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库可视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库可视化管理范文1
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指的就是综合应用当前网络技术、自动识别采集技术与通信等技术,动态获取并处理企业仓库中物资的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而对企业仓库的各项物资活动实施合理控制的一种一体综合化电子信息系统,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物资管理工作可视化的实现,对企业物资管理员及时、动态获取各仓储物资的具置、使用状况等信息,全面反映出企业物资供应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物资管理质量与水平。
1.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分析
可视化物资管理系统,主要是由采集、汇总与管理三方面的软硬件构成,分别发挥出信息的动态获取、实时传送与管理、消费等各项功能。其中,在采集层中,主要是借助射频识别设备与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来动态采取相应物资数据,比如库位的标签与手持读写器等,而在汇总层中,则主要是在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将采集层中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及时传送到中央数据库中,并主要包括了一些必备的网络设备与无线接入设备等,管理层中,则是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分析与管理、消费,而网络服务系等设备与物资管理系统软件则是其主要构成部分。
1.2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在企业的物资管理系统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设置,主要包括了仓库管理与用户管理两个方面,即对仓库的历史发展情况、地理位置与仓库编制、管理员等进行相应管理;
(2)产品管理,主要包括了对库内所有产品的具体类别、信息与数量等情况的管理,从而使物资管理员全面把握库内各产品构成情况;
(3)库存管理,包括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与库存盘点三个方面,即动态了解库内各物资的入出库情况,使得管理员及时了解物资的供应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物资采购计划,其中的库存盘点,则是为了在纠正仓库库存量同实际量间的误差,而且管理换在执行该操作的时候,可直接在系统中输入某一特定产品的库存数量,操作便捷快速;
(4)统计查询,包括了产品的出入库统计情况与产品的流水统计情况两个方面,即通过统计,使管理员及时了解库内产品流动情况,便于后期相关数据的查询。
1.3基于系统运作的物资入库管理的实现
一般来说,在展开物资入库工作时,系统需展开入库单的生成,货位的合理分配、物资的组盘与相关信息的关联、入库确定等相关操作。当一项物资达到仓库之后,系统会自动根据物资的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库房进行存储,同时将等待入库获取的相关信息传送到库房业务终端上面,并生成相应的入库单,而后参照物资分配原则,合理分配获取,并借助货位提示灯指引驾驶员将物资入库,接着,库房管理员就管理系统打出的相应的条形码贴在该物资的外包装箱上面,并展开物资组盘工作,组盘后,通过关联条码信息同托盘电子标签,把物资信息录入到系统的总数据库中,最后在指引驾驶员将物资上架,并确定物资入库。
2结语
仓库可视化管理范文2
0 引 言
随着两化深度融合战略的推进及“中国制造2025”和“新电改”政策的提出,发电企业面临着宏观市场更加严峻的挑战。而作为发电企业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仓储管理流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效率,能否确保及时、准确的库存管理与企业经营效益息息相关。与此同时,电厂设备物资数量多、金额大、安全性要求高,传统物资管理大量依托人工、纸质的操作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效、精准、直观、便捷的管理需求。为适应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降能增效,就需要在物资管控领域提高物资管理效率,降低仓储管理成本,实现管理升级。
1 电力企业仓储管理的现状及趋势
1.1 电力企业仓储管理现状
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依赖非自动化的纸张文件记录,这种人工操作模式导致仓储管理效率低下、仓储管理成本虚高。随着电力企业规模的不断加大,仓储管理的物资种类不断增加,出入库操作更为频繁,仓储管理作业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传统的人工仓储作业模式和数据采集方式已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率,更难以满足新时期仓储管理快速发展的要求。传统仓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数据录入全部依靠人工进行,入库、出库工作和信息录入无法同时进行,难以保证数据及时、准确上传;
