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1

[关键词]小学创新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86

学校管理包含众多内容,对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打造学校管理品牌有重要意义。

一、做好群众调查,提升决策水平

学校管理需要提升决策水平,作为学校决策者,首先要建立调查意识,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提升学校管理决策针对性,需要对学校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到决策落脚点。学校领导决策水平高低,与学校管理调查研究密不可分,只有展开全面调查研究,才能提升决策的价值度。

学校管理决策出台前要做好几项调查:首先,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和建议,对管理措施进行充分的民主评议。其次,学校管理决策出台时,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实验验证,对决策展开检验、纠偏、优化等处理。第三,学校管理决策制定要因时而定,因地制宜,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学校领导层要及时推出管理决策,不能错失管理良机。第四,决策要有极强可操作性,要结合管理实际,从长远利益出发,形成决策链条,提升可持续发展性。

学校管理决策制定关乎学校发展大计,作为学校领导,要有群众思想,关注教职员工的思想动态,深入到基层,做好多方细致调查研究,为决策制定建立群体基础,以提升学校管理品质。特别是学校管理决策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从人文关怀角度展开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管理信度和效度。

二、健全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管理

学校管理制度需要规范健全,这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推出详细科学管理制度和规章,可以将学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分解,通过具体管理小组和责任人,全面提升制度落实效度。特别是一些职能管理小组的建立,可以大大提升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常规管理机构要健全,管理方法要体现现代意识,管理操作要规范。

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常规教学管理措施执行时,要做好几个统一:首先是统一管理方式,特别是教学管理要求标准,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主动展开教学工作。其次是统一评价标准,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重要内容。在具体执行评价标准时,需要针对教学实际作出科学规定,要体现过程评价。第三是统一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班级的建设和发展,都与学校整体工作有重要关联。学校要发动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管理班级,特别是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制定班级管理计划,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相关精神,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在管理制度推行中,不仅需要统一管理意识,还要提升制度针对性、灵活性、科学性。管理制度具有拘束力,任何人在制度面前都不应该有什么特权,但根据现实需要,如果需要进行调整,学校领导也要给出积极应对。

三、关注教师成长,加快信息建设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尊重教师合法权益。为提升教师管理品质,学校要对教师队伍建设推出科学规划。如教师专业学习制度的推出,要求教师要主动参与业务学习和培训,特别是集体培训机会,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举措,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习,为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发挥重要助力作用。

信息化飞速发展,学校介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发展大势。学校管理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管理决策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和传递,教师借助网络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训练,不仅极大丰富了学习视野,也有效提升了学校管理效率。学校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和校园网络交流平台,为师生介入学校管理提供重要渠道。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2

一、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应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3

【关键词】教师;人本化管理;意识

The school management should enhance the teacher's person this management the consciousness

Ding Xiushu

【Abstract】The teacher management is a management for management inside most basicly of many items in school.Teacher that characteristic that person this management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 oneself the mental state proceeds with the behaviors management, regarding teacher as this, attain to respect to teacher, concern, discovers with encouraging, and the teacher can more goodly attain regarding student as this, develop biggest effect to living the corpus, formation the school's person this atmosphere.

【Key words】Teacher;Person this management;Consciousness

学校诸项管理,教师管理当属最根本的管理,学校与教师应是互为管理的对象,互为管理的主体,由此才能真正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民主、和谐。对教师人本化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其一、从教师本体来说,首先在于教师于自身“人”的发现,对人性的自我唤醒,教师把自己视作管理的主体,努力改变“受动者”的角色;其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是“人本化”的一个局面。其二、“人本管理”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将“人”的因素放在管理的诸因素之首,因而从教师外部层面来说,“人本化”是外控管理因素对教师在管理中地位的承认形式和程度。

传统的学校管理主要从制度、技术和行为的视角进行,其本质是一种依靠成文的规章制度和组织职权,凭借制度制约和纪律监督手段进行的以外界约束力为主的管理。这种管理把教师当作是脱离其他管理对象的要素而孤立存在的人,这种对人的本质正确认识的缺乏,不仅制约着学校先进管理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还严重制约着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而人本化管理尤其是教师人本化管理则强调依据教师自身心理和行为的特征进行管理,具有内在的驱动性,它把教师放在管理对象的整体系统中,强调教师是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主宰。所以说,教师人本管理意识的加强在学校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以教师为本,做到对教师尊重、关怀、发现和激励,教师才能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师生主体的最大效能,形成学校的人本氛围。

1. 要尊重教师

众所周知,学校管理者办学的思想无一不是通过教师来实施完成的,如果用新课程的用语来表达的话,过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所以作为管理者,应以教师尊重学生的要求和标准来尊重教师,这是校长管理高效的基础,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对教师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对学校管理者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做到建立师本观念,以师本精神贯穿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倾听教师的意见表达,创设师本文化氛围,形成尊师爱师风气,用尊重的态度、鼓励的语言、民主的作风,实现师本基础上的管理高效能。

2. 要关怀教师

人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对个人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关爱的组织氛围,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的任务主要在于设法发挥教师的才智,减少和消除教师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因此,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教职工提供一个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事业的需要,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业务发展,还要关心教师的家庭和生活,用关怀温暖教师,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另外,还要从关注人的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去关注教师的个性,把尊重、发展教师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

