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

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开放教育 数字化 资源整合 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同时,教育信息化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资源的开放、共享。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在开放教育的视阈下,如何建设与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必将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任务。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内涵及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随着数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提出的新 概念。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它的基本特征是处理数字化 、传输网络化、检索快速化、呈现多媒体化、组织超链接化。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现:一是教学资源库,包括题库、教材库、课件库、案例库等。二是网络课程,即在网络上开设的课程,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可供人们直接在网上学习的完整的课程。三是教学网站,主要指为教师或教学小组开设的网络空间,供他们存放自已平时收集、加工或制作的教学资源、课件等。精品课程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所以,积极探索构建、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完全符合信息社会、知识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适应高校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载体的开放型大学教育系统的要求。

二、开放教育的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开放教育经过了十几年的蓬勃发展,开放教育资源亦已突破了其现有概念内涵, 从关注“开放”到关注“应用”,这不仅对学习者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应用更产生了真正有效的深远影响。如何建设优质的、高可用性的资源共享环境,如何融合开放教育资源理念、吸收开放教育资源成果、把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趋势,对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依托网络环境,构建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开放教育平台下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递。近年来,资源环境建设的需求日益凸显,推进数字化资源共享环境建设愈来愈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如北京市在教育资源领域开展了网络化教育资源共享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资源库项目的建设,适应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一个基本的责任就是服务社会、教化公民,通过网络公开课程把优秀的教育资源提供给社会,让更多的公众来学习,使更多的公众因此受益。所以,开放型大学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给社会公众,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基于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大学网络公开课的建设,一定要把最优质的资源,最好的课程在网上公开。

作为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主体、以卫星电视为主要教学手段的 高校,不仅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注入了更多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念、更新信息技术的电视教育。目前采用的媒体有印刷教材、电视教材、录音教材、CAI多媒体课件、VCD光盘、CD-ROM教学光盘等。此外,还有“直播课堂”、“VBI数据广播”等形式,而VBI数据广播其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卫星电视的各自优势,加强两者的联系,克服两者的不足,将天网(卫星电视网)和地网(计算机网)连接起来,促进了高校系统立体网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卫星电视的扩展功能,不仅丰富了远程教育手段,更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内容。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考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缺乏整体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已有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当丰富,但是,系统整合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易于管理和使用。为了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则需要使用一些通用的标准对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规范管理。

2.管理上缺乏系统的协调机制。目前,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教育、科研、文化等领域,每个领域又包括许多系统,如图书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等,这些条块型的系统缺乏纵横结合、协调发展。同时,还存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低水平重复、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广和应用受到制约。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路径的思考

实现功能整合,提升平台综合服务功能。数字化远程教育课件制作基地在课件制作、传送等功能应与市远程教育中心平台的实时直播和录制功能的中心课堂和直播室相互连通;将现代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与国家数字学习资源中心、教育培训网以及各远程教学网站等链接。

加强教学资源自主开发和整合。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整合,提高课件的使用效率。积极发挥“中心课堂”和“直播课堂”在课件制作、教学直播方面的功能,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邀请有关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和培训活动,并及时做好后期教学资源的课件录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来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以数字化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制作中心的构建为牵引,通过整合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不仅能进一步加强资源库建设,为远程教育的学用开展提供丰富的课件保障,而且通过将远程教育资源、功能的进一步整合,必将实现构建集远程开放教育、社区教育、党员干部教育于一体的终身教育体系或网络。

参考文献:

【1】折如义,构建学科数值化资源平台的设想[J].河套大学学报,2011年6月.

