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复议申请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拆迁复议申请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拆迁复议申请书范文1

二00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徐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纠纷裁决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公正、及时地处理城市房屋拆迁纠纷,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江苏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徐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纠纷裁决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以下称“拆迁纠纷”),是指领取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在拆迁许可的期限内经协商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而发生的纠纷。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拆迁纠纷裁决的受理范围:(一)房地产权属有争议的;(二)依法被查封的房地产;(三)设有抵押权的房地产;(四)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属于受理范围的其他房地产纠纷。

第四条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拆迁纠纷的裁决机关(以下称“裁决机关”);被拆迁人是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五条 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以下称“拆迁办”)受裁决机关的委托,具体办理拆迁纠纷案件的裁决事项。

第六条 拆迁纠纷裁决实行一次终裁制度。

裁决机关审理房屋拆迁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

第七条 当事人申请裁决的,应当在拆迁许可证(或拆迁公告)规定的拆迁期限或延期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裁决机关提出申请,并按被申请人人数递交申请书副本。

第八条 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裁决请求事项;(三)申请裁决的事实、理由、依据;(四)证据和证据来源。

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签名,申请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加盖单位印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名。

申请人提交申请书时,应当将裁决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证明材料作为附件一并提交。

第九条 拆迁人申请裁决的,应当提供下列资料:(一)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二)被拆除房屋的权属证明、房屋平面图以及作价评估清单等相关资料;(三)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租赁人的补偿安置方案;(四)谈话笔录、会议记录;(五)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六)裁决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条 被拆迁人申请裁决的,应当提供下列资料:(一)房屋所有权证(包括共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或者房屋租赁合同;(二)户口簿、身份证;(三)住宅改为非住宅的批准文件及相关证照;(四)裁决机关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凡是提供的证据和资料是复印件、影印件的,均需向裁决机关提供原件核对。

第十一条 当事人委托人参加裁决活动的,应当向裁决机关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委托人权限变更或者解除委托的,应当书面通知裁决机关。

第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有三人以上,裁决的事实和理由是共同的,可以推举一至二名代表参加裁决活动。

第十三条 裁决机关自收到裁决申请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符合受理条件的,将申请书副本和答辩通知书送达被申请人。

第十四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和答辩通知书之日起7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

被申请人逾期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案件的裁决。

第十五条 拆迁纠纷案件应当开庭审理。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裁决机关可以根据裁决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裁决应当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公开的除外。

第十六条 裁决机关审理拆迁纠纷案件,由三名裁决员组成裁决庭,其中一人为首席裁决员;简单的拆迁纠纷案件,可以由一名裁决员独任审理。

裁决庭的组成人员由裁决机关负责人指定。

第十七条 裁决机关应当于开庭前3日内将裁决庭的组成人员、开庭时间、地点等书面通知当事人及其人。

第十八条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裁决庭许可中途退庭的,视为撤回裁决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裁决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第十九条 裁决机关有权要求当事人限期提供或者补充证据,当事人不提供的,视为没有该项证据。

必要时,裁决机关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第二十条 裁决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城市房屋拆迁纠纷案件中所涉及的国家、单位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二十一条 裁决机关在裁决作出之前,发现不属于受理范围或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应当终止裁决。

第二十二条 作出裁决前,裁决庭应当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由当事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第二十三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被拆迁人又没有选择拆迁补偿安置方式的,裁决机关应当书面通知被拆迁人在规定的期限内选择。被拆迁人逾期不选择的,由裁决机关决定补偿安置方式。

第二十四条 裁决机关设立拆迁纠纷裁决委员会,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主任由裁决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由裁决机关的有关负责人担任。

裁决委员会组成人员应为单数。

裁决委员会讨论决定拆迁纠纷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二十五条 裁决庭应当自裁决申请受理之日起25日内,提出裁决意见,由拆迁办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裁决机关负责人审批。

重大、复杂的拆迁纠纷案件,可以提交裁决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二十六条 裁决机关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应当作出裁决,裁决书应载明下列事项:(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二)裁决请求;(三)争议事实;(四)裁决机关认定的事实以及裁决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五)裁决结果;(六)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七)裁决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

裁决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裁决书与调解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当事人不履行的,裁决机关依法责令其履行,并可依法由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裁决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第二十八条 裁决机关对发生效力的裁决,发现确有错误、需要重新裁决的,由裁决委员会讨论决定,重新作出裁决。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裁决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裁决机关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干扰裁决活动,阻碍裁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提供虚假情况的;

    (三)对裁决工作人员、裁决参加人、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三十条 裁决工作人员在裁决活动中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敲诈勒索、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申请拆迁纠纷裁决的当事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交纳裁决费用。

裁决费用标准由市价格管理部门核准。

第三十二条 市裁决机关可以依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裁决程序。

县(市)、贾汪区拆迁纠纷的裁决,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拆迁复议申请书范文2

第二条  凡在本市绕城高速公路以外集体土地上,因村镇住宅、公共公益设施、乡镇企业建设等需要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村镇房屋拆迁必须符合村镇规划,有利于村镇改造和开发建设。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村镇房屋拆迁的主管部门,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镇房屋拆迁的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拆迁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  村镇房屋拆迁实行许可证制度。

拆迁人办理《村镇房屋拆迁许可证》必须向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房屋拆迁申请书和拆迁方案;

(二)按计划管理的建设项目规划、用地批准文件。

经审查,对符合拆迁条件的拆迁人核发《村镇房屋拆迁许可证》。

第六条  《村镇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在拆迁地段公布拆迁人、被拆迁人、拆迁范围、搬迁和拆迁期限。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拆迁期限内停止办理房地产交易和其他产权变更手续,并通知有关部门停止办理户口迁入、核发营业执照和房地产抵押登记等手续。

