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工作安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产管理工作安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产管理工作安排

资产管理工作安排范文1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措施

国有企业应加强资产管理,促使国有资产价值得以提升,进而加大生产经营规模,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但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须加以分析解决。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内涵及目标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内涵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指国有企业按照国家资产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推进其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及监督等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以促进国有企业资产良好运作,防止国有企业资产产生损失,最终确保国有企业资产价值得以提升的管理活动。[1]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目标

国有企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受法律保护,国有企业应当保护其资产安全。因此,国有企业应通过搭建完整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保护国有资产安全,进而提升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国有企业通过科学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及严格监督其资产,保护国有资产安全,进而提升国有企业资产价值。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基础环境有待改善

1.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我国,部分国有企业是成立时间比较久的老国企,在企业管理模式上大多保留传统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国企资产管理制度主要是照搬同类企业或相关行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脱节,导致在制度建立方面不完善,实际执行时才发现不科学、不适用。二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不断变革发展,国家相关政策随之不断调整和完善,但一些国企仍沿用过去的资产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在管理上有漏洞存在,导致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与国家相关政策偏离,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2]2.资产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权责划分不明确目前,部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组织架构松懈、随意,资产管理人员的权责始终无法落实到位。例如:在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国有资产是采用某几个部门(如财务、采购、业务等部门)合作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易出现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推诿扯皮,严重时候还会出现坏账、资产损毁等问题,最终难以找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尤其是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的国有企业,易导致分工不明确、不合理,具体工作落实难,出现有的工作多人共同负责,而有的工作又没人跟进,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3.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为了提升资产管理质量,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在利用信息化技术,但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也大多局限于与财务相关的信息系统,没有真正扩展到相关业务部门,进而导致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无法实现资产信息实时共享,沟通不畅,同时也加大了资产监督环节的工作难度。[3]

(二)国有资产配置不科学

部分国有企业对资产配置的管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但对于资产配置工作,仍有一些国有企业没有严格把控资产配置流程,资产由使用部门直接购置,每个部门出于各自的使用目的而开展的资产购置工作太过盲目,购置行为既没有统筹企业整体资产配置情况,也没有考虑到企业预算管理目标,随之而来的是资产浪费和闲置问题。

(三)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处置不规范

部分国有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率都不高,存在浪费现象。例如:少数国企并没有真正重视国有资产的实际使用率,随之而来的资产闲置问题间接导致国有资产收益损失,就更难做到提升国有资产使用价值了。还有少数国企设法将闲置资产进行盘活,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但也大多停留在租赁等方式上,方法比较单一,进而导致国有资产价值提升的幅度不大。另外,部分老国企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国有资产处置工作中掺杂的人为因素较多、处置工作较随意。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不到位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对资产管理各方面的监督控制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首先,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相关的内控机制薄弱,存在漏洞。第一,财务人员对资产管理的审核监督大都停留在财务制度合规性方面,企业内控制度合规性方面的监督还没跟上。例如有的国企财务部对预算内的、超预算的以及预算外的资产报销审核流程都一样,只考虑票据齐全与否,根本没有结合预算管理进行把控。这就造成资产管理脱离预算管理,将会产生国有资产浪费和损失。第二,没有单独设立内审部门,内审监控力度小。例如有的国企把内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内或是安排财务部的一些人员从事内审工作,这就造成内审监督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独立监管的作用。其次,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例如一些国有企业虽然把资产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奖惩机制挂钩,但涉及资产管理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或制订得不科学、不全面,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从根本上管控到资产管理工作,无法提升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准。还存在一些国有企业甚至没有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这就导致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与考核相脱节,不利于调动职工资产管理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企业内部管控。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改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环境

