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科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科学研究

基础科学研究范文1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将媒体、教育心理学以及系统方法相结合的教育技术。目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立足于“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当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基础医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样离不开现代技术的依托。基础医学理论十分抽象,尤其是形态学方面的课程,学习时枯燥乏味。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和视频系统给基础医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课堂上动画的演示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给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感官效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显微形态中心构建了4个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动者,让平时觉得被动和乏味的切片观察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互动系统拍摄自己观察到的典型结构,也可以通过控制键随时向带教老师提问,而教师也可以随时展示教学示范图片。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捕捉学生在观察切片过程中的呈现典型结构并加以解释。这样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即时问答和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充分利用当前发达的科学技术,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搭建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是基础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各医学高校应当大力投入,增加教室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多媒体基础医学实验室,加强网络建设并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等,为师生提供强大的施教和学习的网上虚拟环境。以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使各种资源得到互利共享,并使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与时俱进,从而获得全面协调发展。

2进一步重视素质教育,医学人才的培养力求全面发展

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素质的期望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现代医疗卫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则必须加强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提高其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使得医学生只局限于专业学习,从而呈现知识面窄、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差、心理素质低、缺乏团队精神等问题。这种状况对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基础医学教育如果不与时俱进,则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主要任务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既“成人”又“成才”。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文化素质教育等,就即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医德修养、医学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目前对医学素质的培养都比较重视,但是其他几个方面也不能忽视,医德是医生的职业道德,是医学生从业的准绳,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是医学生医德的萌芽期,是医德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医学专业素质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医德修养的培养,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强化医学生医德规范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态度。同时,科研素质的培养也是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使他们可以获得足够的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是基础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注重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知识体系是从分化不断走向于高度综合,新兴的学科层出不穷,学科交叉越来越明显。而新时代的大学生由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增高,他们的求知欲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得片面地获取专业知识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需要更广阔的知识海洋。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期的教师不但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有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高校同样也要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空间,比如鼓励教师接受再教育,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从事科研创新等。此外,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的教师成一般不再从事临床医疗服务,不可避免地出现基础医学教育有关临床方面知识的缺乏、老化现象,而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是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就迫切需要重视医学基础课教师的临床再教育。同时,基础课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基础型和应用型科学研究,才能不断融合新知识,让自己的课堂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学校在改善学生教育环境的同时,也应积极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比如给基础医学教师提供临床见习带教的机会,督促教师不断加强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不断地接触最新的临床技能,获取最新的临床资料,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教学手段的学习,不断根据新的教学工具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育的结构,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案。

4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础科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34-01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下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技能,尤其是在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中,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是入职就业的必备技术,特别是民航相关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过分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实际技能经验的传授。针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出现的这一教学弊端,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课中加强理论和技能教学的双重结合。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问题

1、多媒体设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信息量过大

如今的高校在教学中都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相比于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课程下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教师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编写成视频课件,然后在大屏幕上进行播放,这使得高校大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既能体验到有趣的教学课程,还能接受大量关于计算机实体操作的相关知识[1]。

然而,即便是多媒体这种新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多媒体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一节课的内容信息量较大,而且教师的讲课速度较快。这种教学模式即便学生拥有再好的课堂记忆力,也无法将课堂内容全部的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会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十分有限。

2、计算机的技能操作十分匮乏

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教学丰富,技能教学匮乏的状态。这种“头重脚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全面提升。此外,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技能发展的社会,今后高校大学生毕业入职,企业看重的必然是大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理论技能,然而,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只限于理论知识,计算机的实体操作技能存在明显的缺乏和不熟练现象,如此一来,大学生很难顺利就业。简言之,计算机技能操作训练的缺少,会大大的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度。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的实施优势

