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的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的学习计划

地理的学习计划范文1

一、多方展示,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多方展示,有利于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上"气候类型"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们展示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并让学生比较出各景观的差异;在《荒漠化得开发和防治》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入很多沙漠景观图绿洲景观图,沙漠动物景观图。很多课例也可以以歌曲引入,如:在讲《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可以引入--《春天的故事》,在《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时可以引入--《黄河颂》。这样优美的画面与悠扬的音乐融合,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一下就把学生注意里提到课堂上,进而促使其深入思考,这样让学生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里求解,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 创设地理教学新情境,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感到枯燥无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克服这一缺陷。例如,在教学《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很多同学理解能力较低,无论怎样讲,他们就是想不出气体到底怎么会存在运动,怎么运动。这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们展示动态的课本的实验---玻璃箱里放一碗热水和一碗冰块,观察他们的变化情况,配合上生动的解说,这样直观的画面与板书平面图相结合,直接简单明了点出热力环流的原理,再及时结合生活里一些常见的实例图:空调装在房间上方,热气球飞上天空的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一下就套用起来加深理解。这样就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变难为易,转化思维,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地理对象的复杂性、广阔性、抽象性、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直接观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模拟逼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集文字、图像、图片、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生动形象、色彩斑斓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也对教学起着一定的影响。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重点和难点时,在没有多媒体之前老师在课堂上作很多版图,用手势比划,然后寄希望于学生发挥想象力,这样往往花费很长时间,还会有很多学生到了高三还没有彻底弄明白。现在我们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就可以以动态形象全方位地表示出来。比如在昼夜变化时,我们可以给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图,通过演示讲明确指出什么事晨昏线,以及晨昏线时怎么变化的、昼夜是怎么变化的,什么时候昼短,什么时候昼长,不仅不用费口舌,还让学生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已经从多种角度观察过晨昏线的变化,所以在做题时无论给出哪种光照图学生都能在脑海中有相应的空间立体图对应。本节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地理课中摆脱考什么教什么的情况,才能使各种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程的开发技能。

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工具,具有很多优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规律,才能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教学给老师们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不仅要搜集资料,还要制作课件,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不熟练的老师来说,是一大难事,由此可能产生较重的精神负担和紧张情绪,这就需要广大的地理教师分工协作,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资源共享,共同整合,以减轻压力,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应该加强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一方面,打破传统的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地里教学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加强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供充足的地理信息教育服务,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游刃有余,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完美的融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去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激发其积极性,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修订本)

[2]杜志兴.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甘肃教育.甘肃教育出社

地理的学习计划范文2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PDA)基底细胞的病变特点,为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PDA标本35例,应用光镜、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选择34βE12, P63, P504S, PSA, PSAP抗体检测,观察PDA中基底细胞的缺失情况. 结果: HE切片中35例PDA的基底细胞变化难以确定,但免疫组化显示13例PDA多数癌巢周围有较完整的基底细胞,3例PDA仅少数基底细胞残存,19例PDA基底细胞完全缺失;本组病例中27例PDA边缘少数小片状浸润癌和/或小腺泡癌成分中P504S阳性、34βE12、P63均阴性. 结论: 本研究发现35例PDA中的基底细胞尽管有明显缺失,但残存比率较高,提示在日益增多的前列腺穿刺标本中,基底细胞缺失并非是PDA诊断的最重要指标,若对基底细胞缺失期望值过高,则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导管腺癌; 基底细胞;免疫组化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asal cells in prostatic duct adenocarcinoma which can help pathological diagonosis of prostatic cancer. METHODS: Thirtyfive cases of prostatic duct adenocarcinoma were studied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of twostep ElivisionTM Plus metho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34βE12, P63, P504S, PSA and PSAP. And the abscence of basal cells in prostatic duct adenocarcinoma was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Of the total 35 cases, nearly intact basal cells were observ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n 13 cases;only small amounts of incomplete basal cells in 3 cases; and complete absence of base cells in 19 cases 27 cases with P504S positive, 34βE12 and P63 negative staining at the edge of small invasive carcinoma and/or small acinous carcinoma around the prostatic duct adenocarcinoma were also observed. CONCLUSION: Although obvious absence of basal cells is usually observed in prostate duct adenocarcinoma, some basal cells still remain in the tumor tissues, which shows that the absence of basal cells is not the most significant index o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prostate duct adenocarcinoma, and too much dependence on the importance of basal cell absence in diagnosis of prostate duct adenocarcinoma will lead to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Keywords】 prostatic neoplasms; duct adenocarcinoma; basal cell; immunohistochemistry

0 引言

前列腺导管腺癌(prostate duct adenocarcinoma, PDA)为前列腺腺癌的一种亚型. 随着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广泛开展, 前列腺癌诊断的复杂性日益受到病理工作者的重视. 本实验通过观察35例PDA HE切片的镜下结构和基底细胞免疫组化的表达特点,探讨该类前列腺癌中基底细胞的缺失比率、免疫组化表达特点、肿瘤生长方式及导管腺癌周围混合癌成分的相关性特点,客观认识基底细胞缺失在PDA诊断中的“重要性”, 为前列腺癌诊断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99001/200708 185例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癌标本,所有标本均经40 g/L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 HE 染色. 按WHO(2001)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描述的组织形态学标准,经显微镜观察,挑选明确诊断为PDA的病例35例作为本研究的主体病例. mAb 34βE12, P63, PSA, PSAP(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mAb P504S(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除P504S为浓缩型外,其余抗体均为即用型.