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范文2

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校园

市梅苑学校校长段红波,刚刚被淮北市推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新闻人物”,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他深知,从一所农村学校发展起来的梅苑学校,只有把信息技术真正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应用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大力构建智慧型校园,才能打造出梅苑学校自己的品牌。

梅苑学校针对本校特点,确立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梅苑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从而达到提高梅苑学校教职工的工作效率、教学质量、科研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并最终将梅苑学校构造成为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校园,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

学校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科研、校园安全、德育工作及家校互动等方面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及信息化应用层次,制订出台《淮北市梅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德育管理工作小组、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后勤管理工作小组、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工作技术维护小组、教育信息化应用智慧办公及档案资料工作等多个小组认真落实方案实施。

五个一体智能化工程

2013年,学校建成了皖北地区首家高规格的录播室,75个班级“班班通”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学校全面改造校园网站,将校园网络宽带升级到100兆。规划建设独立的内外网服务器,将视频服务器与网络进行整合,最大限制发展网络宣传及资源共享的功能。

学校一方面充分依托现代信息通讯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等技术,或以其它各类教育资源库为依托,多种途径开展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同时又和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共同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乐教云”教育云平台,构建出高效、便捷的学校信息化支持环境以及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体系。

为了建好智慧校园,学校实施了“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校园信息安全” 五个一体智能化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全校的校园网,使信息资源通畅到达管理和教学终端,包括校园网站、学校“班班通”、学校计算机教学机房、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电子阅览室建设,实现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校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学校数字图书馆、录播室、电子阅览室,实现了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覆盖中学部和小学部的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以及智慧课堂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智慧学习系统等其他教育服务管理在内的统一电子校务平台,实现了教育管理一体化;以省市“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学校的统一的校园安全工作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实现了校园信息安全一体化;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系统、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智慧课堂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智慧学习与评价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体系,实现了教育服务一体化。

信息技术助“同课异构”

为了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校管理,学校构建了多元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依托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联盟,定期选派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老师观摩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开展校际间应用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活动和异地网络教研活动,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专题讲座,进行校际培训;根据学校各年龄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对全校师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培训和层次培训;利用学校网站、淮北教育网、安徽教育网、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乐教云资源应用平台,引导教师积极进行网络教研。

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信息化资源教学应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信息化教学课件评比活动,鼓励教师自制课件,积累学校的优秀课件,推荐参加各级课件比赛,同时推进学校的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学校开展聚焦信息化课堂“三课活动”,暨新招聘教师的“上岗课”、中青年教师的“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教学展示活动,并将优秀展示课拍摄成课堂实录,放在网络平台上“晒课”,供网络教研之用。

如今,梅苑学校将信息化应用囊括到教育教学、教科研、学校管理等方方面面,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便捷、教师教学更轻松、学生学习更快乐、学校管理更高效,建成了立足于以教师教学为核心的“助教”平台、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助学”平台和以数字化校园管理为核心的“助管”平台,实现了以应用为主线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构建了以体现教育信息化思想和要求的信息化校园,同时实现了以网络共享思维为特点的管理模式创新,使学校的管理全部移植到网络环境下,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

信息化建设也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发展。庞莹老师在2013年全国历史优质课评比中荣获国家一等奖;周伟老师辅导的学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电脑机器人竞赛,荣获小学组足球比赛“冠军”一等奖。刘婷婷老师荣获2014年淮北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校园网的搭建;网络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的后续思考

1 网络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范围和深度逐渐发生巨大变化。提高效率是企业搞信息化的最根本目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样,在我国,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工作也已经开展多年。教学不再是以往简单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在整个教学行业中占有比较特殊的地位。此前,教育信息化的讨论对象大部分集中在高等教育以及中小学教育领域。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据调查显示,2007年,随着政策侧重点的转移和变化,教育信息化市场的热点也在发生剧烈的迁移。高教市场需求放缓,普教市场增长平缓,职教市场崛起在即。因此,职业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网络教育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讨论的热点。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在校学生超过万人的技工院校,始建于1974年。回顾过去的30多年,大部分时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黑板、讲台、粉笔加实习工厂。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如前所述,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我们也知道,信息技术正在全面改革教育的面貌,快速推进教育的改革。尤其网络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使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一个相对狭小封闭的范围,创造了一个充分开放的教育环境。Internet的普及,远程教育网的开通,以及校园网的建立,为学习者充分、便捷地获取、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国家充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只有全面展开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进步。