(2)仓储管理员每天进行反复的上架下架工作,重复性劳动较多,工作效率低下;
(3)仓库存储状态完全依靠仓储管理人员的记忆,空间利用率较低,难以对仓库进行全面管控;
(4)现有ERP系统均依靠物料编码进行查询,效率较低;
(5)相关单位对库存物资的信息查阅不及时,因此无法进行事前控制;
(6)仓库管理人员库内作业无序,没有统一的任务管理,统计作业及工作量难度较大;
(7)仓库管理人员完全依靠记忆对物资进行上架、下架操作,出现很多无效劳动,同时也增加了库内工作强度;
(8)工器具有效管理缺失,完全依靠手工台账管理。
1.2 电力企业仓储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企业通过应用各种软件及信息处理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已成为一种趋势。
(1)利用信息技术对库存信息进行自动抓取、识别和处理;
(2)利用可视化技术保证物资状态随时读取及查询;
(3)利用智能化手段进行自动判断、甄别,以提升工作效率。
2 智慧仓储系统平台及技术特点
2.1 系统平台介绍
智慧仓储管理系统是以开放、先进的Intranet/Internet/Web技术作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处理集成平台。采用现代最新技术,以TCP/IP、广域网互连、路由、防火墙和网络管理技术为核心,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应用平台。
利用最新的ASP.Net平台、JavaScript和AJAX、Oracle关系型数据库等技术,建立一个开放的信息管理平台。
利用数据库及分布式处理技术、模块化功能设计构造信息存储与事务处理平台。
2.2 系统平台架构
智慧仓储系统提供的安全机制包括身份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库可靠性支持、数据交互完整新型保护、数据传输安全及日志审计:
(1)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8 Server及以上,Windows mobile6.0及以上,Android4.0及以上。
(2)IIS和IE版本即Internet信息服务,IE6.0以上版本。
(3)Microsoft Excel必须安装Microsoft Excel 2007或以上版本。
(4).Net环境应采用.Net Framework 3.5或更高版本。
(5)具有局域网IP地址或配置Microsoft LoopBack Adapter虚拟网卡,网络连接状态良好。
(6)数据库为Oracle10GR2。
2.3 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
智慧仓储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以仓储基本功能实现为根本,以实用性为首要原则,以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为目标进行设计与开发。为保证系统功能在持续不断的改进中不落后,系统在设计和开发中提供一定的可扩展性,防止由于数据、业务变化等因素造成系?y运行的不稳定。此外,为实现功能扩展和与已建成系统进行整体有效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系统应提供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和先进的工业移动应用技术帮助电力企业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做到实时数据采集和通讯。
2.4 系统框架应用模块的统一性
系统采用集中部署,各用户直接登录并应用。各站点数据相对独立,应用模块的管理流程和工作流程统一标准化。
3 智慧仓储系统功能介绍
智慧仓储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3.1 任务管理
建立任务管理平台,将收、发、转、盘任务分配到用户账户,与员工工号对应,实现任务分配、查询和统计。
任务分配包括出入库任务、转储任务、盘点任务;任务确认包括出入库结果、转储结果、盘点结果;查询统计包括人员出入库工作量统计、工作任务时长,按岗位统计工作量。
3.2 入?旃芾?
收货:系统支持多种业务流程及业务场景的收货入库操作。仓库管理员依据送货单信息(包含采购订单编号等信息),通过手持扫描终端迅速点物收货。将收到的货物放入待验区后,通知使用部门到场验货。
验收管理:根据多项验收指标,仓库管理员及相关部门共同完成验收,并通过手持终端控制打印机打印《物资验收记录》,同时将验收人员电子签名一并带出。
入库上架:完成验收后,仓库管理员在手持终端实现一键入库上架,系统通过物资信息与现有库存情况对比,智能推荐最佳仓位供仓库管理员选择上架;同时,手持终端控制打印物资的物码和仓位码(二维码,RFID)标签,记录物资拍照图片、物资名称规格、到货日期、保质期、数量、批次号、保养信息、生产商/供应商、存储位置等信息。
3.3 出库管理