1.2 方法 每例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癌细胞较丰富的蜡块进行连续切片,片厚4 μm,置于涂有多聚赖氨酸的玻片上. 用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抗原修复除染P504S的组织用EDTA煮沸修复外,其余均采用柠檬酸缓冲液煮沸抗原修复法处理. 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用PBS 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结果判断: 34βE12, P504S, PSA, PSAP阳性定位于细胞质中,偶见于胞膜;P63阳性定位于胞核. 癌细胞呈黄棕色染色为阳性,无黄棕色染色为阴性 . P504S(+), 34βE12和 P63均(-)定为基底细胞完全缺失(-);P504S(+), 34βE12和/或P63(+),定为基底细胞存在,其中癌巢周围大于80%的细胞34βE12和/或P63表达为基底细胞基本完整(+),癌巢周围10%~80%的细胞34βE12和/或P63表达为基底细胞部分缺失(±).

2 结果

2.1 病理形态学观察 全部病例的肿瘤区域呈大的导管状腺癌结构,包括筛状型和实体型两种类型. 其中筛状型25例,癌巢中可见明确的筛孔状腺样结构,或导管腺癌组织内散见一些小的腺体呈背靠背、桥状、裂隙状结构. 实体型10例,癌巢中腺样结构不明显,癌细胞呈实片状,可见少量裂隙,局部导管内可见粉刺样坏死物. 本组35例PDA中28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增大,可见核分裂像,7例瘤细胞异型不明显. 在光镜下,仅发现其中10例癌性导管周围尚可辨认出较完整的“基底细胞”存在(图1A),25例不能明确基底细胞是否残存. 本组病例中有1例为转移至耻骨联合上缘的PDA实体癌,巢团周围光镜下观察有完整的“基底细胞”存在, 基底样细胞呈环状包绕着癌巢周缘(图1B). 35例PDA的次要结构区域可见一些无明确基底细胞的小腺泡和/或小片状癌细胞浸润.

A: 筛状型PDA尚可辨认出部分基底细胞残存; B: PDA基底样细胞呈环状包绕着癌巢周缘.

图1 PDA的HE结构(略)

2.2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2.1 PDA区的基底细胞免疫组化表达 结果显示所有病例癌巢中央34βE12, P63均为(-),基底细胞完全缺失;10例筛状型及3例实体型边缘部34βE12或P63基本呈连续(+),表明基底细胞基本完整(图2A);2例筛状型及1例实体型边缘部34βE12或P63断续(+)(图2B),提示基底细胞部分缺失;19例(筛状型13例,实体型6例)边缘部34βE12和P63均(-),基底细胞完全缺失. 其中1例转移至耻骨联合上缘的PDA实体癌癌巢周围呈环状的基底样细胞34βE12和P63(-),但PSA和PSAP均阳性(图3A). 本实验中,基底细胞的34βE12、P63两种标记物均阳性13例,均阴性19例,相符率91.2%,P63阳性而34βE12阴性3例,不符率8.8%;未发现34βE12阳性而P63阴性的病例.

A: PDA导管周围34βE12显示基底细胞部分缺失; B: 筛状型PDA的P63显示基底细胞较完整存在.

图2 癌巢周围基底细胞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略)

A: 一例转移性PDA瘤细胞PSAP阳性,基底样细胞呈环状强阳性表达; B: 筛状型PDA瘤细胞P504S阳性.

图3 肿瘤细胞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略)

2.2.2 PDA区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表达 本实验发现30例(筛状型21例,实体型9例) PDA中巢团状肿瘤区域的瘤细胞P504S(±~)(图3B);5例(筛状型癌4例,实体型癌1例)癌细胞(-). 所有病例的癌细胞PSA和PSAP均阳性(+)或强阳性(~)表达.

2.2.3 PDA癌周浸润癌组织免疫组化表达 结果显示,PDA周围可见少量异形癌性腺泡和/或散在小片状癌浸润,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这些病灶中,28例癌细胞P504S(+),且34βE12、P63均无表达(-),提示基底细胞完全缺失;7例导管腺癌周围浸润的异型小腺泡,上皮细胞P504S(+),腺管边缘34βE12或P63显断续(+)表达,提示基底细胞部分缺失(表1).

表1 PDA的34βE12, P63, P504S, PSA, PSAP的表达和基底细胞的缺失情况(略)

:1-25为筛状型癌,26-35为实体型癌.

