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室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教室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教室建设方案

电子教室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奋斗,我国的基础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通过现代科技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的优势是突破时空界限和信息高速流动,其突出标志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带动跨越式发展,完全可以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部署相衔接,要争取提前部署,尽早发挥效益。信息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选型和解决方案的确定,要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充分共享,有利于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应用,有利于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和质量提高,有利于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使适龄儿童少年能够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能否有效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应该成为今后检验信息化工作成败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后国家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策略是继续推进资源建设,在技术的选型,设计路径、方案方面,都要从帮助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和需要出发。

青海省目前有普通中小学1383所,其中西宁市有100所,其他绝大部分位于广大的农牧区域,这部分学校和城市中的学校在师资力量、信息化教育方面差距明显,属于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态,对公平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无疑是渴望的,属于教育信息化需要帮助扶持的对象;一直以来,甘肃省教育界致力于教育资源的平衡工作,通过建立手拉手学校,让省会的重点中小学与农牧区学校建立支教关系,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内容捐赠等形式实现教育帮扶,但由于距离远、频率小、范围窄无法实现大面积普及,使优质的教育资源阻塞于传输通道,效果有限。建立“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与“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负责区域内手拉手学校间的优质教师课件、题库等数字资源的共享; “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负责手拉手学校间的优质课堂教学视频资源的共享;两个平台互为补充,完全填补了教育资源流通的各个环节,使优质学校的优质资源全方位的为条件差的学校提供服务,让现代科技手段打通优质资源传输的瓶颈,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实现均衡教育的国策要求。

1 平台实现的内容

1.1、建设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通过在互联网搭建“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青海省手拉手中小学部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的优质学校的各类数字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农牧区的手拉手学校的所有学生、老师、管理者提供教与学的应用服务。通过平台,城市优质学校的老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课件题库作业等数字资源,农牧区的教师可以学习使用平台上的这类资源,实现数字化备课、教学、组卷等;农牧区的学生实现数字化上课,互动学习、自主学习、作业考试等。

“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系统架构的核心是以青海当地一所或多所师资力量较好优质学校为平台运营中心,其他手拉手学校作为合作学校参与运营。该平台承载和管理优质学校的各类数字资源,引入分享和共享机制,便于手拉手学校汲取平台的各类优质资源。“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学校硬件形态的核心是建设配套的数字课堂电子教室,通过教师机、电子白板、移动学习终端(电子书包)等设备与平台对接共同组建新一代的多媒体互动教室,以满足广大师生课堂教学、课前课后学习指导、课堂互动等需求,凸显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的需要,全方位优化课前、课中、课后等日常教学行为,为全面、具体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提供可操作手段。

1.2、建设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

通过互联网以及C/S的部署手段建设 “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实现城市里的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在该平台上进行互动直播的应用。通过运用现代音视频技术,将教师授课的全过程,包括教师教学情景、电子白板画面、电子课件等音视频课程实景采集、归档到“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进行;与此同时,农牧区的其他学校借助本校内的平台客户端,登录到平台,实现对这些课程资源的实时的收听、收看、以及互动交流。

“精品课程远程直播播平台”系统架构核心是在青海当地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建立平台服务系统进行视频课堂数据运营,系统运营的核心是通过以师资力量较好,教学理念先进的诸如西宁市古城台小学、虎台中学等若干个重点中小学作为中心学校,建设为“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的示范教学点,通过在技术和设备上优化每个示范学校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以升级成具有直播实录功能的多媒体互动教学教室,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实录、实播功能。应用先进的多媒体、音视频技术,实现课程的音视频采集,包含了教师的视频、学习学校的视频、交互的视频、板书的视频、主讲电脑讲义的内容;并流畅地到资源中心平台上,随时随地传播给其他手拉手学校用户。

2平台的技术方案

2.1 “数字课堂电子教室”

