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
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体验《念故乡》的情感与情绪,并能有感情和尝试运用有气息控制的演唱方法表现作品《念故乡》。
2.聆听歌曲《故乡的云》,感受男声独唱与四重唱的不同表现风格,关注音乐要素,尝试交流听赏的感受。
3.在聆听与学唱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比较感知,关注音乐的情绪、音色、速度、力度等要素的变化,乐于参与音乐律动。
三、教学重点:以情带声,用有控制的气息和柔和而圆润的声音演唱《念故乡》。
四、教学难点:附点音符时值的准确与避免用真声喊唱歌曲的高音。
五、课时安排:1学时
六、教具准备:电子多功能教室,电子琴,口琴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1.自我介绍,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我姓罗,大家可以叫我罗老师,今天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课前我从老师和其他班同学那里了解到,我们七( )班的们大都喜欢上音乐课,不少同学还很有音乐天赋,不仅歌唱得好,而且还很喜欢对音乐作品进行探究。
生:……
师:真是这样吗?下面的音乐课我们就从听赏一个音乐作品开始,不过,听完以后我有问题要你们告诉我哟!
2.怀揣问题,欣赏《故乡的云》
播放男声四重唱《故乡的云》mp3 256
提示:注意体味歌曲表现的意境和听听有几个声部?是男生还是女声的声音?
生:两个;三个;四个。是男声……(男声四重唱)
师:同学们能分辨出不是一个声部,耳朵真不简单。我这里还有一个这首歌的独唱视频,大家想看看吗?
生:想……
师提示在看和听时要注意体会歌曲表达的意境。
播放视频:费翔1987年春晚演唱的《故乡的云》450
师:幻灯片介绍作品及词曲作者
欣赏了男声四重唱与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有谁愿意把自己聆听的感受说说,与大家分享吗?
生:……
师:同学们听得都很仔细,说的感受也比较中肯。
实践活动:(作业)
谭健常和他的妻子小轩共同创作的音乐作品还有很多,而且也很好听,同学们课后通过学校的图书室或网络查找了解一下,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分享。
3.师小结,导入学唱歌曲《念故乡》:
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这既是一种情感表达,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欣赏完中国的这首思乡歌曲,我们再听听国外的一首思乡作品,看看它们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播放天使之翼合唱团:Going Home.mpg 212
播放Will Martin:Going Home.mpg 338
提问对歌曲聆听后在音乐的情绪、音色、速度、力度等要素的变化比较感知,鼓励的同时教师进行归纳。
师:幻灯片介绍作品及作者。
播放05-1《念故乡》演唱+C调.mp3 222
同学们对《念故乡》这首曲子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了,接下来大家看着教科书p42页上的谱子,跟随老师的琴声内心用“u”音小声地哼唱,唱时注意倾听着其他同学的声音。
师弹琴,生哼唱
(二)实践活动:1、2
1.比比看,谁能唱好乐曲中连续的出现附点音符?(讲解并分解练习动作)
2.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和方法演唱呢?(示范让学生感受选择) 演唱情绪:深情地 悲壮地 活泼地 演唱方式:断音唱法 连声唱法 3.旋律发展常用重复的手法。和组内同学一起分析歌曲《念故乡》的旋律,把其中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乐句找出来。(让小组发言,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请随着我的琴声,用轻柔的声音把唱名唱出来,尽管我们是用唱名来演唱,仍然要把那种“思”和“念”的情绪给表现出来噢!
师弹琴,生哼唱(针对学生演唱情况,教师作提示、指导,反复练习)
师:这一遍呀,进步真大,只是……就更好了,接下来我们请班上的一位同学领读歌词,其他同学跟读。(师对朗读效果鼓励并对有错误的予以校正。)
师:读得真好,现在老师给你们弹奏,相信大家能够把歌词正确地唱出来。
好,让我们随着琴声轻轻的演唱。提示注意避免用真声喊唱。
师:真是一遍更比一遍好!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范唱的《念故乡》,想一想,我们还能用声音把歌曲表现得更好吗?
