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生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食品生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措施;存在问题;建议;安徽宿州;桥区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75-01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1]。1990年,农业部正式向全社会推出“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事业全面启动。发展绿色食品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人民健康消费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2]。

1 宿州市桥区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桥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现有耕地面积14.37万hm2,人口187.9万人,同时是全国农业生产大区,全国粮食生产超级大县,设施蔬菜生产大区,该区农产品生产品种多、质量优,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客观优势。2009年农业部批准绿色食品原料小麦基地1.33万hm2,地点曹村4 666.67 hm2、夹沟5 333.33 hm2、符离3 333.33 hm2。由于诸多原因,2014年3月到期没有续展。2013年以前桥区共认证绿色食品6个,基地面积1.33万hm2。2013年至今全区获批绿色食品企业共3家6个品种,新申报绿色食品4家企业6个品种,发展形势持续稳步增长。

2 主要措施

2.1 政策支持

安徽省政府制定的《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考核验收管理办法》及桥区政府出台的《宿州市桥区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两区”建设的奖励扶持办法(修订)》中明确了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具体奖补措施。文件强调“加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强化农资生产经营和农村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督,积极扶持特色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对新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给予4万元的奖励。

2.2 紧抓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色食品基地标准化水平。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在生产中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强化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绿色食品质量追溯制度[3]。

桥区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环境优美、无大污染工矿企业,产地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水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施肥严格遵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执行,争取中央及省扶持,进行农田标准建设及生态林网建设。

2.3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组织乡镇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并组织公司产品完成绿色食品认证。

2.4 严格管理

加大绿色食品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增强企业的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绿色食品技术培训;要求企业签订“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承诺书”,开展经常性市场打假工作,纠正不规范使用绿色标志的行为[4]。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对绿色食品具体标准的认知。二是绿色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绿色食品生产程序及质量标准体系执行力度不够,内部检查员制度不够完善[5]。三是重申报材料,轻现场检查;重初次产品认证,轻现绿色食品年检和续展。四是绿色食品用标不规范,有超范围使用现象。按规定,“绿色食品”标志的有效期为3年,但有的商品“绿色食品”标志已经“超期服役”。

4 建议

4.1 加大绿色食品推广力度,提高认知

结合“农业技术提升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等活动的实施,将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及绿色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培训内容,同时采取聘请专家授课、现场咨询、发放宣传单等各种有效的宣传推广形式,大力宣传绿色食品相关知识,努力加深全社会对绿色食品基本制度的认知。

4.2 健全绿色食品认证及质量保证体系

一是完善绿色食品各项制度尤其是检查员制度,打算申报绿色食品的企业应建立并完善内部检查员制度;二是在绿色食品认证后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程检查监督,并加大对产品质量的长期监管检查力度[6];三是严厉打击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不规范现象,同时对检验出的不合格产品加大相应处罚的力度。

4.3 创新机制,优化龙头企业申报程序

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要细化和完善现场检查程序和评估报告。明确现场检查时间,规定必须在作物生长期和产品加工期实施。重点加强龙头企业、系列产品、特色产品的认证服务工作,抽调检查员集中到申报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对检查结果集中汇总,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申报企业。解决企业在认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4 科学规划,加强基地建设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严格按照绿色食

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设粮油产品、瓜果、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严格控制农药、激素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在种植、加工过程中,执行规定的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生产资料[7]。

4.5 抓好农产品加工,确保品质

大力引进绿色食品加工工艺,制定绿色食品标准,规范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8-9]。加快培育和建设绿色食品市场,培育品牌,加速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

4.6 明确目标,实施重点产品、重点企业认证

充分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明确绿色食品的认证重点为桥区优势农产品及重点龙头企业:一是粮油产品;二是瓜菜类产品。

5 参考文献

[1] 励建荣.绿色食品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与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12.

[2] 韩沛新.绿色食品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与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7-68.

[3] 熊建,刘旭辉.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策略[J].粮油食品科技,2009(5):64-67.

[4] 韩沛新.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重点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4):5-9.

[5] 陈倩.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及发展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2):23-26.

[6] 怀锅.江苏绿色食品发展模式与发展动力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926-927.