2 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应用于教学,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发展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1)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

2)内容丰富和多媒体生动表现

3)个性化教学

4)自动化远程管理

3 网络教育系统的结构

近两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笔者所在学校的招生规模一再扩大。除了肩负过万名来自全省各地,甚至华南各地的学子的教育。还承担了广东省退役士兵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这些为数众多的学生被分散在广州市内各个校区。有的相距数公里,有的相距数十公里。各校区之间的管理既独立又统一。在这种环境下,为了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认为网络教学是个十分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网络教育提供的平台,实现对教学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利用校园网、internet,让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开展学习,充分体现网络教育的优点。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一个完整地网络教学平台应该由三个系统组成:教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4 网络教育功能

网络教育各模块实现的功能如下:

1)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权限认证等教务管理功能;

2)网络教学子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网络教学支持工具,如多媒体授课、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网上作业、交流工具等等;

3)教学资源管理:以学科为单位,集中管理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包括媒体素材(文本、视频、音频、图形、动画等)、优秀作品、测验试题、典型案例、文献资料等等。

5 网络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后续思考

本文的前几部分介绍了网络教育的优点,网络教育的结构。然而,我们也知道,尽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信息化与教育相结合并非易事,网络教育并不是把课程教学搬到网络上那么简单。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网络教育,无论是高等远程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还是远程培训教育,都不同程度遇到了资金、技术、资源及赢利模式缺失的问题。参照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出现信息化孤岛是企业信息化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教育行业做为特殊的企业,同样不可避免面临这样的问题。

5.1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回报

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开展多年,跟企业信息化一样,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在很多人眼里成了衡量学校硬件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信息化建设是“真金白银”的硬投入,而产出却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软回报”。信息化建设如果仅从硬件投入的角度去考虑,似乎只要有钱就可以了。可是,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达到信息化与教学相结合,获得“软回报”,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在此,对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投入不做详细讨论,简单来说,掌握按需购买,量力而行的原则即可。

什么是“软回报”?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家长的满意程度,学校的形象、竞争力或者直接说到招生人数。凡此种种都可以做为软回报的衡量标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获得各方满意的“软回报”。稍有计算机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没有了合适的软件,再昂贵的硬件设备不过是一堆摆设。在网络教学系统中,显然,教学资源就是我们的软件。

5.2 网络教育中的教育资源建设

传统教育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不管情况如何,不能选择,必须跟着这个班和这门课的教师,学完这门课。是一种相对被动的学习方法。以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说,一般的基础理论课,大部分学生不能坚持听完90分钟的课程。打瞌睡、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如上面所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学生不能选择,即便是不感兴趣的课程也必须坐在教室里。在物质与精神均极大丰富的今天,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网络教育能为学生构建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灵活的、开放的、丰富的、友好的“资源超市”。根据学生不同的喜好与兴趣、接受能力的快慢、个人时间的忙闲,为完成学业可以自行选择。简单的说就是把教育资源当做超市里的商品,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供学生自由选择。

适合网络教育的资源有哪些呢?既然是信息化教育,显然首先想到的是超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早期的教育信息化恐怕都是从多媒体教室开始的。教师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动画代替原先的黑板粉笔,已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师仍然占着主导地位。课件的选择,讲课的节奏均由任课老师掌握。而借助网络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把相关素材集中统一管理,以学生的选择为主导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转贴于

其次,还应该包括各学科的试题库、资料库,它能为学生提供日常或阶段性的测验,让学生了解、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外,针对学习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需要阐明的现象、实验和理论而制作一些小型课件。它们既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根据需要从中挑选课件供上课使用。

综上所述,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由超媒体素材、题库、课件组成的网络课程库。它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与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对教师而言,个人的知识也将在这里得到极大的激活。对学生而言,可以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打开网络课程库,根据自己选修的专业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5.3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管理与维护