播放05-1《念故乡》演唱+C调.mp3 222
师:有谁能说说我们与录音演唱的主要差异是什么吗?
生:………
师:找到差异呀就说明你们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提高了,要想演绎好呀,就需要课后多去练习才行。下面呀,老师用口琴把这首曲子吹奏给大家听一听,在老师吹奏的时候,同学们轻声的唱歌词,同时再加入这样做动作(乐曲的第一拍,男同学跺左脚,乐曲的第二拍,女同学双手交叉拍双肩,乐曲的第三拍,男同学跺右脚,乐曲的第四拍,女同学双手捻指)一起作律动。
练习分解动作后,师生合作表演。
4.课堂小结:这短短的45分钟就要结束了,这节课我
们欣赏了歌曲《故乡的云》,听赏和学唱了《念故乡》,同学们还加进了自己的律动动作,看来学得都很愉悦轻松。其实用诗、画、歌、乐曲表现“思乡”主题的作品还真不少,大家课后去收集一下,下节课互相展示交流,看看谁的最丰富吧!
5.下课。
八、课后反思:
这是借农村学校上的一节音乐示范课教学设计,对学生也只是初步估计,结合教学目标的情景预设。
在本单元中,教参书建议安排2课时,但内容较多。作为1节新授内容,笔者安排欣赏《故乡的云》,再采用听唱法、声势律动法让学生再把握歌曲情绪的基础上能够唱准《念故乡》的第一声部。在教学目标的设订时充分把握和利用学生的已知、已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实状况,把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新要求作为目标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比较不同作品、感受作品蕴涵的人文价值的基础上,乐于参与音乐实践学习活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但在操作中,欣赏《故乡的云》一个mp3和一个视频加上简单的学生感受理解分享和作者简介,就要用去12分钟左右;再后面的《念故乡》新课听赏导入、歌曲中连续出现的附点八分音符以及最后四小节出现的高音的唱法等重点练习和学生的歌词朗读与声势律动等,在时间上就会不够,更不用说对整节课学习内容的小结了。今后应该把作者介绍简略些,作品与其他与故乡相关作品的比较应该放在教唱和声势之后,一是可以在突出教学重难点上时间得以充分保证,二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全面把握后更有利于对相关作品的对比理解。同时将声势律动等安排成教师简单提示后学生课后的创编作业,一是为学生创造发挥提供操作平台,二是为课堂教学赢得时间。
在导入部分,笔者作了简短的介绍后,针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班级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情况,增设了询问班上住校学生和留守学生情况的环节,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人生当中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照顾、离开家后盼望回家的心情感受及表现,让学生说出来、做出来,再小结后顺利导入学习内容,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2
1.通过摆筷子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学习编、记、用2的乘法口诀,理解2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掌握并能够熟练地运用。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摆筷子的情境图。
问题一:你们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吗?(各抒己见)
问题二:小明和大家一样,也是个勤快的孩子,今天小明家来了许多客人,他帮妈妈做什么家务呢?(借机教育学生要体会长辈的辛苦,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2.编2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借助筷子图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然后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
3.探究乘法口诀的规律
小组活动,观察2的乘法口诀,和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如有不同看法补充。)
三、深化练习
1.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乘法口诀,桌子上有乘法算式,学生将相应的算式举起来,其他学生判断。
2.游戏,摘苹果
课件出示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熟了,你想把它摘下来吗?仔细看看哪个苹果长大了,你能解决它身上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苹果上面算式的得数,并说说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3.小组比赛,有几只手(课件示范规则。)(各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快又好。)
4.动动脑,(课件出示题目)同桌谈论,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1.从生活中引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这节课里,创设小明摆筷子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解决“9双筷子是多少根?”的问题,引发学生亲自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编制2的乘法口诀到记忆2的乘法口诀,自始至终,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教师只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引领性问题,如,要记住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好办法,怎样很快地记住乘法口诀,2的乘法口诀可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等,能引领学生探究活动的方向,保证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3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举例、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各种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启发生疑、确定目标
如果把吞、杏、士、甲这些字的上下部分调换一下,会成为另外一个字。这种有趣的现象,在数学上也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倒数。
看到“倒数”这个新名词,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1)什么是倒数?(2)倒数是不是倒着写?(3)怎么求倒数?(4)倒数有什么用?(5)倒数是怎么来的?……
带着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第24页,看看从书中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疑
通过看书,你找到哪个问题的答案?