3 讨论

前列腺的基底细胞核呈条状与基底膜平行,深染,胞质缺少或缺乏. 电镜观察此类细胞体积小,细胞器较少,细胞间可见桥粒或半桥粒结构,细胞质内未见到成熟的肌丝,并且其34βE12阳性和S100、SMA阴性,表明该细胞属于基底细胞而不是肌上皮细胞. 在HE切片中,本组无一例能明确分辨出基底细胞是否完全缺失,其中一例转移至耻骨联合上缘的PDA实体癌,镜下观察认为肿瘤癌巢周围“基底细胞”明确存在且较完整,但34βE12和P63均阴性,可见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尤其在HE切片中,应当谨慎应用基底细胞缺失这一关键性诊断指标,在HE切片中观察到基底样细胞时,应采用免疫组化证实. 34βE12和P63是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两种基底细胞标记,应用其辨认基底细胞比肉眼光镜观察准确得多.

34βE12定位于基底细胞的胞膜和胞质. 但是,34βE12 在前列腺良性增生、萎缩、腺病和不典型增生中可有假阴性[1]. 因此,单独采用34βE12标记基底细胞有一定局限性,34βE12只能作为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2-3]. P63蛋白选择性地表达于基底细胞胞核中,而在分泌腺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不表达. Shah等[4]比较基底细胞对34βE12和p63的特异性,发现p63 比34βE12灵敏度更高,在复杂病例中更有诊断优势. 二者联合应用可减少假阴性,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基底细胞标记对前列腺癌来说是一种阴性标记抗体,有时抗体质量、标记技术和标本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会造成假阴性结果. 如果能联合使用前列腺癌的阳性标记抗体,则更有利于明确诊断. P504S 是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的阳性标记抗体,它在良性前列腺上皮中低表达,而在前列腺癌的上皮内高表达. 因此P504S 和34βE12、p63 都已成为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工具. 如果结构异常的腺体中出现大核仁,免疫标记证实这些腺上皮细胞表达P504S,腺体周围的基底细胞不表达34βE12和p63,癌的诊断几乎可以肯定. 本实验联合应用该三种抗体,对35例前列腺导管腺癌进行标记,发现癌巢周围,37.2%(13/35)的病例大于80%的基底细胞存在,8.6%(3/35)的病例10%~80%的基底细胞存在. 这提示在前列腺导管腺癌中,基底细胞并不是完全缺失,而且残存的比率较高,基底细胞缺失并非诊断前列腺导管腺癌的必备条件,应引起在病理诊断中的注意.

本实验联合应用P504S 和34βE12,p63标记前列腺导管腺癌这一特殊类型癌,发现该类肿瘤中基底细胞残存比率较高. 尤其是在前列腺穿刺的小组织中,如果发现一些可疑为癌的筛状结构、裂隙状结构、肾小球样结构时,应该考虑到使用这三种抗体进行标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小标本中,若观察到基底细胞大部分残存,也不应该排除前列腺癌的诊断. 正如蒋智名等[5]的实验中发现有30%的前列腺癌穿刺组织中找不到核仁一样. 另外我们发现,35例导管腺癌中28例肿瘤次要区域存在小片状浸润腺癌和/或小腺泡癌,其基底细胞细胞完全缺失,且P504S均有表达;7例肿瘤周围弥散的小腺泡,P504S阳性表达,基底细胞部分缺失. 同时13例基底细胞基本完整的导管腺癌周围均可见癌性腺泡和/或弥散的小片状癌. 因此,在难以确诊的导管腺癌周围,如能找到癌性成分也是一个重要的佐证.

【参考文献】

[1] 金行藻,周晓军. 前列腺癌活检的病理诊断[J].诊断病理杂,2003,10(5):257-260.

[2] 胡志宏,徐 晓,彭 进. CK34βE12、p63 表达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05,45 (32):10-12.

[3] 肖 芹, 印洪林, 陆珍凤,等.前列腺癌Gleason 分级评分与血清PSA、原位PSA的变化和34βE12、P504免疫表型的研究[J].中华男科学,2004,10(5):362-365.

地理的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模型;数学教学;教育

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包括十个模块和一条主线,这条主线显示了从一个模块到后一个模块再返回到第一个模块的反馈.这些模块涉及了教学者在设计、开发、评估和修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系列程序和技术.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图例如下:

作为一名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惑我:“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特别是像我所教的是高职艺术类的学生,学习数学总觉得没有任何必要,但是数学课程却一直在开.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教师上课总会出现期望与现实相差太大的感觉.在我对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模型了解后,我觉得这些理论知识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去.

