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创计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创计划书范文1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室内设计 科技创新 艺术创新
根据美国思想家、学者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著名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到:“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由原本以专业化大生产为社会经济中轴,转向以知识信息为社会经济中轴的后工业社会。在后工业社会,第四产业与第五产业的发展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这一理论在过去的30年已被论证。西门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和工业部的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希・森德勒教授(Ulrich Sendler)在他的新作《工业4.0》(Industry 4.0)中指出:“到2030年,互联网和其他服务联网形成从生产到配送的全面智能化,工业4.0体现着未来发展的趋势,代表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1 文化创意产业下室内空间设计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作为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室内空间,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和产业。迅速崛起的文化创意产业下室内设计的宗旨是安全、环保、舒适、信息化的。
因此,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时代,室内设计要想趁胜追击,把握时代脉搏就得利用多媒体交互的形式对室内设计进行艺术创新,为人们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成为室内设计发展前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2 室内空间设计科技创新
2.1 参数化设计
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延伸,建筑形态、风格、观念影响着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室内空间由建筑体围合而成,室内的空间是反应所属建筑体内在的,室内设计所表达的是建筑的内在功能,因此,在当今的设计中建筑的室内外环境是整体规划的。因此,在参数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依照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室内设计的参数化也将逐渐演变成室内设计的一种风格。其中来自英国的女设计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就打造了一间“建筑感十足”的参数化空间。该房间位于酒店的三十层,该房间除了完成空间的合理化给人美的感受以外,流畅的线条,纯净的颜色,未来感充斥的创意空间,打破了人们对室内空间界限的既有观念,随时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同时这也是数字化设计和工业制造能力提高的产物。扎哈的设计也向我们展示了参数化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巨大前景。
2.2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在于定义人造产品的行为方式,即人工制品在特定场景下的反应方式。交互设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英国设计师比尔・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 1943―2012)在一次设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交互设计,在他后来的著作《关键设计报告》中详细的描述。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互动空间名叫《雨屋》(Rain Room)是由名叫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的创意团队所创作。《雨屋》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空间的认知,因为在这个空间里你将会体验到一场不被淋湿的倾盆大雨。它将当代科技与艺术文化安置在一个空间内,为人和物建立关联。兰登国际,历时三年设计开发了这套身在其中,却不被雨水淋湿的系统。不被雨淋湿的奥妙在于,隐藏在这个空间内的众多3D摄像头以及红外线感应系统,人在这个空间内活动时的数据都会实时的传输到这个系统中,系统控制淋浴器避开人体。
3 室内空间设计艺术创新
工业化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在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同质化这一问题,整个世界趋于相同,民族的、地方的、特色的设计正在消失。在后工业社会设计师的任务就是打破同质化,为人们提供个性化设计,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因此,要求设计师要不断的对室内空间进行艺术创新。
3.1 室内设计色彩的多元化
多年以来,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人们都会选择柔和的色系为空间铺色,室内选择色彩以明快的色系为主。直到近些年,室内设计的色彩才开始尝试新的方向,由于人们对个性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与众不同的搭配,比如,使用大胆的互补色搭配空间,蓝色和橙色搭配,给人一种青春跳跃的感觉。还有些人会选择在过去被人敬而远之的黑色,作为室内空间的主色调。它不会给人热情优雅的感觉,但它会给人营造出一种特别的神秘感。
3.2 室内设计中装饰几何化
近年来,在各种电子设备的UI(User Interface)设计中,大行其道的扁平化风格(Flat Design),对生活在电子信息时代每天都浸泡在电子设备中的人们的审美产生深远影响。这种来源于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的设计风格,反应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审美上的追求,于是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也开始兴起这种在北欧几经由来已久的几何装饰。设计师Susanna Vento的室内设计就是运用这种风格为这个不大的空间创造出更多活泼的气氛,大面积几何和极简主义(Minimalism)结合的墙纸为空间增添了不少情趣,理性却不乏装饰美。
3.3 室内设计注重文化混搭
在过去的室内设计中人们习惯性的只使用一种设计风格,但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文化越来越多元化与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得多个文化可以并存在一个设计中,称之为“文化融合”(Merging of Culture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混搭”(Mix and Match),可以在一个主要的设计风格下,根据个人喜好搭配不同的文化元素。比如,在新中式元素中搭配法式元素。同时,多样化的文化融合也促进本国文化的自我优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究其原因正如于丹所说:“这实际上是文化在不断地增容,在一次次融合中吸纳新的东西”。
