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生产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1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农业生产 技术体系 模式构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的改善,但也随之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低碳经济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农业是基础产业,和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温室效应,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人类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总量的14%,所以发展低碳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应用低碳经济视角建立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的意义
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下,人们通常会使用现代科技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使农业生产朝着机械化和密集化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的负担,比如温室效应的增强。人们运用耕作机器进行深耕翻土,使得土壤的结构受到破外,并使得二氧化碳被大大释放。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还将新的科技研究成果应用到粮食复种上,让一年三熟的蔬菜和粮食作物出现一年四熟。复种率的提高虽然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但是这也使得植物合成的有机物质随着增加,并且还会使得水土流失的问题加剧,从而使得土壤碳排放量增多。因为植物吸收化肥之后就会增加对碳的吸收,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投入了大量的农药,会在无形中增加了碳排放量。同时,现代灌溉技术需要使用到电力,这也会增加碳排放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农业技术会在较大程度上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碳排放量。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建立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些问题,并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2应用低碳经济视角建立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的实施要求
2.1结合生物技术和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都是农业生产中所需面对的问题,要是处理的不好,就可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收成。这就要求人们从病虫害本身出发进行分析,通过采用生物和物理办法,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治理。通常情况下,人们可以对不同作物进行轮作,或者采用生物引诱剂对病虫的行为进行干扰。不同于化学药剂的是,这种生物技术和物理方法相结合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所以,对农田进行管理时,应该根据农田实际情况选择病虫害防治措施,确保低碳农业的实现。
2.2利用生活垃圾开发生物质能源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们不妨将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农村的能源使用情况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碳排放问题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以往,农民在处理秸秆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焚烧的方式,这会使碳排放量大大增加。根据低碳经济视角而言,人们应该看到秸秆的多方面用途,比如将其用作饲料和肥料,或者将其转化为沼气能源。当然,人们在生活中还可以利用家禽和家猪的粪便进行能源化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同时还能够改善能源利用现状。
2.3采取“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技术
“种养结合”指的是,将粮食种植和动物养殖相互结合,使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比如,农民可以将粮食作物的废弃成分作为动物的口食,然后将动物的粪便作为粮食作物的肥料,这样能够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促进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实现。
2.4通过轮作的方式提高地力
使用轮作这种方式进行耕作不仅能够有效节约人力物力。当然,使用轮作这种方式还和地力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运用轮作的方式还可以降低水土流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物,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碳排放。很显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土壤实现碳增汇,使土壤结构变得更加适应农作物的生长。
3应用低碳经济视角建立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的趋势
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出发,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可以分为四种。(1)结合生物技术和物理方法进行防治;(2)利用生活垃圾开发生物质能源;(3)采取“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技术;(4)通过轮作的方式提高地力。通过对以上四种方式进行灵活运用,可以促进农业产量的提高,并使农业生产体系变得更为完善。结合生物技术和物理方法进行防治的方式能够降低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利用生活垃圾开发生物质能源的方式则能够有效调节土壤的营养成分。“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技术则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碳排放量。通过轮作的方式提高地力得出方式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对耕地进行统一管理,并对作物进行反复种植,可以促进光能的有效利用,使粮食作物合成有机物的总量有所提高。这也是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的趋势所在。运用以上方式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风蚀影响。同时反复种植也可以使土壤中的碳成分得以累积,并确保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所以,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出现了环境问题和水土流失现象等。针对这些情况,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从低碳经济的理念出发,采用新的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和模式构架,确保低碳农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子军,张海清,吴敬学.低碳经济模式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影响与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5).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2