首先要评价需求确定目的.也就是要先给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的需求在哪,而不是一上来就开始新课内容讲解.而我们现在的模式正是从一上来就是开篇新课了,学生暑假结束过来,根本衔接不上立刻进入正题的学习.数学更是衔接性很强的科目,一旦有一两节课落下了,要补上相当困难.更何况一开始就讲新课,学生不知道我学习数学是为了什么.以前还有中考的压力,现在没了高考的督促,学生就会迷失了方向,所以很多学生学数学就在迷糊的一节两节三节课后,彻底地在听老师说天书了.高职教材第一章节都是以“集合”开始的,集合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中国的四大发明组成的集合中元素是什么?”“班级里高个子的男生能不能组成集合?”这样一个又一个例子都是学生身边的事,部分学生会觉得简单,从而导致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学到两三节课后,出现了“矩形和菱形的交集是什么?”“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并集是什么?”这样的集合运算,很多学生就做不出来了.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先给学生确定好目标,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是学习的考核仍在.所以从一开始的知识点就要掌握,不能因为自我感觉简单就放松了.而且学习数学能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本身选了艺术作为自己的专业,那么发散性思维、创造力就会很强,但是生活更需要逻辑,没有人喜欢杂乱无章的生活,所以更应该去学习数学,培养与自己专业相对一面的知识,也为以后在必须学习的软件课程中打下逻辑推理的基础.

其次是教学目的分析.我们平时往往都对一节课进行知识技能分析、能力分析、情感分析,但好多话都落于俗套.特别是知识技能上,一般都是让学生理解掌握该节课知识点,然后出些例题习题让学生来完成.有时候题目难点学生不会,学生自己也不知道到哪个程度算是掌握了.了解了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方法,我觉得更应该先将最后考核的标准告诉学生,例如集合最后一节要求掌握的是集合的灵活运算,让学生来衡量自己是否能完成,这样就能判断是否学会了该节课的知识点.

再次,对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分析也很重要.

我们对学生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由于进入本专业学习的学生中考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可能相差七八十分,差距相当大.有的学生上手很快,老师一提要点,基本都会做了,而有的学生还没进入状态,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因此老师必须先了解学生本来的学习基础,根据班级的总体情况确定教学计划,对一些特差的学生还需要单独辅导,这样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时候,有的学生对于x2+5x+6>0这样的不等式只要教一遍解题方法就可以了,但是有的学生在完成第二步(x+3)(x+2)>0后,对于最后的结果“x-2”总是记不住“大于取两边”这个方法,总会得出“x>-3或x>-2”这样的结果.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要进行单独多题的练习辅导,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不断练习中掌握了.

学习环境也要分析.由于我们的学生差异大,又是艺术专业,所以在一两节课后立刻可以区分出哪些学生很好,哪些学生跟不上,这时候对环境分析相当重要,要因材施教,对学得好的学生要多表扬,不要让其受周围同学的影响,要让其保持积极的心态,有激情继续数学的学习;对学得不理想的学生要进行多鼓励多指导,有些难的题目不能对其强求,防止其出现逆反心理,更不愿意学习数学了.因此,做好学习者和环境的分析,加以正确实施,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好数学.

接着是对学生的考核,那么绩效目标的编写就派上用场了.在出考核题目前要先编写绩效目标,根据绩效目标来出考核题目,这样题目的难易程度就能把握好.在考核结束后,考核量化表是必做的,这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期目标是否完成,也有助于对试卷试题的评估,有没有达到绩效的目的,并能对接下去的教学有个更好的指导.

数学的学习本身理论性较强,而我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较短,所以要开发教学策略,选择更好的传授系统.除了传统的讲授,更需要加入多媒体的演示,小组分配任务探究式完成等更多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例如在教学生椭圆的知识点时,可以安排学生两两合作,教其固定两点,将一根准备好的绳子的两端固定在这两点上,绷紧后画椭圆,通过这样的合作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探究椭圆的定义.这样的做法能使枯燥的学习更加生动起来,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我们现有的教材都是统一规划教材,那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我们也希望能开发出更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来辅助,使数学与专业相结合,让学生能深切体会数学学习对他们专业学习的重要.

教研活动也是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听课评课更能促进我们对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想法,在不断教学中进步.

地理的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CDIO;化工实践教学;项目设计;实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60097040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工程专业作为理工科专业之一,实施 CDIO 教育模式成为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1]。化工实践教学是化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含化工实训、化工仿真、化工认识实习、化工生产实习、本科生科研立项、专业课程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CDIO 模式改革,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1基于CDIO教育理念构建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照 CDIO 工程教育模式要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安排设计型及综合型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2]。基于燕山大学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CDIO的工程理念对实践教学内容重新整合设计,构建了课程教学演示、化工仿真操作、实训综合、化工设计、科研创新5个层次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平台,兼顾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如图1所示。1.1基础型

基础型包括教学演示和仿真操作。教学演示是使用化工设备多媒体素材库及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软件, 以真实直观的仿真界面和丰富的资料展示实际过程;仿真操作内容使用了“聚丙烯聚合工段仿真系统”和“苯胺生产3D虚拟仿真系统”等仿真系统[3],可以在计算机上真实地再现化工生产过程。仿真操作是学生在掌握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步骤的基础上,用计算机模拟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及事故处理,弥补了传统实习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的不足。通过局域网互联的教师站,教师可以实时修改培训内容,汇总并分析学生成绩等。