1、案例教学有助于网络化多种教学策略的开展

在我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计算机教学的实质,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具体讲解,让学生明白在计算机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问题的解决策略,减少学生在模拟训练中的困难程度,帮助学生将教师教授的计算机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汇贯通。其次,案例教学在网络化环境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策略,开展有利于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双面提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例如将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相结合。因为产生式教学策略需要学生针对教课内容自主的安排学习,但是这种学习策略需要学习具有广泛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学生个人有较强的自律意识,而且一旦学生对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会让学生产生认知错误[2]。而替代式策略则是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替代式的教学策略,很大程度的弥补了产生式教学策略的不足,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这两种教学策略结合在一起,能显著的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知识理解能力。

2、案例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之前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缺乏,教师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的过程中并不清楚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而学生对教师长篇大论式的讲述严重缺乏听课兴趣,甚至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偷偷的玩手机,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听课效率。然而,案例教学针对这一现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它能够让教师时刻的掌控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也能让教师时刻了解学生的动向,方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备课。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还能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对彼此之间都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知[3]。这样不仅能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还能切实的提升教师的讲课效果。

3、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加强

高校计算机课程加入案例教学,目的是加强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双重提升。教师通过典型教学案例的选择,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点,并且通过经典案例的现场模拟,学生能对计算机的操作流程有一个大体的熟知,最后,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技能方面的实践掌握,所以,案例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学生理论知识有余,技能知识不足的现象。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实验研究可以看出,如今高校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不足的现象。教师引用案例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计算机教学的不足,能够实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提高,这也有助于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聂 玲.探索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3):172-172.

基础科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接触这门课程,难免会有一点不适应。同时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又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究。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同时也有助于化学专业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化学中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提出质疑,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所以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对初中新课标化学课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来说,一般实验注重科学性,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其次要有严谨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步骤,最后要根据实验步骤和操作获得实验结果。这个过程是非常严格的,都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这样是化学实验的目的所在,化学实验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本身的科学性,并且实验过程中的材料和器材必须是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的,同时实验的难度不能超过所学内容。不管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要保证实验的科学严谨性。

2.创造性原则:初中新课标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上,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并且充分体现出创造性,不要照搬全收,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新鲜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符合学生学习范围和认知程度上实现对化学实验的创新,让化学实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创新性的思维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

3.可行性原则:初中化学实验内容必须是教材上的相关实验,或者教材实验基础上的升华和改革。而且化学实验设计要和平时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但是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接受能力,实验设计必须切实可行,具备实施性,能够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4.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一般都要接触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有些材料和器具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在实验设计之前,教师要正确讲解实验材料的特点,以及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尽量避免使用易燃易爆和有毒性的材料和药品,同时尽可能的设计危险小的实验,不要让学生直接接触材料和器材。一定要保证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性。

5.趣味性原则:单纯的化学理论知识教学没有办法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理解化学知识,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要辅助的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要能够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所以化学实验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只有充满趣味性的实验才能让学生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同时能够缓冲紧张的学习带来的压力。

二、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的化学实验是指将教材提供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延伸和升华,改变实验中的某些条件,使其成为未知实验结果的实验,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思考的实验。探究性实验一般会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学过的化学专业理论知识来探索改变实验条件以后会得出怎样的实验结果。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以教师为引导的辅助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学习能力。而验证性的化学实验主要是通知、验证、运用的设计模式。学生们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来验证相关的化学概念和化学结论,这种方式的化学实验比较死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可言,步骤是提出实验问题、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但是可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1.探究性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会生成什么?

设计方案:

科学性原则:基于对物质科学性分析,首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其次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如图:

可行性原则: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硫不与浓硫酸反应。

安全性原则: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不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过程:

1.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二氧化硫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硫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2.实验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水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3.二氧化硫溶与水生成酸,酸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初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实验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说明了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化学实验的学习力度,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在适应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习学习化学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崔跃新.乐学与爱学—化学教学质量提高两步走[J].辅导员.2011,(27).

[2]韩亚.记忆能力的培养与化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1,(47).

[3]孙龙周.对观察水沸腾实验的反思与改进[J].物理通报.2011,(09).