第七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必须签订房屋拆迁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应包括:拆迁标的物、拆迁范围、补偿形式、补偿金额、安置地点、安置房屋面积、拆迁期限、过渡方式和期限、违约责任等。 拆迁当事人双方由于争议不能签订拆迁协议的,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协调,协调不成的,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决定。

第八条  拆迁人拆迁房屋必须按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范围和期限进行,被拆迁人必须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搬迁。搬迁的期限为30至45天。

第九条  拆迁人拆迁房屋必须按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

其补偿的条件为:

(一)建设规划审批件;

(二)土地使用证明;

(三)房屋产权产籍证明。

房屋拆迁补偿实行作价补偿或产权调换形式。作价补偿的金额,按拆除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计算;产权调换的面积,按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居住用房,按原有套型就近上靠标准房屋套型。产权调换的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按新建房屋的成本价格与被拆除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差价;产权调换的建筑面积超过原建筑面积或不足原建筑面积的差额部分,按新调换房屋的当地市场价格计算。

拆除违建房屋、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未经批准的附属建筑物和构筑物、无产籍房屋不予补偿。

第十条  拆迁人应对因拆迁造成的农作物、果树、集资联建的公共设施、温室、机井、永久性储藏窖等附属物的损失给予补偿。补偿标准由区、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十一条  被拆迁人自行安排拆迁过渡用房的,由拆迁人发给搬家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补助费标准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报区、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房屋拆迁一次性安置被拆迁人用房的,不付给被拆迁人临时安置补助费,只发给搬家补助费。

第十二条  房屋拆迁给企业和个体业户造成损失的,按以下规定给予补偿:

(一)由于拆迁造成设备无法恢复使用的,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计算补偿费用;

(二)易地迁建的,给被拆迁人建设用地补偿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三)原地回迁安置的,电力补偿按原有用电指标予以恢复;易地迁建的,按原用电指标及拆迁时的配、供电贴费给予补偿;

(四)设备搬迁的,按当地货物运输价格和设备安装价格计算补偿费用;

(五)因拆迁停工的,按规定给予在册职工拆迁期限内的误工补偿费,给予离退休人员法定补偿。

第十三条  拆迁人必须优先建设安置用房,保证被拆迁人按期回迁。回迁安置期限从乡(镇)政府公布拆迁之日起计算不超过一年零六个月,因特殊情况需要超期的,由区、县(市)政府批准,但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拆迁人安置被拆迁人的居住用房的建设必须执行国家和地方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住宅室内平面功能设计必须经过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四条  被拆迁人房屋的安置地点,应根据村镇规划及建设项目的性质确定。原有建筑和新建项目使用性质相同的,应就地就近予以安置;原有建筑和新建项目使用性质不同的,可以易地安置。

第十五条  拆迁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下列行为,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村镇房屋拆迁许可证》及未按《村镇房屋拆迁许可证》规定拆迁的,责令其停止拆迁,补办拆迁手续并按照拆除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0元至40元处以罚款。罚款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二)擅自降低补偿、安置标准,扩大或者缩小补偿、安置范围的,责令其按规定执行,并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

(三)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回迁安置期限的,处以1万元至3万元罚款。

第十六条  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搬迁的,由区、县(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拆迁复议申请书范文3

一是《行政许可法》对依法行政已作出了具体规定,

二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提出了更严、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三是北京等地已经制定了省级征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杭州、宁波也有两个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的经验,可以吸收,工作中的教训,可以吸取。作为个人想法,制定了省级征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可以有粗有细。细,是指应当全省统一的事项,应当有具体规定,如: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拆迁人、被拆迁人的权利和义务;拆迁补偿的范围(哪些应当补偿、哪些不可以补偿);安置的方式(宅基地安置、住房安置、货币安置);安置人口计算(哪些计入安置人口、哪些不计入安置人口);拆迁服务工作的原则;拆迁争议的受理范围、调处原则和程序、要求;法律责任等。粗,是鉴于全省各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一的实际,对一些事项在省作出控制性规定的同时,允许各市、县根据本地实际作出具体规定,如:拆迁补偿价格,由省规定价格下限,允许各市、县提高;宅基地安置面积,不得超过省规定的农村私人建房标准,要求各市、县从严;住房安置面积,允许各市、县在省定下限以上具体细化;确定动迁与评估相分离,房屋拆迁价格评估工作向社会开放的原则,要求各市、县作出具体规定,等等。

以上个人意见,并附《浙江省征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草稿),供领导参考。浙江省征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草稿)第一章总则(1-6条)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征地房屋拆迁行为,保障城市和乡(镇)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本省范围内,因城市和乡(镇)村建设需要征收、征用、使用、整理、整治集体所有土地涉及房屋及附属物拆迁的(以下简称征地房屋拆迁),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主管部门)市、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简称征地拆迁主管部门)主管本级行政区域内的征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市辖各区人民政府征地拆迁管理部门在征地房屋拆迁管理中的工作职责,由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四条(相关部门及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征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计划、建设、规划、房管、农业、公安、司法、工商行政、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配合、支持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做好拆迁管理工作。计划、规划部门在审核建设用地的计划立项、规划定点时,对拆迁范围内的住宅用地和确需搬迁的企业用地以及乡(镇)村市政公用设施、公益事业设施建设用地,应按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的要求,同时统筹安排。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委员会,应当配合征地房屋拆迁工作。征地房屋拆迁必须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第五条(拆迁当事人)本条例所称拆迁当事人的含义如下:

