“十二五”期间,该街区在改造建设中应明确方向,实现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和相融。要通过打造具有‘脉络’功能的映山河,把散落在中心城区,呈片段性、不连贯性的历史遗存串接起来,将其打造成最具老无锡印象的特色街区,要进一步增加人性化设施,做到步行300米就有休息区,要依托公花园,民居博览园、文化产业楼、阿炳纪念馆、天韵书社、崇安历史文献馆等载体,挖掘街区文化底蕴,让人们在逛街的同时,还能品读老无锡文化,提高“愉悦指数”,要振兴老字号餐饮,大力发展商贸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使其发展成为市中心的商核、文核、绿核和都市休闲旅游街区。
(4)停车及交通状况。
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地下有停车场,停车位在300个左右。
公共交通主要有公交途经公交车:11路、12路、65路、79路、85路、87路、118路、201路、211路、216路、312路、316路和319路。地铁一号线在此经过。
3 调查结论与建议
3.1 街区开发力度增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围绕建设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积极实施“13515”工程的发展战略,作为“商贸服务功能拓展区”的我市商业街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集聚度高、人气旺、效益好的发展格局。崇安区依据实施“四品”联动的要求,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整合老字号特色商铺,该区的中山路商业街已跻身为全国十条中华商业示范街,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已成为江南四大特色街之一。南长区以服务不同层次居民的生活和休闲需求为重点,着力打造“百亿商街”、“亿税楼宇”,加快建设八条特色街。锡山区按城市化要求,已着手建设全区的7条镇级商业特色街和1条台湾宝岛风情街。新区东亚国际风情街已开业,坊前的新东坊商业街已形成了商业氛围,梅村香梅商业街已建成,硕放商业街在规划建设方案。北塘区已在所属街道内分别建设以汽车销售、特色旅游购物、五金机电、电子产品为特色的商业街。惠山区依托阳山、玉祁旅游文化正规划建设8条商业街。滨湖区以将特色街打造成城市“名片”为目标,把城市综合体、酒店、娱乐等项目融入街区中,正全力打造5条“功能特色街”。截止到2011年底,无锡市、区规划建设的商业街数量明显增长,空间布局与结构日趋合理。
3.2 商业街区多样化,市场特色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无锡主要的商业街,不少特色已有所显现,专业性与综合性比例为4∶6。中山路、人民路、青石路已成为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健康路、后西溪共同打造了以服饰、布料为特色的商业一条街;人民西路有以梦之岛、百脑汇为核心的电子信息特色街;大成巷步行街已成功实现华丽变身,成为无锡首个创意市集;江海东路、苏锡路形成了以汽车业为特色的商业街;锡沪路是以建材、装饰装潢材料为特色的商业街;南禅寺商业步行街、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荣巷民族工商旅游文化特色街、小娄巷历史文化街等集文博旅游为一体,也颇显地方文化特色。
3.3 拉动消费贡献明显,形象地位更加突出
2010年,无锡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579亿元,其中,各商业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748亿元,占比为40.97%。据统计,商业街企业产生的税收增长贡献已占全市商业零售税收增长总量的40%以上。商业街已成为拉动消费和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特色发展辐射全市。目前,湖滨路旅游休闲商业街已成为继无锡崇安寺、南禅寺后的城市南部重要的休闲消费产业集聚之地。锡沪路建材家居一条街等,通过企业自主发展、引进龙头企业等手段,已发展成为特色集聚,对全市有较强辐射作用的标志性产业。
3.4 商业旅游互动发展,购物环境日益改善
目前,无锡商业街购物、休闲、旅游功能已基本融为一体。根据旅游城市的特点,特别是市政府提出“打太湖牌,建山水城”的口号后,商旅互动,既有效地集聚了人气,又形成了鲜明的旅游个性,更好地展示了无锡风貌特色和城市形象。城市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道路、停车场、环卫和休闲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并与商业网点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商业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街的购物环境正日益改善,越变越好。
3.5 调查结论及其建议
(1)商业街定位方面特色不够。
商业街作为城市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和空间载体,必然体现出其综合性和一定的专业。调查中发现有些商业街在建设、整治改造中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未能结合本街的自然、历史、区位条件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往往造成商业街的趋同发展。同时,由于政府在加快商业街发展过程中,因缺乏对商业街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导致商业街趋同现象较为突出,商业街发展方向比较盲目,市场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比如,在此次调查中,除了月星家居,第六空间等这些以专售家具软装为主的卖场,其余的大部分卖场经营的建材产品,尤其是嘉饰茂居家生活广场等,无论从品牌,还是产品陈列,甚至到楼层的分布,都出现不少相似的情况,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家更愿意信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老牌家居卖场。而其余的家居卖场为了吸引人气,取得业绩,也会推出促销、打折和返现等活动,希望能够利用价格优势将消费者聚集过来,事实上,这些家居卖场由于类型和商品的同质化,要想光靠活动来拉动人气,是远远不能抵挡竞争的,宜家在锡城的热捧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同时缺少大型品牌商家和知名龙头企业带动,持续宣传推广和主题营销活动不够,再加上商户经营方式传统,管理水平低等,商业街同质化现象十分突出。