【关键词】生姜;栽培技术;生长环境
生姜为姜科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温暖而阴凉的生长环境,不耐寒、不耐热,忌渍水、曝晒、连作。所以生姜要在旱坡地从下而上种植,种后要用芒箕覆盖,可以防生草、防曝晒,又可以保湿、保持地面松土,有利于生姜适宜生长。
生姜的用途广泛,可以用作调味品,加工成多种食品,也可以作药用,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种植生姜易管理,产量高,一般亩产在2500-4000公斤,高产的达5000公斤以上。是一种较好的农业经济作物。
1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温度。生姜原产于我国热带及东印度,性喜温暖,根茎(姜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在16~18℃以上才能发芽,在20~27℃时姜块发育迅速,月均温为24~29℃最适宜根茎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长,达40℃时发芽仍无妨碍。但低于10℃以下,姜块容易腐烂。
1.2 光照。生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姜属于中光性作物, 在中等强度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苗期若遇高温强光, 常表现出植株矮小, 叶片发黄, 生长不旺, 叶片中的叶绿素减少, 光合作用下降。若连阴多雨, 光照不足, 亦对姜苗生长不利。姜不同生长时期对光强的要求不同, 发芽期要求黑暗, 幼苗期要求中等强度光照, 旺盛生长期生长量大, 较强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制造和积累。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1.3 水份。生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1.4 土壤营养。生姜适宜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而排灌方便的半荫蔽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长也不好。生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特别对硫酸钾复合肥吸收最有效),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2 栽培技术
2.1 种生姜处理
2.1.1 选种消毒: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选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虫害的姜块,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姜瘟)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2.1.2 晒种催芽:为了出芽快而整齐,在播种前一星期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块翻晒数天,使姜皮变干发白,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使其头朝内、脚朝外,一层层放好后,再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放于灶的上部,利用柴草的热烟加温,保持筐内湿润和20~30℃的温度,经过20余天幼芽长1厘米左右取出。也可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维持20℃以上的温度进行催芽。催芽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种。
2.2 整地施肥
生姜喜欢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土,由于生姜的根系少,分布范围小,因此用来栽姜的土地还须实行深翻曝晒,使其风化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发育。姜的产量高,生长期长,故需肥量多,每亩应施放腐熟牛、猪圈肥2000~2500公斤,或浓人畜粪水70~80担作为底肥,有条件还可增加20公斤的复合肥效果更为理想。姜不宜连作,应与其它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换栽培,防止姜瘟发生危害。
3 播种栽培技术
3.1 播种
3.1.1 播种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低热河谷地区以3月上、中旬为宜。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适当提早。
3.1.2 播种量:种块的大小与产量关系甚大,使用较大的姜块作种不但出苗早,加快发育生长提早成熟,而且产量高,因此每块种姜应以50~100克为宜。若以50×15厘米的田间栽培行株距计算,每亩可用姜种150~250公斤。
3.1.3 培育壮芽:培育壮芽是获得姜丰产的首要环节, 一般好的姜种成球肥胖, 色泽鲜亮, 壮芽芽身粗短, 顶部钝圆弱芽芽身细长, 顶端尖。去除弱芽, 一瓣姜留1~2个壮芽。
3.2 栽培方法
为了避免在生长期间根茎露出土面,降低品质,在栽培时必须适当进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
3.2.1 高厢栽培法:将土地平整开沟,做成厢宽1.2米,沟宽30厘米的高窄厢,每厢均匀纵开种植沟3条,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18厘米的株距进行播种栽培,每亩可栽8000~9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如坡地),可以用稻草覆盖,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防止干旱。
3.2.2 条垄栽培法: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厢,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放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20厘米的株距进行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每亩可植8000株左右,适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地或斜坡地栽培。在播种时,若是经过催芽的种块,应将芽子朝上放,未经催芽的种块平放斜放均可。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
4 田间管理
4.1 搭棚遮荫