(一)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

(二)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合法所有权人。拆迁私有住宅用房,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合法所有权人及其家庭中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得到安置措施的成员。合法所有权人以被拆迁房屋有效权属权源文件记载为准。第六条(基本要求)征地房屋拆迁,拆迁人必须按本条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并按本条例的规定向被拆迁人提供安置措施。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建设需要,如实提供被拆迁房屋的有效权属权源文件等资料,配合现场查勘、评估等工作,并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搬迁交房。被拆迁人服从建设需要,在搬迁期限内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搬迁交房的,可给予奖励。奖励费由拆迁人在拆迁资金中列支。

第二章拆迁管理(7-16条)第七条(冻结)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用地申请,核定建设用地范围后,应依法征地拆迁冻结通告。征地拆迁冻结通告应当在拆迁所在地张贴,或者在报刊上刊登。征地拆迁冻结通告公布后,冻结范围内的单位、个人不得改变农业结构改种其他作物,不得新建、扩建、改建、装修房屋,不得改变房屋和土地的用途,不得买卖、赠与、交换、租赁、抵押房屋。违反本款规定进行的活动属无效行为,不作为增加拆迁补偿和安置的依据。各职能部门应当停止办理冻结范围内的前述审批手续。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应将征地拆迁冻结通告送达有关部门。冻结范围内的住户在征地拆迁冻结通告公布后迁入户口或者分户的,不作为增加拆迁补偿和安置的依据,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建设用地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后6个月内不申请征地房屋拆迁许可证(以下简称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征地拆迁冻结通告自行失效,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应以公告或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恢复办理停止事项的审批手续。第八条(申请)因征地需要拆迁房屋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取得征地拆迁主管部门核发的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具体拆迁行为。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应提供下述资料:

(一)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计划批文;

(二)用地规划文件及用地规划图;(三)用地批准文件或用地批准表达文件;

(四)房屋拆迁动迁服务委托协议、房屋拆迁价格评估委托协议;

(五)拆迁方案;

(六)建设用地勘测定界资料;

(七)征地拆迁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拆迁方案应载明下述内容:

(一)房屋拆迁的地点和四至范围;

(二)拆迁补偿的政策依据;

(三)拆迁安置的方式、地点、面积、期限和政策依据;

(四)搬家补贴费和临时过渡费的标准和政策依据;

(五)搬迁期限和过渡期限;

(六)拆迁实施步骤;

(七)征地拆迁主管部门要求载明的其他内容。用地批准是指农用地转用和征地经有权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整理、整治集体所有土地,是指整理、整治用地批准。第九条(发证及条件)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审查申请资料符合第八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条件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第十条(拆迁公告及诉权)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在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5日内征地房屋拆迁公告(以下简称房屋拆迁公告)。

房屋拆迁公告必须载明下述内容:

(一)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机关名称和许可证编号;

(二)拆迁人的名称和建设项目名称;

(三)拆迁范围;

(四)搬迁期限和过渡期限;

(五)登记事项;

拆迁复议申请书范文4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青岛市城市规划区和各县级市、崂山区城市规划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国有土地上,因建设需要拆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青岛市房产管理局是市人民政府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

青岛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负责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五区内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管理工作。

各县级市(包括崂山区、黄岛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房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房屋拆迁行政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领导。

城建、规划、土地、公安、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协同房屋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作好工作,保证房屋拆迁工作的进行。

第五条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有利于城市旧区改建。

第六条  本规定所称拆迁当事人包括拆迁人和被拆迁人。

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

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合法所有人(以下简称为被拆迁所有人)和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合法使用人(以下简称为被拆迁使用人)。

第七条  拆迁人应依照本规定给被拆迁人以补偿、安置。

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二章  拆迁管理一般规定

第八条  城市房屋拆迁必须由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实施。从事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人员须经业务培训取得岗位合格证书。

房屋拆迁资格证书和岗位合格证书,由青岛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九条  市或县级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拆迁建设项目,由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实施拆迁。其它拆迁建设项目,拆迁人应委托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实施拆迁。委托拆迁的双方应订立拆迁委托合同。

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拆迁人应交付委托拆迁费和拆迁管理费。

第十条  城市房屋拆迁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抄录核实户口和办理房屋估价;

(二)制定拆迁计划和拆迁安置补偿方案;

(三)核发拆迁许可证,拆迁通告;

(四)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

(五)搬迁腾地,拆除旧房;

(六)安置房屋定位;

(七)办理安置房屋产权登记或承租手续,房屋交付使用。

第十一条  拆迁人凭建设工程定点通知书,提请拆迁行政管理部门通知公安部门暂停办理拆迁范围内户口迁入和分户手续,并抄录核实常住户口。拆迁范围内的户口抄录核实后,即应恢复办理户口迁入和分户手续。

拆迁人应在通知抄录核实户口之日起二十四个月内申领拆迁许可证。逾期应重新办理抄录核实户口手续。

第十二条  拆迁人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可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核查被拆迁房屋的产权归属、使用性质及承租情况,并办理房屋估价手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如实提供情况。

拆迁涉及土地使用权属变更的,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拆迁人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提请拆迁行政管理部门通知房屋所有人、出租人和有关部门停止拆迁范围内的房屋新建、翻建、扩建、改建、大修、装修,停办拆迁范围内的房产交易、房屋互换手续和临时建筑的延期手续,不得改变房屋的使用性质。

第十三条  拆迁人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施工图纸、拆迁计划、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向拆迁行政管理部门领取拆迁许可证。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应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定拆迁计划和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对于符合规定的,发给拆迁许可证。

未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批准开工。

第十四条  拆迁计划应包括拆迁范围、方式,搬迁、回迁时限,工程开工、竣工时间。

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拆迁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状况(房屋使用性质、产权归属、面积等);

(二)被拆迁人情况;

(三)临时过渡方式及其具体措施;

(四)安置意见;

(五)拆迁补偿形式;