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应制订和完善资产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制度。包括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监督方面的制度。首先,对于国有资产配置方面的管理制度,应将企业经过可行性研究分析后的实际配置需求,依据国有资产配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规定以及企业订立的预算管理目标相结合。例如:制订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工程类投资建设等管理工作的规定。其次,应制订国有资产使用方面的管理制度。第一,与财务类相关联的资产使用制度应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有资产使用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结合,并考虑企业自身实际状态。例如:制订国有企业资产划分标准与分类、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折旧等管理工作的规定。第二,制定与业务类相关联的资产使用方面的制度,应结合国有资产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规定来制定,同时,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还要结合各业务部门的特点和管理职责来制定。[4]再次,对于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管理制度,应将企业经过可行性研究分析后的实际处置方案,依据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规定等制定。例如:制订国有企业资产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等管理工作的规定。最后,对于国有资产监督方面的管理制度,应把国有资产监督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内部控制规定等结合起来制订。与此同时,还要对照企业订立的预算管理目标,并挂钩绩效考核办法等。监督手段要多样化,避免因监督制度订立不周密,造成国有资产损失。2.重塑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组织架构国有企业应搭建一个完整的资产管理组织结构框架。把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各方面工作的履职内容按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来做相应的规定,保障责任归口落实。促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内部得以强化。首先,企业最高管理层要定位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目标。然后自上而下地向企业中层、基层推进,并听取相关资产管理部门的反馈。还要结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订立资产管理任务,促使国有企业资产价值提升,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其次,企业中间管理层要互相协作、充分沟通,避免细节冲突影响整体资产管理工作。例如可通过在国有企业内部单独设立一个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企业资产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整体策划、统筹调配。同时,也可以通过资产管理机构,对企业运营各个环节的资产使用情况做出评价、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从企业宏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帮助企业摆脱产生资产收益损失的风险,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发展。最后,企业基层人员要有资产管理的全局意识。例如国有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开展组织讲座等,促进资产管理全局意识的提升。尤其针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相关业务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等还要加强资产管理各方面的业务知识培训,促进知识更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收益损失。3.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资产管理的各方面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要往全面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不仅仅涉及财务部门,其他相关业务部门也要跟上。例如,在资产管理实际工作中,可使用条码技术,避免登记信息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也能够通过条码系统快速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关联,做到信息更新准确、及时,提高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尤其是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信息等技术,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便于财务人员对资产进行监控。

(二)严格把控国有资产的配置管理

国有资产配置讲求科学与合理,国有企业应当把先调剂租赁、后购置的思路引入到资产配置实践工作中。例如可通过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整体管控。针对必须配备的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业务、采购、财务部门进行市场调研,结合企业资金预算情况对比,做出更新、改造或是租入等选择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并按程序报批企业管理层、上级主管部门等,待审议通过后执行。通过统筹调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资产使用部门间资产闲置和资产紧缺的矛盾,避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使国有企业资产配置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三)提高国有企业资产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使用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国有企业应当把统筹管控、整合调配的思路运用到资产使用管理的过程中。例如国有企业可以由资产管理机构全面管控企业内部资产,通过整合、调配等手段,提高资产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资产闲置;也可以通过挖潜增效,进一步盘活国有企业资产,最大限度地缓解资产闲置、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有效减少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四)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流程国有企业资产处置工作涉及的面较广,应严肃对待,防止因处置不力产生国有资产收益损失。例如可通过资产管理机构牵头处置工作,先按照企业有关国有资产处置的制度规定,安排业务、财务、内控等部门,以及外部评估机构一起配合完成资产评估工作;再结合资产评估报告对比做出出售或是转让、报废等选择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并按程序报批企业管理层、上级主管部门等,待审议通过后执行,从而能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五)加大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

首先,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加大财务和内审部门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例如: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财务授权审批制度、对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等手段,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控,从中发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漏洞,并向资产管理机构及相关业务部门反馈,进而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收益损失。内审部门可通过对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方面的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情况进行过程控制和跟踪分析,披露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帮助国有企业提高风险预判。其次,应当强化国有资产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通过制订与资产管理工作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促使资产管理工作得以有效执行。例如:国有企业可依据具体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形成不同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同时,考核评价结果按成绩高低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等几个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为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最终提升国有企业价值,就必须通过理顺资产管理工作来实现。因此,要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得到科学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严格监督,促使国有资产价值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燕萍.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6).

[2]李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产经,2021(2).

