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特色农业;服务现状;发展对策;甘肃武威
武威市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降水量60~610mm,蒸发量1400~3010mm,日照时数2200~3030h,无霜期85~165d。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武威市干旱、倒春寒、霜冻、冰雹、沙尘暴、大风、洪涝等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给特色农业品质及产量造成很大影响,特色农业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需求日益增强。武威市气象部门必须加强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工作,探索气象科技服务有效策略,为武威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
1服务现状
1.1实践内容
一是分别在古浪县、凉州区等地区设置了啤酒大麦、酿酒葡萄、制种玉米等特色农业试验观测点,对其生育期气候特点进行观测研究,以期掌握其气候适应性及高产特点,为当地农户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二是结合武威市农业生产模式的实际情况,更新气象服务内容,为武威市“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与农业部门协作开展项目研究,确定当地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等级指标,为农业部门进行病虫害防治规划、农作物布局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四是不断拓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增雨以及蓄水功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由孤立、分散、阶段性作业拓展为规模化、集约化、一年四季持续,作业区域覆盖南部祁连山区河流、水库等水源源头和北部重点生态、农业需水区。现阶段,武威市人工增雨雪、防雹作业点达60个,覆盖面积6000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8%,有效防御了农业气象灾害,降低了特色农业经济损失[1]。
1.2存在的问题
气象科技服务是特色农业发展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由于长期存在资金投入欠缺、创新性缺乏以及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导致气象科技研发机构不够完善,致使气象科技服务缺乏创新性,无法适应特色农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再加上许多气象科技服务人员属于临时工或兼职人员,未接受专业系统培训,不能熟练掌握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缺乏责任意识及工作主观能动性,阻碍了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的深入开展。
2发展对策
2.1提高特色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气象部门必须不断创新气象科技服务形式,丰富气象科技服务内容,开发适合特色农业发展的专业化、个性化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提高气象科技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服务水平。
2.2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基层气象科技服务系统建设,如大气监测、气象声讯、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等各项先进气象系统,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气象科技服务。加强部门与行业相关机构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研究开发特色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相关项目,有效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为武威市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气象科技服务。强化气象科技服务体系的管理以及制度创新能力,使部门与行业联动高效运行,保证部门资源与信息共享,将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2-3]。
2.3加强气象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培养
武威市气象局要将气象科技服务人才需求列入本部门人才战略规划,采取外引内培等多渠道引进与培养气象科技服务专门人才。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有利于气象科技服务人才发挥自身优势的良好机制与工作环境。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气象科技服务专业技能、高度负责的气象科技服务技术骨干,提升气象科技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实际需求,选拔一批工作优秀的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组织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特色农业气象科技业务培训学习,学成归来后将所学气象科技服务知识传授给其他同事,共同提升专业素质。加强对气象科技研究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研究开发人员专业水平,激励广大气象科技服务人员开展特色农业服务创新性研究。建立健全气象科技服务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气象科技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的有序开展[4]。
3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武威市气象部门在气象科技为特色农业服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颇有成效,但仍存在着资金投入欠缺、创新性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须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力度,提升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促进武威市特色农业高效发展。
作者:张义海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
参考文献
[1]周能.广西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广西气象,2006(增刊1):105-106.
