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范文1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现状对策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各高等院校进行了全面的教学改革。《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以下简称《微免》)作为医护学生重要的必修课,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微免》由医学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两部分构成,其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涉及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与防治措施。医学免疫学则主要介绍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性疾病发生机制、诊断和防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微生物内容繁杂、琐碎,各章节框架相似,缺乏新意,难以记忆。而医学免疫学则内容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由于教学内容难教、难学,再加上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使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都得到飞速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严峻考验。如何使教学更好更快的适应学科发展、社会需求,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达到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成为所有相关教学人员的首要任务。笔者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教学经验,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教学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来分析《微免》的教学现状,探求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微免内容庞杂,在教学上历来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应对教学内容优化重组,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王宗军等人的研究中,均强调了绪论的重要性。绪论是全书的概括,是学生首先接触的学科知识,教师对绪论的讲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绪论开始就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微生物与免疫学充满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熟练掌握,再将临床案例与教材内容相融合,趣味十足的将微生物和免疫学引入课堂中。如讲微生物时,可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如发酵、抗生素、酸奶等常见的微生物产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另外还可以从霉变、感冒、感染等现象让学生更加明确微生物与人的密切关系,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当讲到免疫学时,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接种过疫苗,是否有过敏经历,这些问题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开篇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加认真努力。

在李红梅等的研究中,针对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学习效果,就要根据教学目的对教材做出取舍、简化和补充,再根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另外,教学时还要注意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书本内容和学科前沿,然后再系统、主次分明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就能形成自己的讲授体系,讲课时才能运用自如,取舍得当,重点、难点选得准,讲得透。对于医护专业学生实践性强的特点,把抽象的理论和临床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可介绍一些临床相关常见疾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一些烈性传染病逐渐减少或消失,而一些少见、低发的内源性病源微生物和新出现的病原体正逐渐增加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在讲课内容上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让学生可以紧跟时展的步伐,了解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另外,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针对不同的学校、专业和教材,研究结果也各不相同,王舰等人的研究发现,如果从总学时中挤出8个学时用于“临床病例讨论课”,通过临床医生讲课、学生自学和老师总结的方式,讲授整合后的课程内容,经考试结果分析,与按照传统教材顺序授课比较,对于相同试题部分,两者成绩基本相同,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微免》一直沿袭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密切联系临床医学实际,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医学教育实践越来越证明,传统的教材+板书+挂图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医护人才,是当前值得大家探索和讨论的重要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查阅大量资料,目前应用较广且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法。

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一直不太受学生欢迎,PBL教学法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提问、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目的。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通过基于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而进行直接学习。例如讲到临床免疫章节时,可以先让同学们讨论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哪些过敏现象,对哪类物质过敏,进而让学生思考过敏时的表现有哪些,是否初次接触此类物品就过敏,为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互相讨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微免》课程内容繁多、课时较少且记忆性较强,尤其是微生物学各论,知识点繁杂。多媒体课件教学可通过图片、表格、动画、声音将书本内容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更易理解,便于记忆,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提高听课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四类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ADCC作用、补体的激活途径时,通过多媒体图片和动画的显示,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具体化,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另外,在讲授艾滋病病毒时可以适当插入一些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多媒体技术的这种生动表达形式,要明显优于文字的叙述。

四、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应用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能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在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实验课的开展。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适当联系临床,可使其内容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感知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在王宗军的研究中指出,通过在实验中采用临床模拟标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实验目的和方法,并利于学生建立临床成就感,还能使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很快进入工作角色。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则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王燕等人的研究中也指出实验有助于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社会实践性教学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缩短了理论与应用间的距离。

五、教学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水平对学生能否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金丹的微免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中指出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由于科技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师需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教师可以凭借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研究医护相关杂志、借助互联网等形式掌握最新的医学科学发展,完善知识结构;通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开阔教学思维,不断学习新教学方法和技术并应用于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医护学生。

综上所述,《微免》的教学已取得有效进展,但也应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课程体系编排不连贯,学科之间界限明显,学生很难将知识系统化;教学时数尤其实验教学课时少,客观上制约课堂上难以将一些理论知识讲全讲透,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差;教学方法局限,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占主导地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微免》的教学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教师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医护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利压.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1):96.