[3]于兰.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

资产管理工作安排范文2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资产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策略的探讨,努力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是保障本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

各单位在日常办公运行中使用的电脑、办公桌椅、执法用车、办公用房等方方面面都是国有资产在支撑着每个单位、每名工作人员的每项工作运行。国有资产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性资金,即通过财政性资金购买、建造的。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直接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发挥职能起基础性保障功能,关乎一个单位的社会形象,也关系到老百姓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

(二)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全面实施依法治国,这就要求各项管理工作都有逐步走向正规化、法制化轨道。就财政管理系统而言,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及时准确提供资产存量信息,可以为单位编制部门预算、科学调配资产提供依据。资产管理也是政府采购管理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有效实施政府采购,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资产管理基础之上。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实现源头治理腐败的需要

党的十以来,许多厉行节约的措施都直接涉及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例如,公车制度改革,治理车轮上的腐败问题,以及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重新制定等等,都是从抓好国有资产管理入手,治理腐败的同时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上多头管理,部门间缺乏沟通

就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的渠道看,对于基建项目、大型固定资产购建等资产的形成,从投资计划立项、项目资金安排、项目评审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审批、年度预算编制、资金拨付、政府采购、日常管理等环节看似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实则效率低下,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较多。大型购建项目通常需要发改委、建设、国土、财政、环保、消防等部门进行审批,而这些审批部门相互之间并没有统一的业务数据链接平台和统一的工作规划,并且由于每个部门的规定、编报口径不一致等等原因,若想顺利通过各项审批,通常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是社会上普遍反映的“事难办”的症结之一。在正常的程序下,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进行申请购建,可以说是时间长、困难大,容易贻误实际工作。

(二)日常使用管理不规范,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长期以来,各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重钱轻物”思想比较普遍,对国有资产管理监管没有真正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和要求。在资产日常使用管理中,资产的实物管理还普遍停留在依靠“人治”的状态。许多单位对属于固定资产范围的个别资产,考虑到将来处置时审批手续办理比较困难,在核算时采取化整为零或“费用化”的处理办法,出现未入资产账的现象。对于接受捐赠的资产,由于信息不对称、手续流转不规范等因素,往往出现接受方不入资产账的情况。资产定期维护保养等工作更是没有硬性规定和操作性,许多人普遍存在“公家的东西耐用”的思想,只使用不保养,一旦出现问题就要报废重新购置,有的则过度保养,甚至成为变通处理各种费用的一种手段。一些资产未按照规定流程处置,将性能较好、实际价值较高的资产廉价出售给利益关联方,共同侵吞国有资产。个别人员将体积较小、价值较高的资产(如笔记本电脑、照相机)长期私自保管,个人使用,随着时间流逝及岗位变动,以各种借口据为己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财政部门监管力度不足,社会机构鉴证缺乏独立性

一是在资产增加环节上,现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部门预算相脱节。资产的增加应该与工作计划紧密结合,为实现工作目标服务。在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未制订的前提下,先期编制部门预算,其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必将大打折扣。二是在资产日常使用环节上,财政部门的监管工作几乎为“空白区”。虽然按照要求各单位应定期进行盘点工作,并且定期进行资产年度检验上报工作,但能够此项工作有效执行的单位比例较小。三是在资产的清查和处置环节上,未真正实现常态化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形同虚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工作流于形式,多数单位资产长期不对账、不盘点。四是目前的委托机制存在一定不足。财政部门通常将盘盈盘亏资产的核实工作交给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社会中介机构在接收行政事业单位的委托后,为其出具鉴证报告。由于鉴证费用通常由委托处置的行政事业单位支付,受经济利益引导,社会中介机构通常很难确保执业的独立性。

(四)管理人员从业门槛较低,业务素质良莠不齐

由于实物资产工作要求的技术含量不高,主要是对人员道德品行和责任心要求较强。如果单位管理实物资产的人员责任心、业务能力都比较强,则此项工作整体情况会较好;而实物资产管理员一旦道德品质差、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不强,加之必要的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流失及管理风险必将增大。如果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资产管理工作只能流于表面形式了,由此造成许多单位缺乏定期的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疏于日常管理,资产统计不实、账实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资产管理人员与财会人员的沟通不够,财务人员埋头进行会计核算而忽视实物资产真实状况,缺少责任心。实物保管员不熟悉有关财务会计制度、不熟悉业务流程,通常按照前任口口传授的土办法或者自己编制的流水账进行登记,由此导致单位资产管理出现账务处理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账表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组织机构,强化责任意识

各单位均应完善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加强本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的行政办公室、财务、考核、信息化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资产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成立日常管理办公室,由单位专兼职保管员、财务会计人员组成工作人员,负责日常资产管理具体工作。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增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使单位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领导责任,以此来解决国有资产管理弱化的问题。要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把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克服“重钱轻物”思想,确保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安全完整。