[2]张旭晖,商兆堂,蒯志敏,等.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30):13332-13333.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科技服务;现状;主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是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广大人民对于气象准确率和效率的高要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国家对于农业建设和工业建设的政策调整,气象服务工作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因此,加强新形势下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发展尤为重要。
1 服务概况
本文以益阳市为调查对象,经过大量的网上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1 服务机构和人员
在城市中,进行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人员数量一般在50人左右,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大约60%,外聘人员数量占约45%,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0%。
1.2 服务项目及方式
气象科技服务主要包括防雷和气象信息两种。防雷技术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和方式的鉴定、防雷工程的验收和评估及防雷设施的安装工作3个方面;气象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手机短信提醒、气象服务电话和气象广播服务3种。
1.3 服务效果
随着经济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短信提醒业务成为了广大人民获取具体气象信息的重要部分,同时电视、报纸等媒体形式仍是人民获得气象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普遍民众反映电视气象信息不能满足日常需求,准确性也较低;防雷技术服务已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发展,防雷技术已经成为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气象服务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气象服务工作的收入,对于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气象服务工作的体制和加强气象服务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直接的促进作用;随着气象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对于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也进行了修订和改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也已经逐步完善,将工作细化、规范化和条理化,并加强监督和领导,保持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
2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思想认识、管理方式体制、设备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
2.1 思想认识
领导阶层对于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发展定位认识不全面、理解不透彻。由于气象科技服务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起来,其工作性质和方式没有可以参考的实例,这就导致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同于其他部门,而面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于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高要求,导致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与其矛盾不断加深。领导阶层对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和出路缺乏长远的认识和规划,特别是对于气象服务和公众服务的关系把握不准确,对于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产生了疑问,从而出现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和改革变化的现象,对于其他下属产生了负面影响。
2.2 管理方式体制
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方式和运行体制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气象科技服务作为政治、经济、民生融为一体的工作,在管理方面不能仅仅套搬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气象科技服务机制不灵活、奖惩制度不完善,职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气象投入和产出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反馈机制和监督工作存在极大的漏洞。整个部门的自身抗击打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低,管理机制和规范仍然不规范。
2.3 技术装备
气象科技服务的技术装备薄弱,服务缺乏完善和加工,服务产品单一,没有深刻的总结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气象科技服务的要求,服务产品单一粗糙,对于部分企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行政部门的审批,技术落后,技术开发及创新力度不够,市场拓展能力不足。
2.4 服务队伍
气象科技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通过调查可以看到,虽然从事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人员学历程度不低,但是从事专业气象服务的人员很少,具有高素质气象科技服务水平,懂得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经营水平和良好道德素质的人员极少,外聘人员的素质更低。加之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导致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停滞不前。
3 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3.1 正确认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发展定位,转变思想观念
气象科技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气象服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气象科技服务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延伸和拓展,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加强职员素质培养,建立健全气象服务人员管理制度
培养具有专业性、管理性和良好素质的服务人员,培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头人是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关键。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发现职员的特长,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考核和选拔有上进心和发展潜力的人员加入领导阶层,采取人才优先的原则,并进行职员的岗位训练。建立领导干部的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实行奖惩制度,对于多年敷衍和专业素质低和没有上进心的人员进行调离职位、减薪等惩罚,促进人员的进步,同时对表现良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创新人才选拔机制,贯彻公开、公平、民主的竞争方式,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