生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对生长又有好处。因此在播种出苗,秧苗高达15厘米以后,应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铺盖稀疏芒箕,挡住部分阳光,降低照射强度,以利植株生长。到了秋天光照强度减弱,这时由于地下部的根茎膨大,需要较多的光照,再撤去荫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或者因地制宜在阴山坡栽培,效果均好。
4.2 中耕培土
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长的习性,且喜欢土壤疏松通气,故在生长期间应进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结合培土进行。生长前期中耕适当深些,到了中后期植株较大,且地下部已开始膨大,应实行浅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层,防治姜块露出土面降低质量。通过培土,将原来的栽植平行逐渐变成垄行,使土壤滤水和透气,有利于生长,提高产量品质。
4.3 中耕除草及施肥
4.3.1 中耕除草:姜根茎长于地下, 要求土壤疏松通气, 应勤中耕, 但由于其根系较浅, 不宜深耕。姜幼苗期长, 生长速度较慢, 又处于高温多雨季节, 杂草萌生极盛, 可用除草醚、除草通、氟乐灵、胺草麟、扑草净等农药除草。
4.3.2 地膜筱盖:使用地膜覆盖不仅可提早播种, 延长生长期, 提高产量, 还可增强保温,抑制杂草生长, 减少中耕次数, 是目前在姜生产中推广使用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之一。
4.4 追肥
生姜在生长期间,应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掌握先淡后浓的原则施用。在生长的前期由于植株不大,需肥较少,一般应少施,到生长中后期植株长大,且地下部开始结姜块,需肥较多,应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粪水中加进0.5%左右的复合肥,在晴天进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5 采收与留种
5.1 采收
生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5.1.1 采收嫩姜,可作为鲜菜提早供应市场。一般在8月初即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不耐贮藏,宜作为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
5.1.2 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进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贮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防止受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完成,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尽量减少损伤。
5.1.3 种生姜的采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若采收过迟伤根重影响植株生长。
5.2 留种
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采收时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进行贮藏。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
6 病虫害综合防治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3
论文摘要 针对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气候特点,提出了适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应用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轮作、整地与施肥、精选良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大豆种植户参考。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主要是省品种区划的第四积温带、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这一地区由于土地开垦年限短,土壤黑土层较厚,土质比较肥沃,化肥用量低,农药用量少,污染极轻,生态条件适于生产有机豆和绿色大豆。同时由于这一地区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和前景的重要绿色商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针对其气候生态特点,把这一地区大豆生产搞好,无论对发展地方经济,还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效奔小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气候特点
该区域总的特点,一是气候比较冷凉,作物生育期间有效积温低。在第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只有2 100~2 200℃,在第五积温带≥10℃活动积温只有1 900~2 100℃,第六积温带则在1 900℃以下,不少地方甚至只有1 700~1 800 ℃。二是生育期短,霜降早。一般气候好的地方无霜期仅110d左右,比较差的地方只有85~90d。三是小气候明显,同一个村屯不仅山上山下气候大不一样,而且就同一地块而言,南坡北坡气温亦有很大差别。四是低温早霜危害比较频繁,一般3~4年就有1次低温早霜。对这些特点应有充分的认识,以在大豆生产中趋利弊害。由于该区地处高寒,无霜期短,低温、早霜是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该区春季大风天数较多,春季和夏初降水较少对大豆生长发育亦有较大影响。由于该区大豆种植比例高达40%~70%,重迎茬50%~95%,重迎茬问题是大豆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2大豆生产技术
针对该区气候特点和生产中的问题,笔者经过6年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试验和示范,总结了以机械为载体,以旱作为基本耕作形式,以促早熟为中心环节的大豆大面积高产工程化栽培技术模式,即“正(迎)茬伏秋早耕塇,良种包衣细精选;氮磷钾肥分层施,适早播种匀植点;灭草治病防虫害,适收细打严把关”。
2.1轮作
实行2~3年轮作,避免重茬;前茬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主。
2.2耕塇整地与施肥
伏秋耕塇整地,要求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1m2耕层内直径5cm土块不超过3个;秋起垄地块要达到播种状态。施腐熟的农家肥15~30m3/hm2,秋翻前施入;亦可施在前茬作物上,培肥前茬。化肥作种肥要分层施,除少量施在上层外,大部分要施于种下7~10cm,种肥隔离,严防烧苗。增施钾肥,氮、磷、钾合理搭配。一般施二铵150~180kg/hm2,尿素45kg/hm2,硫酸钾60~75kg/hm2,氮、磷、钾之比为1∶1.4∶0.6,并配施少量微肥。
2.3精选良种
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用良种,严防越区种植。第四积温带下限以黑河43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32、黑河39、北丰15和黑河45;第四积温带上限以黑河38、黑河36、黑河46和黑河48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43;第五积温带下限以黑河29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34、黑河33等;第五积温带上限以黑河39、黑河45和黑河32等为主栽品种,搭配黑河29;第六积温带下限以黑河35、黑河41、黑河44、黑河49等为主栽品种,第六积温带上限以黑河25、黑河33、黑河34等为主栽品种。要求种子纯度98%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95%以上。种子采用机械精选或人工筛选后,再人工选1次,剔除病虫粒和杂粒;种子精选后用克多福或微复药肥Ⅰ号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2.4播种
