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1

Abstract: Teaching design is a process of a teacher to form specific teaching scheme. The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s of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n demonstrates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eaching design with analysis of variance as an example.

关键词: 教学设计;统计学;方差分析

Key words: teaching design;Statistics;Analysis of Variance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65-02

0 引言

课程教学设计(以下简称教学设计)是指在课程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指导下,对教学诸要素进行合理、有序、优化的策划与安排,从而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设计思想在教学活动环节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实践活动顺利进行与达成课程目标的必要条件。统计学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经济类、管理类等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众所周知,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体来看,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的描述和分析数据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应用统计学方法并恰当使用统计软件完成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统计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我们知道,任何教学设计都要始于教学情境的分析,不同的学生专业、年级决定了学生当前的知识及技能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学习能力、经验和学习的动机。当然,教师自身的价值取向、教学态度和技能、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也是其中之一。统计学的教学设计也不例外,统计学课程中涉及一些基本的数学和计算机等基础,这对学好统计学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任教老师,对统计学的思想要熟悉并对于具体的教学有一套熟悉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统计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基于这个过程,教学设计思想最终物化为教学设计方案。

2 统计学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基本步骤,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大纲的要求,统计学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从5个方面进行设计:

2.1 分析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影响教学实践的多种条件因素的综合。我们从两个角度即学生和教师进行分析。任教的班级为国贸专业11级的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课程的学习,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比如数学类、经济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教师,在任教过程中,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学到基本课程思想和知识为重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除此之外,对于教师而言,已任教统计学等相关课程7年有余,并具备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学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

2.2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育目标体系的终点和关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映:一是知识。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常用的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二是技能。会熟练应用基本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应用相关软件如Excel、SPSS进行统计应用。三是素质。在熟悉数据分析方法的同时,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有“统计”的思想。

2.3 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教学评价方案就是教师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般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对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课题提问、课后作业以及课间课后和学生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以便进行调整教学工作。同时还会在一知识单元后安排小的测验,进而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一般是课程学习完后的考试,主要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反映,当然,由于本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统计软件的学习也在考试范围之内。

2.4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应当深入持久理解的内容、应当掌握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应当熟悉和了解的课程内容。纵观统计学的内容和大纲要求,对应于第一层次的内容应该是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这些基本推断统计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第二层次的内容是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体系如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基本描述统计量及其相应的软件操作。最后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定要熟悉。

除此之外,教学结构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媒体设计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安排,但后两者的设计是贯穿于教学结构设计之中的。

3 教学设计方案实例-以方差分析为例

方差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其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方案。面临的教学情境跟前面分析的类似,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统计学的思想,尤其是这章又属于推断统计学的内容,怎样由样本推断总体,这是基本思想。但这块内容的难点是怎样理解“方差”二字,怎样计算“方差”,从而完成相应的方差分析。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3.1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方差分析的原理及实质,会熟练应用方差分析的种类(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合统计软件SPSS去解决实际问题。

3.2 本单元教学评价方案 一是形成性评价。评价内容是学生是否理解方差分析的实质和基本操作步骤(主要是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设计意图是考核学生课堂上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并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便获得最优教学效果。二是总结性评价。评价的内容是学生能否理解方差分析的原理和熟练应用该分析方法,并会对不同的实际问题给出分析结果,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考核学生对方法整体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同时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优劣。

3.3 本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首先是应当深入持久理解的内容。

主要有三个:①方差分析的原理。

②数据差异产生的两种误差即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及其三种具体表现:总的误差平方和(SST)、组间平方和(SSA)和组内平方和(SSE)。

③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所对应的五种平方和的表现形式。

其次是应当掌握的内容。从掌握的知识角度来看:

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设条件和基本原理。

③多重比较问题即最小显著性差异法。

从掌握的技能来看:①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操作步骤。

②统计软件SPSS的基本操作和对结果的理解、解释和应用。

最后是应当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从知识来看,就是多因素方程分析的思想和原理。因为单因素和双因素的主要区别在于交互作用是否有影响,从而决定分析原理有所变化。从技能来看,要熟悉多因素方程分析的基本步骤,并能够应用软件SPSS的基本操作和结果的解释。

3.4 本单元教学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等.统计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35-260.

