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1

一、信息化改变教学方式

1、信息化改变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教学的完成必须基于学校和教室的实体。和在信息环境下,教育系统将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传统的学校,如开放虚拟课堂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环境,如校园、教室将网络体系结构,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的新的教育环境。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将会最大程度的整合、教育的形成一个开放的平台,并创建新的教育教学规则。

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育者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更需要使用信息化的概念和指导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领域。受教育者不仅可以由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获得知识,也从未离开家的帮助下,电脑,网络远程接受教育,学生和教师都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虚拟教室课程和讨论。在不久的将来电子学校也将融入我们的生活。

2、信息化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研形式正在被以校本网络教研所替代。教学研究正在走向网络化,教学日常管理也悄悄在发生着变化。信息化造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传统的教研形式正在被以校本网络教研所替代。教学日常管理和教学方案也悄悄在发生着变化。

信息化造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纸笔备课方式,电子备课方式应运而生。我市大部分学校都为教师提供了电子备课室,解决教师备课需要.有的学校通过学校校园网络的电子备课系统,教师上传课件、集体备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有的学校教案全部按照该校“网络化备课规范”进行编写。网络备课内容要具备“电子教案、教学提纲、电子板书、配套课件”四要素,网络备课与课堂教学完全接轨。

3、信息化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信息转化为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使抽象到具体,无聊到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可能使用现成的信息和知识的自主学习,学习,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学生认知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角色,学生的学习可以灵活、多元和开放。充分体现了指导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改变教师“主导”的“安排”,学生“被动”更改为“积极”的思想, 他们开始从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学习方式悄然发生改变。以前遇到不会的问题只能求助于老师,现在可以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找到需要的问题解答方案和方法,这对起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信息化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信息化改变着当今的教育方式和教学中各方交流方式,极大的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这就需要教师本身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正确的面对信息泛滥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积极学习各种有效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寻找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方法与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在面对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是学生能够正确认知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信息时代的变化,成为基本特征。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使信息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适应时代的变化,并获得自己的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信息时代教师的有效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并促进教学和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在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它可以为教师提供研究项目、工具支持和指导。教师应该打破教育科学研究神秘,主动学习掌握新技术,加强与他人沟通,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和帮助,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质量,并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试图成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师。

三、信息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校教学改革;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是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手段

一是教学资源限制下,教育信息化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最大限度地利用。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普遍增多,对教学资源是一个极大考验,而学分制恰恰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三自主”的需求。但教学资源投入的相对滞后,导致目前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开出课程门数的限制,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由于教师数量有限,不能选择到自己心仪的老师;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上课时间上不能同时兼顾,而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些都失去了学分制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网络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将现实的实体教育资源拓展到虚拟空间层面,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上课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中,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段。教室不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地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这种补充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并随时都可以进行虚拟课堂的学习。

二是多媒体设备的有效利用,使教学环节更加生动。

高校近年来加快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多媒体设备等信息终端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视频、动画等技术融入教学课件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缓解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弊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中,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各个实验需要采取选课预约制,由于实验课时间有限,约定实验时间后,学生必须进行提前的预习,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使整个实验过程提前以三维景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利用电脑提前预习的时候,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进行模拟实验。因此在正式实验的时候,减少教师口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三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加便捷。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在各教学环节的参与度增强,师生互动更加便捷顺畅。通过利用信息互联网媒介,学生可以在师生交互平台上完成与老师的互动、答疑、测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克服学分制教学管理带来的学生管理的难度,及时研究应对“同寝不同班,同班不同寝”,重要事项难以整班集中安排等管理难题;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通知学生考试、调课等。通过校园数字化建设,信息网络校园全覆盖,确保校内师生信息沟通及时顺畅。

二、推进信息化后学分制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是通过网络教学,学生的成绩评定客观性、全面性不够。

按照传统的成绩评定标准,学生的成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考勤记录,上课的态度,以及对当堂课课程知识的接受情况。而网络教学在学生选课后,包括上课、提问、答疑、测试及成绩评定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均利用网络完成。学生在网上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与老师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保证。而提问和测试的教学环节,老师不能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参与性。因此很容易造成老师对教学过程管理的缺失,从而很难对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综合成绩做出全面客观的考量。