出库:根据工单、网络、成本中心等领料单号、条码或电子随机二维码扫描信息,系统自动计算下架仓位拣选路径,完成出库工作。高价值物资或生产周期长的事故性备件在出库时应用RFID卡进行标识,跟踪物资出库、回收、报废等情况,对物资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分析进口、国产、不同品牌物资性价比提供数据基础。
批量出库:系统支持预约领料,仓库管理员可通过波次管理批量处理工单,统一下架。领料人按时直接领料,无需等待。
上架、下架路径优化管理:以仓库功能区、存储区、存储类型及货架标识结合系统上架、下架任务,在库区、货架的平面图上标识目的地,并在每个货架安装拣配指示灯,优化上架、下架路径,提高操作人员出入库效率。
越库管理:越库管理主要应用于现场一步交、验、收、发货业务。包括越库收发货、结果查询、PDA下载/上传、单步调整(异常处理)。
3.4 库内操作管理
仓位整理:在系统中可直接拖动相应图标并进行确认即可完成系统转储工作。
库存盘点:按指定的仓库、货架、库区、库位进行物资的计划性盘点,包括初盘、复盘、核销与盈亏损益处理等;对库存物资进行按位抽盘,包括初盘、复盘、核销与盈亏损益处理等,盘点后系统生成报告,并经相关部门系统审核。
3.5 主数据管理
主数据管理包括组织架构数据、仓位主数据、物料主数据。相关主数据需要从SAP系统导入智慧仓储系统。
3.6 辅助功能管理
工器具管理:序列号“S/N”码是Serial Number的缩写,也称产品序列号管理,是指唯一的代码来定义企业生产或管理的每一种物料。该代码可根据预定义的编码规则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工创建。主要在物料的生产使用、质量管理、物料库存等多个方向进行跟踪。利用条形码标签打印序列号,并与实际单一物料相结合以实现对物料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专用工具、防汛物资等周转物资启用S/N(Serial Number)序列号管理,一物一码。
基础数据及仓位数据可视化:整体仓库、仓位、物资及库存的可视化,方便查询并实时了解仓库及货位信息。
无人值守库房:物资需要人员集成可视化技术,根据管理流程,跟随系统提示找到物资所在货位,经上传各种证明文件后可领料。
手机移动应用:系统可以集成微信对相关人员推送任务及库存等信息。
4 智慧仓储系统创新点
4.1 系统具有极强的易用性
(1)关键字模糊查询:系统支持海量数据精确抓取,根据单点信息实现物资信息轻松抓取。在查询界面输入物料部分或全部特性描述,系统便可读取物料及库存信息,方便快捷。
(2)一键批量验收:根据仓储管理人员实际应用反馈,简化了验收结果录入操作,减少了重复录入程序,大大缩短了验收时间,可一键完成验收任务。
(3)仓库整理:引入可视化技术,根据库存量的动态变化,拖动图标确认即可完成仓位调整、追加、合并等操作,改变原系统需频繁下架、上架方可实现仓位转移的工作。
(4)语音操作步骤提示:通过语音提示进行指引,防止误操作,使得管理规范、有序。
(5)移动便捷:引入手机、PAD、PDA等移动终端设备,同时支持智能化路径指引设备(指示灯),方便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领料工作可正常进行。
4.2 物资精准定位、路径智能指引
系统提供仓位筛选策略,自动提示需要上架或下架的仓位并推荐最优拣选路径,方便仓储管理员快速拣选货物,减少行走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4.3 仓库可视化、物资可视化
仓库及仓位均通过图片信息进行模拟展示,达到可视化效果。物资可通过实际图片进行展示。
4.4 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效率提升
(1)维护保养管理:对物资进行登记与台账管理,保证保养任务及时推送的同时,生成维护保养记录,实现保养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
(2)无人值守管理:集成可视化技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完善的管理手段,保证仓库在无人值守时领料工作的正常进行。
(3)越库管理:对于不具备入库上架管理的物料,如硫酸、盐酸、液碱等,系统可实现交货、验货、收货、发货等工作,在提高仓储效率的同时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
(4)波次管理:领料人员通过系统预约领料,仓储管理员通过批量处理工单集中完成拣货工作。领料人员无须等待,在预约时间即可完成该项工作。仓储管理人员在库内进行拣货的时间也大大缩减。
4.5 任务智能分配及全流程管理
通过梳理业务流程,自动生成任务管理清单,实现出入库、盘库、移库等操作管理自动追踪,便于进行量化考核。
4.6 手机端关键信息微信推送
引入手机移动端,集成微信应用,实现工作任务、库存警戒、保质期以及库存等关键信息及时推送,便于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工作内容。
4.7 RFID标签应用,跟踪重点物资
应用RFID标签,结合物联网技术获取重点物资详细信息,实现系统对重点设备、高价值物资的自动识别、定位、存取等全过程管理,为后续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4.8 工器具实时跟踪及精细化管理
专用工具、防汛物资等周转物资启用一物一码的序列号管理制度,实现对工器具的实时跟踪及精细化管理,避免物资丢失及管理无序。