1.2综合型

综合型内容由化工实训基地的多套化工实验装置组成,如图 1所示,这些实验装置的操作帮助学生树立工程实践概念,使其在完成化工产品的生产操作的同时在化工过程基本原理和化工实践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例如,在“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实验装置”的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仿真DCS控制系统进行生产操作,由原料乙烯、氧气及冰醋酸经过换热器预热,在气固相管式反应器中反应生成产品醋酸乙烯酯,粗产品经过水洗釜、气液分离器分离后进入精馏塔进行精馏,得到的纯醋酸乙烯酯在聚合反应釜中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醋酸乙烯酯。该项目要求学生在掌握“三传一反”基本原理基础上,学会熟练操作并完成各项工艺参数的控制。该项目的实训操作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气固相催化反应器、气液分离器、醋酸乙烯酯精馏塔及聚合釜等化工单元设备的基本原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科研创新型主要是在化工设计和科研方面。化工设计型按照CDIO的工程理念及教育模式要求,将本科生第6学期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7学期的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环节整合到一起,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进一步训练。例如“丙烯腈合成工段设计”题目中,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化工过程基本原理后,根据老师给定的设计任务完成氨中和塔、空气饱和塔或反应器等某一化工单元的设计计算,而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完成某一化工单元的设计任务基础上完成丙烯腈合成工段的初步设计与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在毕业设计时候,则要求学生在专业课程设计基础上进行完整的工艺设计,包括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工艺设备、原料消耗、能耗表、排出物表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等。

科研型是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积极参加创新与设计竞赛等。例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完成了“基于Aspen plus的聚醋酸乙烯酯生产工艺流程仿真及优化”和“平推流与全混流反应器系统仿真”等创新项目,并在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华北赛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2基于CDIO模式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2.1改革实训内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课堂教学引入讨论环节,培养学生工程分析能力。 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课程的教学过程应围绕着设计项目展开。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分别针对课程重点内容“均相反应过程”和“气固催化反应工程”烧掳才帕肆酱翁致劭危由教师指定两章的讨论选题内容。例如,针对“气固催化反应工程”中的难点“固定床反应器计算”,要求学生在拟均相模型求解算法和Aspen Plus反应器计算中选题,学生在讨论课前需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讨论完后由小组派出代表进行主题发言,其他同学讨论主题发言同学的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讨论课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加强和锻炼。

2)采用3D虚拟现实仿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CDIO的教育理念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3D虚拟现实仿真技术[4]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自身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与技能。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中[5],使用了“苯胺生产3D虚拟仿真软件”等仿真系统。如图2所示,学生在掌握了苯胺生产的工艺流程及流化床反应器的内部结构基础上,在3D虚拟生产环境中贴近真实地体验实际操作的感受,在激发了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深刻理解了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操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2.2采用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CDIO倡导“基于项目的教育与学习”。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入了Aspen Plus工艺软件进行三级项目设计[5]。项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问题从Aspen Plus反应器模块中进行选题,学生要采用类似讨论课的方式分组完成反应器的选型及计算模块选择、物性方法及参数的设定、计算过程和结果输出、项目报告及答辩等工作,以答辩的形式进行验收。

三级项目的实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对反应器模块设计的熟练运用,掌握了分析和设计化工过程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加深了对反应器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乙烯法生产聚醋酸乙烯酯工艺设计”毕业设计题目中,学生按设计任务对气固相催化反应器、油水分离器、醋酸乙烯酯产品精馏塔、水洗釜及聚合釜等化工生产单元进行分析,在完成设计计算后通过操作“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实验装置”来验证计算结果。此类项目设计与实施是对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3利用化工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CDIO的含义为构思―设计―实现―运作[6]。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化工实践过程上,就是化工过程的合成、设计、分析、评估和实现。利用图 1所示的综合型化工实训装置,选择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产品开发项目,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相互协作,指导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完成设计案例。例如,在“聚乙烯醇合成工段工艺”设计题目案例中,以“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实验装置”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利用Aspen Plus工艺软件设计了以聚醋酸乙烯酯为原料合成聚乙烯醇的工艺方案,初步完成了聚乙烯醇合成工段工艺设计计算、主要设备计算选型及工艺流程优化等工作。

2.4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

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中,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建立了一套完整实践考核体系[5],依据全程监控的理念从7个方面进行考核,见表 1。其中,讨论课、仿真操作及项目设计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巩固反应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又熟悉了应用Aspen Plus软件进行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平推流和全混流反应器的实验操作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真正实现了“做中学”。期末的闭卷考试只占总成绩的50%,闭卷考试分值的弱化也避免了以往学生考试突击及作弊的现象。

2.5加强校企合作,突出教师工程素质培养

校企合作及企业的参与是真正实现CDIO 工程教育模式的关键途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化工专业实践与科学研究、工程实际及社会应用的有机结合,而且对教师的工程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学校和秦皇岛华瀛磷酸有限公司及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校企共建平台建设,利用学校现有的科研平台及信息资源等主动服务于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大企业参c高校人才培养的步伐,并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来完成项目案例,保障实践教学的实施。

表1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成绩评价

序号内容比例%考核方式1出勤5签到2作业5作业内容及完成情况3讨论10分组答辩、报告及PPT4仿真操作10仿真在线测试5项目设计10分组答辩、报告及PPT6实验10分组操作表现及实验报告7期末考试50闭卷考试3结束语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效果明显,提高了化工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理念,在化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CDIO工程教育改革,继续构思与设计以构建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1):1220.