基础科学研究范文4

1.国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与研究的基石,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教育教学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由途径。研究生基础医学阶段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具备自主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具备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广泛探索的能力的研究生[3]。然而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1.1实验创新能力基础薄弱

研究生生源情况堪忧,实验创新能力基础薄弱,自主设计和不断修订完善科学研究实验计划的能力欠缺。随着当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4],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特别是很多研究生实验能力欠缺,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在较短的基础阶段学习之后,许多研究生自主设计和不断修订本完善科学研究实验计划的水平不强,难以独立完成课题论文设计或设计水平不高。另外,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和收入差距,许多优秀毕业生更多地选择了临床学科,选择基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数量不断下降,同时其它医学专业研究生在基础阶段课程学习中也普遍存在着“轻基础、重临床”的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也显著地影响了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2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合理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与本科阶段部分课程类同,内容重复,各课程之间的交叉互通不足。例如:为研究生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讲述的内容许多都与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相似。基础理论课教学占据的时间较多,研究生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训练时间很少,且课程各自独立,不能融汇成实验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另外,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更新较慢,吸收学科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不够。这些课程对学生缺乏新鲜感,不能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实际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时间和精力浪费。(2)研究生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单一,研究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研究生教学方式与本科阶段类同,仍然以灌输为主要形式,师生互动很少,无法体现研究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研究生的学习始终是比较被动的,这就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层次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大多数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书本以外的知识涉及不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仍需加强。(3)对研究生的科研和实验能力训练不足。设计和完成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由于研究生自身的原因、学位课程设置、科研平台、导师队伍、学术氛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实验能力、科研素质得不到培养,独立设计和完成研究任务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若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使研究生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得到训练和提高。(4)缺乏满足学生实验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实验平台和师资队伍。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是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水平,这些都离不开高层次的研究实践平台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基础医学教学由于课程设置的缘故,多数实验教学工作仍然依托本科生阶段的教学中心完成,受实验平台和师资队伍的限制,大多数实验内容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设计性实验内容,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效果。(5)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制度不科学。对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还不完善,大多数课程的考试依然沿用本科阶段的纸面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模式,真正能够检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方式还没有形成。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基础医学的教学目标。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考评机制。(6)研究生团队意识和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效果不佳。良好的学风和高尚的学术道德,是研究生必备的思想素质。近年来,学术界抄袭、剽窃、造假的事件屡屡发生,给研究生培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教育研究生自觉维护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强化学术诚信意识,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有效的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与研究生实验技能培养相结合,使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真正生效,是我们应着力研究的内容。

2.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充分调研,综合分析当前教育培养模式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通过对当前各高校在校研究生、管理人员等面对面访谈,征求他们对当前的基础医学教育培养的看法,了解他们对目前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存在异议的方面,收集对相关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系统的改革;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机构和就业单位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

2.1改革基础医学教学的课程设置

总体设想是,以当前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在强化研究生自主设计实验和科研创新为目的,改革现有的基础医学教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中,逐步优化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优化理论与实验教学时间分配,缩减理论授课课时,增加实验学时。探索按照学科门类相近的原则集中授课节约授课时间的新方式,缩短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时间为8个月,使研究生尽早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将更多的精力投放科研实践中,实现研究生早进实验室、早完成实践培训,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基础课程教学中,以问题教学为主,注重各专业知识的横向联系,突出知识的高、精、深。定期进行调研分析,对于今年来选课人数少或学生评价差的课程逐步取消,同时根据最新进展及时开设部分前沿性课程,如:蛋白质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等重大技术的实验技能课程,为学生进入科研阶段打下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2.2强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要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建立创新的研究生实验课程体系,突出对研究生实验技能和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成为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研究生教育要体现应有的宽广度和纵深度,我们将探索建立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第一层次的实验为基础性实验内容,关注PCR、细胞培养、SPF动物饲养、实验动物处置、大型仪器设备操作等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层次的实验为整合性实验,依托机能学、形态学、分子医学等教学中心开设,综合性实验打破单一课程界限,按照学科相近的原则上重组实验内容,由教学团队给定研究内容,学生自主设计,导师组修订完善后,采用小班制历经2-3月由学生以自组团队方式完成,实验里程和最后结果由实验室监督并给出成绩。第三层次的实验主要依托研究生科技计划项目、省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进行,由研究生组成团队自主设计研究内容、寻找合作导师联合申请,获批后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主要依托省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完成,须提交研究结题报告和发表文章,成绩纳入实验成绩。为了达到培养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生实验内容设置以整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为主,两者实验内容分别占到40%和30%。