5 智慧仓储系统应用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1)通过实施智慧仓储项目可帮助电力企业减少库存10%~20%,提升库存空间利用率10%,降低劳动力成本10%~40%,减少保管不善损失50%,提高库存作业准确率70%,达到电厂整体物资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而且本项目可以大范围推广使用。
(2)预计每年可节省10~15万元的管理费用。
5.2 管理效益
(1)解决因手工单据信息不准确而造成库房信息滞后的弊病,从而达到减少人工操作、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的目的。
(2)通过引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波次管理、无人值守等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公司物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
(3)通过拣配路径推荐、物资一键转储、物资越库等功能的实现,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4)实现手机App的查询应用,方便相关人员及时获取库存、验收任务、保质期等相关信息,有助于相关人员根据信息及时处理。
5.3 社会效益
由于国内各大发电集团下属发电企业仓储管理模式基本趋同。本系统只需根据各电力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后就可推广使用。此举对于电力行业整体仓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仓库可视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智能仓储 RFID 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094-02
仓储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仓储系统中,货物通过人工进行入出库管理,利用手工方式进行货物数量和位置的查询,严重影响仓储管理效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RFID技术进行物品的定位,可以实时确定货物的位置,仓储管理人员可以实时对货物的入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进行控制和管理。RFID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实现了非接触方式的数据通信。贴上电子标签的货物,可以实现对货物信息进行远程和非接触式的管理,实现货物信息智能管理。在仓库定位系统中,将仓库空间进行区域划分,利用GIS系y对仓库和货物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货物运行轨迹的查询,对货物运行轨迹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构建的货位利用率的热力图,进行货位的优化调整。
1 系统架构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的架构分为3层,第一层为RFID识别层,包含手持移动的RFID阅读器和固定的门式RFID阅读器,手持移动的RFID阅读器主要应用于随机盘点和单货物定位等操作,固定门式RFID阅读器主要应用于仓库的入库和出库,提高大批量货物进出的效率;第二层为应用服务器,部署仓储管理系统的业务应用程序;第三层为数据层,部署数据库服务器,保存整个系统的数据。
为了保证仓储业务的安全性、降低网络的通信量、减少服务器的负担,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的结构。在仓储的具体业务中,采用的是C/S结构,手持移动的RFID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应用客户端,固定门式的RFID通过USB连接到应用客户端;系统部署基于B/S结构的Web服务器,实现仓储数据的远程访问和公共信息查询与,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设计方案
2.1 系统整体设计
基于RFID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是采用了RFID电子标签技术,为仓库内每一个货物分配一个RFID标签,标签记录了货物的条形码和体积等信息,当货物通过仓库的入口和出口时,通过RFID阅读器获取货物的信息,实现了自动入出库管理。同样在仓库内的各个货架之间部署一些RFID阅读器,管理员通过RFID手持终端可以对仓库内的货物进行盘点,并将货物的变化情况提交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实时进行货物库存的自动化统计,确保能够及时精准地掌握仓库存储的真实数据,合理地调节和控制仓库的库存。通过RFID和GIS技术可以对货物和货位进行精确定位。利用基于GIS的数据可视化技术显示库位热力图,并对库位结构进行优化,以实现库位负载的均衡,避免库位通道拥塞,减少出入库、查询及盘点的时间,进而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2.2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基于RFID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管理和系统管理4大模块。