[7] 杜长玉,高明旭,刘全贵.发展绿色食品的必然性和重要性[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2):1-3.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范文2

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快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一是抓好国家级标准化基地建设。继续建设好现有的16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积极争创新的标准化基地。二是创建绿色食品核心示范区,使每个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5—10万亩。三是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做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

抓住重点,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充分发挥资源、地域和品牌优势,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升级,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加工体系。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壮大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现有龙头企业扩张发展,扶持飞鹤、元盛、中粮、恒阳、北大仓、富裕老窖、瑞盛、安泰生物等现有龙头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不断增强其对产业的牵动能力。进一步做好各县(市)区园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项目建设载体的作用,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园区,推动绿色食品的产业聚集。二是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重点推进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杂粮、白酒、乳制品、肉制品和优质矿泉水等九大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搞招商、上项目、拓市场,延伸产业链,加快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构建优势产业集群。三是以生产监管为重点,规范绿色食品的加工标准。引导企业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标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检测程序,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开发市场,提高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一是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结合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的实际,全力培育品牌,做大做强一批特色明、规模大、质量高、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重点打造雅鲁河牌小米、嫩晶牌大米、港进牌粉丝、粉皮系列产品、红光牌绵白糖和苏达矿泉水等5个品牌。同时,积极引进已经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争取与他们合作,搞好贴牌贴标。二是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和原产地优势,采取各种方式发展专营店、连锁店,在大中城市商场、超市设立专卖区、专卖柜等销售网点,不断扩大销售空间。三是建设稳固和长久市场。在巩固、开拓现有“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其它省会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市场。四是充分发挥网络销售的优势,积极开辟新兴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推进大宗商品的网上交易,不断扩大网上的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五是继续办好绿博会。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进一步开拓销售市场,使绿博会成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同时,继续坚持“走出去”,利用各种展会、推介会,展示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精品和品牌,提高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强化龙头,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水平。立足资源和产品优势,发挥品牌效应,开发更多的绿色食品,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建立利益联接机制。通过采取订单、合同、租赁等各种形式,加强基地与加工企业有效对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模式,大胆探索和创新龙头企业与原料生产基地的利益联接机制,把基地作为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减少基地农民经营风险。二是强化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和培育绿色食品协会、联合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各类经纪人队伍,切实发挥他们在基地生产过程中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作用。

加强监管,打造绿色食品之都诚信品牌。组织协调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相关执法部门,围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操作规程,实施“四统一”生产模式,突出投入品监管,确保基地生产高标准。围绕绿色食品加工标准,突出生产原料、添加剂监管,确保加工产品高质量。以基地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市场销售和知名产品的保真、诚信的品牌效应,合力打造绿色食品之都这块大品牌。

认证产品,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不放松质量标准,不降低准入门槛,切实维护精品形象,不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注重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对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有规模、质量好、市场潜力大的产品,及时受理,及时认证,不断扩大标志产品总量。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主要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24-1

1 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齐齐哈尔市是全国较大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市,目前已完成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8个,面积1200万亩,包括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花生、绿豆、葵花、蔬菜等作物。由于严格执行国家对大基地的建设标准,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更新思路,完善措施,认真组织基地的创建实施工作,创建和监管工作受到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省市绿办的一致好评。

2 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2.1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保证基地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为确保全市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质量,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要求各县(市)区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副县长任组长,农委、技术监督、工商、畜牧及各乡镇等相关部门领导为参加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绿色食品办公室,形成了上下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并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进行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作为年总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在组织上保证齐齐哈尔市绿色基地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2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绘制绿色食品发展的目标蓝图

市委、市政府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列为全市经济发展两大重要基地建设之一,制定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发展方案,绘制基地分布图,进一步明确了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开发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市场建设的发展目标,并根据各县(市)区的自然条件和特色,合理进行基地布局,重点推动粮油、马铃薯、甜菜、蔬菜、畜禽、水产和加工等七大基地建设,为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开发及其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目标蓝图。

2.3 建立投入品管理体系,保证基地建设标准

每年市绿办都下发文件,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成立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队伍,普查农资经营市场,对其所销售农药、化肥逐一登记造册、上网排查,发现经销高残留农药和化肥的商户依法严肃处理。市绿办在备耕、春耕及病虫草害发生季节深入基地进行指导检查,力争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使用关。

2.4 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基地科技含量

一是有效开展技术服务。成立了基地建设服务中心,由县技术推广部门包乡镇,乡镇农技站人员包村屯,村屯组织农民技术员包户,建立了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技术服务网络。制定了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培训班,使基地农户真正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各乡镇和基地建设村进行田间科技博览活动,查找在技术应用、田间管理等工作中的问题,总结经验,完善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全程跟踪技术指导,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各项技术咨询和服务。二是落实生产标准。各地都制定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印制了《绿色食品基地生产者使用手册和生产记录》,发放到每个基地户手中,层层建立生产档案,满足绿色食品质量追溯工作的需求。推行了“三统一定”模式,即统一采购、统一经销、统一管理和定期检查。在生产管理上,实行“五统一”模式,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施肥用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质量标准,力求从源头上控制用肥用药违规超标问题。