[2] 申延明,刘东斌,樊丽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3.

[3] 宋建争,李建军,张永强.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4,3(37):107109.

[4] 夏迎春,吴重光,张贝克.现代化工仿真训练工厂[J].系统仿真学报,2010,22(2):370375.

[5] 李建军,宋建争.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5(10):5961.

[6] 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system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DIO education

Li Jianjun,Zhang Yongqia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China)

地理的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文明的瑰宝,是世界人民文化的摇篮。而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非物质文化璀璨夺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文化遭到了破坏,文化出现断层甚至消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维护世界文化遗产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更体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乃至于人权的尊重。

国际社会现有的保护模式有:以法国、南欧诸国为代表的地理标志保护模式;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商标法保护模式。而在我国,这两种模式并存,分别有不同的主管部门予以实施。商标法保护模式和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在我国一并使用。由于商标法和地理标志本身存在冲突,所以两种模式也必然时常会发生冲突。

地理标志保护模式主要是地理标志的商标法保护和专门法保护。商标法保护主要是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而专门法主要是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具有地域性。由于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诸多的契合之处,因此地理标志保护模式更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地理标志保护模式中的经济学

(一)比较优势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地理标志资源十分丰富,这为地理标志保护模式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天赋异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地理标志具有比较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机会成本是必须要考虑的,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地理标志保护的机会成本显然较低。由于中国的地理标志资源丰富,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优势是天然的。

(二)经济人与利益最大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目的除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的创造力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经济人受利益之驱动,而萌生的保护之念。近些年国际国内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去各地旅游已经非常普遍,而那些文化故居、民俗民风成了现代人向往之地。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旅游收益颇丰,为了这些经济利益,各经济人不乏保护之策。一些选择了商标权的保护方式,一些选择了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不管是哪一种模式,经济人都希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四)激励机制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近期埃及动乱中,一些文物受到破坏,也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所以激励机制在保护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政府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采用一些激励机制来引导大众,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历史,要防止一些人或者机构为了一己私利,歪曲历史甚至篡改历史。必要的激励机制对于做好这一点是起一定的作用的。

(五)社会福利学

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是有益于产权所有者的,甚至只利于产权所有者。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有益于它的所有者,更加有益于社会大众。在经济学中,社会福利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经济人在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定的福利,使得社会更好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文化财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地理标志保护模式能够更好地保护它,也当然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与帕累托最优原则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各国依据自己的基本国情,选择了不同的保护模式。在我国目前有两种保护模式并存:商标权与地理标志。除了这两种模式,还有许多其他的模式可以选择。但是怎样选择,依据什么,其实它涉及到到了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帕累托最优”指的是资源配置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这就是帕累托最优。而与之对应的“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法律是人们行使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原则和规范,在立法的过程中遵循帕累托最优原则,可以有效地分配权利义务,处理好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知识产权法中一项重要的保护客体,在保护它的模式选择上也应该遵循帕累托最优原则。保护它的模式有很多,可以选择公权保护立法,也可以选择私法保护,而私法中又有诸多模式可以选择,比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地理标志等等。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公权保护立法,而私法又是两种模式并存的局面,有时还会发生冲突。所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模式的选择上还存在着帕累托改进。

在没有公法可依的私法保护模式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没有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先不考虑没有公权立法的情况,但看先存的保护模式,就会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地理标志和商标权二者本身在规定上就有冲突的地方,当二者冲突时如何解决,中国的法律还不完善。比如在TRIPS协议中规定,地理标志的优先权对善意取得的商标权采取避让方式,其中关于二者冲突的解决值得探讨。但是里斯本协定中的规定有所不同,或者说更为合理。它规定某地理标志受保护后,与之相抵触的商标权应在两年内予以撤销,这其中的两年偏食二者可以共存的状态。在两年后则将全力优先配置给了地理标志,这样就优化了资源配置。我国的《商标法》应该吸收这一优点,作一些修改,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除去二者的冲突,单看商标保护模式,也会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普通商标保护不能很好地排除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外的注册和区域内的个人注册;其次,如果区域内的个人注册商标以后,区域内的其他人无法擅自使用,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做法。最后,不是所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申请注册商标,商标法规定的商品分类表不能涵盖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于商标法中的地理标志的保护――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注册,属于地理标志保护模式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比较合适,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服务类,商标法中的地理标志保护主要是保护农产品等物质上,还没有扩展到服务类,相关部门还没有引起重视。

当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虽然是最适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待完善的。例如,作为地理标志专门法保护制度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其中的异议制度相对于欧洲国家的制度来说,过于简单,可操作性较弱。而且该规定中并没有设定撤销制度,这不利于审核批准工作的纠正等等。