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核心就是帮助学校搭建或丰富校园网平台,将校本资源库、区域教育网资源库、甚至互联网上的教辅资源库进行整合,为学校“数字课堂电子教室”的应用提供内容支撑。

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国产移动学习终端、移动课堂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中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提供教学内容服务和用户管理,移动学习终端通过移动课堂软件实现课堂互动教学。移动学习终端是学生使用的移动平板电脑。学生通过无线网络设备与数字校园平台相连,既可以访问本地资源又可以访问外部网络资源。

“数字课堂电子教室” 配置图

2.2示范学校主讲课堂

主讲课堂可以使用现有的教学机安装平台客户端登陆到“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主讲教室采用双摄像机的模式,完成老师上课区域的采集和上课教室全景的采集,麦克风采用领夹式,便于老师来回走动,结合电子白板通过本地的教学终端,把老师及上课的实时情景传送给远端听课教室,达到逼真的互动教学效果。

2.3手拉手学校各听课点配置

手拉手学校各听课学校使用现有的教学机安装平台客户端登陆到“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结合音视频外设组建互动教学系统的听课点。能接收多路以上的视频图像及电子白板;与远端授课教室完成教学互动。

方案实施示意图

3、结论

“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与“精品课程远程直播平台”的生命力在于农牧区学校对于均衡教育、公平教育的诉求;但其生命的延续在于运营,平台初期目的是通过学校数字课堂电子教室的部署带动了各个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推动了区域资源库的丰富。平台后期就是科技推动教育信息化,把同区域的同等诉求所有学校整合起来进行教育资源的全面运营,使资源共建共享,使优质的资源可以流动,平衡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差距。能有机衔接青海当地的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依托本地名校的校本资源,通过互联网或卫星通信技术对中西部农牧区中小学提供迅捷持续的教育资源的推送服务。整合优质适应的教育资源,组织国内权威机构和专业研发团队,通过互动学习终端机满足学生电子阅读、教师信息化教学、家长辅助拓展练习等需求。倡导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绿色上网和家校互动,构建孩子的绿色自主学习空间 。

青海省中小学自主国产教育信息化产品的试点应用,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个试范点。对于推动我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缩小教育领域信息化的“数字鸿沟”有着现实的意义。同时,也能促进自主国产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对自主信息产业化和国家信息安全的发展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实施过程中将采取分步骤有计划的按序推进,避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资源堆砌和大而全的硬件平台整合,结合实际落实好核心应用,切实推进自主国产教育信息化产品的应用和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金贵华,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 第4期

电子教室建设方案范文2

坚持国货精品 得到政府支持

继2004年“龙芯”开始产业化以来,龙芯梦兰格外关注细分市场,把目光投向了教育行业,作为一个民族品牌,致力于为国人提供精品国货。龙芯梦兰的产品定位、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继2009年4月底常熟市政府首购一万台龙芯电脑之后,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以政府首购的形式采购了15万台龙芯电脑。目前江苏省龙芯电脑项目已经部署10万台电脑,完成初中和中心小学阶段设备的配备集成,布点3500所学校,基本覆盖了江苏省苏北地区中小学。此外,今年江苏省将继续实施定点完小阶段“龙芯”电脑互动教学系统的配备建设工作。在做好江苏规模试点的基础上,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推广。“龙芯”在教育领域的规模应用,既为自主可控信息产业的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成果显著。

江苏省龙芯电脑项目推广,以“龙芯多媒体互动电脑教室”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出,摒弃了单纯的电脑配备,推出了集互动电子白板、学习机、教学机为一体的硬件“集装箱”,并通过江苏国产芯片与软件产业联盟内各企业的深度合作,集成共创开源操作系统、红旗中文两千办公软件、极域电子教室等国产自主研发软件,深化了国产软硬件的产业聚集。“龙芯”已经从一个科研成果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小到嵌入式芯片,中到龙芯一体机,大到曙光龙芯刀片服务器,都给龙芯信息化教育应用提供了保证,这也是响应国家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2011年3月28日,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龙芯电脑教学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市教育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校教师结合龙芯电脑,在信息技术、学科多媒体教学、图书电子阅览及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深入应用,充分发挥龙芯电脑的教学效益。另外,江苏省第一届“赢在未来・龙芯梦兰杯”国产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大赛也即将拉开序幕。