[2]张翼,张庆灵.《多元统计与回归分析》课程设计及教学探讨[J].大学数学,2011,27(6):192-194.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2

关键词:中学英语 有效教学策略 模式创新 方法运用

由于急功近利、浮躁空泛的偏颇理念在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系统内的泛滥肆虐,也导致了当下中学英语教学系统中普遍凸显的课堂教学设计空洞浮泛、教学内容偏离实际、教学途径方法单一落后、课堂互动气氛沉闷、反馈交流机制有待完善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瓶颈困境。

本文就以切实灵活地在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实现一系列有效策略的实施应用,引导师者以平和、理智的心态理念去正视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策,将多样丰富的教学设计、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人性长效的反馈交流机制具体化、方法化。从而在有效提升学生群体英语学习实践能力的基本前提下,稳步推进高效灵活、发散创新的思维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教学体系中的全面、稳定、协调地铺设普及。

一、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内涵特征与效用意义

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基于新课改工程价值理念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模式的集合,它包含教师的教育心态思维与教学设计理念两个层面。在教育心态层面,要求教师剔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秉持踏实、务实、切实的思维导向;而在教学设计理念上,则倡导回归英语学科本身,教师需要以实事求是的基本理念去进行备课编排、课堂设计、实践反馈侧重结合英语学科与生活实践的衔接联系,加强模式改进、方法创新,让师生群体充分融入互动协调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平静、和缓的节奏去实现英语教学的转变。

现阶段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也逐渐突破了旧有固定的“重点单词、词组、短语标注圈划”、“难点易错集中讲解、读背”以及“大考试小测验反复巩固”的王牌模块的束缚羁绊,逐渐扩展延伸至侧重加强课堂教学的创新灵活化设计、活跃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探究实践能力以及深化英语教育教学结构人性化拓展等新层次、新方向。这种开放性、多元化的氛围态势也就为进一步铺设推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简易高效的教学方法等有效策略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而伴随着中学系统整个思维模式的转变也开始引发中学英语学科整体教学体系的视线拉伸、视野纵深、视角拓宽等显而易见的渐变,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生群体,都不同程度地摈弃、改变了单一陈旧教学学习理念,真正“解放自我”去认知英语、体味英语、享受英语。于是我们开始在实践教学中频频感受到诸如课堂教学上的学生群体的英语语境下的“角色扮演”、师生群体网络化语言解读英语教学习题、分组搭配集中交流反馈等等新鲜活泼的教学脉络的张扬跳动。这也契合了有效多元教学策略所倡导的彼此互换、充分沟通、共同提升的核心理念。

二、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创设探究以及实施步骤

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创设推进是系统化、协调化、组件化的实践活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需要教师实事求是地开展教学步骤,做到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笔者认为这个实践过程需要通过三个层面的推进,即教学目标的总体设定、学生能力层次的划分以及教学内容的切实制定。这三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辅助,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一条红线,只有融会贯通地逐步演进、铺展,才能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协调统一。

2.1课堂教学目标的坚持贯彻,层次推进。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角色是相对化和单一化的,国内中学英语教学也一直存在着“重传授,轻回馈,重结果,轻过程”的偏颇现状。教师高高在上,纯粹地将知识进行机械式地传播;学生被动地把知识进行接收、吸纳。整个传授和学习的过程呈现出的是“填鸭式”式的敷衍和麻木,这样自然达到了教学目的,却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而坚持教学目标的切实贯彻,层次推进,则会为实现最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的提高增添助力。

2.2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划分,因势利导。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基本的预习情况进行整体的调查统计,诸如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初步理解程度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对于所学课程的知识难点等等,尤其是英语教学具有知识累积性以及学习连贯性的基本特性,必须进行一对一的解剖、分析,前后呼应,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细化的教学设计,有侧重地安排教学设计的步骤顺序,做到有的放矢。

2.3教学内容的具体设定,细化操作。教师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秉持释放学生思考模式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切实合理的大胆猜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量;同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也要触类旁通地引导学生进行参照类比,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激发跨越式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把释放想象力作为刺激学生创新性思维激烈质变的催化剂,并进行适当切实地具体的引导性手段加以辅助。从而最终在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新层次的提升。

三、结语

中学英语教学有效策略的引入推进是一项辅、组件化、系统式的综合化实践工程,在整个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体系中发挥着改进调节教学架构、更新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也是实现我国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创新化、集约化的重要手段。持续深化改进中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架构,进一步落实有效多元的教学途径方法的推广普及,铺设推进具体细致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流程步骤,稳步提升学生群体的英语语言表达沟通交流水平、语言语境感知素养以及人文内涵气质,从而助推我国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系统快速、协调、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绪.中学英语有效教学探析[J]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3

关键词 学习领域课程 开发 阶段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Developing Learning-field Curriculums

Based on Five-phase Eight-step Method

CUI Yonghong

(Shaa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is an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 significant issue of analyz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scheme of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Learning-field curriculum, which is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is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of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In order to develop high quality curriculum, scientific method is required. Five-phase eight-step method is one of the methods to develop learning-field curriculums. The objective of using this method is to optimize the procedure and standardize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learning-field curriculums.