因此,按照我国现有的保护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存在帕累托改进,唯有通过改进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0-04/2010-08

[2] 肖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百家言》2006-06

[3] 何小平,《论我国地理标志专门法保护制度》,《法学杂志》2007-06

[4] 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地理的学习计划范文6

(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摘要:在一些教学原则和理念上,词汇法与交际法颇为相似,但词汇法更为正确地认识了学习者的语言认知和习得规律,因而更应将其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在实践中,教学者需要结合英语本土化的实际,对词汇法的运用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设计,以保证口语交际训练中输入语料和所依据的语境的真实性。

关键词 :交际法;词汇法;英语本土化;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英语口语教学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29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62—03

收稿日期:2014—07—28

作者简介:谢粤湘(1975—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语,商务英语。

虽然中国学习者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和训练,但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仍旧不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学者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专业素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自主性,口语学习的环境,教材编写的选材和原则,等等。那么,在中国,英语口语到底要如何教?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拿来即可用,用后即有效?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一直为人所诟病,这是否与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某种程度上的关联性?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是口语教学中应该重视,但却一直被忽略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要摆脱较差的口语交际能力,出路何在?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上述疑问一一予以回答。

一、交际法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中未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传统的以语法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早已被证明是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的。学界和英语教育界在最近一二十年间将眼光投向交际法教学,试图另辟蹊径。然而,交际法在我国英语教育实践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正如语言学家Lewis指出的那样,交际法所强调的一些重要的教学原则,如重视接受能力、淡化错误订正的重要性、加强学习者的自主性等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1]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如学者孙铭指出的那样,对于我国英语教学来说,交际法主张“以做为先”、“由做而知”、“重做轻知”,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不符合外语学习认知过程及其规律的。外语教学应遵循“以知为先”、“从知到做”的认知顺序。[2]

除了以上两点原因,我们认为交际法运用的失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作为舶来的语言教学法,交际法并没有经过教学者的“本土化”改造,以适应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交际法倡导教学过程交际化,要求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通过大量的言语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将课堂上的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然而,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交际法在运用于口语课堂的时候,学习者并非处于真实的交际情景当中。教材中的“情景”绝大多数都设定在英、美国家,与中国学生的语言认知环境相距万里,因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并不是真实的交际情景。学生在课堂上用这些语料所进行的“交际”实际上不过是“虚拟对白”,学生一旦离开课堂,应付真实的母语环境,则困难重重。从客观上来说,交际法似乎更适合于以英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对于我国这样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如不能取其精华,并着力对其加以“本土化”改造,则交际法终将是南橘北枳,无助于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的改善。

二、词汇法的基本理念及其在运用中的困惑

交际法运用的失利使得众多英语研究者和教学者转向词汇法,以寻求出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词汇法仍应属于交际法的范畴,但两者之间仍有重大的区别: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修正,摒弃了后者忽视语法和词汇的做法,突出强调了词块教学的重要性。该方法的主要倡导者、语言学家Lewis认为,语言的中心是由各种类型的词块组成的词库;不同的词块组合起来,形成句子,进而组成连贯的篇章。因此,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这也是词汇法的核心观点所在。运用词汇法进行口语教学应遵循几个重要原则:(一)教学的重点应从语法转向词汇,学生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大量吸收有用的词汇。(二)口语与书面语要取得平衡,应优先发展口语,尽量推迟书面写作的训练。(三)注重“输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多听,而不是多讲。(四)要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料,并且这些语言素材必须是真实的,以便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词汇。[3]

基于词汇法的基本理念,国内也有众多学者展开了实证型研究。如有的学者通过实验证明,词块能够促进英语学习者语言输出质量的提高。[4] 还有学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相对于语法而言,学习者运用词块的能力与英语口语成绩和写作成绩具有更加显著的相关性。[5] 类似的实证型研究还有很多,得出的结论也基本趋同。但上述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数量偏少,参与实验的学生数目不多,如此有限的样本能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还值得进一步思考;此外,实验的方法往往是要求学生复述指定的文章或故事,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会导致结论的可信度降低。我们认为,口语能力的评定应考量学习者能否在各种真实的场景下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上述研究均未对此做出必要的回应。

综上所述,词汇法运用的困惑就在于,它要求学习者所输入的语料应具有真实性,其语言输出训练所依据的语境也应该是真实的,但这一原则并未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实施。甚至很多教学实验和研究也都未能很好地满足该方法对真实性的要求。再翻阅各种版本的口语教材,则很容易发现,绝大多数教材所涉内容都围绕英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情景展开,而中国本土的内容(如果有的话)基本只是点缀。如此一来,词汇法所强调的口语输入和输出所依据的真实性基本就无法保障了。另外,教学者未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积累词汇,以满足其真实交流的需要,而后者也往往并不太清楚哪些词汇是其真实交流所需要的。因此,即便运用词汇法来进行口语教学,词汇短缺仍旧是学习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块短板,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口头表达空洞无物。