(2)规划与布局不够合理。
无锡市虽然曾对商业街的发展制定过专业的规划,但是随着城市区域功能、整体定位发生变化,规划的调整跟不上变化。特别是最近五年规划马上结束,但上述所调查商业街都没有按时完成既定任务,而且是与规划不一致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惠山古镇及崇安寺商业步行街。无锡市的商业街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布局过于集中,不利于综合利用城市资源和形成商业街的个性特色,而且对交通组织、基础设施配套、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亦造成较大压力。
(3)设施设备尚不配套。
形成一条具有持续竞争力、较高档次的商业街,除了应具有合理的市场定位、经营特色外,还需具备为商业街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如绿化、休闲娱乐设施、标牌指示、货物托管站等,在所调查的商业街中这些方面还不够完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街的发展。所以需要精心设计和完善配套设施,美化环境,精心布置特色商业街绿地、花坛,修剪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图案,美化街景;铺设色彩鲜艳、材质讲究的步行道,如由彩砖、麻石板或鹅卵石铺设而成的道路;增加饮水机、艺术座椅、观光车、触模式导视屏、监控系统、公共厕所等,为顾客提供各种方便;增设休闲小广场、艺术走廊、雕塑、路牌与导向标志、广告灯箱等,增添街道的趣味。
(4)经营业态与特色衔接不够。
在所重点调查的商业街中,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中所涉业态组合不合理,重历史文化、轻商业类业态,如:餐饮、特色旅游纪念品和住宿等。原住民是古镇的灵魂之所在,但在古镇修复时将其全部搬出,这是古镇没有活力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根据商业街的发展历史中根据其特色定位,合理确定业态组合,有效的进行功能分区。
(5)运营管理缺失。
在所调查的锡沪路建材家居商业街的运营模式主要是将店铺所有权出售,然后交由管理公司统一运营,但以收租为主,承租商户所经营产品自定,缺少统一规划。同时缺少大型品牌商家和知名龙头企业带动,持续宣传推广和主题营销活动不够,再加上商户经营方式传统,管理水平低等,致使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经济效益低下。
未来商业街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探究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建筑空间设计都在蓬勃发展中,并且都有了一定的成绩。本研究着重阐述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类型,指导不同商业综合体不同设计。
1.商业综合体的简单介绍
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百家争鸣的大体格局。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型商业建筑类型,在城市发展建设潮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复合型现代城市商业设施,整合了包括零售、餐饮、娱乐、酒店等在内的多种商业功能,满足了人们消费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并日益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形态来源于街道和广场,一种典型的体现规模效应的产物,其通过统一的开发建设,创造出具有集聚效应的空间载体,从而实现规模上的集约化。大规模的主力店、小型租赁店聚集于一处,给购物者提供了莫大方便,发挥出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商业综合体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街,却又保持着商业活动所必需的空间环境特征,融合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优势,因此受到公众的欢迎。街道、广场、水系等城市元素被引入到建筑内部;区域、路径、节点、地标、界面这些城市设计要素,也充分地体现在商业设施内部的空间上。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现代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体化建设中更是向综合化,多功能的方向复合发展。
2.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定义
2.1公共空间的定义
“公共空间” 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交通枢纽、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
狭义的公共空间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公共空间设计是指根据建筑所处环境、功能性质、空间形式和投资标准,运用美学原理、审美法则、物质技术手段,创造一个满足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特征需求、表现人类文明和进步,并制约和影响着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特定的公共建筑空间设计环境。可见它即要体现出合理的功能价值,又要能反映出地域特征、历史文脉等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空间设计主要表现为高度现代化、智能化、回归自然、空间形式统一和空间风格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力求创造出现代、高效的公共空间形式。