2.5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基地建设质量

制定并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基地轮作制度及措施》《检查验收制度》《科技培训制度》《生产基地田间管理制度及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制发基地建设分布图、种植户清单、田间管理记录表等,实行微机管理,实现了基地建设标准化、档案管理微机化。建立了县、乡、村、农户四级生产技术管理档案和从事基地生产农户的花名册,进行科学分类方便查找。农户在村技术员的指导下,详细填写生产记录,由村统一收集上报乡基地办,再由乡汇总后上报县基地办,层层备案,归档立卷,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便于查找追溯。

2.6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构筑绿色产业利益连接机制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范文4

(一)有利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公众消费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政府履行职责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既要求数量安全,更要求质量安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不仅要求农产品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而且要求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技术规范操作,避免或最大程度限制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使用,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安民心、顺民意、保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基本职责。

(二)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培植农业精品名牌,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绿色食品产业在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市场需求的有力拉动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打造出了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精品品牌,培植了一批绿色食品产业化大基地、大企业、大品牌,有力促进了各地资源优势发挥,辐射带动农户标准化生产,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安全优质农业品牌,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说,发展绿色食品及其产业,既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新时期促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现代农业的追求目标。农业生产性收入的增加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适应市场需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利于保护区域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是实现农业生产性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国内外市场表明,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价格高10%-50%,而且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据调查,湖北省恩施州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不仅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带动全州3.5万基地农民人平增收达500元以上。湖北省石首市2007年农民人均从绿色食品产业中增收达83.6元,占全市农民人均增收额的12.3%。湖北孝感市朱湖富饶公司对3万亩绿色食品糯稻生产基地农户合同收购,收购价比普通糯稻高0.35元/斤,仅此一项基地农民亩平增收280-350元,农民人均纯增收达137元。

(四)有利于外向型农业的发展。21世纪是绿色消费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农产品市场不断筑高质量安全“绿色壁垒”,国内大中城市纷纷制定严格的农产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入市农产品实行严格质量安全检测。绿色技术成为农产品国内外贸易中新兴的贸易壁垒。实践证明,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已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破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手段。加快发展国家质量安全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大省,已成为不少省市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的重要战略突破口。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范文5

主要工作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供销社是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成员单位之一,承担着化肥、农药安全经营和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重任,为此,供销社系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直属企业和基层供销社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各县(市、区)社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职,层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建康。xxxx年全系统没有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二、增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

(一)进一步落实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硫、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的销毁工作。经过几年的宣传、查处,这五种高毒农药已彻底退出供销社系统农资经营领域;

(二)进一步推动农资农家店和“庄稼医院”规范化建设,加强农资科技裁体服务。今年新建农资农家店36个,完成计划36个的  100%,全市达460个,完善“四有”庄稼医院11个,完成计划10个的110%,全市达78个,据不完全统计,新增投入15万元。

(三)继续抓好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共培训经营人员123人,所有的“庄稼医院”都已配备了农业科普图。并继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指导农户科学用肥用药,为广大农民提供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科技信息,引导农民食品安全生产。不完全统计:xxxx年全供销系统“农资农家店”和“庄稼医院”为农民提供农村食品安全信息3600多条次,印发各种食品安全宣传材料18000余份,接受农民咨询5600多人次。

三、强化专业合作社食品安全生产管理

近几年,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190个,其中供销社联办、领办的就有86个。为使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能够健康发展,去年以来,我社就已将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来抓,逐步引导全市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朝着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方向健康发展。

一是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市专业合作社有30个农产品注册品牌,发展了8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范文6

在当前分户经营的体制下,农户不仅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更是推进标准化实施的主体力量。能否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直接关系到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成败。通过总结和解剖有关县(市)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做法,感觉到发挥好农户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把握好五个环节