信息成为真正的资源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管理,要是教育资源真正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关键就在于教育资源的管理,建设一个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因此对教育资源进行组织、控制、加工和规划,是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前提。及哦啊与资源库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几时更新,同时也依赖于所提供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信息爆炸而经费有限的今天,如何做到教育资源的入库速度匹配信息发生的速度,如何保证入库资源的质量,是每个教育资源建设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这里也包括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教育资源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建设者能否善于联合各种机构和人员,能否以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合理地组织相关的机构和人才,即教育资源的建设需要多个单位多方面的通力协作。因此,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看似只与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负责部门有关,但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学校整体的管理水平,也是网络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部分。

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将近9年,在过去的几年间,计算机技术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同样的,我使用的教学资源的变化虽然谈不上日新月异但也变化很快。同一门课程的教材几乎每个学期都在变化。上面我们讨论的资源库显然也不能抛离这一点。在这个凡事提倡与时俱进的年代,不进步就意味着落后,所以,教学资源的更新是教学管理中的重点。试想,不管哪个学科,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恐怕在哪里都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

5.4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通过对自身不长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来看,不管是学校的管理层、教师还是学生,要全面接受网络教育恐怕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的观点是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网络教育为辅。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从职业教育的生源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高。正如我前面所说,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吸引学生。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当前物质精神生活都极大丰富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不高。所以,不管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网络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不可小视的问题。

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来看,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重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正如笔者在课堂上经常说的一样,希望自己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引导学生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职业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技能。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反对迷信书本、深信权威。给予学生自己的思考空间,能主动的学习,做一些创造性的努力。并且希望这种方式的学习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成就感。网络教学系统中的优秀多媒体课件可以与学生进行交互,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多重感官的刺激。由学生们控制计算机的输出,操作后可见的成果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就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声光动画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笔者任教的其中一门课程,主要内容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配置环境为全英文,并且,当中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理论普遍比较抗拒,但是却很喜欢配置的过程。为什么喜欢呢,是因为配置完成后可以利用命令直观的检查结果,很有成就感。通过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可以把配置环境通过网络教学系统模拟出来,学生们可以不需要面对复杂昂贵的设备,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练习。方便、简单、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触信息技术。正如之前所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了衡量企业的重要标准。在教育行业中,面临同样的问题。教育信息化已经进行了超过十年,在职业教育行业中,同样可以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在这种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硬件的一步到位。重点应该是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管理与维护。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网络教学溶入到传统教学中去。使教学多样化、生动化,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镔.企业信息化怎么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经,刘秀.教育技术新进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出版社,2003.

[3] 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资源库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1-007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章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第十九章第五十九条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在国家教育总体发展战略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许多学校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效果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规划到位、措施正确的学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完成教育资源的原始积累,正向着金字塔型逐渐转移、生成。有的学校由于规划盲目,措施不到位,甚至没有必要的具体措施,导致了教育资源库建设停留在形式主义的层面,教师平时教育教学无法应用信息化所带来的资源系统化。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教育资源的建设更是层次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客观存在着许多问题,给学校信息化以及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许多压力与挑战。

那么,面对教育资源库建设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去梳理?是任其自然,随意发展,还是理清思路,快刀斩乱麻来解决这些问题?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无疑需要迎头赶上教育信息化的大潮,在教育资源建设这一方面同样需要挺立潮头,构建系统、完整、立体、动态、新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资源库,全力推动学校信息化的进程,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教育管理效率更高。

一、多管齐下,全面实施教育资源库建设

从发达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教育资源库建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已初露端倪,后来随着经济与教育的同步发展,教育资源库建设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从中西部地区来看,教育资源库建设是近几年的事情,甚至有部分欠发达地区目前教育资源库建设还是一片空白。那么,如何来针对本地实际,构建有效的教育资源库呢?