2.2.1 入库管理
(1)由于仓储货物种类繁杂,完全靠仓储企业内部自行生成分类编码工作量巨大,而且货物分类编码需要体现出货物的类别、单体的重量、体积、大小型号、是否是贵重物品和化学物理性质是否稳定等信息,因此使用商品自身的条形码标签和自定义分类编码作为货物的最终编码。自定义分类编码主要记录货物单体的长、宽、高及其他的必要信息,货物的类别、数量和型号等信息由入库管理员进行录入。
(2)将产生的RFID标签粘贴在货物表面,货物经过固定门式RFID阅读器时,管理员会将该货物的类别、数量、型号和出入频率等信息录入系统数据库,系统会根据货物的体积等因素自动寻找该货物的最佳摆放位置。
(3)如果系统计算的摆放位置正确无误,分拣员根据系统提供的摆放位置,将货物摆放到货架上,货架上的RFID阅读器采集该货物的电子标签,并将货物信息与货架位置进行绑定。
(4)如果系统计算的摆放位置不合理,则分拣员利用手持RFID阅读器进行扫描,当系统读到的电子标签尚未与货架进行绑定时,说明该电子标签的位置与货架是不合理的,系统将再次进行摆放位置的计算,直到找到该货物的最佳摆放位置。
2.2.2 出库管理
(1)根据出库申请单的货物信息,系统根据RFID标签直接定位所需货物的位置,并将包含出库的货物、数量和货架位置等信息,以出库单的形式发送给分拣员,分拣员根据出库单取货物。
(2)货物取出时,系统会将该货物的信息做预取标志,表示该货物已经从货架上取出,但尚未正式出库。
(3)当货物经过固定门式RFID阅读器时,系统会根据货物上的电子标签从系统数据库中读取该货物的详细信息,管理员将出库申请单和货物信息进行核对,正确无误后系统会做正式出库操作,更新货物的数量和当前货架空余空间,打印出库单,最后回收货物上的RFID电子标签。
2.2.3 货物盘点
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定期对货物进行可视化自动盘点,首先选择盘点区域,通过RFID标签阅读器读出所有货架库位货物的数量、分布情况、货架的空闲情况等信息,并与当前的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比对和更新。通过盘点可以实现货物的库存调整、库存分布查询和货位分析等,为货物的入库提供最优分配库位和货架信息,提高了仓储效率。
3 系统的关键技术
3.1 货物的定位
货物的精准定位是智能仓储的核心技术,通过对整个仓库进行区域划分(A―Z―a―z/1-n),便于对货物进行区域性定位,并通过货物入库时录入数据库的信息,帮助仓库管理员更快地确定位置。
我们将仓库进行(A―Z―a―z/1-n)区域划分,选用915 MHz无源RFID电子标签,通过金属封装方式,为每件货物写入各自的唯一身份RFID标识,并记录该货物的体积,选取超高频段的RFID读写器(13.56 MHz),通过无线网络与电脑数据库相连接,利用RFID技术读取仓库内的所有电子标签信息,并在服务器端进行数据分析,寻找该货物最佳的摆放位置,实现仓储行业货物的可视化管理。
3.2 仓储的优化
3.2.1 入库优化
系统会根据货物的体积自动计算当前货架剩余空间的大小,并且统计货物入库出频率,货物入库时,将仓库中单个货位信息的长、宽、高与所放货物的长、宽、高进行比较,计算出能放进货物数量的最优值,若货物不能整组进行放置,再将货物与其他有空余的货位进行比对,尽量保证零散的货物集中放置。
3.2.2 出库优化
货物出库时,以“少零”为原则,统计出库的货物腾出空货位,将零散的货物按货物的物理信息均匀放置,保证取货时效率达到最优。
3.2.3 货位优化
利用RFID电子标签实现了对单个货物入出库的全程管理,通过覆盖整个仓库各个通道上的阅读器实时采集货物的变化轨迹,并传送到计算机系统。根据货物历史轨迹进行大数据分析,利用基于GIS的数据可视化技术显示库位热力图,对库位结构进行优化。根据在某段时间段内货物的流通性、货物的体积来确定存储位置,并将高分拣密度的货物放置在最佳的取货区,减少根据传统的人工经验所带来的错误。
4 结语
基于RFID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结合了RFID、大数据分析和GIS技术,改变了传统仓储管理中人工的货物入出库、货物的定位、盘点和统计的管理方式,提高了企业仓储的入库和出库的流转速度,保障了仓库货物数量和位置等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了人力、物力和物流的成本,提高了企业仓储的工作效率,所以基于RFID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是现代化企业仓储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康晨,王彬.智能仓储的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6(1):24-25.
[2] 张秋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仓储管理系统的开发[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Z2):7-10.
[3] 秦世杰,杨慧敏,陈春蕾,等.智能移动仓库管理系统构建[J].物流技术,2015(24).
[4] 侯振泉.物流信息系y的实现[J].自动化应用,2016(3):3-4.