2.2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在发展趋势上承担起更多城市空间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西方传统的广场和我国传统的街道式城市公共空间,其空间范围与以上定义不同,是指介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功能空间和城市外部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以及各功能之间的转换空间,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渗透性,是综合体内最活跃的空间形式。公共空间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核心部分,包含了多种社会公共活动,起到疏散人流、促进人们交流、刺激消费的重要作用,同时承担起一部分城市空间的职能。城市商业综合体综合了多种不同业态,而正是由于各种公共空间的存在,不同业态之间才能相互联系,有机互补,形成一个高效率的整体。
3.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点分类
3.1街道式空间
街道式空间主要包括室内步行街、室外步行街、连廊,它属于线性空间,导向性最强,为人流在各功能间的转换起到重要的作用,按其构成形式可以分为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研究表明:亚洲城市中,线形空间占据了公共空间的主导地位。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它往往与点状的广场空间和中庭式空间一同构成空间的主轴线,引导人们从空间的一端过渡到另一端去。街道式空间反映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中主要是指步行街,设计中首先应将它与综合体内其它公共空间进行整体性设计,让使用者感受到建筑本身特有的场所氛围,另外,场所是有限的环境空间,必须被限定后才有意义,例如在我国传统的商业街道空间中,牌坊起到了组织空间的作用,使街道成为封闭性和内聚性的空间,它是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步行环境。
3.2广场式空间
广场式空间主要包括了外广场、内广场,是外向性充分展现的场所类型,常表现出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早期广场是城市的核心部分,作为街道空间放大为人们提供集会、举行仪式的场所。现在广场的尺度明显加大,广场的精神意义逐渐衰退,成为人们流动和展演的场地,场所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广场式空间根据竖向位置的不同分为地面、地下、空中三个层面与城市环境联系,其中,地面层是城市商业综合体最重要的对外出入口,它的合理布置可以高效地引导人员到达综合体的各个功能空间;地下层、空中层可通过设置下沉广场或上升的平台的空间形式使之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一组毫无生气的、超越人体尺度的空矿空间是不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
3.3中庭式空间
中庭式空间主要包括中庭、边庭、天井、庭院等,其空间可大可小,具有内聚性特点,通常位于综合体内部重要节点的位置,起着统领空间以及组织各功能空间的重要作用。人们对中心的体验是与垂直轴密切相关的,在城市商业综合体重要的中庭式节点空间中,往往上下贯通,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结构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视觉感十分强烈的场所,人们可以从任何位置看到每层建筑空间中发生的活动及整体空间的序列变化,同时,通过自动扶梯、电梯等垂直交通设施的合理布置可以使人们在此空间中快速定位,引导人们方便快捷地到达各个空间层面,使之成为综合体的功能转换中心、室内展示中心以及交流中心,是整个建筑空间的部分。
4.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未来发展趋势
商业综合体在功能上的复合化和空间上的城市化,使之成为集购物、社交、娱乐和休憩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街道、广场、公园等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如此,随着通讯技术和传播媒体的发展,人们相互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简化,城市公共空间的传统功能和优势遭到削弱。而此时,具有环境优美、温度适宜、时尚现代、区位优越、标志明显等因素的商业空间散发独特吸引力。商业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中公共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同一城市中不同的消费阶层、不同的消费目的也带来了不同的需求,商业类型的多样化是与这种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相对应的。根据服务半径和市场定位的不同,社区型、市区型、城郊型商业综合体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未来发展具有良好趋势。
5.结论
通过本研究的介绍,我们知道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满足不同形式的商业类型,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很广阔,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点,加快商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未来商业街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 哈尔滨市;流通产业;产业布局;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005-02