3.4 室内设计注重可持续的自然风格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自然引入室内空间,绿色环保的动植物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运用木、石、藤、竹等拥有天然美观纹理的环保可持续材料,并搭配动物标本,远古动物化石以及手绘动物图案都会很好表现既美观又环保的自然风格。王受之教授在谈到自然风格时说过:“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同质化都市中的钢筋混凝土森林,自然世界是一个憧憬,一个期待”。因此创新的将自然风格进行艺术美化后代入人们的生活这将成为未来室内空间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结语
在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室内空间设计不会再单一的发展,室内空间设计会像建筑一样应用最新的科技,创造与时俱进的创意空间。参数化设计和交互设计将成为室内空间设计的一个方向,但功能和技术的创新对于要兼顾人们使用居住情感的室内空间设计还是不够的,因此,室内空间设计的艺术创新同样重要。设计师只有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平衡,才能创造出人们所追寻的既有强大功能又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情感的理想空间。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2]乌尔里希・森德勒.工业4.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张为平.参数化设计研究与实践[J].城市建筑,2009(11),112-117.
科创计划书范文2
1进一步提高粮食仓储技术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四无粮仓”的工作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而粮食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学科间技术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促进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粮食科技也需要交叉学科的开放,只有不断引进和吸收各行业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理论,才能使粮食科技可持续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为了保持粮食仓储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需要发挥粮食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学科优势,在粮食仓储实验仓房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利用温度、湿度、害虫、重量、介电特性等高精度采集及分析技术,从储粮基础参数研究入手,研究解决粮食仓储领域遇到的新问题。加大对粮食实验设备及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粮食行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将不断开发的新的技术成果应用到粮食仓储工作中去。
2以信息技术提升粮食储藏技术水平
在RFID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化RFID等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扩大粮食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快数字粮库的建设[2]。通过重量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实时了解粮食仓储数量情况,做到变动及时反馈,数量信息实时掌握;应用害虫、气体等传感器技术,提前检测危害生物引起的储粮发热情况,全面了解粮仓粮情;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粮食流通信息网络,实现粮食流通信息的自动、实时、准确获取,减少调控反馈时间,提高调控效率,提升仓储管理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在“北粮南运”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示范工程的基础上,要加大对行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力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会促进粮食流通管理从结果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使粮食流通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3加大对绿色生态储粮技术的支持力度
科创计划书范文3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材改革;电子化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科学的著作,也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教材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内容,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与大多数高职高专教材类似,目前使用的《电子技术》教材也存在以下问题[1,2]:①教材内容大多数由本科教材改编而来,偏重本科教材的特点,追求理论化、系统化,内容多,理论深;②实践内容缺乏,没有单独的与实践、实验和实训配套的教材,影响学生技能的培养;③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应时代特点,没有体现新技术、新工艺,脱离生产实际;④没有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教材与职业资格证书考察的内容联系较少;⑤相应的多媒体和电子教学资源还比较匮乏。
1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现状分析
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内的诸多高职院校在高职高专的教材建设方面做了以下改进[3~5]:一是在教材的内容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将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淡化理论,增加实用性内容;二是在教材的结构编排上,普遍采用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法,以学生感兴趣的实用项目为载体,将项目的完成过程分解为多个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促使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三是在教材的具体形式上,由传统的纸质教材组建发展为立体化教材,即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集纸质教材、电子教学课件、实验实训软硬件和网络教学平台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当前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倾向于采用“互联网+电子教材”的形式。其优势在于教材的内容可以随时更新,时效性强,便于视频、动画等内容的链接,也能及时采用互联网资源拓展所学内容,开展师生互动,甚至发展成为开放的精品课程资源。在这样的教材改革过程中,高职高专类《电子技术》教材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6]。但是由于电子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现有的新型教材仍然存在时效性差、电子资源匮乏、信息化技术利用不足等显著缺陷。此外,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训设备与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差距巨大,学校的实验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缺乏实用的配套教材。提供时效性和实用性强的教材,成为该类课程教材建设和精品课建设的关键突破点。