仓库可视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海洋环境;数字化试验海区;水下环境测量系统
1 数字化试验海区建设内容
1.1 数字化试验海区的基本概念
所谓数字化试验海区,就是指信息化的试验海域,它包括了试验海区大部分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全过程,是依托各种测量设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与现代海洋技术相结合,把大量的、多分辨率的、动态的各类海洋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分析处理、利用和有效管理,组合形成一个大系统,快速、完整、便捷地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多层次的试验海区海洋环境信息,为试验的组织实施和结果评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2 数字化试验海区的建设内容
数字化试验海区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我部试验任务对海洋环境的需求考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数字化试验海域海洋环境信息基础平台、数字化试验海域原型系统两大部分。
1.2.1 海洋环境信息基础平台
1.2.1.1 数字化试验海域标准规范的确立
海洋空间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要把这些数据资料按统一的参考坐标系统、统一的结构组织到数据库中,应制定数据标准化处理、数据库建设、数据交换、产品制作等系列规程和规范,以确保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
1.2.1.2 试验海区海洋环境信息的获取
实现数字化试验海域的基础和关键是数据。海洋数据反映了海洋基本特征和动态变化,是海洋自然特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随着数据获取方法手段的更新,数据获取的时效性大大提高,数据更新周期已由过去的按年、多年,逐步发展为按日、时,甚至按分钟计量。海洋数据的快速获取和更新,将使海洋观测数据形成海量积累,并逐步实现海洋的数字化,同时也为海洋的数字化表达及利用数字化和虚拟现实的手段还原海洋的真实情境创造了条件,这对靶场更客观地认识了解海洋现象,探究发现海洋规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3 海洋环境信息数据仓库的建设
数据仓库系统是数字化试验海域信息基础平台的核心,通过数据仓库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实现海洋环境数据的统一高效管理,把分散的、多源的、海量的、内容多样的、标准不一的各类海洋数据进行处理,为数字化试验海域原型系统提供多源、多尺度的数据支撑。
数据仓库由海洋水文、海底底质、海洋基础地理数据库等几大类数据。具备数据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数据抽取及更新等功能。
1.2.2 数字化试验海域原型系统
数字化试验海域原型系统是指在对大量海洋基础数据和产品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信息集成与可视化显示基础平台。它集成了海洋环境信息基础平台的各种数据和海洋计算模式,并基于三维球体模型,利用三维可视化、动态仿真等技术,对这些海洋环境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动态、直观的可视化表达,并可以实现多类信息的综合查询。根据我部试验任务的特点,此原型系统包括基础信息模块和海洋环境模块等三大模块。
1.2.2.1 基础信息模块
可以实现试验海域海底地形的三维可视化表达与定位查询。从不同角度对几大试验海区的海底地形地貌进行海洋基础信息的全方位展示。
1.2.2.2 海洋环境模块
利用统计、再分析、预报等多种类型数据,以单点查询、过程曲线、颜色梯度填充、三维虚拟仿真等多种形式动态表达温度、盐度、密度、声速、流速流向、波浪等水文要素。
2 数字化试验海区建设方案
2.1 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
依据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顶层设计,开展数字化试验海域标准的总体设计,确定标准化目标、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数字化试验海域标准化工作指南。分析现有与数字化试验海域相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研究确定拟采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相关标准,指定基础性、关键性标准。
2.2 建立数字化试验海域海洋信息获取与更新体系
信息获取与更新体系是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保障。目前,依托我部的水下环境测量系统(包括温盐深剖面仪、多普勒流速剖面仪、GPS罗经、侧扫声纳、单波束测深仪、风速风向仪、测波雷达等)已初步形成由海底到海面的海洋立体监测数据获取体系,形成了分布密度合理、监测要素齐全的数据采集体系,为实现海洋数据获取与更新的实时化、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事实上,海量的海洋信息是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靶场已投入部分资金购置了水下环境测量系统这套海洋环境调查设备,并结合试验任务和锚训进行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对进行了观测。但这些有限的数据量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低于海洋信息的大范围、高精度、时空连续的全面要求。后续应在全面收集、利用各类海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加大对海洋环境调查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我部的水下环境测量系统进行海洋环境调查,为建立海洋数据仓库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2.3 研究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的关键技术
2.3.1 海洋信息处理技术
由于海洋是流动的水体,并且边界模糊,导致获取的海洋数据的误差和用来描述海洋自然要素属性或海洋物理性质的数据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开展有关海洋数据的资料处理与质量控制技术、海洋特征的信息提取技术以及海洋重构与预测技术等。针对我部水下环境测量系统的设备组成,主要研究温盐深剖面仪、多普勒流速剖面仪、GPS罗经、侧扫声纳、单波束测深仪、风速风向仪、测波雷达的的信息处理技术。
2.3.2 海洋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
随着测量数据的爆炸性的增长和不断积累,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反而更不容易发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为此,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海洋数据的组织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2.3.3 海洋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可视化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领域,是研究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决策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技术。利用此项技术,可以使海洋自然属性与要素的表达更逼真,更有利于揭示隐藏在大量数据和信息背后的海洋现象和变化规律。
3 结束语
数字化试验海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系统工程,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靶场信息化领域的重要工作。在今后工作中,要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靶场试验任务实际,尽快建立数字化试验海域基础平台,建立健全海洋信息更新能力和机制保障,建立权威的海洋信息基础平台,搭建逼真的原型系统,探索符合靶场实际的海洋信息化建设模式,使之在为试验组织实施和结果评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alk J D,杨景飞.海洋的作用于海洋科学面临的挑战[J].海洋信息,1996(5):32-34.
[2]李国庆,等.信息是海洋综合管理的基础[J].中国海洋综合管理研究,1998.
[3]白福义,罗晓玲.浅谈数字海洋技术支撑体系[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8,3(1): 7-11.