Abstract: Harbin and other 37 cities brought into national circulation node cities in 2015, which w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 of basis and guiding of Harbin circulation industry and release consumption potential.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arbin circulation industrynow,including unbalanced commercial network space distribution,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format, bad shopping environment, incomplete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low information level and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circul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o coordinate space layout withcity overall layout and road structure, attach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mmercial format diversity and commercial space combination, improve the spac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increas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develop the e-commerce, establish circul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strengthen rural commercial support and town-driving-country policy, and promot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Harbin, circulation industry, industrial layout, problem,measures
一、哈尔滨市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不均衡
随着哈尔滨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哈尔滨的流通产业也在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发生着变化,不断的更新和增设商业网点,增加各种商业业态。但是由于铁路建设的历史原因,以及道路交通网及房产开发等原因,导致哈尔滨的商业网点出现了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总体表现为城市中心的商业网点密集,数量较多,但是周边较少;老城区的网点数量较多,新城区商业网点缺乏;核心的三大区域网点数量较多,郊区周边网点较少的特点。
从行政区划上看,几乎所有的商圈都集中于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其余几个区的商圈发展滞后,只有少数的综合商场和大型超市,由此可见商业网点空间分布差异很大。随着哈尔滨市市区以内土地紧张,现在的很多住宅项目多分布松北区及阿城区地域,尤其以松北区居多,有待商业中心在这些区域进行布局。
(二)商业业态结构不合理
1.优化调整商业业态。哈尔滨的零售商业业态体系现在比较完善包括: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百货店、专卖店、大型超市、家居建材店等。但是新型的商业业态的所占的份额仍然较少,仍以传统的零售业态为主,餐饮、休闲、娱乐所占份额较少。以中央大街的两侧商业街区为例,近78.8万平方米的商铺,其中餐饮企业、娱乐设施所占面积仅为5.3万平米,其占全部商业设施类项目的6.7%,这一所占比例低于国内成熟商业街区商业业态的配比。
2.零售业态缺乏品牌优势及特色优势。哈尔滨市区,尤其是道里商圈的老城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但现在在定位商业网点时未将其历史文化与网点规划相结合。商业网点的建设都是模仿其他成功的商业网点,缺乏自身的特色,业态的构建都是重复的。商业网点在规划时未充分考虑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商务资源的结合,盲目的定位定向,缺乏品牌优势。
(三)购物环境较差及基础设施不配套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购物时越来越重视购物环境的舒适及购物的便利。一些商业中心有针对性的做过几次改造,购物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目前哈尔滨的商圈从总体上来看购物环境仍然较差,不能符合人们的需要,仍需改善。一些小商贩随意的摆设,让本就拥挤的街区存在了很大的交通隐患。
首先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是停车设施的严重缺乏,以及预留疏导人流的空间缺乏问题。各商圈主要交叉口的停车位均是饱和状态,一到节假日人满为患,大量的车流量已经超出了理论上所能通行的能力。如中央大街商圈附近及秋林商圈等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人满为患,都不具备满足停车的要求。其次是购物环境较差及缺乏休闲场所,如哈西服装城街区两侧尽是小商小贩,人流密集,附近的购物环境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这根本不是一个倡导绿色城市应有的形象。秋林商圈缺乏休闲的室外及市内场所,人们在购物后只能在马路上买一些小吃,周别的饭店不能满足人们庞大的需要,经常出现排队2小时的现象。在购物后缺少休闲的场所,使购物者产生厌烦心理。