2《电子技术》课程电子化教材建设的方案
近两年来,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鼓励校企合作,推动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基于此,各类高职院校广泛试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引导教师掌握“微课”、“慕课”和“互联网+”等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这些新的元素为当前高职教材及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思路。我们的《电子技术》课程教材的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展开的。
2.1教材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为目的,以就业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供实用性好、时效性强的教材。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
2.1.1制定课程标准[7]
高职课程标准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根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而制定的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安排课程进度、制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对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指导的作用。高职课程标准必须与职业岗位能力相结合,要突出高素质、高技能等具有高职特点的培养目标。
2.1.2编写全彩色的纸质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8]
目前我国彩色版图书已经越出越多,但彩色版高职教材却非常少。虽然彩色图书的成本比黑白图书高,但彩色书比黑白书的表现力丰富,视觉效果要好,这一点对于电子技术等专业尤为明显。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制作彩色的高职教材,是今后教材发展的大趋势。
2.1.3建立多媒体电子资源库和互联网平台[9]
多媒体电子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需的素材、课件、程序和案例等内容,借助互联网平台,学生能够从网络平台上下载老师授课时的讲义、教案、电子课件、作业、补充材料和其他有关参考文献资料,还能够借助于教学资源库中各种各样的资源来完成工作报告或者论文的书写。专业教学资源库要具有为教师营造一种良好的备课与分享的环境。此外,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不同地方和院校的专业骨干教师或者教育专家均可从多种角度来提供某一些共同知识的学习素材及教学指导,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1.4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制作数字化电子教材。
2.2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实施方法:①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编教材,为我们提供最基础的设备资料,行业技术标准和岗位职业标准,以及生产一线的照片、视频等电子资源;②根据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参照同类院校的专业课程资源,制定课程标准;③以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作过程为主要内容,结合“项目-任务驱动”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编制全彩的纸质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④整合学校各系部相关资源和人才,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虚拟场景”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构建电子资源库和网络平台;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完善教材内容,同时融合上述的纸质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制作数字化的电子教材。实施过程和步骤:①明确某专业生产一线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其工作过程,以及对从业人员职业标准和职业素质的要求;②将工作过程分解为具体的子项目和子任务,以便学生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掌握操作流程;③根据上述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框架,初步编写纸质教材(包括实验实训内容)的文字部分;④以生产现场的照片和视频为基础,建立多媒体资源库,采用Flash、3DMax、Dreamweaver等工具,设计形象生动的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内容;⑤将多媒体资源的内容充实到纸质教材的文字版,编写全彩的纸质教材,同时制作精美的PPT作为配套的电子课件;⑥构建互联网平台,以便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⑦整合以上资源,制作“互联网+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的电子教材。
[参考文献]
[1]薛春玲.浅谈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体系的衔接与教材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2]汪立亮.职业教育创新示范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3,(6).
[3]王东.项目教学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
[4]余凤翎,张穗钰,余靖中.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
[5]包芳,潘永惠.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材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4).
[6]江捷,王铁流,赵影,等.依托教材建设推进“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
[7]郭宗莲,张舒.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制定的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12).
[8]叶涛,程文卫.彩色版教材的色彩、插图及成本控制[J].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0).