2.3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为了达到锻炼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的目的,将在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课程教学由以传授己有知识和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传授性教学方式,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教学方式转变。变课程教学的单向灌输方式成为研究生主动学习和教师课堂讲授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压缩理论教学学时的同时,鼓励各课程采用启发式、讲座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基础教学密切联系临床实践和学科前沿进展。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在侧重于传授式教学方式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各课程均开设一定比例的讲座式、研讨式教学内容,鼓励研究生为组织者和主体参与课堂讨论。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学院还集全院师资力量开设一系列学术前沿讲座和文献综述类课程,以计算学分和成绩的方式使研究生更广泛地参与拓宽学术视野的讨论,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在介绍课程最新研究进展时,在介绍常见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如何追踪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如何有效阅读中外文文献。此外,研究生科研能力重要的环节还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将非常重视以实验结果中表格和图片为导向的教学,在专题讲座和论文汇报中强调实验结果中表和图片解读的重要性,引导研究生如何分析这些表和图,并反追踪这些表和图中所使用的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在学习如何解读实验结果的同时,逆向式培养研究生对实验方法的了解。总之,只有通过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研究生科研认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才能使课程教学成为训练研究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舞台,实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标。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教学质量高低,与研究生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项目进展期间,我们将围绕课程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术素养、教学和研究水平;严格研究生授课教师的遴选,把研究生教师的遴选、培训、考核、聘任有机结合起来,选用有经验的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考核,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保持研究生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5]。

2.5完善和建立研究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考评体系

深化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改革还应包括灵活选择考核方式。改变单一评价方式,建立多维考评方式,改变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一锤定音为关注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根据课程性质选择包括卷面考试、研讨报告、实践项目报告、自学作业、论文、答辩等在内的多种评价方式。考试方式可采取闭卷或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和文献综述等,闭卷考试应与其他考核方式有机结合。如通过课程论文、研讨报告、文献综述等的考核方式,促使研究生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外的学术前沿,拓宽知识面。利用技能实验考试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汇报、做图、应对挑战等综合素质。

2.6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意识

在基础医学教学和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突出对研究生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意识的引导,将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纳入研究生理论与实验课程学习的每一个考核环节中,通过在科研素质培养中加入典型案例,使研究生认识到坚守学术道德规范在事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坚定不移地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和处理科学问题。

3.结束语

基础科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闫存富(1972-),男,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副教授,工程师;孔令云(1966-),男,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教授。(河南 郑州 45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21PYEZX179)、郑州地方高校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编号:ZZJG-C6022)、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豫教高[2012]186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25-0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设计是在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是使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题目和要求,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结构设计、理论计算、绘制相关图纸并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基本技能为目的。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需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及创新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一、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1.学生先修课程基础较差,课程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课程设计中,要涉及到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及机械原理等先修课程的知识,由于这些课程学习时是分开单独学习的,在设计中则需要综合应用,此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了。该方面问题在图纸上表现特别突出,主要表现为制图时不知道先画中心线、标题栏位置不对、图中箭头画法和一些零件的简化画法错误等,其他如正确标注装配图和零件图中的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错误,图上的技术要求临时凑上一些内容等问题;工程力学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应用工程力学知识去对轴、轴承及其他零件进行强度校核,有些学生在设计计算时不知道什么是截面法等;机械原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对有些常用机构的特点不清楚,如有的学生在设计时将蜗轮设计为主动件去带动蜗杆转动,根本就不知道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另外说明书书写不规范,有些图、表和相关符号标注不符合相关规定等问题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上述问题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先修课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生反映说是在学习时有些知识点老师没有讲或没有重点讲,再去问老师,老师则说课时太少,没时间讲,此类问题就需要指导老师在设计前给学生补充讲解一下。