3. 要发现教师

以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每一个人在这种管理机制下是否活得有尊重和有价值。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关注教师的优势,尽可能让教师的优势得以展示,从而感到工作学习的愉快。因此,在善于寻找和发现教师的优势,主动捕捉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形成对每一个教师的光环印象,以此为核心进行管理,关注教师的愉悦和身心健康。真正让教师的学习和工作变成一种快乐愉悦的过程。这种人本管理我们可以叫做“发现式管理”,发现式管理不但有益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将使工作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4. 要激励教师

4.1 要创设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师生管理、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更多地采用暗示、认同、探讨,应致力于教师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的管理特色,创造出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管理的模式真正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相吻合。

4.2 要满足师生合理要求,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中,校长与教师之间寻求相互信任,校长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的活动,鼓励他们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校长必须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各项管理,这样既可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满足他们的需要,更可增强他们对决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 学校在实施人本管理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4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校、理念

一、前言

学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是当代素质教育应当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学校管理模式。传统管理理论在观念上表现为以物为中心,把人作为实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控制与约束,压抑甚至是扼杀了人发展。在管理制度上,强调管理的模式化、制度化、组织化,注重秩序的稳定与保持,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与创新。在管理方法上,强调命令与服从,缺乏民主与参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忽视人的价值,不利于人的发展和教育创新。人本管理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从而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是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学校管理。它是把人作为管理主体,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人力资源,服务于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和学校成员个人目标而进行的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原则,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解放人、发展人。文章指出人本思想是当代一种重要的哲学理念,人本管理更能体现学校管理的本质;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更是教育改革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分析了传统的学校管理在管理观念、价值取向、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提出了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构想,阐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本质的根本体现;尊重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并注重教师自身的发展,是实现学生、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校长素质的提升与自我发展是学校实现人本管理的关键,构建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保证等观点。笔者在文中把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理论与上海中学学校管理的实践相结合,运用文献法和案例法,围绕所工作的上海中学学校管理的实例,特别是上海中学国际部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所作的创造性的教育管理实践,讨论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理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实践意义。希望通过对理论的深刻研究、探讨,对实践的认真梳理、归纳和提升,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论真正落实到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去,努力创设一个高绩效的合作型的学校,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同时,同样必然关注个体的发展,把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的个性发展和成熟是主观与客观不断适应的过程,是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学校管理者应为教职工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例如,让青年教师参加新教材培训、继续教育等各种学习,提高和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研能力,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只有建立符合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要求,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得以充分发挥。因为,他们将会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能促进自身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三、管理就是服务

人本原理强调管理以人为中心,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是人本主义体现的基本理念,必须渗透于学校管理活动之中。在学校管理中,师生是管理主体,尊重他们的权益,理解他们的价值,关心他们的生活,并且提供可靠的途径,创造优厚的条件,使他们在学校中得到发展,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这样才会赢得师生的满意,也确保了学校健康发展,形成学校为师生服务,师生为学校奉献的良好局面。

四、营造人文环境

环境的育人功能不言而喻。真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应该是“目中有人”的环境,崇尚自然,同时又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师生的发展,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在营造出良好的自然环境的同时,和谐的人际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进而自己生活得也愉悦。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应做到:⑴倡导说真话、做真人、办真事,切莫造“假”,使教师处于一种公正、公平、真诚的氛围中。⑵要善于发现每位教师各自的长处和闪光点,恰当激励,使教师始终在良好的心境下工作。⑶尽力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和学习的机会,从而体现其自身价值,使大家在学校感觉更充实更愉悦。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师提供调节心态的时空。如通过工会组织开展元旦联欢、教工趣味运动会、乒乓、象棋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给老师们的学校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5

一、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有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教学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将是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一)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会尊重与信任。“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由此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互相发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三)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甜头;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

当然,教学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为前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二、强化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课题化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角色,因为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

转贴于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首先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向科研要质量;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去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要有较强的感召力,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朝着课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其次,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实行常规管理工作的课题化,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运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拓宽常规管理的视野和范围;

2、在严把静态要求关的基础上强化动态管理;

3、在工作进程中要逐步实施多层次分类别管理。

由此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强化创新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是知识创新水平,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知识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校教学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并且要取得竞争的胜利,作为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管理;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100 多位校长向全国发出“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爱”的倡议。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和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和教师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四、“广大中小学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1.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能否得到诱发,直接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感到宽松自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创设出使他们乐学的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欲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重视校园内“和谐”人际关系的创设。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良好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的价值观将会被他们的人际关系、态度、教学风格方面的榜样作用作有意无意的影响。”把德育蕴含在任课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丰富多样的学校活动、催人奋进的校风、学风之中,其效果远远优于直接灌输的德育方式。通过教学,师生交往、课外活动的不同方式,把社会价值转化为儿童、青少年应该遵守的,并与其身心发展水平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形成尊重、关爱、公正、有序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建构师生共同的道德价值体系和精神生活,学会自尊、自爱、诚实、信任、友谊、庄重、宽容和关爱。这种现实的、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渗入他们的心灵,起到比说教更好的教育效果。然而,环境育人,重在创设。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寓教于乐、寓道德教育于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参与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熏陶,而且有利于帮助儿童形成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形成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增强其集体意识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