仓库可视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化;数据自动采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182-02
引言
库存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体现在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满足需求的不断变化、防止中断、阻止脱销、缩短订货周期。库存尽管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库存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且物资库存要修建仓库,同时,库存还易掩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库存管理的目标不是增加库存,而是在保证一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库存;使资金尽可能地流动起来,有效节约资金占用和货物非盈利性消耗或损耗,以提高资金利用率。
库存管理作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现代企业的发展水平。传统库存从入库开始到出库为止的入库验收、在库盘点、在库查询、出库分拣等一系列作业全过程都是依靠人工手动完成的,这种作业模式所需时间长、工作效率低、错误率高、信息传递慢,已经越来越不能适用现代化物流仓储业的发展[1]。
现在首要解决的是建立先进的库存管理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自动识别、自动处理,因此,采用数据自动采集技术的自动识别库存管理系统的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库存管理急需突破和应用的环节。
一、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数据自动采集技术(RFID)的工作原理是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射频能量形成电磁场,作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发射功率。标签通过这一区域时被触发,发送存储在标签中的数据,或根据读写器的指令改写存储在标签中的数据。读写器可接收标签发送的数据或向标签发送数据,并能通过标准接口与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
在库存管理领域,射频识别技术通常用于存取货物,并能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在整个库存管理中,通过将供应链计划系统制定的收货计划、取货计划、转运计划等与射频识别系统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如指定堆放区域、上架取货与补货供应等。通过采用RFID技术,能够增强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大幅度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经营成本,节省读码劳动力和库存空间。同时,也可以减少整个物流中心由于商品误置、送错、被偷窃、损害和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RFID解决方案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准确信息,管理人员可据此识别并纠正效率运作情况,从而实现快速供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储存成本[2]。
RFID技术的另一好处就是库存盘点时降低人力。RFID的设计就是让商品的登记自动化,盘点时不需要人工的检查,更加快捷准确,并且减少了损失。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准确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存储成本。
二、智能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体现
(一)数据的自动采集
RFID 技术在仓储中的应用主要是在货物和容器上贴上标签,在仓库进、出口安装固定读写器,还可以在叉车上安装读写器,便于叉车高效正确分拣货物,同时可配手持读写器,加强RFID 对货物的读写。把货物准确的分配到各存放区。出库时,根据货物的存储情况,选择优先出库的产品,避免经济损失,还可以根据出口处读写的信息与出库货物的产品情况再次进行核对,降低出错率[3]。
(二)实现仓库的快速盘点
RFID帮助管理人员随时了解仓库里产品的状况,尤其是仓库内温度的变化。RFID 技术的运用,有效地阻止了人为造成的差错和混淆,全面实现了无纸化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准确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使货物出、入库的时间大大减少,可对仓库内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物料的可溯源
物料上贴有电子标签,上面记录有物料的详细信息。包括供应商、生产日期、操作员等。物料在出库入库时向电子标签内追加记录。一旦在库存管理范围内出现错误,可以快速找到出错的步骤。实现原料的安全溯源功能。
(四)货位可视化管理
把仓库和货架的立体结构反应到一张3D图上,把库存的真实情况呈现在管理员的面前。操作员点击结构图上相应货架的某个位置时,会弹出此货位的货物及其相关信息。真正实现库存管理的可视化,方便查找货物和真实了解库存[4]。
(五)库存预警
1.安全库存预警:当库存达到安全库存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提示。
2.货物保质期预警:货物的电子标签记录着它的保质期,当保质期临近时,系统会提醒距离过期的日子。
3.错放报警及防盗预警:每个货位也有其电子标签,它里面记录着此处应该放的货物种类。当实际放上去的货物与之不符,货位指示灯会闪烁,表示出错[5]。
(六)库存分析子系统