地温稳定通过8℃时开始播种为宜,本地为抢积温和墒情,一般5月1日后开播,5月10日前播完。大垄栽培采用60~70cm,垄上双条精量点播;45cm小垄栽培可采用45~50cm,垄上双条精量点播;平作窄行密植可采用15cm、30 cm。大垄保苗30万株/hm2左右,小垄35~40万株/hm2,窄行密植45~55万株/hm2。总播种量误差<2%,单口排量误差<3%,下种均匀,不重,不漏,播深4~5cm,随播随压。
2.5田间管理
播后苗前一般常用普施特和广灭灵,亦可用乙草胺加豆磺隆进行封闭灭草,总的原则是根据杂草情况选用适宜的除草剂灭草。铲前深松或趟一犁,深度10~20cm,以增温放寒。铲趟2~3次,拔1次大草。叶面追肥促早熟。用尿素10.5~12.0kg/hm2加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450~600kg于花期叶面喷洒。
2.6病虫害防治
防治大豆灰斑病、紫斑病,于8月上旬,用4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洒1~2次。对于蚜虫、红蜘蛛、蓟马,点片发生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洒防治。在大豆食心虫防治上,8月上中旬,发现食心虫集团飞行时用80%敌敌畏乳油100~130g制成毒棒重点防治,或用功夫喷洒防治。
2.7适时收获
大豆黄熟期,叶片脱落80%,豆粒发黄,大部分豆荚发黄,小部分变褐时收获为宜。割茬高度以不留荚为准,收时不丢枝,不炸荚、落粒。
参考文献
[1] 胡国华.高油高产大豆栽培技术[N].农垦日报,2002-04-15(3).
[2] 郭泰,齐宁,刘忠堂,等.大豆新品种合丰38号的选育[J].大豆通报,1998(4):24.
[3] 王德亮.大豆新品种垦丰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大豆通报,2001(6):15.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4
关键词: 生菜;夏季遮荫;高产;栽培技术;江淮地区
生菜又名叶用莴苣,是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植物,因其宜生食故名生菜。它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莴苣素和丰富的矿物质,在我省江淮地区普遍栽培,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蔬菜。
1选好品种
江淮地区夏季炎热,栽培生菜要选择耐热、不易抽薹的凯撒、夏绿、绿湖等品种,5~6月份分3~4茬排开播种。
2培育壮苗
2.1浸种催芽
生菜种子小,直播技术难掌握,出苗整齐度差,一般采用育苗移栽。育苗床要整平耙细,1hm2需用种375g,需苗床面积150m2。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因为生菜种子的发芽适温为15~20℃;若高于25℃,则种皮吸水受阻,以致发芽不良甚至不发芽。首先用200℃左右的清水浸泡4~6h,控干水后,把种子包在纱布中,放在150~200℃条件下催芽。也可悬挂在水井的水面上低温催芽,或放在50~100℃的冰箱中24h,再将种子置于室内阴凉处保湿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
2.2播种育苗
苗床应选用保水保肥性能好的肥沃砂壤土,并施足基肥。每150m2苗床施腐熟有机肥225kg、过磷酸钙7.5kg、氯化钾3.0kg,然后翻耕掺匀整平。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水渗下后,将种子与10倍细沙混匀后撒播,覆盖过筛细土0.3~0.5cm,并覆盖遮阳网或苇帘。一般苗龄25d左右,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遮阳网在小苗吐心时揭掉,并浇水1次,浇水后再盖一薄层细土。2片真叶时间苗,保留苗间距3cm,杜绝幼苗过密,以免幼苗先期抽臺,同时拔除床内杂草,并浇1次水。苗期喷1~2次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甲托布津700倍液,防止霜霉病发生。等苗长到4~5片真叶时及时定植。
3高畦定植
生菜忌连作,宜选保水、保肥力强、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定植前结合整地做畦,施足基肥,施腐熟有机肥37.5t/hm2、过磷酸钙375kg/hm2。夏季一般采用小高畦定植,畦宽70cm,每畦定植2行,株距25~30cm。定植可选晴天下午或阴天时,带土坨定植。定植深度以土坨与畦面齐平最好,不能盖住心叶。栽植后及时浇缓苗水,并覆盖遮阳网,降低地温,覆盖遮阳网要掌握白天盖、晚上揭,雨天盖、阴天揭的原则,创造生菜适宜的生长温度,防雨水冲刷。
4田间管理
4.1中耕
定植后3~5d及时中耕保墒,封垄前一般进行1~2次浅中耕,以保根早发。
4.2浇水追肥
在生长期浇水要均匀,小水勤浇,保持畦面湿润,不能过干过湿。因生菜以生食为主,追肥不施用人粪尿或鸡粪,主要以化肥为主,一般追肥3~4次,缓苗后15d 1次,团棵期1次,包心期1次,每次施尿素75~120kg/hm2,随水冲施,但不能施用过多,以防生菜干烧心。生长期可适当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抗病能力和食用品质。
4.3遮阳网的管理
定植后,在每天下午棚内温度降到20℃后拉开遮阳网,以增加光照;并在早晨棚内温度升到25℃左右时拉上遮阳网,以防高温危害。当天气出现阴天时,要将棚面上的遮阳网拉开,以防止遮光。在出现降雨天气时,要及时拉上遮阳网,以防暴雨危害。
5 病虫害防治
夏季生菜容易出现病虫危害,主要有病毒病、菌核病、软腐病等传染病害和蚜虫、地老虎等虫害危害,要搞好田园清洁,选用抗病品种,从无公害栽培管理入手,认真做好预防。防治病毒病时可以使用20%的病毒A 5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喷雾;菌核病多发生在2~3月,可用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软腐病在高温多雨月份易发生,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蚜虫时可以使用25%的溴氰菊酯3 000倍液或50%的灭蚜松乳油2 500倍液喷雾。为防止地老虎的危害,可以使用敌百虫配成毒饵诱杀,并注意留足备用苗。
6分批采收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5
摘 要 本文对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的研究背景进行了阐述,并根据生产性实训现状调研结果,对数控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开展情况,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对数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模式,以及生产性实训开展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最后就生产性实训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文章对高职院校当前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数控 生产性实训 校企合作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27
NC Training Base Productive Training Operating Mode