(四)信息化水平较低
流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但是目前哈尔滨的流通产业的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还是较低的。这主要表现在大多数企业的基础信息化建设还是较低的水平,在供应链的优化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与现代流通管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根据商贸流通产业评估报告数据显示,哈尔滨在开展网络经营的企业中有75%以上的网站现在仍是闲置未利用状态,在线销售和采购的比例也仅仅是17.8%和15.2%,这远远的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哈尔滨缺少自己的龙头企业,政府的调控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网络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及互联网普及率低及成本偏高也是其影响的因素。
(五)城乡流通结构不合理
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与活力不足,县以下商贸流通业发展较为滞后,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下表是哈尔滨市按城乡划分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情况。从表中可见,在2015年,哈尔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94.5亿元,其中农村消费品市场仅实现340.6亿元,占总额的10.04%,这种体现在零售总额上的差距,实质上是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的反映。也就是说,农村商贸流通业产业空间布局较城镇严重缺乏,受到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制约,一些农村购买力转到城镇实现,导致了农村的零售额占比偏低。由此可见,哈尔滨市城乡流通业城大乡小和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尤为严重,亟待解决。
哈尔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城乡分布情况表
资料来源: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5)。
2010年后第一个括号中为增长,第二个括号为占比。
二、哈尔滨市流通产业发展优化措施
(一)空间布局与城市整体布局相协调与道路结构相配合
城市的商业空间布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各种综合的因素,无论是城市的道路交通结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还是整个城市的整体布局,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分析。
首先,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与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让商业布局的延伸方向与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哈尔滨市未来要走“北越、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向北、及周边发展是哈尔滨的未来发展趋势,此时就应该在哈尔滨的江北及周边县镇布局商业网点。但是,目前制约江北发展的很大因素就是过江通道狭窄,交通不便利,系统不完善,此时在设计道路交通的时候就考虑利用地铁线路将城市线路延伸至江北地区,这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统一,也与商业布局相得益彰。用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带动房地产业的开发、商业的开发以及周边配套设施体系的建设,以完成城市的更新和改造,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地铁在城市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合理引导城市空间的拓展方向,帮助实现城市的战略目标。
(二)商业业态要多元化与重视商业空间混合性
每一种商业业态的定位选择都是有一定的原因,这与其目标顾客的数量、顾客的性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消费层次是分不开的。且其各种业态的优缺点不同,经营及管理方式也是各有差异。零售商在选择布局一种商业业态时应在考量某个地区的消费潜力,并在经过多次科学论证下,才能确定一个比较适合布局某种业态的区域。不能仅仅是恶意的模仿和追赶,这样只会形成恶性竞争。要根据各个区域的零售环境,准确恰当的定位零售业态。
零售商在确定一种商业业态时要充分考虑周围已经存在的商业业态,做到业态间的优势互补,促进零售业态的融合,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时就要考虑构建商业综合体模式。这是一种新型的多业态、复合型、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其不仅可以提供食品加工业、化工、机电一体化等配套设施,还能满足人们购物、娱乐、餐饮、文化、商旅等多种需求,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哈尔滨在零售业态定位时缺乏大型零售企业的组合,要考虑设计各种组合时更加准确定位其目标顾客,与原有存在的零售企业的目标顾客要相区别,做到相互呼应。