(二)健全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

财政部门是各级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承担监督责任,应切实理顺财政内部、主管部门和单位内部三方的工作关系和运行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和管理职责。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的要求,承担资产日常管理主体责任。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都应按照财政部第35和36号规定,结合本单位、本系统实际建立健全实施细则或办法,提升制度的可操作性,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1)要从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各个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堵住资产流失的漏洞,使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实物资产管理工作,同时增强财会人员及保管人员的岗位制约意识。按照内控不相容岗位的要求,记账人员与财物保管人员都应分离,做到“管账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账”,实现内部有效牵制、相互制衡。

(2)要建立和完善资产购置及维护费用公示制度,以信息化核算为依托,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贴标签”管理,即:新购置的固定资产要在发放前将本单位设计的“资产标签”进行粘贴,对以前的固定资产采取分步骤向前推的做法,结合资产盘点粘贴标签,确保本单位所有固定资产(除土地、房屋类)均有显眼的国有资产标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资产清查盘点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对使用人员起到提醒作用,避免与个人资产混为一谈。要对各项资产日常运行维护产生的相关费用进行公示,强化资产定期保养工作的同时实现“阳光财务”的目的。

(3)要建立健全大型资产可行性研究及项目库建设制度,按照单位总体工作安排部署。对于大型项目和重点项目,由于涉及资金大、购建时间长,一般当年预算内资金无法安排,应先列入资产项目库中,根据实际分阶段实施。

(4)要完善财政资产清查及资产处置制度,改进资产清查及资产处置环节中的鉴证委派制度,由财政部门进行委托并支付相关费用,避免与经济利益挂钩,确保中介机构执业的独立性。同时,财政部门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完全依靠中介机构的鉴证报告。应从制度上制定一定的抽查比例,对重大资产处置项目进行实质行核实抽查,杜绝资产处置环节可能存在的共同舞弊行为。

(三)把好出入口关,提升使用效益

要按照国有资产形成的来源、日常使用、清查盘点、处置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监管。重点是管住“两头”,即入口和出口问题,严控制资产的来源和资产处置行为,同时加强资产日常管理行为,杜绝资产名存实亡现象。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也要发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用。例如,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标准管理,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腾退的办公用房应按照规定程序实行公开拍卖、招租等手段,取得收益,避免国有资产闲置和流失。

(四)做好培训工作,完善考核机制

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为全面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国有资产管理要实现管理现代化,改进目前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人员素质是根本保证。要树立资产管理人员“能管”、“会管”,特别是“敢管”的意识。同时,财政部门应定期对各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抽查,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对资产管理工作质量优秀的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树立优秀典型,增强资产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要将资产管理列入本单位工作考核,由单位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定期抽查使用部门的资产数量和质量,同时验证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效。对资产管理好的部门进行奖励,管理差的要予以处罚,对因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损失的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栋,杨林.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管理探析[J].中国政府采购,2007(12).

资产管理工作安排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30多年来,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和数量也不断地增加,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由财政部实施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显示,其净资产总额达到了5.31万亿元,占全部国有资产净额的比例达到了约35%。财政部在其颁布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了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二者有机结合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的结合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从国有资产本身的方面来说,其关联到资产的购置、耗用过程、处置等资产管理的全环节;从预算管理的环节和内容来看,其不仅涉及预算的编制、执行方面,还涉及到有关资产的配置标准、资产配置的预算编制执行、政府采购预算等方面内容。因此,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的高度协调与结合,是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资产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一、目前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结合工作的实施及成果

经过在中央及辽宁、北京等省市地区财政部门探索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施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明确了资产管理工作的主体,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各级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主体,这为资产管理工作奠定了制度性基础。二是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方法,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机构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三是管理方式的革新和转变。通过广泛推广、应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并从中央向下推行至省一级,极大的提高了资产管理的实际水平。四是增强了资产管理中的收入管理工作。经过研究制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办法,将上述单位的国有资产收入也纳入到了财政管理的渠道。五是有效推行了标准化的定额管理工作。通过试点尝试制定资产配置的定额标准,制订了取暖费、电话费、维修费等标准,为推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了有力的尝试。六是开始推行部门的国有资产配置预算。比如财政部就已经把国有资产的配置划入到中央的部门预算中去,并对新购置的车辆、房屋大型设备等资产进行专项的编制以及审核工作。