(六)作价补偿数额;

(七)调换产权房屋地点;

(八)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第十五条  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发放拆迁许可证之日起五日内拆迁通告,公布拆迁人、拆迁范围,工程期限和搬迁腾地时限等。

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和拆迁人应及时做好宣传、动员、解释工作。

第十六条  在拆迁通告规定的期限内,拆迁当事人应按本规定就拆迁安置、补偿等问题签订协议。

拆迁安置协议书应载明安置方式、安置地点、房屋的户室型或间数、面积数量、临时过渡方法、搬迁和回迁期限、违约责任等。

拆迁补偿协议应明确补偿形式、作价补偿数额或调换产权房屋地点、拆房腾地期限、违约责任等。

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签订后,确需变更设计,对被拆迁人安置有影响的,应按规定办理手续,重新签订协议。

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签订后,拆迁人应将协议书副本送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备查。

第十七条  拆迁当事人在通告规定期限内达不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由拆迁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由拆迁行政管理部门裁决。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如拆迁人已给被拆迁人作了安置或提供了周转房的,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在拆迁通告规定的或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裁决作出的拆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搬迁的,拆迁行政管理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责令限期搬迁的决定,逾期仍不搬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  拆迁人实施拆迁不得擅自改变批准的拆迁范围和期限。

拆迁通告后,拆迁人又停止拆迁建设的,由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恢复原状或限期恢复拆迁建设;给被拆迁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予补偿。

第十九条  法律、法规对拆迁军事设施、教堂寺庙、文物古迹等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拆迁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各项拆迁活动进行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一条  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制度,加强对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三章  拆迁安置

第二十二条  被拆迁使用人是指具备下列条件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一)在拆迁范围内使用一间或一间以上合法房屋的;

(二)具有可以证实该房屋为合法使用的房屋所有权证或租赁合同等证明的;

(三)具有同该房屋的使用性质和座落地址相一致的居民常住户口簿、营业执照或正式办公地证明的。

第二十三条  拆迁人应按本章规定对被拆迁使用人给予房屋安置。一次性安置有困难的,可先作临时安置。

临时建筑和非法建筑的面积不作为被拆迁使用人的房屋面积。

第二十四条  对被拆迁使用人的安置房屋,根据建设工程的总体性质和规划的要求可就地或易地安置。

第二十五条  对被拆迁使用人的住宅房屋就地安置的,按原使用面积安置,对住房确实困难的,可按如下标准安置:

(一)三人户以下(含三人户)的,按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十平方米且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六平方米安置。

(二)四人户以上(含四人户)的,按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八点五平方米且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五点五平方米安置。

从区位好的地段迁入区位差的地段安置的,可按当地上年度平均住房水平酌情增加面积,或给予资金补助,但人均增加的面积最多不得超过当地上年度人均住房水平的百分之二十五。

在区位相当的地段安置的,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安置。

第二十六条  对被拆迁使用人的非住宅房屋按原建筑面积安置。

被拆迁使用人要求增加面积的,须经拆迁人同意,所增加的建筑面积按商品房价格缴费。按商品房价格缴费增加的面积,必须具备单独使用条件,其房屋产权归缴款人所有,否则不予增加面积。

兼用的房屋只按一种用途安置。

第二十七条  经人民法院裁判迁让的房屋,迁让期未满或迁让期已满中止执行的,按原使用面积安置,由现使用者住用,被拆迁所有人要求保留产权的,可以参照本规定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被拆迁使用人的拆迁安置人口应以抄录核实的常住户口为准;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作为拆迁安置人口:

(一)原有常住户口,已应征入伍的现役士兵;

(二)在拆迁协议签订前,由部队退役、复员、转业的人员;

(三)按规定户口报在单位的船员;

(四)户口由拆迁地迁入托儿所、幼儿园或盲聋哑学校的儿童;

(五)户口由拆迁地迁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六)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前出生的孩子且其母亲为拆迁安置人口的;

(七)按国家规定户口迁入医疗单位的病人;

(八)原有常住户口的劳教和劳改人员。

在拆迁范围内虽有常住户口,但在当地城市规划区内另有住房的,原则上不计入拆迁安置人口。

第二十九条  拆除生产、营业用房,拆迁人付给被拆迁使用人搬家补助费作为设备搬迁的补助。

拆除生产、营业用房造成被拆迁使用人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付给被拆迁使用人临时安置补助费。在规定的过渡期限内的临时安置补助费以被拆迁使用人在拆迁范围内依法登记的从业人数,按上年度当地职工月人均基本工资额逐月计算,一次性付给;超过规定过渡期限的临时安置补助费,按原标准增加百分之五十,逐月计发。

被拆迁使用人停产、停业减少的利润收入,不予补助。

第三十条  拆除住宅房屋,拆迁人应在被拆迁使用人搬迁时付给搬家补助费;被拆迁使用人自行过渡的,一并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

超过规定过渡期限的临时安置补助费,拆迁人应按原标准增加百分之五十,逐月计发。

住宅房屋的被拆迁使用人及其共同居住人搬迁时,凭拆迁人出具的证明,由所在单位给公假两天。

第三十一条  住宅房屋的被拆迁使用人原则上自行过渡。自行过渡确有困难的,拆迁人原则上按人均使用面积四平方米提供周转房。被拆迁使用人使用周转房应按月缴纳水、电费。

被拆迁使用人在新建房屋交付使用时,应腾退周转房。

第三十二条  用新建住宅楼安置被拆迁使用人的,应合理搭配楼座,按单元立体切块安置。

对被拆迁使用人住宅房屋的安置,参照其原房屋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合理安排楼层。