3.3 明确社会需求,做好导向工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行各业对于气象信息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我们要针对气象服务的主要对象进行调查,包括农业建设、水利建设、交通建设、电力建设等部门的需求进行调查,抓住主要矛盾,达到气象科技服务的针对性。此外,加大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经济投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公共气象服务;促进;发展
1 引言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气象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气象科技服务,为气象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益以及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做出了显著贡献。就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而言,气象科技服务属于公共气象服务范畴,是公共气象服务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在现阶段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持续推进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增强气象科技服务整体实力,才能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2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历程
2.1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6年,气象科技服务仅限于少量的气象资料服务和防雷检测,用户少,气象信息产品的针对性不够强,服务手段单一。向党政领导和公众的气象服务手段主要通过邮寄、电台播发等,服务次数有限,用户覆盖范围很小。由于缺乏技术手段,对用户使用气象信息的过程了解不够,这一阶段评价气象服务效益时只能说“难以估量”。
2.2 初显雏形阶段
1997-2003年,主动服务意识开始逐渐增强,开始尝试着走出去推介气象服务,服务群体逐渐增多,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要求也逐渐增多。这个阶段逐渐有了面向小群体的服务,客户比原来细化,数量也有了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Call台和家庭固定电话的蓬勃发展,1997年,开始了和Call台、邮电合作,电视天气预报栏目也开始开播,服务面有很大的扩大。1998年,121气象声讯自动答询电话正式开通,民众第一次有了随时获取气象信息的机会。
2.3 快速发展阶段
2004-2009年,气象服务用户从传统意义上的重点行业、重要部门向有特殊需求的商家、企业延伸,气象服务群有了扩大。防雷列入政府行政审批程序,防雷技术服务得到加强。伴随着通讯网络、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的飞速扩张,技术和手段的突飞猛进,气象服务如虎添翼。服务和技术两者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气象服务的快速发展。手机的普及,为气象信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和基础,A地区的气象信息手机短信用户2006年以来的三年多时间发展到近20万户,庞大的用户群,为气象服务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土壤。12121气象声讯电话从最初收取信息费到2007年取消信息费,电视天气预报栏目从自办到上节目主持人,进一步强化了公共气象服务功能,带来的不仅是气象服务方式的变化,更是一种气象服务理念和定位的变化。
3 气象科技服务对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促进作用
3.1 搭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多年来,如何加强气象信息薄弱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将气象预警信息发送到广大市民、农村、山区等边远地区,将气象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一直是气象部门致力解决的问题。气象科技服务20余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使气使象部门逐渐构建了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多种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平台,不断完善信息服务方式和手段,扩大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面,丰富气象服务产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3.2 促进预测预报水平提高,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通过气象服务渠道的扩展,使公众更易获得气象信息,更关注气象信息,气象信息日益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加密结合在一起,社会对气象的关注程度也就越高,要求也更高,从而推动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气象科技开发,着力解决预报服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升预报方法的科技内涵,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提升预报服务能力,夯实公共气象服务的根基。
4 我国的气象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4.1 盈利性和公益性之间的冲突
就气象科技服务的性质而言,它是属于非公益性的,因为它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需要以科技手段为依托,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又是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如何解决公益性和盈利性这一矛盾,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4.2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在不断发展,涉及到的地区也更加的广阔,但是由于我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东部地区来说,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所以气象服务也稍落后。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经济水平较落后,所以气象服务也相对滞后。
4.3 专业化人才的缺乏
气象科技的发展对气象科技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气象工作者来说,如何准确地进行天气预报,为社会提供及时的气象服务是他们面临的难题。很多工作者由于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对天气进行预报就是提供公共气象服务,在认识上存在欠缺,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
5 加快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水平的措施
5.1 加大对气象科技服务的财政投入