上述的工作实践,取得了有效的工作成果。首先,创新改变了工作的理念,通过以达到基本性公共服务均衡化为目的,建立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结合的理念,使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试点的单位和部门开始建设完善以存量资产为基础,结合单位工作目标及任务编制预算的思路。其次,研究出了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模式,打破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两张皮”的状况,丰富了部门预算的实际内容和外延,使部门预算的编制具有更强的系统性,也使得预算编制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及规范性。最后,有效节省了财政资金,从中央以及各省市的资产预算审查状况来看,核减率都提升了很高的水平,大量节省了财政资金。例如广东省最近两年的资产预算核减率均达到了20%以上。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结合工作现存的突出问题

(一)存在重视资金管理、忽略资产管理的认识误区

各行政事业单位都应当确立和其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相配套的资产配置标准,从而使预算的安排和执行有着适当依据。在实际执行中,因为缺乏科学适当的配置定额,致使对预算的确定缺乏硬性约束,许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关于资产的预算安排存有很大随意性。

(二)预算的编制、执行没有同单位的资产存量有效结合

目前的预算管理工作仍是以投入控制为重心的传统管理方式,以对支出的控制为主。在部门预算的编报工作中,主要是重视对控制的投入,欠缺对单位资产余量的关注;而在预算的执行中,也主要是以规定的项目和金额执行,将控制支出作为管理的重点,没有对单位资产的存量进行全面的管理。在此种现行管理方式下,资产支出之后留存的国有资产以及和预算支出没有直接性联系的国有资产,常常游离在财政部门的监管之外。

(三)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国内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已经开始渐渐向下推广,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资产动态信息化管理,无法实现资产管理从“入口”到“出口”的全程化监管,新增资产的配置同现有资产管理也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财政部门、上级主管机构、各单位之间资产信息的沟通没有便捷的渠道,致使对预算的组织实施没有精准的基础性资料,这就使得资产重复购买、超标准超支等现象屡有发生。

(四)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薄弱

一部分单位只有资金账,欠缺统一的固定资产登记账;对于资产的出借、处置行为也未遵照规定实施处理。对于本单位的资产收入的管控也有着较大的漏洞。由于缺乏有力监管和制度的缺失,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出借,低价转让现象经常发生。还有的单位将本单位的出租出借收入未纳入财政收入的监管渠道,使之成为本单位的“小金库”,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也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三、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结合的新思路

(一)增强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认识

最近20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增加速度已经超越了同期国有资产的增加速度;其现在已经占到国有资产比重的约35%。当前需要在各级单位、各部门加强宣传的力度,使各部门人员充分认识到二者相结合,深化国有资产配置预算对深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深深的认识到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两者紧实的联系,及时转变“重资金轻管理”的落后理念,同时改变只注重资产购置,不注重资产管理的观念,为两者的结合创造一个良性的氛围。

(二)细化规范对国有资产配置的预算编制流程

首先是对资产配置的预算编制方法开展梳理,使之同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有效衔接,使整个编制流程更紧凑。其次,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准的提升和预算编制工作的进一步细致化,应当着手研究制订单位资产的运维费用定额标准,着重研究关于房屋建筑、大型设施及设备、从公务车辆等的运行费用标准,进一步实现二者的深度结合。再次是要细分完善财政部门内部同预算单位预算编制实际操作中的操作流程。

(三)加快推广实行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推广实行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实现对国有资产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的必须手段,也是实现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工作结合的重要基础。在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推向省级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向市县级进行推广。系统的推行实施应当遵照“财政部门――主管机构――事业单位”的架构部署。在“金财”工程这一一致性体系下,要达到系统的既独立运行又能够和部门的预算、财务核算等其他信息化系统有效衔接,充分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建设广泛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实现财政部门同事业单位数据的联网和动态更新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建立国有资产的报表报送制度,并敦促各单位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保证账实、账账能够相符。

(四)建立完善国有资产定额标准体系

国有资产的配置定额应该由财政部门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及开展工作的具体情况分类别制定,主要包含建筑物标准、配车标准、通用性办公资产标准、专用资产标准等。伴随预算改革的深化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措施的细化,今后阶段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用经费,应当切实遵循定额的标准开展核定,纠正超配、超购单位资产的问题。另外,由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可以由各省市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区域性的标准,从而为实现单位国有资产的更新和配置奠定坚实基础。