Key words learning-field curriculum; develop; phase; method

“课程”一词,简单说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而言。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它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①

学习领域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五段八步法”是将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采用八个基本步骤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的方法。

1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基本阶段

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在整个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学习任务全称为“工作与学习任务”,又称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即 “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内容是工作的学习任务”。③

学习领域课程将学习理解为理论和与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④其核心理念包括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教学以行动为导向等3个方面;其基本特点是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其基本构成包括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等3部分。

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过程包括分析、设计、资源开发、实施、评价等五个阶段,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

2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基本步骤

在分析、设计与资源开发阶段,通过八个基本步骤开发学习领域课程。

图1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参考模型

第一步: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主要任务是对本专业的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把握专业人才需求。主要参加人员是专业教师;工作成果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第二步:工作岗位分析。主要任务是对本专业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及主要能力进行分析。主要参加人员是专业教师;工作成果是工作岗位分析情况记录。

图2 “五段八步法”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的流程图

第三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主要任务是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参加人员是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工作成果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列表、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第四步:学习领域生成。主要任务是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形成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主要参加人员是专业教师、专家;工作成果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学习领域课程描述、课程标准初稿。

第五步:学习情境设计。主要任务是设计学习情境,对学习情境进行描述。主要参加人员是专业教师、实践专家;工作成果是学习情境列表、课程标准定稿。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一个学习领域有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反映了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

第六步:教学设计。主要任务是对课程整体、学习情境、单元进行教学设计,供教师教学使用。主要参加人员是专业教师、实践专家;工作成果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情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步:任务书编写。主要任务是编写任务书,供学生使用。主要参加人员是专业教师、实践专家;工作成果是学习任务书。

第八步:教学资源开发。主要任务是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参加人员是专业教师、实践专家;工作成果是课件、网站、教材、图片、音视频、动画、题库、虚拟软件、项目、案例、作品等。

3 “五段八步法”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的流程

“五段八步法”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的流程如图2所示。

基金项目: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课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三级递进、四段分层”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J1311),主持人:崔永红

注释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4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与临床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知识面范围广、知识体系整体性强等特点。因此,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往《护理学基础》课程多以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为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设备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方法和信息传授量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些老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该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或有些老师只是照着PPT讲。而《护理学基础》的临床实践性特点以及真实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上述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笔者通过对几届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普遍反映上述教学模式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和疑点不能重点详细讲解等问题,而学生课后又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去吸收消化课堂没有掌握的知识点。

因此,《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老师如何组织一些主题明确,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难点能够重点详细讲解的教学资源用以辅助解决上述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课上课下关联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平台,实现《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成为高职专业《护理学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设计逐渐发展并得以广泛利用起来。“微课”便是以某个特定的知识点讲解为教学目标,将讲解过程及临床实践操作等录制成5~10分钟的微视频,并结合相应的作业与讨论,主要目的就是为老师提供一个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课下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课下反复学习的视频资源。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的设计

(一)“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1.课程分析

授课老师首先应对《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知识体系进行分析,确定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明确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或需配以临床实践操作录像的知识点,同时还应调查分析学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需求程度,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而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及所需录制微视频的关键知识点。

2.教学设计

授课老师首先应基于《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大纲及各个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重要性等确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前后知识点的紧密联系。然后,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及临床实践性,尽可能多地收集临床实践图片、临床视频动画等辅助资源用于理论教学中,通过实实在在的临床实践图片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微课”教学的实施

“微课”应根据高职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以及《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宜的组合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临床案例讲解、现场实际操作等使学生易于接受掌握有关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等。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步骤

根据上述“微课”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实施的三个方面可知,“微课”教学案例的设计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微课”的主题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要求,确定课堂教学外需要重点补充讲解、详细讲解的重点及难点知识点,并将其独立出来作为“微课”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以“如何护理冠心病患者”为专题设计“微课”。

2.制作“微教案”

根据上述“微课”的主题设计详细的教学方案,形成“微教案”,主要包括:教学主题、重点、难点及临床示范、微习题等。

3.录制“微视频”