科创计划书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20-02
目前,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战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调“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列为我国教育十个重大发展项目之一,是今后教育领域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
1.多媒体及网络设备的使用虽然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创新,但还存在许多弊端。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第一代课堂中黑板加粉笔的时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现阶段,多数教师还仅仅停留在使用多媒体资源来呈现书本内容,教师上课时候照着PPT念,学生甚至笔记都不用,反正下课后拷PPT就行。
2.多媒体设备还处于初级阶段,课堂的装备、摆设还未摆脱传统的模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板书等方式与学生交流,但现阶段的多媒体设备大多数还需要教师用鼠标操作电脑,反而约束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
3.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还未得到广泛的提高。虽然信息化教学设备表现出其他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诸多优点,但是它本身的这些特点并不能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只有相配套的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跟上去了,技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是能否用好多媒体设备的关键。
二、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
1.信息化技术与教室空间的创新。(1)教室实体空间的创新。信息化时代的教室可以是变化无穷的,如耶鲁大学的金融专业的某个教室整个就是一个模拟的股票交易大厅。再如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郑泰升带领互动建筑研究室团队以未来2020年的教育学习为梦想蓝本,融合情境控制,成功打造了全台第一间以数字制作结合高科技的未来教室――iStudio,iStudio未来教室研发了可变形智慧白板,内部嵌入了智能型触碰屏幕和感应组件,地上更嵌入了脚踏式智慧地板,提供教师轻易变换演讲教学模式、互动讨论模式或展览简报模式等教学情境。该系统在上课期间会实时地录像并广播到网络上,参与上课的同学能够收看老师的教学实况转播视讯。(2)教室虚拟空间的创新。虚拟的学习空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线课堂。随着网络课程、网络学校以及各种创新教学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摘要: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展战略,本文指出了信息技术在当今课堂教学应用的不足,分析了信息技术下应通过教室端装备的创新、教室空间的创新、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等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最后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必须依靠政府、学校和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20-02不再禁锢在传统的课室里,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包括了学校学习(SCHOOL STUDY)、家庭学习(FAMILY STUDY),甚至是户外学习(OUTDOOR STUDY),因此,各种虚拟空间教学环境的建立,是今后课堂创新的又一重要方向。各种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学习资源也大大拓展了虚拟学习的空间,例如由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 Ng和Daphne Koller创建的Coursera同顶尖的大学合作创建在线免费课程。点击进去Coursera,你就可以看到各个大学栏目下的课程。教授们会在视频下方放出具体的教学大纲,让你提前知道该课程每一节你能学到什么。教授们还会布置家庭作业,并且规定了一个具体的提交时间。等到课程全部结束你还会有一个最终得分。总之除了是通过视频的表现形式,其他的一切基本上和你在真实的大学接受教育一样,只要用心去学,能够学到很好的知识。
2.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新。信息化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教育领域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无论设备多么先进,网络环境多么好,如果没有优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就成了无木之本、无水之源。而我国目前正是由于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匮乏,制约着我们应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使得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为同学们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多媒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方便同学们理解吸收。(2)开发信息化学习资源。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学资源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及单纯支撑教师教的多媒体课件,而应扩展到可以支撑学生学的专题性学习网站、学习平台等。教师应当结合学科内容及学生特点,与相关技术人员一起积极开发包含相关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后拓展资源的教学网站/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生机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到平台上,实现共享与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3.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创新。(1)通过信息化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模拟情境和协作情境,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以图、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各种信息资源为媒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答等各种方式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种师生课堂互动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上能实现许多传统课堂所不能实现的各种课堂师生互动形式,使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升,课堂学习充满活力。例如现在国内外许多学校都在探索的“翻转课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白天在学校上课吸收新知识,放学回家则通过做作业来巩固一天所学。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却能把这个学习过程颠倒过来,教师可以制作视频来解释传统课堂上教授的概念知识,学生则通过网络在家收看视频,开展学习,而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并与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互动,达到了传统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如何促进教育信息化趋势下的课堂教学创新