2.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缺少思考,盲目照抄现象严重

目前我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题都采用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指导老师给出已知数据,由学生完成拟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相关参数、设计主要零件、绘制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的题目单一,设计过程大同小异。虽然在课程设计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设计任务,但学生大多是机械式的模仿设计,缺乏主动思考。加上多数学校都是将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2~3周内完成,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设计,没有经验,在时间安排上不重视,到后面真正去做时才发现很多问题。如果老师又催得紧,这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去拷贝、复制别人的东西。有些学生还会有选择地作一些轻微改动,而有些学生则干脆完全照搬过来,只改纸上的姓名、学号,其他数据计算和结构设计都相同,抄袭现象特别严重。

3.学生对课程设计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重视课程设计。他们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就没必要下功夫去做,只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次大作业。而且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这种设计型任务,在刚开始设计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时间安排上很松散,效率不高。而等学生慢慢入门以后,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以至于在最后几天加班加点,随便抄袭别人或一些书中的现有设计来应付交差。有些老师把关不严,使得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种做法就会影响到下一届的学生,造成恶性循环。

4.课程设计学生多,指导教师偏少,影响课程设计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大,学生人数比以前增加了许多。而在设计过程中负责指导的专业课教师有限,经常是一名教师指导一个班或两个班的学生,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设计时也就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直到课程设计结束,交图纸和说明书时才发现问题。而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懂装懂,老师不催,他们也懒得做,直到最后老师催缴课程设计时,才匆匆整理一下,凑出一个设计交上来。这样的课程设计,其质量可想而知,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课程设计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与前修课任课教师沟通,夯实基础,保证课程设计质量

通过与前修课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将课程设计中发现的专业课问题适当提出来,在上课时作为重点来讲,提前为课程设计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在课程设计开始前要将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部分给学生提前强调一下,将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进度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督促学生改正。

2.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杜绝抄袭现象

数十年来,课程设计的选题大同小异,都以减速器或皮带机为设计题目,每届学生都重复同样的设计内容,会影响教师的创新精神。而有的学校在制图课的测绘练习时也选择减速器,使得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重复。所以指导老师最好能深入现场发掘新的题目,给学生提供多个题目,尽量避免设计题目的重复,从源头上杜绝抄袭。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指导老师专业水平

课程设计实际上是学生第一次独立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一次演练,在此之前学生对实际工程设计了解很少,作为指导老师自身应该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设计经验,这样在给学生指导时才能直奔主题,使学生少走弯路。而现实中由于近几年学校扩招,有工作经验的老师相对较少,所以有些学校就只有让一些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去带学生的课程设计。而这些教师自己就对实践设计知之甚少,只有跟着前辈们“依葫芦画瓢”,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能带出什么样的课程设计效果。即便是凑合着带着学生做出来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又如何得到保证。

4.严格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

另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包括大量的计算、设计、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需要查阅有关设计手册和资料,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设计进度过快,在设计过程中就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难以保证设计质量;若设计进度过慢,就会出现前松后紧现象,到后期会出现抄袭现象,同样也无法保证课程设计质量。所以应由教师提出一个设计进度计划,明确设计过程中各阶段应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基本上按着该进度计划进行设计。

5.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考核方式

那些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就没必要下功夫去做,不重视课程设计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解释课程设计不仅仅是让他们完成一次设计任务,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做事的能力;同时通过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独挡一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将来奠定基础。由此提醒学生,那种将课程设计仅仅看成是一次大作业的看法是极端错误的。