依托“学龙网”进军云计算

云计算无疑是当前IT界最炙手可热的概念。云计算可以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能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无限的可能性。龙芯梦兰把云计算的这种无限的可能性注入到教育信息化当中,为实现教育的无限的可能提供了有效保障。

龙芯梦兰汇集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团队一同研发,建造基于龙芯的交互式学习平台――学龙网(省略)。学龙网作为龙芯教育云计划的门户网站,融合了先进的自主学习理念和网络技术手段,整合国内外教学科研成果,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在线交互式学习平台。学龙网致力于为广大师生提供“创新、减负、快乐、超越”的在线学习教学服务,集管理、教学、学习、互动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

龙芯梦兰正在全面推进“学龙教育云”整体解决方案,它包括以“龙芯梦兰互动教学系统”装备的多媒体互动教室、电子书包两大类的云终端;提供海量资源、交互和应用的“学龙网”云服务端。“学龙教育云”能够为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完备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和先进教学装备及其应用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班班通、堂堂用”。它的应用将打破学校与家庭互通的时空限制,将教师的办公桌、学生的课桌,家长的辅导桌融为一体,教师能够通过它掌握学生学习进展,及时与家长互动;学生能自我查漏补缺,在线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家长可以实现家校互动联系,辅导孩子学习。

依托强势科研 不断技术创新

龙芯梦兰从成立至今已申报专利及软件著作登记近百项,形成了以福珑迷你PC、逸珑超便携笔记本、龙芯一体机、集群计算机等四大系列十余款产品为主,以SoC芯片定制和集群服务器为辅的技术实现与产品制造解决方案。2010年底,龙芯梦兰喜获江苏经信委颁发的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500万元,该项目是基于国产软硬件平台的教育云计算系统,其核心应用由教育门户、电子教室、电子书包、绿色上网软件组成,旨在改变中国教育行业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教学资源更新速度慢、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低等现状。

此外,今年龙芯梦兰将推出最新产品“学龙电子书包”。学龙电子书包是针对中国中小学生提出的新一代智能化移动学习解决方案,电子书包以“交互式学习平台学龙网”为依托,云端支撑无线拓展,以“学习资源+移动终端+学习平台”为搭建模式,快速组建数字课堂,设置便捷高效的模块,支持多样化移动学习活动。将教育移动终端电子书包引入课堂,不仅仅是轻巧便携,更是为了改变学校教学和学习环境,因为它能对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起到补充作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新的教学方法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自由,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电子教室建设方案范文3

赵庄小学建设校园网的根本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学校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和校内资源的共享而服务。

1.方便教师和学生检索、查询资料,加强外部联系。

2.利用校园网的校内外资源共享实现多媒体的多功能教学。

3.利用校园网进行校务的一体化管理(如教务、公务、财务、总务等)。

4.利用校园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5.利用校园网进行远程教学。 因此在网络的总体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为未来的发展着想,既不盲目追求先进性,又不局限于眼前够用。在确保全局最优的指导思想下,在先进性与经济性之间追求平衡。

按照尖草坪区教育网整体规划,我们选用以太网、交换式100M以太网技术到桌面的整体方案作为校园网的网络方案,有利于今后的数据、语音、视频的多网合一的应用。

综合布线设计

根据赵庄学校校园网建设需求,以满足目前校园网大多数应用为目标,将对学校办公室、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厅等主要建筑物构建校园网络。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信息点的安排:

见图2

2.对学校办公室、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厅等几座主要建筑物实施局域网结构化布线。