二是学分认证的难度加大。

随着网络公开课的流行,教育部以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和优质资源共享课为抓手,积极推动各个学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受世界范围内名师的授课及其他高校的特色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共享。而学生在读书期间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更愿意有选择性地利用优质资源学习。但各个高校对课程内容、难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获得了学分,但不一定能得到学校认定,而其又不不得不在学校的安排下重复学习,就造成了学分浪费的情况。

三、更好发挥信息化作用,助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作用,建议如下。

一是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网络课程。

高校的课程常见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几类,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确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素质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选课中必须选修的课程,这类课程各个学校的要求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一般不建议通过网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专业选修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是专业方向进行选课,往往这部分课程的开出门数较多,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课,由于课程门数较多,如果采取网络教学模式,可减少教师、教室资源限制,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开出率,提高了学生对所选课程的兴趣;素质教育类课程为了满足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该类课程开课的门类、班数都较多,优先建议采取网络模式进行教学,并可以整学期滚动开设,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3

探索课堂教学与信息整合的方法和手段,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转变观念是先导,更新内容是关键,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为此,教学应该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自助餐式的自主学习,即在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自己可以认知的内容;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学生意义建构能力的培养;即在学生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完整建构;精讲精练式的复习策略,即在精讲中做到以点带面,在精练中作到举一反三。为此,化学教学应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类,并据各类不同特点侧重研究不同改进方法。

实施过程中,为了检查实际效果,及时收集学生在课后的信息反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改进工作,采取了课堂跟踪调查问卷和课堂随即测试等方式,当堂了解学生反映,一般一学期调查三次,然后针对不同对象进行改进。除此,在作业布置上,学生根据教师当堂讲授的内容有选择地做一些有助于自给能力提高的问题,这种作业训练模式形象地称之为“自助餐式作业训练法。”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能力,为适应终身学习而奠定自学基础。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心要立足于“终身教育”,因此,探讨如何指导学生适应终身学习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信息收集为突破口,我们将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浏览化学网站,参与信息收集和论坛讨论,将识记类内容让学生在网上通过信息收集自行解决。如:我们选定了环境保护一节内容组织浏览各种环保网站,学生对环保知识的认识从眼前的环保问题联想到未来,并在一起探讨各地环保经验,分析环保的化学原理,效果比课堂讲授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样通过提出自学提纲――学生自行收集信息――定时探讨分析――教师总结――学生分析相关原理。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再回到感性,时间短,收效快,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收到了纯讲授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整合环境下的教学,教学时间、层次更灵活,教学手段、资源更丰富,教学反馈、知识更新更及时,教学管理、互动与协作更高效。指导性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个别教学将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学模式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整合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巨大的改变,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具有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生进入角色速度加快。

要让学生把整合的优势转化为自己的学习优势,需要教师具有情景煽动能力,教师的诱导启发与学生情景融入有关。

注:以上是五次问卷的平均值。

学生信息利用的素养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的自我管理和评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

具备这两种素养,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向建构学习,从维持性学习转向创新学习。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有效整合,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得到增强。在基于整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利用专业网站,能利用专业术语、关键词进行信息搜索;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迅速、准确地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拓展了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很快提高。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使教学重点由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力、创造力;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扩大学生视野,增强了知识的应用性、综合性。多媒体课件给创新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迎来了重大的变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超媒体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常见常用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促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内涵、方式、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将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标。人们对新事物新技术是遵循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过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遵循着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一般应用到深入应用的规律。职业教育工作者现在不仅仅要思考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应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而是要思考如何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促使两者深度融合、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1信息化有效教学的涵义和意义

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学习情境,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开展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教学环节,包括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和环境等因素都要实现信息化。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是要体现教学的效益,是指要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和高效的。对有效教学的认知,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的“教”,更多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1]。信息化有效教学这一概念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从信息化教学和有效教学两者的涵义来看,信息化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双边教学活动,在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益、教学有效率。高职院校承担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基本上都是生产和管理的基层第一线,因此对教学的有效性尤其重视,教师教学活动的使命就是要尽其所能地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高职院校从开展“信息化教学”到强调实施“信息化有效教学”,这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2]。

2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重大的革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深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是信息化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决定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开展的进程。很多高职院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中投入力度很大,信息化硬件教学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影响学校信息化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仍沿用单向传播满堂灌式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位置,不能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咨询者。其次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区,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存在偏差,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存在技术至上主义,把教育媒体等同于信息化教育,导致重技术、轻理论的唯技术论或技术至上,不了解或未掌握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不知道如何选取和设计各种信息化教学环境,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教学推进的瓶颈[3]。