第三十三条  被拆迁使用人凭房屋承租证明或房屋所有权证迁入新房屋。有关部门应及时办理居民户口迁移、粮食和燃料供应、共同居住人转学和就学等手续。

第四章  拆迁补偿

第三十四条  被拆迁所有人包括公有房屋的管理人、私有房屋的所有人和对房屋实行职权代管的房产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五条  拆迁人应按本章规定给被拆迁所有人以补偿。

拆除违法建筑或超过批准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被拆迁所有人在拆迁通告限定的时间内不拆除前列建筑的,由拆迁人报请拆迁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拆除,以料抵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已决定限期拆除的建筑,拆迁时一并拆除,不再另行补偿和安置。

第三十六条  拆迁补偿实行产权调换、作价补偿或者产权调换与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

第三十七条  被拆迁所有人要求对被拆除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作价补偿的,拆迁人应报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市房屋拆迁估价标准评估拆迁房屋补偿费,并一次性付给被拆迁所有人。

第三十八条  被拆迁所有人对自住私有房屋要求保留产权的,用安置房屋同被拆除房屋实行产权调换。安置房屋与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用安置房屋按住宅工程标准价计算的价款同被拆除房屋评估的价款两相找差;超出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住宅工程综合造价结算价款。

被拆迁所有人对出租私有住宅房屋要求保留产权的,用安置被拆迁使用人的房屋同被拆除房屋实行产权调换。安置房屋与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用安置房屋按住宅工程标准价计算的价款同被拆除房屋评估的价款两相找差;超出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部分,按商品房价格结算价款。新房屋安置被拆迁使用人,租赁关系继续保持。

第三十九条  拆除私有非住宅房屋,被拆迁所有人要求保留产权的,用安置被拆迁使用人的房屋同被拆除的房屋实行产权调换。安置房屋与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用安置房屋按非住宅工程标准价计算的价款同被拆除房屋评估的价款两相找差;超出原建筑面积部分,按商品房价格结算。

第四十条  拆除公有住宅房屋,拆迁人可用安置被拆迁使用人的房屋作为产权调换;拆除公有非住宅房屋按原建筑面积调换产权,或按重置价格予以作价补偿。

第四十一条  被拆迁所有人凭房屋所有权证办理拆迁补偿事宜。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应分别将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收回注销。

第四十二条  拆除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依职权代管的房屋,由拆迁人按本规定给予补偿;产权调换的房屋或作价补偿的价款,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代管。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

拆除所有人下落不明又无合法人的房屋,可比照拆除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依职权代管房屋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  确定拆除的房屋存有产权纠纷的,由当事人自行解决。在拆迁通告限定的时间内未解决的,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可作出处理决定将房屋拆迁补偿提存公证机关,旧房先行拆除。待纠纷解决后,由依法取得所有权者到公证机关按规定领取拆迁补偿。

对于被拆迁所有人拒绝办理拆迁补偿的,拆迁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作出决定,将拆迁补偿提存公证机关并拆除旧房。

第四十四条  拆除公共设施,拆迁人应当按照其原性能、原规模予以重建,或者按照重置价格予以补偿。

对拆迁范围内的园林、绿地、树木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罚  则

第四十五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拆迁的处理,并可处以一千元至五千元的罚款:

(一)未取得拆迁许可证,擅自拆迁的;

(二)拆迁人擅自改变拆迁范围和期限的;

(三)拆迁人委托未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实施拆迁的;

(四)未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擅自接受委托实施拆迁的。

第四十六条  对接受委托实施拆迁的单位超越权限、侵犯拆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由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责令赔偿损失的处理,并可处以一千元至五千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青岛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房屋拆迁资格证书。

第四十七条  拆迁人擅自降低拆迁补偿、安置标准,扩大或缩小拆迁补偿、安置范围及有其他损害被拆迁人合法权益行为的,由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停止拆迁、履行义务的处理,并可处以一千元至五千元罚款。

第四十八条  拆迁人违反拆迁安置、补偿协议规定,无适当房屋安置被拆迁使用人或无适当房屋进行产权调换的,或者依据规定对被拆迁人应予以安置而拒不履行安置义务的,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可责令其就近购买商品房安置被拆迁使用人或与被拆迁所有人作产权调换。

第四十九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拆迁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搬迁的处理:

(一)在规定期限内拒不腾退周转房的;

(二)未办理规定手续,强行迁入新建房屋的。

第五十条  被拆迁人或有义务提供证据者,在被拆迁人原房屋状况和常住户口等方面弄虚作假的,由拆迁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因弄虚作假取得的安置房屋或扩大的安置面积应予追回或变更安置房;对个人并处以五十元至二百元的罚款;对单位并处以一千元至五千元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拆迁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处罚决定,应制作处理、处罚决定书,并送达当事人。

罚款收入上缴财政。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处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青岛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青岛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理、处罚决定书后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或诉讼期间不停止处理、处罚决定的执行。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理、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青岛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吊销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处理决定不服而申请复议的,应向青岛市人民政府提出。

第五十三条  拒绝、阻碍拆迁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有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拆迁公务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处罚。

第五十四条  与拆迁工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对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或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拆迁人应按规定公开城市房屋拆迁的有关情况,接受被拆迁人的监督。具体办法,由青岛市房产管理局制定,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五十六条  委托拆迁费、拆迁管理费、搬家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收取发放办法和标准及房屋拆迁估价标准,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十七条  对住房安置超过原使用面积的部分应收取超面积安置费,具体收费时间和办法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五十八条  建制镇和工矿区居民点的城市房屋拆迁,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青岛市房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拆迁复议申请书范文5