1.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引领者。近几年来,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政策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通过各种培训及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等提升各学校、各专业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创新水平。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趋势下的课堂创新,个人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校各类评估中,开发信息化教学创新应列入重要的一个项目,在这种评估中,不但要有硬件建设、网络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学校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避免“面子工程”的发生,使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2)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应成为教师考核及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应该把信息化水平尤其是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水平列入教师教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项目,来促使广大一线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水平。(3)教师开发出教学软件、电子书等电子产品后,如何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产权如何保护,如何避免各个院校重复开发同类信息化项目,造成资源浪费,都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引导。
2.学校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校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1)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从重视物到重视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的培养将是一个相当艰巨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决策者转变思想观念,把培养教师的能力作为重点工作。(2)领导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发和制作标准、规范、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集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使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把教育信息化当作部分领导的面子工程。(3)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使教师把信息化教学创新作为一个常规工作,并列入教师考核的范畴。
3.教师是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的执行者。IBM的开创者曾说过,教师才是最神奇的魔术师,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课堂、学习、教育,将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要实现这种教育梦想的,关键还要靠人,因此,广大一线教师是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最终执行者。(1)教师应转变思想,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本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2)积极参与各类信息化培训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竞赛,通过这些培训和竞赛,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变革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参考文献:
科创计划书范文5
一、 营造侧重“数学体验”的慧雅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数学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地融入“数学元素”,追求“书香数韵”的文化意蕴。建成的“一室一角一中心”,即每年级一个以数学实验为主的数学专用教室,一个以数学游艺为主的数学广角,一组以数感、长度、方位、面积等直观体验为主的数学体验中心;我们更重视数学环境课程的创建,把富含“数学元素”的校园文化场景建设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开发,营造生动有趣的数学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1.注重数学直观体验,打造适时体验的班级数学文化特色
在每个教室里设立“数学园地”和“思维演练场”,在教室的外墙壁上开辟“数学文化墙”和“学习成果展”,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空间,营造“爱数学,乐实践”的浓郁学习氛围。
2.挖掘数学文化内涵,营造富含数学元素的校园文化场景
开发建设长度体验路面,高度体验墙壁,方位体验路牌,以“神秘的数、神奇的式、多才的符号、美丽的图形、严谨的数量和智慧的名题”为内容的6个数学文化体验主题园,引领学生畅游数学王国,体验数学的奇妙和神秘。
3.加强数学应用性实践,建设数学文化长廊
我们在教学楼前建了两个60米的数学文化长廊,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随时徜徉在数学的海洋里,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品味数学应用与价值,享受数学实践与问题解决的成功。