2.2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优

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信息化教学能够上升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跟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理想的支持环境。常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试题库、课件、案例、文献资料、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等。高职院校在建设和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化资源滞后,硬件资源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存在网络覆盖比例低、网络不稳定、信息化教学设备老旧等问题,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开展[4];软件资源方面,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数量多但质量不高,资源建设不规范,与社会对接脱节,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影响信息化教学的效果。二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程度不高,特别是专业教学资源方面,高职院校绝大部分专业教学资源都遵循以校为本、自主建设、校内应用的原则,没有实现与企业、行业和同类高职院校共同建设开发、共同分享应用成果。

2.3学校信息化教学机制不全

信息化教学不是一种教学工具,而是一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要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不能只是单纯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把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机制、评价都融入到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框架下。从目前高职院校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现状看,学校普遍重视教育信息化,但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机制。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关政策不配套,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研究、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信息化教学激励都没有实现常态化。由于信息化教学机制的不健全,阻碍了部分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5]。

3开展信息化有效教学的对策

信息化有效教学,除了跟信息化环境下的人和物有关外,还离不开教学环境、学习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学机制等几个方面。

3.1设计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它既包括融合信息技术因素的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库和学习网站,也包括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基于Web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支持系统和电子图书馆等教学要素。信息化教学离不开信息化教学环境,要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关键。在学校层面上,学校不仅要建设健全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还要加强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批具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和能力的师资队伍。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观察者,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为课程的有效教学开展设计有效的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首先需要从分析高职学生的学情入手,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习群体的学习需要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其次要根据专业的差异性、课程的实操性来加以区分,相应采用基于问题的、基于任务的、基于案例学习的、基于项目的等多种混合教学模式,达到信息化有效教学的目的。通过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将信息化有效的教学资源融入重难点知识的讲授中,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素养[6]。

3.2开发有效的学习资源

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创建信息化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开发设计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学习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高职院校信息化有效学习资源的开发,一定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岗位技能培养为出发点的资源建设理念,同时要体现直观、形象、具体和交互等信息化特点。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可以在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优化,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出更优质资源,同时要加强与兄弟院校、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质量高、适用性强、内容新颖的教学资源。在自建、共建的基础上,要及时发现、挖掘市面上、网络上的优质资源,要善于引用校企合作中的企业资源,要及时从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TED等国内外的优质教学网站中下载能用、适用的优质教学资源。

3.3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这个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要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信息化快速发展助推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以信息化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传统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学习活动在教师的组织下围绕课堂和书本进行,而信息化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是通过媒体手段或网络平台效应让学生求知、求异。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要保证网络教学平台可用、教学方法适用、教学资源有效、教学组织到位、教师传授有效、学生学习有效,就必须构建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加以保障。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内容适宜度、课堂教学互动度、教学资源保障度等几方面进行构建。

3.4健全信息化教育教学机制

高职院校要实现信息化有效教学,就必须健全信息化教育教学机制,解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合力。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现代化工具,而是需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理念、模式、机制、评价等全方面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从而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高职院校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就必须在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上下功夫,这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建立了信息化应用、管理、评价、保障、激励机制,才能从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教育环境各个方面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课堂教学 融合方式 培养人才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显著标志和进程,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几个阶段,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前进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不探索,不钻研,是不能将教育教学研究透彻的,在国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下,积极的实践,求真的探索将会成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广阔的天空。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前沿性的能力,让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课堂,也使课堂的教学模式变的更加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时代的引领,让信息技术的脚步更加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角去学习知识,乐于探索。

但是在现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还存在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载体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还是以考试定升学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遇到的是非常矛盾的现状,一方面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展多方面的活动课程;另一方面,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学生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矛盾,既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探索,也影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