1.系统购买

从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原始层面来说,系统购买教育资源无疑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办法,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技术部门审核推荐的教育资源库系统具有稳定性、系统化、配套化等特点。由于开发层面相对技术力量强大,因此,此类系统应用比较简单、方便,易于普通教师掌握和应用。当然,有利自然也有弊,而且弊端还不少。系统购买的教育资源往往不能跟上目前全国上下正蓬勃开展的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各地教材不统一、教材变化快等情况导致了购买的系统化教育资源库不能很好地与学校使用的教材配套,有些甚至完全不能兼容,有的资源库用了一二年由于教材改革就不能再使用,从而造成的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系统化购买的教育资源库往往价格较高,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价格让许多学校望而却步。

2.自主开发

针对系统购买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假如能由本地教育部门出面联合相关技术公司联合开发完全针对本地的教育资源库,并且开发出来的资源库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根据教材的变化进行灵活的修改,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当然,由公司组织开发仍然面临着一个价格的瓶颈,特别是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方面可能本地技术力量欠缺,另一方面价格肯定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因素。因此,假如能由学校自己开发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或者小型的资源平台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同时,在制作课件的同时考虑到将课件的元素以积件的形式存在,这样便于课件的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低耗高效的建设新举措。

3.网络共享

信息技术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网络技术在学校信息化中的大面积应用。现在许多学校已接入因特网,完全具备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条件,而且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全面推进,相信不需要多少时间,全国各校都将投入因特网的美丽怀抱。网络上有众多的优秀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完全可以实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由下载、上传网络上的共享资源,从而服务自我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当然,在共享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版权问题。涉及版权的相关资源,如需使用就要付费,或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

4.收集整理

除了以上途径,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整理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是一个绝好的办法。我们知道,平时做个有心人,将公开教学的优秀课件、平时积累下的各类素材一一整理归档,利用某种资源平台或者利用计算机的归类功能进行整理,经过几年的积累,肯定会积累起一批优秀的教育资源。

二、加强管理,确保教育资源库建设稳步推进

1.管理机构要稳定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管理机构,往往是学校内设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或者是教学业务的主管部门,如:教务处、教育信息中心等科室。这些科室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机构,也是一个常设机构,但里面的成员必须相对固定,不可经常更换,否则,极易导致学校资源建设工作无序进行,效率低下。

2.系统规划要合理

进行教育资源的积累,同样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而此类规划由于存在着涉及金额巨大、建设后具有应用管理的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投资建设前的系统规划就必须正确、合理。无论是系统购买还是自我开发,抑或是其他途径来建设教育资源库,都必须在事前做好详细的可行性论证,系统规划,方能使整项工作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3.技术力量要强大

众所周知,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无疑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工程。这里面涉及到信息技术、电学、力学、建筑学等多项技术,任何一项技术出现问题,都必须尽快解决。因此,作为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部门,必须配备较为强大的技术力量。同时,这些技术力量要注意及时更新、补充,要引导这些教师加强自我学习、促进自我成长,唯有这样,才能跟上技术的飞速发展,才能保证教育资源库建、管、用的高效稳定。

三、边建边用,持续发展促进教师学用结合

1.培训引导,提高师生应用技能

教育资源库的应用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来说,肯定具有一定的技术。因此,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做好培训引导工作,从理论上、从技术上引导师生认识资源库,认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掌握其积累、管理、操作的各项技能,从而保证灵活运用。

2.日常应用,服务课上课下第一线

教育资源,重在应用,除了在重要活动中应用,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用。有了必要的硬件基础,配合合适的软件平台,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方面积极主动应用资源库。如多媒体技术在日常课堂中的应用,学生学习平台在课后的应用等。

3.融入科研,提升教师应用理论水平

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样,在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与科研相结合。比如:课题研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实行,一个课题研究结束后,基于网络平台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无疑是一笔很好的教育资源。

4.服务学生,资源宝库师生共享

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范文5

会上,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旭强对ERM教育资源管理系统(EducationalResourcesManagement)理念进行主题演讲,教育界、企业界人士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发展纷纷发表看法和意见。他们认为,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要素,而教育资源管理(ERM)从这一关键问题出发,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背景]教育信息化“瓶颈”