PAN Dong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300)
Abstract: This paper on productive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background, productive training investigation was described;NC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productive training of management, implemented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for numerical control training base productive training mode,As well as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for teacher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chnical service achievements are analyzed;Finally achieved on productive training describes the effect and problem of; article on the current depth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 guiding role.
Keywords: NC; productive trai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model
1 生产性实训的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①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实训,是促进产教结合、落实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政策,对于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及推动校企合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
随着工业水平的日益发展,企业数控化率的不断提升,对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数控技术应用人才是紧缺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数控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学校投入资金,购买数控设备;另一方面,还得投入一定的耗材,进行数控加工实训,提升学生的数控加工技能水平。目前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维修专业等机械大类专业均会开设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数控加工实训开出率达到100%,数控设备利用率及高。
伴随着数控实训量的增大,耗材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降低耗材成本,一些院校在数控实训期间用蜡模代替原材料,但是蜡模加工需要的切削力很小,切削参数对加工的影响较小,实习完后,学生无法掌握数控设备加工特性。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实训环节的真实性,都采用YL12作为加工原料,硬铝较腊模相比,对刀具切削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能大大提升实习效果,掌握不同切削参数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但是用硬铝作为原材料,浪费较大,制作的零件应用性能差,而且硬铝的加工相对难度低,与企业钢件、铸铁件的加工有显著的差距。如何使学生通过数控加工实训更好地掌握数控加工技能,真正做到校企零距离,同时又能节约原材料成本,引企入校进行生产性实训,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2生产性实训现状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产性实训的运行现状,团队通过互联网调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陕西省内二十余家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如下:
(1)数控实训基地规模都较大。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中,共有6所国家示范(或国家骨干)高职院校,9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这些示范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筑面积都在5000平方米以上,关中地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数控实训及机加实训设备总产值超1000万;示范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设备数量充足,实训基地建设规范,配置合理,能有效满足本校各类实验、实训环节的教学需求。在陕北、陕南部分欠发达区域,少分部高职院校存在设备陈旧,数量不足,数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不规范等现象。
(2)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调研结果显示,各高职院校实训教师严重不足,师生比偏低,实训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验、实践教学水平欠缺。有一些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及中职升格而来,这些院校专业教师缺乏,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数量少,教师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双师型”培养有待进一步的加强。陕西省示范高职院校,以及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情况较好,按照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配备,梯队合理,实践教学能力强。各高职院校普遍反映,目前实训基地教师的培训项目多,但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往往不理想,调研反馈各学校一致认为下企业锻炼是提升实验、实训教师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3)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在与同行进行调研交流中,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规模相对较小。主要的校企合作形式有: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或者校内进行实践教学,或集中一段时间在企业进行集中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形式之一,前两年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第三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我院主要采取校企合作工作站模式进行校企合作,在专业核心知识学习阶段,到校企合作工作站进站学习,边进行理论学习,边进行实践技能培养,同时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