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对农村薄弱学校予以关注。教育需要公平,更需要齐头并进,在城市与农村,在东部沿海与西部边远的不同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完全不同,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差异性,不仅影响农村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加影响农村学生的成长,信息技术应该是全民共享,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平等的,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更加细化,才会使全体学生都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知识变革。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需要反馈与交流。教育教学需要交流,学生之间需要交流,教师之间需要交流,学校之间需要交流,各个地市之间更需要交流。在实施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努力,还需要彼此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让智慧的火花洒向每一个角落。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的内化过程融入课堂,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也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供基础的教学平台和资源平台。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是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显著地就是国家对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要求。宽带网络校校通,体现的是信息技术的优势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络带到每个学校,尤其是边远和农村薄弱学校,使这些学校的教师能够在备课时利用到互联网的资源;教学资源班班通,体现的是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享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使更多的更好的资源为学习所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利用网络的学习空间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有交流,有思考,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网络空间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桥梁,变玩为学,变一个学生学习为多个学生共同学习,使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两个平台的建设,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让数字化的公共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教师与学生寻找资源,共同交流的“良师益友”,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习无限制,学习无止境。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是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每个教师在经历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都是在踏着教育信息化的脚步前行。这是一种探索,是一种目标,更是对于教育教学环境的美好愿景。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一定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将美好的前景与矛盾的现实逐步趋于统一,变理想为现实,将信息技术的前沿性与科技性,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深度融合体现的是一种状态,融入信息技术的课堂呈现与课堂模式的状态,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钻研与摸索的过程,相信坚持下去,一定能使学生的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知识环境。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 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内出现了新鲜的教学理念,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育信息化

(一)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基本要素并在教育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活活动总称。教育信息化要求对教育系统进行充分的信息分析,并基于这种分析,在教育系统中广泛地进行信息的生成、加工、传递、存贮、利用等各种有意义的操作。

教育系统的信息分析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教育系统中广泛的使用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应建立一定的信息化环境,完备的信息化环境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条件和基础。

2.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

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在在教育信息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是指教师与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应能基于一定的信息环境,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3.教育过程的信息化

教育过程的信息化是指教育过程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用以完善教育过程,实现面向信息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不仅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国家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对培养创新人才,对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中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传统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因此要求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实现全面的教育改革。

三.教育信息对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价值

(一)教育信息化作为现代技术支持教育

教师掌握一定信息技术时,不断采用新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资源管理、学生管理。教师利用信息网络开发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如教师利用个人网站进行网络教学,有效地拓宽了教学的界限,从而为实现教育教学、教师培养和培训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示范。

(二)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服务的理念的形成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共同成长,即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应是教学中平等的“首席”,而不是“权威”。教师通过信息化的过程来培养教育服务的理念,强化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教育信息化为教师专业化提供信息资源支持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育信息产业化、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在这六个方面中,信息化人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没有信息化的教师人才,教师专业化就将是一座空中楼阁。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当然教育的信息化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必须“教育信息化先行”。

四.实现教师专业化的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在认识观念上进行更新

首先,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改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角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从自我封闭状态走向自由、开放、澄明的交互状态。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已经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教师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系统中与学生进行“视界的融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角色将会发生变化,教师要适应网络带来的改变,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

其次,教师要重新定位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与学术的权威,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学生没有自。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今天的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借助网络搜索资料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不再只是一个“井底之蛙”,在某些方面,可能“弟子不必不如师”。所以,在网络的支持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对象。

再次,教师要对教育中介进行再认识。教育中介是指那些在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与意识的东西。教育中介包括物质中介与精神中介。教育物质中介主要指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黑板就能进行教学。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教室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室了,投影仪、电脑、音响、麦克风等信息技术设备远远优越于粉笔的功能。教师没有驾驭信息技术的素质,怎么能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的工具也发生了变化,教师需要再认识教学工具。教学内容当然也不再是孔子时代的“六艺”,也不再是“四书”“五经”和“一本一纲”(教学大纲和教材),而是包括教材在内的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获得知识的手段不只是教师上课,还可以从生活中、从互联网上获得,知识不仅出现在书本上,还出现在网络中、电视媒体中。所以,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二)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不断的提高

首先,教师要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师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一些主要理论基础;掌握教育理论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基本的技能包括:掌握Windows 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能够进行word文档编辑处理;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如利用谷歌、百度等网站进行搜索下载;掌握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制作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等制作教学课件。

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应用与创新的能力。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找资料,如电子教案、学术论文;能够利用互联网同学生进行交流与联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能够利用计算机对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评价、考核进行档案管理。

总之,教育信息化将给传统教和学的模式带来重大的变化,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学活动将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与教师之间将形成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教育模式。因此,教师专业成长是进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而这又需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祝传鹏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影视方向人才培养探讨》 湖南农机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