(三)改善空间消费环境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提升哈尔滨的商业中心层次以及服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应改善哈尔滨的购物环境,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为了改善哈尔滨商圈的购物环境,提升消费者的休闲价值,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升商圈购物环境的综合管理能力。商圈综合管理可能涉及的部门例如:城管、环保、卫生、安全等都应各司其职。城管部门应加强对流动商贩的管理,在繁华的商业街区禁止商家的肆意鸣笛及宣传的商业噪音;环保部门应重点检查商家在节日促销方面的庆典仪式,是否存在燃放烟花爆竹问题;卫生部门应确保商业街及大型商业网点的垃圾箱数量充足,且垃圾清理工作及时;安全部门应在节假日安排人员疏导人流,设置安全流动点,提高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
第二,优化商业中心人性化布局。首先,在规划商业中心及商业街区时要考虑其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的优美、风情、独特的文化内涵。其次,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休闲需求,在进行商业布局时,可以规划设计景观喷泉、绿地盆栽、座椅等一些便民的设施,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建立商贸流通信息平台
首先应整合哈尔滨全市的商务信息资源,例如:税务、金融、运输、检疫等行业的信息。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与信息交换平台,规范平台的交易秩序,建立交易规则,创建开放的网络化平台。要想加大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以及政府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好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完善其信用认证、电子制度等支持系统。
目前,哈市应积极申请国家对俄电子商务试点,将实体体验店和仓库开在俄罗斯,以“中国服务”吸引俄罗斯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快培育和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尤其是商务骨干,在加快平台建设应着力打造集在线支付、电子认证、、信用评估、物流等各服务为一体的第三方综合服务。
(五)加大农村商贸扶持力度与以城带乡促进结构优化
首先,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固定资产投入方面,政府更加大对农村的投资,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为降低商流和物流成本打好基础。其次应充分利用农村合作社这一创新的组织平台,组织企业联合体,通过横向联合和联购分销提高效率,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这也是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
其次应建立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即农产品从农村流向城镇,工业品及基础商品从城镇流向农村;充分满足各自的需求,并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在城镇的商贸流通业延伸到农村时,应与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农场做好对接工作,取得他们支持才能事半功倍。农村商业流通渠道不是一日之事,一己之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鼎力支持。对这些农户,政府要给予政策补助、支持,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提高效率。
[参 考 文 献]
[1]张昊锋.郑州市商业中心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0:55-58
[2]王超.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对沿线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5960
未来商业街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社区商业布局 沿街线性 组团式 混合式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商业空间布局模式,按照坐落形态主要分为沿街线性、组团式和混合式三种。本文从三种模式的布局形态和空间取位以及在运作中的利弊作比较。同时,展示出具有代表意义的现实典型。
一、沿街线性社区商业
(一) 沿街线性社区商业的布局
所谓沿街线形指,商业店铺顺应居住社区的主要人流方向,将商业服务设施结合街道、住宅布置形式密集排列,平面形式按照街的形态展开,整体空间形态呈现出沿街线形水平延伸的生长趋势。由于这种布局便于处理居民住宅与商业设施的关系,便于处理人流、车流、物流的关系;并且在设计、规划、建设的实务操作中简单、明确、易行。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大部分社区商业布局均取这种形式。它被视为常规、实用而传统的布局形式。比较典型的案例如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桃源居,其社区商业空间沿着社区道路呈线形布置,居住区周边步行半径内拥有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居住区内部的场所设计可把人们的各种活动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无处不在的社区邻里关系。
(二)沿街线性社区商业布局的优缺点
(1)优点
由于线性社区商业主要是利用住宅底层,可以有效利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特别是在住宅底层安排商铺的方式,可以提高建筑的层数和容积率。线性式布局店铺沿街聚拢,沿街展示面大,空间秩序感强,能起到吸引和引导人流进入的效果。线性商业设施顺应道路走向布置并与小区入口广场结合,或者在小区临近干道的地方单独辟地独立建设,商业店面立面连续,可以形成完整的城市立面,有利于丰富和美化城市环境面貌;同时,沿街线性社区商业一般空间较小,划分灵活,其整体形态具有很强的规模适应性,从街坊、小区到大型居住区都可根据规模灵活配置,特别符合社区商业要求的便利、人性化的经营特征。