二、 开发侧重“数学发现”的慧雅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课程的开发方面,学校注重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教育教学目的为导向,整合、优化各种数学教育资源。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开发适应数学学习的校本课程,形成实践数学的校园文化特色。让数学学习凸显“探索发现”,开发“生本”“师本”和“校本”数学课程,让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问题解决模型的建立、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实践中经历数学发现。
1.“师本”课程让数学教学具有个性与特色,打造慧雅的数学师资团队,开发“教师”的数学课程资源
以连云港市“数学名师工作室”和县“小学数学领航团队”为载体,组建数学教师成长共同体,开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构建“实验思维”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国家数学课程的有效实施途径。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拓展研究,构建“体验应用”数学课程基地,探索校本数学课程的开发策略。开展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研究,构建“多元唤醒”数学评价体系,创新过程性、激励性数学评价方式。
2.“生本”课程让数学学习充满生成与创新,实践慧雅教学范式,开发课堂的数学课程资源
构建自然本真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索适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三自”教学范式——课前自由预习、课内自主探究、课后自觉练习。实现数学知识的探索、核心内容的建模与数学思想的形成都在学生体验操作、研究探索中完成,从而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
3.“校本”课程让数学学习开放而丰富,优化整合教材内容,开发拓展的数学课程资源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设计安排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一是开发了数学类校本课程。低年级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开发编写《一个都不能少》《神秘的数字》等启蒙数学课程,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中年级注重学生实践体验与文化熏陶,开发编写《趣谈数学》《数学其实很好玩》等娱乐数学课程,让学生在快乐游戏中领略数学的魅力;高年级注重探究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开发编写《数学教材学法导引》《走进数学家的世界》等探究数学课程,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提升探究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二是开发社区数学课程资源。与社区的菜场、商店、银行、财会等单位与场所密切配合,挖掘它们的数学元素,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生活应用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升华数学学习,提升应用能力。
三、 建设侧重“数学应用”的慧雅学习场所,形成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路径
“做思共生”,把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活动、数学与娱乐结合起来,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将数学用于生活与娱乐,在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升数学思维。
1.建“一馆一室”
以发现、思维、运用为主要内容建“一馆一室”,服务学生数学学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快乐、充满体验。数学实验馆:建设一个“做数学”的数学实验馆,丰富学生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宽度与深度。呈现数学史上众多数学发现的探究过程,再现数学实验场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教材中的数学实验,全程经历数学发现之旅。数学展示室:建设一个展示数学成就、分享学生数学才能的数学展示室,分为“用数学”的数学生活馆、“玩数学”的数学游艺宫。定期呈现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笔记与手抄报、数学实验过程记录、数学制作、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成果,搭建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载体,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2.建网络平台
开展“E”学习方式的实践,建一个专门用于数学学习的电子教室,在已建成的“我爱数学”专题网站上开辟数学指南、在线测试、小小数学迷栏目;各年级创建数学QQ群;利用“我酷”视频上传数学学习微视频等,实现人机互动的数学学习,拓展学生数学体验与实践学习的时空。 四、 开展侧重“数学创新”的慧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数学
“学创”共融,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发现、构建创新的过程。慧雅文化数学课程注重学生日常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能力培养,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1.组建数学学习团体
分三个层面组建班级的数学学习共同体、年级的数学兴趣小组、校级的数学文化社团。分别成立数学实践学习小组、数学体验学习小组、数学研究学习小组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常用数据,了解数学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利用生活、生产中的数学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成立少儿数学院
依据数学的核心内容,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成立“尺规画图”体验分院、“数学学具”制作分院、“数学模型”创作分院、“奥数起航”分院、珠心算分院等,开设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开展专题性学习活动,挖掘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开展智慧型数学活动
定期开展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数学名家鉴赏、数学小论文等展评活动,引领学生掌握数学课本知识;利用每日的数学快餐、每周的数学超市、每月的数学达人秀,开展数学思维闯关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每年开展两次“数学文化节”,创造更多的数学应用与思维展示的机会,激发数学探究的热情。
4.创新“闯关升级”评价机制
学校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以“智慧闯关、考核升级”的方法,根据学生数学能力水平,按年级评选六级“数学智慧星”“数学小博士”“数学小院士”,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提高数学素养。