关键词:国家征收;补偿;宪法;程序

中图分类号:DF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160-02

经过2004年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我国宪法第10条和第13条对征收和征用加以区分,并将补偿正式写入宪法,充分显示出我国精神的巨大进步,已经初步形成了全面、多层次的国家征收补偿法律制度体系。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与国家征收补偿制度经过了长期历史检验的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国家征收补偿制度却显得捉襟见肘。

首先,宪法中一个完整的国家征收补偿制度要求具备“公民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出于公共利益目的可以对财产进行征收――对私有财产的合法征收必须以公正补偿为前提”这样一个三层逻辑结构。而我国宪法中的规定在此三个方面都有缺失:

1.将财产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写入宪法,直接反映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在宪法秩序中的关系。基于财产权条款本身固有的意义,其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对公民基本人权的保障,而非对社会现实财产秩序的描述,从其本质上讲应当位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章。

2.我国宪法虽然规定了政府享有出于公益目的的征收权,但却没有规定如何界定公共利益以及由谁来判断公共利益,结果就是使得“公共利益目的”沦为空谈,往往也造成了行政机关以公益为借口而侵犯公民权益事件的发生。

3.权利论法学的代表人物罗纳德・德沃金指出,法是一个包括规则和原则的整体,当规则不确定时,法律原则仍可以保证法的确定性。但我国分散的立法规定中有关国家征收补偿的原则条款极为混乱:“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由矿山建设单位给予合理的补偿”等等。

其次,目前在国家征收补偿制度中暴露出的困境其实都源于立法的不够一致,相关的征收补偿制度都散见在《土地管理法》、《草原法》、《城市房地产开发法》等规范性文件中。这些都导致了许多国家征收补偿领域的问题呈现空白的状态,更导致了在不同的规范性文件中法律概念内涵的不一致。

最后,国家征收补偿的程序设计不够统一和明确。在今天,程序已经成为“决定法治与恣意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国家征收补偿的程序设计应当处处体现在掌握征收补偿权的公权力主体行为的约束。

1.从行政法学理论上讲,当一个行政行为涉及到对行政相对人有所损益时应该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再做判断。但观察我国现行程序,每一个步骤都以征地机关为核心:用地单位自行制定征地计划;土地管理部门仅凭用地单位的申请书审查批准征地计划;征地计划得到批准之后立即组织实施而不用听取意见;征地补偿方案由用地单位和土地管理部门联合制定并公告。

2.公正的程序要求纠纷的裁决者应当始终保持中立的地位,而《土地管理法》中设定的程序严重背离了这一法理价值,整个征收补偿过程掺杂了太多的基层政府主观因素:土地征收方案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后由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当被征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对补偿标准有争议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3.我国的《土地管理法》没有规定听证制度,仅在征地方案得到批准之后和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得到确定之后分别规定公告程序,但两次公告都发生在方案已经确定之后,缺少主动要求监督的实质意义。当对国家征收出现争议时,1996年最高院《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问题的批复》中的规定又使得公民如果选择先向行政机关申请裁决,则肯定无法避免被强制拆迁的命运;如果直接向法院,则政府又回避了在拆迁补偿安置中的责任,把拆迁人推向台前,这里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已经达到了极度弱化的程度。

笔者认为,完善对我国国家征收补偿制度的立法可以但不限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宪法中的国家征收补偿条款

第一,将宪法总纲部分的第13条条文移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章中去。因为财产权本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各国宪法大都在公民基本权利部分予以规定,我国宪法却将其放在总纲中规定,人为地模糊了公民财产权的法律属性,似乎并不意味着对个人财产权的格外尊重和重视,而是只有将个人权利放在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大背景下才得以被提及,难以使公民对自身的财产权产生安全感。

第二,在国家根本大法中明确对“公共利益”内涵的界定极为重要。正如同“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一样,公共利益也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它是法学中一个最基本但又最不确定的概念。在目前与国家征收补偿相关的各单行法中对公共利益的表述极不统一:“国家建设”、“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社会公共事业”、“城市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以及单纯的“公益事业”等等,在实践中的理解更加千差万别。姜明安教授曾为我国的公共利益立法构想了一个体系,值得我们借鉴:首先给公共利益下一个简要的定义,如公共利益是指由公共组织提供的供公众享用的公共服务;其次,尽可能全面地列举出可能属于公共利益范畴的事项,如国防设施、公共道路交通、公共事业、灾害防治、旧城改造、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等;最后设定了一个概括性的兜底条款和排除条款,如企业从事商业性开发的项目不得适用征收。当然,为了顾及宪法的严密性和权威性,这种列举条款和排除条款完全可以在下一个问题中提到的《国家补偿法》中进行。

第三,国家征收补偿的原则也应当是在宪法层面上明确规定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对国家征收的补偿首先应当是公正的,正如我国台湾著名学者史尚宽先生所讲:“公平者,当事人之间之平衡。公允者,各事之妥适解决。”当然,公正本身的意义就扑朔迷离,对公正补偿原则的考虑要联系国家征收补偿的基础理论来思考,被征收人应该得到对不利后果的弥补,但也不能因征收而获得更多的特殊利益,公益与私益的平衡在此得到公正的体现。

2.适时制定统一的《国家补偿法》

(1)从立法学的角度分析,国家征收补偿的立法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分立立法模式,综合立法模式以及统一立法模式。笔者认为,应当采取统一立法模式。制定一部统一的《国家补偿法》,既能有效地解决目前许多国家征收补偿无法可依的问题,又能在现有法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详细规定国家征收补偿的含义、立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补偿范围、构成要件、一般标准和正当程序等内容。当然,在制定了《国家补偿法》的基础上,由有关国家征收补偿的各单行法遵循统一法的前提下灵活规定特定领域、特定事项的补偿范围、标准也是必要的。《国家补偿法》可以为单行立法提供统一的概括性规范,又可以弥补单行立法的不足。诚然,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国家补偿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是立法并非权宜之计。