(4)生产性实训开展少、规模小。调研结果显示,所有的高职院校在数控加工实训,或者机械加工实训过程中,正在进行或者曾经试点进行过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探索。同行们一致认为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使得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效果更好,实训内容更接近企业的生产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降低数控实训教学的教学成本;实训教学的课题来自企业实际产品,实训材料、设备、工装与企业应用基本一致,更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但是生产性实训开展也有很多的问题,学校实训基地进行实际生产,学校配备的刀夹量具等工装往往跟不上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性实训的产品形状就不能太复杂;同时很多企业不愿意增加中间环节的运输成本,以及企业人员往返于企业、学校之间的协调等中间环节成本;企业使用设备还得缴纳一定的机床折旧费、水电费等,这些原因就造成了生产性实训开展较少,规模也较小。
3生产性实训开展情况
(1)依托国防职教集团成立“校中厂”、“厂中校”。学院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联合60余家国防企事业单位,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职国防职教集团进行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依托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各个专业积极与国防职教集团下的单位洽谈、协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数控技术专业也积极与企业开展各项合作,分别于西安华元机械厂、西安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校中厂”,企业带产品进学校搞生产,技术人员参与,同时老师带学生参与实际产品的加工生产,从实际中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学校以零利润形式支持企业进学校,旨在培养高水平的数控技术人才。数控技术专业还与西安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厂中校”――西安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数控专业学生在二年级时,进入企业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实训内容以企业产品为载体,学校派老师参与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企业安排能工巧匠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三维造型、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产品零件的三坐标检测、数控设备的维护维修等整个生产过程的学习,不仅学习理论、实践知识,更要了解企业运行过程,管理模式,真正做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零距离培养的目标。
(2)生产性实训的管理。数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管理以数控实训中心为主,企业指导参与为辅。首先,分院与生产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次,以数控实训中心牵头,进行生产性实训各环节的制度文件制定,包括: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生产性实训任务书,企业产品――挤脱接点座工艺设计说明书,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计划,生产性实训考勤、考核办法,评价及反馈环节设计;然后数控实训中心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性实训实施;最后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总结整改。
(3)生产性实训的实施。数控加工实训的执行是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期教学进程安排为原则,按照实训班级依次从第一周到第十九周在数控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分为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三个工种,实训时间一般为两周。实施过程为:安全教育,数控实训管理制度学习,机床操作规范学习,分组,机床基本操作与对刀,生产性实训产品工艺规程熟悉,产品程序学习,工艺参数的选取分析,程序的传输,产品加工,产品检验,评价,各环节考核及综合成绩评定。整个实施过程中,由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4 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1)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我院数控实训基地在执行生产性实训过程中,主要以“学校主导,企业指导,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以校企零距离为目标”的运行模式进行。数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运行模式见图1。
图1 生产性实训运行模式
(2)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教育要求拥有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生产性实训,为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技术能手,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选派理论教师参与生产性实训,以及到“厂中校”进行企业顶岗实践,获得一线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生产性实训的开展,对提升理论教师实践水平,建设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课程建设。依托生产性实训的开展,数控技术专业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结合企业实际,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项目设计。在数控车削编程加工,以企业产品为基础,开发了阶梯轴编程加工项目,螺纹轴编程与加工项目,支撑套编程与加工项目,典型配合件编程与加工项目。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时,以挤脱接点座为设计载体,开发了平面加工项目,钻孔加工项目,攻螺纹项目,镗铣加工项目,方孔线切割加工项目,典型零件工装设计分析项目。在UG软件应用课程建设中,以生产性实训产品为载体,设计开发了典型零件的CAD/CAM设计,并将自动编程结果在自动加工中应用,不仅验证造型编程的正确性,同时加强了工艺参数合理性的选择验证。生产性实训对建设符合企业实际产品的课程开发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社会服务。生产性实训的开展,学校教师从企业方获得了利益,同时又将成果回馈企业。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长处,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专业教师团队,先后为合作企业解决了产品造型,自动编程的难题多次;为企业解决工艺问题,提供工装改造方案多次,这些技术方面的优势,也促进了生产性实训进一步开展的可能性和延续性。