生:我知道了什么是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们能写出两个数相乘得1的算式吗?
学生独立写。
汇报交流(学生写出的都是分数乘法的算式)。
想想以前学过的算式有没有乘积是1的?
生:1×1=1 0.2×5=1 0.1×10=1……
使生明确:只要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结合上面写出的算式,说一说谁和谁互为倒数。
“互为”是什么意思?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只能说谁是谁的倒数,单独一个数不能叫倒数。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结合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倒数?
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只要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求出它的倒数。
写出78 、52 、16 的倒数。
讨论可不可以写成 78 = 87 。用倒数的意义验证。
刚才我们知道了整数、小数也有倒数,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带分数,怎样求它们的倒数?
三、合作解疑、展示交流
四人一组,选择你们喜欢的一种数来研究。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例子,并用倒数的意义验证。
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四、引领提升、比照实践
1、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47 116 7 18 1 149 0.24
2、判断。
(1)56 ×65 =1,所以56 是倒数,65 是倒数。
(2)34 + 14 =1,所以34 和14 互为倒数。
(3)真分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
(4)假分数的倒数小于它本身。
(5)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6)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7)因为x×y=1(x≠0,y≠0),所以x和y互为倒数。
3、选择。
(1)假分数的倒数( )。
①大于1
②小于1 ③小于或等于1
(2)如果a是自然数,且a≠0,那么( )。
① 1a 是倒数 ②a和 1a 互为倒数 ③a和 1a 都是倒数
(3)当a﹥1时,a与a的倒数比较( )。
①a一定大 ②a一定小 ③相等
(4)下面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
①73 与34 ②0.5与12 ③54 与0.8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上课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哪些得到了解决?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课后查资料交流。
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看似简单,但实质内涵非常丰富,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本节课我采用了许昌市魏都区中小学“351” 课堂教学模式,即“学习发现,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启发质疑???合作解疑、展示交流???引领提升、比照实践???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1)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上课一开始我用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倒数,看到“倒数”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1)什么是倒数?(2)倒数是不是倒着写?(3)怎么求倒数?(4)倒数有什么用?(5)倒数是怎么来的?…… 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来学习,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2)学生自学课本,尝试解疑。
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着找到自己的疑问,在一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倒数的意义,找到了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3)小组合作解疑,展示交流。
合作是一种学习形式,合作的过程既是互助的过程、解疑的过程,也是交流分享的过程。在研究求整数、小数、带分数的倒数时,我采用合作学习,四人一组,选择喜欢的一种数来研究,重在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生生互动,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
2、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4
《灵巧的手》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意图是从激发和引导孩子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进行创新、创造。教学活动由“手型游戏”和“纸折宝塔”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在本教学设计中,执教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拓展和修改,从对学生基本综合实践活动动手习惯的培养入手,针对如何折“米”字,以及在此基础上“纸折宝塔”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理念
郭元祥老师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加以定义“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资源,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而设计的课程”。在郭老师的这段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注解中,我从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出发,认为要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耐心倾听他人发言、认真细致动手制作、小组合作团队精神等。而在以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初始年级进行教学时发现,许多孩子的尊重他人的习惯、动手实践的能力、小组合作的精神还比较欠佳。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思考。
教学要求
1.学生不借助工具(剪刀、直尺等),用双手在长方形的纸上裁出整齐的正方形;
2.在正方形的纸上折出清晰的“米”字,并掌握对折的技巧(边和边对齐、角和角对齐);
3.学习双三角形、双正方形的折叠方法和技巧;
4.在掌握动手制作的基本方法后,自学完成“纸折宝塔”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制作的基本习惯和方法;掌握双三角形、双正方形的折叠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自学完成“纸折宝塔”的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彩色软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互通、开题明义
(1)同学们,黑板上有这样几个图形,请孩子们来认一认!