“头疼+委屈”……记者走访过许多校长,他们谈起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就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我真是头疼,”有位校长告诉记者:“我们投入了十万、百万元建起的校园网根本用不起来。”为什么?可用的教育资源太少。“花几万块钱买来的教育资源产品不大能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已建立起的校园信息平台,有相当比例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切实可用的资源,缺乏教育资源管理的概念。

针对此问题,清华同方思科提出了“ERM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理念。在此次研讨会上,有关专家结合“ERM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理念,分析了目前资源“瓶颈”的主要表现:一是资源库的整合问题。目前的教育应用软件往往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造成了操作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ERM则通过一个资源系统管理平台整合了教学需要的全部资源;二是资源的可用性不高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厂商仍将眼光放在“收集更多资源”上,将数据容量大作为卖点,资源内容与教学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造成资源的可用性不强。ERM从教学的整体需求出发,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点,提供适合实际应用的资源;三是资源的更新问题。由于目前的教育应用软件采用固化的方式,当教学大纲和教材改变时,原有的资源库结构会变得不适用。ERM新增了开放式的资源库结构动态调整设置的功能,可以随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变而随时调整。

ERM:四位一体全面整合

“教育厂商的责任,是让教师、学生用上符合他们需要的、切实可用的教育资源。”清华同方思科公司在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突破现有教育信息化“瓶颈”提出了创新性的ERM理念。

ERM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EducationalResourcesManagement)的英文缩写,与以往的教育资源库产品不同的是,它不再是简单的资源罗列与堆积,而是通过对教育资源产生、教育资源分享、教育资源使用、教育资源评价的动态循环管理,对原始数据(如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半成品(如课件)、成品(如教案)等形式的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了校内资源管理、区域网络管理、Web资源管理、教师评估管理和资源共建共享管理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功能。

孙旭强认为,在技术日益成熟的环境下,信息化对教育的意义将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上。因此,厂商不应该寄希望于一项新技术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ERM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综合考虑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从教学资源的挖掘、整合、管理、分析、应用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从核心意义上讲,ERM不是某种单独的创新技术,而是将众多教育信息化先进技术和经验组进行系统整合的全新方法论和理念,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教育应用软件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问题,从而全面突破传统教育软件的应用范围、使用效果和实用价值,实现提升教育信息化价值的最终目标。

专家认为,ERM系统在解决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一系列难题上进行了可喜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清华同方思科教育资源管理系统(TF-ERM)采用了国家最新的《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将学校中电子文档方式的优秀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全面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并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实现资源的增值。同时,它还具有电子评估功能,校长及教育系统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电子货币等多种评估方式,浏览和评估学校、教师的教案,了解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评比的方式不断激励教师的信息化应用程度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ERM的资源共建共享功能,则让学校将最优秀的教育成果掌握在学校而不是教师个人手中,通过教师们的教案和课件的不断积累,使学校的资源库实现资源的持续进化,最终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资源库。此外,学校还能通过网络下载等方式,将ERM推出的由众多教育专家提供的最新教师培训资料加入到资源库中,节省以往花在教师培训上的大量人力和资金成本。

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中,教师是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主体,他们最希望的是通过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的效率。ERM可以让教师利用教案模板、媒体处理工具、课件制作工具高效地生成所需教案和课件,全面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浏览器(B/S)的方式,在校园信息平台上进行资源的储存归类,实现知识教育价值链的全面增值。不仅如此,ERM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整合平台,还具备了共建共享机制,教师可以随时加入最新的教育资源,不但满足新的教学需求,同时,也激励了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平台的积极性。

学生是信息化教学的最终受益者,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是最重要的。ERM的应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通过ERM系统建构的信息交流平台,不仅让教师使用,通过分级权限的设定,学生也能够进入,这使得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从过去的课堂时间延展到了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网站随时下载教案和教学辅助资源(如课外资料、图书等),并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大大提高了基础教育的互动性,实现了由教向学的转化。此外,ERM系统所构建的情景式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使教师可以轻松制作出含有翔实的辅助资料、图片、动画的电子教案,为学生提供情景式的多媒体电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是从系统角度出发,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考虑到了教育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学校贴心定制了各种简便实用的功能,ERM才能被称作“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全”的教育资源管理软件。