慧雅文化数学课程基地,以优化数学课堂学习,整合数学教材资源,拓展数学学习形式,丰富数学学习活动,强化数学学习体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创造数学应用机会,建设体验数学、实践数学的乐园为主要项目内容;以激发兴趣,提高思维,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为价值追求,为不同潜质与个性的学生发展奠定基础,让校园文化富含“数学体验、数学思维、数学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创新”等数学元素与文化特色因子,从而进一步丰富与积淀学校“慧雅”特色文化内涵。
科创计划书范文6
[关键词]地质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铁多金属矿床
[中图分类号] P59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73-1
肯德可克矿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西南缘,隶属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管辖,坐标:东经 91°45′30″―91°46′15″,北纬 37°00′45″-37°01′15″。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OT)、局部发育晚泥盆世和晚石炭世地层以及第四纪沉积物。滩间山群与矿床的铁、铜、铅锌、钴,金矿化直接相关,自上而下发育硅质岩夹钙质板岩、大理岩;硅质岩夹碳质钙质板岩和矽卡岩化杂砂岩;大理岩夹白云质大理岩,底部与硅质岩接触部位磁铁矿、铜磁铁矿层接触。总体上上泥盆统不整合于滩间山群之上。
1.2构造
1.2.1褶皱构造
滩间山群(εOT),在地表表现为一单斜构造,组成矿区基底构造层,地表出露部分(矿区中、北部)走向呈北西西―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 30°-40°。矿区南部的石炭纪地层则构成一轴向近东西的肯德可克向斜,该向斜挤压紧闭,产状总体上北陡南缓,西端仰起。
肯德可克向斜为矿区北缘东西向区域性逆断层作用的结果。向斜轴部及其靠近轴部的两翼(包括其下的不整合面),形成层间剥离(虚脱)与纵张裂隙。这些都为导矿和控矿提供了通道与空间。控制南矿带石炭纪地层中部分多金属矿的形成。
1.2.2断裂构造
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形迹是区域性构造的表现,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北西向和北西西向区域断裂在矿区内汇合,表现为复合构造特点;另一方面,受长期挤压、推覆作用的影响,韧性剪切作用很强烈。
根据断裂构造特征,可分为三组:即东西向断裂组、北东向断裂组及北北西向断裂组。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不强烈,地表仅见零星的华力西期、印支―燕山期小侵入岩体出露,出露面积仅占矿区面积的2.5%。钻孔中亦仅见有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脉。矿区内脉岩分布较广,多呈脉状、岩枝状产出,岩性由酸性到基性均有,但以闪长玢岩为主。岩浆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不同期次的岩浆岩均与成矿有关。
2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2.1矿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
与典型的岩浆矽卡岩相比较,肯德可克矿体围岩常量元素岩石化学特征显示为三类:一类属于高钾、低钛的钙碱性系列类岩石。第二类为特殊的岩浆矽卡岩,TFe 含量 12.04×10-2;MnO 含量 0.42×10-2,比典型的岩浆矽卡岩要高的多,反映了原岩中含了大量的泥质岩成分,但岩石中高钙低钠钾的特征又反映出为矽卡岩特征;第三类岩石为典型的白云质碳酸盐类特征,即高钙镁、低硅、铝、钠、钾及烧失量大特征。总的说明了肯德可克矿床围岩的组成种类复杂多样。
2.2稳定同位素特征
从肯德可克矿床的硫、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中可看出,肯德可克矿床中δ34S值组成大部分为正值,其值范围在-1.48~5.96%,样品最大频数集中在数值1~3%。其平均值为+1.896%。本区矿床与国内不同类型矿床之硫同位素(δ34S)相比,明显区别于砂岩型(δ34S为-1~3%)的组成;与斑岩型(δ34S-3~+5%)的组成和火山岩型(δ34S为-3~+10%)的组成相差不大;与矽卡岩型(δ34S为-2~+7.5%)的组成较为一致。
肯得可克矿床与不同环境及地质成矿条件的氧同位素(δ18O)相比,明显区别于大气水(δ18O为-20-25%)的组成;也不同于建造水(δ18O为0―-10%)的组成和变质水型(δ18O为+10―+15%)的组成;也不同于岩浆水(δ18O为+3―+25%)的组成;而地下热水(δ18O为+0.37―+2.37%)的组成相似。也与大洋水(δ18O为0%)及亏损洋壳(δ18O为+1―+4%)的组成相近。肯德可克矿床从硫、氧同位素资料可以判断出其成矿物质来源来自地壳下部。
2.3放射性同位素特征
Rb-Sr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地球上各种地质过程的基准与依据。可以根据其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和放射性母子体元素地球化学分异而造成的同位素成分的变化,来研究成矿物质的来源、元素的富集及其过程。同位素计算Rb的衰变常数λ=1.42×10-11/a,矿源层年龄取自468Ma;成矿年龄取自2146Ma。
肯德可克矿床围岩(前三个样品)的Rb与Sr含量值均高,Rb/Sr值高及(87Sr/86Sr)i值均处于上下陆壳值之间且围岩富含87Rb,反映其围岩在长期成矿的过程中受到上陆壳环境的混染与改造。
肯德可克矿床矿石(后两个样品)的Rb与Sr含量特别低,而其Rb/Sr、87Rb/86Sr也特别低,但(87Sr/86Sr)i比岩要高,反映了二者的物质来源和地质历程明显的不同。从Rb与Sr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围岩物质来自主要上下地壳的重熔,且受到轻微混染。而矿石的Rb与Sr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出其成矿物质来自上地幔等深部环境且受成矿环境及钠长石化的影响比较明显。而成矿经历复杂。
3成矿机制与矿床成因
肯德可克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早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内,以铁、铜、铅锌、钴、铋、金矿为主,形成时代为海西期-印支期。通过该矿床矿物共生组合、矿脉穿插关系及控矿条件分析,该矿床明显受构造、岩浆岩和热水沉积建造联合控制,且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成矿作用,该矿床属后生改造型矿床类型。
(1)奥陶纪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海底火山喷流带来了铁、钴、金、铜、铋、镍、铅、锌、铁等成矿元素,并使其初步富集。同时在盆地内形成了富含钴、金、铜、铋、镍、铅、锌、铁等成矿元素的硅质岩及碎屑岩,为后期热液改造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2)海西、印支期矽卡岩化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为主要成矿期。该期经历区域构造变形之后,深部岩浆活动提供热源,促使深部热液沿构造裂隙发生运移,导致硅质岩、含碳泥硅质板岩发生 Si、Ca 双交代,形成矽卡岩化,同时带动了成矿物质运移,沿构造带在破碎的矽卡岩内并富集成矿。
(3)燕山期中温热液铜钼矿化作用:该期矿化规模小,仅在弱矽卡岩化的硅质岩内发生,其形成的矿脉穿切矽卡岩小裂隙,明显晚于矽卡岩化。
综上所述,肯德可克铁多金属矿为热水喷流沉积-多次热液改造叠生型矿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