5 效果及反思
生产性实训的实施,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重大的推进作用,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不再是纸上谈兵。同时生产性实训的开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项目开发,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利用学校资源及技术优势服务社会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企业参与度不高,生产任务较单一;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生产性实训实施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的沟通渠道还需加强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的运行、管理问题较多。因此生产性实训运行模式的完善还需要继续研究,只有校企深度合作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
注释
低碳生产技术范文6
一、建设目标
以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以与湖南建筑设备安装行业综合实力强的知名建筑企业紧密合作为平台,通过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政行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推进“五平台”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秀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鲜明的合作办学特色,服务和引领建筑设备业发展。使基地成为湖南省建筑设备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建筑设备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基地。
二、建设内容
1.创新“五模式、三机制、二体系”的“政校行企”合作共建体制机制建设。依托湖南建筑职教集团,建立健全“五模式、三机制、二体系”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五模式”是创建股份制、经营承包、委托管理、协议合作、捐赠冠名五种建设模式。“三机制”即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二体系”即搭建“生产性实训教学培训管理体系、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按照五种建设模式与企业合作建设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基地,以共建体制机制、共建师资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建实践教学条件、共建生产技术服务能力等项目为载体,构建“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强化“生产性实训教学培训”“生产经营”两大管理体系,使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2.构建“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五位一体”基地硬件环境。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合理布局,加大投入,优化实训室设施设备,形成“生产性教学、培训、鉴定、研发、服务”的“五位一体”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的规模、布局、设施配备建设都采用企业化模式,校内实训基地面积满足生产性实训的要求;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建设生产经营实体与名师名匠工作室;建设一个实训基地管理中心,为师资培训和异地异校学生实习提供生活配套设施及设备;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以此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和教师企业锻炼的要求。
3.建成“双师互兼、角色互换”的高素质基地实习实训教学团队。借助湖南建筑职教集团平台,完善基地的专任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与湖南建筑安装行业实力强劲等合作企业采用“双师互兼、角色互换”的方式充实基地实习实训教学团队数量;通过送培、进修和学院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提升基地实习实训教学团队水平;建立基地教学团队建设措施与兼职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建成一支“双师互兼、角色互换”的高素质基地实习实训教学团队。
4.构建“二方向、三层次、五功能”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行业职业标准,企业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通对湖南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等优秀规模企业的调研,确定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需职业能力,与企业共同构建“二方向(电气安装施工、水暖安装施工)、三层次(基本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创新拓展模块)、五功能(教学、培训、鉴定、研发、服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入企业典型真实项目,筛选实训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展项目仿真实习实训;以真实项目的工作过程和生产管理方式,构建符合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员技术技能训练规律的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开展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确保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质量。
三、结束语
湖南建筑业建筑设备类工程从业人员约20万人,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仅占9%。建筑设备业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技术技能水平滞后,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创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依托企业深度参与基地建设并共享基地资源,形成“双主体”建设机制;企业共同参与基地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模式的建筑设备专业及集生产性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师认证培训)基地,为社会、行业培养培训急需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合格人才,具有明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