(五)创新管理,探究国有资产的共享互用体制

要把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作为组织实施国有资产购置预算的基础,今后阶段国有资产的配置工作也应当同国有资产的存量进行挂钩。同时,为提升国有资产的适用效率和效果,应当尝试建立国有资产合理调剂的共享互用机制。在推进国有资产全方位管理工作基础上,推行公物仓管理制度,对单位的闲余资产及临时性机构的资产进行适当调剂,推行大型设施设备的共建、共享机制,降低浪费和重复配置,提高购置资产的利用效率。

资产管理工作安排范文4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一、前言

考虑到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国有资产的规模和数量在整体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比重。为了保证国有资产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保值和增值,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实现对国有资产全面的监督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保值率和增值率,满足国有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从目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就要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并构建健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国有资产管理要想提高监督管理质量,就要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监管体系

1.按照“大国资”的管理体制架构,推进建立国资委、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占有使用单位三层次架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国资委对大国资管理的决策职能,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规范和完善国资委、国资办议事决策程序。

2.以“大国资”为平台,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资产监管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改变国有资产管理覆盖不够全面、资产管理部门边界职责不够清晰、管理不够规范、监管不够有力且部分资产存在交叉管理或管理盲区的现象,逐步建立“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国有资产运行机制。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质量,就要从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出发。

三、国有资产管理要想提高监督管理质量,就要构建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框架体系

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涵盖各类资产的、从资产配置、使用到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体系。对于事业类资产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

基于这一分析,我们应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中构建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框架体系的必要性,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体系,使制度体系成为保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为此,只有结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际,努力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满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国有资产管理要想提高监督管理质量,就要加强产权管理,规范工作流程

在国有资产的构成中,土地和房屋是重要的资产形式,要想实现对这部分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就要采取加强产权管理、规范工作流程的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逐项登记,建立台账,保证帐物相符

为保证对国有资产实现有效管理,应建立国有资产产权台账,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逐项登记,保证台账与实物是一一对应的,提高台账的准确率,满足监督管理的实际需求。实行以账管理,按物建帐的原则,对国有资产实物实行有效管理。

2.加强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定期对实物进行检查

从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来看,只有定期对实物进行全面检查,才能使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取得积极成效,满足监督管理的实际要求。因此,在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过程中,应定期对实物进行检查。定期核查,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对国有资产的产权和实物进行管理和核查,能够提供国有资产管理质量。

3.规范工作流程,提高产权监督质量

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明确工作任务并优化工作流程,使产权监督管理取得预期效果,促进产权监督质量的提高,达到提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效果的目的。对国有资产产权的监督,能够有效监控国有资产的流向,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过程中,提高监督管理工作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从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并构建健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文礼 许 建:现代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35~37.

[2]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80-182.

[3]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2.

[4]汤谷良: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世纪回眸[J].财务与会计,2011(2):11-13.

资产管理工作安排范文5

2020年我院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遵守国家的各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圆满地完成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任务。

一、日常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1.大型(特种)设备配置方面,我院根据国家医疗设备配置方面的法规与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决策及应用分析制度》、《医疗设备申请购置制度》等一系列资产配置方面的制度,以加强大型设备配置方面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履行报批手续。同时,我院资产的配置方面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在预算的编制、审议、执行、验收、考核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以实现资产配置方面的科学管理和有序实施。

2.结合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强资产处置方面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医院资产处置的管理,我院认真执行资产处置方面的管理制度,对有偿使用、待处置的资产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并在报批处置的过程履行必要的审计、评估手续。

根据医院的工作安排,我院组织了对待报废燃煤锅炉等大型固定资产的评估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报废资产的处置工作,针对己批复的报废固定资产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开展了资产评估工作。

3.加强对医院各项资产的产权管理

2020年度的工作中,我院按照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的要求,严格对医院的资产的产权状况进行核对,并对产权变动情况及时上报。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国有资产报告工作的执行情况

2020年,我院认真执行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对于新增固定资产及时上报。同时根据卫健委和省财政厅的要求及时编制并上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

2.公务用车管理

我院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2020年,我院根据《**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省卫生计生系统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豫车改[2020]5号)的文件精神,制定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组,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种公务用车进行了全面的清查核实,并及时上报了公车改革实施情况报告并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完成了公车改革任务。

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工作

2020年,我院按照卫健委和财政厅的要求,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审计检查,顺利完成了资产清查核实工作,目前己完成了资产清查结果的审批工作。