要想解决气象科技服务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矛盾,国家必须要加大对气象科技事业的投入。在我国,气象科技行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与一般的事业单位存在差别,因为它既有公益性又有盈利性,盈利性又必须以公益性为前提,如果国家不加大对这一行业的财政投入,就无法提高从业人员的修养和工作积极性。
5.2 创建统一平台
国家通过建立统一的气象平台能够促进气象科技的发展。首先可节约建设成本,其次,可加强气象预报的准确性,让更多人及时获取气象信息,更能凸显使气象科技服务的意义。
5.3 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促进气象科技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由于公共气象服务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所以气象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专业素质。首先,气象部T可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其次,可通过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或开展讲座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最后,各个相关部门和领域要积极进行交流,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来带动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
6 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是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动力。本文主要通过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提出了对气象科技服务未来发展的思考,旨在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预测和预报能力,完善气象服务体系,培养专业气象服务人才队伍,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综合能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4
20*年,在市气象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支持、配合局领导工作,团结全体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下面就一年来的政治思想和
一、强化学习,更新观念——认真参与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通过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认真学习,深感党和国家对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经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清了形势,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坚定了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法律知识。坚持《宪法》、《气象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实施办法》、《诉讼法》和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放松,学会了用法律来护卫单位发展。
——学习专业知识。认真组织、参与业务学习和质量分析会,加强自学,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以提高基础业务质量为重点,夯实基础
——用制度管人,促进业务质量不断提高。年初,进一步完善了各项业务规章制度,落实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分工负责、任务清楚、责任明确、奖惩逗硬。对《业务值班制度》、《业务学习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执行情况常检查、常监督,同时定期和不定期的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抽查气薄-1和值班日记,肯定成绩,查找差距,增添措施。
——加强学习,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业务学习、质量分析会,按照业务科制订的业务学习方案,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技能。通过全市防灾减灾大讨论活动后,全体业务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做好基础业务工作的重要性,端正了工作态度。
——加强设备检修,确保资料齐全。今年我局二级站设备和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次出现故障,发现故障后,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组织业务人员进行排查。并先后多次带领业务人员冒着恶劣天气前往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点进行维护,查找原因、认真分析、及时排除,保证了仪器的正常工作,确保了资料的完整。
今年,观测、发报、预审无出站错,通过百班验收7个。
三、以提高气象服务质量为中心,树立形象
——气象服务准确、及时、周到。在中长期预报和短期灾重天气预报服务上,坚持分析、讨论、制作、签发制度。截止目前,共印发决策服务材料31期;开展专题专项服务35次。并通过短信平台、12121等方式将预报及时传递到各级领导和群众手中,准确的预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抗灾自救赢得了主动权,做到了领导、用户、群众满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全力搞好抗震气象服务。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我局迅速反应,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值班,开展好抗震气象服务,抗震气象保障专题预报七期。县长***同志来我局视察工作,并询问了震后天气趋势,他说:“气象局反应迅速,工作有条不紊,气象服务主动及时”。
——努力增强气象服务针对性。为了解春耕生产情况,更好地搞好春季气象服务,汛前,组织业务技术人员深入**、**、**等镇乡。通过认真的调查了解,摸清了当前我县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了情况;为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服务和增强服务的适用性,提供了依据。
四、稳步推进气象科技服务
——增强手段,大力宣传。一是充分利用报刊、活动、电视节目等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关注气象、支持气象。今年共发放资料3000余份,制作电视节目四期,接待咨询群众800多人次,上报气象信息23期。
——加强部门协作,规范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一是积极申请办理氢气球灌充施放许可证和广告经营许可证,目前已取得两证,增强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合法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年度检测工作。分别与县安监局和县教育局配合,对易燃易爆场所和全县中小学校的防雷安全工作进行了一
次综合检查。三是理顺关系,规范了前期可行性评估工作。目前,我局已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
——积极开展雷灾事故调查。8月21日,**县城北变电站遭雷击,我局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对此次雷击事故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作出分析报告后向县安委会汇报,并制作一期防雷简报在党政网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服务到位,效益明显增长。今年,通过与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和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的努力,效益与历年同期相比明显增长。