3.实现学校主交换机与二级交换机的连接、安装、配置和调试。

4.实施对新购服务器和微机网络工作站的连接和入网调试。

普通教室改装为

多媒体教室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逐渐普及,实施把普通教室改造成投影多媒体教室的经济配置方案,以确保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顺利进行。普通投影教室的组建以实用、够用、好用和经济为原则,因此,主要选择以下设备:投影机、视频展台、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屏幕等。

教室内电脑通过校园网网络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学校服务器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或者教师办公室电脑上的教学资源与课件,也可以通过区教育信息网访问和使用其他优秀教育资源,并可以通过投影机向学生们展示。

三层多功能厅设计

将三层多功能厅设计为多媒体多功能厅,配置投影机、投影幕、电脑、音箱、实物展台等多媒体设备,以满足日常会议、多媒体示范课等需求。

多功能厅内的电脑通过校园网网络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学校服务器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或者教师办公室电脑上的教学资源与课件,也可以通过区教育信息网访问和使用其他优秀教育资源,并可以通过投影机向学生们展示。

计算机网络教室设计

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设计为1台教师机、20台学生机和2台交换机。为了降低成本,学生机采用兼容机形式,满足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需求。通过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使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的操作、示范、教学等功能。

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电脑通过校园网网络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学校服务器上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或者教师办公室电脑上的教学资源与课件,也可以通过区教育信息网访问和使用其他互联网上的优秀教育资源。

机房设计

电子教室建设方案范文4

1、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学院重点建设优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专业课,也是图形图像制作、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系统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热门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的案例都是零散的,一个案例一般只包含一两个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都能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但在最后的实训中,当学生接到任务后,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上交的作品也不够美观和实用,这当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要使学生适应社会人才的要求,必须寻找出使学生毕业就能就业的教学方法。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以真实网站开发任务为具体项目,充分考虑企业开发网站的工作流程,依托系部网站建设项目,按照网站设计与开发工作过程,将课程结构分为7个模块和若干单元,并分别将所需知识、技能融入各个模块,分模块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网站建设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极大的提高了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2.1各教学模块。模块一:站点的建立;模块二:主页设计;模块三:主页的布局与定位;模块四:样式表的设计;模块五:二级栏目页面及内容页面的制作;模块六:网站引导页Flas设计;模块七:网站的测试与。

2.2网站开发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网站设计与开发的实际过程中,一般涉及五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等网页制作工具的应用;(2)HTML语言、CSS样式表;(3)网页布局、颜色搭配的规律;(4)网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则;(5)网站的测试与。传统教学方法是按照这些知识系统组成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为割裂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很好的和网站建设的实际工作需要相符合,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工学脱节现象。为了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按“先模仿后拓展再创新”的认知规律,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按工作任务,对项目进行模块化,而各个模块的有机结合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

3、教学内容及课程整体设计

3.1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3.1.1能力目标。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具备建立站点、管理站点、测试网站和网站的能力,具有获取知识能力、网页设计能力、色彩感悟能力等素质,达到职业技能鉴定网页制作(Dream-weaver平台)中高级水平。

3.1.2知识目标。(1)学生应理解HTML语言标签的含义并掌握HTML标签的编辑方法;(2)掌握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等网页开发软件设计制作完整的静态网站。

3.1.3素质目标(情感目标)。(1)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够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2)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3)较强的自我知识及技术更新能力。

3.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程的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网站设计开发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主线:以系部网站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完整的开发过程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以上提到的七个模块进行项目模块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的本知识和技能。辅线:以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完成过程为辅线,要求学生在完成主线的各个模块的同时,横向独立完成辅线相应模块的实训内容,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前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以模仿为主,中间环节以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在后期的综合实训中,学生以创新为主。从模仿到理解到创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教学方法的创新

4.1按“课堂操作示范——课堂模仿操作——课后拓展实践”的教学过程,采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本课程进行了课程实施内外部环境分析,重视学生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采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有针对性的实现教学工学结合。