在ERM的系统理念指导下,清华同方思科教育资源管理系统(TF-ERM)通过四位一体的方式,将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教育应用工具、教育动态升级服务四大特色功能进行整合,全面突破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瓶颈”。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教育资源的管理功能,通过以一个统一管理平台为核心的方式,对学校的各类资源和课件进行优化、整合,改善了以往教育应用软件从单一学科、单一功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造成资源管理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同时,由于对教师的备课也采取了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极大地促进教师对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为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普及开辟了道路。

与会专家呼吁,开发教育资源软件,不应该追求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的形式,不应该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翻版,而应该尽可能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资源,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达到最恰当和最优化,要让教师和学生真正能用得起来。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软件厂商的参与,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ERM这样的标准和理念的出台。基于ERM理念而推出的清华同方思科教育资源管理系统(TF-ERM),是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并将有助于教育信息化“瓶颈”的突破。

[案例]ERM:变革传统教育模式

引入ERM理念,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学校教学与管理中,对传统教育模式起到了变革性的推动作用,受益匪浅。

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化,构建起交流平台,全面提高了基础教育的互动性。大兴黄村二中建成了千兆主干的校园网和自己的门户网站,却一直愁于网上没有可用的内容。采用清华同方思科公司的TF-ERM后,校园网的内容丰富起来,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平台也建了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过建立教学评估和教师培训机制,全面提高了教师应用的积极性。北京石景山实验小学虽然教学水平很高,但也存在着教育资源应用程度低的问题。采用TF-ERM,学校开展了电子教案的评比,通过教师实际应用,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高效实用的教学应用工具,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大幅提高。教师们需要一个丰富可用的资源库,更需要有使用简单、快捷的工具,以快速获得各类学科的教育资源,再灵活、创新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科研中。北京通州后南仓小学的教师以往在信息化应用中最头痛的就是没有便利的工具,在使用了TF-ERM后,通过教案模板和各种媒体处理工具,制作教案的效率全面提高。

通过共建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持续进化。北京房山霞云岭中学由于校长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强的意识,已经积累了200G的学校自有资源,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库软件进行管理,只好以目录的方式存储。通过TF-ERM,不但将以往的资源整合起来,资源管理和共享也变得轻松了。

为了使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拥有“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全”的优秀基础教育资源库,清华同方思科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清华同方思科基础教育资源应用普及大行动”。通过让利的方式,让新一代教育资源管理系统———TF-ERM的价格定位在绝大多数中小学都能接受的位置,为中小学提供了“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全”的教育资源管理软件。在此基础上,清华同方思科将同全国各地上百家合作伙伴一道,通过“百城教育资源应用巡展”、“千所资源应用示范校”、“万所学校教育资源库大试用”的活动掀起一场应用教育资源库的热潮。

ERM引起关注王晓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ERM是企业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值得肯定。ERM重视标准,注重评估,对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得比较透彻。

费龙(中央电教馆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关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教育资源的应用和管理,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模板,给需求各不相同的教师提供借鉴。ERM关注用户的价值,抓住了资源应用与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张虹波(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ERM通过四位一体的方式,将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教育应用工具、教育动态升级服务四大特色功能进行整合,对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瓶颈”问题有所突破。

亓效军(北京市海淀区电教馆):真正好的教育软件能够体现四句话:“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素质融进来,让学生视野宽起来,把教与学的负担减下来。”

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86-02

引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教育公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

目前我国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要实现“人人上好学”的目标尚有艰巨挑战。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困扰教育界整体平衡发展的最大难题,城乡教育差距凸显更是亟待解决的,这首先表现在城乡学生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校舍、图书等硬件条件之外,关键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加大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