根据上述设置的相关“微课”教学内容,利用摄录机或常用的录屏软件如Screencast-O-Matic、Camtasia Studio等将老师的讲课过程及临床现场操作等录制下来,并经过后期剪辑形成“微视频”。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微课”案例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5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理念

一、教学设计概述

对“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涵义的认识目前还未能达成普遍共识。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K.L.Gustafson)指出,“教学设计”被用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试验和修改及评定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它的主要特征有:

1.教学的计划、开发、传播和评价建立在系统理论上;

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

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

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5.研究的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组成部分;

7.测定和分等依据学生达到预期标准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教学设计的程序因设计任务及设计者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形式。对整个教育系统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均适用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他们把教学设计程序分为14个步骤。

1.分析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

2.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

3.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

4.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

5.分析一门课的目标;

6.确定行为目标;

7.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8.开发、选择教学材料和媒体;

9.评定学生行为;

10.教师方面的准备;

11.形成性评价;

12.现场试验及修改;

13.总结性评价;

14.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以上程序分别在系统级、课程级和课堂级的水平上进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较为适用于课程、教学单元和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程序,如图示:

上述程序中包含了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1.教学目标(我们期望学生学会什么?)

2.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为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将如何进行这种学习?)

3.教学评价(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及时获取反馈信息?)

二、教学设计的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我们可将教学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即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及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

(一)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说等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张:致力于研究人的智能或认知活动的性质及其过程。因此,尽管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风格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为目的。

认知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以瓦根舍固为代表的范例教学设计模式、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设计模式、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等。

1.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布鲁纳是20世纪60年代学科结构运动的倡导者。在教学设计上,他提出了“发现学习”的主张,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模式。

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ming),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他们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这种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第二,注重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灵活提取信息。

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这三类表征系统包括行为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即通过行动或动作、映像或图像以及各种符号来认识事物,它们的相互作用,是认知生长或智慧生长的核心。”在他看来,结构课程的开发及发现学习的指导,都必须与特定阶段儿童表征系统的特点相适应。

布鲁纳的教学设计理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性的蓝图。

2.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其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他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习是否有意义,有意义的讲解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

奥苏伯尔在代表作《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假如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他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有利于确定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

后来,奥苏伯尔进一步发展了“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指出:“组织者”可以在学习材料前呈现,也可以在学习某一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包摄性水平可以高于或低于学习材料。

“先行组织者”用于教学设计是一项有效的教学设计技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概括为“先行组织者模式”。

第一阶段

“先行组织者”的呈现

第二阶段

学习任务和材料的呈现

第三阶级

认知结构的加强

阐明课的目的

呈现“组织者”

鉴别限定性特征

举例

提供前后关系

重复

唤起学习者的知识和

经验的意识

明确组织

安排学习的逻辑顺序

明确材料

维持注意

呈现材料

运用综合贯道的原则

促进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习

引起对学科内容的评析态度

阐明学科内容

(二)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众多流派中,对教学设计领域影响最大的是桑代克和斯金纳。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以行为控制为基础设计教学,以完善人的行为为根本宗旨。

在行为指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操作性反应和强化原理为理论基础的,适用于个别化教学的自动教学模式,常被称为“机器教学”。

将“操作条件作用”和“积极强化”的学习理论运用于教学设计,就形成了程序教学设计。

程序教学的设计应遵循五条原则:

第一,积极反应原则;

第二,小步子原则;

第三,即时强化原则;

第四,自定步调原则;

第五,低错误率原则。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了世界教学改革运动,促进了学习理论的科学化,加强了教育学、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即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仍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三)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用一种整体论的视野研究人性,关心人的潜能和价值,探究解决人类问题和困境的出路,“完美人格”和“太平盛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憧憬的理想。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就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因而,“基于完美人格、为了完美人格、在完美人格之中”是该模式的基本特征。

人格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创立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和情感体验,在融洽和谐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目标。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范文6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赖格卢特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上同对教学科学的定义是一致的。因为在他看来,教学设计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科学。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教学是-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是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三是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四是反馈性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之上,加了一些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设计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后说课反思等栏目。是讲完课之后的东西,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平日课前的、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讲课的、提纲携领的思路方案。即:课时计划,或叫做“教案”。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的两个依据:一是依据课程标准(大纲),二是依据教科书(教材)。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能力、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考虑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又不完全依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自己的特色来。

2、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