[2]王宗军,等.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建设[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3):398-401.

[3]王燕,等.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2):219-220.

[4]李红梅.高等护理专业《微免》课堂教学优化原则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2009,34(195):73-74.

[5]刘新,等.医学微生物学讨论式教学的意义[J].微生物学通报, 2005,32(6):133-135.

[6]王舰,等.病原生物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微生物学杂志,2005,25(6):110-112.

[7]陈春燕,等.传统教学法与PBL结合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94-1496.

[8]郑兰艳,等.微生物学PBL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160-162.

[9]郑清平,等.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1):48-50.

[10]Diana F Wood. ABC of leaning and teaching in medicine: problem based leaning. BMJ 2003.326.328-330.

[11]姜凤良,等. CAI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3,(4):296-298.

[12]金丹,等.微免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8):767-769.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范文2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79-02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包括了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三门学科的知识。国内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都将它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凸显其重要性。本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桥梁课程,与中医药临床联系十分密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纽带,有助于中医药专业学生对现代医学的掌握和对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扬。早在三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学与免疫学紧密联系的基础;中医外感病邪的疠气往往与医学微生物学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感染有关;西周时期的《周礼・疾医》里描述“四时皆有疬疾”,而“秋时有疟寒疾”,其中描述的疟寒疾即是人体寄生虫学的疟疾。而且,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广泛开展,科学工作者发现某些中药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与免疫增强的功能,可以保护免疫器官、滋养免疫细胞、调节增强免疫分子的活力,发挥抗感染、抗肿瘤等多种免疫作用。目前,中医药界已经从多种中草药中提取出具有广泛免疫作用的多糖,比如,甘草活性多糖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还可广泛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活性,从根本上强身抗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从这些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中医药与《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中医药专业特别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好《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践技能,对于本专业学生未来学习中医内科学和将中西医有机结合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

通过对国内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情况调查,我们发现在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由于中医院校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多,学校教务部门在课程安排和设置上倾向于以中医学科和中药学科为主,而《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作为一门西医基础课,往往不能引起学校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加之在一些中医院校,很多专业都是将这门课作为考查课或选修课,因而不少同学都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以后的临床实践用处不大,因而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二是中医院校内西医基础课的课时数普遍不足,对于《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大部分中医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都只安排了60~72学时的教学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64学时,试验教学8~12学时),部分专业(如护理学专业)仅安排了48学时,而在西医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和相关的临床专业都将本课程拆分为《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这三门课程,往往安排的180~210教学学时。从学时安排上来看,中医院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时数的严重不足使得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不能充分展开,而《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与临床医学各课程的联系紧密,因而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本课程中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以及人体寄生虫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教学才能得到理解和掌握。然而在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学时安排方面,中医院校由于受课时安排不足的限制,往往仅仅安排12~16学时的实践教学,与西医院校安排的60~80学时的实践教学相比,仅为其五分之一,这使得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严重受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全面掌握。然而,期望像西医院校那样大规模增加《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的课时也不现实,这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而言势必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因而要在较少的实验学时安排下提高《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对《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反思

1.确定课程定位,强化教学理念。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课程功能应从原有的知识定位向着知识、技能和创新并重的定位转变。

2.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学校教育的经典,是课堂教学的范本。以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重新构建教材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重新编写和出版供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的教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工作人员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4.基于综合性和创新性试验,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目前医学院校开展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即由老师设计好,由学生按一定的程序实施让学生直接观察,由此来验证课堂所学理论。这种传统的、单一模仿式的实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对实践课的学习兴趣及创造热情,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国内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开设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我校目前开设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也是如此。如:玻片凝集试验、补体溶血反应、病原微生物形态与结构观察、细菌代谢产物的鉴定等,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开出率低;有些实验内容简单,实验方法落后,已经不能够适合于临床和科研应用,如:单向琼脂扩散法、双向琼脂扩散法5]。因而,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意义重大。目前,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方面应用广泛。所谓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而完成的复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所涉及理论知识多,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像验证性实验那样单一,要求的是要有综合能力。因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仅要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还要熟悉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体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来达到实验既定的目的和要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地促进实验教学的效果。每次实验教师抽取一个小组对当前实验进展情况进行汇报,提出所遇到的问题,学生一起讨论给出解决方案。通过小组式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要选择使用的实验材料,要自己配好试剂,实验的仪器要调整,操作、记录、结果分析等均由自己独立完成,其中每一步骤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充满挑战,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完成,不仅提高了查阅文献的能力,而且学到了传统教学中不做或由教师代做的许多实验方面的技能,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设计性实验能使学生养成独立的分析、动手、反思、创新的精神,对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应用型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基于中医药院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未来拟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入本课程试验教学,通过改进实验内容、改变实验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探索其在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合格人才提供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罗晶,刘艳明.中药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8):1235-1238.