为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教育部门正通过鼓励优秀教师下乡、加大农村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力图改善,但现阶段不可能派驻很多优秀教师到农村授课(很多农村地区的优秀教师反而在向城市集中),通过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短期内也有难度、尤其是对于英语、语文等语言类课程和音乐等艺术类课程。而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工具提升教学质量是现阶段可行性高,见效快的有效途径。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和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2012年初,我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同年10月,为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又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从“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七个重点工作方向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署。

在此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熊才平(2008)进行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研究,黄萍萍(2010)进行了以信息技术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的优势研究,黄新春(2011)进行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研究,赵雪峰(2011)进行了城乡联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研究,胡小勇(2011)进行了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区域性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刘志耀(2012)提出了从构建优质课程资源信息库、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信息库和效能“增值”评价信息库三方面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加速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研究与进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支持环境的实际,本研究致力于借助信息技术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提供新方法、新途径,为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共享问题提供对策与建议,从而促进河南省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发展。

一、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

1 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为教育权利的平等与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权利的平等不仅表现在教育机会的平等上,也需要教育机会平等来保障。不仅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平等,在教育系统中受到平等的对待,保证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有大致相当的学业成绩,也要保证他们受教育后有相似的成就前景。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公平,都需要教育资源来保障,因此,教育公平是“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作为保障的教育资源分配平等(包括补偿弱势群体的垂直平等)+教育成就(包括过程中与教育结束后的结果与影响)”的大致平等。而教育资源的分配平等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学生入学前的学校基础建设、教师投入、各种名目的教育经费投入等,到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维持教育行为的各种资源保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一般应该对同样的人以相同对待(水平公平),给予不同的人不同的对待(主要指的是对弱势群体的特别补偿,即体现的是垂直公平)。而权利及机会的平等都需要公平的资源分配作为保障。

2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

根据文献调查,在国内外教育公平的问题的研究中,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从宏观角度上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国家教育立法、国家教育财政投入、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与措施等方面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而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全面介入教育领域,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享和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成为可能。

为确保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最根本的策略在于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和合理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由于信息技术具备“知识传播快、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优势,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克服时空上的障碍,使优质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人所共享,使这些地区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理论上讲,这是最理想、最现实的实现均衡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新途径。

二、以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研究

教育机会公平理论要求受教育者不但应有相同的机会入学,而且也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教育。数字教育信息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体积小、信息多元、有声有色、检索方便、高度共享等特点,和传统的纸质教育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信息技术使信息资源在载体形式、传播方式、信息内容、分布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都为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可以以县市为单位,集中资金建立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而本地区各级基础教育学校不再单独组建本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避免重复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应实行分类管理,可以主要分为三大类型:素材类课程资源建设、结构型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以提高教育信息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促进不同资源库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教育信息资源库不仅仅应为教学提供辅的服务,它还应是教学改革的重心。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优质教育资源的动态平衡发展,将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促进各学科改革的深入开展,并推动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

三、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研究

1 利用Moodle平台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共享

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它其实就是一个E-learning课程管理平台,它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网站管理员、课程管理员、教师、学生等)管理、课程管理(选择课程、课程组织、选择教师等)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课件、作业、讨论、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

目前,已有很多省市在尝试借助Moodle平台分享优质教育师资资源。比较成功的例子有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初,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和他的研究生们一起建立了“东行记”Moodle网络课程,在研究生课程中利用Moodle促进教学。

2 利用教育Blog促进城乡教师交流

教育Blog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类博客,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产物。教育Blog源于教师对自身工作、生活等方面思考后的记录,并以日志形式呈现出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Blog附带的功能也不断完善。目前最常见的模式主要包括:目录分类;文档、图片、视频上传;随时信息;访问者评论(可具名,也可匿名)。城乡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原创或收集的文本资源以日志的形式保存在Blog空间中,电可将图片、照片、视音频资料、教学案例、教学PPT等有价值的资源上传。Blog独特的分类方式及给予用户的分类权限,能使其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组织性,所以,教育Blog是一个极好的教育信息资源存储和共享空间。

教育Blog对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主要起的作用是让两地教师从彼此的Blog中汲取精华,感受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借此改善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师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