五、廉洁勤政,在廉政建设中既唱好“主角”,也唱好“配角”。
廉正建设在我局具有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较完善的监督程序,作为一名领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知情、参与、监督、评判的过程充分体现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同时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在日常事务中如设备维修,物品添置等诸多事项,我们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事。同时我也要求大家在工作中不漏项、不违章,每个工作环节都实行阳光操作、透明处理,无论事大事小都要做到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既唱好了“主角”,也唱好了“配角”。为保证廉洁自律工作落到实处,在保持先进性中作出了应尽的职责。
六、体会
一是加大了知识更新的力度。由于队伍缩小,一个人要胜任几项工作,促使在职人员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业务质量,从业人员自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二是竞争意识普遍增强。随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落实,打破了“铁饭碗”,在职职工认清了形势,学会了用新观念、新知识包装自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三是责任心不断加强。由于人少事多、任务重,全体职工打破了八小时工作制,以工作质量的好坏为标准,全力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七、存在的不足
1、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政治修养还有待提高。2、管理经验不足。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气象服务;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05
我国当前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于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但我国商业气象服务起步较晚,气象部门主要提供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气象信息需求。我国气象部门制作不同形式有偿专业气象信息服务项目,与国外的商业性气象服务相比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规模产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和广度也不够,没有实现真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商业运营。为此,需要探讨我国气象商业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其发展瓶颈,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气象商业服务发展新模式。
1 气象服务及其分类
气象服务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分别有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4大类:决策气象服务是为各级党、政、军决策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依据;公众气象服务是利用不同媒体、气象信息系统等手段向社会公众气象预报、警报、预警信号等信息,以服务人民生活为主要目的;专业气象服务是为社会特定行业和用户提供详细、有针对性和专业用途的行业气象服务,通过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和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满足个性的服务需求,满足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不同生产过程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气象科技服务是为特殊用户提供特殊需要的气象服务,以上4者构成我国目前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网络。
2 国内外气象服务现状
2.1 国内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2.1.1 目前我国气象体制严重制约商业气象服务的发展
事业单位的运作模式、用人模式是阻碍商业气象发展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在达到一定级别后就固步不前,人才结构老龄化,知识更新缓慢化,单位受编制限制很难招录到真正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上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造成客户流失严重。近年来,虽然气象专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气象服务专业化、针对依然处于发展初期。因个性化的气象服务需要利用大量的基础气象资料和技术人员后期的分析加工,目前因收费较低、客户少、市场不成熟等原因,无法支撑人力成本,现在开展气象有偿服务也仅用于补偿气象部门在加工和制作产品时付出的成本,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运营。另外体制不健全、气象经济发展缓慢,气象服务年产值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同时,事企不分、政企不分现象严重制约商业气象发展。目前,组织运作我国气象服务部门是我国的各级气象局,本质上是事业单位形式。在气象有偿服务方面,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2种体制的影响,这两者的关系错综复杂,模棱两可。气象服务市场发展潜力的巨大的,但发展所需的市场规则和相关法规标准没有建立完善,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我国商业化气象服务进行客观分析与思考。
2.1.2 我国现行气象服务组织结构体系
组织上既分散又相对集中。从上到下分为4级, 分别是国家、省、市、县。各级机构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有公益和有偿服务,自成体系,但业务上一个整体,统一管理;服务类型兼有。气象服务机构主要开展业务主要包括公益服务、有偿。其中公益又包括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有偿服务是按现行规定和政策开展的成本补偿性气象服务。国内已有部分地区试点与少数国外气象服务公司开展合作,满足不同对象、行需求。在服务社会和用户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我国部分省市级气象部门在有偿服务的实体下开展商业气象服务初步尝试 ;机制上多种形式并存。服务实体根据类型的不同,管理运行的模式也不同。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支持公益服务,按照目标任务管理运行;有偿服务则由用户给予成本补贴运行;商业则以公司管理制度为运营基础,以盈利为目的。
2.2 国外气象服务运行模式
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有3种运营模式。整个国家气象部门改为公司,开展完全的市场商业化运作模式;气象公司和私人商业化气象服务2种形式并存,2种不同性质的部门开展竞争,促进商业气象服务产业发展;国家气象部门既承担公益又开展市场商业化运营,同时还允许私人公司投资从事商业化服务。
发达国家气象服务组织和私人公司充分利用其成熟技术,拓展国际商业化气象服务市场,加剧国家间市场的竞争,给我国商业气象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现已有国外公司抢占中国市场,如天气新闻公司与上海海运学院合资兴办的上海气导, 在中国气象导航市场占据70%份额,并且共享中国基础气象数据,根据不同客户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再加工,快速拓展新的气象服务市场。我国气象服务因管理体制限制,国内气象市场发展缓慢,同时气象部门暂时处于信息垄断地位,其市场竞争意识和发展的动力缺乏,严重阻碍我国商业气象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3 我国当前气象服务存在问题