[2]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范文3

>>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探索 科学与财富关于在病原微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的若干思考 浅谈《病原微生物学》的教学心得 浅析网络教学在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实验工作过程的高职微生物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探索与实践 浅谈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课程改革体会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尝试与探索 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葡萄酒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微生物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探索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探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韩晓云")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通过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验证性试验与设计性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选取2013级医护专业学生进行研究,以期能提高学生临床专业技能,并具备相应的科研思维能力。结果证明两者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甚好。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方式相比有较显著的差异(P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划中明确地阐述: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对于医学及护理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技能极其重要,不容出现丝毫的错误。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院校为各类课程开设了配套的实验课程,但是笔者发现现有的实验教学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笔者尝试采用验证性试验与设计性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授课,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 传统验证性试验授课存在的问题

病原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及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是所有专业课程的基础,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现行实验教学计划是紧密围绕理论教学制定而成的,实验教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补充、验证和说明。虽然验证性试验可以作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但是多是机械性、规则性的程序化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如平时学生们在上医学基础实验课的时候,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实验技术人员事先进行的,同学们不知道其来龙去脉,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墨守成规、不知变通,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就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另外,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但得不到发挥,反而会形成思维定式,甚至会使一些思想活跃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再者,学生无法全程参与实验,缺乏对实验过程的整体认识,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遇到一些医学试验不符合既定结论等状况时,没有相应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不用提科研创新能力了。

二 病原微生物实验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方式

设计性实验是指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组间讨论或与教师商讨优化方案,再实施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设计的权利,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加强学生对医学基础课基本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并且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及为将来形成科研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拟在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尝试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期能达到上述目标。

但是在改革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仍是微生物学实验课的重点,它可为学生今后面临的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以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采用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以综合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验证性实验的课堂效率

第一,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病原微生物学四大基本技术包括显微技术、培养技术、无菌技术以及染色技术。这些技术是任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都必须依靠的技术,因此这些基础技术必须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才能保证后续课程顺利地进行。但是传统的课堂以教师“教”为主,课堂多半时间分配在教师的教学示范上,只有很少的时间留给学生亲自操作;另外由于学生数目众多,实验老师无法顾及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再者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相同,教师的一遍示范未必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过目不忘、不留疑问。因此对于这些基础技术的实验教学,我们采用国内现阶段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其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下:第一步,笔者利用现有多媒体设备将这些基本技术制成实验教学视频,在视频中对关键操作技术进行细化、强调;第二步,通过学习群分享给所有学生,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上相应的实验课之前,对视频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第三步,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不理解之处通过邮件或在线答疑的方式进行解决;第四步,在实验课堂,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老师进行指导与点评。

第二,精选学生的实验结果完善教学课件,贴近实际。比如在学生的染色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可将具有典型错误或典型特征的制片在显微镜下的图片进行拍照,再与其他标准合格图片进行比对,加以点评与强调。这样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起到表扬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强化学生积极操作的想法;而对于操作有失误的学生也能起到加深印象以及正激励作用,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之心优化全班的学习氛围。

第三,学生互相监督,保证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良好的操作习惯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操作习惯, 但严格的监督确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众多,不能满足人人都操作的需求,另外教师也无法做到一一监督,这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力量,进行互相监督,既解决了不能人人动手的难题,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2.延伸设计性实验,增强教学对象的软实力

基础性实验技术是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但是要想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增加实验课题的自主性、趣味性以及一定范围的难度系数。唯有在学校里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水平。设计性实验的进行分为三个流程:(1)老师提前布置作业,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得出相应的实验方案;(2)经与老师交流谈论,对实验方案进行定稿;(3)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点评。