4.1.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模块化教学。在课堂教师操作示范和学生模仿操作环节,以系部网站实际项目的开发为主线,按照网站开发的一般流程和开发过程对项目进行模块化分解,通过项目模块化教学,学生快速掌握了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制作技能与设计方法。

4.1.2任务驱动的课后拓展实践。以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完整过程为辅线,要求学生在完成主线的各个模块的同时,横向独立完成辅线相应模块的实训内容,这样,学生在各个模块的学习中,纵向贯穿课程的全部所有知识点,横向强化了知识技能的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4.2按照“先模仿后拓展再创新”的学生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学生以模仿为主,课后学习以拓展为辅,到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则追求创新。根据本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2.1案例分析法。按照网站开发的一般流程,结合系部网站实际开发的过程,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讲解系部网站从需求分析——页面设计——版式布局——样式制定——页面制作等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2分组讨论法。在需求分析模块的教学中,采用了分组讨论法,按2—5人1组将学生分为项目开发人员与客户。要求客户提出建设要求,开发人员拟定设计方案,完成虚拟的业务谈判。并通过讨论交流,共同修正和完善网站的设计方案。教师则以提问、启发和总结等形式组织讨论,师生互动效果好。

4.2.3边讲边练教学法。充分利用在计算机实训室授课的优势,并紧密结合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讲解、演练完相应内容后,紧接着让学生上机实践操作,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2.4电子教室教学法。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先控制学生端计算机,讲解、分析、实际演示操作,然后立即让学生上机操作,同时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的监控屏幕功能,监控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发现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

4.2.5重点对象培养教学法。在每个授课班级中,重点培养三到四个接受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在安排学生上机操作环节或课余时间协助授课教师完成对其他同学的指导。

4.3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课程共享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教学课件、教学教案、学习资源、教学视频、实训指导、学习资源等,所有资源可在网上浏览和下载,任何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借助网络自主学习,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学习地点、时间、方式更加灵活,提高了教学效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收集、批阅、统计学生作业信息,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成绩及评语;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以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的保证教学质量。

电子教室建设方案范文5

?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 制定课程计划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二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和今后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在中加合作项目开办之初,就针对中国的教育现状引进国外的教学计划到IBA项目体系建立过程中,合作双方始终遵守共同商讨,同时结合双方的各自市场需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出版课程描述。使中加合作IBA项目的教学计划既包含了我国高校相关专业的特点,又兼容了国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

? 二、教学基本任务与步骤

? 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获取信息的需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计算机能力。教学的目的并不要求学生系统详尽地掌握有关计算机知识,而只是要求他们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求熟练使用计算机,并能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进行一定开发,以解决自己科研、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尤其是网上教学资源优势,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根据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我们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基本知识方面侧重于近年涌现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的充实。该课程教学手段已全部采用WINDOW环境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计算机语言课程内容也全面转向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认为,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中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非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更要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不仅让学生了解有关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搜集有关方面的技术资料,而且还要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以拓宽学生本专业在计算机应用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在所学专业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是系统的理论课程,而是带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应注重培养学生敢用、会用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利用计算机去解决本专业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较快地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这些能力单靠课堂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而是需进行大量的上机实践。计算机课程应由“以教师为主”向“以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过渡,正确的指导和大量的上机实践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基本保证。计算机教育改革,首先必须改革传统的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研究,将传统的教学活动(包括授课、答疑、批改作业、辅导、考核等)转移到网络上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种辅助工具,如博客(Blog)、多媒体课件等,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手段和示教方式。也便学生自学,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综合及应用能力。

? 1 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改善教学环境

? 以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都是理论课与实践课交替进行,利用黑板加电脑投影仪来完成主要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一次理论课结束后,由于学生没有实践认识,对所讲授的知识常常是一知半解,或者完全因为枯燥内容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而一次上机课结束后,教师因为不停的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而疲于奔命,学生也因操作不熟练、指导教师讲解不系统等而对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产生恐惧的心里。