3.1 气象服务产品较少,产品单一缺乏针对性,服务结构不平衡
气象科技服务渠道主要为天气短信和天气彩铃。截至目前,天气微博和天气微信仅在预警平台对部分用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其相关经济效益服务暂时没有显现。当气象短信业务量萎缩时,气象服务整体经济效益下滑就非常明显,严重制约专业气象服务发展及其产品研发和销路。
3.2 专业气象有偿服务社会认知度不高
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认识一直停留在气象信息是一种公益性资源,习惯于从气象部门免费获得,有偿购买所需的气象信息行为很难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和接受,特别是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商业运作中,气象信息以商品的形式难以被公共事业部门及大中型企业有偿接受,从事专业气象服务困难重重。另外,气象部门是以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缺乏市场营销观念,无法唤起企业积极运用气象产品来防灾避灾以提高经营绩效的意识,无法培养市场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消费习惯和观念。
3.3 市场需求与服务能力不适应
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导致不同行业及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更加关注天气演变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灾情实况、风险评估。气象服务深度和广度不断被需求所牵引,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防范,以及现代设施农业、高原特色农业、城市供水、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是否关闭等这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新增的需求,让社会对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从质和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及迫切的期待。气象服务需求的无限增长与服务能力相对有限的矛盾开始凸显,气象部门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又是以垂直领导为主的体制,国家对气象事业资金的投入和气象服务人员的编制都是有限的,地方财政投入相对较少,气象监测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发展需要;气象部门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气象服务发展的瓶颈。
4 气象服务商业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4.1 气象服务具有商品的一般特性
气象服务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属于商品范畴。气象本身所包含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且气象观测及制作人员为获得准确详实的气象信息付出了艰苦的劳动,采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制作和传送气象服务产品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这些社会劳动成本必将转移到最终的气象服务中并构成气象服务的价值,作为商品的气象服务产品进入市场通过交换进行价值补偿也将是合理的。
4.2 气象事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结果
气象科技服务的管理体制转变过程较为缓慢,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的快速发展,严重制约气象科技服务进一步发展。另外,商业气象服务也是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总体效益的需要,气象现代化建设快步推进,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是,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效益也远未充分发挥。开展商业化气象服务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转化科技成果和信息产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和纽带。
4.3 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是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市场开放的需要
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日益加深,气象服务全球化发展态势逐渐显现,跨国公司对我国巨大的气象服务市场跃跃欲试。灵活利用市场机制,充分学习借鉴国外气象服务成功经验,推动气象服务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积极应对气象服务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充分利用当前气象服务资源优势,增强我国气象服务竞争优势。在气象服务的精细化、针对性和科技内涵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气象服务主体还不具备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实力。
5 我国未来商业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国际气象公司逐步进入我国市场后,国内气象部门将要面临巨大压力,与国外相关产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因此,要顺应潮流 ,以市场为导向和要求向商业化方向发展,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结合国外成熟的气象商业服务以及我国缓慢发展的商业气象服务发展经验,对我国气象商业服务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提出改革设想。
5.1 打破垄断,市场主导
减少政府干预,破除垄断壁垒。根据国情,借鉴国外商业气象服务的营销机制和产品内容,探索中国特色的商业气象服务业。建立公平、公开、公共、有序的商业性气象服务市场,有选择有步骤的允许国外组织或个人进入我国进行商业性气象服务;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力量组建气象服务公司到国外进行商业性气象服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5.2 多种市场主体并存
气象服务市场主体是由气象产品的提供者和需求者构成。气象产品提供者主要采集气象信息数据、数据分析,研发制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结果;需求者就是对气象产品有特定需要一方。另外,气象服务市场中允许存在气象产品服务中介机构,主要作用是向气象数据的采集者购买数据,并针对不同的需求者进行加工、销售。中介机构以市场为基础促使供需双方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
5.3 市场调节、价格灵活
以市场为基础气象服务产品的价格,彻底摆脱目前人为制定带有垄断性质的价格,价格机制制约需求者和供应者之间的平衡,使得气象产品的价格始终处于合理范围。
参考文献
[1] 李明哲.气象服务工作要点以及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2(6):94.
[2] 张翠芳.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气象服务商业化运作模式的选择. 2003(23):35-36
[3] 黄小彦.商业气象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4).