第一,简单设计性的实验,熟练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在设计性实验开始的第一个阶段,要求学生对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例如实验室桌面、实验室门把手、实验室自来水、未经清洗的手、头发、皮肤表面等任何能够想象到的环境中的微生物。通过开设简单的综合性实验,既可帮助学生接触完整的微生物实验环节,了解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流程,也能避免学生因为突然转变学习方式而无从适应,在两种教学方式转变之间起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问题,那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因为教学难度的增加而产生畏惧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这个环节,应该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多于批评,指导多于指责,微笑多于严厉。

此实验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通过让学生自己取样、培养环境中的微生物,将基础性实验过程中学到的无菌技术、消毒灭菌技术与培养技术进行巩固;(2)通过培养环境中的微生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然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无所不存的属性,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在工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3)通过自主选择实验范围,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活力,为后续实验铺垫道路。

第二,应用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性实验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安排了两个平行实验:腹泻病人粪便样本的检测以及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此次实验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在学生熟练细菌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消毒灭菌技术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细菌鉴定技术;(2)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如病人腹泻一般主要与胃肠道发生细菌性感染有关,因此需要采集病人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对疾病进行确诊;(3)将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与对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作为两个平行实验,让学生意识到临床感染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明白生活中一些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最终产生疾病,从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疾病重在预防的意识。另外结合实际,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创新对比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避免思维僵化。

在设计性实验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安排学生做对比实验,对正常人粪便分泌物进行培养,实验组加入适量抗生素,对照组正常培养。最后对比两组粪便培养物的结果。

此实验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清楚抗生素的使用机理;(2)目前国民对抗生素普遍存在滥用的状况,笔者希望能通过此实验让学生意识到抗生素是把双刃剑,从而在思想上引起对抗生素滥用的重视,以期能慢慢改变人们使用抗生素的错误观念。

三 实验课程的实施

此次改革将设计性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对比研究,在2013级三年高职护理及临床医学专业随机选取8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A组为设计性实验教学组,B组为传统实验教学组。A组采用基本技术训练―设计性实验模式授课,B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授课。实施一学期,学期末采用问卷调查、专题访谈、教学测试(实践操作)等研究方法,评价其实施效果。首先优化实验内容,在前4次实验将基本实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实验教师设置几项设计性课题,对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训练。在设计性实验实施环节,由学生自愿组合,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4人一组)进行实验。具体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分组讨论各自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最终确定实验方案。由实验室老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学生实施操作,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求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服从组长的安排,组间与组内要协调得当,做到井然有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实验效果进行测评,测评方式主要有两种: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并辅以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偏好程度。

四 结果

8个班共200人参加了测评考核(见右表)。实验组学生在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过程中,相较对照组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学生专业素养、行业技能培训和适应社会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如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平均分为93.5,而对照组则为67.5分,实验组学生操作考核及格率远高于对照组。将数据均以(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SPA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P

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方法较为喜欢,认为设计性实验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能力的平台,很好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从而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吸收基础专业知识。另外新实验教学的综合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可以很好地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 改革中的遇到的问题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范文4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检验医学;紧密结合

医学检验的发展,不仅是循证医学的必然要求,使医疗行为更为科学和经济,也将可能为前瞻性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随着新的仪器及方法的扩展,检验医学在临床生化、微生物学、血液学及免疫学等多个分支出现了一些新的检验项目与技术,使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更为合理和快速。

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方法

(一)加强检验医学的整体协作

现在的检验医学比其他的医学专业更加注重整体协作,这是检验的医学的不同之处和优势所在。现在的检验医学,已经不仅仅是过去的尿、血、便的三大常规方法了,而是更为细致和精确的检查。现在一进医院,你会觉得不论你是生的什么病,首先面对的是琳琅满目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准确的检验要求。这个过程只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需要整体的协同运作的。检验技术中的整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加强检验技术的整体协作是提高检验技术的方法之一。现在采用整体协作技术的检验技术,无论从检测结果还是涉及到标本采集时间、部位、方法确定时,都是具有十分大的优势的。检验技术应该在整体的协作中,在选择检验方法时,应该做到五个“尽量”:尽量减少不同试剂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个体操作时间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试剂检测统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仪器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实验间的差异。在这五个“尽量”中,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到,出现了失误,很大程度上会最终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不客观。