(2)在第三个图形中有一个我们学过的汉字,它是什么字呢?
(3)正方形里的“米”字写得很工整,老师也有几个字,请孩子们给老师写的这几个“米”字评评分!
(4)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第一个“米”字得了95分;还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第二个“米”字得了60分;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第三个“米”字只得了10分。你们这些小老师很公正、客观地给老师写的几个“米”字分别给了分数,请孩子们来夸夸第一个“米”字为什么得了那么多的分数呢?再来说评评第三个“米”字为什么得了那么少的分数呢?
点评:导入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结合学生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加深书写规范汉字的印象中,为后续在正方形的纸上折出工整的“米”字做铺垫。同时,教师设置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为三个“米”字评分的教学环节,也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加深了对书写规范的“米”字特点的认识。从而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在折叠“米”字时,能养成良好的动手制作的基本习惯。
2.拨乱反正、认知规范
(1)同学们,你们刚刚为三个“米”字评了分数,还为每个“米”字说出了让它们心服口服的理由,小嘴巴都说的很棒!接下来让我们开始动手制作,来比比看谁的小手最能干!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彩色软纸,不借助工具,把它裁成一个正方形。
(2)请同学们一定注意在对折大三角形时,长方形纸多余的部分向后折叠。
(3)已经裁出正方形纸的同学们,刚刚第一个“米”字笑眯眯,第二个“米”字撅着嘴巴,第三个“米”字啊,伤心地哭了起来。请你在这三个“米”字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米”字,用折叠的方法,把它复制在你的正方形纸上。
(4)刚刚老师巡视了一圈,看到许多孩子正方形纸上的“米”字都折的很工整!我也凑凑热闹,折了两个“米”字,再请你来当当小老师,评评哪个折的好?
(5)你们评的真棒!看到同学们对第二个正方形上的“米”字直摇头,请你们为老师出出主意,该怎么折才能让这个正方形的“米”字更规范?
点评: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学生首先可以选择任一被评了分数的“米”字,用折叠的方法复制到正方形的纸上。同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为老师折叠不规范的“米”字出主意,加深学生正确折叠“米”字正方形的印象。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思维得到延展。在拨乱的探讨中,学生们清晰了要想在正方形纸上折叠清晰、工整、规范的“米”字,必须角对角、边对边。
3.设置悬疑、创新方法
(1)同学们,请你们按照刚刚大家总结出的方法,调整并修改好你正方形纸上的“米”字。并且把这张正方形纸翻到背面,重新折叠一次“米”字。
(2)我刚刚听到有的同学在议论,老师为什么让我们从背面又重新折叠一次“米”字呢?我现在不揭晓答案,先请同学们看一个魔术,答案就见分晓了!
(教师用正反面都折过“米”字的正方形纸,迅速变成一个双三角形,再变成一个双正方形)
(3)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速度地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变成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吗?就是因为正反面都折叠了“米”字,纸的柔韧性比较好,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快速地变成我们需要的形状。
(4)可是,孩子们,这个魔术的窍门,我一下子搞忘了,快请你们动动手,来帮助一下暂时失忆的老师,试着折一折,怎么可以快速方便地把正方形变成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吧?