由于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当前各个学校采取的考核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大部分学校采用指导老师一人说了算的考核方式,而有些老师平时又对各个环节把关不严,在最后验收时又没有详细审查设计内容就匆忙给个成绩了事。这样致使比较努力的学生得不到好成绩,而有些完全照抄过来的学生却能得到好的成绩,造成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不认真做最后也能合格。所以笔者建议对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分段给分制,即可将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成果的质量和答辩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考勤及设计过程中与设计的计划进度的符合程度,成果的质量包括设计说明书和绘图,答辩成绩即最后由答辩评委给出的成绩。

三、结束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但目标是统一的。学生先修课程基础差、在课程设计中缺少思考、对课程设计不重视、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多、指导教师偏少等是影响课程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提高先修课程的上课质量、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提高指导老师专业水平、严格设计进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及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易传佩.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融人课堂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20-22.

[2]高路,陈民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38-39.

[3]郝秀红,邱雪松,王琼,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学研究,2011,(5):51-54.

[4]尹延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107-108.

[5]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科学研究范文6

由于各高校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其医学本科留学生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一贯坚持医学本科留学生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普通本科医学生保持一致。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时,考虑到留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特点,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兼顾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为本科留学生设置了3个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邻苯二甲酸钾的浓度测定、稀溶液的依数性和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含量。实验教学内容确定后,学院组织了3名具有海外留学经验且专业较强的老师,编写了实验讲义。这3个实验讲义不仅语言规范准确,逻辑清晰明了,而且图文并茂,即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学生预习、实验操作及撰写报告的重要依据。编写讲义时还将医学背景融入化学实验中,培养医学本科留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验完成的质量。比如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含量的实验中,我们就设定了一个医学背景:某村村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非常高,假设缺铁性贫血与村民饮食中缺铁有关,对村民的饮用水和食物进行调查取样后,需要测定样品中的铁离子浓度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提高教师英语水平,加强对留学生文化的了解

由于医学本科留学生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并加强对留学生文化的了解。

2.1“1+1”组合教学模式

由于医学本科留学生基础化学实验全英文教学的难度较大,加上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很多学生都有口音,因此,承担留学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经验。学院规定,参与留学生实验教学的主导教师必须具备海外留学经历和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获得教授职称,青年教师必须获得博士学位,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并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在严格遵照这些标准选择主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后,我们尝试了“1+1”组合教学模式,即1名主导教师与1名青年教师组成“1+1”教学小组,同时将留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实验由2个“1+1”教学小组中的2位主导教师和2位青年教师各自负责1个留学生小组的教学。在老教师的“传、帮、带”过程中,使得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帮助下能够迅速提升英语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获得老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保证实验教学内容高水平完成。

2.2开展青年教师英语沙龙活动

每周4下午定期开展英语沙龙学习活动,除特殊情况外所有青年教师和老教师都要参加,形式为讲课和讨论相结合。沙龙每次以2名青年教师作为主讲,1名青年教师主持,其他教师旁听,学习内容围绕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前言和热点问题,以讨论的方式学习英语。每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每次沙龙活动中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在沙龙活动结束前,每位教师要总结学习所得,并通过口述与大家分享,在讲解和讨论科学文献的过程中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3学习留学生的文化

语言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实验带教老师不仅要学好语言,还要适当了解留学生的文化,在带教过程中注意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在学习留学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老教师的宝贵实践经验中学习了解留学生的文化。比如跟留学生说话时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男女留学生不宜安排在一个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避免跟留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发生肢体接触;在需要保存实验教学资料而照相时,必须征得学生同意等。

3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并重,提升实验质量和完成率

基础化学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留学生的化学基础参次不齐,再加上英语水平的影响,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程度差别很大。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能够很好地理解所讲解的实验内容,而有的同学则几乎完全不理解实验内容,并且学生之间基础实验技能的差别也很大。为了增加留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在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并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3.1精心备课