(二)新技术在检验技术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由于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也是在新技术充斥的环境中诞生的产物。相对于医学上的其他技术来说,检验医学新技术的应用比其他专业更为敏锐。在检验技术中,学科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关系更为密切,新技术应用在检验技术中可以促进其进步。比如说在生物学技术中,分子生物学中检验医学的工作范围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工作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以前的检验是一种事后性的判断,是病变发生了以后,才能检测得出来。但是,现在的检验技术已经可以做前瞻性的检验了,也就说,在病变出现以前,通过检测,可以预测到以后可能会出现的疾病。由事后治疗向事先预防方向发展了,这样的检验技术使得我们的医学更加进步。它的检验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能检测的项目增加了很多。预测检测占据了扩展内容中的很大一部分,比如说有预后的评估、预测个体发生疾病的趋势、临行病学以及目前健康状态的评价等。

(三)融入自动化技术

在现在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中,检测速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时时间就是生命,早点确认检测结果,可以为病人争取时间来治疗。所以说,提高检测速度也是提高检测技术的方面之一。而在检测技术中融入自动化技术可以更好的提高检测速度。在自动化技术融入以后,临床医学实验室将面临着一个质的变化。更加快速化、自动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检测手段,消除了原先临床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血液学之间存在的明显分界线。因为原先必须分离的检测项目现在可以一起检测出来,更快速的得到更全面的检测结果,分析病人或是其他实验的整体状态。

二、医学检验的临床应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试验数据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疾病的基本原因和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等;

2.根据发病机制,建立合理治疗,如针对苯丙酮尿症患者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诊断特异性疾病,如利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

3.为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筛选试验,如测定血中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4.监测疾病的病情好转、恶化、缓解或复发等,如利用肝功能试验对肝脏疾患进行诊断和治疗监测;

5.治疗药物监测。即根据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调整剂量,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辅助评价治疗效果,如测定血中癌胚抗原含量监测结肠癌的治疗效果;

7.遗传病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病的发病率。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的亚专业之一,其综合了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学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检测这些致病因子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来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②医学检验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途径就是熟知检验知识。

三、总结

检验医学的发展,不仅是循证医学的必然要求,使医疗行为更为科学和经济,也将可能为前瞻性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随着新的仪器及方法的扩展,检验医学在临床生化、微生物学、血液学及免疫学等多个分支出现了一些新的检验项目与技术,使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更为合理和快速。

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检测这些致病因子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来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医学检验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途径就是熟知检验知识。

参考文献: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范文5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检验内容;检测技术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要求

1、操作人员和操作细节

实验室应当聘请具有一定微生物学资质的人来操作,并且要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要求其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强烈的质量意识,并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困扰。

操作要求:操作人员牢记无菌观念,整个过程要求无菌操作,严格按照GB/T4789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操作。用无菌工具无菌操作取样。按照 GB/T4789标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

2、检测环境和设施设备

实验室应当具有适宜微生物检验进行的设施设备条件,包括检测设施及辅助设施,并且要特别注意特殊的设备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放置和操作。无菌实验室的建设应符合GB19489的规定,符合无回路的原则。设有人流和物流通道。在时问和空间上有效隔离各种检测活动。为保证检测样品的完整性,操作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并采取预处理措施。

(1)紫外线消毒:在室温下,220V,30W紫外灯下方垂直位置lm处的253.7nm紫外线辐射强度应≥70μW/cm2,低于此值时应更换,适当数量紫外灯,确保平均每立方米应不少于1.5W。

(2)臭氧消毒:封闭无菌室内,无人条件下,采用2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时间应≥30min,消毒后室内臭氧浓度≤0.2mg/m2时方可人内作业。

(3)无菌室空气灭菌效果验证方法(沉降法):一般情况下无菌室面积≤30m2时从所设定的一条对角线上选取3点,即中心l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无菌室面积≥30m2时选取东、南、西、北、中点均距墙lm各取一点。