三、基于英语本土化的词汇法

在一些教学原则和理念上,虽然词汇法与交际法颇有相似之处,如都强调教学者应设计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但词汇法更为正确地认识了学习者的语言认知和习得规律,因而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即从掌握词汇入手来掌握一门语言,也就是从语言的“形”(内容)到语言的“神”(语法规则)。因此,相对于交际法而言,词汇法是目前口语教学中更应推广的一种教学策略。然而,我们仍需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设计,以保证词汇法所强调的输入语料的真实性和输出训练所依据的语境的真实性,否则,词汇法很可能会重蹈交际法的覆辙。

事实上,词汇法的本土化调整和适应也是由英语本土化的大趋势所决定的。作为应用于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英语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而全球化,并在全球化的同时本土化。最近一二十年间,国内外学者对英语的本土化给予了充分的理解、认可,甚至是鼓励。代表人物如B.B.Kachru,他就英语在全球的传播提出了“世界英语”的概念。他认为,一方面,英语会引发世界其他语言发生改变,即这些语言会“英语化”;另一方面,英语本身也会在当地发生“本土化”和文化适应。基于此,才会有“英语的非洲化”、“英语的印度化”或者“新加坡英语”、“尼日利亚英语”、“菲律宾英语”、“斯里兰卡英语”等表述。[6]日本语言学家Okushima也提出,英语是“glocal”(由“global”和“local”拼撰而成),即英语既具有国际性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使用地的本土身份。[7]国内有学者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可以实现英语国际化与本土化共存的“双层英语”,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能够和谐共存。[8]另有学者对中国语境下本土化英语的可理解度和可接受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中国语境中,英语的本土化特征具有较高的可理解度和可接受度。[9] 因此,有“中国味道”的英语并非不可接受,相反,其在中国语境下具有较高的可理解度和可接受度。“中国英语”的出现和存在是英语在中国发生文化适应的结果,必然具有中国的本土身份特征。所以,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母语对英语的影响,在我国重构汉语与英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低下这一顽疾的解药就是基于英语本土化的词汇法。

第一,教学者本身应该对英语的本土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应帮助学习者建立起英语本土化的概念。

第二,教学者和学习者均应认识到,现在及今后跨文化交际的着眼点在于努力运用英语,将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生活等介绍、解释、推广给来到中国学习、工作、旅游、居住的世界各国人民。跨文化交际的重心应从以往的“向外看”,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向英美看”,转为最大限度地“向内看”、“向本土看”。这也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和软、硬实力不断增强的必然选择。

第三,基于前两点认识,应督促学习者建立起自己的、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词汇库”,以避免或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失语”。需着力搜集、整理和学习其在中国本土学习和生活中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以改善其在口语交际中因该类词汇短缺而出现的内容空洞的状况。同时,应鼓励学生不必过于担忧某些“汉”味扑鼻的表述,因为这本身就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正常表现。但仍需提醒其确保这些词汇具有较高的公众接受度,避免随意杜撰。

第四,口语教学者应提供各种真实的语境,让学生练习词块。这种真实的语境应设置在中国本土,而不是国外;同时,应围绕与学习者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展开。

第五,应鼓励学习者综合运用包括背诵、复述在内的多种非交际性的口语学习策略,以使其更好地学习与语境并无关联的词汇,更高效地扩充自己的词汇库。

四、结语

在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学习英语这种国际性的语言,以保持与世界的同步。更为重要的是,要熟练地运用这门语言,将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等真实地展现在世界面前。从根本上来说,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来源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现在及将来,我们绝大多数的国际交流都发生在中文的母语环境中,因此,作为国际交流工具的英语应该适应这个环境。只有重视中国本土的语言环境,并进行适宜的调整,才能在我国的口语教学中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法。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有英语教育的参与者对此作出了回应。如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修订出版了《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第二版)》系列教材,其中就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改变。它在前版为学生提供“有用的表达”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有关中国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素材,其提供的教师用书甚至搜集、归纳了许多最近的本土文化现象和事件(如超级女声),并用英文表述出来,供教师参考。教材还增添了与每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表,给学生提供了可能用于真实口语交际的常见词和高频词。可以说,这套教材立足于英语本土化,从词汇法的角度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10]据悉,该出版社还准备在本土化的路上走得更远,正在投资拍摄由中国人出演的口语交际视频素材,内容围绕中国学生在本土的社会、生活点滴展开,用于编纂更新的口语教材。若能尽快付梓,则实为教学者和学习者的福音。期待未来有更多的英语教育参与者投入到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当中来,共同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

参考文献]

[1]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UK: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2]孙鸣.我国英语交际法教学之若干问题再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3]Lewis,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UK: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

[4]周超英.词块与外语学习者语言输出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2).

[5]丁言仁,戚焱.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6]Braj B Kachru.World Englishes-Agony and Ecstacy[J].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1996(2).Special Issue:Distinguished Humanities Lectures II (Summer,1996).

[7]Yasukata Yano.World Englishes in 2000 and beyond[J].World Englishes,2001(2).

[8]文秋芳,俞希.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国外外语教学,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