一般的库存管理系统没有这一项,增加这一功能主要还是因为有需求。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采集信息并处理信息。在这一子系统中,使用者可以对库存信息选择显示,并可以模拟库存的未来趋势,方便管理者早一点采取措施[6]。
三、智能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智能库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围绕仓库进行作业,现代智能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是仓储活动过程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构成的,包括物资入库、库存物资管理、物资出库、物资统计等子系统的动态互动系统。一个完整的库存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图1所示功能模块。
仓库可视化管理范文6
1.现行仓库作业基本内容
仓库作业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物资入库业务、物资保管业务和出库业务。
物资入库业务主要包括:物资的接运、装卸、验收、搬运、堆码和办理入库手续等环节。
物资保管业务是指根据仓库所在地的具体自然条件和库存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理化性能等因素对库存物资进行科学的保存和妥善的管理。
物资的出库业务主要工作过程为:接受任务、拟定出库计划、审批、请领运输计划(自提物资可省)、编制出库凭证和下达出库通知、出库准备、物资出库、办理手续和整理库房、办理发运手续、核对数量。
2.现行仓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货物出入库
物资出入数量、物品存放地点等信息,由于采集过程繁琐(需人工登记或在几个班次结束后统一录入计算机),经常发生传递滞后甚至是错误。不能有效地推陈储新实现物资的先进先出引起旧品积压或物品短缺,从而无法保证及时准确地把所需物资供应到位。
2.2 物资登记
不管是手工录入还是手工采集,在记录和输入数据时产生的错误都降低了系统可靠性。一些仓库为了避免手工操作的失误,采取增设验单人员的办法,但其副作用一是把人工投入非增值性重复劳动造成浪费,另外,还会影响指令处理速度,加剧信息滞后。
2.3 数据采集
使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后,业务的流动和验证转为计算机控制。原本透明的运作过程被信息系统掩盖起来。仓库管理对人的控制转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而信息系统往往会掩盖业务的过程(往往只提供业务运行的结果)。导致管理层有可能丧失对所属部门运作过程的控制。
2.4 质量检查
仓库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物资管理可视化程度低,经常出现打开包装物资短缺和质量不过关等现象,质量跟踪困难,从而导致保障质量和效益的大大降低等等。
为了解决以上仓库管理中出现的手工操作输(写)入易出错、效率低等问题,我们将探讨一种新的仓库管理方法--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仓库管理。
3.射频识别技术在仓库管理的应用
仓库物资由于品种多、规格繁杂。一般物资出厂时由生产单位将货物信息写入包装的电子标签上,主要信息包括:品名、型号、包装数量、体积、重量、编号、生产日期、批次、生产单位等。通过对射频识别技术实时采集实现对物资的追踪。在仓库管理中主要对货物托盘上的电子标签进行数据写入,写入的主要信息有:托盘编号、货位编码、上货时间等。货位的编码方法一般有区段式,品项群式,坐标式和联合编码等四种方式,需根据货物的储存量,仓库的大小,保管空间布置和仓库作业设备进行选择。各阅读器可同时扫描货物和托盘上的信息,将两者和服务器的信息进行比较以确认货位等信息。
3.1 入库管理
当货物出入库时都要经过门禁阅读器的扫描。这些数据将直接传送至服务器避免了人工记录可能出现的错误。需要清点物资时,可先通过货位阅读器扫描各个位置的物资存放情况将其与物资帐和物资卡片进行对比和对数量是否有错,再通过便携式数据终端对货物随机抽查提高准确率。结合管理软件后使用RFID能方便的实现对在库物资数量的管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在库物资的可视化管理,为领导机关提供直接数据资料避免了在信息系统传输过程中失真。
3.2 出库作业
出库时,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根据出库物资的数量、型号和相应符合要求的在库物资的储存期限和货位等信息计算出那些物资要出库。
通过整套作业程序,全面实现了在仓库物资先进先出管理,极大程度上提高仓库的存储能力,适应了企业任务需要。
3.3 统计分析作业
仓库管理信息系统能自动记录出、入库货物的电子标签信息。再根据这些电子标签所包含的信息,就能清楚的得到各种被装物资每次发放的数量、规格比例、调换率等统计信息以及一段时间内物资发放的各种趋势。由此可以对仓库的出入库、库存、缺货、盘盈盘亏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制定来年供应计划提供科学的支持。
4.射频识别技术实现的几大功能
4.1 实现了货物的先进先出管理
现有配送中心仓库库存管理依靠的是手工的方式,只能实现楼层级的管理。根本无法区分各批次的库存货物,从仓库出货时,无法做到货物的先进先出管理,导致部分货物长期存放在仓库中,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货架周期。应用射频识别及相关自动化管理方法后,利用RFID,无线局域网,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货物托盘货位管理。对于每一批入库的货物,其入库时间,存放货位等信息均由系统自动记录,当货物出库时,就可在此基础上实现货物的先进先出管理。
4.2 仓库库存实时化管理
应用射频识别及相关自动化管理方法后,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可以实时、准确地掌握仓库的库存情况。仓库库存的实时化管理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实时地掌握仓库中各类物资的情况,确保物资及时补充。
【参考资料】
[1] 《军事物流学》主编:王丰等.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