3、检测设备和检测药品

(1)培养箱、水浴锅、于热灭菌箱和高压灭菌锅的安装要求:在首次安装时要校对温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记录以上设施其温度稳定性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定期对以上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最好是使用感应器来对运转循环情况进行控制和监控。

(2)药品配置:培养基采用高压湿热灭菌法,121℃灭菌15分钟。部分培养基如胆硫乳培养基则需采用煮沸灭菌法。对于热敏感的培养基采用膜过滤法。

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且样品采集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以防止样品受到外源性污染和细菌的生长。采样用具及包装物必须是灭菌的。在样品的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避免日光照射,防止外来物的污染。采样后,应将样品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运输时应保持样品完整。一般不应超过3小时。如不能及时运送,应在接近原有贮存温度条件下贮存。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和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

1、对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的检验。细菌总数又被称为菌落总数,指食品及生活饮用水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培养后,所得1g或1mc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个数,是判断食品及生活饮用水被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h后能发酵乳糖、产配、产气、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杆菌。其主要来源于人和牲畜的粪便,所以研究中经常采用粪便污染指标菌来评价生活饮用水及食品的卫生质量。

2、对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在GB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中,已明确规定某些微生物的数量,所以我们除要检测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MPN)的测定外,还有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技术

多年以来,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通常采用琼脂平板培养法,共需2―3d才能完成。近几年各国的许多机构和学者都致力于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已改进和开发了一些快速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中新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用电阻抗法。其原理是细菌在培养基内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将会使培养基中的火分电惰性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等,代谢为具有电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其能增加培养基的导电性,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的电阻抗变化情况来判定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特性,即可检测出相应的细菌。该法已用于霉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检测。

2、采用快速酶触反应及代谢产物的检测。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合成和释放某些特异性的酶,所以根据其特性来选用相对应的底物和指示剂,并记录反应的结果。如美国3MPetiffilmTM微生物测试片可分别快速测定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其又包括两种技术:(1)核酸探针技术。根据碱基互补的原则,用特定的方法测定标记物。(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其原理为通过加热使双链DNA经裂解成两条单链,成为引物和DNA聚合酶的模板;然后降低温度,使寡聚核苷酸引物与DNA分子上的互补序列退火。一般情况下退火温度越高,扩增特异性越好。

4、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细菌抗原和抗体的技术。其有三种技术:(1)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是在检样上直接滴加已知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血清,经洗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间接法是在检样上滴加已知细菌特异性抗血清,待作用后经洗涤,再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2)免疫酶技术(EIA),其是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结合,是一种新颖且实用的免疫学分析技术。通过共价结合将酶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酶标抗原或抗体,或通过免疫方法使酶与抗酶抗体结合,形成酶抗体复合物。(3)免疫磁珠分离法 (IMS),即应用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用一个磁场装置收集铁珠。

5、采用仪器法。(1)微型全自动荧光酶标分析仪(Mini―VIDAS),其主要采用具有优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酶联荧光技术(ELFA),所测的荧光与抗体中抗原的含量成正比。(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 (Vietk―AMS)。其可以同时对60-~480个样品进行分析,并且鉴定时间只需2~3h,这是效率非常高的一个检验系统,并且也是今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结束语

近年来,食物中毒事件逐年增多,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和卫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际卫生组织非常关注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食品微生物检验成为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重要技术之一,对控制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加强食品的安全检测就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范文6

[关键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学专业学生;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学业情绪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c)-0146-02

Influence of application of vombined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eaching media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teaching on students′ academic emotions

WANG Gui-fen

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ine,Medical College of Jiaying University,Meizhou 5140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dia on the students′ academic emotions.Methods The students in pharmacy major were selected and assigned to the study class (class 2) and the control classes (class 3),with 51 stud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class used modern teaching media and the study class used combined modern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dia.The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emotions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test the students on the 1st day of the 2nd semester of the first year,and then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t test).Results In the study class,the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of academic emotions after teaching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before teaching (P