? 多媒体电子教室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计算机教室,它具有多种形式,如多媒体双向交互式电子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M3计算机教室(Multimedia Multifunction Multiplatform Computer Classroom)等。这种教室的特点是,具有师生双向交互功能和多媒体功能,可实现跨平台操作,能够满足计算机教学的多种需要。尽管建设这样一个教室所需的费用相对高些,但教学效果好,投资效益高。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应用软件(如,WIN98/2000/XP、WORD、EXCEL、FOXPRO、VB等)的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收到较好的效果。

? 2 应用网络环境,创造一个活的计算机课堂

? 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很棘手,学生学习中觉得抽象、枯燥,记忆困难。如果教师在讲授时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讲解方式,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特别是利用网络博客(Blog)创建个人学习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真实情景,让他们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学习中进程对问题的认识过程,推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 3 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结合实际学习

? 我们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注意专业与实际的结合,每学期的课程设置都是以一个具体的大作业为目的,学生学完本学期内容则可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且学期之间具有连贯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范,基本采用案例式教学,即首先提出问题,给出一个在真实环境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由老师来讲授如何分析问题,并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方案中将会涉及到新的知识点,那么由老师教授该知识点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符合人类学习和认知事物的自然过程。其次,老师给学生演示整个问题的实际解决过程 (上机演示), 学员再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同一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学员通过观看老师的亲自上机演示和自己的亲自操作,不仅能迅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 而且可以学习到良好的习惯,最后,是提出一个相类似的问题,问题和练习均取自现实生活中,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分析和解答,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更加扎实。? 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如合作沟通能力、 表达演讲能力、 信息获取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 4 用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或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而且也可对教学水平进行一定程度的检测。另外对于学生走向社会,提高其就业、岗位竞争能力、拓宽就业面等也有现实的作用。根据自己的能力取得相应的证书,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计算机教师付出较大的心血,不再是简单的讲好课的问题,而是需要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依据国家和省级考试大纲为授课和备课的基准点,关注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并将相关知识点融和到日常授课中。

? 四、教材与补充材料

? 由于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所以我们不能拘于某一种教材。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如设备使用情况,教学安排时数,学生学习基础等情况等)组织教学内容并自行编写教学课件,。特别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将相关教学内容课件、习题、练习、参考资料等放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并为每个学生开辟自己的网络空间供其递交作业。考虑到学生出国交流平台,在教学中尽可能使用英文界面,从而形成一个即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面向实际应用活的教学环境。

? 五、考试形式与安排

电子教室建设方案范文6

一、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

将自主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特点,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两者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主要采用任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并在其中穿插讨论式教学模式。将本次课程的内容分解成几个部分,可以是递进式的,也可以是平行式的。每个部分都是一个任务,上课首先布置任务,给出问题;学员自行学习,学习后回答问题,完成任务,并完成随堂作业;教员再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汇总,指出容易出错的问题;完成所有任务后,进行总结,帮助学员梳理思路,了解之间的关系。下面以剖视图种类为例,说明课堂45分钟的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该次学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步:提出问题1,什么叫全剖视图?全剖视图适用于什么情况?全剖视图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特殊规定?第一部分第二步:学员通过《工程制图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可以看课件,可以听配音教材,可以看授课视频,可以阅读电子教案等等方式,解决提出的问题1,耗时10分钟。第一部分第三步:随机提问学员,回答问题1,并就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完成随堂练习(工程制图习题集中的习题),共耗时1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教员注意观察每个学员的完成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指导,习题完成后再次总结指出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第一步:提出问题2:什么叫半剖视图?半剖视图适用于什么情况?画半剖视图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第二部分第二步同第一部分第二步,耗时15分钟。第二部分第三步同第一部分第三步,同时对问题1和问题2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的差别与应用场合,耗时10分钟。下一节课再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循环,结合应用举例中的实例,学员相互讨论,最终得出自己倾向的表达方案并说明优缺点,结束后再布置课后作业。