(2)“没有程序保障的地方,不会有真正的权利保障。”构建这个程序中的重点有几个方面:

第一,为公共利益审查设定独立的程序。在我国现行的国家征收补偿制度中,是由批准征收的政府部门自由裁量公共利益的存在与否,不免使对公共利益的判断流于形式。在统一立法中,应当设立专门的独立工作机构对公共利益进行认定,这个专门的独立工作机构类似于法国的公用征收官、日本的征用委员会、加拿大的市政委员会和谈判委员会。“公共利益”不同于其他法学概念,对公共利益的恰当理解可以不必具有专业的法学素养,但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应当通过政府部门主持召开听证会来做出决定,听证会人员由征收申请人、被征收人、有关专家组成,并且使部分普通群众代表也参与其中。

拆迁复议申请书范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三章  拆迁补偿

第四章  拆迁安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城市建设规划顺利实施,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护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均适用本条例。

在城市规划区内拆迁建设需占用集体土地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

本条例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和使用人。

第四条  拆迁人必须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和安置。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区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设区的市、旗县级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授权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六条  单位或者个人拆迁房屋,必须向当地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批准方可拆迁。

房屋拆迁需要变更土地使用权的,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实施房屋拆迁不得改变经批准的拆迁范围和规定的期限;确需改变的,须经批准。

第七条  单位或者个人申请拆迁房屋应当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资金、技术、管理能力的证明文件;

(二)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计划;

(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四)土地使用批准文件;

(五)房屋拆迁计划、安置补偿方案;

(六)拆迁申请书。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自收到上述文件和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准予拆迁的,发给房屋拆迁许可证;不准予拆迁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成片房地产综合开发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由人民政府组织统一拆迁;非成片改建的,由拆迁人自行拆迁或者委托拆迁。

委托拆迁的,必须委托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

各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第九条  房屋拆迁许可证一经发放,设区的市、旗县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向拆迁范围内的被拆迁人拆迁公告。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和拆迁人应当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解释、安置和补偿工作。

自拆迁公告之日起,被拆迁人不准在拆迁范围内新建、扩建、翻建、改建房屋及附属物、改变房屋用途,有关部门停止办理房屋买卖、交换、分割、出租、抵押、调配等手续。

第十条  自拆迁公告之日起,在拆迁范围内禁止常住户口迁入和分户,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准予办理入户手续:

(一)出生婴儿或者婚嫁入户的;

(二)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和退学、休学以及取消学籍、毕业分配资格的学生迁回入户的;

(三)未安置住房的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迁回入户的;

(四)出国(境)人员回国的;

(五)离休、退休、退职职工从外地迁回的;

(六)归国华侨,香港、澳门、台湾同胞迁回直系亲属处定居的;

(七)被撤销宣告失踪、死亡判决的人员返回的;

(八)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少教人员迁回的;

(九)在停止办理居民常住户口迁入前,已办理完房屋买卖、交换、分割、赠与、调配等手续,尚未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的。

第十一条  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拆迁人必须与被拆迁人签订补偿、安置书面协议。

补偿、安置协议应当订明补偿形式、补偿金额、安置人口、安置地点、安置用房的面积、楼层、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违约责任以及当事人双方认为需要订立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当严格履行,并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备案。

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

第十三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经协商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进行调解或者裁决。被拆迁人是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拆迁人对被拆迁人作了安置或者提供了周转用房的,不停止拆迁裁决的执行。

第十四条  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或者按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作出裁决的拆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设区的市、旗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逾期仍拒绝拆迁的,由设区的市、旗县级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第十五条  办理拆迁军事设施、文物古迹、教堂、寺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及纪念建筑、领事馆房屋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十六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对房屋拆迁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检查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执法证书,依法持证检查。

第十七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制度,加强对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拆迁人或者被委托的拆迁单位应当及时整理并妥善保管拆迁档案资料,自完成拆迁之日起一个月内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送交拆迁档案资料。并将所拆房屋的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送原发证机关注销。

第十八条  拆迁人应当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交纳房屋拆迁管理费,具体标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规定制定。

第三章  拆迁补偿

第十九条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给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给予适当补偿。

拆除违章建筑、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虽未规定期限但使用两年以上的临时建筑,或者拆迁公告后被拆迁人对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改建、扩建部分和房屋装饰,不予补偿。

第二十条  拆迁补偿实行产权调换、作价补偿或者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

产权调换的面积按照所拆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

作价补偿的金额按照所拆房屋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

第二十一条  拆除用于公益事业的房屋及其附属物,拆迁人应当按照其使用性质、规模,根据规划要求予以重建,或者按照重置价格给予补偿,由被拆迁人建造。

拆除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适当作价补偿。

第二十二条  以产权调换形式偿还的非住宅用房,偿还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按照重置价格结算结构差价;偿还建筑面积超过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商品房价格结算;偿还建筑面积不足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

第二十三条  拆除非住宅房屋作价补偿的,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

第二十四条  以产权调换形式偿还的住宅房屋,偿还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按照重置价格结算结构差价;偿还建筑面积超过原建筑面积的部分,且该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当地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标准以内的或者超过原建筑面积五平方米以内的,按照所安置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超过原建筑面积的其余部分,按照商品房价格结算。偿还建筑面积不足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

第二十五条  以作价补偿形式拆迁私有房屋及附属物,要求用公房安置的,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给予补偿;不要求用公房安置的,除按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给予补偿外,再给予应补偿金额百分之五十的补偿。