点评: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并不急着为学生揭晓答案,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后,领悟在正方形纸上正、反折“米”字的作用。并能在折“米”字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正确、规范折纸方法的引导和良好习惯。从而自如折出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掌握了方便灵活折手工作品的基本方法。
4.纸折宝塔、小组合作
(1)孩子们,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在正方形纸上,用正、反折“米”字的方法,来折出双三角形和双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三页,请孩子们自学完成后续纸折宝塔的步骤。
(2)教师在孩子们制作过程中,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引导孩子自己寻找折纸的窍门。
(3)孩子们,今天你们都很能干,不仅掌握了折“米”字的基本方法,还自学完成了纸折宝塔的过程。现在,请四个孩子为一组,合作完成纸折宝塔的制作,并注意如何把两个宝塔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演示把两个宝塔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点评:在最后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示范引导发挥了作用,孩子们可以触类旁通运用前面折“米”字的方法,规范、工整地折出纸折宝塔的基本部分,并在自学中完成纸折宝塔剩余的教学环节,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关联在一起。
教学反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因此,作为课程和教材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完全不考虑学生学习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偏颇和背离了《纲要》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了。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的实际内容,做了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折纸习惯和将正方形变成双三角形、双正方形入手,进行教学,为学生后续折“纸折宝塔”和其他教学内容打下伏笔。也是响应《纲要》里对“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的要求。
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5
阅读课(Reading)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英语阅读课的设计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让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虽然新课程教材内容变化大,但阅读课教学始终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主旋律。能否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决定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任务型”教学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它体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师应善于从平时的教学经验中进行反思,吸取教益。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有益思维和再学习的活动方式,通过不断的反思,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内容,创设更新的教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的新模式,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基础。
二、 本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高二英语必修5 Unit 1教案
Teaching Plan for Book 5
Unit 5 First Aid for Burns
Reading
Teaching Goals:
1. Enable the Ss to get some first aid knowledge.
2. Enable the Ss to learn how to use what they’ve learnt to do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burns correctly.
3. Let the Ss learn the reading skill of getting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t & each passage.
Key Teaching Points:
How to improve the Ss’ reading ability.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 part & each passage.
2. How to help the Ss use what they’ve learnt to do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burns correctly.
Teaching methods:
1. Skimming & scanning methods to make the Ss ge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2. Discussion methods to make the Ss understand what they’ve learned in class.
3. Pair work of group to get every student to take part in the teaching-and-learning activities.
4. Competition and role-play method to arouse the Ss’ interest.
Teaching aids:
The multi-media (see a short movie about how to treat burn from ppt.)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in
Lead-in by telling the Ss a story, meanwhile, teach them some new words: bandage, first-aid-kit, ambulance and then ask them to think of words about accidents and first aid.
Step 2. Pre-reading
Show the Ss the picture of Pre-reading on P33 and ask them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has happened?
What sort of injuries the child will have?
What kind of first aid would you perform?
Step 3. Fast reading
Let the Ss read the passage fast and then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 What will the passage be about?
2. What do they tell you about the passage?
3. In which order are these topics covered in the text? Number them from 1 to 5.
____ the three types of burns
____ what to do if someone gets burned
____ the purpose of skin
____ the symptoms of burns
____ how we get burns
Step 4. Detailed reading
1)Tell i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 Our skin has three layers.
2. We will never get burned by the sun.
3. Burns are pided into three degre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pain.
4. Third degree burns are the most serious and painful.
5. Put cool water on any burns to cool them.
6. Don’t rub the burns
7. It’s better that you put some butter or oil on burns.
2)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y should you put cold water on a burn?
2.Why doesn’t a third degree burn hurt?
转贴于
3.Why do you think clothes and jewellery near burns should be removed?
4. If someone has a third degree burn, why might you see tissue?
3)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then find out how many parts there are a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Part 1. The purpose / function of skin
Part 2. Causes of burns hot liquids, steam, fire, radiation, the sun, electricity, chemicals.
Part 3. Types of burns: First degree burns, Second degree burns, Third degree burns.
Part 4. Characteristics of burns
Part 5. First aid treatment
3) Finish off Comprehending Ex2&3.
Step 5. Words competition
Have a competition to check the Ss’ words spelling.