另外,多年来,我院除了完成上级部门统一组织的资产清查之外,坚持每年进行资产清查工作。

4.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我院一直比较重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长期以来,我院依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资产的管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院正在进行基于HRP平台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调研工作,将在明年实现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持续完善我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我院一直非常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并设立国有资产管理科负责对医院的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

2020年,我院进一步梳理了我院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我院现有的管理工作实际进行了梳理、修订和优化,新增和修订了《固定资产验收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调拨转让制度》、《新购仪器设备安装调试管理制度》、《资产报废管理暂行办法》《资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内部调剂制度》、《报废资产变价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报损管理制度》等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使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好地保彰日常工作在制度的轨道内良好地运行。

同时,根据我院两院区的特点,医院的资产由国资科统一进行验收、编号、调配、清查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保证了两院区资产管理工作的统一与协调。

四、调研与宣传方面

我院在资产管理方面,一直重视调研与宣传工作。在资产配置过程中,我院一直实行可行性论证制度,对于拟配置的资产进行医院内外的调研与分析,以保证资产配置的科学与合理。在日常的资产管理过程中,我院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资产管理制度的宣传,如通过会议、日常检查、调研等形式对资产制度及资产管理知识进行普及。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医院有大量的待报废固定资产,由于报批手续复杂,无法及时处置,占用医院有限的空间。建议给予医院自主处置一定额度报废资产的权限。

六、明年的工作计划

2021年,我院将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1. 认真学习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及省市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一步健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我院的管理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

2.加强固定资产验收管理,从开箱初验开始,严把固定资产进入医院的第一道关口。实现当月验收,当月入账,对固定实行精细化管理。

3. 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完成医院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准备工作,力争建立起我院基于HRP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医院资产管理的效率。(重点工作)

资产管理工作安排范文6

[关键词]:计量: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M-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8)1020036-01

一、新模式的产生

“十一五”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司一届一次职代会暨2006年工作会议提出了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十一五”发展目标。“一强三优”的企业发展战略中的“资产优良”,对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水平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为适应营销创新,构筑“一所三中心”的营销新模式,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营销系统引入了营销自动化流程,涉及营业业扩管理、电费计算、电能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线损管理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工作信息透明、精细、高度集中。

传统的资产管理属于计量专业内勤事务,简而言之就是“仓库管理”,负责站内、站外库内表计、互感器设备的账物清点、保管、报废清理等一干事宜。仓管人员须细心负责看管好一应物品并登记造册即可。管理内容可以几言代之。

在新的操作运营模式下,电能计量中心成为营销环节中,提供初级信息量最大、资产准确率最高的流程运转部门。在面对社会与企业两方面对检定准确性不断高要求的前提下,已由原来的封闭式的管理和操作。变得越来越透明。以幕后走到台前。以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呈现更加公平、准确、正确的检定资料,为实现“大营销”的策略,奠定基础。

因此,经过整合的电能计量中心,成立了资产管理班组,由多人分工负责,完成以下工作:

1)新招标的表计进行验收和登记入库。

2)内部环节中针对内部试验能力安排每日每月的试表计划,在内部形成循环,分派每日的试表量至每台试表人员并当日汇总。

3)试验合格的表计在资产管理人员的布置下,待配进入整个营销流转环节,管理人员还要对上一步环节,也就是检定环节中出现的需要退换的资产作区别处理。

4)进入营销环节的表计接受业务受理。进行新装、变更、轮换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并确保与电费核算等流程的准确衔接。

二、重要性

通过以下的电能计量系统流程图,可以看到计量系统在整个营销管理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

从以上的标准流程图中,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大的两路循环。外部循环,是沿粗箭头执行:经过业务受理,对试验合格的待配表计,执行以上流程,分别进入新装、变更、轮换等不同的工作流程,并就种类的不同,与电费审核流程挂钩,正确归挡。

内部循环,主要是室内检定部分。根据用表计划合理完成每批表计的检定任务,提供准确完善的检定数据,储备合格的待配资产。

三、前景与展望

优秀的资产管理工作应该作为计量生技部门的生产规划布置机构。与生技部门生产计划一起,执行每日正常的生产流转,为上级提供清晰、透明、可供随时掌握的生产情况。支撑与营销其他窗口的信息交换和连动运作,在计量现代化管理工作中,起生产核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