第二十六条  拆除出租住宅房屋,实行产权调换,原租赁关系继续保持,因拆迁而引起原租赁合同条款变动的,作相应修改。对承租人作了安置的,也可以作价补偿。

第二十七条  拆除有产权纠纷的房屋,在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公布的规定期限内纠纷未解决的,由拆迁人提出补偿安置方案,报设区的市、旗县级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拆迁。拆迁前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拆迁人对被拆迁房屋作勘察记录,并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二十八条  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产权调换的,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签订抵押协议。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公布的规定期限内达不成抵押协议的,由拆迁人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实施拆迁。

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作价补偿的,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重新设立抵押权或者由抵押权人清偿债务后,方可给予补偿。

第四章  拆迁安置

第二十九条  拆迁人必须对被拆除房屋使用人给予安置。

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是指在被拆除房屋内居住并具有常住户口的公民或者在被拆除的正式房屋内办公、生产、营业的机关、团体、事业、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因入托、入学户口报在拆迁范围内亲属家,父母在本市有住房的,不予安置。

安置用房不能一次性解决的,可用周转用房过渡或者由被拆除房屋使用人自行临时过渡。过渡期限和过渡方式应当在协议中明确。

第三十条  在拆迁范围内的下列人员,虽不是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但也应当予以安置:

(一)应征入伍的现役军人,已在外地结婚的除外;

(二)夫妇一方在外地工作或者住集体宿舍的;

(三)出国留学在签证期内的(包括自费留学,不包括在国外定居的);

(四)因入托、入学,常住户口迁出的。

第三十一条  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以一个房屋所有权证或者房屋承租凭证为一户。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分户安置:

(一)二对以上夫妇同住一处、生活不便、要求分户,并在符合规定安置建筑面积以内的;

(二)拆迁公告前已分列常住户口的。

第三十二条  在被拆除住宅房屋的原址建造非住宅房屋的,对房屋使用人应当易地一次性安置;建造住宅房屋的,对房屋使用人应当原地安置,经房屋使用人同意,也可以异地安置。原地安置的,应当签订过渡协议。

第三十三条  拆除住宅房屋按照原建筑面积予以安置。被拆除住宅房屋人均建筑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可以按照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面积予以安置,新增加面积的费用按照重置价格结合成新计算。

新增加面积的费用,可由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或者其所在单位负担;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为社会救济户的,由设区的市、旗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证明,报设区的市、旗县级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后,可免缴或者减缴。

第三十四条  拆除住宅房屋,从区位好的地段迁到区位差的地段的,从楼层好的迁至楼层差的,可适当增加安置面积或者经济补偿。

第三十五条  拆迁非住宅房屋,按照原房屋建筑面积安置。

被拆迁房屋店宅合一的,按照下列规定安置:

(一)要求安置营业用房的,按照原房屋建筑面积和规划要求安置;

(二)要求安置住宅的,按照本条例安置住宅房屋的规定安置;

(三)要求店宅分别安置的,营业用房按照原房屋营业建筑面积安置;住宅用房按照原房屋住宅建筑面积安置。

安置用房建筑面积超过原房屋建筑面积部分,分别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结算办法结算。

第三十六条  在过渡期内,被拆迁房屋使用人自行过渡的,由拆迁人按月发给临时安置补助费;由拆迁人提供周转用房过渡的,不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由被拆迁房屋使用人所在工作单位提供周转用房过渡的,临时安置补助费发给其工作单位。

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由设区的市、旗县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七条  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搬迁,属一次性安置的,由拆迁人发给搬迁补助费;属临时过渡的,按照一次性安置标准的二倍发给搬迁补助费。具体标准由设区的市、旗县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八条  由于拆迁人的责任使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延长过渡期限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由被拆除住宅房屋使用人自行过渡或者其单位提供周转用房过渡逾期的,自逾期之月起按照原标准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发给临时安置补助费;逾期半年以上至一年以内的,按照原标准的百分之一百五十发给临时安置补助费;

(二)由拆迁人提供周转用房过渡逾期一年内的,自逾期之月起按照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的百分之五十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三十九条  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迁往周转用房生产、营业的,在搬迁期间,由拆迁人按照被拆迁人实有在岗职工发给一次性生活补助费。

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在过渡期内无法进行生产或者营业的,由拆迁人依据统计部门的本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额的百分之八十,按照拆除前一个月被拆迁人在册实有职工人数(含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并由拆迁人依照被拆迁人上年缴纳所得税的基数的百分之三十给予一次性补偿。

被拆除非住宅房屋使用人因设备拆装、搬迁所需要的费用,由拆迁人付给一次性补助费。

第四十条  拆除非住宅房屋,作价补偿后,被拆迁人易地重建的,拆迁人应当向被拆迁人支付下列费用:

(一)因移地重建所需的拆迁等费用;

(二)按照国家或者当地规定的货物运输价格和设备安装价格计算的设备搬迁费用;

(三)双方当事人商定的并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费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或者未按照房屋拆迁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拆迁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和赔偿经济损失;并可对拆迁人处以其所拆房屋及附属物价值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委托未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拆迁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可对拆迁人处以其所拆房屋及附属物价值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罚款;没收被委托单位的非法所得。

第四十三条  拆迁人违反本条例擅自提高、降低补偿安置标准,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超过或者不足补偿安置标准费用一至二倍的罚款。

擅自扩大或者缩小补偿安置范围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增加或者减少补偿安置费用的一至二倍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拆迁人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弄虚作假,给拆迁安置造成损失的,应当取销其拆迁资格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由于拆迁人违反合同或者协议,造成被拆迁人损失的,拆迁人应当按照安置补助费金额的五倍予以补偿,仍不足以补偿损失的,被拆迁人有权向责任人提出追偿,直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六条  被拆迁人违反协议,拒绝腾退周转用房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周转房,拒不退还的,拆迁人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强制执行。

第四十七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十八条  辱骂、殴打或者阻碍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