Step 6. Making a first-aid kit
An activity to let the Ss know what are included in a first-aid-kit
A well-stocked(存备得好的) first-aid kit, kept in easy reach, is necessary in every home. It should include: bandage, alcohol, flashlight, thermometer, soap, sharp scissors, plastic gloves (at least 2 pairs), your list of emergency phone numbers etc.
Step 7. Role play
Work in pairs to act out how to place an emergency call for help.
Step 8. Summary
This passage doesn’t contain enough information for you to do first aid for others. Please learn more after class. Do remember: Life is precious, we should care about others and help people in an emergency and try our best to give them effective first aid if they are in danger.
Step 9. Homework
Search as much information as you can about first aid
三、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把有关词进行归类,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又活跃了学生思维。
2.通过问题回答、填写表格的方式,使学生透彻理解并掌握课文大意。
3.利用计算机网络、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课文内容。
4.教师讲解知识点透彻,使用语言准确,进一步体现教师备课的细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6.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寓德育于教学中,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进一步了解。
不足之处:
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6
1.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为学习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主要体现在句型What should I do?里,内容上并不难,但是需要大量的口语练习来强化该句型及相关句型的操练。
2. 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课属于section A的第二课时,难度和强度上较上一课时大,是本单元的核心,同时能够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扫清障碍。PS:根据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预备知识分析: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特殊疑问句也接触过一些,尤其是对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并不陌生。
2.学生目标技能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使用特殊疑问句来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能够用简单的句式来陈述自己的意见。
3.学生学习态度分析:本课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学生乐于接受。初二阶段,学生渴望别人的理解,希望能和家长、同学更好地沟通,所以也希望从本课学到一些人生经验和交际技巧。PS: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了学习策略。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用could, should讨论问题,并使用恰当句式:Why don’t you...和 What about...来给出建议。
2.技能目标:①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②通过任务活动训练听说读写技能。听听懂别人的建议;说表达自己的问题;读读懂相应的对话、短文;写写出相应的方法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和方法去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初中生。PS:根据最近发展区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识目标中要求的生词及句型:What should I do?
难点:技能目标的要求,主要是给别人提出建议。PS:根据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1.任务型教学法:主要使用在每一个活动中的生生交流上。
2.情境教学法:主要使用在每一个环节的师生对话的演示上。
【学习策略】
1.预习法: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完成预学学案。
2.小组合作探究法: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合作,探究学习,共同成长。
3.讨论法:要求学生开拓思维,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
After greetings, I will show them a short film.
T: A girl has an unhappy thing. We’ll watch a film and think: Why is the girl unhappy?
Ss: (Students watch the movie .)
T: A funny film! So why is the girl unhappy?
S: She is very fat/ too heavy.
T: Yes. She is fat and the boys laugh at her, so she is unhappy. Do you have unhappy things?
S: Yes.
T: Ok. The problems in our life will make us unhappy. When your friends say you’re 猪头,Are you happy or unhappy?
S: Unhappy.
Step2. Write down your problems
T: Now write down your unhappy things on the paper in English. For example, I can’t watch TV every day.
Ss: (Students discuss and write.)
T: Ok. Time is up. Can you tell me your unhappy things?
S1: I always have too much homework to do.
S2: My teacher often calls my parents.
………
T: Yes. Good. Please put your problems into this box.
Step3. Find Peter’s problem
T: My student Peter also has a problem. 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can you see?
S: Two boys.
T: Yes. This is Peter, my student. And this is Jim. What are they doing?
S: They are fighting.
T: Good. We can also say they’re arguing. Do you want to know their problem? Peter wrote a letter to me to tell me their problem. Please read this letter and put these sentences into right order, then you’ll know the answer.
A. Last week, he borrowed my maths book and didn’t return it.
B. My best friend Jim is really nice, and we get on well each other.
C. I don’t want to lose the friend, what should I do?
D. But he always borrows my things and doesn’t return it.
E. I was so angry that I had an argument with him.
F. So I couldn’t do my homework and the teacher criticized me.
Ss: (Students read and discuss.)