[Key words]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Pharmacy major student;Traditional teaching media;Modern teaching media;Academic emotions 学业情绪是德国Pekrun等[1]于2002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情绪是教育和学习过程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2],因此,大学生学业情绪问题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对大学生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而言,肩负着维护人类健康的重任,如何让学生克服不良学习情绪,成为具有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又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卫生领域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时展和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无疑是医学教育领域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创新或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情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研究对象102例,均为通过参与全国高考被本院录取于2011年9月入学的药学专科学生。随机抽取2、3班学生作为被试者,将其分为研究班(2班)和对照班(3班)各51名。其中研究班男生31名,女生20名,年龄20~23岁;城市户籍学生25名,农村户籍学生26名;广东梅州地区学生32名,广东其他地区学生19名。对照班男生31名,女生20名,年龄20~24岁;城市户籍学生24名,农村户籍学生27名;广东梅州地区学生37名,广东其他地区学生14名。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户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班学生均由笔者任教,所讲授的理论课程均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实施。该课程均于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在此基础上,对照班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理论课教学,包括光学教学媒体、音响教学媒体、声像教学媒体、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研究班则在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基础上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进行理论课教学,包括光学教学媒体、音响教学媒体、声像教学媒体、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科书、教学板与板书、图标、模型与标本等。在开学后的第1天,两班学生均首先采用以Pekrun等的学业情绪理论为基础,由马惠霞2008年修订编制的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进行施测[4]。该问卷共含88个条目、4个情绪维度、10种情绪因子。4个情绪维度包括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消极低唤醒情绪;10个因子包括兴趣、愉快、自豪、希望、放松、气愤、焦虑、羞愧、厌烦、失望。问卷各个条目采用五点评分方法,即“完全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4分,“不肯定”记3分,“不太符合”记2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积极高唤醒(兴趣、愉快、希望)、积极低唤醒(自豪和放松)两个维度所包含的分测验条目,得分越高则学业情绪越高(好);而消极高唤醒(羞愧、焦虑、气愤)、消极低唤醒(失望和厌烦)、两个维度,所包含的分测验条目,得分越高则学业情绪越低(差),最后的统计指标为各维度总分。然后采用上述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并于期末结课后考试前再次采用上述问卷对两班学生的学业情绪重复测试。比较两班学生在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情况下学业情绪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该项研究针对两班学生均前后2次发放调查问卷各102份,收回问卷数与发放数等同,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班护生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班,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班教学前后护生学业情绪各维度测评结果的比较(分,x±s)

与对照班教学后比较,*P

3 讨论

目前,学业情绪作为一种与教学和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一种伴随学生学业活动的情绪体验,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考试、学业成就以及其他方面的活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6]。学业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个人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学校和班级的学习环境。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价值-控制评估、成就目标、认知能力以及班级、家庭、课堂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情绪;学业情绪具有领域特异性[7],已成为近10年来,众多学者对此研究后达成的共识。

当前社会大环境下,诸多的大学生出现学习方面的困惑,表现为:①因毕业后难以就业,厌倦学习;②因学制短,需学的科目多,不知道如何去学习;③因经济条件较差,在校期间工学结合,甚至想快点毕业找到工作,或者在大三阶段已经开始联系或应聘工作单位而无暇学习。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因《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不是主干课程,认为不重要,将来的工作中也用不上,出现偏科现象,干脆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不学习。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知识结构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表达缺乏激情,课堂互动差致气氛沉闷压抑使学生兴趣缺乏,又碍于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不能擅自缺课或逃课,只能被迫或机械地学习等。上述诸因素加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具有知识点多、难记,部分章节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等学科特点,均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故让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求,满足求知欲望,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8]。鉴于此,本项目及时改进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既避免了单一使用某教学手段的弊端,又使得课堂的气氛重新焕发活力,促使学生的学业情绪提高。该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班学生在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理论课教学后,学业情绪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论

通过该项研究说明,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使用的媒体也没有一项是全能的。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产生和拥有更加切合实际,也更能带来良好教学效果、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从而使现有的不同类型的教学媒体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Pekrun R,Goetz T,Titz W,et al.Academic emotionsin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J].Educat Psychol,2002,37(2):91-105.

[2] 张爽,范永强.学生的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7):58-59.

[3] 余强,范翔宇,范起东.大学生学业情绪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111-115.

[4]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61-266.

[5] 杨艳杰,李亚洲,乔正学,等.小组教学对医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08-109.

[6] 苏世将,马惠霞.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现状及其与大学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91-593.

[7] 徐先彩,龚少英.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