留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基础化学知识的良莠不齐增加了基础化学实验备课的难度。而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决定实验教学的效果,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烂熟于胸,明确授课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授课过程中着重讲解,并在板书和讲义中重点描述,力求使课程讲解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在备课过程中,多与老教师和同事交流,互相纠正英语发音和教学中的问题,力求达到对于同一内容能够使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讲授。此外,认真撰写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掌握教学的关键点所在,使实验讲解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3.2做好预实验,关键及复杂操作进行录像

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实践性很强,不确定因素较多,哪怕是一个实验步骤中的小差错就可能导致实验失败。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认真做预实验,查阅相关资料,反复推敲,融会贯通实验内容,做到每一步实验操作的内容都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此外,在做预实验的过程中,结合之前的教学经验,思考留学生在每一步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状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对决定实验成败的核心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配以插图,对关键及复杂的实验操作进行录像,并在实验课上供学生自由播放。能够对实验中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解释实验中出现的与讲义描述不符的现象,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并解决学生实验中的问题。比如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含量”的预实验中,由于紫外分光光度计太大,无法进行实物演示,于是笔者把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校准操作和样品测定方法进行录像,在理论内容讲解完毕后,播放了这段录像。在操作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来播放这段录像,甚至有的同学一边播放一边模拟,这种形象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仪器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验操作的直观认识,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完成率。

3.3对实验操作进行实物演示

由于留学生来自很多不同的国家,学生间的实验操作技能差别很大,动手能力也各不相同,有些同学能够按照讲义顺利完成实验,而有些同学甚至对很多基本的实验操作都没有概念。因此,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配合实物模拟,边讲解边演示,让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并将实验操作步骤以简单易懂的流程图和表格形式在黑板上加以表示,便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参考。在演示的过程中,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对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也应该进行演示。比如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含量”的实验中,对于如何定容,笔者进行了直观的演示,包括使用何种滴管,吸取多少液体,如何将液面的凹槽和视线平行之后读数,定容之后才能盖上量瓶的盖子,定容后混匀溶液的操作方法及混合的次数等。对于较难的实验操作,演示完毕后,应该让1~2个学生来操作,教师从旁纠正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重点关注,加强辅导。

3.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普及,在留学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图形、图表和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图形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实验原理和复杂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完成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预实验中所录制的实验操作步骤和从网络获得的动画最受学生欢迎,其中预实验中录制的实验操作视频由于与实验的契合度很高,点击率最高,深受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3.5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在每一次实验课程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对实验课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确听课的重点,并写好实验预习报告,上课前交给老师并占10%的最终成绩。这种做法能减少与学生交流的障碍并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为同行所提倡。

4考勤和卫生问题

由于留学生接受的教育观念和文化背景不同,做实验时比较活跃,自由度也比较大,但课堂纪律也会差一些,迟到和缺席的现象比国内学生多。此外,实验课结束后的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也不理想。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取的措施是实行双签字的模式,并配套合理的考核办法。双签字的具体做法是在开始讲课前进行点名,实验结束后,学生清洗完实验所用仪器并清洁自己所负责的实验台面,经代课老师检查合格后方能离开。实验课程的最终成绩由4部分组成:平时出勤,课堂纪律占15%;预习报告占10%;实验报告撰写占70%;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仪器,清洁实验场所占5%。通过这些配套办法,留学生实验课的出勤率几乎是100%,实验完成后的清洁工作也做得非常到位,有效地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5安全问题

化学实验难免会用到一些有腐蚀性和毒性的试剂和药品,因此需要培养和强化留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为了提高留学生对危险试剂的认识,笔者在讲义中将腐蚀性或毒性较大的试剂用明显的字体和颜色标识出来,并在讲义的结尾附上发生危险情况时的处理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印度学生在使用移液管时是用嘴来吸液体的,这跟他们在本国所受的教育有关,因此,有印度学生时应该特别注意,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此外,带教老师应该在课前学习处理各种紧急情况的预案,并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随时准备好处理紧急情况,一旦发生危险,能够正确冷静地处理。

6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