[4] 陈继华,徐文莉.商业气象兴起背景及进展脉络[J].商业研究,2009(12):1-10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基层台站 人才 建议
基层气象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重要基石。基层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关系到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和气象服务效益的发挥。抓基层、打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实现“四个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任务。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坚实而富有活力的基层气象工作是气象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基层气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对气象事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层气象工作面临的紧迫性日益凸现,对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加强基层气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尤其重要。
一、基层气象台站人才队伍的现状
人才资源短缺、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入困难是基层气象台站人才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
1.人员总量不足。随着气象工作领域和内涵不断丰富,地方经济的发展,基层台站气象基础业务、气象公共服务、气象科技服务等十分艰巨和繁重,但基层台站人员编制仍然固定在8至10人左右,个别县局甚至不到5人,基层台站人员不足问题非常严重。
2.整体素质不高。基层台站人员学历偏低、技术职称不高,不少县局缺少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新技术应用受到限制,现代化设备维护遇到困难,效益难以发挥。
2.人才结构失衡。基层台站职工在网络通讯、科技服务、财务会计等知识方面非常奇缺;年龄梯次结构也未形成。既缺乏气象理论和技术的人才,又缺乏能解决新问题的能手,还缺乏行政执法和与综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人才引进困难。基层台站人才引进与流失现象矛盾突出。现有人才不满意基层台站环境与待遇而离开,外面人才也不满意基层台站环境与待遇不愿进来。基层台站严重缺少新鲜血液,人才断层现象加剧。
5.用人机制不灵活。随着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广泛运行,基础业务工作强度降低,原有岗位不饱满,转岗及出口难矛盾日益突出;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上,又缺少有效的运行机制。
6.编外人员无保障。基层台站聘用编外人员,主要从事基础业务、科技产业服务等工作。编外人员与在编人员待遇的差别,影响了他们工作热情的发挥。
二、基层气象台站人才队伍现状的原因
1.基层台站条件相对艰苦。基层台站远离城区、位置偏远,职工生活、就医、子女上学有诸多不便,办公环境、住宅条件简陋,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不利于稳定和引进人才。
2.人员来源和培养有缺陷。(1)本身学历低。真正从学校进来的不多,即使近几年有所增加也缺少实践锻炼,难以及时适应岗位需要。(2)培养的实用效果不明显。经过在职学历教育和短期专业培训后,在实践工作中能独当一面的能手不多。
3.人才使用不够科学。(1)基层台站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基层领导自觉或不自觉的重视科技服务人员而忽视了基础业务人员。(1)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够科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不够完善,干多干少与不干没区别。
4.年龄老化、技能偏低人员较多。基层台站职工年龄偏大、学历层次较低、新知识、新技术欠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
三、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增加基层台站人员的总量。(1)争取各方支持,适当增加基层台站人员编制。以满足新时期基层气象业务工作的需要。(2)适当下放部分人事管理权限,基层台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引进急需专业的大学全日制毕业生;与大专院校合作,定向培养基层气象台站急需的复合型人才。(3)将优秀的、具有一定年限的编外人员转为编内人员,解决人员紧张的状况,充实基层台站的人员数量和提升人员素质。
2.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与交流。(1)将人才队伍发展作为各级领导履职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针。(2)建立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有序流动的机制,不断加大交流力度,提升基层台站气象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市、县人才培养一体化战略,建立“户口不迁、社保不转、编制不动”的柔性流动机制,解除交流人员的后顾之忧。
3.提升基层台站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开展大规模培训工作。倡导岗位技能培养,开展岗位练兵、技术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选拔一大批业务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提高基层气象台站人员业务技能水平。
4.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1)建立科学化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及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加强基层台站人才队伍建设。(2)引进激励机制,将成绩与分配相挂钩。在国家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制定岗位与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岗位津贴制度,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3)加大交流挂职力度,在年龄、性别、专业、申报、审批程序等方面放宽条件,鼓励自愿到艰苦台站、边疆地区工作的干部能够比较顺畅的交流、挂职,推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
[2]郑国光.在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综合素质轮训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3]郑国光.在2010年夏季中国气象局党组中心组人才专题学习会议情况通报会上讲话.
[4]杨宏伟.如何加强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J].科技资讯, 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