(2)缺点
因受限于建筑空间、楼梯位置、结构形式等方面因素,对空间和规模有要求的商业功能,如综合超市、银行等,就不适合设置在“线性”商业空间中。线性社区商业形态规模不适宜过大,大尺度的建筑容易破坏空间界面的连续。线性商业无法形成放大节点式公共空间聚集人流,向更大的商业规模发展,对商业业态的复合式发展不适宜。
线性空间的特点就是“长”,街道由连续的商业店面排列组成,商业平面布置较呆板,社区商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因而形成单调的商业空间;单一的线形空间很难让居民在此停留,且社区商业空间中供居民休憩、休闲的设施较少,对社区氛围的营造效果不佳。
二、组团式社区商业
(一)组团式社区商业的布局
组团式是指一定居住社区范围内,社区商业设施选择交通设施和环境条件都良好的独立地段向街区内纵深方向辐射和渗透,结合社区公共空间集中布置零售业和服务业,形成一定规模,形成居住区中心商业组团。中心商业组团的业态较为综合,具有相对完整的功能形式,有一定的商业辐射范围。此外在居住组团中布置少量的必需型商业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以此在社区中形成若干组团排列的空间形态模式。中心商业组团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规模达到6000―1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以内的社区购物中心以及由两组以上的线形商业所组成的团组式社区商业街。
组团式一般是在大型新建社区中统一设计建设的,或是在老社区中根据需求对一个商业楼的扩大改建。“组团式”布局模式最典型的例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邻里中心规划,在 70 平方公里的整个工业园区内按住宅区的规划建成 17 个邻里中心,1公里左右的半径辐射范围拥有一个邻里中心,每个邻里中心建设成一个综合性商贸大厦,组团内一般不设或只设极少的商业服务设施,每个邻里中心服务 6000 至 8000 户,2 至 3 万人口。
(二)组团式社区商业布局的优缺点
(1)优点
中心组团商业通常位于社区商圈的中心位置,它的规模大,功能综合,辐射范围广,空间向心性强,能够形成中央核心带动效应;聚集人流甚至吸引相邻多个社区的居民;空间渗透能力较好,以高度集中的商业运作模式服务社区中各个组团。
中心商业组团由一组商业建筑在独立地段围合而成,独立空间的设计使得社区商业有了内街和内广场,商业空间新颖,因此有可能充分满足各类商业服务设施布置的功能要求,一方面改变了传统住区商业“小而散”的形态,解决了沿街底商与住区居民的矛盾,另外一方面创造了轻松休闲的购物环境,成为社区居民交流娱乐的场所。
(2)缺点
组团式社区商业的建筑尺度和街区规模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建筑尺度的失控和街区商业效益的不均衡发展。中心商业组团一般集中于一组建筑中,其开发建设面积较大,在社区建设前期阶段,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经营效果欠佳,容易形成闲置,造成浪费。
组团式社区商业虽然核心组团商业地内部所达空间范围有所扩大,一定范围内商业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仍是相对分散状态,与消费市场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不够,未形成规模效应;各商业空间的互通性仍较薄弱,商品流向仍呈单向性。
三、混合式社区商业
(一)混合式社区商业的布局
混合式是指社区商业空间在规划之初就有合理的定位,根据居民需要在业态设置、形式上复合化,是各种布置形式的组合。这类模式包涵一个居于社区中心的主导空间,多条线性轴线以这个“面”状的主导空间组织并向外延伸,共同构成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其特征是多种业态、形态复合,购物、休闲、娱乐、交往功能空间都有合理的安排,且常常与公园、水体、学校、运动等其它功能空间一体布置。
混合式社区商业业态产生丰富的购物空间,混合式的社区商业形态使社区和城市之间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典型案例如重庆鲁能新城社区,总体规划采取街区式规划设计理念,商业规划首创中国 BLOCK 商业街区,规划布局有两大集中 BLOCK 商业中心,三条 BLOCK 商业带,形成 2 点 3 带的商业规划格局, 形成 “混合型”布局模式。
(二)混合式社区商业布局的优缺点
(1)优点
由于一些大型社区向城市近郊扩展,区域商业配套设施没有全面规划,因而为社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混合式”社区商业改变了传统社区商业的领域边界与中心感,商业布局表现在空间组合上提供单面底商、商业内街与团组式商业的结合,有利于形成明确的商业服务中心,且不同布局形式业态有所侧重,在商业功能、居民的需求互动中寻求最佳商业发展方式。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多种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邻里交往场所,可以成为居住社区文化和特色的重要体现。同时与城市关系空间界面环境景观渗透融合,使得城市与社区的关系更加协调。社区居民的交流比较频繁,提高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关键性因素。
(2)缺点
混合型社区商业空间多位于城市新区的社区,首先面对的是人气不够、入住率低所带来的生活氛围不是很浓郁,冷清有余热闹不足; 在规划定位上,常因为过于强调引入业态的特色和高档,不能满足居民对基本生活用品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不受用地的限制,商业广场、停车场地和绿化草坪的尺度过大,不仅显得空旷,而且浪费用地,不利于社区容积率的提高,用地显得不经济。
根据现有各类模式的运营实践和未来城市商业分工与布局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街区式、组团式社区商业是未来社区商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参考文献:
[1]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