一、大力开展农户标准化培训

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仍然以一家一户为主,这就决定了标准化实施必须以每个农户为切入点,从一家一户抓起。因此,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首先就要搞好技术标准培训,确保每个农户都有一个善经营、懂标准的“明白人”。从全省各地经验看,就是要做到“三化”。一是标准制订全面化。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必须首先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标准体系。近年来,按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要求,全省已制定各类技术操作规程86个,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实施。这些标准主要涉及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蔬菜等优势农产品20多种,基本涵盖了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各个领域,为标准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标准细则“乡土化”。实施和推进标准化,还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接受能力,每项标准都能让农户能看懂,能学会,能会用。各地注意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专用生产资料推荐管理办法》,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订了操作性强的绿色食品生资管理和使用制度,如“明白纸”、“操作历”,并与推荐使用、禁止使用的投入品清单和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技术要点等资料一并下发到基地乡镇、村和农户,要求各基地单元必须按照规程和质量标准严格组织生产。做到什么投入品产品可用、什么生资不能用,以及怎么用,用多少,农户一看就清楚、就明白,易懂宜记,方便适用。三是培训形式多样化。为确保技术规程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实施主推技术、推广主导品种、农民主体培训和实施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三主一化”培训,切实提高基地农户科技素质。每年春耕前全省基地培训农民200多万人次,做到每户都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明白人。在基地春耕整地、播种、水稻大棚育秧等关键环节,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推进工作,总结推广各级各类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整体上水平。认真抓好基地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功能,做给农民看,引领农民干,确保标准化全面实施。

二、切实强化各项服务

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确保标准化落实效果,其中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农户得到实惠,直接体验到全方位和全程化的优质服务。当前,各级各类组织对基地农户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并通过不断强化服务引导农户自觉落实标准化。从一些经验看,主要体现在“三个做到”:一是做到“五必须”。为调动农户落实标准的积极性,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各地普遍采取了“五统一”措施,及即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肥药品种和施用标准、统一进行科技培训、统一印发科技信息生产资料和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统一协调大型农机具、农用物资、贷款。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合作社、龙头企业还采取“五必须”的措施,不断强化对基地农户的服务,即。必须优惠供应种肥、必须做好全程服务、必须做好监督检查、必须如实填写生产档案、必须兑现订单。同时,还通过“五必须”措施对双方的责权利做出规定,使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了标准实施和落实。二是做到“六个免”。一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十分注意“反哺”基地农户,特别是落实标准化过程中,免费为农户提供各项服务,切实激发了他们学标准、用标准的主动性。如: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就采取“六个免”的办法,即免费进行科技培训、免费印发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免费咨询、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免费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免费协调农机具秧苗和贷款,基地标准化到位率在90%以上,核心区达到100%。三是做到“七个有”。有的企业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还采取“科学技术有人教,生产资料有人供、种植方案有人发、病虫草害有人防治、日常种管有人指导、生产困难有人帮赊、秋后余粮有人收”的“七个有”措施,为基地和农户提供全过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服务。有的企业还实行最低保价(随行就市上不封顶,每市斤高于市场一定金额)等措施,把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切身利益,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基地和农户利益,更重要的是促进标准化全面实施和落实。

三、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搞好标准化推进和落实,制定和严格执行制度非常关键。从各地实践看,主要做到“三个建立”。一是建立农户生产管理手册制度。全省普遍按照基地农户“户有种植卡,村、乡、县有生产登记簿,乡、县有基地分布图”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种植卡和登记簿按生产实际认真详实的填写,农户种植卡一份,由村技术员负责收回并保管,生产登记簿一式三份,村、乡、县各一份,分级保管归档立卷,用作生产过程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查询。去年,全省还统一印制《生产管理手册》,进一步规范了基地农户管理。二是建立农户联保制度。重点是在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实行质量责任联保。主要内容就是以若干农户为一个单元,每个农户不仅要对自己是否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负责,也对单元其他农户是佛严格执行标准承担一定的责任。通过这种责任联保的方式,使基地户与户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提升,进而形成一种诚信生产,按照标准生产的良好氛围,切实促进了绿色食品标准的实施和落实。三是建立监管制度。具体做到“五管”:即市场监管,主要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基地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把好投入关。执法监管,由各地监管大队对生资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进行全面检查监管,及时查处问题。技术监管,由技术部门对生产者进行培训,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网络监管,由各市、县农委(绿办)对生产、基地、企业、生资业户、投入品等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检测监管,由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对基地的生产环境、原料和产品适时监控,确保农作物质量安全。

四、切实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实践证明:在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中,好的经营机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大力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建立和完善经营机制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有效措施,切实抓好。从各地经验看,一是以合作化促进标准化。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有利于促进标准化的实施。近年来,各地注意运用政策吸引,效益激励和典型示范等措施,积极引导各类新型经营组织进入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初步统计,全省进入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超过2000个,经营面积700多万亩,占基地面积的12.9%。二是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适度的规模化,不仅有利于提升标准化的实施水平,而且也有利于降低标准化的实施成本。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耕地向种田能手和标准化生产大户集中,全省标准化生产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700多万亩,占基地耕地总面积的17.5%。三是以农机化提升标准化。围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农户不断加大农机化建设力度,几年来全省基地购进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农机具设备7000多台套,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1300多个、建设绿色食品科技园区和示范区9个、培育农机大户2000多户,有效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