二、采用自主学习组织形式的益处

1.符合学员学习的规律Stuart&Rutherford(1978)研究表明,学生在开始听课时注意力迅速集中,10~15分钟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将教学内容拆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提出相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学习时间为10~15分钟。在这个时间段内,学员不会走神,注意力集中,可以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2.随机提问,督促学员学习学员经过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难免有些学员懒惰,不能按时、全面的完成任务,故随机提问,可以有效地督促学员的学习。3.及时总结,强化知识点记忆每个部分针对学员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有的放矢,可以及时纠正学员理解的误区并对正确的知识进行强化。对多个部分的总结,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员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与区别。4.作业练习,巩固知识点随堂练习完成期间,教师观察每个学员的完成情况,可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帮助知识点的强化与牢固,课后作业的完成可以达到量的积累,帮助学员进一步强化课堂中学习的内容。

三、采用自主学习组织形式的缺点

1.学员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员未真正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是处于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存在“走马观花、不看门道”的问题,意识不到某些问题的存在,即便意识到了,也未继续探究为何如此。例如学习管螺纹的标注“G1/2A”具体指代内容时,学员直接以毫米为单位,有学员提出这个尺寸与附表中查到的尺寸不一,遂向教师举手提问,有些学员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意识到问题的学员也未再采用其他的探究方法,而是直接寻求教师的帮助。如何能使学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会真正的自主学习,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组织形式还存在单一化、不全面性、人数受限等缺点组织形式基本以任务教学模式为主,随机提问可以督促学员的学习,穿插的讨论可以提高学员学习的能动性,但这种模式仍较单一,多次使用后学员已经没有太多的兴趣。而工程制图基础教学也决定了理论的内容常常无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如何在理论教学中丰富组织形式,这是教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再者这种组织方式受到人数的限制,教员要顾及到每位学员,不适合几百人的大班教学,经过试点,人数应控制在60人以内。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丰富自主学习平台中的内容,如增加微课视频,增加各种机械加工视频等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但也只是能起到改善的作用,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课程改革继续探索的目标。

四、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中,学员自主学习的时间占80%,教师讲授的时间只占20%,只是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以及总结,课堂工作量极大减少,但课下工作量却极大增加。1.不断更新《工程制图自主学习平台》中的学习素材《工程制图自主学习平台》中包含七大模块内容,分别为电子教室、电子实验室、学习管理系统、学习论坛、下载专区以及图学发展简介和课程建设简介。电子教室和电子实验室为主要学习模块。电子教室包含了电子教材、配音版电子教案、授课视频、习题解答等内容。习题集中的全部习题,除有参考答案外,还配有立体模型,供学员参考,对一些较难的习题,还增加了解题分析、动画演示和步骤分解等等。电子实验室中包含了立体模型库、常见机械机构运动库和拆装训练模块。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订,并不断补充、丰富学习素材,如制作微课课件,充实习题库、模型库等。2.根据学员层次和教学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学员层次不同,教学要求不同,重点内容不同,能力要求不同。将教学内容分解,提出每次课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依据这些内容,凝练问题。每小节课提出几个问题、学员解决每个问题需要的时间、给出哪些应用实例、学员讨论的时间以及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选择等均需要教师慎重考虑。3.各种资料与记录的汇总工作学员登录自主学习平台后,系统将自动记录学员访问的信息,包括访问时间的长短,访问的时间段,访问的频率,访问课件的内容,浏览过的页面,已经完成的习题和考评系统中的考核结果,学员参与讨论的话题,学员提出问题的数量、质量以及回答问题的数量和正确度等等。教师对上述信息进行汇总和记录,可以较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师根据问题的集中点判断哪些内容属于薄弱环节,需进行加强,并根据学员在其中的活跃情况以及解答正确的数量,进行统计并记录。这些记录将作为学员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