T: Ok. Who’d like to answer?
S1: The right order is BDAFEC.
T: Well-done! Now let’s read the letter together.
Step4. Listen and match
T: After the argument, Peter was very sad. His friend is giving him advice.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it is?
S: Yes.
T: Listen carefully and circle “could” or “should” you hear.
(Then check the answer, let students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
T: After listening, we know Peter wants to buy a ticket for his friend. But he doesn’t have enough money, what should he do?
S1: He could get a part-time job.
…………
Step5. Give advice
T: Do you remember the problems in the box? Now it’s time for us to solve our problems. (Design a fruit chart for students to choose problems to give advice.)
T: Group1, which fruit do you like?
S: Apple.
T: OK. Problem 6 is for your group...You can give as many suggestions as you can.
Ss: (Students discuss and give advice in a group.)
T: Who’d like to be the first to tell us problems and your advice?
Ss: (Students answer.)
T: Then put it on the blackboard.
Step6. Conclusion
T: Do you remember the boys and the girl at the beginning? Some days later, they ge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 Watch a short film and think what makes them get on well again?
S: (Watch the film.) Then students present their ideas.
T: Now let’s play a word game, and then you’ll know the answer. There are four words here. The first letter of each word can make a new word. Do you know what it is?
S: Love.
T: Yes. Love makes them get on well again. If we can learn to love people around us, we can get on well with everyone and solve any problem well. Do you agree with me?
Step7. Homework
Make a survey of problem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you class, write it down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板书设计】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Give advice:You could/should do...Why don’t you do...?What/How...about
【教学反思】
一、优点
优点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本课虽然是新授课,但教师讲解的时间没有超过15分钟, 这一做法主要借鉴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了,教师发挥了主导地位的巨大作用。比如,我在本课中大量使用了引导性话语:为什么这个女孩不高兴?在图片中你能看到什么?她应该怎么办?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开展小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自学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
优点2:教师的引导具有启发性和层层深入的特点。比如,我在第一部分中从导入的影片中的小女孩说起,这个女孩为什么不高兴?你有没有不高兴的事情?哦,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会令我们不愉快。比如:有人给你起外号,你会不会不开心?在接下来的环节里,我继续层层深入:请写下你不开心的事情,怎样解决?这样,学生的思路在教师的带动下启动了,迸发出奇妙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分析,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优点3:本设计在形式上首尾呼应,在导入部分我用电影片段导入,实际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教学过程的一步步展开,到最后,再让学生观看一次影片,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清晰把握整节课的脉络,以此来对教学重难点实现质的突破。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不单单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是对三维目标中的隐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渗透。
优点4:在本课中,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完成对语言目标的学习,实现多渠道获取信息。比如导入部分的视听,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意见、建议的编写等等,这些方式的运用可以达到听说读写这几项基本技能的全面训练。
二、问题
问题1:在教师演示多媒体或者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些词汇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这无异于让学生死记硬背,鹦鹉学舌。学生没有相应的读音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单词的音、形、义不能很好地统一到一起,导致了单词记忆出现瓶颈。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单词的新授课环节的处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问题2:本课的教学策略主要以引导为主,进行任务型教学。开始进行得比较顺利,但在中间环节上出现了问题。虽然本课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近乎完美,但对学生的水平考虑不周全。中间环节的某些部分已经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高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水平。学生在某些问题上不能准确地用英语表达,抵消了部分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今后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安排好每个教学环节。
问题3:虽然本课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已经纳入了教学目标当中,并且在教学环节中进行了渗透,但是还远远不够。课程标准指出: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也是青少年应该积极培养和发展的情感态度。本课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点。通过反思,我发现,本课中完全可以做到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培养。比如在活动中设计这样的话题:If a foreigner comes to our school, what should I say to him or her? 这样,就须要了解中西方问候礼仪方面的差异,在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又增进了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